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最美孝心少年事迹陈子涵的故事
最美孝心少年事迹陈子涵的故事
年仅12岁的她,阳光积极,奋发向上,是班级的佼佼者。谁又会想到这么青春幼小的孩子却要扛起整个家庭的重担,而且毫无怨言地坚持了一年又一年?下面我为大家整理的最美孝心少年事迹陈子涵的故事,欢迎阅读借鉴!
最美孝心少年事迹陈子涵的故事
何为最美?沿着崎岖的山路盘旋九十九道弯,你终会在长子县横水乡北寨村寻觅到一个落落大方、可爱懂事的最美孝心少年——陈子涵。
仅仅只有12岁的小子涵,在校是一名六年级的学生,与许多同龄人一样,她阳光积极,奋发向上,是班级的佼佼者。谁又会想到这么青春幼小的孩子却要扛起整个家庭的重担,而且毫无怨言地坚持了一年又一年?
子涵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离异了,和母亲、姥姥、外公一起生活,家里条件特别艰苦、拮据,外公生病23年,就有15年是瘫痪在床,在横水这座大山里没有任何挣钱门路,她的姥姥和妈妈只能靠种地为生。家庭的困难和经济的拮据,使小小的子涵从小就独立坚强,懂事孝顺。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说的一点没错。小子涵性格要强、能干,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帮妈妈做家务,洗衣、做饭、洗锅、扫地样样做的好,而且还从不耽误学习。更让人感动的是,每天放学后回家帮外公端屎倒尿,从来没有嫌弃过。由于姥姥和妈妈要去地里劳动,只要一过星期和放了假,照顾外公的重担就落在了小子涵的身上,小子涵就在家里看着外公,给外公端饭,洗脸,白天和外公聊天,晚上帮外公洗脚,特别是外公在家里的大小便都是小子涵往厕所送的,这种连大人们都嫌弃讨厌的事情,一个小女孩能默默无闻地坚持做这么多年,而且无怨无悔。这样的孝心又有谁能及?
家庭的困境没有让小子涵自暴自弃,反而更加坚强,不管是做家务还是学习,她样样都做的好,年年被评为学校的“四好少年”,知道自己家里拮据,从来不买零食,衣服穿很旧了也不让妈妈买新衣服。正是这种朴实无华的生活态度,造就了一个纯朴节约的好少年。
得知以上所有情况的要源于一次家访。是她的妈妈含着眼泪向我们诉说的。理解贫穷,人人皆懂,但却没有真正触及到这种贫穷。那天夜晚,当我们几个教师踏入小子涵家的那一刻,那种莫名的心酸至今想起都微微泛动。微弱的灯光下,只有破烂不堪的几样家具,关键是看到子涵外公卧病在床的场景。以往眼睛看不到的一幕幕感动画面自然而然地浮现在我们眼前。我们可以想到小子涵用孝心抚慰起整个家庭的艰难,我们可以复原一个幼小的孩子用爱心感染了几代人的事迹。都说“百善孝为先”,这传承了几千年的道德竟能在一个只有十几岁女孩的身上淋漓尽致地体现!那晚,我们都落泪了,不是伤心难过,而是刻进骨子里的感动。
他的事迹,感动了周围所有的人。一些爱心人士捐钱捐物,也有人去做思想工作。村委会把他家列入低保户,学校每年都给他一定的生活补助费。还有慈善的企业家也向她伸出了援助之手……相信我们懂事的子涵知道怎样去报答这些爱心组织和人士,只有变压力为动力,好好学习、将善良和孝心传递。生活的困苦不足以打消一个人的意志,它只会让人越来越坚强。让我们一同祈盼她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小学最美孝心少年事迹材料
孝与感恩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自古就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经典名句。下面是我整理的2017小学最美孝心少年事迹材料,欢迎大家阅读!
【2017小学最美孝心少年事迹材料1】
兰焕香,女,13岁,壮族,系桥巩镇毛塘村委白山村人,就读于来宾市兴宾区桥巩镇中心小学六年级六班。养母残疾多病,养父早年因病去世。
2004年刚出生3天的兰焕香被遗弃,被患有贫血且天生残疾的养母抱回了家。养父母家是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无儿无女,对于抱养的兰焕香,养父母视如亲生。虽然家境贫寒,但在养父母的呵护下兰焕香健康快乐的成长着。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本该有一个快乐童年的她,命运再次跟她开了一次玩笑。2013年,作为家里顶梁柱的养父被查出肝缩水晚期,医院告知做治疗已是徒劳。两个月后的一天就撒手人寰离开了人世,那时兰焕香只有九岁,从此她们母女便相依为命。
养父的突然离世让这个本就贫困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养母成了兰焕香的唯一依靠,由于养母是残疾人,平时只能从事一些简单的农活,如何撑起这个家?农村孩子早当家,懂事的兰焕香没有被困难压倒,主动承担了家里的家务活,学会了煮饭、煮菜、种菜、淋菜等。每天放学回到家,别的同学都在家里看电视或者三五成群在村里玩耍,而兰焕香却忙着煮饭、摘菜、淋菜、洗菜、尽最大的努力帮助养母减轻劳动负担,看着自己种下的菜一天天长大,兰焕香脸上露出了充满希望的笑容。
2015年9月份,兰焕香从村里的教学点来到镇中心小学就读五年级,寄宿制。第一次离家上学,而且晚上住校,一个星期只有到周末才可以回家,在学校的日子里,她把对家的思念转化到学习上,时常提醒自己:唯有发奋学习才能回报养父母的养育之恩。为此她努力学习,积极向上,成绩在班级里总是名列前茅;她生活节俭,从不攀比,别人每年过节都有新衣服穿,她常年就是那几件,但是她从不埋怨;她助人为乐,看到别人有困难时总是第一时间跑去帮忙,看到同学们提热水回宿舍无力时主动的帮忙搭一把手;她拾金不昧,虽然生活清贫,却能在捡到别人丢失的钱物后主动交给老师;她与人为善,谦和有礼,与每一位同学友好相处,是同学们心中的最佳伙伴。
在学校她是个勤奋努力的好学生,回到家里她又是一个乖巧听话的好孩子,常看见养母偷偷地流泪,心里很伤心,就想尽办法让养母开心起来,她听老师说,一个人心情好了就能减轻病痛,就给养母讲学校里的新鲜事儿,想尽办法让养母开心,为了不让养母太累,周末回到家先都是抢着做家务活。
当然,我们不能忘记的是她还只是个13岁的孩子,有时也会羡慕同学们和爸爸妈妈去外面玩耍,可是兰焕香知道她与别人不同,她虽是领养的孩子,但是在她心中养母就是她最亲的人,对她而言只有家人健康才是她最大的幸福,这个不幸的孩子比同龄人承受的太多太多,却对生活有着美好的向往,做完作业忙完家务后就抽空和村里的小朋友玩玩游戏,在学校下课时无忧无虑地玩耍,天真无邪的’笑容,那时的她才像个真正的孩子!
她虽然没有像她的名字所寄予的那样事事如意,却有着一颗如如意般温婉纯粹,没有任何杂质的心灵。她的事迹也许并不能惊天动地,却让我们处处感动,她用一颗善良的心和那双稚嫩的小手向我们诠释了当代少年最美的精神风貌!
【2017小学最美孝心少年事迹材料2】
张微是铁岭经济开发区第四小学小学五年级的学生,现年12岁,家住开发区茨榆台分场。因为奶奶生病,家里债台高筑,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挣钱还债。本该在怀里撒娇的她过早地成为一名留守儿童,比同龄人的个子稍矮一点,身上穿的衣服整洁,梳着一个马尾,显得活泼干练。如今她和七十多岁的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
虽然她是一位留守儿童,但丝毫不影响她成长、求知、和积极进取,这反而成了她向上的动力。因为平时就懂事,所以在学了《弟子规》后,她真正落实自己的行动,成了我校人人学习的楷模。
在家里,她是个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独立自强、热爱劳动的好孩子。她的爷爷在家种了二三亩田和一片小菜园,平时农活特别忙,张微经常放学回家到菜园帮爷爷除草、浇水,家务活她可是包揽了,经常浆洗爷爷、奶奶和自己的衣服。冬天小手冻得通红,邻居的婶婶、阿姨都心疼地帮她洗衣,可是她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真能把衣服洗干净呢!她家在村里的最南端,几间简陋的房子里面光线有点暗,斑斑驳驳的墙壁上贴满了奖状……屋内整理得井井有条,打扫得干干净净。她经常展露厨艺,给爷爷奶奶变着花样做。她做的麦面煎饼,黄黄的、脆脆的,外壳里面还有软软的韭菜馅,爷爷经常夸赞她是一个手脚麻利、会做饭的孩子。因为有了她在,家里处处显露着乡村人家的淳朴、幸福、和谐。
“奶奶,我来替爸爸养活你”。这是小张微最令奶奶感动的一句话。星期天,当同龄的孩子拿着新买的玩具跟小伙伴玩的时候,她一早便挎上小篮子到山里采药去了,黑药、柴胡、党参、血参、天麻、桔梗,这些中草药在张微眼里都是宝贝。
在张微的家里,熏黑的墙上画着一张记事表,上面写着张微的名字,名字后面对应方格上画的是五角星的图案。张微说平时她只要帮奶奶干一件事就在上面画颗星,每月一总结,看能得到多少颗星星。“每学期必须拿到一张奖状,回去让奶奶高兴;在学校坚决不能犯错误,免得奶奶伤心。”这是张微写在作文中的一句话。而对爷爷的教诲,她同样回报给深深的感激。这份爱与感激,都珍藏在这位12岁女孩的日记里:“亲爱的爷爷:是您教会了我面对挫折不要后退,是您告诉我做人以诚信为本,做人应该有颗真诚的心。生活中的一切坎坷困难,我并没有屈服,因为有您的陪伴,一切困难都不再是困难。”
在学校里,她是个德才兼备的好学生。学习成绩名列前茅,一丝不苟;兴趣浓厚,精益求精;学习刻苦,勤思善问;发展全面,成绩优异。学习上, 求知欲强,课堂上, 敢于提问,善于质疑,对所学的知识能理解地掌握。她的学习非常用功,会挤时间学习,家里的凳子经常是她的写字桌;板车头是她看书的好地方,学校图书室是她的乐园。她阅读了许多书籍,写下了约十八万字的读书笔记,学习成绩一直在全年级学生中名列前茅。特别她在班级开展的“贫困儿童互助”活动中,经常拿出自己积攒的钱给困难的同学买学习用品、课外读物,帮助他们搞好学习、生活。课外, 不满足于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大量阅读一些有益的书报,以开阔自己的视野、增长知识,碰到难题就向老师请教或自己查阅资料解决。 从不与人斤斤计较,总是以一颗宽容的心对待别人,无论谁有困难, 都会不假思索地伸出援助之手。
她是同学眼中的好榜样,教师眼中的好学生,邻居嘴里的好孩子……她过早地“成熟”了,懂事了。尽管饱受生活艰辛,小张微始终认为最幸福的事莫过于能与家人在一起,她说无论走到哪里也不会忘记家人,因为家人是她最大的牵挂。愿她健康、快乐地成长。 如今, 她正凭着自己顽强的毅力,凭着自己不懈地追求和努力,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畅游。 在理想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同时,又在道德的高峰上越攀越高!
中华民族是个古老的民族,“百善孝为先”,是我们民族优良的传统,她会把它发扬光大,从她做起,从现在做起。
最美孝心少年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最美孝心少年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事迹材料了吧,事迹材料是对先进集体、先进人物的模范事迹进行综合整理所形成的总结性书面材料。拟事迹材料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最美孝心少年先进个人事迹材料(精选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最美孝心少年先进个人事迹材料1
熊花,女,苗族,1999年6月出生,家住罗平县鲁布革乡多依居委会张口地村,由于家庭的种种原因,她7岁那年,父亲患神经疾病,常常打骂母亲,母亲不堪重负,撇下年幼的姐弟三人,离家出走(那时,最小的弟弟还不满一岁),至今杳无音信。父亲一年到头不知在什么地方,也不知在干些什么,只是偶尔回家。张口地是一个苗族聚居的自然村落,交通极为不便,可谓是“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全村不过二十来户人家,由于地少且贫脊,资源十分溃乏,基本没有任何固定的经济来源,近年来稍有劳动力的人都外出打工了,留下老弱看家护院,整个村子显得格外清凉。熊花的家就在半山腰,三间瓦屋面,用石头支砌起来的墙壁“漏洞百出”,阳光和寒风都可以自由出入,屋顶上随处可见一个个小小的“天窗”,很难想像他们一家是怎样渡过这一个个春夏秋冬的。屋里的一些生活用品极其简单和陈旧,家里能吃的没有任何储备。在她生活的这个屋子里,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看一眼,足以百感交集,不寒而栗。她一家四口的生活来源,主要靠政府的救济,和一些社会爱心人士的帮助,对她的生活除了佩服之外就是不可思议。
一、生活对她的砥砺
十四岁的小熊花是家里的顶梁柱,她要照顾70多岁而多病的奶奶;还要关照和自己在同一学校读三年级的大弟弟熊彪及和刚满8岁的小弟弟熊优;周末和假期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到山上找柴,为下周的生活储备燃料;做饭洗衣对她来说已是家常便饭;甚至还要扛着锄头上山铲玉米等农活。这一切,似乎都是老天安排好的。
她一边读书,一边照料家人,还要处理家里的一些大小事务,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作为一个十五来岁的孩子,就要承担起一个成人该承担的责任,她找不到可以撒娇的地方,找不到可以推卸责任的借口,更找不到可以哭泣的角落,只有在心里默默地编织着家的前景。看她小小年纪,她就学会对生计的计划和安排,做起事来显得也很利索,和她差不多大小的孩子做事总会带有一些娱乐成分,可她没有,她对别人捐赠的物品和钱,她总是认真的记录,分配使用,和周到计划。自己从不乱花一分钱,对她来说乱花就是意味着全家人饿肚子。放假在家的时候,她总把自己家里的事完成后,去帮助别人家放放羊,带带小孩什么的,反正有她做不完的事,邻居对她很好也很照顾,常夸她真是一个懂事能干的孩子。总会在她家里最困难的时候给予接济,帮她家出出主意,照顾奶奶。她说这是她最高兴,最幸福事了!
二、学习对她的沉淀
从小熊花的家到学校,要翻过几座大山,弯多路陡,崎岖不平,一个成人一般都带上两三瓶水翻越两个多小时,虽然目前已修通了到四箐的水泥路,可是没有车辆来往,所以上学走山路是她们山里孩子的唯一选择。每次周末开学的时候,她既兴奋,又害怕。兴奋是自己和大弟弟能到学校里学到很多的知识,害怕的是担心家里不懂事的小弟弟和年迈的奶奶。有很多次,都是偷偷的流着泪水来到学校的,到学校后,她自己对家人的全部的爱都倾注在大弟弟身上,课间十分钟,总是拉着弟弟的手嘘寒问暖,千叮咛万嘱咐要听好老师的课,好好学习,将来一起把家里的房子修好,一家人过上自立自强的日子。
在学校生活和学习中,她总是严格要求自己,尊敬师长,团结同学。课前认真预习,把不懂的问题记录下来,等上课来解决,有不懂的问题总要打破砂锅问到底,课后,能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同学不懂的问题她就像老师一样耐心帮助,通力合作,同学们都乐意和她一起学习和玩耍,现在她可是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得力助手。每天早上,她都起得很早,自己先洗漱完之后,去帮哪些不能自理的低年级学生叠衣被,整理鞋子、毛巾、口缸……。自从接受救助以来,解决了她家的部分困难,使她能够有更多的精力学习,上学从未迟到过,也不因一些小感小冒随意请假。虽然家中贫困,平时哪个同学没有了学习用品,她就会把自己的东西主动地借给他用,帮助他。在班里得到了同学们的拥护和喜爱,深受师生的一致好评,多次被学校评为“道德标兵”、“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
三、怀揣着梦想
家庭的变故和现实的无奈,使得小熊花背负着与常人不一样的沉重负担,也因为如此,才造就了她的坚强、勇敢和乐观,在她的身上,我们看到的不是因贫穷而懦弱,而是一种勇往直前,坚忍不拔不服输的精神。她并不爱说话,但从她的眼神中我们可以看到她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她很孤独,因为从小到大她几乎没有父爱、母爱,在对她了解的过程中,她说很想自己的父亲,而对于母亲她则说不知道,因为她已经记不起母亲的样子了。她也并不孤单,因为有好心人的帮助,在学校还有老师和小伙伴的陪伴,她也显得积极乐观向上。她和其他的小朋友一样,有着自己的理想。她说她希望学更多的知识,长大以后还要帮家里干农活、做家务。这样的理想很简单,也很朴实。
最美孝心少年先进个人事迹材料2
李博恒,12岁,他独立自强,积极乐观。一直以来,他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事迹在太要镇中心小学传为佳话。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当代少年最美的孝心。
博恒的母亲精神失常,生活不但不能自理,而且需要长期治疗,几乎花光了家里的所有积蓄;年逾古稀的爷爷,腿脚不便,虽然忙前忙后,但对于这个经济困难的家也力不从心。因为生计,博恒的爸爸常年在外打工挣钱,几年才能回一次家。家里的状况博恒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懂事的他便早早担起了大人的义务,6岁时就学会了做饭,打扫院子、收拾牛圈、照看妈妈……从那时起,这些大人要干的活便成了博恒最熟悉的生活中主要的一部分。当别的孩子在父母怀中撒娇时,他却在山沟里挖山药卖钱补贴家用;当别的孩子和伙伴们玩耍时,他却在灶膛前点火为爷爷和妈妈做饭;当别的孩子们进入甜蜜的梦乡时,他却在照顾生病的母亲……农忙时节,他和爷爷一道去田地里干活,节假日,他常常帮爷爷放牛。博恒农活、家务样样都干,样样都行。邻居提起他,无一不竖起大拇指,夸博恒是个懂事孝顺的好孩子,如果没有他,这个家也就没了,面对大家的赞扬,腼腆的他只是微微一笑说:“爷爷、妈妈是我在这个世上最亲的人,孝敬他们是我应该做的!”
在李博恒眼里,最奢望的就是生日时吃一碗热乎乎的面条,他说:“那面叫长寿面,吃了面条后自己就健康了,也就能更好地保护爷爷和妈妈了。”每当学校里发了火腿肠,面包,牛奶,鸡腿时,他舍不得吃,都会偷偷的攒下来拿回家给爷爷和妈妈吃。爷爷每每提及此事,便会老泪纵横:“娃在我们家受苦了!唉,是我们当大人的没本事,娃太苦了,太不容易了,我们对不起娃啊!”
百善孝为先。在艰辛的成长路上,李博恒用柔弱的肩膀勇敢地扛起了帮爸爸照顾爷爷,照顾妈妈的重任,用孝心诠释了中华少年应具有的美德。虽然他没有享受快乐幸福的童年时光,但正是这样的生活,使得他更加坚韧刚强。现在学习任务繁重的他,依然是怀揣坚毅与感恩,为爷爷分忧解难,用孝心、责任和坚强承担起家庭的一片蓝天!
最美孝心少年先进个人事迹材料3
赵亚娟,女,共青团员,2000年4月2日生于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三岔镇前进村岭西二组。现系吴砦初级中学九年级四班学生。她进入中学以来,多次获得学校“优秀共青团员”、“学习进步奖”、“优秀班干部”、“优秀舍长”“自立自强美德少年”等荣誉称号。2015年11月她很荣耀地获得了“天水市十佳美德少年”称号。
一、命运多舛的童年生活
每当她在小时候看到别人的父母牵着自己的儿女在一起玩耍时,她的内心深处发现她的生活中缺少了一样东西,那就是如春雨滋润小草般的母爱。妈妈生下她四个月的时候就出去打工,一年后妈妈就提出和她爸爸离婚。因为此事,她爸爸的精神病更加严重了。以前她爸去地里干活,也不打奶奶,病情也很少犯。但离婚后,她爸地里的活也不干了,每晚上要从上房屋里来到平房屋里打奶奶,奶奶每天都忍受着痛苦。她记得五六岁的时候,一次爸爸打奶奶,他用砖头砸在奶奶脚上,鲜血直流!奶奶在院里哭,她也哭,而她爸爸却说:“别害怕!有我呢。”她爸爸一直很爱她,只要她做事出一点差错,他都会去骂或打奶奶。奶奶更是视她为珍宝,省吃俭用,不肯多花一分钱。
在她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那一年的春节,她爸爸就离家出走了。谁也不知道他去了哪儿,也没有人见过他。这对于一个年近六十的老人来说怎么能承受住如此承重的打击!从此奶奶每天出去找爸爸,只是一天一天都没有结果。而她发现奶奶鬓角的头发没几天都全白了。爸爸平时也不会去哪里,一个人呆在家里,有时买烟、买面、理发也不会走太远的。此时此景,有关他爸爸的事情都渐渐浮在眼前:爸爸的笑容如此好看、教她写字如此认真、叫她折纸飞机纸船……
在她刚要初一报到时,她的奶奶又出车祸了!等她见到奶奶时,脸色煞白,锁子骨骨折的奶奶已经躺在了卫生院的病床上。此时的她眼泪如断线的珠子,可是奶奶一醒来就给她说:“别哭,没事的!”她说:“怎么能没事儿呢?还有几天就初中报名了!”奶奶安慰她说:“铺盖找个人帮你抬。”听到这里,她惭愧地说:“奶奶,你就安心治病吧。我的事情我能办好!”后来奶奶被转到市二院治疗去了。初一报名的那天,她一个人在家里收拾好去学校所需要的物品,并找了一个叔叔帮她把行李铺盖抬到了学校。晚上睡觉时,别的舍友欢声笑语,而她却一个人泪流满面。因为奶奶的伤势怎么样了?她一无所知啊!
二、越挫越勇的自强性格
由于特殊的经历和家庭背景,造就了赵亚娟同学自强自立的好性格和永不服输的斗争精神。她从小就主动帮助奶奶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和农活,并养成了一种热爱劳动的好习惯。到五六岁时,她就帮奶奶摘花椒。到十一二岁时,她帮着奶奶摘完自己家的花椒后,还为村里别人家摘花椒挣钱,也为了自己一年的生活费用。到初一二时,春季周末到山上挖药材卖钱,夏季摘花椒挣钱,秋季周末下苹果挣钱,寒假打短工挣钱;此时,她一年挣的钱不但够自己的生活费用,还补贴奶奶家用。赵亚娟同学虽然在家农活繁忙,但丝毫没有影响到她求知的强烈欲望!正如她所言:“‘人穷志不短。’当一个人没有正确的方向,活着也就如同一个死人一样无意义。‘人生之事,不如意者常八九。’有多少比我不幸的人,他们都有强大的意志去面对?人要常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看待世间万物。我想我更要去感谢我的奶奶,因为她让我来学习。并体验从中带来的欢乐,并认识到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所以我要坚持学习,用乐观的心态、勇敢的性格和顽强的毅力,一定能有所成的!因为罗曼.罗兰说过:‘痛苦和苦难造就伟人。’我坚信他就是真理。为了让奶奶将来有一个好的`生活,这就是我前进的不竭动力!”
三、出彩充实的中学生活
在学习上,三年来每天早上她都是第一个进教室、晚上最后一个出教室的学生;正因为如此,她是我校最勤奋的学生,也是学习最好的学生之一。在卫生方面,她也有出色的表现:教室里有值日生忙不过来时她都会主动去帮助打扫卫生,而且毫无怨言;地段上有垃圾时,她都会主动过去捡起来放进垃圾箱;每当周末来她看到宿舍有垃圾时她都会清扫垃圾,并且摆放好宿舍里的所有学习和生活用品,把宿舍打理成了一个既干净整洁漂亮而又温馨舒适和谐美好的小家;在生活上她极其节俭,从不浪费粮食,也从不买零食喝饮料,她是我校的节约标兵;对于别的同学的浪费行为她不但积极去阻止,而且还教育其认识到浪费的严重危害性;每当吃早餐、午餐和晚餐时,剩饭桶子旁边就会有她监督同学不让倒剩饭剩菜剩汤的志愿者的美丽身影!在她的努力下,我校学生的浪费行为几乎杜绝了!在性格上,她很要强,从不接受别人捐助,即使是免班费、免班上定的毕业班服,无论班主任和学生怎么劝说,她都外甥打灯笼---照旧。在人品上,她是班上人品最好的学生;因而有关她的捡饭卡上交学校呀、拾钱物归原主呀、一言九鼎呀、乐于助人呀等的事例不胜枚举!
四、奶奶的贴心小棉袄
每个周末,她都把一周省下来的零用钱用来买一些蔬菜带回家,并给辛苦了一周的奶奶做饭,让奶奶过两天轻松日子;周末返校时,她也要给奶奶把饭做好。周末在家里,她给自己洗衣服时,要把奶奶的衣服也都洗了,等晒干后给奶奶叠得整整齐齐,这样奶奶穿时就方便了。信息化时代,手机已经成了生活必需品;为了便于家校联系,她不厌其烦地给奶奶教会了接打电话。学校里的有些资料表册,都需要家长签字,这可难住了不识字的奶奶;为了让奶奶享受签字的权利,她手把手地教会了奶奶写自己的名字。正因为这样,她成了奶奶的“贴心小棉袄”!由于她的懂事和勤快,一家人的日子也过得其乐融融。
五、年老孤独村民的临时拐杖
在她们村有一家人,主人都六七十岁了,而且夫妇身患疾病;虽有个儿子,但在离家一二公里的镇子上做生意照顾不上。鉴于此,每星期上学时,她都进去询问老人需要面油菜盐药之类的生活用品,如需要的话她都会周末回家给捎上。每年夏收时,她都要步行近一公里的小路给老人帮忙打麦子,一直忙到晚上才回家;近几年来年年如此。开春后的周末,她把自家的椒园挖完后,就去帮着两位老人挖椒园,直到把活干完后再忙自己家里的事。由于她的热心和无私奉献,她被村民誉为两位老人的“临时拐杖”!
最美孝心少年先进个人事迹材料4
兰芳,女,2003年5月生,2013年荣获厦门市思明区“文明学生”称号,2014年12月被授予“厦门市自立自强美德少年提名奖”,2016年被授予“全国最美中学生”称号。
兰芳,2015年9月刚刚升入我校初中部。每到寒暑假,小伙伴都在开心地玩耍,兰芳却在家里剪线头。长时间机械重复动作让兰芳稚嫩的手心和手指都磨出了水泡,一下水就疼,但她还是贴上创口贴再剪,只为多赚一点钱贴补家用。爸爸受伤,妈妈要照顾,这个话不多的腼腆女孩就担起家中重任。
2013年,兰芳读五年级时,她的爸爸在码头工作时,被集装箱砸伤,双手双脚不能动弹,家里的顶梁柱轰然倒塌。妈妈必须在医院照顾爸爸。姐姐上高中,学习压力大,弟弟小,才刚上小学,兰芳毫不犹豫的担起家中的重任。
从那以后,兰芳每天早晨6点就起床,做早饭、送弟弟上学、自己上学、放学接弟弟、做午饭、下午上课、放学接弟弟、买菜、做晚饭、洗衣服、做作业,兰芳的一天忙得团团转,连睡午觉的时间都没有,所以下午有时会打瞌睡。
一开始,兰芳对家务并不熟悉,锅没烧干就放油,油花溅起烫到手;不懂加水,把菜都烧焦了。她只能一点一点摸索。为了省钱,兰芳货比三家;为了做得更好,她去超市看菜谱。此外,兰芳还要周末到医院帮忙照顾爸爸。
兰芳一家住在城中村里20多平方米的出租屋内,光线昏暗,连白天都要开灯。外屋的上铺是姐姐的床,下铺是兰芳的,爸爸妈妈和弟弟住在里屋。外屋有一张小方桌,是兰芳和弟弟的书桌兼饭桌,姐姐只能在床上架起小桌板学习。阳台除了晾衣服,还是厨房,兰芳就在那里做饭。
爸爸出院回家后,还要在轮椅上休养一年。假期里,别的孩子玩得很开心,但为了减轻家中的负担,兰芳就跟着妈妈到殿前的工厂拿回手工活。兰芳给玩偶缝眼睛,一不小心会扎到手,久了眼睛累、手酸,没缝好还得返工。缝一双眼睛能赚5分钱,母女俩在一个暑假里赚3000元。她寄了1000元回老家给爷爷奶奶,剩下的给姐姐交学费和贴补家用。
妈妈捧着兰芳的手,心疼地说:“手指都有些变形了。”兰芳右手中指的第一个关节有些肿,像结了一个茧。兰芳把手藏起来说:“家里条件不好,妈妈也很辛苦,要上班还要照顾家里。”兰芳的生活是辛苦的,但她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来面对。
兰芳不仅在家里细心地照顾家人,在学校也很关照同学,热心公益。在读小学期间,兰芳班上来了一个随班跟读的智障孩子小露(化名)。一开始,总有些调皮的孩子把垃圾放到小露的抽屉里,每次兰芳都站出来帮小露说话,“你们不能把垃圾放在这里”。小露不怎么和别人交流,兰芳就一次次接近她,和她说话,尽管一开始,小露对兰芳不理不睬。但兰芳没有放弃,慢慢地她会对兰芳笑了,下课还愿意和兰芳出去走走,甚至送一些她觉得好的东西给兰芳。3年过去了,如今都上了中学,在兰芳的影响下,身边的同学变得愿意亲近小露了。虽然没有和小露在一个班级,但每天兰芳都会在课间找小露聊天,放学的时候主动留下帮助小露学习。
2016年3月7日,云顶学校举行第二届“云顶学校学生志愿服务团”开团仪式。七年四班的兰芳作为小义工志愿服务团团长,带领145名小义工宣誓。这些小义工都曾受到社会爱心人士的帮助,因此,他们将回馈社会,为班级、为学校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校知道兰芳的家庭困境后,为她申请了补助金,她很努力,成绩也不错,学校同时又为她申请奖学金。兰芳的妈妈说,兰芳是最省心的,基本上不用花钱,学校的奖学金够兰芳的花销,还能买些书。
这就是兰芳,一个年仅13岁的女孩。她常说:“其实我真的没有做什么,我想做的事情太多,能做的事情太少,我想用自己双手,为自己,为家人,为身边的人多做些事。”
“孝心少年”主要事迹简介
邵帅,生于1997年,江苏徐州市人。2010年2月,邵帅为了照顾患有急性髓性白血病的母亲,在当地教育局办了休学,和姥姥一起来到北京,并决定为母亲捐献骨髓。
江苏感动十大人物、北京市道德模范少年2013最美孝心少年。
参考资料
一岁时父母离异,5岁时母亲离开他进京创业,12岁,他本应在学校度过无忧无虑的美好时光,但是他却要背负起更多的责任,因为他的母亲邵丹身患白血病。为了进京照看母亲,邵帅选择了休学,并决定为母亲捐献骨髓并照顾母亲。
与同龄的孩子比,邵帅没有单亲家庭孩子常有的孤僻、任性等性格弱点,相反,他懂事、独立、性格开朗、乐于助人、品学兼优,他用一个12岁孩子稚嫩的肩膀撑起了一个家庭的天空,被媒体称为演绎了现代版孝子传奇。
邵帅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多次荣获校级优秀少先队员光荣称号,六年级被评为“优秀小学毕业生”。他天资聪明,兴趣广泛,尤其喜欢画画。他从5岁开始学画画,7岁学书法,2006年、2007年、2008年先后获得加拿大和平杯、中华神龙杯、奥运书画比赛等大奖。
2009年“六一”前夕,全校师生在矿大科学馆举行“六一”儿童节庆祝活动,并举办了学生书法、绘画作品展,同时展出的还有“邵帅作品书画文联展”,邵帅的42篇作文、128幅绘画作品和30多幅书法作品成为那天一道亮丽的风景,受到师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邵帅不但学习勤奋、兴趣广泛,而且非常关心班集体。每学期开学的前一天,他就和他的姥姥早早地来到学校,把教室的玻璃、电风扇擦得一尘不染,桌椅摆放得整整齐齐,地拖得干干净净。用邵帅的话说:“明天同学们坐在这整洁的教室里上课,心里真高兴!”
同学们称他为小画家、小书法家,并选他当班级的宣传委员。班级每出一期黑板报,他都要先查阅资料,精心设计,然后利用课余时间与同学一起办黑板报。他们办的黑板报版面新颖,内容丰富,多次被评为校级优秀板报,为班级争得了荣誉。
邵帅心里总装着同学,能与同学和睦相处。从2年级开始,每到新年,他都要给全班每一位同学和老师送一张贺卡,并写上祝福的话,直到现在有的同学还珍藏着他的贺卡。
邵帅不但在学校表现出色,在家里也是一个非常孝顺、善解人意的孩子。他一岁多时,父母离异,5岁多时妈妈到北京打工。
他一直和年老体弱的姥姥姥爷生活在一起。有一次,邵帅的姥爷因脑血栓住院一个多月,他放学后经常和姥姥一起坐公交车,给姥爷去送饭,到很晚才回家吃晚饭,接着再写作业。有时姥姥心脏病犯了,他便给姥姥抚背揉肩、端饭倒水,为减轻姥姥的病痛,他常常讲一些笑话,逗姥姥开心。
就是这样特殊的家庭结构,使他过早地懂事了,人世间的真情都在他的一举一动中流露出来。这样的家庭生活,使得他比同龄的孩子成熟了许多。
2009年6月,北京一家权威医院诊断出邵帅的妈妈得了白血病。这时邵帅临近小学毕业,学习任务较重,再加上他思念妈妈,痛苦的心情可想而知。到了8月底,他说服姥爷和姥姥,毅然决定休学,去北京照顾妈妈。
到了北京,邵帅给妈妈端屎倒尿,事无巨细地照顾妈妈,他还毫不犹豫地向大夫请求给妈妈捐献自己的骨髓。配型结果出来了,听说自己可以捐髓救母,他兴奋地对母亲说:“妈妈,你不用担心,我可以救你了。”
而面对媒体记者的提问,邵帅的解释很简单:“我爱妈妈,我的生命是妈妈给的,没有妈妈哪有我?哪个孩子碰到这事会不救妈啊?”
大年二十九那天,当普天同庆迎接新年之际,邵帅和他妈妈正经受着生命的考验。上午9点,护士用轮椅把邵丹推到移植病房,邵帅一直跟在身边,到了更衣室必须换衣服。在邵帅的帮助下,邵丹换好了衣服,护士们都在夸邵帅懂事孝顺。
此时的邵丹不敢看儿子的眼睛,因为她知道儿子心里一定是充满了担心和惶恐,因为从她住院起,儿子就一直陪在她身边,从来没有分开过。儿子曾经对她说过,他一看不见妈妈心里就发毛,可这次进舱最少也得一个月,对她们娘俩来说是一场煎熬。
当邵丹最后回头看了儿子一眼,说“儿子,你回去吧”,邵帅已经是泪流满面。这时,邵帅突然伸出拳头举起来对妈妈说:“妈妈,你一定要挺住!”
手术后,邵帅没有因为捐了自己的骨髓而安心在家休养。他从捐完骨髓出院的第二天起,就承担了照顾妈妈的重任。他每天起早贪黑,给妈妈做饭,还要乘坐12多站公交车往返医院和住所给妈妈送饭。
这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每天这样不停地忙碌,也会精疲力竭,更何况是一个12岁的孩子。为此,邵帅妈妈的心里非常愧疚:为了自己,孩子的学业都耽误了,因此她经常偷偷地流泪。
邵帅知道后安慰妈妈说:“学可以晚上一年,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妈妈只有一个,我每天守在妈妈的身边,心里才踏实。”
手术后的视频是母子俩最盼望的时刻,墙角的那把折叠椅几乎成了他的专座。邵丹说,每当她看到儿子瘦弱的身影消失在走廊尽头,她的眼泪都会夺眶而出,因为是自己让他过早地体会到生活的艰辛。
每次邵帅回到住处的时候,已是晚上10点。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妈妈打电话,嘱咐她早点睡觉,这样细胞才能快点生长。
为了给邵丹看病,家里的积蓄已全部花完,邵帅的姥姥和姥爷四处借钱,欠下了许多债务。懂事的小邵帅,为了给家里省钱,连一瓶矿泉水都舍不得买,每天都是以凉皮充饥。有的时候,甚至瞒着姥姥不吃早饭,省下钱来给妈妈治病。
尽管他自己不吃早饭,但邵帅却从未忘记给妈妈做饭。为了能做上可口的饭菜,他买来菜谱,照着上面的文字说明去学。邵丹知道儿子从小喜欢宫保鸡丁,劝他买些来吃,但是邵帅却说:“妈妈,宫保鸡丁太贵了,12块钱一份,够我吃3天的凉皮了。还是省点钱给您看病吧!”
邵帅的姥姥最了解外孙的感受,她说:“邵丹在住院期间病情反复恶化,医生3次下病危通知单,每一次无疑对邵帅都是强烈的刺激。一次次的惊吓,使邵帅非常地悲伤。可他心中有一个信念——只要有万分之一的希望,就要救妈妈……”
“帅十二,献骨髓,此大孝,无人及,”这是网友对邵帅的评价。的确,他的孝心赢得了大爱,社会上许多热心人士都相继为邵帅的母亲捐款。
中央电视台及各省市多家电视台、全国各大报纸及地方报纸、全国各大网站都分别专题报道了邵帅的事迹;中国矿业大学附属中小学、中国矿业大学及全国很多地方学校都掀起了向邵帅学习的热潮。
邵帅捐髓救母成了拨动现代社会人们心弦的一曲动人歌谣。2010年6月,邵帅作为徐州市唯一代表出席了全国第六次少代会,并受到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中央电视台“六一”晚会,为邵帅做了主题故事《邵帅爱心救母的故事》;中央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的《新闻联播》对邵帅的事迹进行了报道;CCTV-12频道《道德观察》栏目做了专题片;徐州电视台专门为邵帅拍摄了电视短剧《生死母子情》。
他还先后荣获中国十大孝子、中国孝老爱亲好人、江苏省十大教育人物、江苏省孝老爱亲道德模范、江苏省美德少年十大标兵等称号。面对这些,邵帅说,长大以后要做一名志愿者,去帮助别人。假如将来自己真的考上了美术学院,成了一名画家,首先要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回报社会。
十佳最美孝心少年主要事迹介绍怎么写
“十佳最美孝心少年”主要事迹介绍怎么写?
首先了解“十佳最美孝心少年”的事迹。
从学会感恩,孝敬父母开始入手,简述家庭近况。
介绍几件主人公孝顺父母做的具体事情。
介绍是怎样被评为“十佳最美孝心少年”的。
事迹材料例如:
2016十佳最美孝心少年余虽事迹材料:
姓名:余虽
性别:女
所属地区:从江县东朗乡摆德村摆德小学
简介:余虽, 2003年7月24日出生,家住从江县东朗乡摆德村,是摆德小学学生。因母亲常年生病,家境贫寒, 9岁才入学的她,今年刚好上三年级。自她记事起,母亲就已经是大病缠身,平时总是带病干活,因此她也早早地学会了帮帮母亲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上学后,为不影响学习,她总是提前做好父母安排的各种家务,学习从没有耽误过。
最美孝心少年先进事迹材料
快乐,只因心中有爱
——岚皋县“最美孝心少年”冯莫林先进事迹材料
冯莫林,男,汉族,现年13岁,2002年8月18日出生于陕西省安康市岚皋县堰门镇青春村一个贫困农村家庭。母亲天生青光眼,父亲在冯莫林6岁那年,水泥灰呛进眼里,由于没有及时正规医治,不久便双目失明。从此,冯莫林成了全家唯一的“眼睛”,也成了全家唯一的生活与精神支柱。
6岁,上幼儿园的年纪。当千万孩子还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时,冯莫林已不光是照顾自己和上学,还得照顾双目失明的爸爸妈妈以及种庄稼、干农活。七年来,他靠着感天动地的孝心、自强不息的毅力和乐观向上的精神,奏响了一曲感天动地的宏伟乐章,谱写了一部震彻心灵的时代传奇。
10月15日,CCTV-13《朝闻天下》栏目以《冯莫林:我的家不比别人差》为题,用时9分41秒,对岚皋最美孝心少年冯莫林感人事迹做了深入报道,引起强烈反响。据最新消息,冯莫林正式荣获中央电视台“寻找最美孝心少年”大型公益活动“全国最美孝心少年”称号,是陕西本次唯一获次殊荣者,另一名好少年吴俊荣获最佳提名者。两少年将于10月25日进京参加中央电视台组织的颁奖典礼。透过冯莫林感人事迹,可以发现以下光辉精神和闪亮足迹。
乌鸦反哺,羔羊跪乳,他孝感天地
年纪小小的冯莫林,已能深深感到父母的悲苦,心疼着爸爸妈妈,深爱着爸爸妈妈,却无法力挽狂澜,只能用稚嫩的双手,帮助爸爸妈妈生活起居,照顾爸爸妈妈衣食温饱。7岁那年,冯莫林开始上小学。他的家距离集镇15华里,报名的时候,别的同学都是父母骑车送,他和母亲却是一步步走过去的;别的新生哭哭闹闹不让父母离开,冯莫林却默默地找来一根木棍交给妈妈,再三叮咛妈妈回家一定要靠路里边走。他知道妈妈看不清,来时的路上有他照应,回家的路,妈妈要一个人走,他生怕妈妈一不小心跌进路边山沟。
一年冬天,妈妈李兴翠给了冯莫林十块钱,让他给自己买双袜子,免得上学冻着了。周末回家,冯莫林脚上仍光溜溜的,却从书包里掏出一双崭新的毛绒袜给妈妈穿上。妈妈流下了幸福而难过的泪。冯莫林帮妈妈擦去泪水,安慰妈妈说:“妈妈,家里比学校冷,你身子弱,更需要保暖。我在学校和同学们在一起,天天活动,一点都不冷。”
和普通开放式的农家院落不同,冯莫林家的院子有一个封闭的半截围墙。冯莫林的爸爸因为失明看不见,曾多次掉到院子外侧两米多高的水田里。为了父母安全,2013年秋天,冯莫林和父亲在邻居左宏举帮助下,一起砌这个围墙。
说起冯莫林,乡亲们都赞不绝口,无不感叹佩服。邻居左宏举说:“冯莫林的确是一个懂事乖巧的好娃娃,他打零工挣钱给家里买了冰柜和电视,每次周末上学前,他都要做好多好多的菜放在自己冰柜里,让爸爸妈妈只热热就能吃了,还再三请我帮着照看他爸爸妈妈,害怕父母出事。”
“有了冰柜,上学前就可以多做点菜,让爸爸妈妈多吃几天,有了电视,爸爸就不会寂寞,虽然他看不见,但他最喜欢听新闻。”冯莫林一一介绍为什么要买这两样家电。
吃苦耐劳,省吃俭用,他自强不息
面对困境,冯莫林知道,自己唯一能做的就是用双手去战胜它,用意志去克服它,把日子过下去。而能够战胜这一切困难、让冯莫林和他爸爸妈妈幸福平安生活到如今的最重要原因,就是冯莫林的吃苦耐劳、省吃俭用和自强不息。
每次放学,别人家孩子要么坐车要么家长骑车接,而冯莫林,却只能独自一人走一个半小时泥洼路回家。在家里,他不仅洗衣、做饭、收拾房间,还上坡挖地、种玉米、土豆和蔬菜。并在周末抽空为乡邻烤烟户打零工,拔草、编烟叶,挣点工资,补贴家用。两年来,他打零工攒下2000多元,给家里添置一台电冰柜和一台旧电视。每次领到低保金,冯莫林都是数了又数,算了又算,恨不得一个钱掰成两半花,买米、买面、买肉,却从未给自己买过一件新衣服。
2013年暑假,他给邻居家帮忙摘烟叶、编烟叶,炎炎夏日,身上长满了痱子,磨破了双手,可他一直坚持。一个暑假下来,挣了一千多元。冯莫林家取暖和生活用的蜂窝煤,每一块也都是冯莫林从距家500米外的公路上背回家来的。
为父母安全,在砌围墙那次定木桩时,负责掌握木桩的冯莫林,被双目失明的父亲不慎砸伤手指,鲜血直流。父亲老泪纵横,让冯莫林马上去医院包扎。冯莫林没有答应,他强忍着疼,坚持不哭出声来,从妈妈的针线袋里找出些布条和线,上了一点云南白药,包扎之后继续干活。父亲冯联许说:“十指连心啊,他是怕哭出来我们晓得了难过,还有他是心疼钱……”说到这里,父亲冯联许早已是泪流满面。
父母是福,苦难是金,他乐观自信
在冯莫林心里,父母是他最大的福气,而苦难他根本没放在眼里,甚至他自己都不觉得所走过的路和做过的事是苦是难,除了个别时候“害怕”外,他始终充满着乐观自信。
当记者采访他问干活儿有没有害怕过,是否感觉很苦很累时,冯莫林说:“我不觉得苦,也不觉得累……山上野猪很多,我一个人在山坡上干活,的确有些害怕,也偷偷哭过多次,真希望爸爸妈妈能够守在一旁,那样我就不怕了……可是,爸爸妈妈眼睛看不见,上不来……可我最害怕的不是这些,是哪一天放学回家后见不到爸爸妈妈,叫爸爸妈妈时没人答应,一个人做饭,干活,一个人上学……还好,爸爸妈妈都在,只要爸爸妈妈在,我就高兴……我感觉我家不比别人差,我也感觉很幸福,因为爸爸妈妈在……”在冯莫林接受采访时一段不足1分钟的谈话中,竟7次提到“爸爸妈妈”。
而当记者问他有没有信心凭着自己的双手买下一台洗衣机时,他给予了肯定的回答。他说,自己已通过暑假给别家编烟叶,攒钱买了一台冰柜和一部电视机,现在手头已有500多块,只差100多块了,明年再打工,很快就能买回来。说完,他笑了,笑得是那么充实,那么自信,那么幸福。
在冯莫林的心中,父母是福,苦难是金,困难更阻挡不住他上进的心。冯莫林家的墙壁上,有多张冯莫林的奖状。在班里,他是班长,在宿舍,他是社长。三年来,冯莫林连续被评为三好学生和优秀班干部。班主任赵坤说:“冯莫林话不多,但做事总在前头,总为别人想的多,为自己想的少,在同学中威信特别高。”冯莫林也先后被评为岚皋“十佳先进典型”、“十佳美德少年”和“陕西省最美孝心少年”。
如今,当许多人忧心忡忡,怨天尤人,百无聊赖,颓废空虚,苦苦追寻快乐在哪里,快乐是什么时,年仅13岁的冯莫林用自己的行动和心语,给出了令人痛彻心扉而又茅塞顿开的答案,那就是,人之所以快乐,只因心中有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