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扯淡碑 网名

扯淡的网名(扯淡碑到底有多扯淡)?考古发现600年前的石碑,碑文刻着六个字,历史上真有穿越者吗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1-14 09:18:37 浏览39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扯淡的网名(扯淡碑到底有多扯淡)

如果您要问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有没有疑似穿越历史的人,并且留下了穿越的证据呢?

答案是可能是有的,因为有人在“穿越”后留下了证据,这就是河南祁县的《扯淡碑》。

这个石碑的正面横刻两行大字——“扯淡”和“再不来了”。

这也是石碑名叫《扯淡碑》的原因。

那《扯淡碑》真是穿越者留下了的吗?明代人说不说“扯淡”一词呢?石碑的拥有者真的是崇祯皇帝吗?

据说是穿越者留下来的

《扯淡碑》的拥有者是一位名叫“泰极仙翁”的人,就是他说的“扯淡”和“再不来了”。

不少好事的解读者认为,泰极仙翁是穿越者小号或者网名,他不知何故穿越到明朝末年。

看到遍地战乱民不聊生,这才知道封建社会是个什么样子,所以不由得发自肺腑地感叹一声:

真是扯淡,劳资再也不来了,再也不想穿越了 !”

当然碑文上除了刻着大大的“扯淡”俩字,还附刻有关于碑文拥有者的身世内容:

翁燕人,水木氏,明末甲申访道云梦修真,事迹己详载甲申记矣。予等不敢再赘翁 。”

据说这位泰极仙翁原本是北京人氏,姓“水木氏”,水木合在一起就是沐字,所以有人猜测这位穿越者姓沐,他在明末甲申年间前往湖北云梦访道修真。

这里需要强调说明一下,明末甲申年就是明朝灭亡的那一年,李自成就是在这一年打入北京,崇祯皇帝被迫在煤山自缢了。

根据这位沐姓修真者的碑文看,他自称关于他的生平事迹,已经详细记载与甲申年间的历史中,所以为他树碑列传的人不敢再赘述。

如果碑文所刻没有说谎吹牛的话,那很明显这位沐姓“泰极仙翁”,应该是明末知名度比较高的人物。要不然明末清初的乱世大牛那么多,谁会费笔墨去记载一位小人物?

碑文的另一侧还刻有几句话:

生不言寿,莫考其纪。或曰:一十有二纪。卒曰:然。四空门人清,琴棋书画,抱病老人立。

这位明末大牛活着的时候不知道年龄,已经没有办法知道自己的岁数了,有知道他的人提醒他说,可能有十二纪,也就是一百四十四岁之多了。

这位泰极仙翁想了想下说,可能就是这么大年纪了吧,活这么久怕不是真的修真成神了吧?

“四空门人清”作何解呢?

根据部分考证研究的学者解释,古人称大功、大徳、大名、大权为四大,四空就是对功名利禄四大皆空的意思。

这倒有点符合这位明末大牛,明明是个知名度很高甚至能改变历史的人物,但是却莫名其妙跑到湖北云梦修真一样。

一看就是经历乱世已经看透世事了。

清就是高洁的意思,四空门人清就是指看透了功名利禄,想要做清白无污的高洁之人。

琴棋书画就是泰极仙翁的修真爱好,抱病老人可能是指给泰极仙翁立碑的人,当然也有可能是指泰极仙翁本人。

如果是泰极仙翁本人的话,可见他一百四十多岁后,身子骨其实已经不咋滴了。

碑文中间写有一行大字:“ 泰极仙翁脱骨处 。”

这里的脱骨就是修道者得道后,便脱凡胎而成圣胎,换凡骨而成仙骨,可见这位仙翁是修真成功了。

当然也不排除另外一种可能,这位仙翁其实阳寿已尽,八成是已经驾鹤西去了

碑阴刻有“为善最乐”四个大字,这可以看做是仙翁修真的心态吧,做好事就能让自己感到快乐。

当然还有他修真的一些教诲:

不负三光不负人,不欺鬼神不欺贫 。”

三光就是指日、月、星,这也就是代指活着的每一天,意思就是活着要不辜负光阴,也不要辜负自己遇见的人;不能欺骗拥有灵性的鬼神,以及生活在底层没有尊严的穷人。

有人问我修行法,只在虚灵自然间。

你们要知道我为啥能够修真脱骨成功,别的乱七八糟的我也不说了,只要你们佛系一点就好了。

尽管碑文上已经说得很清楚了,但是又感觉仙翁什么都没说,反而给人留下了穿越的幻想。

“扯淡”“再不来了”等现代词汇的使用,“修真”“脱骨”“仙翁”、144岁的神仙活法,外加所谓的甲申年被记载时间,所以不少人解读成有穿越者,穿越到了明朝乱世,企图为明朝逆天改命,但最终失败又穿越回去(脱骨)的说辞。

但这种说法本身就很扯淡。

明朝人已经满嘴说扯淡了

但凡是说《扯淡碑》是穿越者留下的,往往都是因为“扯淡”二字造成的,因为大多数人觉得这是现代词汇。

古人张嘴闭嘴就是之乎者也,怎么可能说这么糙的大白话?尤其是现代人喜欢说的词汇?

这不就是穿越后改不了口的后遗症吗?

其实这就是不了解古人的用语习惯,至晚从宋元时期开始,百姓们交流就是满嘴大白话了。

“扯淡”一词应该也是这个时期出现的。

明代正德年间的学者田汝成,著有《西湖游览志》一书,在卷二十五《委巷丛谈》中写道:

有讳本语而巧为俏语者。如诟人嘲我曰‘淄牙’,有谋未成曰‘扫兴’,冷淡曰‘秋意’,无言默坐曰‘出神’,言涉败兴曰‘杀风景’,言胡说曰‘扯淡’,或转曰‘牵冷’。则出自宋时梨园市语之遗,未之改也。

这里就提到“扯淡”一词至晚在明代,就已经是表达胡说八道的意思了,跟现在的用法完全没有区别。

如果田汝成这本书记载无误的话,那“扯淡”一词的最早来源,就是出自宋朝时期的底层百姓或杂剧演员中。

而且从宋朝时就表示瞎胡扯的意思了。

但从现有的文献资料看,宋朝时期的书籍并未出现“扯淡”一词,这可能是大部分宋代书籍,不能留存到现在的原因。

但是成书于明朝灭亡之前的书籍中,使用到“扯淡”一词的书可不是稀罕物,其中使用最多的就是戏曲剧作中。

这里随便举几个例子看看。

明朝嘉靖年间的剧作家陆采,著有《六十种曲怀香记》的戏剧,其中有一句台词就是:

好扯淡,有谁念你?你说那话儿,我有别干要去!

嘉靖年间清溪道人著的《逸真禅史》一书中有:

不想西房住持林澹然天杀的,邀我赏月。你想我有何心绪与他扯淡?

万历年间著名剧作家汤显祖的《邯郸记》中有台词:

实则是世间人都扯淡!有的闲窥瞰,也着些儿肚子包含,都不计较你了。

万历年间剧作家梅鼎祚的《玉合记》中有台词:

听他扯淡!他折得一枝醉杨妃菊花,戴在头上,说是娘娘一般。

崇祯年间文学家冯梦龙的《醒世恒言》中,“扯淡”一次出现的频率也挺高。

诸如《张廷秀逃生救父》中有:

那个要你管这样闲帐,可不扯淡么?

《钱秀才错占凤凰俦》中有:

我好像做梦一般!做梦的醒了,也只扯淡!

当然“扯淡”一次出现最多的就是奇书《金瓶梅》了,而且这还是西门庆的一句口头禅。

第十四回:

西门庆道:‘没的扯淡,这两日好不巡夜的甚紧,怕怎的!’

第六十回:

西门庆道:‘没的扯淡,你袖了去就是了。’

第六十一回:

西门庆道:‘没的扯淡,那里又费你的事起来。’

第六十七回:

西门庆也不接他文约,说:‘没的扯淡,朋友家,什么符儿!’

多的其他示例就不列举了,西门庆这句“没的扯淡”的口头禅,可以称他是“扯淡大官人”了。

如果《扯淡碑》所说的明朝甲申年没有错,那么明朝灭亡前扯淡一词已经很流行了,根本就不会是所谓的穿越者留下的。

《扯淡碑》的主人到底是谁?

关于《扯淡碑》的主角到底是谁,现在主要有两大说法,显贵沐怀古说和崇祯隐居说。

先说说这位名不见经传的沐怀古。

因为根据碑文的“水木氏”字谜来看,这位仙翁的本姓应该是沐,沐家在明代又是大勋臣。

原本世代镇守云南的勋贵沐怀古,在明朝灭亡之后前往湖北云梦隐居,或者是伺机东山再起。

但是直到晚年也未能遂其心愿,所以临死前悲观绝望导致厌世,留下了“扯淡”和“再不来了”的遗言。

这是淇县当地百姓中流传的说法。

但是查明末清初的资料,根本检索不出叫沐怀古的人,甚至连同名同姓的都没有。

那显然这位沐怀古仅仅是传说中的人,历朝历代连个跟他撞名字的都没有,所以不具备深入探究的必要了。

不过最热门的说法是仙翁就是崇祯本人。

“泰极”,无论从文字学还是从易学的角度,所用的字眼和表达的含义都与皇帝有关。

“燕人”是暗示出身于北京宫廷;

“水木”或许不是两个字的组合,在五行中,水为坎,为沟渎,为隐伏;木位在东方。东方者东方也,万物始动生也。木为青龙。易曰:帝出乎震。

所以水木就是表示已经退位或者潜伏的皇帝;

“生不言寿”,活着的时候不说自己的年龄,因为皇帝要长命万岁,当然不会说自己的年龄;

经历过甲申之变,事迹必然会被广泛记载,那肯定要数主人公崇祯莫属了。

毕竟明朝是毁在他手上的。

所以根据对碑文诸个字眼的考究,有学者认为这应该是崇祯皇帝的碑文,他有很大可能没有在煤山自缢,而是隐姓埋名藏身于云梦修真避难。

其实这个说法是有些颠覆性的,毕竟了解明朝的人都知道,崇祯最后是自缢于煤山了。

他逃离北京隐居云梦的可能性可以断定为零。

因为不光有诸多明清史料记载他自缢的事,就连身在北京的传教士汤若望,都目睹了崇祯想要出城而不得的仓皇情形。

这位不幸的君主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被迫重新回到了紫禁城内,在那里听候命运对他的最后裁决 。”(《耶稣会传教士汤若望主持下的中国传教史》)

当时在明朝境内传教的意大利籍传教士卫匡国也知道:

这个不幸的皇帝,就这样在一株普通的树上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死得真不体面 。”(《鞑靼战纪》)

所以崇祯帝怎么可能会逃离北京?

再者说了,姑且算崇祯真的有机会逃离北京,那他为什么不前往江南当正统?而是跑到湖北云梦修道去了?非得看着一群皇帝、监国搞内讧,硬生生把自己折腾死才算完?

这在逻辑上完全说不通。

无论《扯淡碑》的真实主人到底是谁,至少有两个可能是被完全否定的: 其一、这不是穿越者留下来的;其二、这也不是崇祯留下来的。

(一家之言,求同存异,感谢您的阅读)

考古发现600年前的石碑,碑文刻着六个字,历史上真有穿越者吗

在许多文学艺术作品中,我们都曾听过穿越这种说法。对于人类来说,无论是已经过去的历史还是即将到来的未来,都能够对我们产生一定的吸引力,正因如此,穿越才成为了许多人都想拥有的经历。

其实,在我国历史上,关于穿越者的故事就有很多,曾经,明代有一块石碑上就被刻着:“扯淡,再不来了。”的话语,而这座石碑的主人也就曾被很多人看作是穿越者。那么,这座石碑的来历究竟是什么?它真是由穿越者打造出来的吗?

正文

这座神秘的石碑被人称之为是“扯淡碑”,作为河南淇县的著名景观之一,扯淡碑在最开始的时候是被放置在北关八角楼的西祖师庙内的。无论是在抗日战争还是解放战争中,这块石碑都被侥幸保存了下来。但在1948年的时候,随着国民党将八角楼拆除,这块石碑也就失去了存放地,然而此时的它仍然保存得非常完好。

到了大跃进时期,当地居民为了修建水库,就挖出了许多石碑来填埋水渠,扯淡碑就是其中之一,但十分幸运的是,即使在这一过程中,扯淡碑也没有遭到破坏。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河南当地的旅游业也得到大范围发展,这时,作为一块神秘的石碑,扯淡碑自然也就成为了当地旅游业中著名的文物,在经过有关专家修复后,这块石碑不仅保留了原有的特点,更被完整地保护了下来。

由于这块碑上并没有记录墓主人的姓名以及立碑时间等内容,且碑文看起来扑朔迷离,因此,关于扯淡碑的真实来历,各界也是众说纷纭。基于这块碑文上特殊的行文方式,甚至也有人认为这就是穿越者所留下的石碑。

扯淡碑总长178厘米,宽约86厘米,厚度为18厘米,其碑身底座的宽度为102厘米,高约15厘米。在这块石碑的正面横着刻着四个大字:再不来了。竖着则刻着:仙翁脱骨处,这七个字,除了这两行之外,石碑的正面还刻着两个大字:扯淡。可以说相比于古人的行文习惯来说,这块碑的作者显然有些格格不入,正因如此,一些人才会认为这块石碑的真实主人应该是穿越到明朝的现代人。

实际上,这种推测并没有什么真实依据,毕竟通过现代科学研究可以发现,穿越到过去的年代显然是一种不可能的事情,而在许多历史资料中也能看到,扯淡一词并不是现代人的原创,早在古时候,这个词语就已经出现了。有关专家在分析了碑文内容后认为,这个石碑的主人很有可能是在闲暇之余写下了这样一个没头没尾的碑文,而“扯淡”和“再不来了”的意思可能就表示石碑的主人已经看透了世俗,并不想参与到任何世俗纷争中去了。

除此之外,通过解读石碑上的其他内容也会发现,这个石碑的主人应该已经抱病多年了,他认为自己早就已经四大皆空,整日与琴棋书画相伴的生活也让他明白了人生的真谛。对于他来说,无论是自己的年龄还是世界上其它的事情,都与他没有什么关系,因为他在这个时候已经来到了云梦山,并修道成仙了。

结语

通过对“扯淡碑”的探究就会发现,无论穿越是否成立,现代人对古代社会都是非常向往的,毕竟仅仅通过一些历史资料与典籍的记载,我们无法将历史的本来面貌还原出来。正因如此,在我们研究历史的过程中,就要学会将历史典籍与史实文物结合在一起,只有这样,历史的真实状态才能呈现在世人面前。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探索世界的水平也越来越高,或许在未来社会中,我们最终也能找到一种还原真实历史的特殊方法。

为什么说战国水晶杯、新汉游标卡尺、扯淡碑是穿越文物

因为这些东西太超越当时的人们的思想了,像游标卡尺这么超前的东西,王莽就做出来了,还有扯淡碑上的碑文,和当时的人们语气差太多了。

“扯淡碑”并不扯淡,它的背后隐藏着哪些未解之谜

“扯淡碑”为河南淇县著名的墓碑之一,原来位于北关八角楼西祖师庙之中,上世纪六十年代末被推倒后放置在一处井台上,八十年代初被安置在摘心台公园。

“扯淡碑”相传为明朝的墓碑,因碑文中有“扯淡”二字而得名,又因没有留下墓主人姓名和具体时间,激发了人们无穷的想象力,提出了很多大胆的假设。

“扯淡碑”竖排的正文为“泰极仙翁脱骨处”,其中“泰”字左右两侧刻着“扯淡”二字,碑首横刻着四个字——“再不来了”竖刻碑文还有“为善最乐”四个字。

两侧还有竖刻的楹联,右侧是“不负三光不负人,不欺鬼神不欺贫”,左侧为“有人问我修行法,只在虚灵自然间”。

“扯”字下面还有两行文字“翁,燕人,水木氏,明末甲访道云梦,修真事迹已详载,甲申记矣,予等不敢再赘,翁。”

“淡”字下竖刻“生不言寿,莫考其纪。

或曰:‘一十有二纪。’卒曰:‘然。’四空门人清,琴、棋、书、画,抱病老人立。”因“扯淡”两个字比较明显,因此当地人把这方墓碑称作“扯淡碑”。

“扯淡碑”共有一百一十个字,因碑文左右藏匿文字,没有墓主人姓名和立碑时间,显得扑朔迷离,神秘兮兮。

碑文称“翁”活了“一十有二纪”,“一纪”是十二年,可知墓主人“翁”活了一百四十四岁。

关于“扯淡碑”的墓主人“翁”是谁,大致有四种说法。

沐王府

有的学者认为,墓主人“翁”是明朝功勋沐氏家族的后人,“水木氏”即“沐”氏。

淇县有个传说,明朝官员沐怀古因犯有死罪,临刑时以仆人替死,自己则逃离京城。

沐怀古因无法渡过黄河,就来到云梦山,隐匿起来,不久开始修行,为纪念替死的仆人,怀念故土燕地,沐怀古建造了祖师庙和望京楼。

沐怀古活了一百四十四岁之后,自知到了寿终正寝的日子了,觉得有人替自己死了,而自己还是难免一死,实在是“扯淡”,越想越生气,于是在去世前,为自己立了墓碑。

另一种说法认为,沐怀古就是戏剧《一捧雪》中的莫怀古,李自成攻占北京,崇祯帝自缢身亡,沐怀古逃往淇县云梦山,准备有朝一日东山再起。

可是沐怀古活了一百四十四岁,还是没有恢复明朝的机会,越来越悲观厌世,于是立了“扯淡碑”,留下遗言,表达愤愤不平的心情——“扯淡!再不来了!”

第三种说法认为此碑为崇祯帝的墓碑,有学者考证称:明朝末年,李自成攻占京城,崇祯帝并没有在煤山上吊自缢,而是逃出了京城。

崇祯帝

扯淡碑正文为“泰极仙翁脱骨处”,“泰”、“极”意为是极点、极致、高位等,能承受这种称呼的只有皇帝。

“极”含有君位之意,“泰”、“太”通“大”,“大君位”者,不是皇帝会是谁呢?

“翁”是燕人,就是北京人的意思,崇祯帝也是燕人,明末“甲申”岁,农历甲申猴年,正是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

碑文“修真事迹已详载,记矣,予等不敢再赘”,说明立碑的人不敢说出真实的历史,如果是一个普通的修道人,有啥不敢说的呢?显然,“翁”的身份非同寻常。

第四种说法认为,“翁”是现代人穿越到了明朝末年,深感懊悔,于是立“扯淡碑”自嘲。

当然也有人认为“扯淡碑”是现代人的恶搞,但经考古专家考证,这通墓碑确实是明清时期的文物,而不是现代的仿制赝品。

“扯淡碑”并非扯淡,背后必定有精彩的故事,其碑文中隐藏的真实历史究竟怎样?至今仍无法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期待着有一天,考古专家会给我们一个惊喜的解释。

扯淡碑的介绍

扯淡碑,相传为明代墓碑,1984年由河南淇县城北下关八角楼西寺院迁至摘心台公园内。碑首横刻“再不来了”4个字,碑正中竖刻“泰极仙翁脱骨处”7个大字,而“泰”字左右“扯淡”二字特别明显,因此民间称其为“扯淡碑”,全碑共刻111字。这块碑无墓主人姓名,也无确切立碑时间,碑文藏头露尾,扑朔迷离。

考古学家发现的明朝石碑中为啥会有“扯淡”二字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古人智慧令人震惊,有很多“穿越式”的发明创造,比如王莽卡尺(类似游标卡尺)、战国水晶杯、龙山文化的茶杯等,让现代人简直不敢相信眼睛,充分说明了古人智慧不比现代人差。

本文所讲的是河南发现一块石碑,上面文字令人不解,因为上面有现代人极为熟悉的“扯淡”二字,难道明朝就有扯淡一说了?在这一块奇葩之碑的背后,又隐藏了什么历史?

在河南淇县,有一块奇特的明代古墓石碑,碑首横刻“再不来了”4个字,碑正中竖刻“泰极仙翁脱骨处”7个大字,而“泰”字左右“扯淡”二字特别明显,因此民间称其为“扯淡碑”。1984年,“扯淡碑”从河南淇县城北下关八角楼西寺院,迁至摘心台公园内。

众所周知,扯淡是现代常用词,难道明朝人就已经会扯淡了?其实,从明朝文献中可以看到,至少在明朝之时,“扯淡”已经广为流传。

明朝沈德符《万历野获编》:今上初年,高新郑被逐家居,患家末疾,忿郁无聊,每书壁及几牌云“精扯淡”三字,日以百数,则华亭、内江、江陵诸郄在胸中,已渐消化矣。

而且,颠覆传统认知的是,扯淡不仅流行于北方,在南方也广为使用。比如,明朝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委巷丛谈》:“(杭人)又有讳本语而巧为俏语者……言胡说曰‘扯淡’。”

可见,明朝就已经流传扯淡二字,现代人无需惊奇于古人扯淡。然而让人不解的是,为何庄严肃穆的石碑上,刻着“扯淡”、“不再来了”这些奇怪的词语,背后隐藏了什么?

“扯淡碑”(见上图)极为神秘,因为全碑共刻111字,但却没有提及主人姓名,没有立碑时间,碑文藏头露尾,给人扑朔迷离之感。

翁燕人水木氏,明末甲申访道云梦修真,事迹己详载甲申记矣,予等不敢再赘,翁生不言寿,莫考其纪,或曰一十有二纪,卒曰然,四空门人清,琴棋书画,抱病老人立

碑刻大致内容是,一个燕地“水木氏”老翁,在明末来到云梦山修道,我的事迹已详细记入甲申历史(1644年清军入关)上,就像我的名字一样不敢多说。此外,这个老翁还是长寿之人,一共活了144岁,最终悲观厌世四大皆空,生病之时立下此碑。

关于石碑主人,最广为人知的是沐怀古,在戏曲《一捧雪》中提及沐怀古和这一石碑。但考察沐怀古的传说,他是得罪了明朝皇帝,1644年清军入关之后,完全没必要“不敢署名”,而且甲申历史上也没有沐怀古此人。所以,这一说法基本不可靠。

有学者解读认为:碑文中“泰极仙翁”的“泰极”,意味着皇帝身份;“水木氏”代表的是隐没的青龙,因为木有青龙之意;“翁生不言寿”,可能暗含万岁之意,无需言寿;“四空门人清”,可能不是得道,而是全部失败了。正因如此,所以推断石碑主人是崇祯皇帝。

当然,石碑主人究竟是谁,如今只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这一命长扯淡碑的出现,却说明了一点:古人不是大家想象中那么死板,而是可能幽默、自嘲、洒脱到让现代人都自叹弗如的地步。

想一想,碑刻上扯淡还不算,还加上一句“再不来了”,对一个历史名人而言,这一用词粗糙直白到丧心病狂,简直就如同现在刁民旅游时,先是“到此一游”,后来发现没什么好看的泄愤刻下“再不来了”。

扯淡碑碑文

扯淡碑,是相传为明代的一块墓碑。碑首横刻“再不来了”4个字,碑正中竖刻“泰极仙翁脱骨处”7个大字,而“泰”字左右“扯淡”二字特别明显,因此民间称其为“扯淡碑”。

全碑共刻111字。这块碑无墓主人姓名,也无确切立碑时间,碑文藏头露尾,扑朔迷离。1984年由河南淇县城北下关八角楼西寺院迁至摘心台公园内。

众多周知,扯淡的意思是胡侃,闲扯,胡说八道,一般北方人使用的较多。而立碑历来是很严肃的事情,怎么会跟“扯淡”联系在一起呢?怎么会有‘扯淡碑’呢?不会是开玩笑吧。也有一些网友更是抱着娱乐的心态戏称:走,扯淡去。该碑无墓主人姓名,无立碑时间,碑文藏头露尾,扑朔迷离。有人说是明朝勋臣沐氏的墓碑,还有人说是明崇祯皇帝的墓碑。

据专业人士介绍,碑主人姓沐,根据上述碑文分析,他应该是明朝末年的一名大臣。明末甲申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后,他逃到淇县云蒙山栖身修炼,伺机东山再起。但历史的车轮不会倒转,尽管他活了144岁也未能如愿,最后只得发出“扯淡”彻底绝望的悲鸣。

扯淡碑”碑文是碑主自己撰写,后人而立。此碑的刻立年代应是清朝早期。

“扯淡碑”的主人真是穿越来的吗

我觉得他不是穿越过来的,这些都是人们的脑补罢了。

“扯淡碑”是当今河南淇县的名胜之一,相传它的主人是明朝人。这个碑奇特之处是上面横批写着“再不来了”四个大字,然后左右两边还写着“扯淡”两个字,一直以来大家对这个碑的说法也是众说纷纭,不少人认为这个碑的主人是个穿越者。

“扯淡碑”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它上面的文字,像是一个现代人,看了很多历史书后羡慕古代生活的悠闲没有压力,于是想尽办法去穿越到了古代,结果到了古代之后发现古代生活虽然安逸,但是根本没有现代的高科技来的舒适。他后悔不已,但是也没办法再穿越回来,只好死后给自己立碑,发表自己的决心“再也不来了”,古代真的没什么好的,然后就觉得自己从舒适的现代费劲巴拉的穿越到啥都没有的古代,这种行为简直是“扯淡”。

当然这种说法也有可能是世人的过度解读,也有可能主人就是一个明朝人,只不过他自己回顾自己这一生的时候觉得自己无所作为,过的十分荒谬,所以给自己留下了这么个碑文讽刺自己,顺便警示一下后人。

当然,这些都是世人的猜测罢了,真正的碑主已经去世多年,历史上也没有记载,这些问题已经不得而知了。不过我还是比较相信碑主是是明朝人的这个说法,我觉得这都是现代人看了太多穿越剧脑补出来的东西,我是不相信平行时空的存在的,大家还是平时吃的太饱了,想的有点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