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杨养正的照片
1944年初,淞沪抗战中四行仓库保卫战12位官兵,受尽千辛万苦、辗转千里回到重庆。四行仓库八百勇士的幸存者们受到了陪都重庆,受到了四川军民的热烈欢迎,当时的国民政府授予勇士 们忠贞勋章,29岁的杨养正被提升为少校军衔军官。这张照片,是1944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颁发的军官证上面的照片。92岁杨养正的其他人生经历的照片,均在历次
政治运动及其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运动中毁掉了。
杨养正的简介
杨养正,是抗日“八百壮士”最后一人(杨养正老先生去世时,冒出“另一壮士”杨根奎,但其提出的证据不能和杨养正老先生一样得到充分得考验)。
1937年10月31日,部队奉命撤入租界,被租界解除武装,送进“孤军营”。1941年-1942年底,杨养正先后被日军关押在宝山营房、南京老虎桥第一模范监狱、安徽芜湖对岸裕溪口,后成功逃出。1944年住进重庆长寿第九教养院,1949年,被安排进入重庆南岸副食品水产公司工作,先后生育5个子女。1977年至今,退休居住在重庆市南岸区弹子石街。
“你看那八百壮士孤军奋斗守战场
四方都是炮火,四方都是豺狼
宁愿死不退让,宁愿死不投降……”
这首《八百壮士》歌描绘的是68年前淞沪会战时坚守四行仓库抗击日军的一群中国官兵。68年了。
68年硝烟散尽,迷住多少人的双眼?68年前的满腔热血,在几代人的胸腔里滚滚欲沸?68年后,昔日八百壮士安在?
山城,重庆,7月流火。
弹子石正街5号,这个一般重庆市民也未必熟悉的地方却自有一股肃穆的凉意。顶着炎炎烈日,走上几级台阶,在几间破旧低矮的平房里等待着的就是一位参加过淞沪会战的老兵和他的传奇。杨养正,91岁,左眼失明,右眼刚动过白内障手术,你看不到他的眼神,但是通过这八百壮士惟一幸存者的讲述,你可以感受到那股凝聚着凛冽战意与豪迈血性的历史正向你扑面而来。
八百有人活下来吗
每当我们提起中日战争是,可能想起的都是百团大战;武汉会战等等战役。可是有这样一群特殊的兵人,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誓死捍卫自己的祖国。他们就是—八百壮士.可能有些朋友对他们并不熟悉,可是当我们提起那个著名的四行仓库,相信您一定不陌生。
是他们在外族入侵面前,为了捍卫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与闯进家园的敌人死拼到底,不畏强暴、不怕牺牲。正是有了这种英雄的牺牲精神,中国才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八百壮士诞生背景
八百壮士是指在上海即将沦陷时,国民革命军陆军第88师第524团奉命退守四行仓库,与日军激战四天四夜,鼓舞全国军民抗战士气的英雄群体。相信大家最近都被电影《八佰》刷屏了吧,八佰电影中的原型就是我们今天的主人公—八百壮士.
当时八百壮士奉命坚守在四行仓库,上方下达的命令是死守,根本没有说过要坚守的时间以及难度。我们的八百壮士们就这样在炮火中守了四天五夜。当时的四行仓库北面和西面已经被日军所占领,如果四行仓库再失守的话,上海就变得岌岌可危了。
甚至直接会影响到后方的南京(当时的首都是南京),可想而知,这将会是一场多么激烈的战争,当时的团长谢晋元就下达了死命令,一定要死守四行仓库,让与仓库只有一河之隔的美国和英国人看看我们中国军人的血性。此外,当时的部队总人数实际上并没有八百个人,
仅仅只有四百五十多人,可为了欺骗敌人,谢团长便对外宣称有八百个人,这便是八百壮士的由来。八百壮士中的每一位都用自己的鲜血来祭奠我们沉睡中的祖国,希望他可以尽早苏醒,让数以万计的中华儿女可以不再受列强的侵袭,可以恢复往日的繁华。
杨养正的作战时刻
讲起八百壮士中的最后一位,您可能并不认识,可他却有一个十分充满正气的名字—杨养正.杨养正的本名叫做杨德余,他十八岁便参了军,当时的直属上司就是谢晋元,杨养正先生在2010年去世,享年96岁。
1933年时杨养正为了全家的生计,便报名参了军,随后又被派去参加了淞沪会战。当时的杨养正只有19岁,他和许多的同时期的战友们一起参加了四行仓库的守卫工作,四行仓库是出名的易守难攻,杨养正心里知道,在日军猛烈的炮火冲击下想要守住四行仓库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且四行仓库位置特殊,当时全世界的眼睛都放在了这场会战当中,军人们要忍受的不仅仅是身体上的,还有心灵上的折磨,这场会战持续了四天五夜,杨养正就四天五夜没有合眼,后来记者采访他的时候,问道:您心里难道不害怕吗? 杨回答道:军人就是要服从命令,根本没有时间去思考这个问题。在采访最后的时候,杨养正先生甚至表达出了他觉得很惭愧,因为他觉得一个军人可以为自己的祖国,为自己的战友而奉献,这本来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他不需要别人把他当做英雄一样来对待,这会让他感觉十分惭愧,真正的英雄是那些死去的战友和数万名同胞。现在让我们把视线转回到作战的时候,当时的杨养正被飞来的流弹所伤,导致左眼脱落,随后的漫长岁月中,杨便靠着右眼走过了自己漫长的岁月
接到撤退命令
1937年十月30日,蒋介石下达了撤退的命令,然而此时的战役并没有获得成功,此时撤退,无疑会加大日本人的自信,削减中国人民的信心,可军人就应该服从命令,无奈之下谢晋元团长带领将士们撤退。
期间又遭遇了日本人的强烈打击,杨养正等人与部队分散,被日本人俘虏,之后杨养正等人又被带到了巴布亚新几内亚的日军集中营进行劳动,承受非人的劳逸,于是在三十多个战友的合力下,他们最终逃了出来。
逃脱之后的杨养正非但没有退缩反而又重新加入了抗日战争的队伍中,在长达九年的侵华战争中,中华民族损失惨重,无数平民丧失了自己的家庭与生命,晚年的杨养正也经常会做梦梦见当初的那场战役 。
当初没有升起来的国旗其实一直都没有倒过,永远立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中。这就是为什么杨养正这次撤退是战略性撤退,四行仓库守卫战给每一个企图吞并中国的列强都上了一课,这就是中国军人的力量。
结语
英雄眠处听雷霆,狼子野心丧破胆。杨养正先生死后,参与四行仓库守卫的全部人员至此都已离世,他们用生命与鲜血来教会我们什么是民族大义,什么是民族精神。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这是八百壮士们教会我们的道理。此生无悔入华夏,来世还做中国人。
没有天生无畏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八百壮士最后一位幸存者的离世,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国家的未来掌握在我们的手中,我们应以史为鉴,警钟长鸣。
八佰历史背景
电影八佰历史背景:
一、淞沪会战爆发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当时中国尚未统一,国内还存在很多军阀 一个国家居然存在三个政府,此时日军在上海主动发起攻击。8月14日南京政府发起反击,在中华民族最危急的时候国人同仇敌忾上下一心决心保卫祖国,各路军阀也都放下昔日的仇恨不再内战枪口一致对外。
淞沪会战打的相当惨烈,在此次会战中中国军队前后共投入75万余人,包括老蒋的精锐嫡系中央军 还有各路地方军阀湘军桂军滇军川军东北军西北军等,日军海陆空共投入30余万人。
二、战争失利掩护撤退
战争持续三个月由于武器装备低劣,老蒋指挥不当还有军阀派系太多不好指挥,地方军战斗力低下等原因,最终以国军损失30多万日军损失5万多的结果结束战争。
在此次战争后期老蒋令88师524团留一个营的人留守四行存库与日军周旋目的。是营造国际舆论的抱到与支持,想取得英法美的支持援助。
电影八佰就是以这个背景开拍的八佰壮士在四行仓库坚守四天四夜,最后撤退至英租界。明知生之渺茫,依然坚持战斗的一身肝胆,明知此去不归,依然身围炸弹纵身跳下同归于尽的不回头,明知此生再难见爹娘妻儿,仍然为国捐躯的一往无前??没有人愿意牺牲,却有人不得不牺牲。
吾辈当自强,勿忘国耻!
扩展资料
八佰壮士后续
1、撤退英租界
10月30日,大部队突围成功。掩护任务完成后,谢晋元接到国军统帅部命令撤退到上海公共租界。没有想到的是,孤军一进入租界,日军就向租界当局施压。
结果这只孤军被英军缴械,被安置在胶州路的一座废弃军营(史称“孤军营”)内,由白俄雇佣兵看守。名义上虽不是战俘,实际上和战俘一样失去了所有自由。可叹这样一支英勇善战的威武之师,此时就像一只被拔了牙的老虎困在铁笼子里。
2、开办小作坊支援抗战
被看押期间,谢晋元教育战士们要不失军人精神,加紧操练随时准备重返战场杀敌。在上海各界力量的帮助下,孤军建起了宿舍、厨房、礼堂、球场等生活设施,并且还开办了制皂、织袜、毛巾等小作坊。所得收入除补贴生活外,全部用于支援抗战。
1938年8月11日晨,为纪念“八·一三”抗战一周年,“孤军营”全体将士破例升起了国旗。此举遭到租界当局和万国商团外籍军队的干涉和围攻。为保卫国旗,战士们赤手空拳与敌肉搏,4人牺牲,100余人受伤。
当日下午孤军被送往外滩中央银行大楼幽禁。为反抗租界当局的暴行,谢晋元发动绝食斗争,最终在上海爱国同胞的积极声援下,租界当局被迫做出让步,将他们送回孤军营,奉还国旗,抚恤死难壮士,并公开道歉。
3、日伪策划暗杀了谢晋元
1940年3月,汪精卫在南京成立伪政权。日伪企图劝降谢晋元,遂指使汪伪政权的“二号人物”陈公博亲赴“孤军营”劝降,并以伪陆军总司令这样的高官要职相诱。结果谢当面将委任状撕毁,陈公博也被骂得狗血淋头而逃。
后来,陈公博并不死心,又多次“好言相劝”,谢终不为所动。见谢晋元如此“不识时务”,日伪又策划了对谢晋元的暗杀行动。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28日,日军突然攻入“孤军营”,将手无寸铁的孤军340余人全部俘获。日军原打算将其改编为伪军,遭到毅然拒绝后,又企图将他们杀害。
不过慑于这支军队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日军最终未敢动手,后将他们分散押解到浙江诸暨、杭州、南京孝陵卫、南洋的新几内亚等地做苦工。
孤军的一部分人在日军非人的苦工奴役中相继死去,但活下来的人一直没有停止斗争。例如,被遣往浙江诸暨的一支孤军夺取日军的枪械后,加入了当地抗日游击队;1945年日本战败,被押到新几内亚的36名孤军军官将负责看押的日军小队抓了俘虏。
4、抗战胜利后
抗战胜利后,孤军幸存者从各地陆续返回上海,总计100余人。他们请回谢晋元的遗孀凌维诚,沿老团长的陵墓四周搭棚居住,誓为老团长守灵。
后来内战爆发,他们不愿卷入内战,遂解散各谋职业,大部分隐姓埋名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生活十分艰苦。上海解放后,陈毅市长曾亲自为这些孤军壮士安排工作。
但他们在后来的“四清运动”和“文革”动荡中都受到了冲击,有一些人遭迫害致死。“文革”结束后,余下的人都在政府的照顾和善待中颐养天年,寿终正寝。
2010年12月17日,孤军壮士之一的杨养正老人以96岁高龄在重庆辞世。如今,谢晋元的四百壮士中仅有92岁的杨根奎老人一人尚存人世。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谢晋元等八百壮士
淞沪会战八百壮士结局怎样抗战
男儿欲报国恩重,死到沙场是善终!
——李家钰
最近大热的电影《八佰》的原型就是当时抗击日寇的四行孤军。在淞沪会战的失败不可避免的情况下,这些人依然奋战到了最后一刻,用自己的生命阻挡日军的脚步,捍卫中国的尊严。
然而,这些一片赤诚的的将士们却没有得到应有的结局。他们的领导者谢晋元没有死在杀敌的战场上,却死在了叛徒手下,而这支孤军的生活也算不上惬意。
最后的孤军
1937年,8月,炎炎盛夏里,日本人密谋着令人胆寒的阴谋,要进军上海。当时的中国是什么样的呢?军阀们为了自己的地盘和利益彼此攻打;士兵手里的枪比烧火棍还少;黑社会横行于社会上甚至登堂入室;普通人认识的字比地上的星星还要稀少;工厂里生产的钢铁少到造一条铁路都难。
而看到这样的中国以后,日军狂妄了起来,扬言要三个月征服中国。但是他们没有想到,即便是这样的中国也没有臣服于他们的打算,那些看起来极不起眼的人也能为了这个国家拼命的。
于是,光是淞沪会战他们就打了整整三个月,而就在他们终于进入上海之后,迎接他们的不是一个温柔的城市,而是一支拼上了命的孤军:谢晋元率领的国民革命军第九集团军,88师,524团,人数不多,四百余而已。
当时的上海已经守不住了,沦陷是必然的结局。但是中国的其他地方还要继续打下去,主力必须到其他地方继续打下去。于是这八百个人站了出来,守在四行仓库,要拖住日军拖出一条生路来。
谢晋元临危受命,面对这必死的任务,他没有退后,只是安顿好自己的父母妻儿,在家与国之间做出了唯一的选择。在和妻子告别的时候,他说过“身为军人,为国效命就不能顾家“,无奈把家中的责任都交给了妻子。而这也是他与家人最后一次见面。
当时,租界的英军询问他们的人数,为了虚张声势,他回答了八百这个数字。实际上当时跟随他的,只有414人。此后,战斗中负伤被送出的伤兵也把这个说法延续了下去,而这就是后来“八百壮士“的由来。
而这四百人要面对的是日军王牌的第三使团。
他们的战斗除了给主力部队争取时间之外,还起到了鼓舞当地居民的作用。当时,很多居民隔着一条街为这支孤军加油助威,向他们报告日军的行踪。在日军切断仓库供水以后,居民们还自发给他们送来补给。一个十岁的女孩杨慧敏还爬过一段管道送来一面旗帜。
英雄的落幕
10月29日时,这场战斗已经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租界里的英、美等国害怕被战火波及,就联合起来向国民政府递交了一封希望“以人道主义“原因停战的请愿。至于蒋,他当时还抱持着国际调停的希望,再加之以当时的四行孤军已经完成了战略目的,便下命令让其撤军。
此时,日军也因为四行孤军作战之勇猛心生退意,认为对方可能有上千人,继续交战损失过大,就同意谢晋元撤军,并没有做出太多阻拦。
当时的谢晋元还想继续战斗下去,拿出自己临行前立下的军令状,说要抗战到死。但是,军人要服从命令。最后他还是选择了撤退,经过垃圾桥进入了英国人的收容所。
英国人只是害怕被战火波及,对这支中国军队当然不会有多少好感,收容他们以后也几乎没有提供什么帮助,只是哄骗威胁他们卸下武器后提供了一个条件极差的生活场所。
在这样受尽欺辱的生活环境下,谢晋元等人并没有绝望。为了鼓舞当地的居民,他们还每天按照军中的方式生活,每天早起,操练、比赛、锻炼身体,而且还要给士兵上文化课。除此以外,他们还开垦了土地满足自己的生活所需。
也正是这段时间,还叫杨得余的杨养正学会了唱《正气歌》。
随着各方媒体的报道,孤军成为了很多人的精神寄托,经常有人来给他们送东西。在上海沦陷一周年的时候,谢晋元还带着军人们在营地里升旗以示纪念。而他们的光荣很快也引来了小人的觊觎,为了给自己脸上贴金,汪伪政权很快前来诱降。
当时,汪伪政权给出了陆军总司令的头衔,希望谢晋元屈服于名利从此开始为他效命。收买不成后,他动用了更加卑鄙的手段,收买了四个叛军。
1941年4月24日,孤军们向往常一样准备早操。而这四个叛军故意迟到,在谢晋元训斥他们的时候突然掏出匕首、铁镐等凶器,残忍杀死了这位英雄。
25日,谢晋元的追悼仪式在上海举行,这位31岁的抗日英雄被追授为陆军少将。
散落四方的壮士
八百壮士是一支忠诚而勇敢的军队,在收容所里时他们一直牢记着自己中国人的身份,时刻不忘。当时,白俄的士兵把他们的旗帜抢走,不让他们升旗。这些人在谢晋元的带领下每天看着光秃秃的旗杆,在心里升起祖国的旗帜。
谢晋元去世后,他们依然在收容所里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1942年夏天,几十名孤军被送到南京孝陵做工。其中,万连卿等人逃出后加入赴缅甸远征军,继续战斗下去,抗战胜利后退役,回到家乡成了一名小警长。
第二年,南京孝陵逃出的二十八人全部参军,在新四军、游击队里继续和日军战斗到底。而同样是这一年,又有一百余人被送到安徽做苦力,其中逃出的三十余人想要参军。而这三十个人的代理团长雷雄死于猩红热,在河北结束了他的生命。
杨养正等二十人艰难到达重庆后,得知军队已经不可能再恢复建制,只能遗憾退役。后来,他留在了残疾军人教养院,再也没能重返战场。
除了这些逃出来的人以外,其他人中有一部分被带到海外,直到1947年才有人返回了中国。而那些没能回国的人最终只能葬在异国他乡,墓碑上还刻着当时的国旗。
八百壮士为了抗击外敌付出了他们能付出的一切,而正是他们这样的人撑起了中国的脊梁,让中国一次又一次地站了起来。
杨养正的介绍
杨养正原名杨得馀,生于1914年,祖籍湖北随州,于2010年12月16日逝世,享年96岁,是抗日“八百壮士”最后一人。1933年入伍,淞沪会战前任88师524团一营一连一排排长。淞沪会战后期,他在谢晋元团长的领导下,坚守四行仓库四天五夜。
右眼被留在四行仓库的英雄,他的一生有多传奇
众所周知,现如今人们有这么美好的生活,实际上都是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换回来的,对此,后辈们在不断前行的同时,谨记历史,电影《八佰》取材于1937年淞沪会战最后一战役,主要讲述的就是八百名壮士在四行仓库对抗三十万日军,并奋战四天四夜的故事,而今天我要讲的这位主人公便是电影《八佰》中“八佰壮士”最后一位真英雄,右眼被留在四行仓库,96岁高龄时去世
说起杨得馀,大家估计不是很熟悉,但是提起杨养正,应该在电影《八佰》中都见过,他生1914年,由于当时国家政局紊乱,杨养正从小便立志要报效国家,1933年缘巧合之下参军入伍,凭借自身能力,就在淞沪会战前夕晋升为88师524团一营一连一排排长
1937年的时候,淞沪会战爆发,当时为了掩护大部队尽快撤离,在副团长谢晋元的带领之下,以400人抵御数万日军,奉命据守苏州河北岸的四行仓库,而杨养正便是其中一名,据说,当时日军不断南下,攻破我军防守,四行仓库作为在上海的最后一块阵地,在接到上级命令之后,副团长谢晋元直接下令死守,也因为四行仓库防御能力较强,易守难攻,导致日军四天四夜无法攻克
不久之后,日军得到外援,白天飞机轰炸,晚上大炮进攻,坦克开道,面对这样的情形,四行仓库依旧寸土未失,不过后来因为日军狗急跳墙,动用惨无人道的手段,想要彻底封死四行仓库所有出口,甚至将该仓库的夷为平地的决心都有了,就在最后的关头,1937年10月31日在接到撤退的命令后,谢晋元奉命率领部队撤往苏州河对面的公共租界,就在撤退的路上杨养正惨遭日军轰炸昏迷不醒
而等到醒来的时候,杨养正已经被战友们抬进了租界内,而让他神伤的是,自己的右眼被留在了四行仓库,虽然逃出生天,但杨养正并不开心,甚至在离开新四军驻地,回到湖北老家度过余生的时候,曾誓言“鬼子不走不结婚”,果不其然,就在日军投降第二天,在庆祝抗战胜利的喜悦之际,杨养正结婚了
不过96岁的时候,杨养正因病住院,而就在2010年12月16日,这位八百壮士“中最后一位幸存者,在重庆中国第三军医大学附属新桥医院与世长辞
值得一说的是,在生前授予勋章采访之际,杨养正曾这么说,“其实他并非什么英雄,而对于日本侵略者面前,他只是做了每个中国人都会做的事情”,并且强调,就在淞沪会战最后一战役中,他已经做好死志的准备,对于这样的话语,你们觉得他是不是真正的英雄呢?
杨养正在八百里是谁演的
杨德余(即杨养正)扮演者为白恩。
白恩1986年7月31日出生于内蒙古包头市,中国内地男演员,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本科。2015年9月,参演的抗战剧《生死血符》播出;10月出演都市职场励志情感剧《大猫儿追爱记》;2016年11月领衔主演抗战院线电影《捍卫者》;12月,出演大型红色史诗电视剧《秋收起义》。
2017年3月主演院线电影《多乐路》;6月主演民国传奇喜剧《最后的武林》;9月,出演由导演管虎执导的战争题材影片《八佰》,该影片于2019年7月5日上映。
扩展资料
演艺经历——
2005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2006年参加加油好男儿获得北京赛区第六名。2008年,白恩出演首部电视剧《小姨多鹤》,饰演张钢,正式进入娱乐圈;同年还参演年代历史传奇剧《我的团长我的团》以及首部电影《喇叭裤飘荡在一九八三》。
2009年,参演第二部电影《玫瑰谷》;2011年白恩与黄志忠等主演的家庭情感剧《家常菜》播出,白恩饰演何文达;8月份客串的古装悬疑剧《包青天之碧血丹心》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