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文 魂
- 中国现代著名书法家
- 《飞行员》李才旺结局是什么
- 李才旺的书法多少钱一平尺,哪里能卖掉
- 1965年解放军一飞行员叛逃台湾,26年后回大陆探亲被捕,获刑15年
- 李才旺的师徒之情
- 大陆叛逃飞行员有没有回国的
- 为什么大陆谅解李才旺
- 54年前驾机叛逃者,战友宁死不屈,他获280万奖金,现状如何
文 魂
文 魂 (散文)
赵元龙
我常常漫步于赵树理公园的林荫大道,不仅因为住所毗邻赵树理公园,更主要的是文学馆前的一块大石块上刻写的“文魂”二字,往往让我伫立良久,凝神深思:斯馆、斯园,文魂何在?
洞灵流杯
树有根,水有源。
赵树理公园前身是流杯亭公园,因赵树理文学馆位于其间而得此名。流杯亭原址在裴圪塔村东南的流杯寺,从吴王山流出的一股“洞灵泉”因古寺而更名“流杯泉”。流杯寺旧有的“曲水流觞”是晋城古八景之一,前人题诗云:
“怪石奇岩入洞幽,石渠曲曲引清流。 香凝玉湫玻璃滑,花扑金卮沆瀣浮。 诗与兴俱何用稿,酒随人转不须阄。 醉来自有风雨趣,却忆兰亭在越州。”
昔日的流杯寺早已成为废墟,弯弯曲水也已无踪无影,“曲水流觞”则成为流传在民间的千古佳话。如今在公园南角,在一排排竹子林和松柏树的遮阴蔽日中,突兀起一座气势不凡、古色古香的流杯亭。廊柱上的楹联让遗憾中的游人有了几分安慰:“曲水无踪诗酒但邀明月 ,危亭有幸林花共醉清风 ”。身处此情此景,人们总会不由自主地遥想到当年“曲水流觞”的动人情景......
从流杯寺东岩下的石洞内有一股清澈的泉水潺潺流出,穿行于亭榭回廊间的弯弯水渠,文朋诗友沿水渠而坐,置杯于水上,杯随水流,停于谁身旁,谁就小酌浅饮,吟诗唱赋,倘若再辅以丝竹音乐,徐徐微风,何不乘此雅兴,喝它个一醉方休?
“曲水流觞”是文朋诗友吟诗唱赋的一种游戏活动,但我却从这一儒风雅俗中窥觅到晋城“文魂”的点点轨迹......
有史以来,泽州就是人文荟萃之地。从宋朝中期到清末,人文熙治,科第相望,更有“河东人物气劲豪,泽州学者如牛毛”之美誉,有如星河灿烂的文人墨客中,不少人虽诗文名世、功高卓著,却以经世济民为己任,清廉自守,一身正气:北宋时期的程颢以“兴起斯文”为己任,大力劝学、办学,教化百姓,启迪民智。金代“七状元”中的著名诗人、散文家、教育家李俊民拒绝皇上的“三召两诏”,坚持为民兴办教育,其坚贞气节受到忽必烈的敬重;郝天庭才学出众,却淡泊功名,以教书育人为乐;其孙子、著名政治家、思想家郝经反对“华夷之辨”,推崇四海一家,推崇理学,被称为“南国苏武”;明朝末年,太监魏忠贤专横弄权,打击正直人士,晋城籍东林名仕张盛言、张光前、孙居相、孙鼎相、杨新期、王允成、翟学成、张道浚等人,谔谔敢言,忠荩一气,沐冷风热血,洗涤乾坤,被誉为太行山灵气浇铸的铁骨男儿......
这就是正义之士特有的“灵魂”,是一个诗人、作家、教育家内心深处激发而来的“文魂”。《左传· 昭公二十五年》云:“心之精爽,是谓魂魄;魂魄去之,何以能久?”
正因为有了数以千计有着华夏魂魄的文人诗友,在闲情逸致中提高了古代晋城的文化品位;也正因为有了这些舍身取义的仁人志士,沁河丹河滋养的泽州古城也才更加充满韵味。
如今,来此游园的游客,身处昔日禅林圣地,“曲水流觞犹念盏杯诗味,灵泉化墨更闻满园书香”,他们乘此雅兴,或吟诗唱赋,或咀嚼品文,或诵读经书,或明辨事理,引坦然雅兴,发淡漠感慨。家国情怀,初心使命,经文治教化即牵挂于心。
“洞灵流杯”,晋城文魂之源!
古寺百联
与赵树理文学馆遥呼相对的是公园西南一角的流杯古寺。在赵树理公园,倘若不到“流杯寺”,定会遗憾终身。
古寺外,鲜艳的牡丹、玫瑰、海棠和紫薇花争相开放;寺院内,雕梁画栋的殿宇,精雕细刻的廊柱,处处散发着华夏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神韵。
同所有庙宇一样,寺内外廊柱上镌刻有各种字体的楹联,尤其是大门上的楹联吸引了我的眼球:“常吟兰亭流杯韵,总怀灵洞滴谷情。”横楣“流杯古寺”。这是由晋城市古建研究专家裴池善用篆体书写的楹联(钟鼎文),布局不驰不急,整齐遒丽,更让人觉得古朴厚重。
流杯寺山门西侧,“中国百联第一碑”七个大字赫然入目。百联碑采用“嵩山石”石材,基座正面雕有“梅、兰、竹、菊”图案,背面刻就“四季花卉”,栩栩如生,巧夺天工。两侧刻着的“出水芙蓉”衬托出楹联的清香和汉字的风韵。碑帽斗拱齐整,飞檐翘楚,恰如行云流水,气势恢宏翩然。整体建筑浑然气派、古朴典雅,与流杯古寺相得益彰,成为一道靓丽夺目的风景。
“中国百联第一碑”均用隶体刻写,字体瘦劲挺拔,整齐均匀。碑石两边楹联是“书出八旬翁世上鲜见,碑载百联文天下无双。”据说,书碑者是82岁的民间老艺人苏瑞明,着实令人惊叹。
百联内容大部以流杯寺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入题,或追忆历史,或借景抒情,或告诫世人,或祝福未来,立意高远,气势恢宏,字字句句蕴含着精粹的儒家经典,传承着隽永与优美的中华楹联文化:
内容之一、从古寺传说着笔,追忆晋城古代文化史。如:“流杯泛觞,洞灵引曲梵音绕;滴谷鸣凤,佛法盈台睿智升。”“流杯轶事曲觞若兰亭雅韵、滴谷传闻鸽影如寺塔常留”......
流杯寺的前身原本叫滴谷寺。滴谷寺又有“滴谷济困”之传说:很早很早以前,寺内有一个石头鸽子,石鸽的嘴里常年往外滴谷子,足够寺僧日常食用。后来有好事的小和尚一时犯起贪婪之心,他想,如果把石鸽子的嘴再凿大一些,不就可以滴出更多谷子,以救济寺外困顿之饥民吗?谁料如此一来,初衷虽善,石鸽子却变活飞走了!但是,滴谷轶事、善意之举,“若兰亭雅韵 ”,世代相传,馨香永在。
内容之二、从古寺景色着笔,抒发作者喜悦心情。如:“红叶黄花浅饮唱赋杯增色、灵泉曲水对酒吟诗流漫香。” “滴谷不竭金杯泛觞流古寺,梵音无止净地生烟上青天。”从古寺的过去写到古寺今天,一幅香火袅袅、灵妙传奇的图景,以及富有诗情画意的人文环境跃然笔端,不仅颂古吟今,而且饱含着对晋城美好未来的良好祝愿。
内容之三、从儒佛圣地着笔,告诫人们积德行善,济世于人。如:“滴露宛如仙露涌,滋润人间存史话;谷源堪作善源朝,感怀厚德励鸿儒。”“入山门,踏净土,瞻圣殿,举足不忘善事;谈经道,弘佛法,拜勃陀,诚心便为好人。”
佛门传经,为的是“积德行善”“济世度人”,古寺论道,劝导世人多行善举,多积功德。对于今天的我们,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内容之四、从神话传说着笔,期盼苍生康宁、世界和平。如“曲水流觞吟诗作赋祈愿苍生康宁;洞灵泉幽挥毫泼墨共铸世界和平。”“佛门圣地,磕头静悟千秋禅、神殿灵天,拱手祈安万代心。”立意高远,情真意切,期盼世界和平,人民康宁。
“地以文章争气势,走于樵牧混英雄。”精辟的楹联,配以书法家精湛潇洒的书法,镌刻于“中国百联第一碑”上,成为晋城浩瀚的古文明、源远流长的寺庙文化中的点睛之笔,为古寺增加了气势,强化了韵昧,增添了人文内涵,铸就了深邃厚重的文魂。
古寺百联,晋城文魂之基!
树理流芳
赵树理文学馆是我国国内唯一为现代文学大师赵树理所建的纪念馆,也是整个公园的核心。从整体看,这座现代建筑,体现了晋东南民居的风格,典雅庄重,聚气凝神,蕴藏了丰厚的文化内涵,成为晋城走向全国的一张文化名片。
文学馆的正门门楣上,由新中国首任文化部长茅盾先生题写的“赵树理文学馆”六个大字刚劲有力,格外醒目。享誉三晋的书法家、曾任晋城市长的李才旺先生用行书撰写的楹联,言简意赅地赞美赵树理精神:“赵树理铁笔圣手万象楼颖出才隽,文曲星盛年华章十里店陨落霜秋。”从《万象楼》到《十里店》,从反对封建迷信到反映干部的官僚化,从文学才俊脱颖而出到辉煌人生陷入坎坷,一副楹联诉说着赵树理大师的传奇人生。
在两边挂有“晋城市作家协会、书法家协会、音乐舞蹈家协会、民间艺术家协会”等12块牌子中间,由市文联主席贾大一先生用草体书写的楹联让我豁然开朗:“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这不正是“文魂”的具体表现吗?这首诗句原为明代人杨继盛所作,革命先驱者李大钊曾用来表达他救国救民的志向。赵树理先生就是这样一位有才华、有情怀、敢于担当的仁人志士。
文学馆大院中间塑立着赵树理先生雕像。他身边放着刚从乡下回来取下的草帽儿,左手携着旱烟锅儿,微低着头在凝神思考,表情宁静谦和,一双洞察人间爱憎与冷暖、对世事极度关心的眼睛炯炯有神。
赵树理先生是“山药蛋派”开山祖师,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为数不多的大师级人物。解放初期,面对形形色色的落后、愚昧的旧文化、旧风俗,他排除欧化思潮的重重干扰,始终以清醒冷静的头脑,以质朴、真诚、执著的品德,深入农村,贴近农民,实事求是地描写农村生活,揭示农村工作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创作出许多群众喜欢的通俗小说和文艺作品,正如原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柏扶梳饱蘸笔墨赞颂赵树理的楹联:“持长松气节言立金声玉振、领一代风骚文成碧海霞光”,赵树理那坚强不屈的革命气节,“独领风骚”的创作成就,始终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赵树理文学馆内,大量的史料和实物详细介绍了赵树理生平和问世作品。公园内还开辟有“山药蛋广场”,安装了“石磨”“石碾”“辘轳水井”“抽水车”等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农村普遍使用的加工工具。赵树理那脍炙人口的《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就产生于他与农民一起从事的农事农活中。半个世纪过去了,故事中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一幕幕生动的场景,却始终萦绕在人们的脑海里......
在绿树掩映的“山药蛋广场”,小二黑与小芹两手相牵,翩翩起舞;三仙姑、二诸葛分别在“石碾”“石磨”旁,一边吆喝牲口,一边笑着拉家常,幽默诙谐的调侃,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围观。李有才则在辘轳井上一边提水,一边有板有眼地说唱他新编的快板书......
一扇农家的柴门被推开,裤管上沾满露水的赵树理从外面走回来,脸上显露出无尽的疲惫与忧思......
建国七十年来,赵树理那朴素、凝炼、通俗易懂的语言,实事求是的创作文风,深刻地影响和感染了一代代年轻的文艺工作者。尤其是晋城建市以来,广大文艺工作者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了许多雅俗共赏的文艺作品:上党梆子剧院精心创排的爱国主义革命红色题材现代戏《太行娘亲》荣获中国“文华大奖”,成功探索出地方小剧种走向全国的“晋城样本”。 国内首部大型古堡实景剧《古堡!古堡!》被誉为国家优质旅游节目品牌,一大批文学作品和戏剧、书画、摄影精品令国人瞩目,深刻展现了“千里太行第一城”晋城厚重的文化底蕴和深邃的文化之魂。这一切成就的取得,来源于赵树理大师为民创作的精神和品德。赵树理文学馆无疑是华夏大地上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
树理流芳,晋城文魂之光!
“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赵树理公园,作为与晋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文化娱乐休闲于一体的场所,无时无刻不在像雨露阳光一样,用厚重深邃的华夏传统文化铸造着中华民族的灵魂。从古色古香的流杯寺,到具有特色的赵树理文学馆;从泓儒道法,到现代文学艺术,公园里的一树一木,一花一草,处处流淌着传统民族文化的血脉。我相信,经过数年的“文治教化”,人民的文明与文化程度将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一个新兴而有魅力的城市——晋城,也将会催生一大批“鸿儒大家”。
中国现代著名书法家
1、赵朴初(1907年11月5日-2000年5月21日),安徽安庆人,中国民主促进会创始人之一,卓越的佛教领袖、杰出的书法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与伟大的爱国主义者。
2、沈鹏,1931年出生,江苏省江阴市人。书法家、美术评论家、诗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荣誉委员。
3、张海,1941年生,祖籍河南省偃师县。中国当代著名书法家。全国政协常委,国务院批准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曾任第八、九、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文联主席,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艺术品中国资深顾问,河南省书画院院长等。
4、孙晓云,女。一九五五年八月生于南京,三岁始承家传习书画,曾在农村插队五年,在部队服役八年。中共十七、十八、十九大代表,中国文联第九、十届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主席,江苏省政府参事,江苏省文联副主席,江苏省美术馆名誉馆长。
5、李刚田,男,汉族,1946年3月生,河南洛阳人。号仓叟,室名宽斋、石鱼斋。中国当代著名书法家、篆刻家、书法篆刻理论家。
《飞行员》李才旺结局是什么
李才旺,因受伤无法反击,迫于形势只得投降。
飞行员李显斌、领航员李才旺和尾舱通信员兼炮手廉宝生正一同进行飞行训练,他们驾驶一架伊尔-28喷气式轰炸机从杭州笕桥机场起飞。
未几,李才旺发现航线有误,飞机正在向台湾方向行进,便试图上前阻止李显斌。但已被叛逃心模糊良知的李显斌不仅不听从战友的劝阻,反而开枪伤人。
介绍
在航空兵中,按所驾驶机种,分为歼击机、强击机、歼击轰炸机、轰炸机、运输机、侦察机、电子对抗机、预警机、空中加油机和直升机等飞行员。
按承担的任务,分为遂行作战任务的飞行员、试飞员和飞行教员等。根据技术水平的不同,飞行员分为若干技术等级。
李才旺的书法多少钱一平尺,哪里能卖掉
这才是市场价,最主要一点,否则炒作的价格再高:如果自己手里有货,卖出去能卖多少钱,有价无市也没有意义市场价最少也在五六万左右
1965年解放军一飞行员叛逃台湾,26年后回大陆探亲被捕,获刑15年
看着文件上显示出来的潘烈华已经结婚的信息,李显斌的心里就像是有一万只蚂蚁在爬。他用自己带着手铐的死死地抓住警察的衣服,浑身颤抖着怒吼:“ 是假的!你们一定是编了一个错误的信息来骗我!”
警察冷冷地抚掉了李显斌的手,又抽走了他手中的档案: “我们没必要骗你,只是向你证明,你妻子潘烈华所犯的重婚罪,是事实。”
听到了这句话的李显斌无力地瘫倒在了座椅上,眼泪划过他布满皱纹的面庞,好半天,他才对站在自己面前的警察说出了一句话: “我坦白,关于当年叛逃的细节,我都坦白!”
这一年,是1991年,距离1965年李显斌驾机叛逃,已经过去了26年。此时的李显斌,感觉自己仿佛做了一场长达26年的噩梦,如今“黄粱梦醒”,留给他的,只有当年的恶果。
李显斌出生于1937年的山东, 那一年,侵华日军在北京策划了“卢沟桥事变”,进而侵略全中国。那一年,出身贫寒的李显斌父母,抱着自己尚在襁褓的儿子,过上了东躲西藏的生活。
李显斌出生没多久之后,侵华日军的铁蹄就踏上了山东的土壤。即便李显斌的家在山东省阳新县银高乡这个并不富裕的小村落,但是日本人掠夺、残害的手段一点都没减轻。李显斌的父母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家里为数不多的小米,也是母亲用来给李显斌熬米汤用的。
或许是因为儿子从小就跟着自己受了不少苦,也或许是因为这是家里唯一的孩子,即便李显斌的父母日子过得再苦再难,也从未亏待过儿子半分。尤其是等到侵华日军被赶出中国之后,李显斌更是被父母送进了学堂读书。
此时的李显斌父母一心想将儿子培养成人中龙凤,不仅一切吃穿用度都按照最好的来,还为他张罗了一个童养媳,帮李显斌料理一切家务。 尽管李显斌的家境并不富裕,但是他从小过得都是养尊处优的生活,一点都不比那些有钱人家的少爷差。
不过,年幼时期的李显斌也的确争气,不仅学习好,长得也算得上是一表人才, 因此在1955年3月的征兵当中,有学问且身高合格的李显斌很快就被空军选中,并将他送进了航空学校学习。
这个消息传回李显斌老家的时候,别说是整个银高乡,就连整个阳信县的人都知道,有个叫“李显斌”的后生成不仅为了解放军空军的一员,更是“飞”到了天上,变成了一只“金凤凰”。
此刻,所有人都在夸李显斌的家人运气好,更是调笑李显斌的童养媳,苦尽甘来,也算是有了好日子。
可是,这帮老实憨厚的农民们,谁也想不到,李显斌竟是“当代陈世美”。 尽管在航空学校成绩一塌糊涂,从航空学校毕业时,所有的同学都被授予了少尉军衔,而李显斌只被授予了准少尉军衔,但是这丝毫不影响他喜新厌旧。
被分配到了战斗部队、有了军衔和飞行员身份的李显斌,第一件事,就是同自己的结发妻子离婚。 此时的李显斌已经顾不上妻子为自己奉献了许多年的青春,并为自己生下一女的贡献,态度十分坚决地将妻子撵回了娘家,并且很快的迎娶一个有文化的教师。
李显斌抛妻弃子的行为,其实充分地展现了这个人内心的薄情寡义和自私自利,更表现出了他难成大器的本质。作为一个连自己的结发妻子都无法尊重的人,很明显李显斌的身上没有什么担当和责任感,这也为他此后的叛国行为,埋下了伏笔。
进入了飞行大队之后,李显斌就像嫌弃自己的“糟糠之妻”一样,一会儿用绝食要挟领导给自己的新婚妻子安排工作,让她随军;一会儿觉得领导讲话时故意针对自己;一会儿嫌弃部队的训练任务太过繁重;一会儿又哭诉重要的飞行任务不安排给他,是对他这个农村娃有歧视。
要知道,新中国成立之后,全民受教育水平并不高,像李显斌这样受过航空学校高等教育的人更是少之又少。面对李显斌这样的行为,部队领导一直念在他是个“人才”的份上对他网开一面,并且不断让李显斌所在连队的领导给李显斌做思想工作。
李显斌因为小时候的营养不良,经常性的骨头疼、头疼、胃疼,得知了这一消息的领导还专门安排组织上给李显斌做系统的全身性检查,并在生活方面给予了李显斌非常多的帮助,甚至还指定了党支部委员廉宝生等人定期对他进行心理疏导。
然而,廉宝生等人的努力并没有产生多大的作用。 自1959年到1965年的年初,从小被娇生惯养的李显斌将人类自私的本性展现得淋漓尽致,不管廉宝生怎么劝,李显斌始终不能领会解放军战士们为国为民的真正思想,一心只想着自己哪哪不顺心、不如意。
甚至时间长了,李显斌还和一心想要帮助自己的廉宝生产生了矛盾,搞得两个人在日常训练当中,常常说不了三句话就吵了起来。
而李显斌这样的情况,在1965年的下半年,忽然有了深刻的改变。
根据李显斌战友们后来的回忆,大家都是在1965年8月左右察觉到李显斌的变化的。 这个时期的李显斌不仅不再挑刺,更是十分积极地参与各种训练,到处向战友们请教飞行问题,甚至经常在图书馆查阅资料,研究飞行理论。
战友们一心觉得李显斌是突然“开窍”了,就连廉宝生也觉得是他这几年来锲而不舍地谈心起了作用。可是没有人知道,此时的李显斌正在酝酿着一个巨大的阴谋。
原来, 李显斌在1965年7月的时候,因为身体不适错过了一次飞行训练。而就是在战友们外出训练的这段时间,李显斌从广播里听到了民航发生了一起飞行员驾机叛逃至南朝鲜的消息。
一向将自己视为“天之骄子”的李显斌忽然就想到,像自己这么优秀的人要是驾机叛逃到台湾,会不会受到国民党政府的厚待呢?
打定了主意的李显斌决定准备自己的叛逃计划,研究飞行问题,无非是想知道自己飞到台湾的可能性有多大,而去图书馆,李显斌主要看得也还是有关台湾的地图。
从1965年7月月末到11月,李显斌足足准备了三个多月,一百多天的努力,就是为了在11月11日这天,驾驶着我军的轰炸机叛逃到台湾,背弃祖国和人民。
尽管李显斌驾驶的轰炸机上有三个飞行员,分别是身处机尾后舱的通信射击员廉宝生和位于驾驶舱正下方的领航员李才旺。但是李显斌早就做好了准备, 身处机尾后舱的廉宝生看不到飞行方向,而尽管身为领航员的李才旺有手枪,李显斌也早早地就将手枪里的复进簧给拆除了。
因此,早就做好了一切准备的李显斌在1965年11月11日,拖着李才旺和廉宝生二人降落在了台湾桃园机场。
此时的李才旺已经因为在机舱内阻止李显斌的叛逃行为而被李显斌的手枪打伤,而廉宝生却因为身处机尾后舱而对外边的事情一无所知。
当飞机落地的一刹那,李显斌、李才旺和廉宝生三人先后走出了这架轰炸机,神情却存在巨大差异。
此时的李显斌因为顺利抵达台湾,丝毫顾不上自己胳膊上的伤口,兴奋地走到了台湾兵的身边宣布自己是来“投诚”的。
而李才旺则因为被李显斌用枪打伤失了很多血,没有任何力气地趴在了飞机旁的地上。
最后走出机舱门的廉宝生看到眼前的景象,显得十分困惑,他不明白明明起飞前还在大陆,怎么再出舱门就在台湾了。他看着眼前飘扬着的青天白日旗,只觉得头晕眼花,站都站不稳。
廉宝生踉踉跄跄地走到了李才旺的身边,询问着发生了什么事情。当听到李才旺说出那句 “我们被李显斌这个王八蛋挟持着叛逃了! ”的时候,廉宝生只觉得眼前一黑,差点栽倒在地。
廉宝生明白,自己是回不去大陆了。只见他回身向着大陆敬了个礼,掏出了自己的手枪。 看到这一幕,围困着他们的台湾兵迅速举起了手中的长枪,对准了在场的三个人。
李显斌被这阵势吓了一跳,以为廉宝生是要朝着自己开枪,立马下意识地捂住了自己的头部。可是没想到,廉宝生将枪口对准了自己的太阳穴。
“砰”的一声枪响,廉宝生直直地倒在了地上,鲜血从他的太阳穴流出,浸染了他身下的大地。此刻, 廉宝生用生命捍卫了自己的信仰 。徒留李显斌气得直跺脚: “他还想着用自己带回来两个战友邀功呢!”
此刻的李显斌丝毫没有觉得是自己将廉宝生逼上了绝路,他只觉得廉宝生这人不厚道,死得太不是时候,怎么不让自己和这边的长官谈好奖赏再死呢?
李显斌显然将一切想得太过简单了。像他们这种背叛了大陆的叛徒,国民党政府也不想重用,更不要提给什么赏赐了。
尽管在台湾对大陆进行“策反”的电台里,国民党军队承诺对架机过去的给 4000两黄金 ,按照当时 黄金一两2200多台币的市价 ,折合台币应该是 880多万 。但是实际上,台湾政府却 一两黄金1400台币 的价格,折合了 560万元台币 颁发给李显斌。
可惜,到最后实际给了李显斌的,只有260万台币。 并且这260万台币也并不是当场就兑现给了李显斌,而是给了他一张存单,并且台湾政府还规定了这张存单只有两年之后才能兑换。
得知了这一消息的李显斌无论怎么都不愿意, 他认为台湾政府背弃了他这个“反共投诚”的“义士”,甚至还在1988年的时候向台湾立法院递交了一份请愿书,请求支付自己剩下的奖金。 不过这件事,除了为大家增添了一丝笑柄,并未改变李显斌的生活。
不仅如此,到达了台湾的李显斌,生活上处处有人监视,工作上,升迁从来都轮不到他。自己新娶的太太除了会败家和帮助台湾政府监视自己,什么也不会做,就连他在台湾生的两个儿子,都要因为他的身份,而被学校里的同学欺负,被老师看不起。
此时的李显斌在台湾,就如同一条丧家之犬,处处受人排挤,就连基本的生活都难以为继。甚至到了1990年,李显斌的妻子还将赔偿给他的黄金全部拿去做了投资,最后赔的一毛钱都不剩。
得知了这个消息的李显斌在家里对着妻子拳打脚踢,伴随着李显斌一下又一下落在妻子身上的拳头,他破口大骂: “就连你也要背叛我!大陆对不起我!国民党也对不起我,现在,就连你也要背弃我!”
李显斌的妻子实在承受不了李显斌的家暴,只能慌乱地选择了和李显斌离婚。可是李显斌还是不肯放过她,一纸诉状就将自己曾经的妻子告上了法庭,让她赔偿自己的损失。
在一辈子都自私自利的李显斌眼里,从来都是别人背弃自己,却不是自己伤害了别人。解放军不能满足他各种无理取闹的要求,就是背弃了他。战友不同意叛变选择自杀,就是背弃他。国民党欠他黄金,也是背弃他。如今就连妻子花完了他的黄金,也是背弃了他。
或许在李显斌的眼里,他就是全世界的中心,应该所有人都围着他转才对。 而当能做到他所有要求的潘烈华出现的时候,李显斌的内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潘烈华,一个出生于中国大陆的女人,早年偷渡到台湾,一直漂泊不定。直到1987年和已经结婚的李显斌勾搭在了一起,才算是给自己找了一个落脚点。
潘烈华告诉李显斌,自己32岁,是个黄花大闺女,是跟着父母逃难来到台湾的。可是实际上, 潘烈华和李显斌认识的时候,已经38岁,早在大陆就结过婚,还生了两个孩子,最大的都20岁了。她之所以选择和李显斌在一起,无非是想要通过李显斌的特殊身份,拿到去加拿大的护照。
1990年,成功离婚的李显斌选择了退伍,带着潘烈华和自己的两个儿子远走加拿大。 此时的他一心沉浸在潘烈华给自己营造的温柔乡里,两个人在加拿大的生活虽然不太容易,但是好歹还过得去。
直到1991年,大陆和台湾的关系日渐缓和。 得知了自己母亲重病的李显斌想着自己叛逃的事情已经过去了30年,应该没事了,所以在1991年的12月16日,带着自己的妻子潘烈华踏上了回到祖国大陆的飞机。
1991年12月26日,探亲完毕的李显斌、潘烈华二人打算从青岛机场飞往香港,再从香港转机回到加拿大的时候,公安部门将李显斌扣留在了机场。
尽管知道自己是为什么被扣留的,但是李显斌十分不配合警方对于当年案情的调查,死活不肯吐口李才旺和廉宝生二人是否是受自己胁迫才到台湾的,甚至还污蔑起了这两个战友。
眼见李显斌整天向警察打探潘烈华的情况,警察意识到潘烈华或许是个突破口,于是就将潘烈华在大陆的资料全部调了出来,拿到了李显斌的面前。
当李显斌看到,潘烈华和自己在一起,就是为了帮自己的老公和孩子争取去加拿大的机票时,李显斌内心的防线全部倒塌了。
这些年,他一直在逃避自己所犯下的错事,他将自己所有的不顺心全部归结到了别人身上。可是到头来,却是他自己害了自己。
叛变国家和人民这件事,更是像一场噩梦一样。自己的女儿(李显斌原配所生)因为压力过大而精神错乱,自己的父母老无所依,枕边人花光了他所有的积蓄,而他最爱的人却从头到尾都是一个骗子。
李显斌忽然就明白了,这一切都是他作孽的恶果。而为了减轻自己的罪孽,他终于承认,当年的叛逃事件和另外两名战友没有任何关系,都是他一人策划的。
2002年,原本被判了15年有期徒刑的李显斌因为胃癌晚期,被国家假释出狱。可惜此时的他只剩下了孤家寡人一个,孤苦伶仃的病死在了上海冬日的冷风里。 而这一切,都是他作为叛徒,应该有的下场!
李才旺的师徒之情
董寿平美术馆一九九O年在太原晋祠落成后,李才旺曾多次前往,悉心研习,与董寿平可谓神交已久。一九九三年春,才旺出差赴京,与山西驻京办事处副主任崔永柱一块去拜望董老,当时,年近九旬的董寿平正在钓鱼台为国宾馆作画。听了崔永柱的介绍,董寿平放下画笔连声道:“是同乡,欢迎,欢迎”。李才旺握着董寿平的手说:“董老,我对您老人家已仰慕已久。这次来有两个意思:一是受省领导委托来看看您;二是我喜欢书画,想拜您为师,董寿平问过才旺的年庚后说:“我长你四十岁,拜访师不谈,咱们做个忘年交吧”。李才旺见一代书画大师竟如此谦和,非常感佩。才旺和董老首次会面便一见如故,谈书、谈画、谈人生,聊了一个多小时,方才告别。
李才旺带着“作业”二次登门,董老评价道:“有力度,有气质、有气魄、很大气。”
李才旺告别董老后,一路自忖:我拜董老为师,可董老还没见过我的作品呢。回到山西,他精心书写了“宗师”两个大字,准备敬赠董老。时隔不久,才旺再次赴京,正好与一位摄影师同行,想到董老年事已高,便相商为董老摄像。这时董老已住进中日友好医院。李才旺打开条幅说:这是我的字,也算是我给您老交的第一份作业吧。董老细细端详后说:“嗯,有力度,有气质、有气魄、很大气。”
尽管是在医院,董老仍和李才旺谈了两个多小时。这以后,李才旺赴京即有“三必去”:中国美术馆、荣宝斋、董老处。他与董老谈作书作画先做人的道理。对照董老关于书画家应讲求风骨,丰厚学养的教导。才旺回顾自己走过的路,深感欣慰,他说,自己无意中走了一条正确的路,即先写诗,后习书、再学画。他在《赠书画大师董寿平先生》一诗中,表达了自己对董老的崇敬之情:董梅董竹董老松,一点一划总含情,醉心翰墨追高古,铸就毫端大师风。师从董老后,李才旺的书画艺术实现了新的飞跃。
2005年4月,太原晋宝斋和书画界朋友建议李才旺办一次书画个展,才旺担心有人说闲话而举棋不定。正好有出公差的机会,他上门问询董老的意见。后来李才旺这才下了决心,书画挂出来了,原定一星期的展期,因入口相传而人流如潮,一延再延,以至终月。董寿平专委托他的孙儿、画家董良达前来致贺。
董寿平尽管名满天下,但一生淡泊名利,先后为抗战、赈灾及祖国建设损赠过许多珍贵书画。仅一九九四年安徽、广西水灾,他就捐赠书画四十万元。多年来凡向董老求字画者,他总是尽量满足,从不计报酬,以至家无余资。 2003年,才旺作为董寿平的得意门生,陪同在山西视察的乔石委员长参观董寿平美术馆。期间,乔石委员长欣然为美术馆题词“寿平风骨,艺苑瑰宝”。六月中旬,才旺通过电话向董老报告了乔石委员长为美术馆题词的喜事。董老十分高兴。时距董老逝世仅一周。
2006年6月21日,享年九十三岁的董老溘然长逝。七月七日,才旺赴京参加遗体告别仪式时,获赠商务印书馆赶印的《董寿平谈艺录》。才旺捧读之余,不禁潸然泪下。他在书的扉页写道:当代书画大师董寿平先生于此书出版之际,不幸谢逝了。他的杰出成就为世人瞩目,他的谢逝为国人痛心。作为受先生恩教颇厚的我有感哀伤之至。
让才旺颇感欣慰的是,在董老的遗体告别仪式上,他再次幸遇启功先生,与启功一面之交的才旺强忍悲痛送恩师最后一程。
大陆叛逃飞行员有没有回国的
有。。
李才旺透过管道取得中国政府的谅解,再转赴上海,并正式投共,返回大陆发表抨击台湾当局言论,台已拔除其"义士"之名。成为极少数叛逃台湾又回归大陆的人。
李显斌1990年自台湾军方退休后移民美国,曾为了多要奖金一事,引起喧然大波,后又企图循李才旺模式前往大陆,1991年,他听说在山东的老母病了,他研判形势,认为已过了30多年,应该不会有事。1991年12月16日他从加拿大返回山东,26日,大陆公安在青岛机场将其逮捕。1992年6月26日,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以投敌罪判处李显斌15年有期徒刑,他的母亲也在他被捕后不久去世。2002年5月14日,李显斌因患胃癌获假释出狱。
为什么大陆谅解李才旺
为什么大陆谅解了李才旺,因为我觉得大陆是非常有风度的,我因此我觉得他才会谅解李才旺。
54年前驾机叛逃者,战友宁死不屈,他获280万奖金,现状如何
空军是每个国家军事力量的重要部分,每一方面都十分严格,尤其是飞行员的选拔,不仅要有良好的体质,还要有优秀的军事素养。因为培养出一名优秀的飞行员要耗费很多心思,一旦出现飞行员叛逃事件,对国家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损失。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内事业百废待兴,所以国家各方面条件不是很好,于是就出现了飞行员叛逃的事件,李显斌就是那个时期叛逃中国的飞行员。他生长于山东省阳信县,李显斌的家庭并不富裕,长大后响应部队号召入伍当兵,此后他便在航空学校深造。
他成为飞行员的消息很快在老家传开,十里八乡都知道他的大名,父母为此也很骄傲,平时的飞行训练特别辛苦。李显斌虽然出身贫寒,但却没有寒门子弟吃苦耐劳的品性,所以他经常跟战友抱怨日子过得太辛苦。
一次偶然的机会得知,台湾的经济繁荣军民生活十分富足,因为蒋介石败逃时带走了大量黄金,而这些黄金就促进了台湾的经济发展,于是李显斌便决定逃到台湾。
在一次飞行训练时,他突然提出要飞到台湾,当时飞机上还有领航员李才旺和尾舱通信员廉保生,两人对此十分反对,李显斌不但不听,还将李才旺打伤,廉保生不愿投敌举枪自杀了。李显斌到达台湾后受到了台湾当局的重视,并给他280万奖金,此后他被授予空军上校军衔。
29年后李显斌认为此事已经过去,便与老家联系,得知母亲病重立马赶回山东老家,刚下飞机就被守在机场的民警抓获。据他交代,确认了廉保生没有叛逃行为,国家决定恢复其名誉追认为革命烈士,而李才旺也成为了极少数叛逃后又回归大陆的人,最终李显斌被判处15年有期徒刑,母亲也在他服刑期间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