×

薛定谔的猫的恐怖之处

薛定谔的猫的恐怖之处(薛定谔的猫:物理学史上最怪诞的思想实验)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2-02 07:56:50 浏览23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薛定谔的猫:物理学史上最怪诞的思想实验

在科学构建的理论体系中,我们不属于这个物质的世界。我们不在这个世界中,在世界之外,我们只是世界的观察者。而认为我们在这个世界的原因是我们的身体在这个世界,不仅仅我的身体,我周围的朋友、猫、狗、房子和所有的生物都在这个世界里,这也是我跟他们交流的唯一途径。

—— 埃尔温·薛定谔(1887–1961)

图一 薛定谔方程

量子力学中有许多 历史 悠久的 思想实验 ,其中大多数都是用来指出量子力学中的破绽。理论物理学家、量子力学的先驱之一埃尔温·薛定谔设想了这样一个思想实验:

把一只猫关在装有放射源及有毒气体的封闭容器里。放射源在单位时间内有一定的 几率 会发生衰变,当检测到放射源衰变时,有毒气体就会释放,猫就会死;如果放射源没有发生衰变的话,猫就存活。

量子力学中的 哥本哈根诠释 (Copenhagen interpretation)指出:物理系统的属性并不是确定的,只能用量子力学的概率术语来衡量系统的属性,而且测量的行为会对系统产生影响,造成概率集缩小到许多可能值中的一个,这种情况被称为 波函数坍缩 (wave-function collapse)。

举例来说:在你看月亮之前,月亮是任意可能的状态,比如说满月、半月、新月等。但是只要你一看,月亮就会坍塌到一种可能的状态。因此,观测这种手段,在量子力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考虑上面的思想实验,这意味着过了一段时间之后,猫同时活着和死去。当你向盒子里面看的时候,这瞬间你就会看到猫是活着或是死了,而不是既死去又活着。

这里有一个问题,那就是 量子叠加态 是什么时候结束的,什么时候坍塌到其中一种可能的状态?量子叠加不适用于大型物体,比如说猫,因为生物并不能同时活着和死亡。因此,薛定谔判定,哥本哈根诠释必然存在内在的缺陷。薛定谔的猫试图通过扩大哥本哈根诠释的规模来指出这个解释到底有多奇怪。

你有一个装着猫的盒子,盒子里有一个满足这样设定的处于叠加态的粒子:当粒子处于一个状态时,猫会中毒死亡;当粒子处于另一个状态时,猫会平安无事。

由于 猫的存活状态由粒子的状态决定 ,那么如果粒子是处于叠加态,猫也一定处于叠加态。

图二 哥本哈根诠释

根据哥本哈根诠释,猫实际上是既活又死的,当你打开盒子看的时候,猫才会处于一个状态。这里有一个关于 观测 (observe)的重要问题:猫是观测者么?

为了理解这个,需要先理解“观测者”的概念。量子力学中的观测者跟观测者效应紧密相关——其中观测的行为必然会跟被观测的物体存在 相互作用 ,在相互作用中影响物体的特性。猫和打开盒子的人一样有权被称为观测者,因为它一定可以根据是否存在有毒气体来判断粒子是否发生衰变。猫会持续地观察盒子里面的空气,会永久地将装有毒气体的小瓶坍塌到“破碎”或者“完整”的状态。

这并不像看起来的那样好理解。

这里,打开盒子的人和盒子里面猫都可以看做是观测者或者非观测者。按照这个逻辑,释放毒气的瓶子可以算作是勘测衰变的测量装备,因此也可以被视为观测者或是探测器么?它不是在不断地使放射性同位素的波函数坍塌么?在链式反应的哪个点上叠加被破坏了呢?

这引出了另一个问题:观测者到底是什么?任意一个物体都可以被看做是观测者吗?如果一切都是观测者,为什么我们会看到量子效应?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美国物理学家休·埃弗雷特(Hugh Everett)提出了一种美丽的诠释,称为量子力学的 多世界诠释 (Many-Worlds Interpreta

翻译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

不代表中科院物理所立场

“薛定谔的猫”究竟有多恐怖

因为这个实验,彻底颠覆了世界物理学与哲学。这一个物理学实验,已经到了妇孺皆知的地步。很多没有上过学的人,一提到薛定谔的猫,也都能知道这是一个怎样的实验。直到现在,还有很多人对这个实验存有质疑。

薛定谔在1935年,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把猫关在一个封闭的匣子里,有一只活猫及一瓶毒药。然后把这个盒子连接到一个装置,其中包含一个原子核和毒气设施。这个原子核有50%的可能性发生衰变。衰变时发射出一个粒子,这个粒子将会触发毒气设施的开关,从而杀死那只猫。当衰变发生时,药瓶被打破,猫将被毒死。按照常识,猫可能死了也可能还活着。量子力学告诉我们,存在一个中间态,猫既不死也不活,直到进行观察看看发生了什么。这个实验是想证明:除非进行观测,否则一切都不是确定的。

那么,这个实验的关键在哪儿呢?关键在于量子的衰变。如果量子不衰变,那么猫就活着。如果量子衰变了,那么猫就死了。而量子的衰变与否,取决于我们的监测。如果我们不检测,那么量子是否衰变我们就不得而知。所以说,我们通过量子,决定了猫的生死。以此类推的话,那结论就更可怕了。我们的命运就像是在选择无数的平行世界一样。而我们自己的监测状态,决定了量子世界的选择,从而决定了我们会走向哪条平行世界。

与之对立的学说是,我们的意识与量子是否衰变无关。里面的猫其实是既死又活的猫。但是,既死又活的猫是不存在的。所以,这就反衬了薛定谔的正确。物理学是奇妙的,而量子力学是最让人感到奇妙的一种物理。但是,他又决定了现代物理的走向。

《薛定谔的猫》为什么恐怖

《薛定谔的猫》没有多恐怖。

薛定谔的猫(英文名称:Schrödinger’s Cat)是奥地利著名物理学家薛定谔(Erwin Schrödinger, 1887年8月12日~1961年1月4日)提出的一个思想实验,是指将一只猫关在装有少量镭和氰化物的密闭容器里。镭的衰变存在几率,如果镭发生衰变,会触发机关打碎装有氰化物的瓶子,猫就会死;如果镭不发生衰变,猫就存活。

相关信息:

所谓的“薛定谔猫”,但是,不可能存在既死又活的猫,则必须在打开容器后才知道结果。该实验试图从宏观尺度阐述微观尺度的量子叠加原理的问题,巧妙地把微观物质在观测后是粒子还是波的存在形式和宏观的猫联系起来。

以此求证观测介入时量子的存在形式。随着量子物理学的发展,薛定谔的猫还延伸出了平行宇宙等物理问题和哲学争议。

薛定谔的猫为什么恐怖

薛定谔的猫定论可以让猫存在中间态,也正是不死也不活,听起来非常恐怖。薛定谔通过量子力学来向世界证明了,人类在某一个空间,即使生又是死,如果按照这个实验结论以此类推的话,就决定了人类未来会走向哪一个平行世界。

薛定谔的猫实验关键之处就在于量子的变化。如果在这个完全封闭的空间当中,量子产生衰变的反应了,那么猫就会死亡。如果量子没有产生任何反应,那么猫就会活着。而量子是否会产生反应,就需要人力的不断监测,如果没有人去监测,那么也就不会知道量子是否产生变化了。

扩展资料;

薛定谔的猫是著名物理学家薛定谔在一九三五年的时候做的一个实验。他将一只猫锁在一个完全封闭的空间里,这个空间里面只有一只活着的猫,和一瓶毒药。然后讲这个空间和一种设置衔接在一起,在这里面,包含了一个原子核,和一种含有剧毒的设置。

这个原子核有百分之五十以上的概率,会使猫发生衰变。衰变的过程当中,会从中释放一个粒子,这个粒子,就可以将活着的猫毒死。也就是说,当衰变发生时,药品就会被打破,猫也就会被杀死。按照正常发展,空间里的猫可能活着,也可能死了。

但是有这样一种状态,这只猫即没有死,也没有活,这样一来就引起人们的争论了。而这个实验就是想证明,除非有人实时检测,才能得知最终的正确结果。

量子力学最恐怖的实验

“薛定谔的猫”思想实验本意,其实是讽刺哥本哈根学派对量子力学的“叠加态”解释。最后,却成为了量子力学的一个最有名的科普故事。双缝干涉实验的恐怖之处在于,一个微粒子竟然具有波动性与粒子性两种状态。另外,通过人为观察,它还能做出状态改变,甚至产生“逆时空”的错觉。
先说说确定薛定谔的猫吧。
任何实验的出现,其实都是有时代背景和人文背景的,科学实验也不例外。
“薛定谔的猫”这个思想实验,出现于爱因斯坦“决定论”与玻尔“概率论”交锋的最后战场上。这时,爱因斯坦已经去世了,但是作为爱因斯坦手下第一大将的薛定谔,化悲愤为力量憋出了这个大招,来表达他的不满。
为什么不满?
因为,对量子力学的概率解释,以爱因斯坦为首的薛定谔一方是非常难以接受的。
你想想,我爱因斯坦创造了“光子”概念,你玻尔给我一堆模棱两可的概率解释,大家都还支撑你,我很郁闷。
再想想,我薛定谔创造了“波函数”,你玻恩也给出一个我无法接受的概率解释,你还得了诺奖,我很愤懑。
都是我们创造的东西,你们一伙只靠一个解释就牛逼了,还圈粉加V。苦力活都是我们做的,好处全被你们捞走了,能不愤怒吗?
(这样悲痛的心情,我是理解的)
这里其实也能看出,在物理学中,物理概念大于数学公式的重要性,理解大于应用。
说远了,再来说说老爱小薛等人反对的本质。
因为,世界上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微观粒子组成的,如果微观粒子的运动是遵循概率的,那是不是意味着,宏观物体也是应该遵循概率?如果是这样,那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在看月亮的时候月亮存在,我们没看月亮的时候,月亮就不存在了?这里是对玻尔等人对“波函数坍缩”解释的反对。
但玻尔说,我们明明说的是微观粒子,你用月亮来比喻,不合适啊。
于是,薛定谔想了一个办法,把微观物体的特征引入到宏观世界当中。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属于微观的元素衰变现象,来决定一只宏观世界的猫的生死。衰变触发毒气机关,猫即死;没衰变不触发毒气机关,猫即活。
因为通过量子力学“概率论”的解释,元素衰变在未经测试的情况下,被认为同时存在衰变与没衰变两种状态,这种状态称为叠加态。
这种“叠加态”和我们普通认知的所谓已经衰变了和还没有衰变是两个概念。叠加态的核心思想是同时存在。如果是这样的话,那这只猫就应该同时处于已经死了和还没有死的叠加态中。
但其实上,这个实验本质是荒谬的,没有科学依据。

薛定谔的猫的恐怖之处是什么

是后人对于这个理论的衍生讨论:有人提出是否可以将猫换成人。

猫是不会说话的,那么即使经历了生死叠加态它也不会表达。但人不一样,人如果感受过叠加态,是可以表达出来的。那么,将人关进盒子,打开后,如果人还活着,这个人是否会说出自己生死叠加的状态。

遗憾的是,一来人们没有进行这么残酷的实验,二来即使真的进行了这样的实验,也不会存在叠加态。将人关进盒子时,被关的人的意识已经参与了实验,他的意识同样会造成粒子状态的坍缩,所以当他意识到这个问题时,他就决定了自己的生死。如果他没有意识到,仍然难逃厄运,因为关他的人的意识会和他纠缠进而造成粒子态的坍缩,而猫没有这个问题。因为猫,“似乎”没有“意识”。

扩展资料

一、《薛定谔的猫》理论:

将一只猫关在装有少量镭和氰化物的密闭容器里。镭的衰变存在几率,如果镭发生衰变,会触发机关打碎装有氰化物的瓶子,猫就会死;如果镭不发生衰变,猫就存活。根据量子力学理论,由于放射性的镭处于衰变和没有衰变两种状态的叠加,猫就理应处于死猫和活猫的叠加状态。这只既死又活的猫就是所谓的“薛定谔猫”。

但是,不可能存在既死又活的猫,则必须在打开容器后才知道结果。该实验试图从宏观尺度阐述微观尺度的量子叠加原理的问题,巧妙地把微观物质在观测后是粒子还是波的存在形式和宏观的猫联系起来,以此求证观测介入时量子的存在形式。随着量子物理学的发展,薛定谔的猫还延伸出了平行宇宙等物理问题和哲学争议。

二、截止2021年2月22日的结论:

根据量子力学,微观粒子总是处于多种状态的叠加态。在最早人们开展光子和电子的双缝干涉实验时,会发现单个光子或电子总会莫名其妙地同时通过两条缝,也就是说单个光子或电子在过双缝时,处于同时经过左缝和右缝的叠加状态。而当人们试图观测到底是怎样一种叠加状态时,光子或电子会瞬间退化为单个粒子状态。

总之,让人无法观测。更多的研究最终引出了哥本哈根学派对量子力学的主流解释,即微观粒子(包括宏观物体)总是处于多种状态的叠加态,而当人的意识一旦参与观测,粒子随即以一定概率坍缩为某个确定状态。由此,确立了“意识”在主流量子力学学派中的崇高地位,同时,也宣布了叠加态的不可观察性。

为什么说薛定谔的猫理论特别恐怖

薛定谔出生于奥地利著名的艺术之乡,维也纳。童年就聪颖好学,非常喜欢叔本华的书,展露出聪明才智。他广泛阅读叔本华的作品,他的一生对色彩理论、哲学、东方宗教深感兴趣。特别是印度教。这种喜欢神秘主义的性格,为他以后的科学探究是极其有帮助的。因为,他能丰富薛定谔的认识,使得他对于客观存在产生大胆设想。后来,他成为了物理学的博士学位,并在1935年提出了那个著名的理论“薛定谔的猫”。

薛定谔在1935年,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把猫关在一个封闭的匣子里,有一只活猫及一瓶毒药。然后把这个盒子连接到一个装置,其中包含一个原子核和毒气设施。这个原子核有50%的可能性发生衰变。衰变时发射出一个粒子,这个粒子将会触发毒气设施的开关,从而杀死那只猫。当衰变发生时,药瓶被打破,猫将被毒死。按照常识,猫可能死了也可能还活着。量子力学告诉我们,存在一个中间态,猫既不死也不活,直到进行观察看看发生了什么。这个实验是想证明:除非进行观测,否则一切都不是确定的。

关键在于量子的衰变。如果量子不衰变,那么猫就活着。如果量子衰变了,那么猫就死了。而量子的衰变与否,取决于我们的监测。如果我们不检测,那么量子是否衰变我们就不得而知。所以说,我们通过量子,决定了猫的生死。以此类推的话,那结论就更可怕了。我们的命运就像是在选择无数的平行世界一样。而我们自己的监测状态,决定了量子世界的选择,从而决定了我们会走向哪条平行世界。感觉非常像“苏菲的世界”。

与之对立的学说是,我们的意识与量子是否衰变无关。里面的猫其实是既死又活的猫。但是,既死又活的猫是不存在的。所以,这就反衬了薛定谔的正确。物理学是奇妙的,而量子力学是最让人感到奇妙的一种物理。但是,他又决定了现代物理的走向。例如,原子弹就是依靠着量子力学制造的。对于他的探索,现在依然是个谜。

薛定谔的猫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薛定谔提出的猫的理想实验并不是要证明什么,而是表达对波恩统计解释的不满。

微观世界中物质的运动并不能用牛顿力学去描述。德布罗意给出物质波的概念后,德拜对薛定谔说“既然是波,怎能没有波动方程?”没想到薛定谔几个月后真的给出了一个波动方程,这就是大名鼎鼎的薛定谔方程。这个方程能够很好的描述微观世界中粒子的运动,其在量子力学中的地位足以和牛顿第二定律在经典力学中的地位相媲美。薛定谔也因这个方程拿到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薛定谔方程不是推导出来的,更像是拼凑出来的。尽管薛定谔方程非常优美地解决了微观粒子的运动,这方程的背后还有基本的问题困扰着物理学界。薛定谔给出了方程,但是他本人也不知道这个方程的意义是什么。后来波恩给出了统计解释,认为波函数模的平方代表空间某个位置找到粒子的几率。波恩的解释和实验非常吻合,波恩也因此拿到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不过也有一些物理学家对波恩的解释不满,爱因斯坦的那句“我不相信上帝在掷骰子”就是对几率解释的不满。薛定谔本人也不满波恩的解释,为了反驳波恩,薛定谔设计了一个至今仍困扰物理学界的“薛定谔的猫”的理想实验。

实验大体是这样的,把一只猫装进一个封闭不透光的箱子里,箱子里还有一个放射性原子,一个粒子探测装置,一瓶剧毒物质,一把锤子。如果放射性物质发生衰变,粒子探测器就能接收到衰变放射出的粒子,然后发出信号让锤子打碎装着剧毒物质的瓶子,这样猫就必死无疑。如果粒子不衰变,猫就会活着。也就是说猫的状态由粒子是否衰变决定,猫存在两种状态,活态和死态。按照量子力学的态叠加原理,物理学家在测量猫的状态前,猫就处在活态和死态的叠加态,只有打开箱子测量的时候,猫才会塌缩到本征态,只能测量到活态和死态中的一种。这是和常理格格不入的,薛定谔就是用猫实验将微观和宏观联系在了一起,把量子行为拓展到了宏观世界。

随着进一步的讨论,有人还用多重宇宙解释薛定谔的猫,也有人将薛定谔的猫比作陷入爱河时的踌躇不定。薛定谔的猫也因此收获了更大的市场。不过,人们正不断努力试图做出宏观下薛定谔猫的实验,却无法看到怎样去检测是否存在多重宇宙。量子力学的随机不是决定论,也正因此,人活着才能享受拼搏、奋斗带来的惊喜。

薛定谔猫是奥地利物理学者埃尔温·薛定谔于1935年提出的一个思想实验。 通过这思想实验,薛定谔指出了应用量子力学的哥本哈根诠释于宏观物体会产生的问题,以及这问题与物理常识之间的矛盾。

薛定谔自己是这样描述薛定谔的猫的实验的:

把一只猫关在一个封闭的铁容器里面,并且装置以下仪器(注意必须确保这仪器不被容器中的猫直接干扰):在一台盖革计数器内置入极少量放射性物质,在一小时内,这个放射性物质至少有一个原子衰变的概率为50%,它没有任何原子衰变的概率也同样为50%;假若衰变事件发生了,则盖革计数管会放电,通过继电器启动一个榔头,榔头会打破装有氰化氢的烧瓶。经过一小时以后,假若没有发生衰变事件,则猫仍旧存活;否则发生衰变,这套机构被触发,氰化氢挥发,导致猫随即死亡。用以描述整个事件的波函数竟然表达出了活猫与死猫各半纠合在一起的状态。

薛定谔的猫是一个非常著名的物理思想实验。它的意义也是非常显著的。要知道,在量子力学发展的 历史 中,很多物理学家对量子力学的怪异感到难以接受和适应。微观粒子的位置和动量不能同时精确测量,粒子可以同时处于不同的状态。相距遥远的两个粒子之间的量子纠缠可以瞬间传播。面对这些大量违背直觉的结论,当时的物理学家普遍采取一种“实用主义”的态度。即一切以符合实验数据为主,将量子现象看着只有在微观世界才会出现的既有结论强行接受,回避甚至拒绝思考量子物理背后的物质实质和理论的基础。

薛定谔的猫出现之后,量子力学中怪异的叠加状态居然一下从微观世界跑到了宏观世界,让猫处于生和死的叠加态!这个思想实验的意义也正在此处: 它将物理学家们狼狈地逼入死角,逼着他们去思考和完善量子理论所存在的问题。
相信很多人对薛定谔的猫的理论了解都是来自《生活大爆炸》这部美剧。在这部剧里,Penny就自己是否要和莱纳德交往这个问题咨询了谢耳朵,谢耳朵在回答她的问题时引用了这个理论。但是penny显然一脸困惑。
这个理论是一个理想状态下有关量子理论的实验。科学家薛定谔把一只猫放进一个不透明而且密闭的盒子里,盒子里有一个盛有毒气的玻璃瓶和一个放射性原子核构成的理想装置。一个小时之内,这个原子核有50%的可能会发生核衰变,一旦衰变,这个毒气瓶就会被打开导致猫死亡。但是你如果不打开盒子,你就不知道猫是活着还是死了。所以在打开盒子之前,这个猫既有可能是死的也有可能是活得。

我想谢耳朵引用这个理论,应该是想告诉penny,如果不去尝试和莱纳德在一起,就不会知道他们两适不适合在一起。
但是这个理论的真正意义是什么?要从薛定谔以及量子力学说起。

薛定谔(E.Schrodinger ,1887—1961)是奥地利著名的物理学家,也是量子力学的创始人之一,曾获193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薛定谔的猫是他在1935年提出的关于量子力学的一个佯谬。这些年来许多物理学家绞尽脑汁,试图解开这个佯谬。直到最近经过一系列精巧的实验,这个问题才逐渐有了眉目。2000年7月,《自然》报道了最新的实验结果。

量子力学是有关电子、原子等微观粒子的理论,它所揭示的微观规律与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宏观世界很不一样。原子的大小是10的-15次方米,原子核的大小是10的负18次方米。我们平常所能看到的一切,哪怕是最小(最短)的任何东西里面都有不是成千上万。而是数以亿亿计的原子或分子.

薛定谔的猫,则是描述量子力学“叠加态”的一个假设。
叠加态,指的是一颗粒子在同一时间可能处在两种不同的状态里。在宏观世界里,这是不可能的。比如一个人不可能既在家中又在屋外。但是在量子世界里,一个电子,可能处于这个电子云的任何位置。就好比,一个人在家中何处是不确定的。你看他一眼,他可能在任何地方——客厅、厨房、餐厅、卧室或书房都有可能;在你看他之前,就无处不在。

这个规律明显是难理解的,有的科学家甚至拒绝承认某些规律的真实性,比如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所以薛定谔的这个虚拟实验,更像是一个“同时处于生和死两种状态的猫”的比喻,来解释这种(两种不同性质同时存在的)叠加状态。是一种现象的描述,而不是什么理论或者原理。

这个理论听起来有点像中国“方生方死”的诡辩论。但是这是宏观上的表达。量子力学是关于微观世界的物理,它的准则可能与我们所熟知的物理完全不同。

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个实验中,盒子关着的时候,我可以看作还没有对它进行观测。打开盒子的这个动作,从宏观上说可能只是“看一眼”的动作,不会发生什么变化,在微观里就是对它进行测量,相当于,从外界介入了它的状态,他的状态被改变了。

从这个理论可以看出:一切事物的状态都不是确定的,除非进行观测。也就是谢耳朵对penny说道这个理论的初衷。爱因斯坦认为,量子力学只不过是对原子及亚原子粒子行为的一个合理的描述,这是一种唯象理论,它本身不是终极真理。

薛定谔的猫是个比喻,为了解释量子力学的叠加态。

量子力学是描述微观世界的规律。微观世界之小,小得出人意料。原子的大小是10的-15次方米,原子核的大小是10的负18次方米。我们平常所能看到的一切,哪怕是最小(最短)的任何东西里面都有不是成千上万。而是数以亿亿计的原子或分子。

叠加态的意思是,一个粒子在同一时间可能处于两种不同的状态。在我们的宏观世界也是显然是不可能的。比如一个弹珠显然要么在坑里,要么在坑外。要么在这里,要么在那里。不可能同时既在这里,又在那里。但是在量子世界里,一个电子,在原子核周围的位置,却是云状分布的,他可能处于这个电子云的任何位置。

当然,当你去观测这个电子的时候,一次观测结果显然只能有一个。这也并不意味着之前它只处于这一个位置。因为在观测这时候我们必须用一个探针,比如一个光子去打他。这个光子也是携带一定能量的,因此,在观测的同时,我们实际上已经改变了他的性质。

这个规律显然是很难理解的。所以当科学家们刚发现量子世界的时候,对它的规律同样是大惑不解的,有的科学家甚至拒绝承认某些规律的真实性,比如著名的科学家普朗克和爱因斯坦。所以薛定谔发明了“同时处于生和死两种状态的猫”这个比喻,来解释这种(两种不同性质同时存在的)叠加状态。嗯,盒子关闭的时候,相当于我们还没有对它进行观测,处于未被打扰的状态。这是他既是活着的又是死的(注意并不是可能活着或者可能死了)。我们打开盒子的这个动作,也就是对它进行测量,相当于,从外界介入了他的状态,他的状态被改变了,从而坍缩到一种状态,或者是活着的,或者是死的。
科学对我们这个世界的影响很大,但是我觉得跟人生的态度并没有那么直接的关系。科学技术的产品,每个人都用到,但依然有很多人拒绝承认科学规律的真实性,也有很多人拒绝承认科学对世界观宇宙观人生观的价值。尤其是科学的规律,只是默默的存在,并且运行着,它并不直接打扰我们个人对于人生意义的看法。科学家们也并不代表他们都只有一种看法,或者同一种生活方式。这个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对于世界和人生的看法是多种多样的,多了解一点科学,有助于我们深刻的去认识这个世界的本质,对于人生肯定有帮助。但是这个世界是非常复杂,而且组成多样的,学习科学也并不是唯一的方式,研究科学也不是唯一的生活内容。人生意义究竟是什么样的?主要还是,每个人有自己的看法,科学对此并没有作出任何规定。

这就是我对这句话的全部理解和支持

薛定谔的猫,最初由薛定谔提出。这是一个实验,过程是这样的:一只猫放在一个封闭、不透明的盒子里,盒子里有一瓶毒气,毒气上面有一个锤子,它被一个东西固定住,它需要粒子加速才能松动。如果这个东西没有感受到粒子加速,它就不松动,猫活。感受到则反之。而盒子里刚好有一个粒子加速器,它有可能会发射粒子,猫就死了。如果没有,猫就活了。
薛定谔的意思是,如果不查看盒子,就不知道猫是死是活。所以这个猫就是又死又活的,听起来很荒谬,但是事实就是这样。所以量子纠缠很荒谬。这个时候,哥本哈根就提出了平行宇宙,他说:“这种情况会有两个宇宙,一个宇宙猫是活的,另一个宇宙猫是死的。而我们做事情的结果会分裂成许多宇宙,导致结果不一样,而这些宇宙都会因为事情而增多,这就是平行宇宙。”
举个现实中宏观的例子,你就能知道“薛定谔的猫”有多么让人匪夷所思了!

你呆在家里的客厅里,同时你的卧室里有一台电脑,你知道那台电脑肯定在那里,因为你之前一直在用它!

但按照量子理论的解释,你的电脑可能性比那里,也可能不在那里(比如在月球上),几率各有一半。你可能会提出质疑:明明就在那里,怎么可能不再那里呢?

量子力学的回答是:你不看(并非一定用眼睛看,包括监测,观测等手段)怎么知道桌子在那里?

而当你真的看看电脑确认真的在那里的时候,电脑就从“在和不在”的叠加态坍缩“本证态”,也就是坍缩为“在”的状态!

当然,以上只是宏观世界一个形象的例子,更好地让我们理解量子理论的神秘!

薛定谔的猫讲的就是类似的思想实验,在这个实验里猫的存在状态既是死的也是活的,但并非是死的或者活的,而是“死和活”的叠加态。但你观看猫到底是死是活时,你的观察行为让结果坍缩为是死的或者活的!

这说明了量子世界的诡异现象,不确定性和叠加态,微观世界里粒子可以同时出现在两个地方。这种诡异的现象当然只出现在微观世界,所以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人生毫无意义!

其实,薛定谔的猫的假说的真正意义在于用我们大家都能接受但又没办法理解的现实现象解释了我们无法了解也无法理解的量子学。

好吧,说得通俗点就是,为了让我们这类一问三不知的智障低能人类(相对于薛定谔这一类的高能玩家)能够理解薛定谔他们玩的到底是啥,而整出来的一个通俗的比喻而已。

举个例子吧,你的那个在农村的爷爷不明白什么是电脑,但知道算盘,你跟你爷爷说,电脑就相当于是好多好多个算盘,不过不是用人拨的,而是用电弄的,这样你爷爷就能理解了。

薛定谔的猫的意义就是这个,让完全不懂量子学的人能够大致知道量子学的意义,仅此而已,根本不能解释量子的叠加态什么的。跟爱因斯坦用火炉理论来解释相对论(爱因斯坦表示我没说过),华罗庚用水桶理论解释统计学,霍金用黑洞解释时间简史,牛顿用苹果解释重力一个道理。

没办法,说真实的理论我们又不懂,怎么办,只能举个我们以为我们能够理解的例子,不然我们这种低等人类是完全不能理解高端物理学家在玩啥了。
最后我强调一点,那就是薛定谔的猫并没有任何物理意义,这仅仅就是物理学大能们为了让我们原始人能够了解他们工作的意义的一个简单现实例子而已,也仅此而已!
小小小百科全书观点!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一部极度烧脑的电影《彗星来的那一夜》这部电影就完美的诠释了薛定谔的猫这一理论。
薛定谔的猫是奥地利著名物理学家薛定谔提出的一个思想实验,试图从宏观尺度阐述微观尺度的量子叠加原理的问题,巧妙地把微观物质在观测后是粒子还是波的存在形式和宏观的猫联系起来,以此求证观测介入时量子的存在形式。随着量子物理学的发展,薛定谔的猫还延伸出了平行宇宙等物理问题和哲学争议。
薛定谔做了一个简单的实验。把一只猫被关在一个密闭无窗的盒子里,盒子里有一些放射性物质。一旦放射性物质衰变,有一个装置就会使锤子砸碎毒药瓶,将猫毒死。反之,衰变未发生,猫便能活下来。薛定谔设计了这个可怕的实验来挖苦量子理论荒唐的一面,按照量子论支持者的解释, 在打开盒子看猫之前,这只猫非生非死,而是处在典型的量子态,即活与不活叠加的离奇状态 。
再说回《彗星来的那一夜》这是一个极简主义的悬疑电影,每一次转折都是基于“薛定谔的猫”这一物理理论,这是一部真正的恐怖电影,或是心理恐怖电影,尽管其中含有暴力成分,但真正令人不安的来源是其哲学观,这一观点的关键在于人物知道自己身处在平行空间这一事实却无法理智判断自我身份的可靠性和相关联人物是否是原本的真实状态,不只是肉体的完整性,还有灵魂的完整性。影片中间多次涉及到用薛定谔的猫来验证是否是平行时空的可能性。
对薛定谔的猫这一理论感兴趣的朋友,着重推荐你们看一下《彗星来的那一夜》。建议先了解一下薛定谔的猫的理论含义再看影片。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请多多关注转发支持一下。
存在是指人获取了感应信息,也就是那句著名的“你不看月亮,月亮真的不存在”。关于存在,这个概念也在不断进化发展中,原本最早的存在,对于所有动物,一定是他们感应到的;再到人出现了“观念”思维能力,存在这个概念变成了“共识信息”,既包含感应共识信息,也包含抽象共识信息,即会把当时群体人的共同认可的信息当作存在,如宗教时代,会把神当作存在,哲学时代,会把“物质”当作真实存在;科学时代早期至今,会把科学概念当作真实存在。但是科学发展到量子理论出现的时代,这种存在的定义发生了冲突:

存在,应该是去除抽象信息的感应信息的群体性共同认可。 即存在,一是感应信息,二是群体性共同认可,缺一不可。

我认为别看这个总结,或许是与人择原理相通的。
薛定谔的猫是一个思想实验:一只猫被封在一个密室里,密室里有食物有毒药。毒药瓶上有一个锤子,锤子由一个电子开关控制,电子开关由放射性原子控制。如果原子核衰变,则放出阿尔法粒子,触动电子开关,锤子落下,砸碎毒药瓶,释放出里面的氰化物气体,猫必死无疑。原子核的衰变是随机事件,物理学家所能精确知道的只是半衰期——衰变一半所需要的时间。如果一种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是一天,则过一天,该元素就少了一半,再过一天,就少了剩下的一半。物理学家却无法知道,它在什么时候衰变,上午,还是下午。当然,物理学家知道它在上午或下午衰变的几率——也就是猫在上午或者下午死亡的几率。如果我们不揭开密室的盖子,根据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可以认定,猫或者死,或者活。这是它的两种本征态。

如果我们用薛定谔方程来描述薛定谔猫,则只能说,它处于一种活与不活的叠加态。我们只有在揭开盖子的一瞬间,才能确切地知道猫是死是活。此时,猫构成的波函数由叠加态立即收缩到某一个本征态。量子理论认为:如果没有揭开盖子,进行观察,我们永远也不知道猫是死是活,它将永远处于半死不活的叠加态,可这使微观不确定原理变成了宏观不确定原理,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猫既活又死违背了逻辑思维。

首先需要明确一点,薛定谔的猫是一个思想实验,是通过建立一个宏观事物来表达微观属性。

“薛定谔的猫”中究竟蕴含着怎样的秘密

薛定谔的猫是当时的物理学家,薛定谔所做的一个实验,它是指物质的一种混沌的状态,不确定的状态,当时实验的内容基本就是在一个密闭的箱子里面放了一只猫,然后放了一种毒气,这种毒气不见得会发作,所以猫就存在两种状态。

猫的两种状态就代表了混沌的状态,只要你没有把箱子打开,你都不知道猫最终的结局是什么样子,如果毒气发作了,显然这只猫会死,如果毒气没有发作,猫没有任何影响,它还活着,我们知道是有这样两种结果,但是我们并不知道最终是哪一种结果,因为这个结果是随机的,所以被用来形容一种混沌的状态,我们现实生活中大部分的事情我们都是可以去推断的,根据他发生的程序来推断出他最终成功完整地出现的可能性有多大,但是薛定谔的猫这个实验似乎证明的是总有一些东西是我们推断不了了。

现在的量子的相应研究就是研究量子的空间位置的变化,不过微观领域和宏观领域不一样,我们在宏观领域一个物体无论如何它是有确定的位置的,可能说他变化的速度很快,但是在那一瞬间确定的那一刹那,它总是有一个确定的位置的,量子力学领域不见得是这样,甚至有的时候你就测不出来它接下来会向哪个方向运动,你自然就不知道它到底会停在哪里,而且它的变化是毫无规律的,这可能和薛定谔的猫就有点像了。

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理解都是有滞后性的,就是时代的理解总是落后于科技积极的发展,就像一两百年前乃至更久,物理学大厦刚刚奠定的时候,人们也不知道物理学定律竟然会有这么大的作用,几百年之后才显现出来,现在人们进行量子力学的训练研究,可能也要几百年之后才能真正显现出它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