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操的 曹操真 2006

2006年,河南曹操真墓现世,陪葬品令人意外,展现曹操的另一面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06-29 10:50:10 浏览57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曹操真墓现世2006年,随着一声巨响,河南安阳安丰乡发现了一座古墓。

考古专家闻讯赶来,却有惊人的发现:这座古墓的主人竟是枭雄曹操!

专家们本以为这位枭雄的墓中一定有无数奇珍异宝,但随后的发掘却让他们大跌眼镜,直呼“颠覆形象”。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东汉王侯墓?2006年春节期间,河南安阳安丰乡西高穴村年味正浓,这里的村民们正沉浸在欢庆的节日氛围中,家家户户都在燃放烟花爆竹,噼里啪啦,非常热闹。

就在这时,村外不知什么地方突然传来了一声巨响,瞬间盖过了其他的烟花爆竹声,听到的人都被吓了一跳。不过当时村民们完全被节日吸引,以为刚刚那声巨响不过是谁家放的鞭炮,并未多想,继续与家人们一起过节。

等到了来年,有位村民到自家地里浇地,结果浇了大半天还没浇完。村民疑惑地找过去,发现水流全都停在了同一个地方,所以其他地方的土壤还是干的。

村民仔细查看了水流停住的地方,结果意外发现了一个大洞,足有1米宽,下面漆黑一片,深不见底。这个发现让村民非常惊讶,在河南这一带经常出土一些古墓,村民也算是有些见识了,立刻意识到这是盗墓贼打出来的盗洞。

难道自家地里有古墓吗?

想到这里,村民不敢再耽搁,连忙跑去上报自己的发现。消息一级一级上报后,很快就有一支考古小队赶过来查看情况。

其中有个名叫潘伟斌的考古专家胆子比较大,在洞口看了一会儿,不知道里面究竟是什么情况,就在腰上绑了根绳子,叫其他同事帮他拉着,他拿上手电筒下去看看。

这座墓葬比潘伟斌想象中还要深,他绑着绳子下去之后以为到底了,结果抓着绳子的手一松,他就摔到地上,还滚了好几圈。在手电筒光柱的照射下,墓室的结构呈现在潘伟斌眼前。

他仔细检查了一番后,初步推测,这是东汉时期的墓葬,而且看着结构规模,墓主人估计是一位王公贵族那一档的人物。

等潘伟斌再顺着绳子回到地面,将自己的发现告诉了在场的考古专家和当地村民们。当地村民一听,墓主人是东汉时期的王公贵族?那这不就是曹操的墓了吗?

原来,早在1998年,这附近有人在烧砖取土时,意外出土了一个“鲁潜墓志”,上面不仅记载了鲁潜墓的位置,还写下了曹操高陵的具体方位和距离。当时就有考古专家推测,曹操的高陵应该是在西高穴村这一带。

如今,真的在西高穴村附近的地里发现了一座东汉时期的王公贵族墓,那不正说明是曹操的墓吗?

潘伟斌他们得知这一点后非常激动,但是他们想要发掘该墓的申请并没有通过,国家当时还觉得对这处墓葬应该先采取保护的态度。

但是就在两年后,当地警方抓到了一伙盗墓贼,并从盗墓贼手中发现了一块精美的画像石。警方找到考古专家潘伟斌进行鉴定,潘伟斌发现这块画像石是东汉时期的东西,似乎就是从西高穴村那座古墓中盗出来的。

他意识到再不保护就晚了,于是提交申请,这次成功获得了批准,组织起一支考古小队,火速赶去了西高穴村,开始发掘这位一代枭雄的墓葬。

“七十二疑冢”?当以潘伟斌为首的考古专家们开始后,并没有在该墓中发现封土。

这座墓葬坐西朝东,平面呈现为甲字形,是一处多室砖室墓,规模宏大。墓道位于东侧,由墓道、墓门、甬道、前后墓室以及东西两个侧室组成,总长达到了60米。

不过整个墓葬似乎曾经遭到人为的毁坏,墓门都被砸破了,但从墓门的残块上看,能看出有些墓门上是有着精美的石刻画像的,有的图案是“七女复仇”,有的是“文王十子”,还有些则是传说中的神兽。

遭到刻意毁坏的不仅是墓门,就连墓中的棺椁也没逃过一劫。考古专家们一共在墓葬中找到了3个棺椁残骸,出土了三具人骨,分为一男两女。

其中男性的头骨显示死者去世时大概在60多岁,这一点与终年66岁的曹操相吻合,显然这三人应该就是曹操和他的两位夫人。

有趣的是,男性头骨上遗留的牙齿显示,主人生前患有非常严重的蛀牙问题,考古专家们便推测,史书中记载的曹操的头疼病有可能就是牙齿疼痛导致的。

这时,就有人提出疑问了:“不是说曹操为了防盗墓,为自己设立了‘七十二疑冢’吗?这里真的会是曹操的高陵吗?”

人们印象中的曹操,总是一个阴险狡诈的形象。而根据史书记载,曹操当年为了筹措军饷,曾经带着手下的士兵大肆盗掘古墓,还专门设立了“发丘中郎将”和“摸金校尉”等等这样的军衔。

后世的盗墓小说中就经常出现盗墓贼自称是“摸金校尉”的情节,甚至还会将曹操称之为“祖师爷”。

既然是“祖师爷”,曹操生前盗墓太多,又与很多人结仇,估计早就在担心自己死后墓葬会被人盯上了。据说他还在活着的时候便为自己选好了陵墓位置,并开始了筹建。

为了防止被后世的盗墓贼盗掘,曹操特意为自己设立了“七十二疑冢”,用来分散人们的注意力。所谓的“疑冢”就是假坟,在古代还有很多关于曹操疑冢的诗文,比如明朝人陆深在《疑冢》一诗中写道:“疑冢七十二,冢冢浑相似。”

在他安葬的那一天,邺城所有的城门全部打开,七十二口棺材同时从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出发,运出城外,谁也不清楚究竟那一口棺材中躺的是真正的曹操。

此外,曹操还对自己的后事做了其他的安排,比如要将他安葬在瘠薄的土地里,依照地面原有的高度作为墓基,陵上不允许堆土了,也不能栽植任何树木,不要设立任何家庙。

种种举动,为的就是防止自己在死后会被盗墓贼盯上。

据说,曹操还曾叮嘱儿子,千万不要在他的墓葬中陪葬太多东西。在曹操的《遗令》中还有写到,希望下葬时穿着当时季节所穿的衣服,金银珠宝玉器等物件一概不要随葬。

但话是这样说,很多人并不相信,都认为这只是曹操为了避免招来盗墓贼而设置的“迷雾”,像他这样的奸雄怎么可能不在自己的墓中陪葬以往搜罗来的珍宝。

然而在2009年正式开始发掘的西高穴村曹操墓,却一举推翻了人们过去对曹操的固有印象。

颠覆的形象安阳西高穴村的汉代墓是曹操的高陵,这一点应该不会有错,因为考古专家在墓中找到了一块写着“魏武王”的石碑,而“魏武王”指的就是曹操。

过去考古专家们发掘过的汉代诸侯王墓,比如山东济宁的东汉墓、长沙砂子塘西汉墓等,几乎都有地上封土,而且棺椁内的墓主人身着金线玉衣,陪葬品也大多是金银制品和玉制品。

就算是其他与他差不多同等级的诸侯王墓,比如彭城王墓和中山王墓等墓葬也是都有封土

但是出乎所有考古专家们预料的是,曹操的高陵不仅形制和规格并不高,就连陪葬品都显得十分寒酸。

经过清理,考古专家们一共从墓中出土了900多件器物,大多遭受过破坏,陪葬品的数量不仅少而且非常简朴,大部分都是铁器和陶器,而且这些陶器都是素面,没有纹饰,也没有彩绘。

而这其中最珍贵的东西,竟然只是8块石碑和石枕,分别刻有“魏武王常用格虎大戟”、“魏武王常用格虎短矛”等铭文。就算是警方后来从盗墓团伙那里追回的文物中,也没有特别珍贵的陪葬品,倒是有一块刻着“魏武王常用慰项石”的石枕。

看来当年曹操说要推行“薄葬”,也真的做到了,墓中没有任何大型的金银玉器,全用陶器和石器来替代,这与当年盛行的“厚葬”风气完全不同。

其实在当年,曹操作为一国政权的奠基人,很明白治理国家需要的不只是没有战争的安定社会,更需要良好的社会风气。他深知常年以来的战乱导致民不聊生,厚葬不利于社会安定,于是下定决心推行薄葬,来扭转当时的风气。

同时,这也说明当年作为儿子的曹丕,在安葬曹操时,是完全按照父亲生前在《遗令》中的规定进行,并没有半点违背他的意愿。

这样的考古发现,证实了曹操其人有通达的个人素养,也一下颠覆长久以来大家对曹操的固有刻板印象,让人们看到了一个与传统认知中完全不同的曹操,也为大家还原了历史上那个真实,也更加有血肉的曹操。

而与此同时,曹操墓的发掘,再结合后来发掘的其他曹魏大墓,为后人勾勒出了曹魏丧葬制度的演变轨迹,这也为后来研究不同时期的墓葬判断提供重要的参考,可以说这次考古发现意义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