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德与法治 内容

道德与法治课具体包含哪些内容?道德与法治是什么意思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1-02 01:06:13 浏览56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道德与法治课具体包含哪些内容

道德与法治课程涵盖道德、心理、法律、国情四个方面内容,是一门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对于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有着独特的价值。怎样学好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呢?小编汇总专家和老师们的意见,给大家支招。
01
关注时政,启迪思维。
时政热点是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具体表现,是教材内容的深化和延续。“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读报纸、看新闻的好习惯,关注国家和家乡青岛市的发展变化,增强敏锐感,培养自己的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
02
联系实际,全面分析。
“题在书外、理在书中”,理论联系实际是道德与法治课的生命和灵魂。同学们要注意把重大新闻时事与教材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学会多层面、多角度用教材知识对新闻进行全面分析,培养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对知识系统整合的能力。
03
养成习惯,掌握方法。
“细节决定成败”,良好的习惯与正确的方法往往会让人受益终生。在平常的学习过程中,同学们要做到以下“五会”:
会预习。“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提前阅读教材,了解将要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将所学知识了然于心。将要学习的知识以“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角度归类,对不懂的地方提出疑问。
会听讲。要通过听老师的讲授抓住知识要点,把重点、难点、易疏忽点、易混淆点等在课本上标记,做好笔记,以便课后复习,这些都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所在。
会提问。“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要勤于思考,大胆质疑,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提出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将知识学活、学透,从而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会巩固。“温故而知新”。每学完一单元、一课、一框内容,都应及时地进行复习和巩固,要结合教材和笔记,理清知识脉络,“连点成线、结线成网”,梳理思维导图,加深理解。
会补漏。要学会查缺补漏,在作业或检测以后,及时地对其中的错误进行分析,建立一个错题档案本,并在每个题后面分析失误或出错的原因,避免以后再犯同样的错误,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04
明理导行,知行合一。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生活化和实践性是道德与法治课的鲜明特征,同学们应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社会调查、参观访问、志愿者活动等,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发展,将所学知识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05
改进学习方式,加强自主探究。
同学们应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与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内容相联系的社会热点、文化典故等背景材料,自主确定研究课题,通过查阅资料、搜集处理信息、活动体验等方式开展研究性学习,在探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重新建构知识并解决问题,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学习有法,但无定法。在学习过程中,只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用心学习,就能学好道德与法治课,在成就自己的过程中,领略到学习的乐趣。

道德与法治是什么意思

法律属于制度的范畴;而道德则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范畴。

法律规范的内容主要是权利与义务,强调两者的衡态;道德强调对他人、对社会集体履行义务,承担责任。法律规范的结构是假定、处理和制裁或者说是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而道德规范并没有具体的制裁措施或者法律后果。

法由国家的强制力保证实施;而道德主要凭借社会舆论、人们的内心观念、宣传教育以及公共谴责等诸手段。

法是按照特定的程序制定的,主要表现为有关国家机关制定的各种规范性文件,或者是特殊判例;而道德通常是潜移默化的。法必然要经历一个从产生到消亡的过程,它最终将被道德所取代,人们将凭借自我道德观念来实施自我行为。

扩展资料:

法治实际上包含了许多层面的含义,它是指一种治国的方略、社会调控方式,法治是与人治相对立的一种治国方略。法治强调以法治国、法律至上,法律具有最高的地位。亚里士多德就明确提出“法治应当优于一人之治”。

法治还是指一种法律价值、法律精神,一种社会理想,指通过这种治国的方式、原则和制度的实现而形成的一种社会状态。

总的来说就是法治包括实质意义上的法治和形式意义上的法治,也就是强调两者的统一,形式意义上的法治强调“依法治国”、“依法办事”的治国方式、制度及其运行机制。实质意义的法治强调“法律至上”、“法律主治”、“制约权力”、“保障权利”的价值、原则和精神。

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道德与法治,是人们树立正确三观的因素,同时也是加快我国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道德与法治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以下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道德与法治的意义,希望能帮到你们。
  道德与法治的意义
  一、社会主义法律和道德具有共同的性质、任务和目标。

  1.有着共同的指导思想和阶级本质。

  思想:都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的,都是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共同意志和利益的体现。都是为人民服务的,为社会主义服务的。

  2.社会主义法律和道德有着共同的任务和目标。

  二、社会主义法律和道德的互相配合、互相促进和互相补充关系。

  1.社会主义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的互相配合、互相促进关系主要表现在:

  ①法律和道德都把公民素质的重要内容作为自己的行为规则来要求,使之得到强化。

  ②社会主义法律把社会主义道德的某些要求法律化,使之规范化、制度化,并运用国家强制力来保障其实施。我国法律把严重违反社会主义道德规则的行为用法律来加以制裁和打击。

  社会主义社会主义道德把“遵纪守法”作为社会美德来倡导,对破坏法纪的行为加以谴责。

  2.社会主义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的互相补充,主要表现在:

  社会主义法律所没有或难以涉及的地方,社会主义道德却能发挥作用。

  三、提高道德水平有助自觉守法、护法。

  人们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提高了,就会转变守法观念,变“要我遵守”为“我要遵守”。

  提高社会成员的道德水平,有助于人们更自觉地与违法犯罪现象作斗争。
  道德与法治的关系
  法律与道德关系问题是法理学由来已久,至今仍争论不休的重大问题,在人类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对法律与道德关系的探求不仅具有应然与实然的理论意义,更是关乎社会控制模式选择的重大实践问题。

  在我国建设法治国家的今天,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问题又以一些新的形式表现出来,在法治进程中,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既简单又复杂;既相互渗透又彼此保持距离;既有契合之处,又有冲突之时,寻找二者契合点,解决二者冲突是本文试图予以阐述的问题。
  道德的功能
  认识功能

  道德是引导人们追求至善的良师。它教导人们认识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应负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教导人们正确地认识社会道德生活的规律和原则,从而正确地选择自己的生活道路和规范自己行为。

  调节功能

  道德是社会矛盾的调节器。人生活在社会中总要和自己的同类发生这样那样的关系,因此,不可避免地要发生各种矛盾,这就需要通过社会舆论、风俗习惯、内心信念等特有形式,以自己的善恶标准去调节社会上人们的行为,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使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臻于完善与和谐。

  教育功能

  道德是催人奋进的引路人。它培养人们良好的道德意识、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树立正确的义务、荣誉、正义和幸福等观念,使受教育者成为道德纯洁、理想高尚的人。

  评价功能

  道德是公正的法官。道德评价是一种巨大的社会力量和人们内在的意志力量。道德是人以“善”“恶”来评价社会现象来把握现实世界的一种方式。

  平衡功能

  道德不仅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且平衡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它要求人们端正对自然的态度,调节自身的行为。环境道德是当代社会公德之一,它能教育人们应当以造福于而不贻祸于子孙后代的高度责任感,从社会的全局利益和长远利益出发,开发自然资源发展社会生产,维持生态平衡,积极治理和防止对自然环境的人为性的破坏,平衡人与自然之间的正常关系。

  (最初)调节功能

  人类拟定道德原则的目的是调节利益关系,实现本阶级(社会或团体)利益最大化。
  法治与法制的区别
  两者都强调了静态的法律制度以及将这种静态的法律制度运用到社会生活当中的过程。两者最大的不同表现在:法制的概念不包含价值;法治包含了价值内涵,强调了人民主权。

论法治和道德的关系

道德与法治是相互联系的。它们都属于上层建筑,都是为一定的经济基础服务的。它们是两种重要的社会调控手段,自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任何社会在建立与维持秩序时,都不能不同时借助于这两种手段,只不过有所偏重罢了。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益、相互推动的。其关系具体表现在: 1、法治是传播道德的有效手段。道德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社会有序化要求的道德,即一社会要维系下去所必不可少的“最低限度的道德”,;第二类包括那些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增进人与人之间紧密关系的原则,如博爱、无私等。 2、道德是法律的评价标准和推动力量,是法律的有益补充。

道德与法治

道德和法治不是对称概念。道德和法律是对称概念,德治和法治是对称概念。

法律是调整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暴力性的行为规范,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依靠强制力保证施行。

道德是调整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劝导性的行为规范,通过传统习俗、社会舆论和内心信念来维系。

1、区别

①法律是强制性的社会规范;道德是非强制性的社会规范。

②法律属于政治上层建筑;道德属于思想上层建筑。

2、联系

①道德是法律的基础,良法理应是符合道德的。

②法律是道德的保障,有道德者受到法律保护。

道德与法治是不是就是政治,

不是。

《道德与法治》共18册,其中小学12册,教材内容依据与儿童生活的紧密程度,由近及远地安排了六大生活领域,同一生活领域内,按照学习难度的不同,采用螺旋上升的编排方式;初中6册,围绕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国家、世界展开编排。

政治指政府、政党等治理国家的行为。政治为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国家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政治是牵动社会全体成员的利益并支配其行为的社会力量。

扩展资料

2016年,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2016年中小学教学用书有关事项的通知》。《通知》明确,从2016年9月1日起,将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品德与社会”等教材名称统一更改为《道德与法治》。

从人类社会学来讲,政治为人类社会中存在的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会现象,它影响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这个社会现象非常复杂,因而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不同语言、以及从不同学科角度,不同的学者对他的论述也不相同。而且政治内涵的本身也在不断的变化,因此对政治的阐释也充满了争议,始终没有一个确切公认的定义。

道德与法治是什么课程

思政课。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政课,旨在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素养,增强学生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为培养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根基。

1、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发挥课程的思想引领作用。

2、遵循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强化课程一体化设计。

3、以社会发展和学生生活为基础,构建综合性课程。

4、坚持教师价值引领和学生主体建构相统一,建立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育人机制。

5、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促进知行合一。

课程特点

“思想道德与法治”是教育部规定的高校本科学生的必修课程,是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法治观教育的主渠道,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融思想性、政治性、知识性、综合性与实践性于一体,教学内容主要包含了树立正确人生观、坚定理想信念、弘扬中国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优秀道德,以及遵法学法守法用法等内容。

道德与法治的关系,二者应如何相互促进

道德与法律相互渗透、相互依赖。道德与法律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都是调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都可以成为指引、评价人们行为的尺度,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法律侧重对人们的外部行为进行调整,道德则更多的规范人们的内心世界,二者从不同角度作为人们社会行为的调节者,维持社会的公秩良序,使之和谐、文明、健康地发展。

道德与法律相互补充、相互作用。法律是人们共同生活下所必需的社会秩序保障系统,是调整当今社会经济、文化、道德、思想等各种社会关系的巨大整合器,具有强制性和权威性。但是法律功能是有限的,它不可能完全覆盖所有生活空间,一般说,违反法律的行为也违反了社会道德,但违反道德的行为却不一定违反法律,法律作为一种成文的规范,有相对稳定性,不可能频繁变动,因此法律对于社会具有滞后性,单纯依靠法律是不充分的,道德在此时的作用就显而易见。

扩展资料:

道德对于人们的约束机制,是它能够在不良行为发生前阻止其发生,具有前倾性,则重治本;而法律则适应实际造成严重后果的不良行为,后发制人,侧重治标,二者紧密联系,相和益彰。法律离不开道德的支持、配合,道德也需要法制的保障和辅导,既要发挥教育的感化育人作用,又要同法制的强制功能有机的结合起来,只有一手抓道德,一手抓法制,才能取长补短,互相促进,保证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健康快速有效地发展。

道德与法治的五大核心素养

道德与法治的五大核心素养是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
道德与法治课程凝练了五大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政治认同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具备的思想前提,道德修养是立身成人之本,法治观念是行为的指引,健全人格是身心健康的体现,责任意识是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内在要求。
这五个方面的核心素养既相互融通,又各有侧重,覆盖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全部内容,凸显了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培养时代新人要求方面的独特贡献,符合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发展的实际特征,又与高中阶段学生核心素养保持连贯性,体现了育人方式的阶梯式上升和培养目标上的一体化设计。

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什么性

道德与法律都是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社会规范,都具有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二者功能相同、目标一致,但性质不完全一样。法律具有外在的强制性、威慑性,有法必依、违法必究。道德具有内在的自律性。法律的人性基础是性恶论,法律要惩治坏人,让人不做一个恶人,守法是做人的底线。道德的人性基础是性善论,让人成为一个高尚的人。《道德与法治》是由原来的《品德与生活》改编而成的,和以往的教材不同的是《道德与法》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