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盛极一 商是如 何走向

盛极一时的徽商是如何走向没落的?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06-29 15:30:04 浏览288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现代社会,商人群体的地域性已经不太明显。但在明清时期,皖南地区涌现了大批商人,他们的足迹遍布全国。他们中的佼佼者手握重金,财力雄厚,当时的人称他们为"徽商"或者是"徽帮"。

徽商称雄商界数百年,其人数之多、活动范围之广、资本之大、延续时间之长,可谓首屈一指,对社会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

下面我们就简要了解一下这个活跃在明清时期的商人群体。

徽商的兴起徽州地区,位于安徽省的南部。在地理上,徽州地区是较为典型的山区,在民间有"六山三水一分田"的说法。由于土地面积狭小,且气候条件不适宜大规模的农产品种植,徽州地区广泛种猪茶叶和木材。地少人多,粮食不足,这也成为日后徽商崛起的一个背景。

宋元时期,大规模的移民迁入,加上自然繁衍,徽州人口压力日益突出。为了生计,徽州人不得不外出谋生,拓展生存空间。据淳熙的《新安志》记载到:"力作重迁犹愈于他郡,比年多徙舒、池、无为界中,"由此可见宋代徽州人外出谋生已经很多。而徽州当地盛产的茶、木、纸、砚、墨等产品在国内有广阔的市场,新安江、长江水运又为徽州开辟了通往江南地区的贸易通道。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宋代出现了徽州有明确记载的第一批大商人。祁门善和程氏的程承海、程承津兄弟,富极一时,据文献记载:"乡人号为程十万,每称津为十万大公,海为十万二公,言其家资以万计也。"正是这样一批大富商的出现也反映出徽州商业在宋元时期已经有了较高的水平。

徽商的发展与繁荣明清时期,徽商的发展到了一定的高度。在明代时期,由于商品经济发展,货币流通更加便捷。白银的普遍使用不仅促进了商业的发展,更加有利用徽商的长途贩运。

除此之处,徽州商人找到了一条发财之路,依靠两淮的盐业发家致富。如歙县黄氏家族黄崇敬、黄存芳等人,是明代成化之后在两淮盐业取得成功的大盐商。此外歇县潭渡黄氏、款县许村许氏、休宁西门汪氏等等,皆为这一时期崛起的盐商家族,据扬州地方志记载到:"邑中之以盐英祭酒而甲天下者,初则有黄氏,后则有汪氏、吴氏,相递而起,皆由数十万以汰百万者。"

明万历年间,实行纲运制,确立专商经营后,徽商的优势地位进一步确立。万历《扬州府志》记载扬州盐商多为"徽歇及山陕之寓籍淮扬者,"由此可见,徽商地位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明代晚期,徽州商人已经把生意做到了全国各地,徽商俨然成为全国范围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商人群体。

清代康乾时期,徽商的发展达到了顶峰。随着清朝社会较为稳定,同时清政府在这一时期采取了一系列的恤商优课的措施,徽州盐商生意十分兴盛。到乾隆年间,其实力上升到了一个新台阶。关于乾隆全盛时的徽州盐商资本额,嘉庆年间王赠芳认为:"向来商力充裕,办运者百数十家,有挟资千万者,最少亦一二百万"。除了盐商,勤劳的徽州人利用本地的产品,经营茶叶、木材生意,获利颇丰。

徽商的衰落清乾隆时期徽商达到了顶峰,在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徽商的地位与实力也逐步发生着变化。嘉庆、道光之后,徽商开始走向衰落。

道光年间,徽州盐商的生存境况由盛转衰,由于当时课税繁重,需要盐商大量对朝廷进贡,皇帝的历次南巡,主要由盐商承担,花费惊人。这些额外的支出使得盐商不堪重负。同时,部分盐商挥霍无度,生活奢靡。在道光时期朝廷改革两淮盐法之后,部分盐商迅速衰败。盐商作为徽商的中流砥柱,对徽商的发展至关重要。

清朝中后期,由于社会不稳定,咸丰、同治年间的战争对徽商又造成了致命的打击。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运输与日常经营在战争的影响下无法得到保障。同时清政府对于工商业采取严加掠夺的政府为了供给战争。至此,徽商的商业网络已经趋近瓦解。

徽州商业的辉煌就此落入了无边的黑暗,曾经的富甲一方的徽商也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