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大全300首
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 宋 · 王安石《元日》
译文: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2、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宋 · 朱熹《春日》
译文: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谁都可以看出春的面貌,万紫千红,到处都是百花开放的春景。
3、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译文:独自离家在外地为他乡客人,每逢佳节来临格外思念亲人。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茱萸可惜只少我一人。
4、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宋·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译文:我住在长江源头,君住在长江之尾。天天想念你却总是见不到你,却共同饮着长江之水。这条江水何时不再这般流动?这份离恨什么时候才能停息?只是希望你你的心如同我的心,我一定不会辜负你的相思意。
5、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
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唐·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译文:弯弯的月儿爬上了凉州城头,城头的月儿升空照着全凉州。凉州方圆七里住着十万人家,这里的胡人半数懂得弹琵琶。
动人的琵琶曲令人肝肠欲断,只觉得风声萧萧兮长夜漫漫。河西幕府里我有很多老朋友,老朋友分别以来已有三五春。如今在花门楼前又见到秋草,哪能互相看着在贫贱中变老?人生一世能有几回开怀大笑,今日相逢人人必须痛饮醉倒。
含有“马”字的古诗有哪些
含有马字的古诗如下:
1. 唐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2. 唐 · 王翰《凉州词二首·其一 》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3. 魏晋 · 陶渊明《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4. 唐 ·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5. 唐 · 李白《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马的象征意义:
1. 龙马精神。龙马精神是人们自古以来就崇尚的奋力拼搏、自强不息、勇攀高峰的民族精神。我们的先人认为,马作为一种动物,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 。马就是黄河精神,就是炎黄子孙的体现,代表了华夏民族的基本精神风貌与优良道德品质。
2. 马是能力、智慧、才干与成就的象征。古代人们常将“奔驰”与“快马”连用。
《稚子弄冰》古诗翻译
《稚子弄冰》
南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译文:
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盘中的冰块脱下,提在手中。
轻轻敲打冰块发出穿林而过的响声,忽然却听到了另一种,冰块落地发出如玻璃破碎的声音。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宋孝宗淳熙六年(1179)春,杨万里当时在常州任上。打春牛是古时的习俗,立春前一日,用土牛打春,以示迎春和劝农。打春之牛,后亦以苇或纸制。这首诗写儿童看到大人们鞭打春牛的场面后进行模仿的情景,这一场景引起诗人对丰收的联想。
二、古诗赏析
诗中孩子弄冰的场景,充满乐趣:心态上,寒天弄冰,童心炽热;色泽上,金盘、彩丝串、银冰、形态上是用金盘脱出的银铮;声音上,有 玉罄穿林响的高亢,忽又转 作玻璃碎地声的清脆。全诗形色兼具以感目,声意俱美以悦耳赏心,绘声绘色地表现出儿童以冰为钲、自得其乐的盎然意趣。
全诗突出一个稚字。稚气和乐趣能使儿童忘却严冬的寒冷,保持他一如既往的活力和快乐。孩童与老人在心理特征上有诸多的相通之处,孩童的脱冰作戏的场景在老人的眼里才有依依情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稚子弄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