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康熙四十七年,山东巡抚蒋陈锡将一个来自安徽的老人抓进大狱,这老人叫王士元,在老家开了一间私塾,看起来不过是个平平常常教书先生。
可就是这个看似平平无奇的先生,让蒋陈锡急忙写奏折,上报北京的康熙皇帝!因为,这个教书先生的身份,可能并不那么简单......
明末大乱——朱三太子起源明清之际,有个“朱三太子”的称谓。所谓的朱三太子,一般指的就是崇祯的儿子定王朱慈炯和永王朱慈焕,那么,为什么“朱三太子”是两个人?
明崇祯十七年三月,李自成的大顺军连克大同、宣府;到了十五日,保定城破,大学士李建泰自刎不成被俘;十七日,李自成大顺军包围北京。
十八日晚上,三十三岁的大明崇祯帝朱由检,在半夜里逼着自己的皇后悬梁自尽,紧跟着崇祯又亲自动手,一剑杀了幼女昭仁公主,继而将长女长平公主的右手一剑斩断!后妃袁贵妃自缢的时候绳索断裂,杀红了眼的崇祯冲上去补了三剑,不过由于手抖,没能刺中要害,袁贵妃保住了一条命。
杀了老婆闺女,崇祯恢复了些许的理智,也想着给大明皇室留一些血脉,对于三位在世的皇子,并没有动杀心,反而让三个皇子乔装改扮离开皇宫。
不知道这时的崇祯,只想让三个孩子隐于民间去做个普通百姓,还是想让他们有朝一日东山再起,再创大明辉煌。
崇祯共有七子二女,期间有几个早丧,到甲申之变的时候还剩下三子二女,两个女儿一死一残,而这三个被崇祯放走的儿子乃是太子朱慈烺、第三子定王朱慈炯和第五子永王朱慈焕。
崇祯不知道的是,那负责送人的太监,居然将三位皇子献于了李自成。这位“大顺皇帝”李自成知道自己名不正言不顺,必须做出一副“仁德”君王的样子来安抚北京的民心和臣子。
因此,他非但没杀这三位皇子,反而封太子朱慈烺为宋王,封朱慈灿和朱慈焕为公爵。
只可惜,这份“仁德”对于这种农民起义政权不起作用,大顺占领北京的一个月中,发现有人声称称:“东宫己称帝,灭贼有期”。
这“东宫”自然是指太子朱慈烺,显然有人打着太子的旗号,反对李自成这“乱臣贼子”了。
李自成虽有心杀了他们,但又觉得这三个皇子留着或许还有用。
果然,之后李自成面对吴三桂的时候,他果然用到了这三个皇子——李自成把吴三桂的父亲吴襄和三位皇子作为人质带上战场以要挟。
吴三桂与大顺一战获胜,立刻就发出了檄文讨要皇子,却没有要亲爹吴襄。
不过,李自成溃败之时却顾不上这三个皇子了,很多人都以为三位皇子死于乱军了,甚至南明小朝廷还正式为哥儿仨进行了祭奠。
其实,三个皇子并没有死,只是由于失去了官方的记录,三个皇子的下落就真伪难辨了,这也给“朱三太子”的诞生提供了生存的土壤。
曲曲折折——谁才是朱三太子“朱三太子”这个称呼本就是民间称谓,不是官方说法。
“太子”是有单独指向性的,是皇家的唯一法定继承人,崇祯的太子就是朱慈烺。
但朱慈烺的下落是三个皇子里最明确的,他在战乱中逃脱,跑回北京投奔国丈周奎,没想到周奎这一毛不拔的“铁公鸡”居然把自己这亲外孙拒之门外!
朱慈烺走投无路被清军抓住,多尔衮看着这位前朝太子,也觉得十分烫手。
如果留着不杀,必然被反清之人的立为旗帜。
如果直接杀了,一来怕引发汉人同仇敌忾之心,二来跟他们入关时给明朝报仇的旗号相悖。
所以,多尔衮居然来了一出“指鹿为马”,他威逼满朝文武和周奎做假证,当场指认朱慈烺是冒充的。长平公主有心说实话,却被周奎一个耳光打了回去。
就这样,大明太子朱慈烺就被当成假太子给处死了。
太子死了,顺位的就是老三朱慈炯了(老二早亡),所以很多说法中“朱三太子”指的就是这位定王。
电视剧《康熙王朝》里的那个想炮轰康熙的“朱三太子”,原型就是朱慈炯。不过,这些都是电视剧杜撰的,朱慈炯从大顺军逃跑之后就再未出现,后世出现的“朱三太子”即便是顶的他的名义,也都是冒名顶替罢了。
朱慈烺死亡、朱慈炯失踪,剩下的就是老五朱慈焕了。
虽然朱慈焕的排行是老五,只因前面有哥哥死了,朱慈焕又和老四同岁,所以他也可以被认作老三,也就是“朱三太子”。
所以,后来的“朱三太子”,不是借用朱慈炯,就是借用朱慈焕的名号罢了。
真真假假——到底有几个“朱三太子”“朱三太子”的说法出现极早,早在顺治元年就有一个姓刘的人诈称“朱三太子”,出现在了北京,清廷也让周奎参与辨认。
事后多尔衮还说:“尤以真太子来告者,太子必加以恩养,其来告之人亦加优赏。”
当然了,这也只是多尔衮邀买人心的骗鬼之言罢了,如果朱慈焕真的现身,只怕也会和他的太子哥哥,落个一样的下场。
从这以后,朱三太子就如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冒出来一个,这些“朱三太子”都怀着各种不同的目的,但基本都是骗子冒充的。
比如,顺治13年,直隶真定(即现在河北省石家庄正定县)有一个破产商人自称“朱三太子”朱慈焕,他在庙里以香火钱的名义集资,许诺等大明光复了以后,根据集资的数量大小给予官职。
这种非法集资的骗局,还没骗上多少钱呢,就被曝光了。类似于这样的骗子,在那个年代里层出不穷...
顺治16年,一个骗子团伙打着“朱三太子”朱慈英的名义,几乎骗遍了大半个中国。
这个团伙宣称,只要花钱就能让人在大清朝做官,半年间骗了七万余两银子!
现在想想,这伙骗子的骗术委实不怎么高明,首先,朱家后人的名字,必须要带上一个五行的偏旁部首(如:朱由榔)。
但分明白人就知道,“英”字绝不是朱家嫡系后人。
其次,你一个明朝的太子,居然能当清朝的官员任命,这不跟用前朝的剑斩本朝的官一个道理吗?如此荒唐的事儿,上当的人居然还不少。
所以,那个年代的“朱三太子”,大多跟现在的诈骗短信差不多——我是朱三太子,我其实没死。给我汇2000块钱,作为我反清复明的启动资金,等大明光复的时候加倍返还...
当然了,除了这种骗子,更多的是借朱三太子的名义,进行反清的政治活动。
顺治12年,苏北爆发反清活动,打的旗号就是“朱三太子”!
不过,这也不是真的,冒充“朱三太子”的人叫朱周祺,只是当地的一个书生。
起义失败后,朱周祺也被杀了。
康熙12年,三番叛乱爆发,一个秀才杨起隆自称“朱三太子”,在北京城中作乱。据《李朝实录》记载,“西山有朱姓人,诈称崇祯帝第三子,聚众万余,谋以十二月二十三日放火北京城中,因作乱,事觉就擒。”
这杨起隆就成了跟吴三桂、耿精忠同等级的的特级通缉犯。
这桩造反案,也干脆就被称之为“朱三太子案”了。
此后,仅在康熙年间,借着“朱三太子”名义造反的案件,就不下十余次。只不过,这些个“朱三太子”都是假的。
兜兜转转——“朱三太子”的最终结局那么,真的“朱三太子”到底怎么样了?最后是个什么样的结局呢?
先说太子朱慈烺,已经死于多尔衮的指鹿为马。
再说三皇子朱慈炯,并没有哪本史书上明确记载他的下落。不过,康熙年间有一件事情,使得后世很多人认为这就是朱慈炯的真正结局...
康熙18年,湖南新化抓获一名僧人,此人自称崇祯之子定王朱慈炯。
在审讯的过程中,这个人招出了很多明末的宫中秘闻,因为他不仅知道朱慈焕和太子朱慈烺,甚至能说出夭折的几个皇子的名字和排序。他还反复强调自己只是定王,而并非太子,不能借越太子名号。
对于他的身份,康熙却直接下旨,断定他的年纪不对,否定了他明朝皇子的身份,并以冒充者的相关罪名处理了。
对于这个僧人,我们现在已经无法判断其真伪了,不过,他既然了解宫中秘闻以及皇子的名字,那也不能排除他就是朱慈炯的可能。而康熙最后不肯承认,也未必不是效仿多尔衮“指鹿为马”。
总之,朱慈炯的下落也就从此成谜了,也许他已经隐于民间,也许他真的已经死了。
最后说永王朱慈焕,这位被冒名顶替次数最多的“朱三太子”,居然活到康熙朝中后期。
甲申之变后,朱慈焕走投无路,就准备返回老朱家的“老家”安徽凤阳,在那里,他遇到一位姓王的明朝给事中(官职名,与御史同为谏官)。
这位王大人收留了他,并让他加入自己的族谱,给他取名王士元。
就这样,朱慈焕在王家安定了下来,只不过在他19岁那年,王家突逢变故,家道中落。朱慈焕无奈流落南方,最终在浙江余姚安家落户。
他在余姚娶妻生子,还开了一间私塾,就以“王士元”的名字,安安静静地过上了普通百姓的日子。
朱慈焕就这样隐匿在民间几十年,没有人知道他竟然是大明的“朱三太子”,但是纸终究包不住火。
也不知道他是难忍寂寞还是酒后失言,总之他这个秘密还是不小心被透露了出去。
这个消息被作为传奇故事传播出去后,被浙江的一位叫张念一的和尚得知,这念一和尚就把传闻中的主角安在了自己身上。
康熙45年,张念一的天地会武装在大岚山揭竿起义,打的便是自己是“朱三太子”的旗号。
起义军还一度攻占慈溪、上虞、嵊县等地。
张念一的造反行为没有吓到清政府,反倒吓坏了朱慈焕。这个真的“朱三太子”生怕这次事件引火烧身,就带着一家老小北上山东避祸去了。
清廷派浙江巡抚王然派兵镇压,起义军不敌,念一被捕,无奈将那传闻供了出来。
康熙47年,已经在山东汶上县藏了两年的朱慈焕被捕,当时他已经七十五岁了。
清廷对于他非常重视,派下钦差三堂会审,还把念一叫来与他当堂对质。
只不过,张念一这个假的“朱三太子”和朱慈焕这位真的“朱三太子”从未谋面!对质也只不过是一场笑话罢了。
朱慈焕对自己的身份供认不讳,但是却坚决不承认谋反,他在公堂上申辩:
“吾今年七十五岁,血气已衰,鬓发皆白,乃不作反于三藩叛乱之时,而反于清宁无事之日乎?
且所谓谋反者,必占据城池,积草电粮,招买军马,打造军器,吾曾有一此乎?”
最终,在五位大学士半年的审理之下,由张廷玉负责结案,他在结案陈词里是这样写的:
“王士元自认崇祯第四子,查崇祯第四子已于崇祯十四年身故,又遵旨传唤明代老太监,俱不认识。王士元明系假冒,其父子俱应凌迟处死。”
康熙皇帝为了显示他的仁慈,将凌迟改判为斩首。
这一手看起来是不是很眼熟?
昔日里多尔衮杀朱慈烺、康熙处理朱慈炯,都是拒不承认,一口咬定其是冒充的,这一手指鹿为马还真是爱新觉罗家的真传...
其实,我们从张廷玉的结案陈词里又能发现一些端倪,要知道那一年的朱慈焕都已经75岁了,明代的老太监活到那时得多大岁数?老眼昏花之下能认的清吗?
再说,朱慈焕逃出皇宫那年才12岁,如今已然是75岁的耄耋之年,让一个老太监凭借12岁的印象,去辨认一个75岁的老人,这种证据只能说是荒唐之极。
“朱三太子”终成传说随着朱慈焕的死,崇祯的直系血脉全部断绝,但“朱三太子”就像是一块狗皮膏药一样,死死地黏在了的清王朝的屁股上,时不时的就会冒出来,恶心他们一下。
康熙在位的六十一年时间里,打着朱三太子旗号造反的就有70次!
甚至于都到了乾隆年间,还有人打着“朱三太子”的旗号,搞反清复明的活动,要是“朱三太子”真活到那时候,就得一百多岁了...
那为什么朱三太子会一直冒出来?哪怕没了这面旗帜,反清复明的旗号,甚至一直打到了辛亥革命。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是因为明朝将近三百年的积威,所造成的正统思想;二是因为清朝终究是少数民族统治,汉人传统思想对于少数民族的排斥。
而清朝前期的统治本身也有许多不正当的行径,引发了民众的不满,比如扬州十日和嘉定三屠,这是清王朝永远避不开的罪孽。
还有后来的思想的同化统治,也引发了汉人文人的不满。例如出名的文字狱,还有四库全书的修订,导致3000多种共计15万册书被禁封失传, 70万部书被焚毁,其危害远超焚书坑儒。
吴晗说:“清人修撰《四库全书》,而古书亡矣”。就连《天工开物》这样的科学书籍,也因为四库全书的修撰而失传,现在咱们看到的天工开物还是日本版本回译过来的。
正因为这些缘故,反清复明的声音贯穿了整个清王朝的统治。即便没有“朱三太子”,也还会有更多的旗号站出来,洪门、天地会、哥老会、三合会层出不穷...直到1912年。
编辑:张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