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胤祥的后代都是何结局乾隆是如何对待他们的
- 十三阿哥胤祥和四阿哥胤禛关系有多好他的后代结局如何
- 康熙八子胤祥有后人吗
- 爱新觉罗胤祥被封为和硕怡亲王,清末的时候他的后代如何还是王爷吗
- 爱新觉罗·胤祥有多少个儿子
- 康熙帝的十三阿哥有几个儿子结局是什么
- 爱新觉罗胤祥被封为和硕怡亲王,世袭罔替,清末的时候他的后代如何
- 康熙的十三子胤祥有几个儿子
- 胤祥的后代在哪里
- 雍正和胤祥的关系有多好胤祥的后代结局怎样
胤祥的后代都是何结局乾隆是如何对待他们的
这个老十三胤祥和雍正皇帝胤禛,自小就关系不错。胤禛从小被并非亲生母亲的佟佳氏带大,和从小就没妈的老十三可谓同病相怜。老十三从小因为没有额娘没少被不懂事的小阿哥们戏耍,因此对其他阿哥没什么好印象。因为四哥总是关照,所以跟四哥最亲。
除此以外就是皇室教育的忠于皇上和太子。因为老十三外公是蒙古王爷,注定不会对皇位有什么想法。所以在这点上胤禛非常放心。而且老十三是和四哥掏心掏肺的直爽汉子,在太子倒台后四哥竞争皇位的过程中鼎力相助。并在雍正执政过程中新政推行和老八逼宫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被雍正誉为一代侠王。
如果说两位兄弟关系如何好,这个倒是有据可查。咱们挑选几件事来阐述说明一下,胤祥和雍正在九子多嫡中是典型的太子党。胤祥除了从亲情出发尊重太子外,更重要的是四哥也是太子党。但是在太子被废后,当然的要拥护四哥胤禛了。哥俩简直是焦不离孟。无论是江南筹款赈济灾民,还是擒拿刘八女,查抄《百官行述》都是只要四哥一声招呼就往上冲。情愿做四哥的小跟班。
在太子胤礽彻底被废后,经过认真考虑主动向胤禛和邬先生提出要参与皇位的争夺。老十三不但对国家尽忠,同时也确实看好四哥的脾气秉性可以做好一个帝王。如果我们不提邬先生和胤禛的计谋,单说胤祥的单纯对国家和四哥考虑的主动劝说四哥争夺皇位就是相当的尽心了。胤祥首先剖析了太子一系列的让人失望的作为后认为四哥是储君的最合适的人选。哪怕四哥的实力不占优势,但是依然力挺四哥争夺皇位。
十三阿哥胤祥和四阿哥胤禛关系有多好他的后代结局如何
康熙十三子胤祥和四阿哥胤禛的关系有多好?可以这样说,两个人好到快活成一个人了。
雍正皇帝在历史上的形象给人的感觉是“刻薄寡恩,猜忌多疑,喜怒不定”“对手足残忍,痛恨朋党”,对这位十三弟却是真正的宠爱到可以说是离谱的地步,他们即是兄弟又是知己还是最好的政治搭档!
十三子胤祥生母位份低,去世早,雍正与胤祥同父异母,从小一起长大,雍正长胤祥八岁,受命教十三弟算学。胤祥在早期十分受康熙的宠爱,后期因为不明政治事故被冷藏了十几年。
而雍正的亲妈从小就不疼他,还帮着他的亲弟弟十四阿哥,巴不得雍正早死才好,九子夺嫡更是有七个兄弟想干掉他,胤祥和雍正这两个人在深宫中也算是同病相怜了,所以打小这两人晨夕聚处,形影相依。
雍正对胤祥有多好,可以说恩赏有加,信任有加,私交甚笃康熙皇帝驾崩后,四阿哥胤禛即位当了新皇帝,也就是雍正皇帝,雍正登基后就命胤祥总理事务,封为和硕怡亲王,世袭罔替,也就是铁帽子王,在此之前的八大铁帽子王都是因为开国战功受封,还有两个是郡王,而胤祥在康熙朝是个光头阿哥,没有任何受封,也没有任何功绩,平地成了恩封的铁帽子王,此举逾制首开先例。
雍正还觉得不够,又逾制把怡亲王的仪仗翻了一倍,又逾制让胤祥一门两王,封另一个儿子为郡王也是世袭罔替,对怡亲王的子女视同己出,待遇和诸皇子几乎等同,还把胤祥的小女儿收为养女封和惠公主,让五阿哥弘昼称胤祥为父。
雍正登基后,那些兄弟为了避讳改名,雍正特别交代胤祥不用改字,不过十三自己坚决推拒还是改为“允”字,等十三去世后,雍正下谕改回“胤”字。
雍正对胤祥不但恩赏有加,还分权给他,将怡亲王名义下兼管的旗兵军队实际掌控权给了胤祥,并添护卫亲军,给了他一支直接管辖调动的私兵,还特逾:
凡朕加与吾弟之恩典后代子孙,不可任意稍减。佐领属下等项,亦不可挪移更改。《清世宗实录》提防一朝天子一朝臣,特此以照看十三弟身后事。
雍正对怡亲王胤祥的信任可以看看都给他掌管了什么职务:1.总理事务大臣,后议政大臣;2.总理户部,会考府管钱粮;3.八旗禁军圆明园护卫兼管汉军侍卫,佐领旗兵;4.内务府皇帝日常饮食起居及造办处,雍亲王府邸和皇帝私房钱;5.军机处首席军机大臣,主司西北用兵军务;6.临时交办的外交、水利、祭祀、案件深度审断等事宜。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雍正把自己手中大半的权力分给了十三,把兵权、财权、行政权交给一个人,这对于一般皇帝来说都不敢这样,而以猜忌闻名的雍正却很放心的都交给十三,这两个人的关系可见一斑。
对于痛恨朋党的雍正,却要求朝中大臣和怡亲王结交靠近,还特别提点有些官员“除怡亲王外,不许结交一人”。两个人的密折密信都会互相拿给对方看,真可谓一体同心彼此信任。这两个一个皇帝一个亲王好到什么程度,看看他们通信奏折写了什么:
怡亲王:“倘若确实发胖,而不堪寓目,则将如何好。”雍正帝:“对发胖后不堪寓目之事,尔等丝毫勿虑,尽量发胖,愉快而回。”十三的身后荣耀和后代结局怡亲王胤祥生前,雍正曾考虑两人百年后同葬泰陵,在自己的陵寝旁边选择一块“中吉之地”,以示百年之后兄弟二人可以常欢聚于地下,但是作为臣子却不能不考虑,所以胤祥坚决拒绝了兄长的美意,雍正才不得已作罢。
胤祥病重期间,雍正心急如焚,亲自问医寻药,并将十三的医生从太医院册封为户部侍郎,每日随诊,上朝汇报怡亲王的病情。
雍正八年,怡亲王病逝,雍正悲痛欲绝重病不起,当天开始拟遗诏布置身后事,因为太过于悲痛,差点也跟着十三去了,怡亲王棺中陪葬其兄随身香囊,内置“血泪巾帕”以示永决之哀。
雍正抱病为怡亲王素服一月,安葬时亲往奠送,命配享太庙,上谥号为“贤”,另赐有匾额“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冠于谥前,怡王陵严重逾制而建,成了有清一代占地面积最大、建筑等级最高的亲王园寝。
十三爷胤祥的后代都得到世袭,第五世孙爱新觉罗•载垣,任咸丰帝顾命八大臣之首,咸丰十一年,与端华、肃顺等人受顾命为赞襄政务大臣,掌握实权。同年,慈禧太后和恭亲王奕欣发动“褀祥政变”,载垣在北京被捕,赐白绢自尽。
康熙八子胤祥有后人吗
儿子
第一子:弘昌,康熙四十五年丙戌十一月十日子时生,母侧福晋瓜尔佳氏。
第二子:未有名,康熙四十七年戊子十月初一日丑时生,康熙四十八年己丑二月二十日亥时卒,母庶福晋石佳氏。
第三子:弘暾,康熙四十九年庚寅十二月二十日丑时生,雍正戊申七月二十日辰时卒,母嫡福晋兆佳氏,嫡福晋富察氏。(弘暾未与富察氏完婚便卒,后允祥去世时,雍正表彰富察氏守节,封弘暾为贝勒,封其为贝勒夫人,命兆佳氏收其为媳。《宗谱》记弘暾有三子,分别是从弘昌、弘晈、弘晓处承继来的。)
第四子:弘晈,康熙五十二年癸巳五月二十五日辰时,母嫡福晋兆佳氏。
第五子:弘㫛,康熙五十五年丙申正月初七日寅时生,母嫡福晋兆佳氏。
第六子:弘昑,康熙五十五年丙申八月初九日卯时生,母侧福晋乌苏氏。
第七子:弘晓,康熙六十一年壬寅四月初九日丑时生,母嫡福晋兆佳氏,袭亲王爵。
第八子:绶恩,雍正三年乙巳九月初七日丑时生,母嫡福晋兆佳氏。
第九子:阿穆瑚琅,雍正四年丙午四月初五日生,雍正五年丁未闰三月十五日午时卒,母庶福晋纳喇氏。
女儿
第一女:郡主,康熙四十二年生,母侧福晋瓜尔佳氏。康熙六十年辛丑五月,嫁津济里氏萨克信。乾隆四十一年卒,年七十四岁。
第二女:郡主,康熙四十六年生,母嫡福晋兆佳氏。雍正元年正月,嫁伊尔根觉罗氏富僧额。四年后(雍正四年)卒,年二十岁。
第三女:康熙四十九年生,母侧福晋富察氏。康熙五十年十一月卒,年二岁。
第四女:和硕和惠公主,康熙五十三年生,母嫡福晋兆佳氏。雍正初,抚养宫中。雍正七年十二月,下嫁喀尔喀博尔济锦氏多尔济塞布腾。生有一子桑斋多尔济。雍正九年卒,年十八岁。
爱新觉罗·载垣(1816—1861年),清朝宗室、大臣。清圣祖康熙帝第十三子爱新觉罗·胤祥的五世孙,世袭和硕怡亲王爵位,十二家世袭铁帽子王之一,咸丰帝顾命八大臣之首。曾任御前大臣行走,亲受顾命。清文宗咸丰帝即位后,渐受信用,累官左宗正、宗令、领侍卫内大臣。
咸丰十一年,与爱新觉罗·端华、爱新觉罗·肃顺等八人受顾命为赞襄政务大臣,掌握实权。同年,慈禧太后与恭亲王奕欣发动“祺祥政变”,载垣在北京被捕,赐白绢自尽。
爱新觉罗胤祥被封为和硕怡亲王,清末的时候他的后代如何还是王爷吗
清朝与明朝在皇室血亲中封爵方式不一样,清朝吸取了明朝“亲王处处有、郡王满天下”,倾举国之力难养宗室的前车之鉴,采用了降等承袭。
降等承袭根据清朝的祖制,所有的爵位都采用降等承袭的制度。如第一代为亲王,那么第二代继承爵位的时候,就是郡王,且每一代只有一个人继承,一直降到入八分镇国公之后,才能世袭罔替。但有一种情况除外,那就是世袭罔替,也就是俗称的”铁帽子王“。
何为”铁帽子王“铁帽子王顾名思义,就是永远的王爷,继承的时候不会降等级。大家都知道,王爷都是三妻四妾,不可能只有一个儿子,但铁帽子王只有一个名额,一旦有人继承了这个铁帽子,那其他兄弟必须去参加考试,根据考试成绩来封爵位,当然这个考试不会太简单,毕竟清廷设计这个规定的目的就是减少开支。
流水的王爷,铁打的帽子雍正对胤祥这个亲兄弟那是真好,不仅封为他铁帽子王,他死后还将其“允祥”的“允”字改回“胤”字,成为有清一代臣子中不避皇帝讳的唯一事例。胤祥的爵位由第七子弘晓继承,同时第一子弘昌、第三子弘暾、第六子弘昑都封为贝勒、第四子弘晈为郡王。
也就是说,怡亲王这个铁帽子只有一顶,被后代弘晓戴走了,其他后代虽然也被雍正封了爵位,最高的也就是弘晈郡王,但没有世袭,所以后代中除了弘晓以外,其他的都不是王爷了。
铁帽子王其实并不等同于永远的王,铁的只是帽子,并非帽子下面的人。同时戴了这顶铁帽子的,也并不意味着有了免死金牌,可以胡做非为,铁帽子王是一个高待遇但还必须遵纪守法的好公民。不然帽子保留,戴帽子的人得换一个。弘晓继承了胤祥的怡亲王铁帽子后,其后代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
道光五年(1825年),胤祥后代载垣承袭怡亲王爵位,但咸丰十一年(1861年),由于参与“祺祥政变”被赐死,怡亲王的爵位也被暂停。但爵位毕竟是雍正亲封的,慈禧也不能说取消就取消,于是同治三年,又恢复了怡亲王爵位,但这一次继承爵位的却不是弘晓一支,而是胤祥第四子宁良郡王弘皎的后代。
所以晚清时,怡亲王爵位又变成了弘皎一支,这可真谓铁打的帽子,流水的王爷。
最后一代怡亲王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太后携光绪西逃,当洋人讨论追究责任时,怡亲王溥静成了“替罪羊”,被夺去了爵位。
光绪二十七年,怡亲王爵位由溥耀之子毓麟承袭,这也就是大清最后一代怡亲王,当时的毓麟还是幼童,所以正式册封是在宣统元年。
清帝逊位以后,怡亲王府的俸禄也就断了供,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毓麟一家就靠府里的积存度日,也吃穿无忧,生活水平也在普通百姓之上。
到了日伪时期,毓麟即没有去投靠溥仪,也不为日伪政府做事,靠着典当家中祖传度日,1948年病故,当时年仅48岁。
爱新觉罗·胤祥有多少个儿子
爱新觉罗·胤祥:清康熙帝第十三子
有“九子四女”共13个孩子:
第一女郡主,康熙四十二年生,母为侧福晋瓜尔佳氏;康熙六十年,嫁精奇哩氏萨克慎;乾隆四十一年卒,年七十四岁。
第一子已革贝勒弘昌,康熙四十五年生,母为侧福晋瓜尔佳氏;乾隆三十六年卒,年六十六岁。嫡妻纳喇氏。
第二女郡主,康熙四十六年生,母为嫡福晋兆佳氏;雍正二年,嫁伊尔根觉罗氏福僧格;雍正四年卒,年二十岁。
第二子未有名。康熙四十七年生,母庶福晋石佳氏;康熙四十八年卒,年二岁。
第三女,康熙四十九年生,母侧福晋富察氏;康熙五十年卒,年二岁。
第三子多罗贝勒品级弘暾,康熙四十九年生,母为嫡福晋兆佳氏;原怡亲王世子,雍正六年卒,年十九岁。嫡夫人富察氏。
第四子多罗宁良郡王弘晈(jiǎo ),康熙五十二年生,母为嫡福晋兆佳氏;乾隆二十九年薨,年五十二岁。嫡福晋西林觉罗氏。
第四女和硕和惠公主,康熙五十三年生,母为嫡福晋兆佳氏;雍正初,抚养宫中。七年十二月,下嫁喀尔喀博尔济锦氏多尔济塞布腾。九年卒,年十八岁。
第五子弘(kuáng),康熙五十五年生,母为嫡福晋兆佳氏;康熙六十一年卒,年七岁。
第六子多罗贝勒品级弘昑(qǐn),康熙五十五年生,母为侧福晋乌苏氏;雍正七年卒,年十四岁。
第七子和硕怡亲王弘晓,康熙六十一年生,母为嫡福晋兆佳氏;乾隆四十三年薨,年五十七岁。嫡福晋李佳氏。(胤祥去世后,当时年仅八岁的弘晓承袭了世袭罔替的怡亲王爵位。)
第八子绶恩,雍正三年生,母为嫡福晋兆佳氏;雍正五年卒,年三岁。
第九子阿穆瑚琅,雍正四年生,母为庶福晋纳喇氏;雍正五年卒,年二岁。
康熙帝的十三阿哥有几个儿子结局是什么
康熙帝的13子叫爱新觉罗·胤祥,有9个儿子。
1、弘昌
胤祥的第一个儿子,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丙戌十一月十六日子时生,母为侧福晋瓜尔佳氏,郎中阿哈占之女。
雍正元年(1723年)四月封为贝子。雍正帝称弘昌“秉性愚蠢,向来不知率教,伊父怡亲王奏请圈禁在家”,允祥死后才被雍正帝释放,乾隆帝继位后晋封贝勒。
乾隆四年(1739年)十月被革去贝勒,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辛卯四月二十一日戌时卒,年六十六岁。
他是被卷入弘晳逆案的4位同辈参与者中,惟一一位身后未得赐谥者。
2、第二子
未有名,康熙四十七年戊子十月初一日丑时生,母为庶福晋石佳氏,领催庄格之女,康熙四十八年二月二十日卒,年2岁。
3、弘暾
爱新觉罗·弘暾(1711.1.29—1728.8.25),爱新觉罗·胤祥第三子,嫡长子;康熙四十九年庚寅十二月十一日丑时生,母嫡福晋兆佳氏,尚书马尔汉之女;雍正元年初封世子,雍正六年戊申七月二十日辰时卒,年十九岁。
因弘暾未满双十而早亡,又因生前未正式册封世子爵位,故追封多罗贝勒;弘暾未与富察氏完婚便卒,后允祥去世时,雍正表彰富察氏守节,封其为贝勒夫人,命兆佳氏收其为媳。
4、弘晈
胤祥第四子,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癸巳五月二十五日辰时生,母嫡福晋兆佳氏,尚书马尔汉之女。
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封为宁郡王,乾隆二十九年(公元1764年)甲申八月十四日丑时薨,年五十二岁,谥曰良。
5、第五子弘眖
康熙五十五年丙申正月初七日寅时生,母为嫡福晋兆佳氏,尚书马尔汉之女,康熙六十一年正月初五卒,年7岁。
6、第六子
弘昑,康熙五十五年丙申八月初九日卯时生,母为侧福晋乌苏氏,头等护卫金保之女;雍正七年二月初一日卒,年14岁。
7、弘晓
爱新觉罗·弘晓(1722—1778)字秀亭,号冰玉道人。谥僖。怡贤亲王爱新觉罗·胤祥第七子,袭怡亲王爵。清朝著名藏书家、诗人。
怡僖亲王弘晓,怡贤亲王胤祥第七子,生母嫡福晋兆佳氏,嫡出第四子,与胤祥次女郡主、三子贝勒爱新觉罗·弘暾、四子多罗宁郡王弘晈、四女和硕和惠公主、五子弘㫛(kuáng)、八子绶恩同母。
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四月初九日生。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胤祥薨,雍正帝谕令:“吾弟之子弘晓,著袭封怡亲王,世世相承,永远弗替。凡朕加于吾弟之恩典,后代子孙不得任意稍减。”
弘晓遂承袭怡亲王,其兄弘晈别封宁郡王。乾隆四十三年四月十五日卒,年57岁。
8、第八子绶恩
雍正三年乙巳九月初七日丑时生,母为嫡福晋兆佳氏,尚书马尔汉之女;雍正五年七月十一月卒,年3岁。
9、第九子阿穆瑚琅
雍正四年丙午四月初五日申时生,母为庶福晋那拉氏,轻车都尉吴尔敦之女;雍正五年闰三月十五日卒,年2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新觉罗·胤祥
爱新觉罗胤祥被封为和硕怡亲王,世袭罔替,清末的时候他的后代如何
咸丰十一年(1861年),胤祥的后裔怡亲王载垣等人被赐死。载垣被黜为不入八分辅国公,怡亲王爵位改由弘晓的玄孙载泰承袭,直到同治三年(1864年)才恢复怡亲王世爵。怡亲王爵位一共传了八代共九位怡亲王。
爱新觉罗·载垣(1816—1861年),清朝宗室、大臣。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六世孙,怡贤亲王爱新觉罗·胤祥的五世孙,世袭和硕怡亲王爵位,十二家世袭铁帽子王之一,咸丰帝顾命八大臣之首。曾任御前大臣行走,亲受顾命。清文宗咸丰帝即位后,渐受信用,累官左宗正、宗令、领侍卫内大臣。
咸丰十一年,与爱新觉罗·端华、爱新觉罗·肃顺等八人受顾命为赞襄政务大臣,掌握实权。同年,慈禧太后与恭亲王奕欣发动“祺祥ZB”,载垣在北京被捕,赐白绢自尽。年四十六岁。
康熙的十三子胤祥有几个儿子
★胤祥后人
子嗣:有子9人,有封爵者5人,即长子弘昌封贝子后晋贝勒。
三子弘暾初封为世子,早殁,按贝勒例殡葬。
五子弘皎封宁郡王。
六子弘昑,早殁,按贝勒例殡葬。
七子弘晓袭封怡亲王。
胤祥的后代在哪里
胤祥总共有九个儿子,然而,延续了皇室子嗣易夭折的特点,有四个儿子都在幼年早逝,还有两个儿子分别在雍正六年和雍正七年死了,比胤祥还早死,所以等到胤祥死了以后,他只有第一子弘昌,第四子弘晈,第七子弘晓还在世。
然而,剩下的这几个儿子,在胤祥雍正接连去世以后,在乾隆年间,过的并不如意,遭到乾隆的打击。不过也不能怪乾隆心狠,而是这兄弟几个,想不开的要和乾隆对着干,帮助康熙年间的废太子胤礽的儿子弘皙去谋反,所以乾隆知道以后,对他们也没有手软。
弘皙逆案后,弘昌被乾隆革去贝勒,逝于三十六年,终年66岁。他是被卷入弘晳案件的4位同辈参与者中,惟一一位身后未得赐谥者,看来乾隆对他怨恨最深。
弘晓是雍正亲封的怡亲王,胤祥死了以后,雍正帝谕令:“吾弟之子弘晓,著袭封怡亲王,世世相承,永远弗替。凡朕加于吾弟之恩典,后代子孙不得任意稍减。”弘晓遂承袭怡亲王,有雍正的扶持在前,加上弘晓为人低调,并没有卷入逆案,加上弘晓继承了他父亲的艺术才能,书画精通,醉心于艺术,乾隆也比较没有为难他。
而弘晈是怡亲王允祥第四子,生母是嫡福晋兆佳氏,在允祥去世不久,他就被封为宁郡王。当弘皙逆案发生后,乾隆本想将弘晈革退王爵,但“此王爵,系皇考特旨,令其永远承袭才”,故从宽保留王号。弘晈死于乾隆二十九年,终年52岁,赐谥良。
胤祥的女儿有四个,第一个被封为郡主,嫁精奇哩氏萨克慎,在乾隆四十一年正月初五日卒,年74岁,是胤祥最长命的女儿;
第二个女儿也是被封郡主,,嫁伊尔根觉罗氏福僧格,却在雍正四年就死了,死的时候20岁,也是死在了胤祥前面;
第三个女儿更不用说了,2岁的时候就夭折了,她死的时候还是康熙五十年;
第四个女儿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也就是电视剧承欢格格的原型,曾经被雍正收养,被封为和硕和惠公主,她的婚姻也是维护政治的,为了和亲,下嫁喀尔喀博尔济锦氏多尔济塞布腾,但是她在雍正九年的时候就去世了,死的时候年仅18岁。比她的父亲晚一年。
所以,虽然胤祥儿子九个,女儿三个,但是儿子死在前面的就有六个,女儿死在前面的就有两个,也算是比较悲剧的了,或许是那个年代医疗条件不好,或许是清朝近亲结婚太多,导致清朝皇室子嗣的夭折率一直很高。
雍正和胤祥的关系有多好胤祥的后代结局怎样
雍正和胤祥的关系非常的好,在九子夺嫡的时候康熙察觉到胤祥有动静的时候,他一人承担了所有的事情,没有把雍正爆出来,宁愿自己被康熙处罚冷落,也要保雍正周全。
当然雍正也是记得胤祥这份恩情的,所以在雍正当上君王以后,第一件事情就是给胤祥封王,并且重用胤祥,让他协助自己处理军机大事。而胤祥也算是对雍正忠心耿耿,可以说是用自己全部的力量来辅助雍正。就算他的权势越来越大,但是从来没有做过危及到雍正的事情。而且当雍正要给他各种爵位和赏赐的时候,他都一一拒绝。
胤祥这样全心全意的为雍正效劳,他都是记在心里的,所以对于胤祥的家人也是非常的庇护。当初雍正登基以后,知道胤祥的母亲的地位很低,所以也是连升两级,把她的母亲封为皇贵妃,还允许死后可以和康熙合葬,这是非常大的荣耀。
胤祥去世以后,雍正让他的儿子继承了爵位,并且还下令说胤祥的荣亲王的爵位可以时代相传,还给了他铁帽子王的称号。并且胤祥的四儿子也被封为了宁郡王,他的其他的儿女以及家人全部都受到了雍正的庇护,一辈子都是衣食无忧,过得非常的不错。
只不过后来在一次政变中,荣亲王受到了牵连,所以爵位也被废除了,因此荣亲王的爵位就没有办法时代相传了。但是雍正还是实现了自己的诺言,保证了他的儿女后代一世的平安。雍正和胤祥是在皇室中难得的两个兄弟感情如此好的例子,虽然不是同一个母亲所生,但是却非常的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