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盛世 何最后 姚崇算 张说?

开元盛世2大名相生前斗,死后斗,为何最后死姚崇算计活张说?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06-28 01:50:03 浏览155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说历史的女人——第906期)三国时期被称为“智绝”的诸葛亮,经常被后人八卦,说他如何聪明甚至狡猾,如何智斗周瑜和司马懿。在民间,关于诸葛亮的段子比《三国志》,甚至比《三国演义》里都要丰富神奇得多。比如三气周瑜,诸葛亮把周瑜活活气死之后,还假惺惺地去给周瑜吊孝,他在周瑜的灵前哭得鼻一把泪一把的,眼泪和鼻涕把周瑜的牌位都打湿了。民间传说,诸葛亮是故意这样做的。因为周瑜这人是神仙下凡,他不会真死,他死后100天还会复活的。而诸葛亮会掐会算,他算到周瑜会复活,于是把周瑜的牌位弄湿,这样周瑜就不会复活了。还有一种说法是,周瑜为了诓骗诸葛亮,装死,故意躺在棺材内,但留了一个小孔喘气。诸葛亮前往吊孝,识破机关,堵住那个小孔,把周瑜真的给闷死了。

诸葛亮斗司马懿的故事也很传奇。罗贯中版本是,诸葛亮在五丈原病逝后,让姜维用他的木雕像吓走了司马懿,叫死诸葛算计活司马。而民间的版本更绝,诸葛亮临死前料到司马懿会偷看他所著的兵书,所以就在兵书上抹上毒药。司马懿后来果然得到了诸葛亮的兵书,他看书时有个习惯,就是翻页时爱用舌头舔手指头;翻一页,舔一下手指头,还时不时咽口吐沫。结果当司马懿看完书,正高兴时,毒性发作了,一命呜呼。这叫诸葛亮死治司马懿。

当然民间传说都不可信,只是为了证明诸葛亮的聪明机智。不过历史上还真有类似的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大唐开元盛世时,两位著名的宰相身上,就是大名鼎鼎的姚崇和张说。二人同为盛世宰相,都为唐玄宗开创开元盛世立下不朽功绩,但他俩却并不合作,老是互掐,就像诸葛亮跟周瑜(或者司马懿)那样,生前斗,死后还要斗。那么这开元盛世2大名相生前斗,死后斗,为何最后死姚崇算计活张说?本期分解。

(一)满腹才华、一身正气的张说

在上期(即本号第905期)笔者详述了姚崇的一生,这次咱们先来说说张说(yuè)。张说(667年-730年),字道济,一字说之,唐朝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张说祖籍范阳(今河北涿州),先祖迁居河东(今山西永济),之后再迁河南洛阳。张说性格豪爽,自幼读书、习武,胸怀大志。公元689年,武则天在洛阳亲自举行制科考试,张说的策论应试得了第一,被武则天赏识,授任太子校书等职。

699年,武则天命张说等学士编修《三教珠英》。《三教珠英》修成后,他被提拔为凤阁舍人等要职。张说在武则天一朝最被后人记取的是,他曾被卷入魏元忠“谋反”案一事。

703年,武则天宠臣张易之与张昌宗兄弟诬陷宰相魏元忠谋反,他们向张说许以高官厚禄,让他作假证。宰相魏元忠秉性坦率耿直,曾向武则天谏言,要远离小人,不受武则天待见。张说对着武则天的面,不但没作伪证,反而揭露张易之逼他诬陷魏元忠的真相。张易之大怒,便反咬一口,说张说同魏元忠是共同谋反。武则天追问详情,张易之回答道:“张说曾经说魏元忠是当今的伊尹和周公。伊尹流放太甲,周公作了周朝的摄政,这不是想谋反又是什么?”

张说辩解道:“张易之兄弟俩真是孤陋寡闻。当时魏元忠刚刚担任宰相,我以郎官的身份前往祝贺,他对客人说:‘无功受宠,不胜惭愧,不胜惶恐。’我确实是对他说过:‘您承担伊尹、周公的职责,拿三品的俸禄,有什么可惭愧的呢!’伊尹和周公都是大忠臣,自古至今一直受到人们的仰慕。陛下任用宰相,让他们效法伊尹和周公,有什么错呢?我难道不知道依附张昌宗就能获取宰相高位,而靠近魏元忠就有被满门抄斩的危险呢?但我不能诬陷好人啊!”

后来武则天再次召见张说追问此事,张说的回答仍然不变。最终,魏元忠谋反罪没有确切证据,被免去死罪,但被贬出朝廷;张说因得罪张易之兄弟,也被流放岭南。这说明 张说骨子里是充满正气的。

(二)能谋善断,助李隆基上位

705年(神龙元年),唐中宗复位,张说被拜为兵部员外郎,后任工部侍郎。不久改为兵部侍郎,加弘文馆学士。

710年唐睿宗继位,张说改任中书侍郎,兼雍州长史。同年秋,唐中宗之子谯王李重福谋夺皇位失败,其党羽数百人被捕。东都留守审讯数月,迟迟不能定案,睿宗便派张说前去审理。张说只一个晚上便查清此案,将主谋张灵均、郑愔等人捕获,弄清全部罪状,其余被错误下狱的一律宣布无罪释放。睿宗赞道:“张爱卿审理这个案子,不冤枉好人,不遗漏罪人。爱卿真乃忠正之人也!”并命他担任皇太子李隆基的侍读。

711年,张说进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成为宰相,并监修国史。当时,太平公主交结朝臣,干预朝政,图谋废掉太子李隆基。睿宗不知如何应对。张说权皇帝下定决心,让太子监国,定下君臣名份,不给别人搞阴谋的机会。于是睿宗当日便命李隆基监国。

712年,李隆基继位,是为唐玄宗。不久,太平公主引荐萧至忠等为宰相。张说因不肯阿附太平公主,被罢去相位,贬为尚书左丞、东都留守。张说知道太平公主等人心怀阴谋,不会善罢甘休。于是派使者献给玄宗一把佩刀,暗示他要果断行事,以铲除太平公主。

713年(开元元年),唐玄宗诛杀太平公主。张说被拜为中书令,封燕国公。在李隆基当太子期间,张说对他起到了保护作用,后来果断说服唐玄宗除掉太平公主,为开元盛世拉开了序幕。

(三)智勇双全,威震突厥

张说前后三次为相,执掌大唐文坛三十年,成为开元前期一代文宗。但他可不是只会舞文弄墨,他也颇有武略,可谓文武兼备。

721年,突厥降将康待宾反叛,攻陷兰池六州。唐玄宗命王晙率兵讨伐,又命张说参与军机。当时,康待宾暗中勾结党项,攻破银城、连谷,还占据粮仓。张说率一万人出合河关(今山西兴县)袭击敌军,大破康待宾,并乘胜追击。当突厥人逃到骆驼堰时,党项人反戈,叛军大溃。张说招抚党项流散人员,使他们各安其业。当时副使史献认为党项反复无常,建议把他们全部诛杀。张说道:“如果把他们全杀了,是违背了天道,不可!”于是奏请朝廷设置麟州,安顿党项人。同年,张说被召拜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即宰相)。

722年,张说担任朔方节度大使,并巡视边防五城。当时,康待宾余党康愿子举兵造反,自立为可汗,并劫掠牧马,扰乱边境。张说率兵追讨,在木盘山擒获康愿子,俘虏三千人,又将居住在河曲六州的降户五万余人强行迁往中原的许、汝、唐、邓、仙、豫等州。

起初,唐朝边境有镇兵六十多万,张说以“时无强寇,不假师众”为由,奏请裁军二十万,让他们回乡种地。唐玄宗对此犹豫不决,张说道:“边军虽多,但各将帅都只管拥兵自卫,役使兵丁营私。真能制敌,不在兵多。以陛下之英明威武,四夷都能臣伏,不用担心裁减人员会招来寇贼。臣请以臣全家百口人做担保。”玄宗终于答应裁军。

当时,诸卫府兵贫弱,大都在轮班休假时逃跑了。张说建议招募壮士,修改条令,减少劳役,不到十天,便选得精兵十三万,分别补给各卫,增强京师的守卫。这就是后来的彍骑卫队。

(四)生性贪财,善于专权

张说尽管很有才能,但也有不少缺陷,就是他比较贪财,还比较专权。724年,张说倡议玄宗到泰山举行封禅之事。次年,玄宗封禅泰山,临行前任命张说为右丞相兼中书令,又命张说撰写《封禅坛颂》,全权负责封禅这件事。但张说将跟随皇帝上山的执事官,都安排为自己的亲信,并且将他们越级升为五品官,而对随行的兵士,不给赏赐。

按照惯例,封禅之后,三公以下所有官员都要迁升一级。张说却利用职权,把本是九品小官的女婿郑镒提升至五品,并赐绯色朝服。玄宗大宴群臣时,看到郑镒,问他为什么升的这么快。郑镒无言以对。戏子黄幡绰讥讽郑镒道:“这都是泰山的功劳啊!”后来,人们就把岳父称为泰山。

张说脾气暴躁,又比较贪财,对同僚常当面呵斥谩骂,引起不少人的痛恨。他与御史中丞宇文融不和,因此对宇文融所提出的建议,大多加以压制。不久,宇文融和御史中丞李林甫等一起上书唐玄宗,弹劾张说勾引术士占星、徇私舞弊、收受贿赂等。唐玄宗罢免了他的中书令之职。

(五)张说同姚崇不和,双方互掐

张说的脾气暴躁、喜欢专权、贪财等毛病,让他和许多同僚关系都不和睦。其中就有大名鼎鼎的姚崇。张说和姚崇都是开元盛世时期的名相,但二人向来关系紧张。姚崇是深谋远虑,具有长远战略眼光的人,他曾向玄宗提出十条治国建议,即“十事要说”,可以说为开元盛世的开创立下首功。姚崇为人正直而圆融,智商和情商都很高,在朝中就很有威信,并很受唐玄宗赏识。而张说相对来说,他虽有大才,但性格太过耿直,脾气也坏,缺乏情商,很容易得罪人。

姚崇在拜相之前担任的是同州刺史,张说听说唐玄宗要让姚崇当宰相时,他就因两人之间有旧怨,唆使御史大夫赵彦昭弹劾姚崇。玄宗不予理睬。按说这事就算了,既然皇帝看中了人家姚崇,你就不要干涉了。可张说一根筋,还不罢休,又让殿中监姜皎提议,任命姚崇为河东总管,从而阻止姚崇入朝拜相。但玄宗仍是信任姚崇,仍任命姚崇为兵部尚书兼宰相。姚崇一当上宰相,张说害怕了,恐怕姚崇收拾他。于是他便偷偷到岐王李范府中表达自己的诚意,就是跟歧王拉关系,让对方保护自己。

此事让姚崇知道后,他就在玄宗面前奏了一本。一天,姚崇在退朝后故意慢腾腾地落在最后面,玄宗问他何故落在后面,姚崇说,“臣足有疾。”玄宗又关切地问是不是很疼?要不派个车送你回去?姚崇答道:“是我心里担忧,痛楚不在脚上!岐王是陛下爱弟,张说是朝中重臣,他秘密出入岐王家中,恐怕要对岐王说些不利于陛下兄弟和睦的话,所以我很担忧啊!”姚崇暗示张说偷偷到歧王家里,他们会不会有什么密谋?因为当时朝中大臣是不允许跟王爷私会的,这是犯忌的事。唐玄宗心中不悦,就把张说贬出朝廷,到相州当刺史。

(六)死姚崇算计活张说

姚崇和张说之间互掐过多次,一直到姚崇死后,二人的争斗还在继续。那么究竟谁笑到了最后呢?既然姚崇已死,还怎么跟张说斗法?这就是姚崇高明的地方,诸葛亮怎么斗司马懿,他就怎么斗张说。

姚崇临死前,对自己的儿子道:张说对我怨恨很深,他将来可能会毁我名声,打击报复你们。我死之后,他出于礼节必来吊丧。到时你们可将我收藏的古玩字画拿出来,他最喜爱这类东西。如果他对这些东西看都不看一眼,这事情就麻烦了。如果他注意了这些东西,你们就将他喜欢的主动送给他,然后请他为我撰写墓志铭。得到他所撰的碑文后,你们马上呈报皇上,并准备好石碑,立即雕刻。他考虑事情通常比我迟钝,几天之后他可能会后悔。倘若他要找借口收回为我写的碑文,你们就说已报请皇上批准,并将雕刻好了的碑拿给他看。他就没有办法了。

不出所料,姚崇死后,张说果然前来吊丧。当他见到姚崇家所陈列的古玩字画时,从来爱财而且很有艺术鉴赏力的他自然两眼放光。姚崇的儿子遵照父亲生前的吩咐,送了不少宝贝给张说,并顺利得到了他撰写的碑文。当然墓志铭大力褒扬姚崇的政绩,好话说的不少。数日后,张说感到不妙,有上当之感,于是便派人来取碑文稿本,说写得太仓促,需要修改润色一下。姚崇的儿子便拿出刻好的碑文,告诉来人碑文已通过了皇帝审阅,不可更改了。张说知道后十分懊悔:“唉,死去的姚崇还能算计活着的张说,既生瑜何生亮?姚先生之才,吾不如也!”

后来,宋朝著名词人李清照在其《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一诗中曾有这样的句子:“君不见当时张说最多机,虽生已被姚崇卖!”,此话可谓一语中的。

张说是在730年患病去世的,终年六十四岁,他比姚崇晚去世9年,在他二人的互斗中,表面看他是胜利了,毕竟死在了姚崇之后,但姚崇死了之后又算计了他一把,老张可真是败到家了,老姚可以偷笑九泉啦。不过这哥俩斗来斗去,也不过是君子之争,其阴险程度当然比不上诸葛亮跟司马懿之间的那么狠,所以并不影响开元盛世的形象。

(文/说历史的女人·冰岛啖冰)

参考资料:《旧唐书·张说传》《新唐书·张说传》《资治通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