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建设集服务国家和地方宏观决策、应急语言服务、协同创新为一体的新型高端智库,推进应急语言服务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实践体系的建设和创新,12月9日,首届应急语言服务发展论坛在天津外国语大学(以下简称“天外”)逸夫楼大江厅举行。论坛由天外主办、天津市应急外语服务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承办。天津市教委副主任白海力、天外党委书记、研究院院长殷奇出席,来自北京语言大学、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以及天外多名学者专家参加论坛并做主旨发言。同时,全国各地200余名专家学者同步参加线上会议。
会上,白海力、殷奇分别为北京语言大学李宇明教授颁发研究院名誉院长和天津市应急外语服务人才库专家聘书。天外校长陈法春与李宇明教授进行了合作签约。
白海力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天外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为国家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建设以及天津市疫情防控工作做出的突出贡献。他强调,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到应急语言服务建设是提高国家治理能力的必然要求,是加强对外话语体系建设的迫切需要、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保障。他强调,要加强应急语言服务专业化和系统性研究,发挥学科优势,提升应急语言服务的整体水平,为国家和天津市应急语言服务体系建设添砖加瓦,做出新时代外语院校应有的贡献。
殷奇指出,在新冠肺炎疫情大考中,天外师生勇于担当,积极作为,在中央和天津市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应急外语服务人才培养基地、应急外语服务人才库、应急外语服务研究院、应急外语服务多语种语料库实验室(“一基地三库”),持续开展了系列研究、实践活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国家和地方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建设贡献了力量。他强调,研究院要以此次论坛举办为契机,以新时代、新理念、新使命的思维建设新型智库,共享研究成果,为进一步完善我国应急语言服务体系建言献策,持续为京津冀疫情联防联控、完善国家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贡献智慧和力量。
李宇明教授作《平时备急,急时不急》专题发言。作为语言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和“战疫语言服务团”的发起人,他详细生动地介绍了疫情期间语言工作者的抗疫实践和应急语言研究领域的理论创新。他从应急语言服务的法制、体制、机制建设、组建国家应急语言服务团、建立应急语言服务基地和应急语言教育等四个方面展开论述,为研究院开展工作提供了新思路,拓宽了研究视野,明确了未来发展方向。
开幕式由天外翻译与跨文化传播研究院院长王铭玉主持。主旨发言环节由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宏伟主持。来自天津大学的陆小华教授从战略博弈的角度,探讨了应急语言服务的重要性。他强调,要把战略博弈作为观察分析问题的基点,利用外语院校语言和国别区域研究优势,增强战略思维,提升成果资政价值,进而构建特色智库。南开大学张贵教授重点阐述了重大国家战略需要怎样的语言服务,作为应急语言服务的提供者,怎样更好地服务重大国家战略实践等问题。天津师范大学温志强教授和天津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智库工作部江立云部长分别就应急语言服务体系构建和应急语言服务智库的研究方向、团队建设及智库研究的关键环节深入浅出地进行了讲解。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杨骏超副总经理表示,华为将发挥自身优势,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采用网络神经元节点化技术架构,助力天外建设应急语言服务多语种语料库平台。天外王铭玉教授和李晶教授分别介绍了应急语言服务的实践和理论探索以及天津市应急语言服务人才库的建设情况。
首届应急语言服务发展论坛主题鲜明,特色突出,内容丰富,成果丰硕。天外将以此次论坛为契机,继续发挥学科优势,同与会各方建立更加深厚的科研合作关系,在救援语言服务、术语标准制定、对外信息传播、国际舆情监控等领域,推动开展更深层次的务实合作,为建设高水平的智库,为国家和地方应急管理事业不断做出新的贡献。
(中国日报天津记者站)
来源:中国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