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24节气夏至手抄报模板精选8张
- 二十四节气简单手抄报
- 24节气夏至手抄报简单好看
- 小学生24节气手抄报
- 二十四节气大雪手抄报
- 24节气手抄报小学
- 二十四节气的手抄报内容
- 二十四节气秋分手抄报
- 24节气大暑手抄报
- 二十四节气主题手抄报
24节气夏至手抄报模板精选8张
二十四节气是古代人的智慧结晶,用来指导古代人的农业生产,每一个节气都有独特的含义,眼看 夏至 节气就要到了,下面我给大家带来关于夏至的 手抄报 ,一起来欣赏吧!
关于夏至的手抄报
夏至 谚语
1、夏至馄饨 冬至 团,四季安康人团圆。
2、夏至杨梅满山红, 小暑 杨梅要出虫。
3、夏至无风三伏热。
4、吃了夏至面,一天短一线。
5、夏至风从西边起,瓜菜园中受熬煎。
6、夏至三庚数头伏。
7、夏至东南风,平地把船撑。
8、夏至杨梅满山红,小暑杨梅要生虫。
9、四月南风大麦黄,养蚕插秧两头忙。
10、夏至东南风,十八天后大雨淋。
11、夏至有雨三伏热,重阳无雨一冬晴。
12、日长长到夏至、日短短到冬至。
13、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
14、 芒种 忙忙栽,夏至谷怀胎。
15、夏至不雨天要旱。
16、三耕六耙九锄田,一季庄稼抵一年。
17、芒种火烧天,夏至雨涟涟。
18、芒种有雨,夏至晴天。
19、夏至东风摇,麦子水里捞。
20、夏至农田草,胜如毒蛟蛟。
21、爱玩夏至日,爱眠冬至夜。
22、夏至馄饨免疰夏。
23、芒种夏至,水浸禾田。
24、 立夏 北风当日雨,立夏东风少病疴。
25、夏至无雨三伏热, 处暑 难得十日阴。
26、夏至一场雨一滴值千金。
27、夏至见春天,有雨到秋天。
28、夏至一场雨,一滴值千金。
29、芒种落雨,端午涨水。
30、夏至有雷三伏热。
二十四节气简单手抄报
二十四节气简单手抄报
二十四节气简单手抄报,手抄报的完成离不开家长的悉心指导,手抄报的制作可以启发孩子的智力,黑板报的完成需要全班同学的共同努力,黑板报是整个班级的智慧结晶,我和你一起了解二十四节气简单手抄报。
二十四节气简单手抄报1
二十四节分别是那些?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二十四节气中一节,立春
立春,又名立春节、正月节、岁节、岁旦等。立,是“开始”之意;春,代表着温暖、生长,反映着一年四季的更替。意味着万物闭藏的冬季已过去,开始进入风和日暖、万物生长的春季。
二十四节气简单手抄报2
1、立春
亦称“打春”、“咬春”,又叫“报春”。这个节令有迎春行春的`庆贺祭典与活动,有打春的“打牛”和咬春的吃春饼、春盘、咬萝卜之习俗等。
2、惊蛰
这一天民间有“打小人”驱赶霉运的习俗,惊蛰象征农历二月份的开始,会平地一声雷,唤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虫鼠蚁,家中的爬虫走蚁又会应声而起,四处觅食。
所以古时惊蛰当日,人们会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久而久之,渐渐演变成不顺心者拍打对头人和驱赶霉运的习惯,亦即“打小人”的前身。
3、清明
清明节这一天,除了有扫墓祭祖、踏青赏春、植树种草等传统习俗,据说还是为了纪念一个叫“介子推”的人。
二十四节气简单手抄报3
一、小雪的气候
古人将二十四节气中的每个节气都等分为三,每五日为一候,从而以三候来描述每个节气的气候变化特点。小雪的三候为:“一候虹藏不见;二候天腾地降;三候闭塞成冬。”
一候虹藏不见,虹为彩虹,也可以理解为下雨的意思。也就是说进入小雪节气,降水的形式逐渐从雨变为雪了,天上不再下雨,自然也就没有了彩虹。
二候天腾地降,这体现了古人的阴阳观念。天为阳地为阴,阳气上升阴气下沉,阴阳不再相交,天地间自然一片死寂。这实际上是古人对气候和生命的一种认识。
三候闭塞成冬,阴阳相隔,万物沉寂。如果说立冬意味着进入了冬天的门槛,那么小雪可以说意味着冬天正式到来了。古代的冬季比如今要难熬得多,天地间不见鸟兽,人们在播种晚最后一茬冬小麦之后,也纷纷躲在屋里开始过冬了。所谓“闭塞成冬”,正是此意。
二、小雪的民俗
小雪是冬季的第二个节气,北方陆陆续续的降雪意味着冬季正式到来。所以小雪前后的民俗活动,大约也都和过冬有关。
饮食习俗
在古代的冬季,没有今天这样种类的丰富的各种食物,也没有良好的食物存储条件。为了在漫长的冬季中有足够的菜、肉食用,先人们发明了腌制食物的方法,将各类蔬菜(主要是白菜、萝卜)或者肉食腌制或者风干,尽可能地延长它们的存储时间,以备过冬时食用。如今,虽然食材已经极大丰富,保存也不再是问题,但这种腌制的习俗还是保存了下来,并成为一些地方的特色美食。
24节气夏至手抄报简单好看
夏至 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中夏天的一个节气,夏至是一个对农作物很重要的节气,日照充足,农作物生长的很快,此时降水量较大,对农民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节气。那么关于夏至节气的 手抄报 怎么画呢?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组24节气夏至手抄报简单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24节气夏至手抄报
夏至的 谚语
1、夏至见春天,有雨到秋天。
2、 芒种 火烧天,夏至水满田。
3、夏至有雷三伏热。
4、耕地深又早,收成才得好。
5、夏至东南风,平地把船撑。
6、芒种栽薯重十斤,夏至栽薯光根根。
7、种田不用问,深耕多上粪。
8、夏至风从西边起,瓜菜园中受煎熬。
9、 清明 高粱 小满 谷,芒种芝麻夏至豆。
10、 冬至 唔过唔寒,夏至不过唔。
11、 立夏 北风当日雨,立夏东风少病疴。
12、夏至馄饨免疰夏。
13、芒种火烧鸡,夏至烂草鞋。
14、夏至有雨应秋早。
15、嬉,要嬉夏至日;困,要困冬至夜。
16、夏至的,无处走。
17、过了夏至节,夫妻各自歇。
18、芒种忙忙栽,夏至谷怀胎。
19、吃了夏至面,一天短一线。
20、夏至无风三伏热。
24节气夏至手抄报简单好看相关 文章 :
1. 二十四节气夏至手抄报图片大全简单又漂亮(2)
2. 24节气立夏手抄报简单又漂亮
3. 二十四节气立夏手抄报
4. 二十四节气立夏手抄报
5. 二十四节气谷雨手抄报简单又漂亮
6. 24节气谷雨手抄报图片简单又漂亮
7. 2020精选立夏节气手抄报简单又漂亮
8. 二十四节气谷雨手抄报图片大全简单又漂亮
9. 立夏手抄报简单又漂亮
10. 立夏节气手抄报简单
小学生24节气手抄报
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
由于中国古代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需要严格了解太阳运行情况,农事完全根据太阳进行,所以在历法中又加入进单独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二十四节气”,用作确定闰月的标准。
中国正统的二十四节气以河南为本。中国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即根据太阳也根据月亮的运行制定的,因此加入二十四节气能较好反映出太阳运行的周期。
24节气分别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 、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节气歌手抄报内容:
打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
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
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
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
芒种开了铲,夏至不纳棉。
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
立秋忙打靛,处暑动刀镰。
白露忙割地,秋分把地翻。
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
立冬交十月,小雪地封严。
大雪河叉上,冬至不行船。
小寒再大寒,转眼又一年。
1、夏至东南风,十八天后大雨淋。
2、夏至雨点值千金。
3、过了芒种,不可强种。
4、芒种西南风,夏至雨连天。
5、夏至风从西边起,瓜菜园中受煎熬。
6、芒种晴天,夏至有雨。
7、夏至不雨天要旱。
8、三月茵陈四月嵩,五月过来当柴烧。
9、芒种有雨,夏至晴天。
10、芒种火烧天,夏至雨淋头。
11、夏至三庚数头伏。
12、夏至有了雨,好比秀才中了举。
13、冬至羊,夏至狗,吃了满山走。
14、夏至不起尘,起了尘,四十五天大黄风。
15、到了夏至节,锄头不能歇。
16、夏至无雨三伏热。
17、夏至农田草,胜如毒蛟蛟。
18、不到冬至不寒,不至夏至不热。
19、夏至杨梅满山红,小暑杨梅要生虫。
20、夏至见春天,有雨到秋天。
21、进入夏至六月天,黄金季节要抢先。
22、夏至落雨十八落,一天要落七八砣。
23、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
二十四节气大雪手抄报
大雪节气,在每年的12月7日或8日,其时视太阳到达黄经255度。以下是“二十四节气大雪手抄报”,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图一:二十四节气大雪手抄报
图二:二十四节气大雪手抄报
图三:二十四节气大雪手抄报
二十四节气大雪手抄报内容:
“大雪”节气在每年的12月7日或8日,其时视太阳到达黄经255度。《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至此而雪盛也。”大雪的意思是天气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时更大了,并不指降雪量一定很大。相反,大雪后各地降水量均进一步减少,东北、华北地区12月平均降水量一般只有几毫米,西北地区则不到1毫米。
我国古代将大雪分为三候:“一候鹃鸥不呜;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这是说此时因天气寒冷,寒号鸟也不再呜叫了;由于此时是阴气最盛时期,正所谓盛极而衰,阳气已有所萌动,所以老虎开始有求偶行为;“荔挺”为兰草的一种,也感到阳气的萌动而抽出新芽。
人常说,“瑞雪兆丰年”。严冬积雪覆盖大地。可保持地面及作物周围的温度不会因寒流侵袭而降得很低,为冬作物创造了良好的越冬环境。积雪融化时又增加了土壤水分含量,可供作物春季生长的`需要。
另外,雪水中氮化物的含量是普通雨水的5倍,还有一定的肥田作用。所以有“麦盖三床被,枕着馒头睡”的农谚。
大雪时节,除华南和云南南部无冬区外。我国辽阔的大地已披上冬日盛装,东北、西北地区平均气温已达—10℃以下,黄河流域和华北地区气温也稳定在0℃以下,冬小麦已停止生长。江淮及以南地区小麦、油菜仍在缓慢生长,要注意施好腊肥,为安全越冬和来春生长打好基础。华南、西南小麦进入分蘖期,应结合中耕施好分蘖肥,注意冬作物的清沟排水。这时天气虽冷,但贮藏的蔬菜和薯类要勤于检查,适时通风,不可将窖封闭太死,以免升温过高,湿度过大导致烂窖。在不受冻害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地保持较低的温度。
24节气手抄报小学
二十四节气是指中国农历中表示季节变迁的24个特定节令.是中国历法的独特创造,几千年来对推动中国农牧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下面为大家分享了24节气手抄报,欢迎借鉴!
24节气手抄报图片1
24节气手抄报图片2
24节气手抄报图片3
24节气手抄报图片4
24节气手抄报图片5
24节气手抄报图片6
24节气手抄报图片7
24节气手抄报图片8
24节气手抄报图片9
春分节气坚持三大饮食原则
春分饮食原则一:多吃吃时令菜
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就告诫我们“不时,不食”,就是说,不是这个季节的菜果就不吃。时令菜也是“运气菜”。食物一要讲究“气”,一要讲究“味”。因为食物和药物都是由气味组成的,而药物、食物的气味只有在当令时,即生长成熟符合节气的食物,才能得天地之精气。
春令时菜包括有养阳之用的韭菜助长生机的豆芽、莴苣、葱、豆苗、蒜苗;滋养肝肺的晚春水果,如草莓、青梅、杏、李、桑葚、樱桃等。
春分饮食原则二:给肠胃放放假
人们的肠胃也需要休息。饭食吃进肚里,除肠胃之外,人体多个脏腑都要为之忙碌,就连大脑都要为之退让三分,首先要保证气血满足肠胃的需要,这就是饮食后会发生大脑昏昏然的原因所在。
如果每周都能让肠胃有一个休息日,便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排出体内积存的毒素。在双休日只吃早晚两餐,或以稀粥、水果、蜜糖水代替一顿正餐的方法来减轻肠胃负荷。
春分饮食原则三:春季养肝少喝酒
春应于肝、夏应于心、长夏应于脾、秋应于肺、冬应于肾,所以春天重在养肝。春天养肝的目的在于协调肝的阴阳平衡,在中医里,甘味食物能滋补脾胃,大枣和山药就是不错的选择。酒伤肝肠,因此春季更不应饮酒。菊花茶、金银花甚至白开水才是适合春季的佳饮。
春分节气,养生秘诀
春分节气平分了昼夜、寒暑,春分之日,天地间阴阳交合,春气调和,万物新生。从立春到清明节气前后是草木生长萌芽期,人体血液也正处于旺盛时期,激素水平也处于相对高峰期, 故春分时节养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注意
一、调养精神
春天阳光明媚,风和日丽,精神调摄应做到疏泄条达,心胸开阔,情绪乐观,戒郁怒以养性,假日去踏青问柳,游山戏水,陶冶性情,会使气血调畅,精神旺盛。
二、御寒
春天宜晚睡早起,到室外多活动,舒展形体,使一天精力更加充沛。春天要特别注意御寒,养阳敛阴。根据初春天气乍寒乍暖一日三变的特点,衣服不可顿减,过早脱去冬衣,极易受寒伤肺,引发呼吸系统疾患。根据“春捂秋冻”的原则,一定要随气温的变化增减衣服,以适应春季气候多变的`规律。
三、调节饮食
春天新陈代谢旺盛,饮食宜甘而温,富含营养,以健脾扶阳为食养原则,忌过于酸涩,宜清淡可口,忌油腻生冷,尤不宜多进大辛大热之品,如参、茸、附子、烈酒等,以免助热生火。春天宜多吃含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特别是B族维生素)丰富的食品;特别是各种黄绿色蔬菜,如瘦肉、豆制品、蛋类、胡萝卜、菜花、大白菜、柿子椒、芹菜、菠菜、韭菜等,此外,还应注意不可过早贪吃冷饮等食品,以免伤胃损阳。
四、运动锻炼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体质投资最佳季节。春天空气清新,这种环境最有利于吐故纳新,充养脏腑。春天多锻炼,会增强兔疫力与抗病能力,一年之中少患流感等各种疾病,且令人思维敏捷,不易疲劳,人们可根据自己年龄与体质状况选择户外活动,如太极拳,慢跑、放风筝、春游踏青等。
五、预防春困
春天风和日丽,多人却感到困倦。疲乏头昏欲睡,早晨也不醒,这种现象就是大家季说的“春困”。春天犯困不是需要更多的睡眠,而是因体内循环季节性差异,春天气候转暖,皮肤血管舒张,循环系统功能增强,皮肤末梢血液供应增多,汗液分泌增加,各器官负荷加重,供应大脑的血液就相对减少,大脑的氧气就会感到不足,因而会感到困倦乏力。
那么怎样减轻与预防春困呢?一要保证睡眠,早卧早起,克服消极懒惰思想情绪;二要积极参加锻炼和户外活动,改善血液循环;三要适当增加营养。研究证明,缺乏B族维生素与饮食过量是引发春困的重要原因,故宜多吃含维生素B族丰富的食品,吃饭不宜大饱;第四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少吸烟,如不太冷,适当减些衣服,或用冷水洗脸,都会使困意尽快消除。
六、保健防病
春天温暖多风,最适于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繁殖传播,易发生流感、肺炎、支气管炎、流脑、猩红热、腮腺炎、以及病毒性心肌炎等疾病。所以一定要讲卫生,勤洗晒衣被,除虫害,开窗通风,提高防御能力,流行时少去公共场所,避免传染;春天又是气候交替的过度季节,着不重视保健,或过食辛热助火之品,再被时令之邪引发,一些旧病宿疾即易复发,如偏头痛、慢性咽炎、过敏性哮喘、高血压、心肌梗塞、精神病等,应特别注意从衣食住行各方面调摄预防。
二十四节气的手抄报内容
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手抄报吧,手抄报版面编排和美化设计也要围绕着主题,根据主题和文章内容决定形式的严肃与活泼,做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什么样的手抄报才经典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二十四节气的手抄报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十二四节气
农历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古代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二十四节气即:立春、 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和大寒。远在春秋时期,中国古代先贤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农历二十四节气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其中既包括相关的谚语、歌谣、传说等,又有传统生产工具、生活器具、工艺品、书画等艺术作品,还包括与节令关系密切的汉族节日文化、生产仪式和民间风俗。二十四节气是古代汉族农业文明的具体表现,具有很高的农业历史文化的研究价值。2011年6月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二十四节气手抄报资料:
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2014年4月中国文化部正式启动将“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申报工作。
二、二十四节气手抄报资料:二十四节气名称含义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视太阳从春分点(黄经零度,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出发,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合360度,因此分为24个节气降水现象,表明降雨、降雪的时间和强度;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结、凝华现象,但实质上反映出了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和程度:气温下降到一定程度,水汽出现凝露现象;气温继续下降,不仅凝露增多,而且越来越凉;当温度降至摄氏零度以下,水汽凝华为霜。
小满、芒种则反映有关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况;惊蛰、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现象,尤其是惊蛰,它用天上初雷和地下蛰虫的复苏,来预示春天的回归。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
二十四节气秋分手抄报
导语: 手抄报是一种可传阅、可观赏、也可张贴的报纸的另一种形式。在学校,手抄报是第二课堂的一种很好的活动形式,具有相当强的可塑性和自由性。手抄报也是一种群众性的宣传工具。下面是我整理的二十四节气秋分手抄报,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秋分的由来
秋分,为中国传统节日中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时间一般为每年的9月22或23日。南方的气候由这一节气起才始入秋。一是太阳在这一天到达黄经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这一天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全球无极昼极夜现象。我国古代将秋分分为三候:“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秋分之后,北极附近极夜范围渐大,南极附近极昼范围渐大。《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八月中,解见春分”、“分者平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
秋分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凉爽的秋季,南下的冷空气与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产生一次次的降水,气温也一次次地下降。正如人们常所说的那样,到了“一场秋雨一场寒”的时候,但秋分之后的日降水量不会很大。此时,南、北方的田间耕作各有不同。在我国的华北地区有农谚说:“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谚语中明确规定了该地区播种冬小麦的时间;而“秋分天气白云来,处处好歌好稻栽”则反映出江南地区播种水稻的时间。此外,劳动人民对秋分节气的禁忌也总结成谚语,如“秋分只怕雷电闪,多来米价贵如何”。
秋季降温快的特点使秋收、秋耕、秋种的“三秋”大忙显得格外紧张。据考证,我国很早就以“秋分”作为耕种的标志了。汉末崔寔在《四民月令》中写到:“凡种大小麦得白露节可中薄田,秋分中中田,后十日中美田。”秋分,正是收获的大好时节。农民朋友们要及时抢收秋收作物,免遭受早霜冻和连阴雨的危害;还要适时早播冬作物,为来年丰产奠定基础。
秋分:祭月
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如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说。现在的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祭月节”而来。据考证,最初“祭月节”是定在“秋分”这一天,不过由于这一天在农历八月里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圆月。而祭月无月则是大煞风景的。所以,后来就将“祭月节”由“秋分”调至中秋。
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礼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这种风俗不仅为宫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逐渐影响到民间。
秋分:温度
按气候学上的标准,“秋分”时节,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北的广大地区,日平均气温都降到了22℃以下,为物候上的秋天了。此时,来自北方的冷空气团,已经具有一定的势力。全国绝大部分地区雨季已经结束,凉风习习、碧空万里、风和日丽、秋高气爽、丹桂飘香、蟹肥菊黄等词语,都是对此时景象的描述
秋分节气,也是农业生产上重要的节气,秋分后太阳直射的位置移至南半球,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越来越少,而地面散失的热量却较多,气温降低的速度明显加快。农谚说:“一场秋雨一场寒”,“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八月雁门开,雁儿脚下带霜来”,东北地区降温早的年分,秋分见霜已不足为奇。
气象专家介绍说,按农历来讲,“立秋”是秋季的开始,到“霜降”为秋季终止,“秋分“正好是从立秋到霜降90天的一半。从秋分这一天起,气候主要呈现三大特点:阳光直射的位置继续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昼短夜长的现象将越来越明显,白天逐渐变短,黑夜变长(直至冬至日达到黑夜最长,白天最短);昼夜温差逐渐加大,幅度将高于10℃以上;气温逐日下降,一天比一天冷,逐渐步入深秋季节。南半球的情况则正好相反。
秋季降温快的特点,使得秋收、秋耕、秋种的“三秋”大忙显得格外紧张。秋分棉花吐絮,烟叶也由绿变黄,正是收获的大好时机。华北地区已开始播种冬麦,长江流域及南部广大地区正忙着晚稻的收割,抢晴耕翻土地,准备油菜播种。秋分时节的干旱少雨或连绵阴雨是影响“三秋”正常进行的主要不利因素,特别是连阴雨会使即将到手的作物倒伏、霉烂或发芽,造成严重损失。“三秋”大忙,贵在“早”字。及时抢收秋收作物可免受早霜冻和连阴雨的危害,适时早播冬作物可争取充分利用冬前的热量资源,培育壮苗安全越冬,为来年奠定下丰产的基础。“秋分不露头,割了喂老牛”,南方的双季晚稻正抽穗扬花,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早来低温阴雨形成的“秋分寒”天气,是双晚开花结实的主要威胁,必须认真做好预报和防御工作。
24节气大暑手抄报
24节气大暑手抄报
24节气大暑手抄报,手抄报的活动激发了小朋友们的创作信心,手抄报的制作可以启发孩子的智力,手抄报的完成需要全班同学的共同努力,以下来由我来分享24节气大暑手抄报相关内容。一起来欣赏
24节气大暑手抄报1
画出大框线条和红色报头画出坐在荷叶上的男孩后,将文字框与冰激凌、西瓜这些装饰画出来,右下角人物与边框涂好颜色,背景涂蓝,再将文字框、冰激凌和西瓜涂好颜色,最后画出文字栏,一张关于二十四节气大暑的手抄报就画好啦。
二十四节气大暑手抄报教程
1、画出整体大框边线和右上角的红色报头后,在右下角画出一个坐在荷叶上的男孩和文字框。
2、给文字框画上叶子装饰,再在左侧画上一个大冰激凌和云朵样式的`文字框。
3、在上方空白处补充画出另外的文字框与西瓜装饰后,右下角人物与边框涂好颜色,背景涂蓝。
4、再依次将剩余的两个文字框与冰激凌、西瓜这些装饰也涂好颜色。
5、给文字框涂上背景色后,画出文字栏,一张关于二十四节气大暑的手抄报就画好啦。
24节气大暑手抄报2
大暑手抄报内容
毒热寄简崔评事十六弟
唐·杜甫
大暑运金气,荆扬不知秋。林下有塌翼,水中无行舟。
千室但扫地,闭关人事休。老夫转不乐,旅次兼百忧。
蝮蛇暮偃蹇,空床难暗投。炎宵恶明烛,况乃怀旧丘。
开襟仰内弟,执热露白头。束带负芒刺,接居成阻修。
何当清霜飞,会子临江楼。载闻大易义,讽兴诗家流。
蕴藉异时辈,检身非苟求。皇皇使臣体,信是德业优。
楚材择杞梓,汉苑归骅骝。短章达我心,理为识者筹。
大暑的天气特征
高温湿热、雷暴频繁,是大暑节气最明显的特点。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有利农作物成长。大暑是一年中日照最多、气温最高、雷雨天气横行的节气。
一般说来,大暑节气是华南地区一年中日照最多、气温最高的时期,是华南西部雨水丰沛、雷暴最常见、30℃以上高温日数最集中的时期,也是华南东部35℃以上高温出现最频繁的时期。
在江南一带有“小暑雨如银,大暑雨如金”、“伏里多雨,囤里多米”、“伏天雨丰,粮丰棉丰”、“伏不受旱,一亩增一担”的说法。在这炎热时节,滴雨似黄金,表示了人们在这个时节对于下雨的期盼。
二十四节气主题手抄报
二十四节气主题手抄报
二十四节气主题手抄报,这样对孩子动手能力提升也有帮助,这对于手巧的孩子来说难度并不大,手抄报是一种比较依靠脑力的劳动,相信大家对手抄报都不陌生,我和你一起了解二十四节气主题手抄报。
二十四节气主题手抄报1
一、二十四节气手抄报资料:
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2014年4月中国文化部正式启动将“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申报工作。
二、二十四节气手抄报资料:二十四节气名称含义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视太阳从春分点(黄经零度,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出发,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合360度,因此分为24个节气降水现象,表明降雨、降雪的时间和强度;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结、凝华现象,但实质上反映出了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和程度:气温下降到一定程度,水汽出现凝露现象;气温继续下降,不仅凝露增多,而且越来越凉;当温度降至摄氏零度以下,水汽凝华为霜。
小满、芒种则反映有关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况;惊蛰、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现象,尤其是惊蛰,它用天上初雷和地下蛰虫的复苏,来预示春天的回归。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
二十四节气主题手抄报2
二十四节气在我国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历法知识,不知道的人不多。她是我国古代人计算时令变化的,一种十分独特的历法。二十四节气是按照春夏秋冬,寒暑易季的气候,把每年进行等分,每个节气15天左右。告诉人们以岁时顺序,教民耕作,不误农时。二十四节气的顺序和含义如下:
1、立春:是春季开始的节气,表示严冬已经过去,气温开始回升。
2、雨水: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先后冰消雪化,气温回升,湿度增大,雨水渐多。
3、惊蛰:蛰,藏的意思。动物入土冬眠叫入蛰,至第二年春雨后爬出,古时以为是被雷声震动,故叫惊蛰。这时天气转暖,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华中农谚说:“过了惊蛰节,春耕不停歇”。
4、春分:春分恰是太阳光直射在赤道上,昼夜各半的一天。这一天全国各地的’昼夜几乎都是一样长。天文学上划定春分为北半球春季的开始,我国大部地区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5、清明:清明时节天气渐暖,黄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均匀气温上升到10度以上,长江流域气温更高。北方草木发芽返青,南方大地已披上绿装。我国农谚说:“种树造林,莫过清明”、“清明前后,种瓜种豆”。这个节气开始的一天是清明节,有踏青扫墓的习俗。
6、谷雨:谷雨时气温、地温都已稳定升高,雨水增多,有利于五谷生长,故有“雨生百谷”之说。
7、立夏:表示春去夏来,行将进入火势的夏天。此时万物生长愈加旺盛,欣欣向荣。田间治理日益繁忙。农谚曰:“立夏三朝遍地锄”。
8、小满: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
9、芒种:指有芒的麦类和蚕豌豆等夏收作物,在这个节气里即将成熟,也到了采收留种时。我国南方也将进入多雨的“黄梅”时节。
10、夏至:这一天北半球白昼最长,夜最短,又叫日北至日,即太阳运行到最北的一天。天文学上划定夏至为北半球夏季的开始。
11、小暑:这时正值“三伏”的“初伏”,气候炎热、蒸闷。在农业生产上,多忙于夏秋作物的田间治理。
12、大暑:这时正值“中伏”,是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一年中最炎热时期。
13、立秋:我国习惯上作为秋季的开始,预示着天气转凉,植物结子,秋收季节即将来临。但立秋后暑气并未散尽,还有气温较热的“秋老虎”在后头。
14、处暑:《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处,止也。暑气这时而止矣。”此后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
15、白露:天气转为凉爽,昼夜温差加大,地面上的水汽晚上容易在草木上结成白色露珠,故得名白露。
16、秋分:秋分与春分这一天一样,太阳又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等长。秋分这天处于整个秋天的中间,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秋天。
17、寒露:气温继续下降,天气明显转凉,早晨和夜间地冷露凝。我国的大部分地区开始进行秋收秋种。
18、霜降:《月令七十二集解》:“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表示泛博中原地区开始有霜。
19、立冬:为冬季开始的节气,这时黄河中下游地区即将结冰。
20、小雪:《月令七十二集解》:“十月中,雨下而为冷气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这时黄河流域一般开始下雪。
21、大雪:《月令七十二集解》:“大者盛也,这时而雪盛矣。”此时的天气较前更冷,降雪的次数和量也将增多。
22、冬至:与夏至相反,北半球冬至时白昼最短,日照物影最长,黑夜最长。过了冬至白昼就一天天地增长了。北方民间有“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的说法。
23、小寒:是一年中温度已到严冬的节气,这时正值“三九”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天寒地冻,进入严冬时期。
24、大寒:是一年中最冷的一段时期,相对于小寒来说,标志着严寒的持续和加剧。《三礼义宗》曰:“冷气之逆极,故谓大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