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许姓起源

许姓的起源?姓氏许的由来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1-20 14:08:12 浏览249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许姓的起源

历史来源:
一 ; 出自「姜」姓。以国为氏。据《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所载,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武王克商后,封伯夷的后人文叔与许国,称为许文叔。旧址在今河南省许昌市。春秋时为郑,楚等国所逼,前533年迁都叶,前524年迁都白羽 ( 今河南西峡县 ),前524年迁容城 ( 今河南鲁山县 )。战国初为楚国所灭,其后代逐有「许」氏。
二 ; 传说帝尧时许由的后代。历史上并无证实记在此人,为神话人物。
家族名人
许由 字武仲,生卒年不详。上古之高士,阳城槐里人。据传帝尧以天下让之,不受,隐于箕山;尧又欲官之,由谓其言污耳,乃洗耳於颍水之滨。死后,葬於箕山顶,尧号为「箕山公神」,以配食五岳。
许慎 (58?~147?)字叔重,汝南召陵(今河南郾城)人。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性淳笃,少博学经籍,师事贾逵,专攻古文经学,时人誉为五经无双许叔重,官至太尉、南阁祭酒。著有五经异义,今已亡佚。又著有说文解字十四卷,为中国第一部系统分析字形和考究字原的专著,对后世影响很大。
许景澄 (1845~1900)字竹筠,清浙江嘉兴人。同治时进士,授编修。光绪年间出使日、俄、法、德、义、奥等国,庚子时官至吏部侍郎。后因诋斥义和团,触怒慈禧太后,被杀,后得昭雪,追諡文肃。著有外国师船图表等书。
许世友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功臣,传少林寺出身。
地望分布:河北高阳郡,河南汝南郡。
许姓起源参考之二
许姓在当今中国姓氏中排名第三十五,在台湾排名第十一。许姓出自姜姓,许姓的始祖是许由,他是炎帝的后代。许由是帝尧时期一位十分有名的贤士,尧因为他的贤德而想要把帝位传给他,但许由不肯,并且逃到箕山隐居。后来,尧又想邀请他做九州的长官,他就跑到□水边洗耳朵,表示不愿意听。许由的后代,就世代居住在许昌。到周武王时,许由的后裔姜文叔被封在许,建立了许国,春秋末期,许国被楚国所灭,许国的国人就有一些用国名自己的姓氏,从此姓许。 发展和演变:许姓最初在河南发展,战国时因为战乱,开始向四周迁徙,发展到了山西,湖北,湖南,河北。到汉代,又扩展到安徽,山东,陕西,云南,江苏,浙江。唐朝初期,河南的许姓开始有人进入福建,到宋末,已经发展到广东。明朝,福建许姓有人移居台湾,更有一些,迁入湖南,广西,福建等地,并且融入当地的少数民族,如侗族,壮族,土家族等。许姓的主要聚居地有:许昌,容城,高阳,汝南,长乐,新城,善里,安定,庐江,长安,昌邑,昆明,会稽,谯郡,安陆,晋陵,中山,太原,长沙等。
许姓起源参考之三
我们在地图和很多书籍中可以看到,有些地方的名称是和一些姓氏的来历有关的。比如萧县、上蔡县,它们和萧姓和蔡姓都有着直接的联系。今天我们向您介绍的许姓,它的发源地就在许昌,可以说,许姓的始祖许由和文叔,他们都在许昌这片土地上留下了历史的足迹。
在众多姓氏中,许姓是一个古老而悠久的姓氏。它的起源至今已有四千多年了。
说到许姓的起源,在《庄子逍遥游》、《荀子成相》以及《韩非子》和《吕氏春秋》等众多古籍中,都提到了许由其人以及有关他的传说故事。
在上古的尧舜时期,有一位高士叫许由,是昆吾族部落的首领,他以农耕而食,重义轻利,从而广有贤名,尧帝知道后,要把君位让给他,许由不愿做官,就逃到箕山下隐居起来,尧又请他做九州长,他又到颍水边洗耳,表示不愿听到这种话,最后尧才把君位传给了舜,几千年来,尧舜禅让的千古美谈,一直被人们广为传颂。在姓氏专著《急就篇》中,就把许由作为许姓的开山始祖。
据记载,许由带领着他的部落族人主要在今天的许昌市鄢陵县和登封市的箕山一带生活,从此,源自许由的这一支许姓后人就这样一代一代传了下来。另据《姓氏考略》和《姓源韵谱》记载,另一支许姓的祖先是源自炎帝神农氏的后裔伯夷。
许姓是炎帝神农氏之后,到了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朝分封诸侯国的时候,周武王把伯夷的后裔文叔封于许地(现许昌市),建立了许国,由于许国比较弱小,经常被郑国和楚国所威逼,所以它的都城就不断地迁徙,到了公元前506年,战国初期的时候,许国就被楚国所灭,许国的子民为了怀念自己的祖国,就以国为姓,从此就姓了许。
现在看来,无论是源自伯夷还是许由,许姓的历史都有数千年了。而这两支许姓的祖先,也同样有着辉煌的历史。有意思的是,这两支许姓的发源地,都在许昌这片古老的土地上。
在中国的历史上,许姓名人为数众多,战国时有一位农家叫许行,他是楚国人,跟随他的数十名学生都身穿布衣,自食其力,以织草鞋,席子为生。许行主张人人必须劳动,任何人都不能例外,这反映了古代社会中农民的一种朴素的理想。东汉有一位著名的文字学家叫许慎,他集古文经学之大成的著作《说文解字》,成为不朽的传世之作。在《说文解字》叙中许慎写到:“曾曾小子,祖自炎神……自彼徂召,宅此汝滨”。意思是我这个许家的曾孙小子,祖先是炎帝神农……我祖上自许昌迁往召陵,从此就居住在汝水之滨。短短数语,许慎就把他祖先的来历和迁徙的情况说的清清楚楚。
许姓人氏早期在河南境内繁衍生息。战国后期开始向山西、湖北、湖南等地迁移。到了汉代,许姓人氏已发展到今天的安徽、山东、陕西和云南、江浙等省。唐初,陈政父子奉命入闽,有河南许氏将佐随同前往并在福建安家落户。
到了明代,就有许姓人氏从福建开始向台湾迁移。
明代的永乐年间,有许氏的族人叫许冲怀和许申二人,带领着许氏就入台了,到了台湾的台南,开荒种地,创立家业。到了清代的康熙元年,又有一支许姓从泉州漂洋过海,到了台湾的新竹、彰化这里来开荒种地,建立祖业。
如今,许姓人氏在台湾经过几百年的繁衍发展,已从最初的居住地新竹、彰化等地发展到台南、嘉义、台中、台北等地。据统计,在台湾一千多个姓氏中,许姓被列为第十一位大姓。

姓氏许的由来

许姓来源按通常的说法主要有二,但都源于河南。一支出自古人许由,得姓方式系以人名为氏。许由,一作许繇,字武仲,是尧舜时期的高士贤人,据传许由曾做过尧、舜、禹的老师,后人称他为“三代宗师”。相传尧帝将君位让给他,他推辞不受,逃于箕山下,农耕而食。许由及其部族活动的颖水流域,正是一千余年后西周王分封姜文叔的许国所在地,从地域上说明许由和文叔是有传承关系的。另一支许姓出自姜姓,是炎帝神农氏的后裔。西周时,大规模分封诸侯,其中商的旧地也分封了一些姬姓诸侯国和姜姓诸侯国,许国正是被周分封的姜姓诸侯国之一,其始祖为文叔,也称为许文叔。春秋时,许国成为楚国的附庸,战国初期被楚所灭。许国亡国后,子孙以国为氏,称许氏。许由和文叔同为许姓的始祖,只是由于许由早于文叔1100余年,因此许由则为许姓的开姓始祖,而文叔则为许姓的开国始祖,今登封箕山和颍水流域的许昌、鄢陵、叶县等地,均为许姓的祖根所系之地。

百家姓之一的许姓,有何来历

许姓的历史如下:

1、许氏的发源地在今河南省许昌东。春秋战国时期,许国为郑、楚等国所逼,曾多次在今河南及安徽部一带迁都。

2、春秋时期郑、楚等国势力强大,许国不断地遭到这些诸侯国的进攻,由于力量弱小,无力抵御,只能忍辱负重,委曲求全。

3、秦汉时期除了高阳地区有许姓分布外,在今山东、河北、河南、陕西、辽宁、山西、湖北、浙江等地均有分布,其中以陕西、河南、河北的人数为最多,也最为集中。在这些地区也不是均匀分布,而是集中于某一区域,如陕西主要集中在关中,河南则集中在洛阳及豫南一带,河北主要集中在冀中平原。

4、许姓南迁始于魏晋南北朝之时,唐代以后,许姓已大举南迁繁衍于今江苏、浙江、湖北、福建、广东等省

5、辽国地处中国北方,其境内许姓分布较少。金国消灭北宋后,占据了淮河以北广大地区,这里主要是汉族聚居区,所以金朝统治时期许姓分布要比辽广泛得多。

6、明清时期人口迁徙相对比较频繁,有的是政府行为,也有因躲避战乱,从而构成了这一时期姓氏分布的又一显著特点明清以来的许姓状况。明清时期是许姓人口的大发展时期,见之于记载的许姓人数大大地超过了前代。

扩展资料

关于许姓的始祖说法不一,主要的有以下三种:

1、出自姬姓,为颛顼后裔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子六人:长子曰樊,樊为已姓,封于昆吾,即古帝丘颛顼之虚,为昆吾氏,尧舜时期昆吾氏首领许由为当世大贤,死后葬于箕山,后人多以许由为许氏始祖。夏之昆吾为商汤所伐灭,后人迁徙至河南许昌。

2、出自姜姓,以国为氏,是炎帝神农氏的后裔。许氏与齐氏同祖,为上古四岳伯夷之后。“四岳”(尧舜时四方部落首领)是由姜姓发展出来的四支胞族,他们和姬姓部落结成联盟,跟“子姓”商族平行发展。

3、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①顺布鲁氏多冠汉姓为许氏;②伊拉哩氏在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许氏。

许姓由来和起源

许姓出自姬姓,为颛顼后裔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子六人:长子曰樊,樊为已姓,封于昆吾,即古帝丘颛顼之虚,为昆吾氏,尧舜时期昆吾氏首领许由为当世大贤,死后葬于箕山,后人多以许由为许氏始祖。夏之昆吾为商汤所伐灭,后人迁徙至河南许昌。
据考古及基因研究显示,起源存在多地区多起源的趋势,南方沿海是人类起源地之一,即许氏以及其它姓氏多发源于南方沿海一带。基因研究表明国人的祖先先是到达了中国南方,在那里繁衍,此后再进入黄河流域。这一结论,颠覆了学术界认为史前亚洲人由北往南迁徙的主流观点。
亦有许姓由北往南迁之说,据说唐初陈政、陈元光父子奉命入闽,有河南许姓将佐随往,在福建安家落户。唐僖宗时,侍御史许爱镇守漳州诏安,后入晋江石龟。唐以后许姓大举南迁繁衍于江苏、浙江、湖北、福建、广东等省。宋末元初,许氏有一支徙广东。明代福建人许冲怀、许申移居台湾,此后许氏又多次向台湾迁徙,进而移居海外。迁至四川,湖南、广东、广西、福建许氏,有的融入侗、壮、布依、土家等少数民族。

许字的来历是什么

许字的来历

一、说文解字:许,听也,从言午声虚吕切。——《说文解字》

平凡而伟大的家族,曾经拥有足以改变历史轨迹的力量。 ——《千秋家国何处寻》

许,炎帝裔族,以天干重仪观测太阳在中午日高天的日影晷迹命名的氏族。“言”是“午”的简化。——《许》

许者,“言”、“午”二字所成也。言者,有言子者、言午者之分。言子者,言密;言虚者也。言午者,言朙;言实者也。故,为许氏子弟者,应以“言朙”、“言实”、“不伪”、“不讳”为立足之本。

许姓起源参考之一

历史来源:

一 ; 出自「姜」姓。以国为氏。据《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所载,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武王克商后,封伯夷的后人文叔与许国,称为许文叔。旧址在今河南省许昌市。春秋时为郑,楚等国所逼,前533年迁都叶,前524年迁都白羽 ( 今河南西峡县 ),前524年迁容城 ( 今河南鲁山县 )。战国初为楚国所灭,其后代逐有「许」氏。

二 ; 传说帝尧时许由的后代。历史上并无证实记在此人,为神话人物。

许姓的来源

“许”在中国百家姓中排行第20位,是发源于河南的古老姓氏。

许姓是由更为古老的“姜”姓发展而来的。上古时期,炎帝神农氏出生在“姜水”,便以姜为姓。神农氏裔孙伯夷名字叫“由”,居住在许地,便称为“许由”。

许由是许部落的一个酋长,道德高尚,才干出众,部落在他的带领下拓荒耕田,拓宽疆域,使得颍水流域上下千余里五谷丰登。据传,部落联盟领袖唐尧觉得自己年事已高,四处寻访贤人,发现了许由,决定把天下让给他。许由严词拒绝,逃到箕山隐居起来。

许由死后,后人因敬仰许由而将“许”作为自己的姓氏。

扩展资料:

许氏祖训

一曰完田粮以实国赋;二曰先孝友以重纲常;三曰谨婚姻以免玷辱;四曰相体恤以联血脉;五曰息争讼以全和气;六曰警非为以安生理;七曰分主仆以别尊卑;八曰节冗费以敦俭朴。

许由轶闻

箕山许由庙旁,还有一间祠堂,里面供奉的是许由的三位夫人。相传,许由最早的夫人黄氏,婚后不久就去世了,没留下后人。于是,许由就娶了大冶镇刘碑村的赵氏。赵氏与许由生活的时间最长,后代都是赵氏所生。

其实,许由还有一位王姓夫人,是在许由死后才结为夫妻。据传,许由从许昌回箕山时,路遇一地生了瘟疫。许由作为部落酋长,尝百草解救众生。瘟疫祛除后,一户王姓人家愿意将女儿嫁给许由。

许由拒绝了,王氏没有生病,却立即离奇地死亡了。许由死后成了神,后人也将王氏列为祭拜对象。如今,这三位夫人享受许氏后代的香火,被当地人尊称为“祖奶奶”。

“许”姓的发源地是哪里

许姓
一、姓氏源流
许姓源出有二:
1、出自姜姓,以国为氏,是炎帝的后裔。许氏与齐氏同祖,为上古四岳伯夷后。“四岳“(尧舜时四方部落首领)是由姜姓发展出来的四支胞族,他们和姬姓部落结成联盟,跟“子姓“商族平行发展。以姬姓和姜姓部落为主的盟军打败了商纣王,建立了姬姓国--西周。周成王时,大规模地分封诸侯,其中商的旧地也分封了一些姬姓诸侯国和姜姓诸侯国,许国正是被周分封的姜姓诸侯国之一,其始祖为文叔,也称为许文叔。春秋时,许国称为楚国的附庸,战国初期被楚所灭。许国亡国后,子孙以国为氏,称许氏,史称许姓正宗。
2、传说尧帝时许由的后代也称许氏。许由相传是尧舜时期的高士贤人,居住在箕山。他死后被葬在箕山,后人称为许由山。四千多年前活动于颖水流域的箕山之下,正是当年许国之地。
二、迁徙分布
许氏的发源地在今河南省许昌东。春秋战国时期,许国为郑、楚等国所逼,曾多次在今河南及安徽北部一带迁都。许国被楚灭后,除部分迁居今湖北荆山及湖南芷江等地外,多数许姓就地繁衍或北上迁徙。许姓北上最初迁徙之地是冀州高阳(今河北高阳),后有许氏复迁回河南宝丰等地。秦汉之际许姓已遍布今河南、河北两省的大部分地区。此后,北方许姓主要分布于今河南、河北、安徽、陕西、山西等广大地区。许姓南迁始于魏晋南北朝之时。唐初,陈政、陈元光父子奉命入闽,有河南许姓将佐随同前往,在福建安家落户。唐僖宗时,侍御史许爱镇守漳州招安,后入晋江石龟。唐代以后,许姓已大举南迁繁衍于今江苏、浙江、湖北、福建、广东等省地。宋末元初,许氏有一支徙居广东。明代,福建人许冲怀、许申移居台湾,此后许氏又多次向台湾迁徙,进而又有移居海外者。迁至湖南、广东、广西、福建的许氏,有的融入侗、壮、布依、土家等少数民族。
三、历史名人
许 行:最早出现于史籍的许姓著名人物,是战国时楚国人,主张“贤者与民耕而食,
饔飧(自理炊事)而治“,反映了古代社会中农民的一种理想,有学生数十
人。
许 衡:元朝理学家。元世祖即位后,与刘秉忠等定朝仪官制,为元统治者策划“立国
规模“。与刘因、吴澄并称为元朝三大理学家。
许劭:三国魏大名士。好评论人物,每月更换一名,时称汝南“月旦评“。

许氏家族的起源

1、出自姬姓:

为颛顼后裔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子六人:长子曰樊,樊为已姓,封于昆吾,即古帝丘颛顼之虚,为昆吾氏。尧舜时期昆吾氏首领许由为当世大贤,死后葬于箕山,后人多以许由为许氏始祖。夏之昆吾为商汤所伐灭,后人迁徙至河南许昌。

2、出自姜姓:

以国为氏,是炎帝神农氏的后裔。许氏与齐氏同祖,为上古四岳伯夷之后。“四岳”(尧舜时四方部落首领)是由姜姓发展出来的四支胞族,他们和姬姓部落结成联盟,跟“子姓”商族平行发展。以姬姓和姜姓部落为主的盟军打败了商纣王,建立了姬姓国--西周。

周成王时,大规模地分封诸侯,其中商的旧地也分封了一些姬姓诸侯国和姜姓诸侯国,许国正是被周分封的姜姓诸侯国之一,其始祖为文叔,也称为许文叔。春秋时,许国称为楚国的附庸,战国初期被楚所灭。许国亡国后,子孙以国为氏,称许氏,史称许姓正宗。该支许氏族人以高阳(今河北高阳旧城)为郡望。

3、源于观天象定姓:

“许”字的主体标志是天干顶上这部分,这是“午”的标志,中午的午,这个午是玄鸟的翅膀,下方还是璇玑盘。凡是上古得姓的族,它必须得观天象,所以在古代,历法是第一等级的,所以每个姓的后面都有璇玑盘,璇玑盘就是风向标。

许姓这半部分与谢的“訁”是一样的,这个三角有两个含义:一个是当斧子讲,另一个是当帝王的“帝”。那么天子说的话,也就是皇帝代天说的话叫“言”,他这不是自己的说的话,而是代天说的话,午这边表示天。

4、源于满族:

许姓属于汉化改姓为氏。顺布鲁氏多冠汉姓为许氏;伊拉哩氏在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许氏等.

5、源于其他各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清朝以后,在广西泗城府(今广西凌云)土司、黎族、瑶族、彝族、土家族、阿昌族,以及北方地区的回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许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许氏。

姓氏相关说明

许姓,中华姓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许姓在《百家姓》排列第二十位。2007年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十八位,人口约八百九十八万四千余,占中国人口总数的0.56%左右,以江苏、山东、云南、广东、河南、安徽、浙江等省居多,这七个省的许氏约占中国汉族许氏人口的55%。2014年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许姓在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十六位。

亦有许姓由北往南迁之说,据说唐初陈政、陈元光父子奉命入闽,有河南许姓将佐随往,在福建安家落户。唐僖宗时,侍御史许爱镇守漳州诏安,后入晋江石龟。

唐以后许姓大举南迁繁衍于江苏、浙江、湖北、福建、广东等省。宋末元初,许氏有一支徙广东。明代福建人许冲怀、许申移居台湾,此后许氏又多次向台湾迁徙,进而移居海外。迁至四川,湖南、广东、广西、福建许氏,有的融入侗、壮、布依、土家等少数民族。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许姓

许氏祖先最早在哪居住始祖是谁

许氏祖先是许由,居住在箕山。

许由,字武仲,生于公元前2155年,卒年不详。尧舜时期的高士贤人,尧帝敬重他的德能,曾有意把帝位让给他,他固辞不受,隐居箕山,农耕而食。后尧帝又请他作九州长官,他到颍水边洗耳,表示不愿听到。

他死后葬于箕山之巅,尧帝封其为“箕山公神,配食五岳,后世祀之”,故后人称箕山为许由山。四千一百多年前,许由活动于颍水流域的箕山之下,正是当年许国之地,故后世许氏人士多以他作始祖。

                                                                       许家印


扩展资料:

迁徙传播

春秋时期郑、楚等国势力强大,许国不断地遭到这些诸侯国的进攻,由于力量弱小,无力抵御,只能忍辱负重,委曲求全。公元前654年,楚国伐许,许侯无力抵抗,遂肉袒谢罪,楚国才退兵而去。

秦汉时期除了高阳地区有许姓分布外,在今山东、河北、河南、陕西、辽宁、山西、湖北、浙江等地均有分布,其中以陕西、河南、河北的人数为最多,也最为集中。

许姓南迁始于魏晋南北朝之时,唐代以后,许姓已大举南迁繁衍于今江苏、浙江、湖北、福建、广东等省地,故唐代以后的许姓名人也多出于此地。

明清时期人口迁徙相对比较频繁,有的是政府行为,也有因躲避战乱,从而构成了这一时期姓氏分布的又一显著特点明清以来的许姓状况。明清时期是许姓人口的大发展时期,见之于记载的许姓人数大大地超过了前代。



姓“许”的来源

【许姓起源】
许姓出自我国古老的姓氏之一姜姓,炎帝神农氏是其远祖,因尧舜时代的著名贤人许由而得姓。许由,一作许繇,字武仲,一字道开,是上古时代一位高洁清节之士 。相传尧帝要把君位让给他,他推辞不受,逃于箕山下,农耕而食;尧帝又让他做九州长官,他到颍水边洗耳,表示不愿听到这些世俗浊言。后世把许由和与他同时代的隐士巢父,并称为巢由或巢许,用以指代隐居不仕者。尧、舜禅让的故事,作为民主思想的最早典范,成为千古美谈,许由也因此成为古代隐士中最早名声显赫的一位。据传他曾做过尧、舜、禹的老师,后人因此亦称他为“三代宗师”。 晋皇甫谧《高士传》云:“许由,字武仲,阳城槐里人也”,阳城槐里的地望,在今河南省登封市箕山一带。许由死后葬于箕山,故箕山也叫许由山。《史记•伯夷列传》中司马迁就曾说过:“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而《太平御览》引《西征记》云:“许昌城本许由所居”。在今天河南省的登封市、许昌市、禹州市、鄢陵县一带,沿颍河流域, 至今还流传着许多有关许由的传说,保存着大批有关许由的遗迹。许由及其部族活动的颍水流域,正是一千余年后西周武王分封姜文叔的许国的所在地,这从地域上说明许由和文叔之间是有传承关系的。所以,唐•颜师古在《急就篇•注》中说:“许氏,许由之后也。”南宋文天祥在《五云夏造许氏初修族谱序》中说:“按许氏,自由隐许,遂以为姓。今许州箕山有由所葬之处,即其地也。”事实说明,许由是许姓的始祖,登封箕山及颍水流域的许昌市鄢陵县等地是许姓的祖居地。 西周初年,周武王访三皇五帝之后封之以奉祀,找到炎帝之后,四岳伯夷的裔孙姜文叔,把他封在许地(今河南许昌东),建立男爵许国。古今许多学者均认为四岳伯夷就是许由,文叔和许由一脉相承。春秋时许国为郑、楚等国所逼,辗转迁徙,前506年迁于容城(今河南鲁山县东南),到战国初,传至国君元公结时,被楚国灭掉(一说灭于魏),子孙为纪念故国,以国名为氏,又形成了一批许姓居民,这就是《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说的:“许氏出自姜姓。炎帝裔孙伯夷之后,周武王封其裔孙文叔于许,后以为太岳之嗣,至元公结为楚所灭,迁于容城,子孙分散,以国为氏,”的由来。这些许国子民中有一部分原本并不姓许,为了纪念故国,即以许国国名为姓,这成为早期许姓的又一个重要来源,是许姓的另一个得姓缘由。
郡望
汝南郡:汉高帝时置郡,治所在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此支许氏,其开基始祖为秦末隐居不仕的高逸之士许猗。
高阳郡:东汉桓帝时置郡,治所在高阳(今河北高阳县东)。此支许氏,为汝南许氏分支,是十六国许据的5世孙高阳太守许茂之族所在。
河南郡:汉高帝时改秦三川郡置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此支许氏,为文叔直系后裔。
太原郡:战国的秦庄襄王置郡,治所在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此支许氏,为汝南许氏分支,是东汉末年大名士许劭之后。
会稽郡:秦始皇时置郡,治所在吴县(今江苏苏州市)。此支许氏,其开基始祖为东汉著名文学家许慎之后。
堂号
洗耳堂:尧帝时有一位高士叫许由。尧老时,想把天下禅让给他,他不肯接受,跑到箕山脚下去种地;尧又请他出任九州长,他就跑到颖水边去洗耳,认为尧说的话污了他的耳朵。许氏因以“洗耳”为堂号。
得仁堂:伯夷、叔刘在周灭商后,耻食周粟,饿死在首阳山。孔子夸他“求仁而得仁”。许氏因以“得仁”而为堂号。
训诂堂:汉代时有许慎,字叔重,博览经籍,当时人夸他说“五经无双许叔重”。他著有《说文解字》,集古今经学和训诂的大成,到现在还是研究文字学必备的工具书。
许姓在宋人编纂的《百家姓》中排名第20位,以现在的人口多寡统计,在大陆排名第35位,在台湾排名第11位,约占全国人口的0.54%,是源于河南的中华大姓之一。
适用堂联
△制耒耜奠农工基础;尝百草开医药先河。(炎帝)
△彻钟泰岱;绪衍箕山。(许由)
△评推月旦;绪衍箕山(许劭、许由)
△入颍阳、守睢阳、令旌阳,赫赫神仙之府,汉太傅、唐右傅、明少傅,堂堂宰相之家。(安徽绩溪县家朋村许氏宗祠联。
上联:许由、许远、许逊,下联:许靖、许敬宗、许存仁)
△箕山仰止敬始祖,颍水长流泽后世。�
△箕颍旧家声爪瓞漫延光世泽,星洲新气象美富文章表宗风(新加坡许氏总会堂联)
△太岳家声远;高阳世泽长。(伯夷)
△远祖不忘追太岳;近宗还是出高阳。(台北许氏宗祠柱联)
△掬泉洗耳辞尧禅;解字成书费段笺。(许由、许慎)
△摸索贤才,自明幽暗可识;品题人物,咸推月旦公平。(许敬宗、许劭) △隋代神童蜀博士,唐朝宰相汉封侯。(许善心、许慈、许敬宗、许盎)
△鲁斋道学;旌邑仙传。(许衡、许逊)
△派出中州;支分槟州。(马来西亚槟城许氏宗祠联)
△太岳焕家声,称伯封侯昭史册;高阳绵世泽,钟灵毓秀蔚人文。(同上) 箕山扬正气,颍水振家声。
拓土宣威功业勋劳推第一,开漳教化仁怀德泽被遐方。(福建诏安昭应侯庙)【许姓名人】
战国时有楚(今湖北江陵)人许行,是农家著名代表。
西汉末有汝南平舆(今属河南)人许杨,是当时著名的水利专家,曾修复鸿隙坡;
东汉有汝南召陵(今河南郾城)人许慎,字叔重,是著名经学家、文字学家,有“五经无双许叔重”之称,他所著的《说文解字》至今还被文字学界奉为圭臬;汝南平舆大名士许劭,喜评论人物,曾评曹操为“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三国时有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许褚,为魏国名将。
西晋有著名道士许逊,汝南(今属河南)人,传说于东晋宁康二年(374年)在江西南昌西山,举家42口拔宅飞升为仙,世称许真君或许旌阳。
唐代,高宗时有宰相许圉师(今湖北安陆人);宰相许敬宗,杭州新城(今浙江富阳)人,为武则天的心腹干臣;玄宗时有与张巡协力守睢阳(今河南商丘)、抵御“安史之乱”叛军的太守许远(今浙江海宁人);还有文学家许尧佐;诗人许浑等。
宋代有医学家许叔微。宋元之际有著名的理学家、能臣许衡,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官至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酒,有《鲁斋遗书》传世。元代有著名政治家许有壬,汤阴(今属河南)人,官至集贤殿大学士。
明代有文学家许仲琳,应天(今江苏南京)人,著《封神演义》传世;诗人许班王,广东揭阳人,近人辑有《许班王诗集》传世。
清代有学者许楣;外交官许景澄。
近现代许姓名人主要有文学家许地山;鲁迅夫人许广平;革命家、军事家许世友、许光达;经济学家许涤新;教育家许崇清;国民党进步将领许崇智;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的彭冲,原名许铁如;还有现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许嘉璐、乒乓球世界冠军许绍发、中国第一枚奥运会金牌获得者、射击冠军许海峰、奥运会女子跳水冠军许艳梅、当今中国象棋第一人、国际特级大师许银川等。
旅居海外的许姓名人有:台湾实业家许胜发,台北市人,发起并成立了世界许氏宗亲总会,并任理事长。香港国际投资总商会会长许智明太平绅士,祖籍广东高州。香港著名演员、导演许冠文,祖籍广东番禺,其弟许冠杰亦为香港著名演员、歌星。泰国华裔商人许泗漳,祖籍福建漳州,因开发麟郎之功,被暹王封为郎郡侯,称“麟郎王”,其子许心美,出任泰南普吉府长官,并为橡胶业、锡矿业大企业家。马来西亚下议院前副议长许天来,祖籍福建永安;马来西亚著名企业家许平等,祖籍福建同安,其子许子根为马来西亚民政党副主席、槟城州首席部长。印度尼西亚企业及银行家许金安,祖籍福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者许雪秋,新加坡华侨,祖籍广东潮州。泰国议长许敦茂,祖籍广东潮州;泰国企业家、社团领袖许朝镇,祖籍广东澄海;泰国企业家、金融家许兴桐,祖籍广东普宁。曾任吕宋总督的菲律宾华侨领袖许柴佬,祖籍福建晋江;菲律宾总统科拉松·阿基诺夫人,姓许,名寰哥,祖籍福建同安,其曾祖父和祖父许寰哥一世、二世均为菲律宾富商、碾米业和糖业巨头;菲律宾富商许友超,祖籍福建泉州。美国学者、作家许芥昱,祖籍四川成都。等等。
【名胜古迹】
许姓的祖居地登封市位于河南省中岳嵩山南麓,东距郑州74公里,西距九朝古都洛阳75公里,北有嵩山,南有箕山、熊山,颍河贯穿东西。地处登封境内的中岳嵩山,因居天下之中,环境优美、风光秀丽,自古以来就是文化会萃之地,历代帝王高官、文人学士、高僧名道频繁出入其间,留下大量文物古迹,使登封市成为全国著名的文物之乡,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天下名刹少林寺,以武术名扬世界。许姓始祖许由的遗迹主要集中在登封市南部的箕山一代:黄城,在河南登封西25公里的马鞍山南君召乡,据魏旧志《杂道书》载:“尧聘许由坛禅于黄城。”三过尧村,在河南登封西25公里君召乡南山。传说,尧帝巡访许由曾三次经过此地。洗耳泉,在河南登封东南15公里箕山下颍河岸边。传说许由不愿听尧之召为九州长,乃到此洗耳,当时另一位隐者巢父正在这儿饮牛,问知其故,责怪他应远避深山,不当浮游钓誉,恐洗耳之水污。许由冢,在登封箕山山顶东端,其牛口,就牵牛犊到上游饮水。原泉现为长3米、宽1.5米、深2米的石砌井,是当地群众饮用水井。聚石为冢,高约5米,周长60米,向北,东、南临悬崖峭壁,西北有约300米长石墙围护,传说为“许由寨”。西墙有石券门洞高2.5米,宽2米,深3米,寨内绿树成荫,北望嵩岳雄踞,俯瞰颍河如带,风景峻美。许由庙,亦在登封箕山上,南距许由墓约600米,始建于汉。据《河南府志》载,东汉颍川太守朱宠,曾在此建庙,有许由庙阙,至明代仍有重修,现碑存(阙无存)。仅有殿宇三间,土木结构,硬山式,小瓦覆顶,殿内设施无存。另外在许昌、鄢陵、禹州、汝州等地也有许由寨、许由岗、许由祠、许由洗耳河、许由台、许由庙、许由塔、许由寺等文物遗迹和传说。许由故里,在登封箕山槐里村,现存有许由手植槐(二代),树干直径一米,枝叶繁茂。 此外,河南地区有关许姓的名胜古迹较为著名的还有许慎墓、许慎祠、月旦坪、二龙里、许衡故里、许衡墓、许天正公祠等。 许慎墓,东汉许慎因著《说文解字》被誉为“字圣”,其墓在郾城县许庄村东,墓高3米,周长40米。墓前有清碑两块和郾城县政府新立之墓碑。许慎祠,一在郾城县许庄村后,毁于明末战乱,仅存遗迹。另一处在郾城县城内,名“许南阁祠”,建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分前后两院,门楼五间,现仅存过厅。 月旦坪、二龙里,东汉末年大名士许劭与其从兄许靖俱有名,喜评论乡党人物,每月更换品题,故谓“月旦评”,聚论之地称“月旦坪”,在今河南平舆县清河中,为一小岛,面积约6000平方米,林木丛生,景色秀丽,历来为平舆名胜。岛上原有月旦亭,今亭已不存。许劭兄许虔亦知名,被誉为平舆“二龙”,所居古宅曰“二龙里”,今在平舆县城内,现名槐树街,故宅早废,仅存一石碑,中刻“二龙里”三个大字。� 许衡故里,许衡是元初著名政治家、理学家,号鲁斋,祖籍今河南沁阳,其父因战乱迁居今河南新郑,因此许衡故里有两处:一处位于今新郑市许岗村,村中现存清雍正二年(1724年)所立“许鲁斋故里”碑一座。一处位于沁阳市西13公里处鲁村,村中原有元代刻立的“许鲁斋故里”碑,“鲁村”就是因为是鲁斋故里而得名。 许衡墓,位于焦作市中站区东南1.5公里,这里是许衡的家族墓地,规模较大,有土冢千余,许衡墓位于墓地南端,文革前,这里古柏参天,碑碣林立,建筑布局完整,文革中惨遭破坏,1987年又重新修复。许衡墓现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许姓现状】据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的最新研究成果,现代许姓人口大约有650万人,主要分布在江苏、山东、云南、广东、河南、安徽、浙江等29个省、市、自治区。许姓不仅在国内不断发展,还播迁到世界各地。海外许姓为了敦亲睦族,加强团结,共同发展,成立了多种宗亲会,如世界许氏宗亲总会、日本许氏宗亲会、菲律宾许氏宗亲总会、侨港许氏宗亲会、新加坡许氏总会、泰国许氏宗亲总会,以及联系北美谈、谭、许、谢四大姓的昭伦公所等等。1982年第一届世界许氏宗亲恳亲大会在台北召开,以后每两年一次定期召开,1984年在香港、1986年在新加坡、1988年在台湾、1990年在新加坡、1992年在台湾、1994年在马来西亚、1996年在台湾、1998年在菲律宾、2000年12月在泰国、2002年在马来西亚。这一系列恳亲大会的召开,极大地促进了海内外许氏宗亲的联系和发展。同时,海内外许氏宗亲也加入了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炎黄子孙的“寻根热”之中:1989年,世界许氏宗亲总会秘书长许江富率领许氏宗亲祭祖团,到河南许昌寻根祭祖;1991、1992年,台湾同胞李荣一、何长富先后两次率团到登封箕山朝拜在台湾被誉为“三代宗师”的许由;1995年,马来西亚许氏宗亲组团到登封箕山祭祖;1998年,新加坡许氏宗亲组团到登封箕山祭祖;1999年、2000、2001、2003,马来西亚、泰国、香港、台湾许氏宗亲纷纷组团到登封箕山祭祖。与这些海外许氏宗亲寻根祭祖活动相适应,许姓祖地的许氏文化研究工作也开展起来,分别成立了河南省许由与许氏文化研究会、许昌市许氏文化研究会和鄢陵县许氏文化研究会,其中尤以河南省许由与许氏文化研究会取得的成绩最大:成功地举办了多次许由与许氏文化研讨会,究明了许姓姓源上的许多疑案;定期发行《许氏文化报》;出版了许由与许氏文化研讨文集《根在箕山》、《历代名人咏箕山许由诗集》、《中国历代许氏迁徙图》等书刊。1995年协助百家姓电视剧组拍摄了《许氏之源》的电视剧;2000年元月协助中央电视台拍摄了《许由、许国与许姓》专题纪录片,4月8号在中央电视台《天涯共此时》节目中播出;制定了以许由这一历史文化名人为中心的箕山开发蓝图等等。 1999年,许姓始祖许由被评为郑州市十大历史文化名人之一。在中华文明发源地的中州大地,古老的许姓文化正焕发着新的活力。� 作者: 王道生 河南许由与许氏文化研究会会长 李立新 博士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考古所副所长 河南许由与许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