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出自哪里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啥意思,出自哪里?本来无一物,无一物中无尽藏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1-15 09:44:43 浏览98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啥意思,出自哪里

意思:本来就是四大皆空,到哪里染上尘埃!

出处:《菩提偈》是六祖慧能创作的诠释佛教教义的诗偈,共有四首,载于《坛经》。

原文节选: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

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

译文:本来就是四大皆空,到哪里染上尘埃!菩提只是向着内心寻找,何必劳累向外界求取玄机?以此进行修行自身,极乐世界也就在眼前!

作品鉴赏

这首偈,同神秀的那一首,在修行方法上具有原则的区别。神秀的那首《无相偈》,使他失去作为弘忍继承人的资格,却成了北宗一派的开山祖。由于神秀强调“时时勤拂拭”,后人以其主张“拂尘看净”,称之为“渐修派”。

而惠能的这一首,是对神秀偈的彻底否定,直接把握住“见性成佛”的关键,被称为“顿悟派”。在《坛经》第二十节,惠能指出:“世人性本自净,万法在自性。思量一切恶事,即行于恶;思量一切善事,使修于善行。”这是惠能“顿悟说”的基础。

在他看来,“愚人”与“智人”,“善人”与“恶人”,他们和“佛”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从“迷”到“悟”,仅在一念之间。这种“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思想,不仅对中国佛教的演变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对于后来的中国哲学理论也有重大的影响。

本来无一物,无一物中无尽藏

读《微行动》,看到一句话“本来无一物,无一物中无尽藏”。引起了兴趣。

“本来无一物”:出自六祖惠能大师四句偈中的一句。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无一物中无尽藏”出自苏东坡的《东坡禅喜集》。

“无一物中无尽藏,

有花有月有楼台。”
本来无一物,是一种空无的状态,正如人赤身而生,并无任何所持,所谓“无一物”。

而无中又孕育着有,仿佛一张白纸,一个空的箱子,一片空地,一方净土…可以构想宏伟蓝图,装满惊喜礼物,种植奇花异果,繁衍子子孙孙;亦或可以被折成一件作品,做成一个道具,建成一个乐园,仍是一方净土…所以,这里潜藏着无限的可能性,可以创造,挖掘,所谓无尽藏。

不论任何人,必定潜藏有可能性,并无没有可能性之人。关键在于如何看到并激发出这种可能性,展现出蓬勃的生命能量,彰显出向上的生命力。

这也是一种相信的力量,相信相信的力量。

《即兴的智慧》里,有一个理念与此不谋而合,书中讲:“盒子里本来就有东西”。也就是说,无论你面临即兴演讲,还是即兴表演,要学会感受当下的能量,发动身体各种感官,接受到信号。当你不担心自己做不好,当你不执念于要做成什么样子,只把自己全然交给这个场域,让思想流动,让语言流淌,让真情流露。你会意外的发现,原来自己不但可以做到,甚至呈现出来的会超乎想象,如有神助。其实,只是因为你相信了自己,你的盒子里本来就有东西。

也是“无一物中无尽藏”,从这个角度看,人生也是一个不断挖宝,不断丰盈之旅。当你发现自己缺乏动力,停滞不前,或者因失败受挫,信心不足时,不妨放下执念,停下来,思量一下这句话“本来无一物,无一物中无尽藏”!

本来无一物,何必惹尘埃.是什么意思全解

意思是本来就没有什么东西,为什么一定要自寻烦恼呢。

出自——佛教禅宗六祖惠能大师《菩提偈》。

原文: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译文:弟子就如同是菩提树,弟子的心灵就像一座明亮的台镜。要时时不断地将它掸拂擦试,不让它被尘垢污染障蔽了光明的本性。

扩展资料:

背景故事:

这个是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当年刚入佛门修行时,他的师父出题让他们写一首偈语来阐述自己对佛法的领悟,于是大师兄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慧能则对大师兄的观点提出了不同的感悟,他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从佛法的修为及境界上来看,慧能的显然要高得多,所以最终慧能得到了师父的衣钵传授,称为禅宗第六代法脉传承。

大师兄神秀的诗是这样理解的:“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意思是:弟子就如同是菩提树,(释迦牟尼佛当年在菩提树下觉悟),弟子的心灵就象一座明亮的台镜,要时时不断地将它掸拂擦试,不让它被尘垢污染障蔽了光明的本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就是出于此)。

而慧能则这样来解释:“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意思是:菩提树不是菩提树,而是原本比喻智慧的,明亮的镜子本来就不是镜子,而是比喻清静的心的。我们的心本来就是清静的,那里会染上什么尘埃呢?

二者的差异在于,神秀要借助具体的物体意象来表达自己感悟,而慧能则超越了神秀的境界,不需要比喻,直接看到事物的本质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菩提本无树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意思是什么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意思是:明亮的镜子本来就很干净,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这句话形容了世上本来就是空的,看世间万物无不是一个空字,心本来就是空的话,就无所谓抗拒外面的诱惑,任何事物从心而过,不留痕迹。

原文出自唐代六祖慧能所作《菩提偈》:

菩提偈

唐代:六祖慧能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

心是菩提树,身为明镜台。

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

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

扩展资料

关于这首诗的来历,《坛经》第四节至第八节,有明白的记载:五祖弘忍“一日唤门人尽来”,要大家“各作一偈”。并说“若悟大意者”,即“付汝衣法,禀为六代。”弘忍的上首弟子神秀在门前写了一偈道:“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弘忍知道后,“遂唤秀上座于堂内”,说是“汝作此偈,见即未到”,“若觅无上菩提,即未可得”,因而要他“更作一偈”。而“秀上座去数日,作不得。”惠能的偈语,即针对神秀的《无相偈》而发。据《坛经》所载,惠能本不识字,他先“请人一读”神秀的偈语,然后作此歌偈,“请得一解书人于西间壁上题着”。

本来无一物怎么理解

本来无一物的意思就是:本来就没有任何一物应该受到不平等的对待。
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空假不实缘生如幻,所以说本来无一物。六祖坛经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菩提本无树,意思是善恶是没有标准的。明镜亦非台,是指善恶无可厚非。本来无一物,是指这种东西是不存在的。何必惹尖埃,是指凡事发生后无可指责。大意是指世上万物的发生必有根源随他去吧,恶有恶还,善有善还,自然使然无人能为也。

本来无一物,何处落尘埃什么意思

意思是本来就是四大皆空,到哪里染上尘埃。

本来无一物,何处落尘埃出自唐代惠能的《菩提偈》。

全诗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

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

译文:原本就没有菩提树,也并不是明亮的镜台。只要性空,哪会有什么尘埃!众生的身体就是一棵觉悟的智慧树,众生的心灵就像一座明亮的台镜。明亮的镜子本来就很干净,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原本就没有菩提树,也并不是明亮的镜台。本来就是四大皆空,到哪里染上尘埃!菩提只是向着内心寻找,何必劳累向外界求取玄机?以此进行修行自身,极乐世界也就在眼前!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来历,《坛经》第四节至第八节,有明白的记载:五祖弘忍“一日唤门人尽来”,要大家“各作一偈”。惠能的偈语,即针对神秀的《无相偈》而发。据《坛经》所载,惠能本不识字,他先“请人一读”神秀的偈语,然后作此歌偈,“请得一解书人于西间壁上题着”。

惠能被尊为禅宗六祖的曹溪惠能大师,对中国佛教以及禅宗的弘化具有深刻和坚实的意义。惠能得到五祖弘忍传授衣钵,继承了东山法脉并建立了南宗,弘扬“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顿教法门。他弘化于岭南,对边区以及海外文化,也具有一定的启迪和影响。

同时也引起了中原皇室的尊重和供养,皇室屡次迎请惠能进宫,并为其建寺造塔。在滑台大云寺的无遮大会之后,通过对南北是非的辩论,奠定了曹溪禅在禅宗的地位。在惠能入灭一百年后,禅者已非曹溪不足以谈禅。

本来无一物是什么意思

本来无一物的意思:

无去无来。师父跟你们讲来讲去,又讲到前面了, 这个世界本来无一物,对不对?都是唯心造出来的。

你 们说这个人难看就难看,说他好看也好看,很多母亲在 自己的孩子刚生出来的时候觉得孩子很难看,可是看着 看着就觉得好看了。师父讲给你们听,不要说人了,就 是一条狗,如果你养着,也会觉得它越来越漂亮。师父 电台里过去有一个女孩子,她妈妈养狗,觉得自己的狗 比她女儿还漂亮,因为她看的时间长了,喜欢了。人喜 欢了,眼睛都会改变的,迷失方向,搞不清楚了,情人 眼里出西施就是这个道理。因为心动了,所有的器官都 随着心在转变,所以,人的心不能动,念头不能起。

我们学佛,如果我们一味地去出离,就是我要离开 这个世界,之后你就进入了顽空,就是什么事情、什么 东西都与他无关,与我无关。离开众生,你怎么能在顽 空当中成为菩萨呢?你既然要空,你还对众生有爱,这 个爱要控制好,这个情要控制好;帮助别人要懂得怎么 样去帮助,要有妙法,所有的东西全部要适可而止,轻 重缓急全部要当心;空还不能空到底,实而不能完全的 实,一定要中庸,你这样才能救一个人。你不能把一个 坏人讲得坏到底,也不能把一个好人讲得没有一点缺点, 这就是哲学里说的一分为二。实际上,就是不能顽空。 顽空就是彻底完了,结束了,跟我没关系了,不要找我 了。

所以,菩萨在人间是既不贪著,又喜欢清净。你们 去看看,最后成佛的人,都是越来越稳重,越来越安静。 你们有些女孩子跑到师父这里来叽叽喳喳、疯疯癫癫的, 师父为什么跟你们说不要讲话,不要疯疯癫癫的。很多 老妈妈这么大年纪了,还疯疯癫癫的,你怎么能成菩萨 呢?哪个菩萨会像你这样啊?安静、沉着、冷静啊,菩 萨到最后都是非常冷静的,为什么他会入定呢?因为他 已经把世界完全看明白了,这个世界就是我的一个梦, 所以他在梦里面永远不会觉得特别开心、特别难受,因 为这是一个梦,我会醒过来的,我不会永远在梦里生活 的。所以,他就很冷静,他会看淡世间。

又要举例子了,就像看电视连续剧一样,很多人用 手帕不停地擦眼泪,而有些人就很冷静地看,因为他知 道,这个是演戏,不是真实的,最多只是笑一笑。很多 人就是进入了情节,出不来了,电视机关掉之后还在哭, 现在明白了吗?这就是人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师父讲得 已经透到底了,还看不出来啊?很多人傻得不得了,有 时候为了一句话连觉都睡不好,把这个虚幻的世界太当 真了,你已经傻到底了,什么东西都舍不掉。你如果知 道,世界上什么事情很快就会空无,你看透了,就舍了。 很多人说,庙里的法师也喜欢开玩笑,人家开玩笑是有 分寸的,你开玩笑是乱来,你受惩罚,人家有时候开玩 笑是寓教于乐,深含寓意。

自身的心要完全地断离人间的情,你才能进入彻空。 什么叫彻空啊?就是彻底地空。跟着师父出去弘法,哎 呀,我家里这个不行了,那个不行了。今天初一,我要 念经吃素,可是家里要请客,我这个放不下,那个放不 下,你哪天能修成啊?看看人家法师,人家断了不就断 了吗?为什么师父对法师这么尊敬,因为法师给我们树 立了最好的榜样。

要进入彻空,这就是菩萨的方便法,把自己完全地、 彻底地空掉,这就是一个方便法门。很多人说,这个方 便法,那个方便法,他知道什么叫方便法?你去看看, 真正的佛法真谛,什么叫方便法门啊?就是把自己对事 物的理解彻底完全地空掉,才能明白看清这个世界的真 相,师父讲这句话你们听不懂,但是师父举个例子,你 们就明白了。你现在的家里就像你的脑子,如果家里又 是沙发,又是箱子,整个堆得满满的,你找什么都找不 到,你要找的东西是看不清楚的。你只有把家里全部弄 得干干净净,空空如也,这个时候你就可以看清家里的 方位,彻空了,明白了,看什么都是清清楚楚的。否则 房间里都是东西,你怎么看得清楚啊,找什么都找不着。

出离而不完全断灭,出离还不能完全断灭。哎呀, 我要到西方极乐世界,我不爱这个人间,我觉得人间很 苦啊,我要出离,你又不能完全断灭啊。你们现在都有 家、有孩子,还不能完全断灭。实际上,不断灭就是不 要完全地把它灭掉,也就是说,你还是要活在这个人间, 要照看着人间的一些事,而你在照看着人间这些事情的 时候,你要站在另外的角度来看,你要明白它,这就叫 断灭。

举个例子,这个妈妈知道这个孩子总有一天会离开 母亲的,但是这个妈妈还是对这个孩子很好,因为这个 妈妈知道这个孩子大了,会去找女朋友的,但是还是对 这个孩子很好,尽管心里完全知道,孩子总有一天会离 开自己的,又不能完全跟他说:“我知道你总有一天会 离开我的,所以,我现在就跟你断灭,你可以走了,你 以后会长大,你会找老婆的,你会离妈妈很远的。”学 佛为什么要出离而不断灭,现在明白了吗?师父要举很 简单的例子你们才听得懂。

所以,永远保持菩萨的慈悲心和佛性,如果你在人 间,虽然说要看穿、看破人间这个虚幻的本质,但是, 你必须要明白,我还是要用菩萨的慈悲心在人间活着, 救度众生。

-----出离而不完全断灭 通灵活佛lu军宏台长开示 恭录部分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完整诗句是什么

全句: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出自唐代惠能的《菩提偈》,意思是:原本就没有菩提树,也没有明镜台。佛性就是一直清澈干净,哪里会有什么尘埃?

原文: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

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

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

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

译文:

原本就没有菩提树,也没有明镜台。

佛性就是一直清澈干净,哪里会有什么尘埃?

众生的身体就是一棵觉悟的智慧树,众生的心灵就像一座明亮的台镜。

明亮的镜子本来就很干净,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原本就没有菩提树,也没有明镜台。

心里本来就空无一物,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菩提只是向着内心寻找,何必劳累向外界求取玄妙的佛家思想?

以此进行修行自身,极乐世界也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