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家讲坛于丹庄子心得

百家讲坛于丹庄子心得(求CCTV10中至今的每集题目)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1-20 07:44:01 浏览17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求CCTV10中<百家讲坛 与有 于丹心得 关>至今的每集题目

大哥是分3部啊
于丹《论语》感悟系列 第一讲 《论语》感悟(一)孝敬之道
进入
第二讲
《论语》感悟(二)智慧之道
进入
第三讲
《论语》感悟(三)学习之道
进入
第四讲
《论语》感悟(四)诚信之道
进入
第五讲 《论语》感悟(五)治世之道
进入
第六讲 《论语》感悟(六)忠恕之道 进入
第七讲 《论语》感悟(七)仁爱之道 进入
在线观看地址百家讲坛------解读于丹 进入

于丹论语心得 于丹庄子心得

于丹论语心得内容简介
《百家讲坛》栏目一贯坚持“让专家、学者为百姓服务”的栏目宗旨,栏目在专家、学者和百姓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一座让专家通向老百姓的桥梁”,从而达到普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百家讲坛》栏目坚持“《百家讲坛》,坛坛都是好酒”的节目制作理念,不断培养专家、学者的公众意识,不断强化媒体为受众着想的服务意识。
《论语》,流传 2500多年,影响世代中国人,它的经典语句,每一个中国人耳熟能详。《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紧扣21世纪人类面临的心灵困惑,结合其深厚的古典修养,运用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从中国人的宇宙观、心灵观、处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养之道、理想和人生观等七个方面,从独特的个性视角出发来解读《论语》。
灰色的孔子又必须链接多彩的世界。这世界充满生命活力,姹紫嫣红,千姿百态,万类霜天竞自由。正因为有了生活的五彩缤纷,理论的灰色才不显得死寂;也正因为有了思想的高贵纯粹,纷繁的世界才不至于俗不可耐。灰色提升着品位,而多彩保证了活力。这也就是和谐。
于丹为我们讲述的就是这样的孔子,一位链接了多彩世界的灰色孔子。链接是广泛的,东西南北,古今中外。主题却是单纯的,单纯到没有色彩,没有性别,没有时间和空间,只有温度。
全书以白话诠释经典,以经典诠释智慧,以智慧诠释人生,以人生诠释人性,以人性安顿人心,体悟经典的普适智慧。
《论语》中的损者三友,就是谄媚拍马的朋友,两面派的朋友,还有那些夸夸其谈的朋友。这样的朋友可千万不能交,否则我们将付出惨重的代价。
但是,好人坏人都不会写在脸上,我们怎样才能交到好朋友而远离坏朋友呢?
要想交上好朋友,不交坏朋友,需要两个前提:一是意愿,二是能力。在孔子的理论里,前者叫做“仁”,后者叫做“知(智)”。
那么究竟什么是仁呢?孔子的学生樊迟曾经问过他的老师。
老师只回答了两个字:“爱人。”真正爱他人就是仁。
樊迟又问,什么叫“知(智)”?
老师同样回答了两个字:“知人。”了解他人就是有智慧。
可见,我们想要交上好朋友,第一要有仁爱之心,愿意与人亲近,有结交朋友的意愿;第二,要有辨别能力。这样才能交到品质好的朋友。有了这两条,就有了保障交友质量的底线。
于丹庄子心得内容简介
庄子是诸子百家中一个重要的代表人物。他的文章气势磅礴,纵横恣肆;他的思想深邃宏阔,笼盖古今;他的寓言想像奇特,寓意深远;他的风格嘻笑怒骂,了无拘囿。
他看破功名,不屑利禄,甚至对于死亡,他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庄子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百家讲坛,坛坛都是好酒!本书以作者在所作同名讲座为基础整理润色而成。
本书主要有以下内容:
庄子何其人:人们把孔子称为“圣人”,却把庄子称为“神人”,二人分别是儒家和道家的化身。庄子思想中最重要的东西就是他的《逍遥游》。
境界有大小:所有的荣华富贵,是非纷争都是毫无意义的,当你具有大境界时,才能理解什么叫做天生我材必有用,才能有一个快乐的人生。
感悟与超越:要想真正感悟“逍遥游”的境界,就一定要能够超越名利。而有一个淡薄的心态,是超越名利的基础。
认识你自己:我们习惯于自以为是,就会好心办坏事。我们又经常会被外部评价所影响,不能真正认知自己的内心,在所谓的潮流中迷失了自己。
总有路可走:庄子借用了一个个外表丑陋近乎狰狞的怪人,来表达了自己的一个观点:无论人生遇到什么情况,世界上总有路可走。
谈笑论生死:庄子之所以能够笑谈生死,是因为他悟出了生死的真谛,那就是,生和死,不过是一个形态的变化。
坚持与顺应:“内不化”就是不要受变化万千的外部世界影响,“外化”就是对于外在的社会环境要通达顺应,否则将无法在社会中安身立命。
本性与物性:人的物质欲望是没有止境的,在疯狂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人们也就失去了幸福的生活。
心态与状态:决定人生成功的,绝不仅仅是才能和技巧,而是一个人面对生活的心态。
大道与自然:《庄子》寓言故事无论是尖酸刻薄,还是讽刺挖苦,奥秘只有一个,那就是“大道合乎自然”。
据说大清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时候,在镇江金山寺,他问当时的高僧法磐:“长江中船只来来往往,这么繁华,一天到底要过多少条船啊?”
法磐回答:“只有两条船。”
乾隆问:“怎么会只有两条船呢?”
法磐说:“一条为名,一条为利,整个长江中来往的无非就是这两条船。”
司马迁在《史记》中说过:“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除了利,世人的心中最看重的就是名了。多少人辛苦奔波,名和利就是最基本的人生支点。

读《庄子》有感

读《庄子》有感1

  那一日阳光明媚在上海柔媚的流云下是一丝丝芊绵的野花。几只粉色的蝴蝶从波光粼粼的湖畔飞来穿过杨柳撩人的婀娜掠过蒲公英飞扬的轻盈在几朵小野花上翩然落下。我捧着《孟子》独坐一旁不愿惊动她们一如不愿打扰帘下悠然于梦中的睡美人把沉睡的美人定在做蝴蝶梦吧!

  蝴蝶穿过我的双眼流下了美的印记在我心灵中的画廊翩然飞过。“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也。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在周亦飘然。蝴蝶如仙界闪烁着荧光的精灵飞过显示与梦想的界限飞过天上与人间的联结。飞来告戒世人摆脱欲望何必被欲望所累直至生不如死。

  在书中显示所想常被你形之于梦。而在你的梦中我所探寻到的不仅只有美妙的蝴蝶更有常人难以想象的骷髅。你不是贪生怕死的人更不受欲望干扰死后你愿让蛆虫蚀尽你身躯上残留的最后一点余肉让野狗啃尽并任意玩弄你最后的骨头让秃鹫啄食你的双眸。热你始终躺在天地之间无力反抗却又不愿防抗我被眼前的一切所动容我祈求司命之神恢复你的身躯让你重回人间还你父母妻儿送你回故乡再做那个逍遥的孟子怎么样你愿意吗

  不千万别这样。你恳求道:我死后在无欲望干扰着我。更不必为其劳形伤体在这里天地的春秋便是我的春秋我尽享南面之尊。我亦可用天地做棺椁用日月做双壁用星辰做珍珠用万物做礼物还有什么葬仅胜于此呢我想这不就是骷髅给我们的忠告吗只有摆脱了欲望方能无忧无虑尽享天地赐予的一切快乐这便是逍遥。随风飘飘天地住逍遥。

读《庄子》有感2

  且站在人生之上看人生,脱于红尘之外看红尘。书卷之间盛满他的反弹与觉醒,黑暗中,无为亦无言。

  人类生而平凡,何不从俗,去尝那平淡中的欣喜呢。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化而为背若泰、翼若垂天之云的鹏,仿佛掌握了天地间最强大的力量。但是莫忘了,鹏徙于南冥,须借海运之机,季风之猛,方得扶摇而上。

  故而,何不成为风,自随朝自随暮去,于婆娑烟波中,四海游走,无为,无言。

  世间有许多事是我们改变不了的,不如无为,顺其自然。春去秋,冬暖夏凉,因而春种秋收,辛勤耕耘。若是逆流而上,逆风而飞,这等连鲲鹏如此巨物也做不到的事,大概会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闽南一带台风袭击时,竹柏顺风折下腰,“俯首称臣”,虽弯不伤根;而坚硬笔直的松与芒果树,却因不愿弯腰而被连根拔起。临危不惧,迎难而上固然可贵,但于庞大的力量面前,这实在是一种愚蠢。

  人生你要抓住的东西太多了,两只小小的手掌如何捉得住呢?且丢了机心、成心与分别心,有所舍弃,能放得下,才能游刃人生。是言“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无为即是理智权衡,有失才能有得。恰如指尖沙。抓得愈紧,溜得愈快,不如张开手掌,任它们缓缓溜去,留下少许堆积手心中。道家守一思想言,只有有所不为,才能聚集精力,有所作为。为何梅不于暖春开花?春是一个舒适安逸的舞台,但春之后是酷热的夏与干燥的秋。梅放弃了春之舞的机会,选择了静静修养,于深冬饱含生息之时,绽颜一笑,傲然而立,旷世皆香。成与败,得与失,一念之间无绝对,该弃的、该留的皆为身外之物,且顺它而行,沿途采撷。

  无为而治是乐观而快乐的本质,因为顺势而为才能无忧无己。“无”字的甲骨形似一个人手持鼓,一边敲击一边起舞,古义便是“学而知其乐”。因而庄子所提倡的“道法自然”,便是追随自然的脚步,“以天为徒”,从平淡与寻常中探求道。为何孩童总是欢声笑颜,快乐无忧?不是因为那年纪没有悲伤的事,而是因为他们能及时把痛苦放开。孩童的眼永远是明澈的,他们没有控制世界的非分之想,没有驾驭别人的野心,亦没有对声名权势的热衷。而成人却因想得太多,常常患得患失,沉浮于尘世嚣嚣中,找不到片刻清闲快乐。这便是泰戈尔《飞鸟集》中的孩童之道吧,无为而治,顺其自然,方能知其乐,品其乐。

  庄子梦靥中所幻想的巨鱼与巨鸟,尽管拥有强大,却没有无上的力量。却是无形无言的风,默默掌握了控制世界的把柄。

  庄子一辈子没有说过话。他在看,在听,在思考,云游在天地之间,以无言的姿态,抒写有言而不言的神韵。

读《庄子》有感3

  读《庄子》,总会感觉自己心里坚持的信念在一瞬间坍塌。

  《马蹄》这一篇,在一定程度上是消极的。但事物总有其矛盾之处。庄子的言论之中总有贬斥孔子、伯乐等众多名家大儒的内容,但庄子仍是一位名人,后人仍对他的思想趋之若鹜。究其原因无非是他的思想带给后人的惊异,但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创新。

  我们要学的,要做的,便是取其精髓。

  人活在这世上,匆匆的一生中被着许许多多的规律束缚,但这些规律究竟是什么?尊善灭恶?但,何为善?何为恶?这些都是说不清楚的。人的心灵在一瞬间便会闪出无数的念头,但表面却可以纹丝不动,人们的有些举动只是做给外人看的’。

  纵观千古,功成名就的人何其之多,他们中的哪一位有的都是自己的思想。而我们今天的思想却固化了,有一些东西一定是对的,有一些东西一定是错的。但是何为对?何为错?何为美?何为丑?何为成功?何为失败?正如天之大,地之广,但天与地也不过是这广阔宇宙中的一粒微尘。

  我们要做的不是人云亦云者,而是敢于打破,敢于真正创新的人。一方自由,首先心要自由,人才会自由,思想才能自由。

读《庄子》有感4

  我们的祖先为我们造出了很多意思相对的词:小与大,多与少,赢与亏,有与无……而祖先们却没有将其划清界限,所以现在没有人能真正分清它们,自从读了庄子,我对有与无似乎有了更深的理解。

  其实这些词都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就如物理上的动与静,宇宙万物都是运动的,而静止只是相对于某一个物体而言。这些词亦如此:富人会认为一间三室两厅的舒适的房子过于狭小,而对于一位饥寒交迫的流浪者,一个屋檐下也许就足以他避雨容身;一块面包渣如果是人将其掉在地上当然不会捡,但那却是一群蚂蚁的午餐……人生中的有与无也如此,没有谁能真正划清它们的界限,而且有时候,有即是无,无即是有。

  庄子云:“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有时人无求反而会得到很多:公司里有些人虽然嘴上不追求太高名位,但他们脚踏实地的工作,也会获得老板的赏识;买股票时如果你急于追求眼前的小利或盼望着每次都能赚大,反而会亏得很惨,而别无高求的人也许会找对时机。也许有些人认为这是错误的,现在的社会人只有有官欲、会做事、会说话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然而进一步想,那些人真的什么都拥有了吗?有官欲即会失人欲,有野心即会失善心,有地位即会失自由……由此可见古人造词之精妙,“舍得”一词就可以理解为有舍必有得,有得必会舍,如果想得到所有,就要失去所有,这便是“有即是无,无即是有”的道理。

  “有无”的概念可以引伸到生命的诞生和湮灭。庄子认为人之初就是一阵风,所以人死后也将化为一阵风仍然飞在人世间,因此世间没有生与死的差别。这种想法也许很荒谬,但这都是因为他看淡了一切,在他的眼中人世间万物都是无,也因此他写下了流传后世的《逍遥游》。身为青少年的我们也许不能像庄子那样齐生死,等万物,然而庄子看淡一切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庄子认为逍遥就是无所待,学习处事亦如此。学无旁贷,心无旁骛,看淡一切成败、悲喜,人生即是无,无中即是有。

读《庄子》有感5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我轻轻朗诵着。心中不禁有感而发。

  君子友谊是心与心的交流。一种天和地共有的默契,互相理解`配合,这样的友谊最为珍贵;小人的友谊是鸡鸭鱼肉的交情,我认为,这种友谊是虚假的。不存在的!

  而小人友谊常常在我们身边徘徊,我曾经见过这样一件事:有2个人。其中一人常常请另外一个人吃大餐,就这样,他们觉得自己和对方的感情十分亲近。便成为了一对好朋友,直到有一天,他们俩在一座陡峭山上骑自行车,刚一起步。发现前方有一个急速弯道,只能容纳一人,就在这时,靠里面的一个人把外面一人一推,随着一声惨叫,那人已掉下山去。。这样的游戏往往不可靠,这便事小人的友谊~!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我又轻轻朗诵着。

读《庄子》有感6

  暑假里读到了《庄子传》这本书,我开始喜欢上了庄子。这是我对庄子的思考,也是对人生的思考。

  这本书中写到的庄子不像孔子、老子、墨子等只谈仁义礼乐之人,他视天下如弹丸,视官位如粪土,傲视王候,本可做各国大官,却只是以做草鞋为生,非礼非仁。他的寓言让人十分容易理解,在他看来,这是抛开一切束缚,游于天地无穷之间,如果得道的人,就像醉汉一样,物不能伤他,也可长寿。

  我觉得这本书中的道,不像我们正常人的理解,物处不分,善恶美丑也不分。其实十分好理解,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成材,可是这成了一个自我毁灭的机会,就如漆树一样,正是有用,才会被人毁灭而取有用的部分。有人会说:如果一只鹅会打鸣,另一只不会,不就无用的要被先杀了。对于这问题,庄周说:“成材与不材之间虽会相似,但还是不能摆脱被杀的危险,就像我们种的物一样。达到道之人,没人夸奖,没人抵毁,像龙一样善变,如蛇一样机灵,会真变化,能主宰别人,而不会被奴役,不会有被杀的危险”。

  我爱这本书,我更爱庄子这个大哲人。

读《庄子》有感7

  千古一逍遥——读《庄子》有感作文他们的光线辐射会让人的眼睛产生疲劳,长期与它们交手会使你的视力就会呈直线下降趋势;尽管繁华如三千东流水,但依然可以发现:其实平凡也美丽。只见林则徐的塑像气宇轩昂地耸立在那里。在当今迅猛发展的社会大潮流中,只有不断地完善自己,才能不被人类抛弃,才不会惨遭淘汰;

  ……

  于是,你悟到了你人生的最高境界,无为界。

  意起思行,神游天地,无拘无束,你是人间逍遥的神!

  然而,又有几人把你看的明?后世的学者,追不上逝去的风,只能握着卷卷残集,望文生义:

  你,成了消极避世的人。

  可笑,可笑他穿不过千古的时空,望不到你头上的天,踩不到你脚下的地,却偏又说了不负责任的话!

  后世的人用后世的思维观念,总以为自己是最聪明,可也知一时当一限?那是千年前的你!此“无为“非彼“无为“,你的“无为“怎能用今世的“无为“来定论?

  而你,却又穿越了千古,你的“无为“,在那战乱的年代,是最理想的完美境界,这不正与我们将来的共产主义社会,有异曲同工之妙?

  我知道我的解说是多余,你就是你!精神的巨子,心灵月亮的守护神,又怎会管他后人如何评论?

  历史长河滚滚东逝,你在风尖浪口依旧高唱: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试问,有此境者,当有几人?

  千古一逍遥,你,庄子,当之无愧!

读《庄子》有感8

  《庄子》是道教的一部名著,《逍遥游》为《庄子》的首篇。逍遥,顾名思义,是指一种自由自在的境界。庄子应该是想人们通过这种逍遥的思想,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地。

  开篇先用鲲鹏来写,写他们的自由自在的境界。然后用一个事实,“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负大舟也无力”,说明了厚积薄发的重要性。最后庄子以“至人无已,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三句结尾,体现了“逍遥”的道理。

  世人往往一味的追求欲念而迷失本性,这就是“观浊水而迷于清渊。”当然欲念是无穷无尽的,但是满足总是有限的,这样通常会导致悲惨的后果。但这个观点,现代人却很难接受,因为现代人往往沉湎物欲,然后深深陷入物欲的沼泽。

  那么,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呢?人们每天行事匆匆,却好像都是在徘徊,找不到尽头。生活工作方面的压力使人们无所适从。总是抱怨太苦太累,从来不想去放松一下,逍遥一下,就这样让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可悲的是,对生活的抱怨却日渐增加。于是大好生活就在叹息中悄然流逝。人们总是不愿意忘记该忘的烦恼,没有人正真试过把自己放在一个自由的环境中,尽情地去放松,尽情地去享受人生的快乐。其实,人生最大的悲哀是将自己故意压在一个狭小的世界里。因此,人生应当多一点逍遥,让自己生活在一个快乐的世界中。

  在庄子的人生哲学中,“顺物”与“游心”是相互依托的。这种轻视功名利禄的人生态度,在当今,仍有学习的价值。

读《庄子》有感9

  庄子是诸子百家中一个重要的代表人物,人们把孔子称为“圣人”,称庄子为“神人”。之前看过于丹的《论语心得》之后,我又在暑假中阅读了于丹《庄子》心得。

  最初知道庄子,是从一首诗“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虽不知道什么意思,只觉得诗句挺特别。后来知道庄子写了逍遥游,逍遥游代表了庄子思想的最高境界,是对世俗社会的功名利禄及自己的舍弃。

  如果说孔子是儒家的代表,那么庄子就是道家的化身。庄子留给我们的,是他那些充满了寓言和小故事的文章。庄子一生穷困潦倒,却能超越贫困乐在其中,庄子能言善辩,尤其善用寓言和小故事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嘲讽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庄子的文章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充满了尖酸刻薄的讽刺和挖苦。他的所作所为,经常令人瞠目结舌,又令人拍案叫绝。他看破功名,不屑利禄,甚至对于死亡,他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而庄子思想中最重要的东西就是他的《逍遥游》。

  庄子是一个有智慧的人。虽是一个幽默而有涵养的人,但并不是一个衣食无忧的人,他贫穷到极点,处处求人,等米下锅德地步。

  在于丹《庄子心得》里,我很喜欢“境界有大小”一个人境界的大小决定了对事物的判断,也可以完全改变一个人的命运。站在大境界上,就会看到天生我材必有用。而站在小境界上,只能一生碌碌无为。世间的大,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世间的小,也同样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因为真正的大小不仅在眼界之中,还在人的心智之中。比如一个太大的葫芦,惠子因为“其坚不能自举”皮太薄不能做容器认为它没用,庄子却说;你怎么就认定它非要剖开当瓢,而不用完整的它系在身上去遨游江海呢?有人将可以抗冻的家传秘方用于使家人在寒冷的冬天不被冻伤,而世代漂洗为生;有人却高价买了此秘方使吴国兵士不被冻伤在向越国发起的水战中大获全胜,而裂地封候身价倍增。

  所以每一个人境界的大小,决定了他的思维方式。人们常常以世俗的眼光,墨守成规地去判断事物地价值,而只有大境界地人,才能看到事物地真正价值

  顺应外界,与外界相处要通达,而内心又要有所坚持,这样才能在复杂社会中不迷失自己。作文

读《庄子》有感10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我轻轻朗诵着。心中不禁有感而发......

  君子友谊是心与心的交流。一种天和地共有的默契,互相理解`配合,这样的友谊最为珍贵;小人的友谊是鸡鸭鱼肉的交情,我认为,这种友谊是虚假的。不存在的!

  而小人友谊常常在我们身边徘徊,我曾经见过这样一件事:有2个人。其中一人常常请另外一个人吃大餐。就这样。他们觉得自己和对方的感情十分亲近。便成为了一对好朋友,直到有一天,他们俩在一座陡峭山上骑自行车,刚一起步,发现前方有一个急速弯道,只能容纳一人,就在这时,靠里面的一个人把外面一人一推,随着一声惨叫,那人已掉下山去.....这样的游戏往往不可靠,这便事小人的友谊!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我又轻轻朗诵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