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弟子规第一章第一节读后感50字
写作思路:写的时候着重强调一点围绕主线去写,这样会让整体更流畅。开篇点名意义和认识,对某一点具体内容展开写。
正文:
我今天读了我们的国学经典《弟子规》,从这本书中我受到了许多启发,《弟子规》共有八个部分,这八个部分分别是:总序、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等。
总序部分概括地介绍弟子规的主要内容:首先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其次要做事要严谨,还要诚实、博爱,在做好以上这些事情的基础上,还要去学习文化知识。
入则孝这部分内容主要讲的是在家要孝顺父母的道理。要虚心听从父母的教诲,了解父母的好恶,力争为父母生活得更好创造条件。
在这些方面,我感觉自己做的还可以,为什么说只是还可以而不是非常好呢,这是因为在大多数时间我做的是好的,但有些时候在有些细节上还不够注意,比如,有时父母教育我时,我嫌他们唠叨,没有做到“父母教,须敬听”。
出则悌的主要内容是:在外边要尊敬师长,懂得长幼有序,并要学礼、懂礼等等。我在尊敬师长方面做得很好,对于老师和长辈我都能做到见面主动问好,从内心去尊敬他们,但是有些时候和同学相处得不太好,离“兄弟睦”的要求有点差距,我会努力做得更好。
谨和信的内容主要有:为人处事首先要做到品行端正,诚实守信,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衣着要端正,说话要文明,懂得反省自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等。
我感觉自己在品行端正方面做得比较好,能够以诚待人。但是在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方面做得不够,有时东西摆放比较乱,而不经常收拾。
《弟子规》,背诵下来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间了。一个人处事必定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弟子规》感悟和启发怎么写
思路:根据《弟子规》的内容展开,并结合自己的观点。
我从学习《弟子规》有四点体会:
第一,做人要懂得感恩。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对一个人而言,应报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养育之恩。所以《弟子规》第一章就是《入则孝》,感恩之心最先体现在一个“孝”字上。这些都是孝顺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却有很多做不到。平时感到做得不错,可仔细回想,做得并不是尽善尽美。应该怎样尽到作为子女的孝道,我现在心中自有了答案。
第二,待人接物要怀着恭敬之心。佛法里说人有四种恩德必须报答:父母、师长、国家和众生。上面已经提到了父母之恩;老师的恩德,启发我们的智慧非常的大;今天如果没有国家,没有一切的施政,我们就没有办法生活在安定的社会里头,我们今天所享有的一切,都是一切众生努力才有的结果。
我常常从电视电影里看到外国人吃饭前会念祈祷文,都是些感谢的话,而且还有感恩节,专门抽时间来想想如何感谢那些对自己有恩的人。时常怀着感恩之心,念念想着别人的恩德,人才不会那么自私,不会有那么多的不满和怨言,人才会活得开心,社会才会和谐。
第三,为人要谦虚。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朋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要想让别人喜欢与你相处,你的态度首先要恭敬,行动上要多为他人着想。《弟子规》让我知道在平时的一些小事上,在人前人后,在独处时都要持恭敬的态度,恭敬才会成为一个人自然流露的品质。
第四,要找准人生目标。《弟子规》教人向善,长养人的德行,目的是让人活得有意义,而我也是想从《弟子规》学到做人的智慧。人生是一个过程,过得如何很大程度取决于选择什么样的目标。
把“努力学习,积蓄力量,努力工作,贡献社会”作为人生的目标。因为如果以外在的物质作为追逐目标,无论多少都不能让人感到真正长久的快乐,这种快乐可以充满人生的每一个瞬间、每一个过程,这种快乐我想应该是可以带入坟墓并影响后世的,应该不会让人的一生有什么遗憾。
《弟子规》给我的生活一个指导,一个方向,让我学会了什么是知足,知道了享受现在生活的快乐同时又有积极人生目标的人才是真正幸福的人。
其次,看了讲座我深深地感受到不仅自己要去学习《弟子规》而且要不时的把自己的行为和《弟子规》的要求对照,看看哪些做到了,哪些差距还比较远,我要从小事情,小细节做起。所以我要继续努力完善自己,让自己的快乐带给周围的人,让更多的人得到快乐和幸福!为社会和谐和稳定出自己的一份力。
弟子规总序第一章和第二章
1、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
首孝弟:“弟”通“悌”(tì)。
【解释】弟子规,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是谨言慎行、信守承诺。
2、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解释】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学好自己的思想道德之后,有多余精力,就应该多学多问。
出自——清代前期山西新绛秀才李毓秀《弟子规》原名《训蒙文》。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代学者李毓秀所作的三言韵文,后改名为《弟子规》。《弟子规》是在清朝扬州十日等事件后特有时代背景下的产物,是在清代文字狱背景下的作品。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康熙年间,统治阶层出于长久统治的目的,主动追求对孔孟思想文化的认同。包括崇文尊孔,提倡修读四书五经,尊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大修孔庙,春秋祭孔、宣谕以孔子儒教为立国之本。
1670年,根据儒学核心制定和颁发“圣谕”十六条,作为人们的思想准则和行为规范:敦孝悌以重人伦;笃宗族以昭雍睦;和乡党以息争讼;重农桑以足衣食;尚节俭以惜财用;隆学校以端士习;黜异端以崇正学;讲法律以儆愚顽;明礼让以厚风俗。
务本业以定民志;训子弟以禁非为;息诬告以全良善;戒匿匪以免株连;完钱粮以省催科;联保甲以弭盗贼;解仇忿以重生命。另外,康熙十二年的荐举山林隐逸、十六年开设明史馆、十七年的荐举博学鸿词,网罗名士,弘扬儒学。这些举措都促进了儒家的发展。
《弟子规》正是在这种文学氛围下,写作而成的。其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间的一个秀才。
弟子规总序
总叙内容为: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全文注解释义:
1、弟子规
“弟子”所指的就是学生,也就是父母的子弟;再广泛来讲,弟子可以说是每一个人。“规”的意思就是规范、道理,做人应懂的道理,做人应遵循的规范。
2、圣人训
圣人我们狭义地来讲,可以说就是孔老夫子;广义来讲,都晓得凡是古圣先贤、列祖列宗,只要他们有好的典范,他们有立教于后世的,值得后人学习的,都可以称为训诲、训勉。
3、首孝弟,次谨信首先,最重要的是要明了要从“孝弟”着手。都晓得,身体是来自父母,所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既然已经深深地明白,是从父母那里所来,就应该要知恩感恩。能知恩感恩,这个孝心才会生得起来。所以,应当懂得克制自己的言行。
4、泛爱众当有能力的时候,不要吝啬自己的才华,也不要吝啬自己的财物。如果有多余的,应该要及时行善,能行善的人是最有福的人。不但你自己得到快乐,同时也帮助更多人,可以得到你这个欢乐的分享。
5、而亲仁榜样只要能遇到,就应该不要放弃,好好地跟他学习。都知道,有德有修之人,他的一切言语、行为都足以为后人典范。
6、有余力,则学文如果有多余的时间,也不要让时间空过,更应该珍惜这个时间,好好地来充实自己。所以当碰到良师益友,也千万不要失去,一定要好好地珍惜、学习。
扩展资料: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代著名学者、教育家李毓秀所作的三言韵文,后改名为《弟子规》。
《弟子规》文笔自然流畅,朴实无华,影响深远,在清代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训蒙文》,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全书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代著名学者、教育家李毓秀所作的三言韵文,后改名为《弟子规》。
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tì,同“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撰而成。全文共360句、1080个字。
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此后,《弟子规》得到广泛传阅,影响之大,读诵之广,仅次于《三字经》。
《弟子规》文笔自然流畅,朴实无华,影响深远,在清代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弟子规
《弟子规》第一章内容
弟子规
序言
概述: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分为五个部份加以演述;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易解: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人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
弟子规总序的第一章是从哪到哪啊
一、总序
弟子规,圣人训. 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二、入则孝 出则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