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的历代皇帝里面,乾隆皇帝的精力可能最为旺盛。他6次巡幸江南的事情,在民间广泛流传,演变成许多精彩的传奇故事。就连乾隆皇帝自己都念念不忘。在第6次下江南时,乾隆皇帝写下“六度南巡止,他年梦寐游”的诗句。
你看,乾隆皇帝连做梦都在回味下江南时的情景,对江南的人文风景充满了无限眷恋。
乾隆皇帝下江南
鲜有人知的是,乾隆皇帝在位期间,不止是6次下江南,还曾经4次东巡盛京。
盛京,即今天的沈阳。在几百年前,盛京是清朝的发源地。在1625年至1644年间,盛京是清朝(后金)的都城,是清朝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
清朝入关后,定都于北京,又将盛京作为留都,政治地位仅次于北京,这里依然保持着设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5部(不设吏部),各部设置侍郎,负责主持工作。清朝在盛京设置内大臣一名,全面负责留守事宜。乾隆十二年(1747年),清廷改为盛京将军,为正一品,主要负责当地的军政事务。
沈阳故宫
乾隆皇帝为什么要东巡盛京呢?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盛京有清朝的3座祖宗陵墓,即永陵、福陵、昭陵。永陵是努尔哈赤先祖的陵墓,福陵是努尔哈赤与皇后的陵墓,昭陵是皇太极与皇后的陵墓。乾隆皇帝向来注重“忠孝”治国,强调祖宗之法:“三语之中,又惟以祖宗之心为心居其要焉。盖以祖宗之心为心则必思开创之维限,知守成之不易,兢兢业业,畏天爱心。”为此,他要东巡谒拜祖陵,向全天下的老百姓作出“忠孝”的榜样作用。
乾隆皇帝第一次东巡盛京,是在乾隆八年(1743年)。当年8月26日,乾隆皇帝一行浩浩荡荡地从圆明园出发,经过密云、承德,前往盛京。中途,曾经在承德热河避暑山庄休整4天。
乾隆皇帝
乾隆皇帝第二次东巡盛京,是在乾隆十九年(1754年),奉崇庆皇太后之命前往盛京祭祖。当年6月25日,乾隆皇帝依然从圆明园出发,路线与第一次大致相同。
乾隆皇帝第三次东巡盛京,是在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当年9月10日,乾隆皇帝从紫禁城出发,取道山海关出关(前两次由古北口出关),前往盛京。
乾隆皇帝第四次东巡盛京,是在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当年6月23日,乾隆皇帝从圆明园出发,经过承德热河等地,前往盛京。这次东巡,是因为盛京建好了存放《四库全书》的文溯阁,需要乾隆皇帝亲临庆祝。
在这4次东巡中,第二次东巡耗费的时间最长,一共历时153天,几乎是小半年时间。东巡的规模和排场,也最为宏大,丝毫不亚于6次下江南。第三次东巡耗费的时间最短,一共只有66天。这是因为崇庆皇太后刚刚在上一年(1777年3月2日)病逝,乾隆皇帝还处于服丧期,没有心情吃喝玩乐,沿途的围猎和宴会一律取消。
乾隆皇帝狩猎
乾隆皇帝东巡期间,除了到永陵、福陵、昭陵进行祭拜外,还干了其他事情。
一是豁免相应地区的钱粮,赦免罪行。
皇帝好不容易来一次盛京,怎么也得给当地老百姓带来一点福利吧?对于清朝皇帝来说,最容易给出手,也最实在的福利,就是豁免钱粮。
乾隆皇帝第一次东巡时,赦免了祭祖活动所在地区奉天府的钱粮:“所有奉天府属钱粮,及各庄头粮食,俱已豁免。应纳本年豆米草束,免徵一半。其乾隆七年以前积欠,与七年分因灾缓徵之项,俱著该部查明,一并宽免。”第三次东巡时,又宣布豁免“奉天所属府州县乾隆四十四年地丁正项钱粮”。此外,“盛京户部各庄头本年应交仓粮一万余石亦免其交纳”。第四次东巡时,“所有经过直隶、奉天、各州县,著蠲免本年地丁钱粮十分之五。”
一时之间,皆大欢喜。
乾隆皇帝剧照
为了营造一种祥和的气氛,乾隆皇帝还对奉天府军民罪行进行赦免:“所有奉天、吉林、黑龙江等属军民人等,除十恶死罪,及秋审情实各犯外,其余已结、未结、一应死罪,俱著减等发落。军流以下,悉予宽免,用昭肆眚施惠至意。”
二是赐宴和接见蒙古王公,联络感情。
清朝立国以来,向来注重与蒙古的联系。乾隆皇帝前往盛京祭祖,要途径蒙古地区,正是一个联络感情的大好机会。
乾隆皇帝第一次东巡时,专程从张三营进入蒙古。蒙古48旗的王公贵族闻讯,对乾隆皇帝夹道欢迎。乾隆皇帝随即赐宴,赏赐蒙古王公贵族。此后,乾隆皇帝又在蒙古王公贵族的陪同下,在蒙古地区行围狩猎,停留了很长一段时间。
乾隆皇帝东巡
乾隆皇帝几乎每次东巡,都会赐宴和接见蒙古王公贵族。
在豁免钱粮、赐宴蒙古王公之外,乾隆皇帝还会安排部署工作,接见当地军政官员,巡查边防地区,体察人民疾苦,修整皇家建筑,对盛京地区的政治、文化、经济均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当然,乾隆皇帝作为一位勤奋的诗人,在每次东巡盛京时,都会诗兴大发,留下一定数量的诗句。如第二次东巡时写下的《寄题敖汉瀑布水》:“我爱敖汉瀑布水,今来路隔三百里。题诗睫眼十一年,飞注东流殊未已。”如今读来,颇有老干部体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