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长治11岁的照片

李长治11岁的照片(娃儿都有了却坚决不领结婚证的4对明星,哪一对才)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1-28 21:00:25 浏览50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娃儿都有了却坚决不领结婚证的4对明星,哪一对才

陈冠希和秦舒培 今年4月份,曾因“艳照门”事件淡出娱乐圈的陈冠希和名模秦舒培诞下一女Alaia喜当爹,网友纷纷送上祝福!话说,升级当爹的陈冠希一改往日的痞帅形象,不仅常常在社交平台晒出女儿的萌照,还被记者抓拍到推着婴儿车带着女儿压马路的照片,化身“女儿奴”!但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陈冠希却坦诚和秦舒培尚未领证:结婚就是一张纸,现在一家人生活开心才是最重要的!
陈可辛和吴君如 香港著名导演陈可辛和吴君如相恋20载,女儿陈是知也已经11岁,但为人父、为人母的陈可辛和吴君如却依旧只是恋人关系,外界盛传陈可辛花心,不肯娶吴君如,但实际上,陈可辛做梦都想把吴君如娶进门,更不止一次向女方求婚,但吴君如却表示:不用领证,也不用办喜酒,如果你哪天不爱我了,随时可以离开。我相信爱情,不需要婚姻套牢你。
李泽楷和梁洛施 2009年,年仅21岁的香港女星梁洛施为香港首富李嘉诚的次子李泽楷未婚生下一子李长治,次年,梁洛施再次为李泽楷产下一对双胞胎儿子,原以为梁洛施会因为3个儿子的关系顺利嫁入豪门,谁知李泽楷反而在8个月后与梁洛施分手!网传,梁洛施因此获得了高达3亿的分手费,如今梁洛施带着3个儿子在加拿大生活,虽衣食无忧,却被不少网友讽刺为“豪门生子机器”。
纪晓波和吴佩慈 台湾女星吴佩慈身材高挑,外形冷艳,一直有“九头美女”之称,原本星途坦荡,谁知也走上了“未婚生子”之路,2014年,吴佩慈在香港为男友纪晓波剖腹生下女儿小蕊蕊,其后分别于2015年和2017年为纪晓波生下大儿子hans和小儿子Hudson,与梁洛施的低调作风不同,吴佩慈多次在社交平台表示纪晓波很快就要迎娶自己,但无一不被打脸,也因此惨遭网友群嘲:吴佩慈这是爬也要爬进豪门呀!

慈禧的资料

  生平大事年表
  道光十五年十月初十(1835年11月29)慈禧出生,出生地不明。有人说她出生在安徽,也有人说她出生在呼和浩特;有人说慈禧出生在山西的长治市,有人说慈禧就是出生在北京。   咸丰二年(1852年5月)(18岁),选秀入宫,赐号懿贵人(但经常被称作为兰贵人)。   咸丰四年(1854年)(20岁),晋懿嫔。(清制后宫地位共分八级,依序为: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   咸丰六年( 年少懵懂那年芳华
  1856年)(21岁),生皇长子载淳(后来的同治皇帝),当日晋懿妃。   咸丰七年(1857年)(22岁),晋懿贵妃。   咸丰十年(1860年)(26岁),英法联军攻陷北京,咸丰皇帝率后妃宗室重臣等避祸承德避暑山庄,命恭亲王奕留京与联军议和。   咸丰十一年(1861年)(27岁),咸丰皇帝驾崩,皇子载淳继位,以皇帝生母被尊为圣母皇太后;九月,在恭亲王奕支持下发动辛酉政变,两宫太后联合恭亲王,杀肃顺等八大臣,成功夺权,垂帘听政。   同治元年(1862年)(28岁),同治皇帝对圣母皇太后晋徽号“慈禧”。   同治四年(1865年)(31岁),罢议政王奕?职务,遭洋人、宗室、大臣疑问,旋又复职。   同治十三年(1874年)(40岁),同治皇帝驾崩,因其无嗣;遵皇太后之意,由醇亲王奕譞之子载湉继位(即后来的光绪皇帝)。   光绪七年三月(1881年) (47岁)慈安皇太后 钮钴禄氏病逝;年45岁。   光绪十三年(1888年)(54岁),光绪帝大婚,翌年亲政;慈禧继续“训政”。   光绪十九年(1894年)(60岁),皇太后六十大寿庆典;甲午中日战争战败。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64岁),因光绪皇帝发起戊戌变法,皇太后发动戊戌政变,杀六君子、囚光绪,后重行训政。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66岁),因义和团发起庚子拳乱,导致列强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帝后被迫离京,前往西安避祸。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67岁),辛丑条约签订后,两宫回銮;皇太后及皇帝下诏罪己、行庚子新政。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74岁),光绪皇帝驾崩后一天,皇太后于11月15日下午五时病逝,后葬于定东陵;大行皇帝无嗣,由醇亲王载沣为摄政王, 其子溥仪为帝(即后来的宣统皇帝)。   皇太后叶赫纳拉氏生前死后得到的谥号全称为: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谥字23字,连皇后共25字,谥号长度超过清朝开国皇后孝庄,及孝德与孝贞两位正宫皇后,为清代及中国历代皇后中之最。   · 1928年,军阀孙殿英藉演习之名,率其部下盗掘了金碧辉煌,极尽奢华的慈禧定东陵。
  人物生平
  慈禧太后,姓叶赫那拉,一说出生于北京,一说出生于安徽安庆,一说出生于山西长治,也有说法生在宁波,而更多历史考证其出生于云南曲靖。满洲镶蓝旗也有说法是汉族人,后抬旗入镶
  黄旗。其先祖属叶赫部(今四平附近,四平市铁东区叶赫满族镇)。   据云南曲靖文献记载,1834年,叶赫那拉·惠征任云南迤东道道员,驻节曲靖,翌年惠夫人于任所生长女慈禧。并雇男仆李午廷(曲靖城打油巷人)抱领。慈禧垂帘听政后,李午廷曾奉召在内务府仓储司任职,后来顶戴四品,官至芦沟桥税务署主管。   父惠征,曾任安徽徽宁池广太道道员,母富察氏。十六岁后,同其妹北上为宫女,住在圆明园。因为会唱南方歌曲,被皇帝注意,于是开始晋级。由于为皇帝生了儿子,并且会讨皇帝欢心,不久后就升为贵妃,众人称其为懿贵妃。同治帝立,尊为圣母皇太后,尊号为慈禧太后。在山东泰安一代也有慈禧存在,在清文宗驾崩于避暑山庄后,治丧期间因与慈安太后分住烟波致爽殿东西暖阁,故也被称为西太后。(一说是慈安太后住在东六宫之一的钟粹宫,慈禧太后住西六宫的储秀宫,故称西太后。)   叶赫那拉氏于咸丰二年(1852年)被选秀入宫,赐号懿贵人,后册封懿嫔。1856年3月,生下咸丰帝唯一的皇子载淳(即后来的同治帝),诏晋封懿妃。未几又晋封懿贵妃。由于咸丰帝体弱多病,内忧外患又让他心力憔悴,他逐渐变得懒惰,懿贵妃工于书法,于是咸丰帝时常口授让懿贵妃代笔批阅奏章,使慈禧有机会接触政治。    “御赏”和“同道堂”印章
  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前,她随咸丰帝,和皇子载淳逃往热河。1861年8月咸丰帝在热河去世,由于皇子载淳只有6岁,咸丰帝临终前将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景寿、协办大学士尚书肃顺、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八人任命为赞襄政务王大臣,辅佐同治帝处理朝政。这些人都是咸丰的亲信,肃顺尤其足智多谋。又给皇后和懿贵妃两枚代表皇权的印章,希望他们相互牵制。   咸丰帝死后,皇子载淳即位,定年号“祺祥”。她与皇后钮祜禄氏(慈安太后)并尊为皇太后。顾命八大臣企图专权,权力欲极强的慈禧非常不满,于是联合在京主持和谈的咸丰帝的弟弟恭亲王奕忻,利用帝后和咸丰帝的梓宫回京的机会发动辛酉政变,设计逮捕了八大臣,判处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自裁、肃顺斩立决,其他人革职,粉碎了八大臣势力。奕被封为议政王,1861年12月2日,两宫太后御养心殿,垂帘听政;并改年号为“同治”。 慈禧太后御书手迹《龙》字
   垂帘听政进行的场所,养心殿东暖阁
  执政初期她在议政王奕忻的辅佐下,整饬吏治;重用汉臣;依靠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汉族地主武装,又在列强支持下,先后镇压了太平天国、捻军、苗民、回民起义,缓解了清王朝的统治危机,使清王朝得到暂时稳定。出于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她又重用洋务派,以“自强”和“求富”的方针,发展一些军用,民用工业,训练海军和陆军以加强政权实力。客观上对中国的近代化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但是由于慈禧对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知之甚少,她也作出很多愚蠢的决定,阻碍了洋务运动的进行;再有,当改革可能损害她的统治时,她又支持顽固派对洋务派进行牵制,以加强集权。这一时期,国内起义被平定;两次鸦片战争暂时满足了列强的贪欲,外交上没有吃大亏;洋务运动后清王朝的军事实力有所提高;工商业有了初步发展,被清朝统治阶级称为“同治中兴”。   同治十一年(1872年),载淳已17岁,慈禧不得已为他选后,次年,两宫太后撤帘归政。但同治帝亲政后仍难摆脱慈禧的干预。慈禧为了享乐,授意同治帝修缮圆明园以供其居住,同治帝也想趁机让太后离宫居住以摆脱母后干预。然而当时财政紧缺,圆明园又残毁严重,修复耗资甚巨,同治帝坚持开工,引起奕等王公大臣多人反对,同治帝竟将他们全部革职。慈禧出面制止了同治帝这一荒唐决定。    慈禧太后朝服像
  1875年1月,同治帝病逝。慈禧立她的侄子兼外甥4岁的载湉为帝,改年号为“光绪”,两太后再次垂帘听政。   1865年—1870年中亚浩罕汗国侵略者阿古柏侵入并且窃据了新疆大部分地区;1871年,沙俄出兵占领伊犁地区。1875年,慈禧采纳陕甘总督左宗棠的建议,出兵新疆,清军于1878年1月收复新疆。1881年,中俄通过谈判,中国收回伊犁大部分地区。   1881年4月8日慈安暴亡,卒年45岁,有人认为是慈禧所害;从此慈禧实现一宫独裁。   1883年—1885年爆发了中法战争,双方在军事上互有胜负,但以慈禧为首的清政府却主张“乘胜即收”,与法国签定了《中法新约》,又使法国获得了不少侵略利益。战争之初慈禧借战事不利,把责任推给以奕为首的军机处大臣,将他们全部革职,史称“甲申易枢”,从此慈禧完全掌控了朝政。   1889年2月,光绪大婚,名义上由光绪帝亲政,慈禧又训政了数年。在训政结束后,朝内一切用人行政,仍出其手,“上(光绪帝)事太后谨,朝廷大政,必请命乃行”,光绪帝实际仍居于傀儡地位。    颐和园
  1894年,慈禧六十寿辰,拟“在颐和园受贺,仿康熙、乾隆年间成例,自大内至园,路所经,设彩棚经坛,举行庆典”。挪海军经费,缮修颐和园,布置点景,广收贡献。是年,适逢日本发动中日甲午战争。光绪主战,慈禧亦主战,“不准有示弱语”。但是,当有人提出停止颐和园工程,停办景点,移作军费的时候,慈禧却大发雷霆,说出了“今日令吾不欢者,吾亦将令彼终生不欢”之语。后来,清军在朝鲜战场上接连失利,北洋水师在黄海之战中又遭受严重挫折。为了不影响自己的六旬庆典,慈禧希望外国出面干涉,尽快结束战争。她支持李鸿章避战求和的方针,以各种借口,打击以光绪为首的主战派。由于形势日益紧张,面对朝野上下的重重压力,她无法再一意孤行,大摆排场,她不得不改变原来的计划,缩减了生日庆典的规模,在金州、大连相继陷落,旅顺万分危急的情况下,慈禧在紫禁城内的宁寿宫度过了她的60岁生日。次年2月7日,威海卫日舰及炮台夹攻刘公岛,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中国海陆两个战场均遭失败,以慈禧为首的主和派下定决心向日本求和,3月,慈禧派李鸿章为全权大臣,赴日乞和,4月17日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空前屈辱的条约《马关条约》,中国放弃对朝鲜宗主国地位;赔款2亿两白银;割让辽东半岛(后以银3000万两赎回),台湾,澎湖列岛;开放4个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矿设厂。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殖民地化进程。   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为了救亡图存,资产阶级改良派发起维新变法运动,慈禧希望强国但又担心光绪会借变法脱离她的控制。对于变法慈禧最初表示支持,但她随后把军权,用人权都抓在自己手中,1898年6月光绪发布帝“明定国是上谕”(即《明定国是诏》),实行变法。光绪帝的变法触动了满洲贵族,和众多封建官僚的利益,他们聚集起来,竭力反对变法,当听说光绪帝企图让袁世凯派兵包围颐和园,杀死荣禄;拘禁她本人,慈禧最后发动政变幽禁光绪帝,杀害了谭嗣同等六人,扼杀了“百日维新”运动。   19世纪末,中国北方兴起义和团运动,慈禧最初主剿,但镇压屡屡失败,义和团迅猛发展并进入北京。慈禧希望剿抚并用,区别对待义和团,但列强要求清政府完全剿灭义和团,并且不顾清政府的反对,坚持调兵进京。慈禧素来对洋人不满,于是产生了利用义和团对抗列强的想法,当她看到一份所谓的“洋人照 慈禧太后
  会”,要勒令她归政,更是忍无可忍,对列强宣战。但是,慈禧的决定,遭到了刘坤一、张之洞等地方督抚的反对。他们联名电奏清廷,力主剿团乞和。并与列强订立条约,实行“东南互保”。慈禧的决心开始动摇。她一方面要求各省将军督抚认真布置战守事宜,继续利用义和团围攻使馆、抗击八国联军。另一方面,她令荣禄前往使馆慰问各国使臣;又分别致国书于俄、英、日、德、美、法等国元首,请他们出面“排难解纷”、“挽回时局”。将两广总督李鸿章调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准备与列强谈判。但是,八国联军并没有停止进攻。1900年8月14日,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次日凌晨,慈禧带着光绪帝仓皇出逃北京。令奕劻、李鸿章为全权大臣,与列强进行谈判。把战争的责任推到义和团身上,下令对义和团“痛加剿除”。第二年2月14日批准《议和大纲》,并发布上谕,表示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1901年9月7日与11个帝国主义国家签订了空前屈辱的《辛丑条约》,规定赔款4.5亿两,惩办主战官员,拆除大沽到北京沿线所有炮台等。至此,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确立。1902年初,慈禧与光绪帝回到北京。    慈禧与外国公使夫人合影
  为了维持统治,改变自身守旧无能形象,慈禧太后在“西狩”期间就宣布实行“新政”,进行经济,军事,教育,官制等方面的改革,但改革的目的决定了改革不彻底,同时清政府的腐败使许多改革措施在实施时也没有收到良好的效果。   1904年,日本与沙俄为了侵占中国东北和朝鲜,爆发了日俄战争,战场正是在中国东北,以慈禧为首的清政府竟然宣布“中立”,使中国主权再一次被严重践踏;东北人民遭受巨大苦难。日俄战争的结果是日本战胜了沙俄,国内人们普遍意识到君主立宪优于君主专制,要求清政府进行宪政改革;与此同时,国内革命运动也愈发高涨,为了维持统治,慈禧不得不作出要立宪的姿态,1905年派五大臣出洋考察,1906年又宣布预备立宪,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内容仿照德国和日本的宪法,维护皇帝的“君上大权”,过渡期更长达9年,事实证明,预备立宪只是一场骗局。   1908年11月14日,光绪帝驾崩。她命立醇亲王载沣子、年仅3岁的溥仪为帝,年号宣统。   1908年11月15日光绪帝死后次日,慈禧病死,年七十四,葬于河北遵化定东陵。
  慈禧 - 关于名字
  民间传说或影视作品,一般称慈禧太后为兰儿或玉兰。可能是因为慈禧进宫后的第一个封号为“兰贵人”,很多小说笔记误以为“兰儿”是她的乳名,实则不然。据慈禧家族后人叶赫那拉·根正称,慈禧的乳名实际上叫“杏儿姑”,“姑”是满人对未成年女子的通常称呼,而“杏儿”的名字则是因为当时家中庭院种有几颗白杏树,由此,慈禧的爷爷给她起了个大名叫“杏贞”,小名“杏儿”,取义“忠贞”之意。至于咸丰皇帝初封杏贞姑娘为兰贵人,大概是因为咸丰最喜欢玉兰花,因此给她这样一个封号。根据叶赫那拉·根正的口述记载,慈禧出生于北京西四牌楼劈柴胡同,今辟才胡同。
  叶赫纳拉氏的起源据叶赫那拉·根正说:“关于叶赫那拉氏的起源,有这样一个故事:在元末明初时,已在叶赫河建立了叶赫城的叶赫那拉氏家族与爱新觉罗氏家族发生了一场战争,当时,爱新觉罗家族的头领为了使叶赫那拉氏臣服,就指着大地说道:‘我们是大地上最尊贵的金子(爱新觉罗就是金子的意思)!’而叶赫那拉的首领听了一阵大笑,他指着天上的太阳说道:‘金子算什么,我们姓它!’叶赫那拉氏最后打败了爱新觉罗,成为当时东北最大的一支部落。” 
  据史料记载:叶赫那拉氏是满族中的大姓,也是起源较早的姓氏之一。叶赫那拉氏最早的祖先可追溯到五代时期的海西女真,其始祖叫星垦达尔汉,原姓土默特。叶赫那拉氏的始祖,原来是蒙古人到扈伦部,他招赘在那里,那拉的意思就是爱,他领有其地,并成为一国,因为他的国是在叶赫的河边建立的城市,所以叫叶赫那拉氏。叶赫那拉氏是满族八大姓氏之一,其中也先后出过许多文豪武将,如历来被誉为“清初学人第一”的满族杰出文人纳兰性德就姓叶赫那拉。但真正使叶赫那拉扬名天下的,当属叶赫那拉氏的三位皇后。
  慈禧 - 身世传说
  有民间传说慈禧不是满洲人,生父也不是惠征。关于慈禧的身世,除北京说外还有五种说法:(1)甘肃兰州,(2)浙江乍浦,(3)内蒙古呼和浩特,(4)安徽芜湖,(5)山西长治。
  山西长治当地传说:说慈禧为汉人,是惠征出钱买的女儿来顶替自家的女儿。慈禧原是山西省潞安府(今长治市)长治县西坡村王增昌的女儿,名叫王小慊,4岁时因家道贫寒,被卖给上秦村宋四元家,改姓宋,名龄娥。到了11岁,宋家遭到不幸,她又被转卖给潞安府(今长治市)知府惠征做丫头。一次,惠征夫人富察氏发现龄娥两脚各长一个瘊子,认为她有福相,就收她作干女儿,改姓叶赫那拉氏,取名玉兰。后来玉兰被选入宫,成了兰贵妃。说慈禧是王家的女儿,当地提出的根据是:(1)王姓家谱从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一直续谱到现代。王氏家谱上更写着:“王小慊后来成为慈禧太后”。(2)当地还传说:在西坡村外边的山脚下,还有据说是慈禧生母的坟。坟前有碑,原来是木牌,后来竖立石碑。说慈禧是宋家的女儿,当地提出的根据是:(1)在上秦村里至今保存着一处娘娘院,是慈禧入宫前住过的院落。(2)在宋家的炕上曾刨出了当年慈禧给宋家写的家信等,她娘家六代侄孙还保存着这封信。(3)在上秦村居住的宋家老人说:“慈禧太后是咱家的。”为此,宋家曾联名写信,要求政府调查澄清这件事。上面的传说,有文有物,具体生动。长治地方众口一词,画押证明,说慈禧是长治人。长治市还为此专门成立“慈禧童年研究会”。但其实这些都缺乏证据。
  那封信后也经过鉴定,非慈禧的笔迹,而且不是原件,亦是破烂不堪,大打史实折扣。传说也只是传说而已。慈禧确实为满洲镶蓝旗人,玉牒明确记载是“叶赫那拉氏惠征之女”。
  慈禧 - 关于徽号
  慈禧  清朝一直沿用中原历代宫廷的旧制,也有上尊号、徽号、谥号的规定。
  在新皇帝登基时尊称母亲为母后(指皇太后),帝母(新帝的生母)为皇太后,即母后皇太后和圣母皇太后,母后皇太后的地位相对更高,这就是上尊号。另外,遇到朝廷大庆的日子,还要给皇太后在尊称上在加一些美好的词汇,称徽号,一般每次加两字。死后用生前的徽号再加上几个字成为这个人的谥号。
  下面来说一下慈禧的徽号:
  1862年(同治元年),上徽号“慈禧”;
  1872年(同治十一年),因为同治皇帝大婚,上徽号“端佑”;
  1873年(同治十二年),同治帝载淳亲政,上徽号“康颐”;
  1874年(同治十三年),同治帝因为遇到“天花之喜”,而两宫太后“调护朕躬,无微不至”,“朕心实深欣感”,决定为两宫皇太后上徽号,但二十天后同治驾崩,上徽号仪式没能进行;
  1876年(光绪二年),光绪帝即位,连同上次给两太后各上的徽号,一共四字。慈禧的徽号由此又加上了“昭豫庄诚”;
  1889年(光绪十五年),光绪皇帝大婚,上徽号“寿恭”;
  1889年(光绪十五年),光绪皇帝亲政,上徽号“钦献”;
  1894年(光绪二十年),慈禧太后六十大寿,上徽号“崇熙”;
  1908年,慈禧病逝,按照大清惯例,前面加上“孝钦”,后面加上“配天兴圣显皇后”为谥号。即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共二十五个字。
  慈禧 - 评价
  正面评价
  慈禧油画慈禧是帝制时代中国少数长期当政的女性,政治手腕堪称聪明干练,尤其擅长操弄亲贵朝臣之间的权力平衡,以维系清廷的绝对权威。
  慈禧当权时期,清廷的中央集权以及中国主权面临来自内部及外国的种种威胁,她从捍卫清帝国权威及其本身权力的立场出发,所作之举措收效虽不尽成功,但放在历史脉络下做持平之论,多数允称合理。为因应自鸦片战争以来,来自欧美列强的挑战,以及镇压太平天国等民间反抗势力,慈禧皇太后重用李鸿章、张之洞等汉族重臣,在地方上开办洋务运动,是中国发展近代化工业的开始。在洋务自强运动成果的支持下,清廷得以弭平内部反叛势力,在帝国体制下维系中国相对稳定的局面,并且建设近代化陆海军军备,造就“同治中兴”的气象。
  也有人开始认为,慈禧的改革手段其实非常高明,百日维新改革速度过快,根本只是一场闹剧,不可能成功。
  在庚子年一场大祸之后,慈禧皇太后意识到时局已不容她坚持帝制传统,所谓的“祖宗成法”,乃容许清廷推展多种新政措施。庚子后新政牵涉多端,其中荦荦大者包括:官制改定、代科举以新式教育,甚至立宪准备。社会改革方面,显著者有:禁止妇女缠足等。
  总结慈禧执政四十八年中,对于政务掌握相当严格,即使在病中亦然。在她统治中国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一直勉力维系并且牢牢掌控着中央集权帝国的局面,中国因得免于陷入割据乱局。
  此外,慈禧太后家人除袭“承恩公”一虚爵外,并无家人能干涉朝政。相对当时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歪风,慈禧于这方面尚算公私分明。
  负面评价
  个人的人格方面,从宫廷斗争中夺得政权,慈禧太后素有残忍和狡诈之名。1861年,咸丰皇帝驾崩于热河避暑山庄后,甫成为皇太后的叶赫纳拉氏,联合恭亲王奕欣等皇室近支,发动政变从以皇室远支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为首,实际以能臣肃顺为核心的顾命八大臣集团手中夺得政权,并将其中三位(载垣、端华、肃顺)处死。后为建立及维系其独裁权力,慈禧皇太后对于政敌之整肃绝少留情,即使对亲生儿子同治皇帝,以及继位皇帝光绪皇帝的操控及管制,亦极为高压严峻。
  从中国国家主权的角度出发,许多人对慈禧皇太后当政的结果做出负面评价。包括1885年在对法战争中赢得镇南关大捷,并成功阻止法军登陆台湾的优势局面下,却以主动求和、签订令清帝国丧失安南宗主权的中法天津条约来结束战争。此外,令中国丧失重大利权的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1901年辛丑和约等之缔结,肇因于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之战败,以及1900年庚子拳乱之大祸。慈禧皇太后的执政及决策,于此二事件之发生,均有不可推卸之责任。慈禧皇太后虽然政治上非常干练,但其最高目的仍然是维系满清的对中国的统治。以上列举的数次丧权辱国的战争结果,并非一定如此,其中镇南关大捷后的乙酉清法战争以及中日甲午战争都是继续战争比接受议和的耻辱条件要更加有利,但继续战争的结果虽然会在乙酉时击败当时国内一片混乱的法国,或在甲午时拖垮当时国力即将穷尽的日本,使中华民族有个更好的结果,却很可能会让满清中央政府因为持久战乱而失去权威垮台。慈禧皇太后的选择,一直是议和接受耻辱,这在体现其政治之干练的同时,也多次恶化了近代中国的前途。

通江诗人三李是谁

说起通江“三李”的事情,人们知之不多,那么,到底通江诗人三李是谁呢?下面就由我给大家介绍介绍吧,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通江“三李”。他们就是通江历史上具有传奇色彩的父子名人李蕃及其二子李钟壁和李钟峨。

李蕃 ,字锡微,号懒庵、振公。生于明朝天启元年(1621年),通江流二沟(今兴隆乡)人。7岁慈母去世,由祖母照料长大,教导学习。21岁补弟子员。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中举人。清康熙十年(1671年)任山东黄县知县。李蕃为官清廉,刚正不阿,深受黄县人民爱戴。康熙十九年(1680年)蒙冤发配戍山海关,二十一年遇赦释放,二十三年回通江。回通江后,潜心研究文字,写出各类文章300余篇,著有《雪鸿堂》刊印于世。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病逝,终年73岁。

李钟壁 ,字鹿岚,又名元修,李蕃长子,生于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康熙二十六年中举人,四十五年任广西平南县令,后来迁任广西刑部督捕,清吏司主事。李钟壁既精于散文,也喜欢诗,在文坛上有一定的影响,并将其所写的诗文整理成书,名曰《燕喜堂》。李钟壁于雍正十一年(1733年)因病还乡,乾隆二年(1737年)病逝,终年79岁。

李钟峨 ,字雪原,又字雷泉,号芝麓,李蕃仲子,就是人们常称的李翰林。他生于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幼时多病,6岁还不能独自行走,11岁开始读书,渐渐懂事后,“且耕且读”,耕读为本,勤奋好学,同时,在学习中得到了多位名师教导。且得贤妻雷氏帮助较多,人们称雷氏为李钟峨的“二先生”。钟峨32岁中举人,42岁任遵义府仁怀县教渝,45岁中进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第三年殿试,成绩优异,授翰林院编修,检讨等职。51岁授文林郎。56岁到59岁,提督福建省学政,取文武生2700余人。

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李钟峨任广西学政,六十一年任翰林院日讲起居注官,同年五月任翰林院侍讲,讲评文史,实为雍正皇帝参谋。七月,升右庶子掌坊(副职)。九月,转左庶子掌坊(正职)兼翰林院侍读并日讲起居注官。十一月,任广西省乡试正主试,后授中宪大夫。雍正五年(1727年)任太常寺少卿,时年已68岁。

李钟峨在翰林院供职22年,在任期间特别重视选拔培养人才,有卓越的政治才干,见多识广,知识渊博,一生著述颇丰,广受后世推崇。他将其父李蕃所著《雪鸿堂》集,其兄李钟壁所著《燕喜堂》集和自己所写的《垂云亭》诗文集,合编成《雪鸿堂文集》刊印问世,后选入《四库全书》。《雪鸿堂文集》是中国历史上一部颇具影响的传世巨著,更是通江人民的骄傲和自豪。李翰林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病逝,终年88岁。

李蕃及二子合称“通江三李”,他们为官清正,学识渊博,著述较多,深受人们喜爱,广为人们传颂。

延展阅读:

“诗中三李”

李白

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与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并称“李杜”。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先世在隋末因罪徙居中亚。他诞生于中亚的碎叶,五岁时随父迁居四川彰明县的青莲乡,故自号青莲居士。”

李白大约5岁时,随其父迁居于绵州彰明县(今四川江油市)的青莲乡,李白就是在那里长大成人的,还自号青莲居士,李白在江油度过了十几年的时光,后来一直在全国各地游历和做官。

李白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他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风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达到了内容与艺术的.完美统一。他被贺知章称为“诗仙”,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中最鲜明的艺术特色。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他与杜甫并称为“大李杜”,(李商隐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

李白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采、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原因所在。

李白的诗歌对后代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中唐的韩愈、孟郊、李贺,宋代的苏轼、陆游、辛弃疾,明清的高启、杨慎、龚自珍等着名诗人,都受到李白诗歌的巨大影响。  李白于武后长安元年(701年)出生在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所属昌隆县(712年更名为昌明县,今四川省绵阳市所属江油市青莲乡)。另一种说法是其父从中原被贬至西域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市)所生,4岁再迁回剑南道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其父李客,生平事迹不详。

李白出生于盛唐时期, 李白手迹碑刻他的一生,绝大部分都在漫游中度过,游历了大半个中国。

二十五岁时只身出蜀,开始了广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东至越州,寓居在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应山(今湖北省广水市)。

他到处游历,希望结交朋友,拜谒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可是,十年漫游,却一事无成。他又继续北上太原、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到齐、鲁各地,并寓居山东任城(今山东省济宁市)。

这时他已结交了不少名流,创作了大量优秀诗篇。李白不愿应试做官,希望依靠自身才华,通过他人举荐走向仕途,但一直未得人赏识。他曾给当朝名士韩荆州写过一篇《与韩荆州书》,以此自荐,但未得回复。

直到天宝元年(742年),因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震天下 。李白初因才气为唐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

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756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写下《早发白帝城》。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投奔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逝。

李商隐

李商隐,男,汉族,字义山,故又称李义山,号玉奚生、樊南生(樊南子),晚唐着名诗人。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生于河南荥阳(今郑州荥阳)。诗作文学价值很高,于唐文宗开成三年(公元838年)进士及第。曾任弘农尉、佐幕 府、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早期,李商隐因文才而深得牛党要员令狐楚的赏识,后因李党的王茂元爱其才而将女儿嫁给他,他因此而遭到牛党的排斥。此后,李商隐便在牛李两党争斗的夹缝中求生存,辗转于各藩镇幕僚当幕僚,郁郁而不得志,后潦倒终身。晚唐诗歌在前辈的光芒照耀下有着大不如前的趋势,而李商隐却又将唐诗推向了又一个高峰,是晚唐最着名的诗人,杜牧与他齐名,两人并称“小李杜”。李商隐又与李贺、李白合称“三李”。有《李义山诗集》。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与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最后抑郁寡欢而死,死后葬于郑州荥阳(今荥阳苜蓿洼村)。据《新唐书》有《樊南甲集》二十卷,《樊南乙集》二十卷,《玉奚生诗》三卷,《赋》一卷,《文》一卷,部分作品已佚。

李贺

李贺(790~816) ,中国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祖籍陇西,自称“陇西长吉”。家居福昌昌谷,后世因称他为李昌谷。

李贺为唐宗室郑王李亮的后裔,但家已没落。他“细瘦通眉,长指爪”,童年即能词章,15、16岁时,已以工乐府诗与先辈李益齐名。元和三、四年间(808~809),韩愈在洛阳,李贺往谒。据说,韩愈与皇甫湜曾一同回访,贺写了有名的《高轩过》诗。李贺父名晋肃,“晋”、“进”同音,与李贺争名的人,就说他应避父讳不举进士,韩愈作《讳辨》鼓励李贺应试,无奈“阖扇未开逢猰犬,那知坚都相草草”,礼部官员昏庸草率,李贺虽应举赴京、却未能应试,遭馋落第。后来做了三年奉礼郎,郁郁不平。因仕途失意,就把全部精力用在写诗上。在京时,居崇义里,与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等为密友,常偕同出游,一小奴骑驴相随,背一破锦囊。李贺有得诗句,即写投囊中,归家后足成完篇。母郑夫人常说“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后辞官归昌谷,又至潞州(今山西长治)依张彻一个时期。一生体弱多病,27岁逝世。死前曾以诗分为四编,授其友沈子明。死后15年,沈子明嘱杜牧写了序。人们出于对李贺的怀念,传说李贺临死时,见天帝派绯衣使者相召到天上白玉楼作记文;又传其母一夕梦见李贺,说他正为天帝作白瑶宫记文(李商隐《李贺小传》及张读《宣室志》)。昭宗时,韦庄上奏请追赐李贺进士及第,赠补阙、拾遗官职。但因宫廷发生事变,所奏被搁置。 李贺曾自编其集。有《李贺诗歌集注》。生平见李商隐《李贺小传》,新、旧《唐书》本传,《宣室志》、《幽闲鼓吹》、《摭言》。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他喜欢在神话故事、鬼魅世界里驰骋,以其大胆、诡异的想象力,构造出波谲云诡、迷离惝恍的艺术境界,抒发好景不长、时光易逝的感伤情绪,《文献通考》中说:“宋景文诸公在馆,尝评唐人诗云:‘太白仙才,长吉鬼才。’”《岁寒堂诗话》中说:“李贺有太白之语,而无太白之才。”

美丽长治我的家乡作文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我整理的美丽长治我的家乡作文(精选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美丽长治我的家乡作文 篇1

  家乡,是在外漂泊的人最思念的地方;是在家乡努力工作的人最珍惜的地方;是我们最眷恋的地方……我的家乡在山西省长治市,那里有淳朴的家乡人民,节日的各种风俗,独特的风景以及最美好的——家乡的味道。

  家乡的美,体现在那热闹的各种节日及庙会中。每逢春节,元宵节及其他的传统节日,在长治,不论是在城市还是乡村,处处张灯结彩,红火热闹,到处都是人山人海;到处都是欢声笑语;到处都是喜气洋洋。过节,几乎是长治这座小城在一年中最热闹的时候了吧:过春节时,街上的人潮将所有事物都淹没了;过元宵节,到处都是灯的海洋;过中秋节,四处都是赏月的一家人……除了过节,也就要数各个村的庙会最引人注目,最热闹了。在我的记忆中,几乎每个月都会赶会,而庙会基本上也是每个月都有的。参加庙会时,感觉到处都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家乡的美,体现在那各色各样的小吃中。长治县的猪汤,潞城的驴肉甩饼……都是长治的特色。如果你来到这里,小吃街上的特色小吃,一定会最先吸引你的目光。家乡的特色小吃,也许是一辈子最难忘怀的吧。

  家乡的美,体现在那美妙的风景中。如果有时间,就请登上老顶山去看一看,山间的风景会让你觉得犹如走进了仙境,或是置身于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中,深陷其中无法自拔。山间的鸟语花香,身边孩童的嬉戏打闹,会让你有一种想要流连在这里,远离所有世俗,享受这一份山间小趣,享受这一份宁静美好,仿佛所有一切关于功名利禄的事情都与你无关。走过长长的索桥,看着就在你脚下的悬崖峭壁,不会觉得有惧怕感,而是一种亲切的感觉,回家的感觉。登上山顶,站在炎帝像上俯瞰全城,你会发现长治这座小城是那么恬静,那么美好。

  家乡的美,是无法用语言表述的。家乡的小吃,家乡的节日与庙会,家乡的风景,家乡的风土人情……一切都将永远印在我的心里,家乡的一切,是那么让人眷恋,那么让人难以忘怀,对家乡的感情,我将永远烙印在心底,珍藏在心中……

  我的家乡——长治,我会永远爱你,你代表了我心中那份最真挚的感情!

  美丽长治我的家乡作文 篇2

  喜看柳荫阵阵清凉,乐享蜂蝶花丛飞翔。美丽长治——我的家乡。

  她虽不那么繁荣,辉煌,却是我成长的摇篮,生长的地方。无比的亲密涌上心头,拥抱着儿时玩耍的故土。以往的喜怒哀乐蔓延在我的心田,有如春雨点点滋润大地。在这片土地上,不知有多少次的喜悦、感动、伤心和自豪。长治就是我的家乡!

  坐在车上,看一排排向后退去的树木,感受着温暖的春意,不由得发出感叹:长治真是一座绿荫里的城市!公园里的柳树直垂湖面,有如蜻蜓点水;小院里的桃花还未完全盛开,好像害羞的少女蒙着面纱;校园里的小草已长出绿芽,为春天增添着勃勃生机。山上的树更是千奇百怪,有的千年老树的根都长出土外,强壮而有力。长治仿佛是一个坐落在森林里的小城。

  长治不仅景美,人更美!

  清晨,走在街上,到处都能看到晨练的人群,跑步的、健身的,分布在大街小巷。长治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城市,人在运动时才显得最美。校园里的学生结伴而行,及腰的长发随风飘扬,显示着青春的活力;健身房里的`上班族,把西装换成了运动服,严肃的面孔中有了淡淡的笑容;公园里晨练的老人,个个精神抖擞,仿佛回到了青年时代。长治的人是朴实的、善良的、积极向上的。长治也是一座运动之城!

  以前,我总是羡慕那些大城市的发达。可真正想到北京去体验那里的生活,情不自禁地对可爱的家乡充满留恋。看到北京的人来人往,才意识到人的渺小;看到那里人们的匆忙,才怀念家乡的田园风光;看到那里雾蒙蒙的天空,才向往蓝天绿草的故乡。或许,我的潜意识里就珍藏着对家乡的依赖,只是那布满灰尘的匣子,现在才被发现。我已经习惯了每天上下学看到那棵老杨树,总觉得那不过是棵不起眼的树。可当伐木工手中无情的锯子,将它砍倒,我便感到缺少了些什么,它在我心中的位置是用任何金钱都填补不了的。故乡也是如此。

  家乡就如避风港,是我精神的支柱,灵魂的归属地。当我在外面受苦受累时,它永远都为我敞开大门,欢迎我的归来。长治的景是怡人的,人是质朴的,生活是悠闲的。

  美丽长治——我的家乡!

  美丽长治我的家乡作文 篇3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热爱的家乡,有人的家乡在美丽的首都北京,有人的家乡在风景秀丽的桂林,还有人的家乡在物产丰富的新疆。而我的家乡在山西长治,这里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一个美丽的地方。

  春天的长治生机勃勃,处处都充满了浓浓的新意。小草从地里探出了头,好奇地望着外面的一切;花儿也含苞欲放,伸展着身体,发出沁人心脾的芳香;那结冰的小河也融化了,奏响了春天的乐曲。人们爬上老顶山,去踏青郊游;人们来到湿地公园,自由的呼吸;人们来到八一广场,放起了风筝;还有塔岭山那姹紫嫣红的花海,让人留恋忘返。长治的春天很美吧!

  夏天的长治清爽宜人,气候条件与避暑山庄承德相近,是一个避暑的好地方。这里的夏天昼夜温差大,中午还是烈日炎炎,傍晚便清风徐徐了,晚上睡觉定是要盖上薄被子,你若在炎炎盛夏来到长治,保证让你住下都不想走了。

  秋天的长治硕果累累,一片丰收的景象。漫山的核桃挂满枝头,遍野的花椒散发着清香,黄澄澄的梨酥脆香甜,又大又红的苹果对着人们露出笑脸,红透的石榴也咧开了嘴。田野里,火红的高粱向着人们鞠躬,金黄的稻谷在风中泛起波浪。处处是丰收的喜悦,农民伯伯擦擦脸上的汗水,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冬天的长治一片北国风光。鹅毛大雪落下,到处洁白一片,长治披上了冬装。小孩们像过年一样快乐,兴奋地玩起了雪,老顶山滑雪场更是一片欢乐的海洋,人们在这里尽情释放,长治的冬天也很让人入迷吧?

  这就是我的家乡长治,一个四季如画的地方。

  美丽长治我的家乡作文 篇4

  这是一座有着美丽神话传说的城市,精卫填海、后羿射日等一个个美丽的神话曾传颂千年。这是一座谱写过英雄史诗的城市,这里的太行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这就是我的家乡——长治。

  走进长治,四通八达的交通,纵横交织的绿茵,花团锦簇的广场公园,干净整洁的街道,每个人都可以真切的感受到一个国家卫生城市的魅力。

  早在上古时代,我们的祖先神农氏炎帝就曾在这里尝百草,驯养牲畜,发展原始农业。这里是华夏民族的发源地之一,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后羿射日、愚公移山等脍炙人口的神话传说都发源于此,这里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两万五千年前的木化石印证着长治源远流长的古老文明。

  这里也曾在革命时期续写着传奇。抗日战争时期,这块土地是华北人民的抗日根据地,朱德、左权、刘伯承、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生活、战斗。解放战争时期,著名的上党战役就在这里打响。

  如今,这里正诞生着新的神话:魅力城市、园林城市、卫生城市,一项项荣誉接踵而来。炎帝广场、潞安府衙、城隍庙景区和五峰山原生态旅游博览园等标志性的工程正在加快建设。当你漫步于长治市区,映入眼帘的是一幢幢漂亮的高楼大厦,一条条宽阔整洁的马路,一颗颗高大挺秀的树木,一片片绿草如茵的草地。这里有连绵起伏的老顶山,神奇秀丽的大峡谷,风景如画的太行水乡,波光粼粼的漳河水。滨河公园、黑水河公园、城南生态苑更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东山西水、南秀北美的长治在这块土地上续写着奇迹!

  我作为一名11岁的少年,近年来亲身感受到了长治的巨大变化。从机场的扩建到马路的扩展,从河道的改造到街道的绿化,从游园的美丽到城市的亮化,从饮水的安全到污水的净化,长治的城市建设和管理一直走在了全省的前列,城市环境卫生和综合整治保持了全省第一的水平。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全国卫生先进城市、中国十大魅力城市,这些荣誉都成为长治市一张张靓丽的名片。

  我爱我身处的这个城市,在我内心深处,为有这样的家乡而感到万分的骄傲和自豪,无论将来我在哪里,我都会大声的告诉身边的每一个人:我爱我的家乡,美丽长治!

  美丽长治我的家乡作文 篇5

  在山西省东南部与河南、河北两省接壤处,座落着一座美丽的小城。那里四季分明,风景迷人,历史悠久。这就是我的家乡——古称“上党”的长治。

  如果来到长治,不去领略一下老顶山的奇丽风光,那你就等于没有来过长治。老顶山上松柏无数,高大挺拔。远远望去,一年四季都像一片绿色的海洋,不仅成为最美丽的风景线,更像是天然氧吧,守护着家乡人民的健康。滴谷寺、百草堂、炎帝像……各种名胜古迹座落其中,就像是绿叶丛中盛开的朵朵鲜花,令老顶山绽放着更加夺目的光彩。尤其是炎帝像,高大精美,是最高的炎帝铜像。传说远古时期华夏始祖炎帝,为了使人们在艰苦的环境中不再忍受饥饿和病痛的折磨。亲自种良谷、尝百草。才有了华夏民族五千年的繁衍生息。后人为了纪念炎帝的丰功伟绩,特意为他修建了这座雕像。登上炎帝像,一座现代化城市尽收眼底,仿佛炎帝正注视着怀中的孩子茁壮成长。

  与老顶山遥相呼应的是长治市国家湿地公园。公园内河道纵横、草木葱茏、遍布各种植物,并有各种鸟类栖息,成为人们休闲旅游的胜地。不仅如此,湿地公园还具有湿润气候,净化环境,过滤水质等各种功能。清澈见底的水流入漳河,使其成为长治人民名副其实的母亲河。

  长治不仅美景很多,而且美味丰富。最远近闻名的莫过于新鲜美味的壶关羊汤了,从当年中秋到次年清明的七个多月时间里。每个清晨,几乎每条大街小巷都飘荡着羊汤的清香,令人沉迷其中。如果来一碗的话,羊肉的鲜美、老汤的浓厚、葱花的辛辣沁人心脾,让人们以崭新的状态开始新的一天。像这样的美味还有很多:上党腊驴肉、潞城甩饼、荫城猪汤、酥火烧……它们共同滋养了家乡人民的美好生活,令人流连忘返。

  听了我的一番介绍你大概心动了吧!心动不如行动,请你快到我的家乡来吧!我的家乡比我描绘的更美丽,定会让你大饱眼福,大饱口福!

梁洛施大儿子近照曝光,笑起来颇像李泽楷,晒礼物难道是让郭嘉文担忧吗

有一些问题的假设根本不成立,梁洛施为李泽楷生育三个儿子,她自己虽然是单身母亲,但是再经历过和李泽楷的感情后,梁洛施既然愿意生下孩子,说明当时和李泽楷是达成共识的。

那么在两个人分手后,梁洛施根本不会在意李泽楷现在的女友怎么想。因为作为一位母亲,晒出自己的儿子,其实是一种家有儿郎初长成,我的儿子我骄傲的母亲心态。

更何况,梁洛施的儿子,是继承了华人首富的基因,有着光环的优秀门庭的子孙。梁螺施仅凭儿子,都能获得更多的人生幸福感和满满亲情,这和整天抱着猫狗,晒指甲包包和下午茶点的李泽楷现女友,根本无法企及的高度。

梁洛施是中英混血,

她是港姐出身。16岁花季就已经出道娱乐圈,在认识小巨人李泽楷后,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先后相隔仅仅一年时间,就迅速为李泽楷生下三个儿子。当时很多媒体和公众都以为梁洛施会母凭子贵,嫁入豪门。

但是令所有人吃惊的是,梁洛施生下三个儿子不久,就和李泽楷分手,而且孩子也由她抚养。李泽楷已经知天命年龄,超过五十岁了。但是至今未婚,没有正式娶妻,除了梁洛施这三个孩子,也没有和其他女友生孩子。但是人们至今津津乐道的是,为什么梁洛施在21岁就为李泽楷生子,却无法迈进婚姻的门槛。

李泽楷也是和很多女星都传出过绯闻,

而且比较偏爱港姐出身的美女。当初曾出巨资为梁洛施解掉合约,还她自由身。当时人们都以为梁洛施要嫁做人妇,但是世事难料,最终人们只是继续在猜测李泽楷为何不娶。其实对于超级富豪的感情生活,普通大众以自己的想法去揣摩,显然是无法触及任何真相的。

凭借一段恋情,拥有三个儿子

对于梁洛施来说,从一个靠在娱乐圈拼搏仰人鼻息的艺人,凭借一段恋情,拥有三个儿子,自己仍然年轻,现在的重回娱乐圈简直是散心状态。所以晒一下儿子的照片,为自己的儿子骄傲,作为一个生下优秀基因的孩子的妈妈来说,没什么特别的用意,更和李泽楷现任女友毫无关系。因为有了三个儿子,梁洛施不管嫁入李家与否,早就是妥妥的人生赢家。

慈禧太后的出生地

慈禧太后的出生地是山西长治县西坡村。

大量有力的证据证明,1835年,慈禧出生在山西长治县西坡村一个贫穷的汉族农民家庭,取名王小谦。慈禧3岁时,母亲病故,4岁时因家穷被卖给上秦村宋四元为女,改名宋龄娥,后宋家破败。

12岁时她又被宋四元卖给潞安府知府惠征做使女,后被惠征收为养女,改姓叶赫那拉,改名玉兰。咸丰二年,慈禧以叶赫那拉惠征之女的身份应选入宫,从此平步青云,直至当上皇太后。

扩展资料:

中国史学会副会长、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张启华称,慈禧是长治人的说法十分可信。国家清史编委会专家、原中国史学会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教授王汝丰称,慈禧是长治人的历史定位是可以成立的。国家清史编撰委员会专家杨益茂称,这是慈禧人物研究领域一个重要的阶段性成果。

特别是2010年2月,慈禧养父惠征的五代孙叶赫那拉国宏先生慕名专程来慈禧书房院展览馆参观,并亲口对刘奇先生讲:“我是叶赫那拉惠征的五代孙。慈禧太后是长治人,惠征是慈禧的养父。”他还说“咱们满汉是一家”。这番话让刘奇对慈禧童年的研究工作更加充满了信心。

慈禧本是长治汉家女的学术观点已被众多权威人士、著名专家学者认可,受到海内外社会舆论的广泛支持,并被《安德海》《恭亲王奕 传》等著名作品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