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什么 瓦尔登

《瓦尔登湖》背后,真实的梭罗什么样?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06-29 07:20:05 浏览94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提到梭罗,就会联想到那部久负盛名的经典散文《瓦尔登湖》,森林中孤独的木屋,与自然融为一体的诗意生活,但很少有人了解《瓦尔登湖》背后的梭罗是何种样子,他的心灵又蕴藏着怎样的风景。近日,浙江文艺出版社推出了国内首部权威的梭罗传记《梭罗传:瓦尔登湖畔的心灵人生》,它将带领我们走近这位伟大作家、哲学家、思想家鲜为人知的真实心灵。

拒绝鞭打学生,从学校辞职

1837年初秋,亨利•戴维•梭罗于哈佛大学毕业,回到故乡康科德。此时的他刚满 20 岁,身高中等或略矮,两肩溜垂,看气色便知经常待在户外。他身上透着些航海民族的气质,走路时姿态矫捷,显得精力非凡。在别人的印象里,他脸庞较宽,双唇勾勒出的线条柔曲而令人愉悦,直挺的鹰钩鼻会让人联想到恺撒,也有些人说它像爱默生的。他淡褐色的头发纤软而稀疏。总体而言,梭罗算不上俊逸出尘,也称不上面貌出众,但眼睛除外。梭罗的眼神里透着令人害怕的严肃,同时也闪烁着智慧与幽默。

哈佛大学的毕业典礼在8月30日举行,毕业后,梭罗在康科德公立学校谋得一份教职。1837年正是美国经济危机时期,严重的经济萧条也是从这一年开始的,一直持续到40年代。多家银行相继停业,梭罗能够谋得一份生计已属幸运,当然无法奢望找到一份好工作。

然而就职还不到两周,梭罗便提出辞职,原因是他拒绝按照学校规定鞭打学生。一则趣闻是这样记载的:康科德校董会中有一个名叫尼赫迈亚•鲍尔的董事,有一日在听完梭罗的课后,把梭罗叫到走廊里,训斥他没有使用笞杖。怒愤交加的梭罗失去了冷静,这位 20 岁的教师冲动之下回到教室,随机揪出了6名学生进行鞭打,大有镇压军中暴乱之势。随后,他辞掉了这份工作。一切都来得太突然,他的公教生涯以无限光明的前景开始,却又以天塌地陷般的灾难结束,从毕业典礼到此时,还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在瓦尔登湖畔定居

1845年3月,梭罗拿着借来的斧头来到瓦尔登湖旁的森林,又向树林借来几棵白松,开始在此处建造那座即将留名美国文学史的小木屋。1845年7月4日,梭罗正式在瓦尔登湖畔定居。

梭罗是“大地上的诗人”,是极简主义生活的原始践行者。梭罗宣称,他走向森林,“主要是为了从容地生活,去面对生活中最基本的事实”。他并不是为了征服自然,而是在“进行一场象征性的实验”。

一个人真正需要多大的房子、多少衣物?我们的生活究竟需要些什么?“生活”到底由哪些必需的事物构成?这是梭罗所进行的实验的目的之一。梭罗的迁居之举从来都不仅仅是一次冲动的逃逸行为,而是一种自发的对政治及社会现象的“改革”。这名栖身于湖畔的伟大作家从来不应被误读为消极避世的典型,正是他发现了人类社会与大自然真正的纽带,并使之成为自身社会生活的稳固支撑。

与爱默生等人交往密切

与《瓦尔登湖》的主题一致,梭罗也用他毕生的经历在诠释着“活在当下、把握现实”。众所周知,梭罗是一名作家、哲学家,但他同时还喜爱钻研印度和中国的经典,对欧洲风景画也颇有研究,并将之运用于自己的文学创作中。他每天孜孜不倦地阅读、创作、观察、记录,并长时间地户外徒步。虽然在林中独居,但他三不五时邀请爱默生等人来自己家做客,甚至举办超验主义者聚会。他还十分关注废奴运动,颇受爱默生废奴主义思想的感染,在各地举办讲座。《梭罗传》考察了梭罗与爱默生、玛格丽特•富勒、沃尔特•惠特曼等人的友好往来与思想交流,从而在19世纪的语境中对其一生的心灵轨迹进行综合审视。

除此之外,梭罗鲜为人知的个人生活也在《梭罗传》中得到了最大程度的还原。梭罗和哥哥约翰之间经常通信,二人的泛舟之旅也是梭罗第一部作品的素材源泉。22岁时,梭罗还和哥哥同时爱上了一个女孩,但二人都未能求婚成功。梭罗一直在情感上无法接受哥哥的离世,甚至在临终之时仍在回味喃喃道:“一场绝妙的泛舟之旅就要开始了。”

书中还夹杂了一些有趣的冷知识,比如梭罗十分擅长机械制造,还发明了鞋带的系法——这一点应该极少有人知道。他和家人、朋友都十分亲近,对康科德当地的孩子们也非常亲切,“由于梭罗对康科德了若指掌,当地的孩子们对他十分仰慕,以为是梭罗先生创造了康科德。”

《梭罗传》作者的爱情传奇

就在《梭罗传》中文版上市前夕,2020年6月16日,本书作者罗伯特•D.理查德森病逝,享年86岁。

理查德森是美国历史学家、传记作家。出生于1934年。曾于1990年获得古根海姆奖,于2007年获得美国历史学界最高奖班克罗夫特奖,并获得过美国历史学家协会颁发的帕克曼奖等。他的传记作品《梭罗传:瓦尔登湖畔的心灵人生》《爱默生传》等被评论界认为是“当代美国文学研究的伟大成就之一”。

《梭罗传》是理查德森最早的传记作品,也是代表作之一。他本人就在梭罗的家乡康科德生活过,也曾住在梭罗和爱默生参加超验主义者聚会的地方附近。而《梭罗传》的诞生似乎也为理查德森本人带来了另一道美丽的风景。他的妻子安妮•迪拉德也是这本书的粉丝之一,有人将其摘得普利策奖的作品《听溪客的朝圣》与梭罗的《瓦尔登湖》相提并论。她曾给理查德森去信。据她说,在“两顿午餐、三次握手”之后,两人便于1988年成婚。

为了完成这部作品,理查德森梳理了梭罗大量的私人日记与创作手稿,甚至阅读了所有梭罗日记中提到的著作。有评论认为,他在本书中不仅灵活运用知识性素材,还如一名小说家般讲述故事、勾勒细节,使整本书读起来不失轻松幽默。《出版人周刊》评论:“一部引人入胜的、闪亮新颖的传记。”

(燕都融媒体记者 宋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