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与子 什么

《父与子》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父与子》的作者是谁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1-02 09:05:04 浏览124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父与子》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父与子》的主要内容是:父与子漫画充满了人性的温情和幽默,把普通民众的生活通过父子间的表露刻画出来。洋溢着暖暖的人情味。由于一部分内容取材于一些特殊的社会现象,使得整部作品中,生活背景发生了一些改变,但父亲和儿子那善良、乐观的本性却一直没有改变。

因为他们具有这样美好的品质,所以遭遇困难不绝望,获得意外财富不忘本,一直过着许多人向往的快乐生活:平常而快乐,温馨又奇妙。

漫画介绍:

该长篇连环漫画溢满了埃·奥·卜劳恩对三岁儿子克里斯蒂安的爱子之情,是世界上流传最广的亲情漫画。作品中一个个生动幽默的小故事都是来自于漫画家在生活中的真实感受。

整本漫画无不洋溢着卜劳恩对克里斯蒂安的疼爱与呵护,是卜劳恩与儿子克里斯蒂安的真实写照。2020年4月,列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年版)》。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父与子

《父与子》的作者是谁

《父与子》是俄国小说家伊凡·屠格涅夫的小说代表作,发表于1862年。

书名的俄文名称Отцы и дети(Ottsy i Deti)的意思是“父与孩子”,但基于谐音关系,作品的英文名称一般都译作Fathers and Sons,即父与子。

创作背景

1934年12月13日,《父与子》的第一个连环漫画故事《糟糕的家庭作业》,在《柏林画报》刊载问世。这本长篇连环漫画溢满了卜劳恩对三岁儿子克里斯蒂安的爱子之情,可以说是世界上流传最广的亲情漫画。

作者简介:埃·奥·卜劳恩(E.O.Plauen)是德国著名漫画家。他是继海恩里希·霍夫曼(Heinrich Hoffmann)和威廉·布施(Wilhelm Busch)之后的又一位德国艺术巨匠,他的艺术生涯十分短暂,作品不多,但成就卓著,他的《父与子》被誉为德国幽默的象征。

父与子的作者是谁 父与子简介

1、父与子作者是埃·奥·卜劳恩。

2、《父与子》(Vater und Sohn)是德国漫画家埃·奥·卜劳恩(E.O.Plauen)创作的漫画作品,于1934年12月13日至1937年首次刊载于《柏林画报》。该作品在发表后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是世界上流传最广的亲情漫画之一,被誉为德国幽默的象征。

3、该长篇连环漫画溢满了埃·奥·卜劳恩对三岁儿子克里斯蒂安的爱子之情,是世界上流传最广的亲情漫画。作品中一个个生动幽默的小故事都是来自于漫画家在生活中的真实感受,整本漫画无不洋溢着卜劳恩对克里斯蒂安的疼爱与呵护,是卜劳恩与儿子克里斯蒂安的真实写照。2020年4月,列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年版)》。

《父与子》的故事怎么讲

《父与子》的故事按顺序看图,仔细看图,说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来讲。

《父与子》(Vater und Sohn)是德国漫画家埃·奥·卜劳恩(E.O.Plauen)创作的漫画作品,于1934年12月13日至1937年首次刊载于《柏林画报》。该作品在发表后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是世界上流传最广的亲情漫画之一,被誉为德国幽默的象征。

《父与子》的故事的例句

中午妈妈端了一盘热乎乎的饺子,爸爸放下报纸,指着饺子说,开吃了,妈妈说,儿子那儿去了,爸爸走进儿子的房间,却看到儿子趴在地上看漫画书,爸爸叫儿子去吃饺子,爸爸走进房间里去看,到那本漫画书,儿子走到餐厅,妈妈问爸爸哪里去了。

儿子说我也不知道,妈妈让儿子去找爸爸,儿子走进他旁边里,却看到了,爸爸睡着了,儿子走围场地说妈妈,爸爸睡着了,爸爸醒来了,坐在桌子上,一家人一起吃饺子。

父与子的主要内容 父与子的主要内容概括

1、《父与子》讲述的是一位父亲和三岁孩子的生活日常,他们的故事平常又快乐,温馨又奇妙,漫画中的儿子如现实中所有孩子一样天真可爱,调皮活泼,对一切充满好奇,故事里的父亲却与我们熟悉的成熟,稳重,威严这样的父亲形象完全相反,《父与子》中的父亲就是一个大孩子,他智慧又幽默,天真又慈爱,还有点小虚荣,有点小迷糊,做些无伤大雅的恶作剧。

2、这样一对父子的日常生活是人们一直向往的,快乐温馨,充满欢乐。父亲和儿子都善良乐观,不因遭遇困难而绝望,也不会因为获得意外财富就忘本。《父与子》中父亲和儿子的相处方式也无时不刻在告诉我们:最好的养育方式是高质量的亲子陪伴。

父与子的作者是谁

父与子的作者是埃·奥·卜劳恩。

埃·奥·卜劳恩(1903-1944),原名埃里希·奥泽尔,德国漫画家,少年时代学过钳工,后来在莱比锡绘画艺术学院学习,曾给一些报刊杂志作过画和插图。

他是继霍夫曼和威廉·布施之后的又一位德国艺术巨匠,他在《父与子》中所塑造的善良、正直、宽容的艺术形象,深深地打动了千百万读者的心,被誉为德国幽默的象征。

来历简介

《父与子》是德国幽默大师埃·奥·卜劳恩创作的一部连环漫画,作品中一个个生动幽默的小故事都是来自于漫画家在生活中的真实感受,父与子实际上就是卜劳恩与儿子克里斯蒂安的真实写照。

整部作品创作于1934-1937年之间。当时德国的报刊杂志被纳粹政府控制,刊登的内容枯燥无味。幽默漫画《父与子》的出现为人们带来了惊喜和快乐,受到了热烈欢迎,并且在几十年时间里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被誉为德国幽默的象征。

由于一部分内容取材于一些特殊的社会现象,使得整部作品中,生活背景发生了一些改变,但父亲和儿子那善良、乐观的本性却一直没有改变。因为他们具有这样美好的品质,所以遭遇困难不绝望,获得意外财富不忘本,一直过着许多人向往的快乐生活:平常而快乐,温馨又奇妙。

《父与子》作者是谁

《父与子》作者是屠格涅夫。

《父与子》是俄国作家屠格涅夫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屠格涅夫最著名的代表作。《父与子》发表于1862年,反映了农奴制改革前夕民主主义阵营和自由主义阵营之间的尖锐的思想斗争。

在《父与子》中,屠格涅夫描写了十九世纪五十年代俄国农奴制废除前夕新旧思想的斗争,父与子中的主人公巴扎洛夫是一个平民知识分子,代表新思想的一代,同代表父辈的贵族自由主义者基尔沙诺夫兄弟在思想上发生了冲突。

创作背景:

到19世纪中叶,屠格涅夫敏锐的发现、俄国社会政治改革不断深化的同时,一个新兴的文化阶层正在俄国开始出现,这就是《父与子》中所出现的平民知识分子阶层。

他们来自于平民百姓,因而具有吃苦耐劳、意志顽强而且具有革新精神;平民阶层的知识分子,由于受到上层社会的压迫与排斥,因而对于权威与文化传统.具有天然的反抗情绪,他们崇尚自然与科学,因而这是一种新生的文化阶层,一种介于贵族文化与农民文化之间的平民文化阶层。

地震中的父与子还在部编版课文当中吗

在,《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一篇虚构的短篇小说,作者是马克·汉林。文章讲述的是在美国的一次地震中,一位父亲不顾劝阻,冒着生命危险,怀着坚定信念,经过38小时的挖掘与种种艰辛,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13位同学的故事。赞扬了父爱的伟大与崇高。 后被收录于沪教版七年级下学期语文课本第八课(文章名改为《父与子》)、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第九册第十七课。但故事本身为作者虚构,因而真实性一直遭受质疑,入选课本后对细节进行了多次模糊处理。

地震中的父与子记叙文阅读原文和答案

  文章讲述的是在美国的一次地震中,一位父亲不顾劝阻,冒着生命危险,怀着坚定信念,经过38小时的挖掘与种种艰辛,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13位同学的故事。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地震中的父与子》记叙文阅读原文和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地震中的父与子》记叙文阅读原文

  1989年发生在美国洛杉矶一带的大地震,在不到4分钟的时间里,使30万人受到伤害。

  在混乱和废墟中,一个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便冲向他7岁的儿子上学的学校。他眼前,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二层教学楼,已变成一片废墟。

  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之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他知道儿子的教室在楼的一层左后角外,他疾步走到那里开始动手。

  在他清理挖掘时,不断有孩子父母急匆匆地赶来,看到这片废墟,他们痛哭并大喊:“我的儿子!”“我的女儿!”哭喊过后,他们绝望地离开了。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他们已经死了。”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挖着挖着。

  救火队长挡住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起火爆炸,请你离开。”

  这位父亲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难以控制自己,可这样不但不利于你自己,对他人也有危险,马上回家去吧。”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人们都摇头叹息着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因失去孩子而精神失常了。

  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上下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在第38小时,他忽然听见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

  是儿子的声音!父亲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

  “爸爸,真的是你吗?”

  “是我,是爸爸!我的儿子!”

  “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来救我,也就能救出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你现在怎么样?有向个孩子活着?”

  “我们这里有14个同学,都活着,我们都在教室的墙角,房顶塌下来架了个大三角形,我们没被砸着。”

  父亲大声向四周呼喊:“这里有14个孩子,都活着!快来人!”

  过路的几个人赶紧上前来帮忙。

  50分钟后,一个安全的小出口开辟出来。

  父亲声音颤抖地说:“出来吧,阿曼达”。

  “不!爸爸,先让别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这一对了不起的父子在经历了巨大灾难的磨难后,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地震中的父与子》记叙文阅读题目

  1.父亲赶到学校时,“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父亲请求帮助时,为什么人们都“摇头叹息”,没有帮他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填空。

  在地震灾难中,父子俩都想起“不论发生什么,我(你)总会跟你(我)在一起”,这句话除了体现父子间深挚的爱,还体现了父亲对儿子的_____________,儿子对父亲的_____________。

  4.文中画线句子对描写父亲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除了表现父子之爱,还表现了哪些人之间的关爱?由此,你对人世间的爱有什么深切的认识?(用一两句话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震中的父与子》记叙文阅读答案

  1.因为他看到儿子上课的小楼已变成废墟,认为儿子一定死了,感到绝望。

  2.人们认为这位父亲因失去孩子而精神失常了,对他深表同情,但断定孩子绝无存的可能,继续挖下去还会有危险。

  3.责任感 信任

  4.突出父亲挖的时间长,表现了父亲的执着(坚毅、坚韧、顽强),对孩子深挚的爱。(意对即可)

  5.①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

  ②校长、队长关心父亲的生命安全;

  ③警察劝父亲控制好情绪;

四年级语文《地震中的父与子》课文

《地震中的父与子》

1994年,美国洛杉机发生大地震,30万人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七岁儿子的学校。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学楼,已变成一片废墟。

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他知道儿子的教室在一层楼的左后角,便疾步走到那里。

就在他挖掘的时候,不断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赶来,看到这片废墟,他们痛哭并大喊:“我的儿子!”“我的女儿!”哭喊过后,便绝望地离开了。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没有希望了。”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接着挖。

消防队长挡住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请你离开。”

这位父亲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我能理解,可这样做,对你自己、对他人都有危险,马上回家吧。”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人们摇头叹息着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因为失去孩子过于悲痛,精神失常了。

然而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

是儿子的声音!父亲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

“爸爸,真的是你吗?”

“是我,是爸爸!我的儿子。”

“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你现在怎么样?有几个孩子活着?”

“我们这里有14个同学,都活着,我们都在教室的墙角,房顶塌下来架成个大三角形,我们没被砸着。”

父亲大声向四周呼喊:“这里有14个小孩,都活着!快来人!”

过路的人赶紧跑过来帮忙。

50分钟后,一个安全的出口开辟出来了。

父亲声音颤抖地说:“出来吧!阿曼达。”

“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四年级语文下册《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教材分析: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九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机发生大地震时,一位年轻的父亲在废墟中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救出儿子和儿子同伴的传奇而感人的故事。描写具体、情感真挚是本篇课文的主要特点。作者抓住父亲的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刻画了一位伟大父亲的形象,谱写了一首父爱的颂歌。父亲因为有爱,坚持了38个小时不吃不喝、不休不眠地挖掘,终于救出了儿子;儿子因为有爱,在黑暗的废墟下,同样不吃不喝38个小时,终于迎来了父亲救助的时刻。爱与信念,创造了生命的奇迹。本节课要引导学生潜心钻研文本,充分感悟,在读中悟情,在想象中悟形,在回味中悟神。在听、说、读、写中落实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3、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把相关的’句子制作成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读书兴趣

1、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充溢着浓浓的父爱和母爱,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是热情的鼓励,是严格的要求,请你讲一讲生活中父母对你的爱。

2、是啊,父母的爱是平凡、朴实、无私的。母爱如太阳,热烈而温暖,父爱如海洋,深沉而含蓄。或许,我们并不在意他的存在。可是这种平凡的爱在我们生命遇到危险时会创造出惊人的奇迹。今天我们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和作者一起去体验伟大而无私的父爱。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轻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

2、小组合作:学习并互相检测生字。

3、教师检测学生生字的掌握情况。

4、指名读课文,检测学生是否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三、再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事情是怎样发生的,经过怎样,结果如何?

2、汇报交流读书情况,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精读课文,朗读感悟,体会情感

1、自由读课文,画出令自己感动的句子读一读,并做批注写出自己的感受。

2、汇报交流读书体会,随机指导学生朗读。

五、布置作业,预留问题

1、想一想文章哪些地方描写了这对父子了不起,这些句子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为什么文中反复三次出现“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板书设计:

17 地震中的父与子

了不起

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回顾课文内容。

2、1994年1月17日凌晨美国洛山矶西北部发生的这次地震造成62人死亡,9000多人受伤,25000人无家可归,桥梁坍塌,公路断裂。繁华的城市瞬间变成一片荒原。是父亲的坚定与绝不放弃,在儿子生命遇到突如其来的灾难时,创造出了惊人的奇迹。(板书课题)

二、品读体验

1、读文章最后一自然段“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说一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2、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包含了几层意思?从哪里可以看出这对父子了不起,找到相关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读懂了什么?把自己的感受写在书的旁边。

3、汇报交流:重点引导学生从下面句子中理解和感悟父亲和儿子的了不起,并带着自己的感受练习朗读。

父亲的了不起

(1)他猛然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过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了什么事,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指导学生读出坚定的语气。)

(2)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从这位父亲“直直”的双眼中,你看出他在想什么?)

(3)“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有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下传出孩子的声音:……”(作者不厌其详地把表示时间的词罗列起来,从中你读懂了什么?)

儿子的了不起

(1)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是你吗?”(儿子凭什么认为来救他们的人是他的爸爸?)

(2)父亲声音颤抖地说:“出来吧!阿曼达。”(指导学生读出兴奋的语气。)

“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三、感悟写法,读写结合

1、引导:这篇课文生动感人。那么,你认为哪里写得好呢?课文是怎样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歌颂伟大的父爱,赞扬深厚的父子之情的。

让学生抓住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具体句子感悟。

2、今天我们从课文中体会到了伟大无私的父爱,可是生活中不是每个人都能经历这种惊心动魄的事。父母的爱啊就是早起为我们热好的牛奶,就是上学路上一声声的叮咛,就是风雨中加在我们身上的棉衣……每一天我们都感受着父母那种无微不至、体贴入微的深深的爱,浓浓的情。请把这些生活中的小事选一件写下来,送给你的父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