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米画卷描绘出乾隆下江南盛景,一个细节却道出乾隆有多劳民伤财作为康乾盛世的中的最后一位帝王,乾隆基本可以说是啥都喜欢比照着他的祖父康熙来。康熙半千叟宴,他也要办千叟宴;康熙在位61年,他就也要倔强的在位时间跟康熙相提并论,还非要减少一年,还美名其曰为“不敢稽越”。
因此康熙六次南巡,乾隆也一定要跟着六下江南;康熙南巡吃空了曹寅一家(六下江南五次住曹寅家,导致曹寅为招待康熙挪用了江宁织造府大量银钱),还弄了张《康熙南巡图》出来;乾隆下江南就一定要比他更奢华,非得万人空巷才够,还另外弄了张《万笏朝天图》歌颂功德。
现藏于天津博物馆的《万笏朝天图》,乃是一副国宝级的画卷,长17米、高0.56米,描绘了乾隆南巡到苏州时,万人空巷,文武百官随列在侧,百姓夹道相迎的盛况。亭台楼阁,鳞次栉比;万刃千山,群石林立,听雪阁、高义园、白云泉的景观依次呈现,苏州城绿水绕青山历历在目。
笏,本是古代官员上朝时,手中所持的狭长手板,称之为笏板;后来就衍生出用万笏来形容群山连绵的比喻,万笏朝天就是群山壮观之意。而这个词用在此幅画作上则有双重含义,一方面形容苏州城外群山拔地而起,一方面则是形容官民们一同迎接乾隆圣驾的情形,古代皇帝不正是“天”吗?
市井风俗,官民欢呼的盛景,全都被细致的描绘在这一副画卷中,落笔大气,描绘细腻,用色大胆,无愧国宝之名。但是仔细看画面时,或许能发现一个细节,那就是为何这幅描绘乾隆南巡的画作,竟没有乾隆本人?这其实有两重原因,并且有一个原因从侧面道出了乾隆南巡到底有多劳民伤财。
第一个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不敢画。乾隆可是天子,现留存的乾隆画像,或者说现留存的大部分帝王画像,全部都是宫廷画师所制,普通百姓画皇帝,要不要命了?《万笏朝天图》的作者并未记载,只是落款写着一行“恩给知府职衔臣范瑶恭进。”范瑶乃北宋名臣范仲淹的后代,曾任大同知府,乾隆下江南的接待人员中就有他一席位置。
除开地方小官不敢擅自画皇帝画像之外,还有一重原因,那就是这并不是乾隆莅临苏州城的正式景象,而是一次彩排,或者说是作为一种南巡路线的前期安排,等于说告诉乾隆:“陛下,我们到时候准备给您安排这样一个路线,您能看到画上的这些景象,您看您满意这样的安排不?”
光是一次彩排就如此郑重,乾隆圣驾真正莅临之时,只会更加奢华,说他南巡劳民伤财,可真是没说错。怪不得乾隆在位后,就将他父亲雍正好不容易在国库积攒下来的几千万白银又给挥霍空了,就这铺张程度,几个国库也不够用啊。
参考资料:《万笏朝天图》、《康熙南巡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