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山月

关山月原文翻译及赏析?《关山月》古诗注音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1-14 05:12:30 浏览56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关山月原文翻译及赏析

关山月原文翻译及赏析如下:

1、原文翻译

一轮明月从祁连山升起,穿行在苍茫云海之间。

浩荡长风掠过万里关山,来到戍边将士驻守的边关。

当年汉兵直指白登山道,吐蕃觊觎青海大片河山。

这些历代征战之地,出征将士很少能够生还。

戍守的士卒眼望着边城,那盼望归家的面容多么凄苦悲哀!

当此家中高楼上的将士妻子,哀愁叹息,大概也没停歇。

2、赏析

《关山月》 是汉代乐府歌曲之一,属于 “鼓角横吹曲”,是当时守边将士经常在马上奏唱的。诗人抒写了古代边防战士的艰难困苦,谴责非正义的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借以影射批判唐代统治阶级的穷兵黩武,表现了反对侵略战争的主题。

诗人巧借“长风”把“关”与“月”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没完没了的战争,何时才能停息?因此诗人将“长风、明月、天山、玉门关”这些广阔无垠的物象渲染,营造出雄伟壮阔而又苍凉悲壮的意境。诗人通过对边塞巨幅画卷的描绘,为下文将士翘首故里编织了“思乡”的情结。

李白用“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的万里边塞图引发这种感情。这只有胸襟如李白这样浩渺的人,才会如此下笔。综观全诗,李白用广阔苍茫、深沉磅礴的图景抒发戍人思乡的意境,其实就是诗人博大的胸怀的自然流露。

《关山月》古诗注音

guān shān yuè 关山月

lǐ bái  李白  

míng yuè chū tiān shān ,cāng máng yún hǎi jiān 。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cháng fēng jǐ wàn lǐ ,chuī dù yù mãn guān 。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hàn xià bái dēng dào ,hú kuī qīng hǎi wān 。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yïu lái zhēng zhàn dì ,bú jiàn yǒu rãn huán 。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shù kâ wàng biān sâ ,sī guī duō kǔ yán 。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gāo lïu dāng cǐ yâ ,tàn xī wâi yīng xián 。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译文:

一轮明月从祁连山升起,穿行在苍茫的云海之间。浩荡的长风吹越几万里,吹过将士驻守的玉门关。当年汉兵直指白登山道,吐蕃觊觎青海大片河山。

这里就是历代征战之地,出征将士很少能够生还,戍守兵士远望边城景象,思归家乡不禁满面愁容。此时将士的妻子在高楼,哀叹何时能见远方亲人。

扩展资料:

《关山月》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借乐府旧题创作的一首五古。此诗写远离家乡的戍边将士与家中妻室的相互思念之情,深刻地反映了战争带给广大民众的痛苦。

全诗分为三层,开头四句,主要写关、山、月三种因素在内的辽阔的边塞图景,从而表现出征人怀乡的情绪;中间四句,具体写到战争的景象,战场悲惨残酷;后四句写征人望边地而思念家乡,进而推想妻子月夜高楼叹息不止。

离人思妇之情,在一般诗人笔下,往往写得纤弱和过于愁苦,与之相应,境界也往往狭窄。但李白却用“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的万里边塞图景来引发这种感情。这只有胸襟如李白这样浩渺的人,才会如此下笔。

这几句并不是局促于一时一事,而是带着一种更为广远、沉静的思索。用广阔的空间和时间做背景,并在这样的思索中,把眼前的思乡离别之情融合进去,从而展开更深远的意境,这是其他一些诗人所难以企及的。

关山月是哪里的古诗

你好,《关山月》 是汉代乐府歌曲之一,属于 “鼓角横吹曲”,是当时守边将士经常在马上奏唱的。李白这首诗在内容上仍继承古乐府,但笔法独到,翻古意而又有所创新。诗人抒写了古代边防战士的艰难困苦,谴责非正义的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借以影射批判唐代统治阶级的穷兵黩武,表现了反对侵略战争的主题。
关山月
作者:李白 (唐)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陆游 关山月

《关山月》

作者:陆游

原文: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注释:

1、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
2、和戎:原意是与少数民族和睦相处,实指宋朝向金人屈膝求安。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年)下诏与金人第二次议和,至作者作此诗时,历时为十五年。
3、边:边防,边境。
4、朱门:红漆大门,借指豪门贵族。沉沉:形容门房庭院深邃。按:击节拍。
5、厩(ji):马棚。肥死:马棚里的马不用,渐渐死去。弓断弦:弓很久不用,绷的弦都断了。
6、戍楼:边界上用以守望的岗楼。刁斗:军用铜锅,可以做饭,也可用来打更。
7、笛里:指以笛吹奏的曲调声。

翻译:

与金人议和的诏书已经下了十五年,
将军不作战白白地来到边疆。
深广、壮丽的贵族府里按着节拍演歌舞,
马棚里的肥马默默死去、弓弦朽断。
守望岗楼上报更的刁斗催月落,
三十岁参军到如今已经白了发。
从笛声里谁人知道壮士的心思。
月亮白白地照射着出征将士的骨头。
中原一带的战争古代也听说有,
但哪有异族统治者能在中原传子传孙?
沦陷的人民忍痛生存盼复国,
今天晚上有多少地方的民众在流泪!

赏析:

当淳熙二年(1175年),陆游几经调动再回到成都时,范成大也以四川制置使的身份来到这里,旧友异地相逢,十分亲热,常在一起饮酒酬唱。陆游原本豪放不羁,这时因抗金的抱负与个人的事业都受到挫折,更是借酒浇愁,放浪形骸。因他不拘礼法,被一些人讥为颓放(《宋史》本传),并于淳熙三年被罢去知嘉州的官职。陆游索性自号放翁,表示对抗和蔑视的态度。但尽管他外表上旷达颓放,饮酒寻乐,内心却常常充满了忧患、愤慨和悲哀,我们从他这一年所作的《关山月》可以看到。

《关山月》这首诗较好地体现了陆游爱国主义诗歌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实质,是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比较完美的作品。这是一篇用乐府古题写时事的作品,作于宋孝宗淳熙四年(1177),陆游53岁。这时陆游因力主抗金而遭到投降派的打击。刚刚在淳熙三年被加上宴饮颓放的莫须有的罪名,免去职务,他满怀报国热忱,却没有用武之地,眼看着统治阶级醉生梦死,置国家与民族的利益于不顾,一味的妥协投降,苟且偷安,内心十分愤慨。于是他在《关山月》这首诗中如实地描写了由南宋朝廷长期执行投降政策造成的恶果,表达了对外族侵略者的无比仇视,对统治集团的愤怒谴责和对要求抗战的爱国战士、遗民的同情。这是一首七言古诗,全诗十二句,共分三段,四句一段,一段一层意思: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第一段从南宋统治集团写起。戎是古代对外族的称呼,这里是指金国侵略者。和戎诏是宋朝皇帝向金国侵略者求降的诏书,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于福力大败,而向金国下了求和诏书,从那时开始到陆游写这首诗时,一共十三、四年,说十五年是举其成数。从那时起,将军虽统帅兵马驻守边境,却无从发兵,无事可作。空临边是白白地到边境去。指将军不得作战,不是不肯作战,为什么将军不战空临边呢?这因为南宋统治集团只顾自己的安乐,而不惜出卖国家、民族的利益。朱门一句,沉沉形容屋宇深遂。按歌舞指依照乐曲节奏载歌载舞。这一句一针见血地揭露了他们妥协、投降的实质,在大敌当前,国土沦丧,民族危亡之际,统治者却是一味追求灯红酒绿,争歌逐舞的享乐生活。他们贪生怕死,向敌人屈膝投降,采取不抵抗政策,下什么自欺其人的和戎诏,致使那些养来抗敌的战马,用来杀敌的弓箭,死的死,断的断,而且马是肥死,弓是朽断。这是多么惨痛的现实呀!厩马肥死弓断弦是对将军不战空临边的补充,这两句都与和戎下诏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第二段由写南宋统治集团写到边防战士,与将军不战空临边一句照应。戍楼刁斗摧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这两句是写战士苦闷悲愤的心情,由于统治集团的投降政策,北方失地不能恢复,战争没有终结,他们也就长年累月地驻守戍楼不得与亲人团聚。他们迫切地要求驱逐敌人统一祖国,可这愿望却长期不得实现,他们只得在刁斗报时的声音中,让时光白白地流逝,于是,每当明月之夜,他们就情不自禁地怀念故乡的亲人。战士们用悲凉的笛声来传达自己不能以身报国的苦闷和悲愤。然而朱门之中的统治者们,还在依照他们自己的乐曲去载歌载舞,哪里会听到并理解笛声中的含义呢?于是活着的战士熬白了头发,死去的烈士空流了鲜血。夜空中传来凄凉的笛声,明月徒然地照着留在沙场的尸骨。所以诗人说: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这是描写空怀壮志的苦闷和激愤的心情,是和戎的投降政策贻误了战机,使他们进不能杀敌尽力,退不能还乡会亲,而只能遥望天边的月亮,守着同伴的尸骨,听着哀怨的笛声,前途未卜,国家无望,内心何等的凄凉。这是第二段。诗人的感情也是悲痛难忍,情绪激烈的。空照、谁知等词语是他这种心情的写照。

最后四句是第三段,从写边防战士转到写人民,写在敌人统治下被奴役的北方人民即所谓遗民。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这两句是说,北方自古以来就遭受过外族的侵略,但是统治者从来不可能在这里长久地占下去,诗人坚信总有一天敌人会被赶走。这是一层意思;这两句同时可以理解成是对统治者的谴责。中原自古以来就遭受过外族的武装侵略,但都没能够让他们站住脚,如今在南宋统治者和戎投降政策下,金侵占中国,侵占中原至今,已经传过四世,统治者只顾自己苟安,早把沦陷区的人民给忘了。遗民们深受异族蹂躏,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支持他们的精神力量,就是盼望宋军能够挥戈北上,恢复祖国统一的局面。然而遗民们期待北伐,盼望恢复的愿望无法实现,他们只好空望着南方,伤心落泪。这就是结尾两句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的含义。

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关山月》这首诗虽然既写了统治集团,又写了将士、遗民,但是从头到尾贯穿着一条线索南宋王朝下诏和戎,这是诗的第一句指明了的。正是因为下诏和戎,将军才不战空临边,战士才不得趁年轻力壮上阵杀敌,遗民才不得从外族统治的水深火热之中解放出来。诗人的思想倾向是非常鲜明的,这就是诗中所表现的对南宋集团妥协投降政策的谴责,对抗敌爱国的将士和遗民的深切同情,和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正因为表现了这些思想,所以我们才说这首《关山月》集中体现了陆游爱国诗歌的进步内容和精神实质。陆游诗歌爱国主义精神还常常表现为他壮志未酬的愤懑。在《关山月》这首诗中,虽然不像《书愤》等诗那样直接表现这一点,但是在将军不战空临边,厩马肥死弓断弦,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等句子中间也隐含着自己倾音无路,壮志未酬的悲愤,诗人与抗金的将士们是息息相通的。

李白 关山月


《关山月》

作者: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注释:

1、关山月:乐府《横吹曲》调名。
2、胡:这里指吐蕃。
3、高楼:指住在高楼中的戍客之妻。

译文:

皎洁的月亮从祁连山升起,
轻轻漂浮在迷茫的云海里。
长风掀起尘沙席卷几万里,
玉门关早被风沙层层封闭。
白登道那里汉军旌旗林立,
青海湾却是胡人窥视之地。
自古来这征战厮杀的场所,
参战者从来不见有生还的。
守卫边陲的征夫面对现实,
哪个不愁眉苦脸思归故里?
今夜高楼上思夫的妻子们,
又该是当窗不眠叹息不已。

赏析:

这首诗在内容上仍继承古乐府,但诗人笔力浑宏,又有很大的提高。??诗的开头四句,主要写关、山、月三种因素在内的辽阔的边塞图景,从而表现出征人怀乡的情绪;中间四句,具体写到战争的景象,战场悲惨残酷;后四句写征人望边地而思念家乡,进而推想妻子月夜高楼叹息不止。这末了四句与诗人《春思》中的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同一笔调。而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又与王昌龄的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同步。

关山月·关山三五月


徐陵 关山月关山三五月

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
思妇高楼上,当窗应未眠。
星旗映疏勒,云阵上祁连。
战气今如此,从军复几年。

【译文及注释】

十五深夜的明月光,撒向关隘山川。戍边的战士望着那皎洁的月亮,思念起家乡;站在那高高的城楼上,想起家中的妻子,她面对着窗户应该还没有睡去,多么希望和我共度这美好的夜晚;可是边陲疏勒的战事正紧,我们的军队像雁阵一样正源源不断地翻过天山奔向前线;如此紧张的战争局势,不知还要从军至何年?

【赏析】
关山月:汉乐府《横吹曲》,本篇拟乐府旧题。这首诗描写了出征军人在一个十五的圆月的夜晚思念妻子的情景。他非常盼望能与妻子团圆。但边患未平,大战在即,不知从军至何时。全诗造语平浅质朴,抒情曲折细腻,在古诗中它如落日余光。

徐陵 关山月·关山三五月


《关山月关山三五月》

作者:徐陵

关山三五月,
客子忆秦川。
思妇高楼上,
当窗应未眠。
星旗映疏勒,
云阵上祁连。
战气今如此,
从军复几年。

注释:

1、星旗:星名。
2、疏勒:西域国名,也是其王城。
3、云阵:军队。

翻译:

十五深夜的明月光,向关隘山川。
戍边的战士望着那皎洁的明月,思念起家乡;
站在那高高的城楼上,想起家中的妻子,
她面对着窗户应该还没有睡去,
多么希望和我共度这美好的夜晚;
可是边陲疏勒的战事正紧,
我们的军队像雁阵一样正源源不断地翻过天山奔向前线;
如此紧张的战争局势,
不知还要从军至何年?

赏析:

关山月是乐府《横吹曲》题,本篇写关山客子的室家之思。开头两句点出诗题,以一个忆字逗出无尽情思。三四句写所忆情景。客子设想,在遥远的秦川故里,满腹心事的妻子肯定也没有入睡,她登上高楼,倚着窗儿,正在眺望中天寒月,思念着远在边关的亲人。设想的真切,表现出思念的殷切。接下去写边关景象,这一带地区兵象频现、战云密布,客子不由发出深长的叹息:战气今如此,从军复几年?一个复字倾泄出无尽怨情。这首诗构思巧妙。中天明月,光照四海,而仰望三五月的边关征人和秦川思妇却远隔山水;月可望而人不可见,只好寄情千里光。

古诗《关山月》全文

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 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 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 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 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 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 叹息未应闲。

关山月原文及翻译

关山月原文及翻译

  关山月这首诗是以乐府旧题写时事,作于陆游罢官闲居成都时。诗中痛斥了南宋朝廷文恬武嬉、不恤国难的态度,表现了爱国将士报国无门的苦闷以及中原百姓切望恢复的愿望,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渴望统一的爱国情怀。下面是我整理的关山月原文及翻译,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关山月全文阅读:

  出处或作者:陆游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关山月全文翻译:

  与金人议和的诏书已经下了十五年,将军不作战白白地来到边疆。

  深广、壮丽的贵族府里按着节拍演歌舞,马棚里的肥马默默死去、弓弦朽断。

  守望岗楼上报更的刁斗催月落,三十岁参军到如今已经白了发。

  从笛声里谁人知道壮士的心思。月亮白白地照射着出征将士的骨头。

  中原一带的战争古代也听说有,但哪有异族统治者能在中原传子传孙?

  沦陷的人民忍痛生存盼复国,今天晚上有多少地方的民众在流泪!

  关山月对照翻译: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与金人议和的.诏书已经下了十五年,将军不作战白白地来到边疆。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深广、壮丽的贵族府里按着节拍演歌舞,马棚里的肥马默默死去、弓弦朽断。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守望岗楼上报更的刁斗催月落,三十岁参军到如今已经白了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从笛声里谁人知道壮士的心思。月亮白白地照射着出征将士的骨头。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中原一带的战争古代也听说有,但哪有异族统治者能在中原传子传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沦陷的人民忍痛生存盼复国,今天晚上有多少地方的民众在流泪!

;

李白 关山月

《关山月》

作者: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注释:

1、关山月:乐府《横吹曲》调名。
2、胡:这里指吐蕃。
3、高楼:指住在高楼中的戍客之妻。

译文:

皎洁的月亮从祁连山升起,
轻轻漂浮在迷茫的云海里。
长风掀起尘沙席卷几万里,
玉门关早被风沙层层封闭。
白登道那里汉军旌旗林立,
青海湾却是胡人窥视之地。
自古来这征战厮杀的场所,
参战者从来不见有生还的。
守卫边陲的征夫面对现实,
哪个不愁眉苦脸思归故里?
今夜高楼上思夫的妻子们,
又该是当窗不眠叹息不已。

赏析:

这首诗在内容上仍继承古乐府,但诗人笔力浑宏,又有很大的提高。??诗的开头四句,主要写关、山、月三种因素在内的辽阔的边塞图景,从而表现出征人怀乡的情绪;中间四句,具体写到战争的景象,战场悲惨残酷;后四句写征人望边地而思念家乡,进而推想妻子月夜高楼叹息不止。这末了四句与诗人《春思》中的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同一笔调。而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又与王昌龄的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同步。

关山月·关山三五月


徐陵 关山月关山三五月

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
思妇高楼上,当窗应未眠。
星旗映疏勒,云阵上祁连。
战气今如此,从军复几年。

【译文及注释】

十五深夜的明月光,撒向关隘山川。戍边的战士望着那皎洁的月亮,思念起家乡;站在那高高的城楼上,想起家中的妻子,她面对着窗户应该还没有睡去,多么希望和我共度这美好的夜晚;可是边陲疏勒的战事正紧,我们的军队像雁阵一样正源源不断地翻过天山奔向前线;如此紧张的战争局势,不知还要从军至何年?

【赏析】
关山月:汉乐府《横吹曲》,本篇拟乐府旧题。这首诗描写了出征军人在一个十五的圆月的夜晚思念妻子的情景。他非常盼望能与妻子团圆。但边患未平,大战在即,不知从军至何时。全诗造语平浅质朴,抒情曲折细腻,在古诗中它如落日余光。

徐陵 关山月·关山三五月


《关山月关山三五月》

作者:徐陵

关山三五月,
客子忆秦川。
思妇高楼上,
当窗应未眠。
星旗映疏勒,
云阵上祁连。
战气今如此,
从军复几年。

注释:

1、星旗:星名。
2、疏勒:西域国名,也是其王城。
3、云阵:军队。

翻译:

十五深夜的明月光,向关隘山川。
戍边的战士望着那皎洁的明月,思念起家乡;
站在那高高的城楼上,想起家中的妻子,
她面对着窗户应该还没有睡去,
多么希望和我共度这美好的夜晚;
可是边陲疏勒的战事正紧,
我们的军队像雁阵一样正源源不断地翻过天山奔向前线;
如此紧张的战争局势,
不知还要从军至何年?

赏析:

关山月是乐府《横吹曲》题,本篇写关山客子的室家之思。开头两句点出诗题,以一个忆字逗出无尽情思。三四句写所忆情景。客子设想,在遥远的秦川故里,满腹心事的妻子肯定也没有入睡,她登上高楼,倚着窗儿,正在眺望中天寒月,思念着远在边关的亲人。设想的真切,表现出思念的殷切。接下去写边关景象,这一带地区兵象频现、战云密布,客子不由发出深长的叹息:战气今如此,从军复几年?一个复字倾泄出无尽怨情。这首诗构思巧妙。中天明月,光照四海,而仰望三五月的边关征人和秦川思妇却远隔山水;月可望而人不可见,只好寄情千里光。

关山月的诗意


关山月的诗意

一、《关山月》

作者:李白

原文: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注释:

1、关山月:乐府《横吹曲》调名。白登:今山西大同市东有白登山。汉高祖刘邦曾亲率大军与匈奴交战,被围困七日。
2、关山月:古乐府题,多抒离别哀伤之情。
3、天山:指祁连山,位于今青海、甘肃两省交界。
4、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古代通向西域的交通要道。
5、白登:白登山,在今大同东北。匈奴曾围困刘邦于此。胡:此指吐蕃。窥:有所企图。
5、戍客:驻守边疆的战士。
6、高楼:古诗中多以高楼指闺阁,这里指戍边兵士的妻子。

诗意:

巍巍天山,苍茫云海,
一轮明月倾泻银光一片。
浩荡长风,掠过几万里关山,
来到戍边将士驻守的边关。
汉高祖出兵白登山征战匈奴,
吐蕃觊觎青海大片河山。
这些历代征战之地,很少看见有人庆幸生还。
戍边兵士仰望边城,思归家乡愁眉苦颜。
当此皓月之夜,高楼上望月怀夫的妻子,
同样也在频频哀叹,远方的亲人啊,
你几时能卸甲洗尘归来。

二、《关山月》

作者:陆游

原文: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注释:

1、关山月:乐府旧题,《乐府解题》云《关山月》,伤离别也。
2、和戎:原意是与少数民族和睦相处,实指宋朝向金人屈膝求安。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年)下诏与金人第二次议和,至作者作此诗时,历时为十五年。
3、边:边防,边境。
4、朱门句:红漆大门,借指豪门贵族。沉沉:形容门房庭院深邃。按:击节拍。
5、厩(i)句:马棚。肥死:马棚里的马不用,渐渐死去。弓断弦:弓很久不用,绷的弦都断了。
6、戍楼句:边界上用以守望的岗楼。刁斗:军用铜锅,可以做饭,也可用来打更。
7、笛里:指以笛吹奏的曲调声。
8、沙头:边塞沙漠之地。征人:出征戍守边塞的战士。
9、逆胡传子孙:指金人长期占领中原。金自太宗完颜晟进占中原,至此时已有四世,故云传子孙。又可理解为南宋当今君臣不思恢复。将它留给后代去处理。
10、遗民句:指金国占领下的中原百姓。恢复:恢复中原故土。

诗意:

与金人议和的诏书已经下了十五年,
将军不作战白白地来到边疆。
深广、壮丽的贵族府里按着节拍演歌舞,
马棚里的肥马默默死去、弓弦朽断。
守望岗楼上报更的刁斗催月落,
三十岁参军到如今已经白了发。
从笛声里谁人知道壮士的心思。
月亮白白地照射着出征将士的骨头。
中原一带的战争古代也听说有,
但哪有异族统治者能在中原传子传孙?
沦陷的人民忍痛生存盼复国,
今天晚上有多少地方的民众在流泪!

《关山月》唐诗鉴赏详解

《关山月》

作者: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关山月》【注解】:

关山月:乐府《横吹曲》调名。白登:今山西大同市东有白登山。汉高祖刘邦曾亲率大军与匈奴交战,被围困七日。

①关山月:古乐府诗题,多抒离别哀伤之情。

②天山:指祁连山,位于今青海、甘肃两省交界。

③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古代通向西域的交通要道。

④白登:白登山,在今大同东北。匈奴曾围困刘邦于此。胡:此指吐蕃。窥:有所企图。

⑤戍客:驻守边疆的战士。边邑:也有作“边色”。“边邑”在古代泛指边境地区。

⑥高楼:古诗中多以高楼指闺阁,这里指戍边兵士的妻子。

《关山月》【翻译】:

巍巍天山,苍茫云海,一轮明月倾泻银光一片。浩荡长风,掠过几万里关山,来到戍边将士驻守的边关。汉高祖出兵白登山征战匈奴,吐蕃觊觎青海大片河山。这些历代征战之地,很少看见有人庆幸生还。戍边兵士仰望边城,思归家乡愁眉苦颜。当此皓月之夜,高楼上望月怀夫的妻子,同样也在频频哀叹,远方的亲人啊,你几时能卸甲洗尘归来。

《关山月》【韵译】:

皎洁的月亮从祁连山升起,轻轻漂浮在迷茫的云海里。

长风掀起尘沙席卷几万里,玉门关早被风沙层层封闭。

白登道那里汉军旌旗林立,青海湾却是胡人窥视之地。

自古来这征战厮杀的场所,参战者从来不见有生还的。

守卫边陲的征夫面对现实,哪个不愁眉苦脸思归故里?

今夜高楼上思夫的妻子们,又该是当窗不眠叹息不已。

《关山月》【讲解】:

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东),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天宝初年入长安,荐于唐玄宗,待诏翰林。后漫游江湖间,永王李璘聘为幕僚。璘起兵,事败,流放夜郎(在今贵州省)。中途遇赦,至当涂依李阳冰,未几卒。

唐代虽然国力强盛,但边尘战事却从未曾停息过,李白的这首《关山月》就是一首反映当时无数戍边将士及其后方思妇愁苦的力作。作品从描绘边塞特有的风光写起,描述了战事的残酷及征夫与思妇两地相思的愁苦,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向往国泰民安的美好愿望。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长风”,“明月”,“天山”,“玉门关”,这些景象都是西北边塞特有的,诗人就是抓住了这些特有的景象开篇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苍茫、辽阔的边塞风月图。“天山”,“明月”升于其上,穿行于云海之间;“玉门关”,“长风”跨越几万里,几度吹过之所。特定的景物,界定了诗人起笔的立足点,是在西北边塞;界定了时间,是在边关的夜晚。但凡了解一点历史的人都知道,玉门关以西,历朝历代都是边关要塞,都是外邦与中原之间的征战之地,因此说那里早已经就成了人们意识深处“边关”的代名词了。非“明月”难以照到,非“长风”不能“吹度”,那成千上万的戍边征人远离家乡,征战于这边塞沙漠深处,能见到的只有绵绵天山之上穿行于苍茫云海之中的明月,能感受到的也只有从遥远的内地吹来的漫卷着狂沙的万里长风。试想一下,在这离家万里的边关要塞,置身于苍茫、荒凉的沙海之中,那些戍守边关的人,怎能不勾起深切的`怀乡思归之情呢?因此说,从表面上看,诗人是在以戍边将士的感官凝望和感受边塞的天山明月、玉门长风这一苍茫辽阔的边塞图景,而字里行间则深深地蕴含着戍边战士与其家人无限的愁苦与凄凉。

诗人在作品开篇如此描绘的目的并不是简单地为了写景而写景,而是为了描绘一幅辽阔的征战背景,为后边写望月引起的情思作充分的渲染和铺垫。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这四句诗,从内容方面看,诗人重笔描写战争;从结构作用方面看,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将所写内容由前四句的写景过渡到本四句的描写战争的残酷。“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说的是战争的漫长。“下”,指出兵。当年汉高祖刘邦领兵征讨匈奴,曾被匈奴在白登山围困了七天。而青海湾一带,则是唐军与吐蕃连年征战之地。这就告诉人们这里自汉代以来,战争从未休止过。“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描写的是战争的残酷,也就是说,自古至今,奔赴疆场的戍边征人没有活着回去的。这些都是从前四句广阔的边塞自然图景中迭印出来的残酷的征战景象。可见是诗人在前四句中浓墨写景的真正意图所在。

“戍客望边色(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戍客望边色,”即戍边战士们望着边关月夜的景色,进而引发思归之愁苦;“高楼当此夜,”即推想此刻闺阁中的妻子一定也在因思念丈夫而不停的叹息。这四句诗,从内容方面看,写的是“戍客”及妻子的两地相思之愁苦;从结构作用方面看,“戍客望边色”与“高楼当此夜”是对开篇写景的照应,“思归多苦颜”与“叹息未应闲”则深刻地揭示了作品的主题。

这首《关山月》从大处看,诗人把征人的思归之情放在广阔苍茫的边塞背景之中,气势雄浑、悲壮。从细微处看,语言淳朴自然,保持了浓郁的民歌韵味。

《关山月》【评析】: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的风光,戍卒的遭遇,更深一层转入戍卒与思妇两地相思的痛苦。开头的描绘都是为后面作渲染和铺垫,而侧重写望月引起的情思。

“关山月”是乐府旧题。《乐府古题要解》:“‘关山月’,伤离别也。”李白的这首诗,在内容上继承了古乐府,但又有极大的提高。

开头四句,可以说是一幅包含着关、山、月三种因素在内的辽阔的边塞图景。我们在一般文学作品里,常常看到“月出东海”或“月出东山”一类描写,而天山在我国西部,似乎应该是月落的地方,何以说“明月出天山”呢?原来这是就征人角度说的。征人戍守在天山之西,回首东望,所看到的是明月从天山升起的景象。天山虽然不靠海,但横亘在山上的云海则是有的。诗人把似乎是在人们印象中只有大海上空才更常见的云月苍茫的景象,与雄浑磅礴的天山组合到一起,显得新鲜而壮观。这样的境界,在一般才力薄弱的诗人面前,也许难乎为继,但李白有的是笔力。接下去“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范围比前两句更为广阔。宋代的杨齐贤,好象唯恐“几万里”出问题,说是:“天山至玉门关不为太远,而曰几万里者,以月如出于天山耳,非以天山为度也。”用想象中的明月与玉门关的距离来解释“几万里”,看起来似乎稳妥了,但李白是讲“长风”之长,并未说到明月与地球的距离。其实,这两句仍然是从征戍者角度而言的,士卒们身在西北边疆,月光下伫立遥望故园时,但觉长风浩浩,似掠过几万里中原国土,横度玉门关而来。如果联系李白《子夜吴歌》中“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来进行理解,诗的意蕴就更清楚了。这样,连同上面的描写,便以长风、明月、天山、玉门关为特征,构成一幅万里边塞图。这里表面上似乎只是写了自然景象,但只要设身处地体会这是征人东望所见,那种怀念乡土的情绪就很容易感觉到了。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这是在前四句广阔的边塞自然图景上,迭印出征战的景象。下,指出兵。汉高祖刘邦领兵征匈奴,曾被匈奴在白登山(今山西大同市西)围困了七天。而青海湾一带,则是唐军与吐蕃连年征战之地。这种历代无休止的战争,使得从来出征的战士,几乎见不到有人生还故乡。这四句在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描写的对象由边塞过渡到战争,由战争过渡到征戍者。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战士们望着边地的景象,思念家乡,脸上多现出愁苦的颜色,他们推想自家高楼上的妻子,在此苍茫月夜,叹息之声当是不会停止的。“望边色”三个字在李白笔下似乎只是漫不经心地写出,但却把以上那幅万里边塞图和征战的景象,跟“戍客”紧紧连系起来了。所见的景象如此,所思亦自是广阔而渺远。战士们想象中的高楼思妇的情思和他们的叹息,在那样一个广阔背景的衬托下,也就显得格外深沉了。

诗人放眼于古来边塞上的漫无休止的民族冲突,揭示了战争所造成的巨大牺牲和给无数征人及其家属所带来的痛苦,但对战争并没有作单纯的谴责或歌颂,诗人象是沉思着一代代人为它所支付的沉重的代价!在这样的矛盾面前,诗人,征人,乃至读者,很容易激起一种渴望。这种渴望,诗中没有直接说出,但类似“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战城南》)的想法,是读者在读这篇作品时很容易产生的。

离人思妇之情,在一般诗人笔下,往往写得纤弱和过于愁苦,与之相应,境界也往往狭窄。但李白却用“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的万里边塞图景来引发这种感情。这只有胸襟如李白这样浩渺的人,才会如此下笔。明代胡应麟评论说:“浑雄之中,多少闲雅。”如果把“闲雅”理解为不局促于一时一事,是带着一种更为广远、沉静的思索,那么,他的评语是很恰当的。用广阔的空间和时间做背景,并在这样的思索中,把眼前的思乡离别之情融合进去,从而展开更深远的意境,这是其他一些诗人所难以企及的。

《关山月》【作者介绍】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出生于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昌隆县(712年更名为昌明县,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平凉市静宁县南)。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于安徽当涂,享年61岁。其墓在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李白(lǐ bái),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中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他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想象丰富,激昂奔放,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被贺知章称为“诗仙”,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诗风雄奇豪放。他与杜甫并称为“李杜”,(李商隐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

李白于武后长安元年(701年)出生在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所属昌隆县(712年更名为昌明县,今四川省绵阳市所属江油市青莲乡)。另一种说法是其父从中原被贬至西域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市)所生,4岁再迁回剑南道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其父李客,生平事迹不详。

李白出生于盛唐时期,他的一生,绝大部分都在漫游中度过,游历了大半个中国。

二十岁时只身出蜀,开始了广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应山(今湖北省广水市)。

他到处游历,希望结交朋友,拜谒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可是,十年漫游,却一事无成。他又继续北上太原、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到齐、鲁各地,并寓居山东任城(今山东省济宁市)。

这时他已结交了不少名流,创作了大量优秀诗篇。李白不愿应试做官,希望依靠自身才华,通过他人举荐走向仕途,但一直未得人赏识。他曾给当朝名士韩荆州写过一篇《与韩荆州书》,以此自荐,但未得回复。

直到天宝元年(742年),因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震天下 。李白初因才气为唐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

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756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写下《早发白帝城》。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投奔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逝。

历代文人对李白的诗歌成就作出了很高的评价。李白生前就有诗名。贺知章一见就称他“谪仙人”。杜甫对其诗歌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之评,赞其“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魏颢在《李翰林集序》中说:“白与古人争长,三字九言,鬼出神入。”许多文人都对李白有着很高的评价。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调张籍》)。唐朝文宗御封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舞、张旭的草书为“三绝”。 到元白时期,开始扬杜抑李。白居易说:“又诗之豪者,世称李杜之作。才矣奇矣,人不逮矣“ 杜甫曾对李白有过这样的评价“李白一斗诗百篇, 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关山月的解释和出处有哪些

1、解释 一轮明月升起在天山之上,在苍茫的云海中徘徊;
2、出处 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关山月》;
3、全诗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4、注释
皎洁的月亮从祁连山升起,轻轻漂浮在迷茫的云海里。
长风掀起尘沙席卷几万里,玉门关早被风沙层层封闭。
白登道那里汉军旌旗林立,青海湾却是胡人窥视之地。
自古来这征战厮杀的场所,参战者从来不见有生还的。
守卫边陲的征夫面对现实,哪个不愁眉苦脸思归故里?
今夜高楼上思夫的妻子们,又该是当窗不眠叹息不已。
5、创作背景
李白看见征战的场景,因此他感叹唐朝国力强盛,但边尘未曾肃清过。此诗就是在叹息征战之士的苦辛和后方思妇的愁苦时所作。

陆游的《关山月》原文是什么

《关山月》是南宋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全诗每四句分为一个层次,三个层次分别选取同一月夜下三种人物的不同境遇和态度,作为全诗的结构框架,语言极为简练概括而内涵却又十分丰富深广。那么陆游的《关山月》原文是什么呢?

陆游的《关山月》原文是什么

1、原文: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2、译文:与金人议和的诏书已经下了十五年,可笑将军们不战徒然地驻守在边疆。豪门府第终日沉溺于宴乐歌舞,棚里的战马肥胖老死,军库中闲置的弓箭也已腐朽断折了。守望岗楼上报更的刁斗催促着月亮下山,三十岁从军现已是白发丛生。谁又能理解羌笛声中传出的战士心声呢?落月的余光把战场上征人的尸骨照映。中原大地古来战争不断地发生,而今只能让金人在此传子生孙?遗民忍死偷生盼望着失地收复,今夜不知有多少人流泪望月轮!

关于陆游的《关山月》原文是什么的相关内容就介绍到这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