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腊月二十三是什么节日 腊月二十三被称为什么节日
- 腊月二十三是什么节日有什么风俗
- 腊月二十三有什么习俗
- 腊月二十三的风俗是怎么样的
- 中国有一个传统节日腊月二十三吃什么
- 腊月二十三有什么风俗
- 腊月二十三是什么节日
- 腊月二十三传统习俗
- 腊月二十三的习俗是什么
- 腊月二十三是什么节日 腊月二十三的介绍
腊月二十三是什么节日 腊月二十三被称为什么节日
导读:腊月到来,我们将看到一个又一个节日来临,先是腊八,再是腊月二十三,然后从这一天开始到春节,每一天都有节日,那么腊月二十三是什么节日?腊月二十三被称为什么节日呢?腊月二十三是小年,是人们提前庆祝年到来的日子,以下是我带来腊月二十三习俗介绍,一起去看看吧。
农历腊月二十三是小年夜,也是中国传统节日祀灶日,即祭送灶神升天。
中国各地小年夜日期是不一样的,而农历腊月二十三是北方地区的小年夜;在古代,过小年有“官三民四船五”的传统,也就是说,官家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腊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则是腊月二十五;像北方,在南宋以前都是政治中心,受官气影响较重,因此小年多为腊月二十三。
小年特定风俗
祭灶神
腊月二十三日的小年与灶神有着密切的关系,据说他是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每年腊月二十三日灶王爷便要升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因此,对一家人来说,灶王爷的汇报实在具有重大利害关系。因此,小年那天晚上,家家户户都会向设在灶壁神龛中的灶王爷敬香,并供上用饴糖和面做成的糖瓜等。在晋北地区流传着“腊月二十三、灶君爷爷您上天,嘴里吃了糖饧板,玉皇面前免开言,回到咱家过大年,有米有面有衣穿”的民歌。
剪窗纸
剪纸是小年最盛行的民俗活动,在小年到来的时候,大家都会剪贴窗花,为新春的到来做准备。剪纸的内容各种各样,例如喜鹊登梅,燕穿桃柳,孔雀戏牡丹,鸳鸯戏水等等。
吃饺子
小年那天除了要祭灶,民间还讲究吃饺子,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山区多吃糕和荞面。晋东南地区,流行吃炒玉米的习俗,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锅倒”的说法。
扫尘土
因为过了小年,就离春节只剩下六、七天了,所以大家都陆陆续续的开始准备过新年了。而扫尘土也是小年过后的习俗之一。在很多地方,都把小年定为“扫房日”,为的就是除旧迎新,拔除不祥。因此,到了小年大家都会认真彻底地进行清扫,做到窗明几净。
小年各地特定风俗的禁忌
1、相传湖北部分地区,小年忌宰杀。
2、河南有些地方忌讳捣蒜,认为小年捣蒜会把家里捣穷了。
3、台湾则忌舂米,据说会有把风神捣下来之虞,恐怕给来年带来风灾。
4、小年后的几天,农村都会蒸馒头准备过年,但是不宜施舍给他人,因为这些馒头是要先用来祭祖祭天的。
腊月二十三农村有什么俗语
1、二十三,糖瓜儿粘;
2、二十三,灶王爷上天;
3、二十三 ,打发老爷上了天;
4、二十三,祭罢灶,小孩拍手哈哈笑;
5、腊月二十三,灶万(王)爷爷上西天;
6、二十三,祭灶官。
腊月二十三是什么节日有什么风俗
腊月二十三是“小年”,传统风俗包括:祭灶、扫尘土、吃灶糖、洗浴、惊蛰点灯等。
1、祭灶
祭灶是小年这天重要的活动。灶神的职责是执掌灶火,管理饮食。祭灶在中国民间有几千年历史了,灶神信仰是我国百姓对“衣食有余”梦想追求的反映。
2、扫尘土
腊月二十四,扫房子:从二十四开始一直到除夕,我国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家家户户这天都要打扫环境,清理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扫尘为的是除旧迎新,拔除不祥。过了小年,离春节只剩下六、七天了,过年的准备工作显得更加热烈了。
3、吃灶糖
吃灶糖流行于北方地区,俗话说“二十三,糖瓜粘”,过小年时,人们会买糖瓜、关东糖、麻糖等供奉,祈求灶王爷嘴甜些,上天言好事。
4、洗浴
大人、小孩都要洗浴、理发。民间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吕梁地区讲究腊月二十七日洗脚。这天傍晚,婆姨汝子都用开水洗脚。不懂事的女孩子,大人们也要帮她把脚擦洗干净,不留一点污秽。民间传有“腊月二十七,婆姨汝子都洗脚。一个不洗脚,流脓害水七个月”的俗语。
5、惊蛰点灯
惊蛰时农家于暗处点灯,用石灰撤房屋四周及潮湿暗角。小孩点燃一个个爆竹,丢向屋角墙下,边丢边喊:“凉蛰惊蛰,炸得虫蚁笔直”。
腊月二十三有什么习俗
腊月二十三习俗:
1、祭灶王:二十三,糖瓜粘,灶王爷要上天。
送灶,多在黄昏入夜之时举行。一家人先到灶房,摆上桌子,向设在灶壁神龛中的灶王爷敬香,并供上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之后,就要将灶君神像拿下来烧掉,等到除夕时再设新神像。
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近代却多数由家庭主妇来充当祭灶的角色。
2、扫尘土:除旧布新。
这一天,家家户户黎明即起,打扫房屋,清洗家什,擦窗拭镜,北方人称“扫房”,南方人称“掸尘”。拔出旧的各种尘垢不祥,做到窗明几净,焕然一新,契合除旧迎新的美好寓意,也为新年的到来做好准备工作。
据《拾遗记》记载,此俗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当时为“驱疫鬼、祈安康”的宗教仪式。后因“尘”与“陈”谐音,故扫尘也就是把陈旧的东西一扫而去,既指庭院的陈年积垢,也指旧岁中遇到的各种不快。
3、剪窗花:一刀一剪生春风。
所有准备工作中,剪贴窗花是最盛行的民俗活动。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张普普通通的彩纸,竟可以随手创造出一张张千姿百态的图案,喜鹊登梅、孔雀牡丹、鹿鹤桐椿、五蝠捧寿等等,贴满家中的角角落落,不但装点着节日的浓浓氛围,更传承着中国几千年的生活智慧。
4、贴春联:总把新桃换旧符。
对称圆满,妙语连珠的春联在小年这天也开始张贴起来,民间讲究“每神必贴、每门必贴、每物必贴”,吉祥的话语,喜庆的中国红,像一张张写满吉利的福印,庇护着全家的平安幸福,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新年祈愿。
5、当洗浴:干干净净过年。
除了家里要焕然一新外,每个家庭成员都要洗浴、理发,褪去过往的晦气,开启新年吉祥顺利的好兆头。民间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
腊月二十三的风俗是怎么样的
腊月二十三的风俗是祭灶王、吃饺子、扫尘土、洗澡、理发、剪花纸、吃灶糖,具体如下:
1、祭灶王。
在北方地区,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家家户户去祭拜灶王爷。但是,在部分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四过小年,不同地方,有一定的文化差异。在小年这天,大家感受最多的风俗,应该是辞灶,就是祭拜灶王爷,也是祭灶节,是民间祭灶的好日子。祭灶时,人们在厨房贴上灶王爷的年画,把糖果、清水、料豆等等供奉在灶王像前,祈求上天言好事,下降降吉祥。
2、吃饺子。
在北方传统习俗中,逢年过节,总是要吃饺子。有句话说得好,“谁家过年不吃饺子”。可以看出,吃饺子是逢年过节非常重要的的习俗。小年晚上吃饺子,家家户户庆团圆。这既是团团圆圆的象征,也是因为饺子像元宝,寓意新的一年,财运滚滚。
3、扫尘土。
到了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距过大年就只有今天的时间了,过年的氛围越来越浓,为了过个干干净净的春节。这时候,就要打扫卫生了。过年前,打扫卫生,俗称扫尘。也称“扫房”或者“掸尘”。后来,“尘”与“陈”谐音,表示把陈旧的东西一扫而光。实际上就是除旧迎新,辞旧迎新的寓意。去掉这一年旧的、不好的东西,迎来崭新明亮的新年,祈求美好的生活。
4、洗澡、理发。
过年了,不仅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利利索索。每个人也要收拾得干干净净,准备迎接新年。最常做的就是洗个澡,理理发,除旧迎新过大年。5、剪花纸。
剪花纸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也是一种手艺,尤其是到了小年的时候,非常盛行剪花纸,是过小年期间的民俗活动,非常受人们喜爱。大家剪的窗花,形态各种各样。有可爱漂亮的鸟儿,寓意美好,比如:喜鹊、鸳鸯春燕等等。还有十二属相,代表新的一年事事如意,如丑牛、寅虎等等。
6、吃灶糖。
“二十三,糖瓜粘”,过小年自然离不开糖瓜。糖瓜用来祭拜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小时候,得等到辞灶完毕,才能分享糖瓜和果品。灶糖是古老的传统名点,又叫糖瓜、关东糖、麻糖等,主要的原料是麦芽糖,有的含有芝麻,有的没芝麻。既是小年节的传统美食,也是祭祀灶王爷的专用品。
中国有一个传统节日腊月二十三吃什么
腊月二十三吃饺子、关东糖、年糕、麻糖、炒玉米、面花等。腊月二十三一般指小年,中国传统节日,即传统的祀灶日。
因小年的主要活动——祭灶是在晚上进行,所以也称“小年夜”、“小年晚”。小年被视为“忙年”的开始。由于各地风俗不同,被称为“小年”的日子也不尽相同,大多数地区以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为“小年”。
腊月二十三民间习俗:
1、祭灶,是小年这天重要的活动。灶神的职责是执掌灶火,管理饮食。祭灶在中国民间有几千年历史了,灶神信仰是我国百姓对“衣食有余”梦想追求的反映。
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
2、扫尘土
小年这一天,还是扫尘的日子。岁末扫尘的习俗在宋代已经形成,那时在除夕,明清时期一般集中在送灶神之后,民间说灶神上天,家中清扫无所顾忌。当然民间也有在送灶前清扫的,他们有着另外一种解释,说灶神画尘记善恶之事,准备以此为根据报告天帝,为了抹掉灶神的记录,于是在送灶前,人们将烟尘掸去。
腊月二十三有什么风俗
腊月二十三也就是俗称的小年,这天有祭灶、扫尘和吃灶糖的习俗。
祭灶也就是祭灶神,也可以说“接神”,腊月二十三那天,相传是灶王爷回天上的日子,因此这天要多位灶王爷准备好吃的供奉着,以期盼灶王爷能在玉帝面前说好话。扫尘就是把房子里里外外都打扫一遍。灶糖是供奉灶王爷的祭品,相传灶糖让灶王爷尝到甜甜的味道,也能祈求来年的生活能够甜甜蜜蜜。
腊月二十三小年的由来
传说灶王爷原为平民张生,娶妻之后终日花天酒地,败尽家业沦落到上街行乞。一天,他乞讨到了前妻郭丁香家,羞愧难当,一头钻到灶锅底下烧死了。
玉帝知道后,认为张生能回心转意,还没坏到底,既然死在了锅底,就把他封为灶王,每年腊月二十三、二十四上天汇报,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
老百姓觉得灶王一定要敬重,因为他要上天汇报。于是,民间就有了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小年”,祈求来年平安和财运。
腊月二十三是什么节日
腊月二十三是小年。
农历腊月二十三是北方地区的小年夜;在古代,过小年有“官三民四船五”的传统,也就是说,官家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腊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则是腊月二十五;像北方,在南宋以前都是政治中心,受官气影响较重,因此小年多为腊月二十三。
小年活动:
1、剪窗纸,剪纸是小年最盛行的民俗活动,在小年到来的时候,大家都会剪贴窗花,为新春的到来做准备。剪纸的内容各种各样,例如喜鹊登梅,燕穿桃柳,孔雀戏牡丹,鸳鸯戏水等等。
2、吃饺子,小年那天除了要祭灶,民间还讲究吃饺子,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山区多吃糕和荞面。晋东南地区,流行吃炒玉米的习俗,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锅倒”的说法。
腊月二十三传统习俗
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传说这日是“灶王爷上天”之日,因此要祭灶神,希望他“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是一年中极为重要的一项民俗活动。
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神,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或“官三民四僧道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或寺庙、道观则在二十五日举行祭灶。后逐渐演化为“二十三,过小年“的说法。
那么,中国的小年都有哪些习俗呢,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小年的习俗。
习俗一:祭灶
祭灶的习俗虽由来已久,但是祭灶的日期在不同时代和地区却不尽相同。据《东京梦华录》记载,“(腊月)二十四日交年”,所谓“交年”,犹今日之称“小年”。流传到近世,多以腊月二十三口为祭灶之日,南方一些地区至今仍有二十四日祭灶的习俗。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官三民四蛋家五”,意即官府在二十三口祭灶,民间在二十四日,沿海蛋民(即渔民)在二十五日祭灶。
祭灶的主要活动就是“送灶”。所谓“送灶”,就是把旧年的灶神神像取下来焚化,表示灶神已经“上天言好事”去了。送灶前要准备好祭品:用松柏、冬青等树枝扎成“送灶柴”;购买纸轿、纸马或以秸秆编制纸轿、纸马以备灶神“上天”时乘骑;而且一定要准备好丰盛供果。
这一礼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迎新春,家家户户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沟暗渠,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习俗二:扫尘
举行过灶祭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止,我国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大江南北,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的风俗 ,由来已久。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 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习俗三:吃灶糖
灶糖是供奉灶王爷的祭品,相传灶糖能够让灶王爷尝到甜甜的味道,这样才好在玉帝面前说好话,而且人们吃过灶糖之后也能祈求来年的生活能够甜甜蜜蜜。
习俗四:剪窗花
剪窗花是为了过年而做准备,窗花明艳美丽,能够为家里增添喜气,而且窗花图案多种多样,张贴起来好不漂亮。窗花图案有各种动、植物、人物等掌故,如喜鹊登梅,孔雀戏牡丹,狮子滚绣球,三羊(阳)开泰,二龙戏珠,鹿鹤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寿,犀牛望月,莲(连)年有鱼(馀),鸳鸯戏水,刘海戏金蝉,和合二仙等等。
习俗五:写春联
写春联也是腊月二十三的习俗之一,春联是春节必贴的东西之一,多为福禄吉祥等寓意,张贴春联是表达对新的一年能够财源广进,幸福吉祥的美好愿望。
沐浴理发
民间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而沐浴理发的活动,多集中在小年前后进行。
地方禁忌
小年各地的禁忌各有不同。相传湖北部分地区,小年忌宰杀。河南有些地方忌讳捣蒜,认为小年捣蒜会把家里捣穷了。台湾则忌舂米,据说会有把风神捣下来之虞,恐怕给来年带来风灾。
腊月二十三的习俗是什么
腊月二十三的风俗有:祭灶,扫尘,剪窗花等。
据说,每年的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灶糖,涂抹在灶王爷的嘴上,也有地方的风俗是用黏米制作年糕,寓意把灶王爷的嘴巴粘住, 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俗语: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
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主要是将所有的房间彻底清扫一遍,扫完之后,擦洗桌椅、冲洗地面,用干净、整洁、亮堂来迎接新年的到来。
剪贴窗花也是小年较盛行的民俗活动,旧时女子比赛心灵手巧的手工之一,一般都是即兴创作,随意性很强,可以剪动物,植物或者福字或者喜上眉梢等寓意比较好的内容等。
历史渊源:
祭灶是小年的主要习俗之一,民间祭灶,源于古人拜火习俗。灶神的职责就是执掌灶火,管理饮食,后来扩大为考察人间善恶,以降福祸。
小年被视为忙年的开始,意味着人们开始准备年货、扫尘、祭灶等,准备干干净净过个好年,表达了人们一种辞旧迎新、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由于各地风俗不同,被称为“小年”的日子也不尽相同。
近代我国一些地方流传:“官三民四船五”,意思是说,官家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腊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则是腊月二十五。其实,小年不分“官小年”、“民小年”,只是在不同地区小年有不同的概念和日期,同地区的官、民小年是相同的。
传统上的我国大部分地区小年日期是在腊月二十四。在清朝之前,北方地区官民也是在腊月二十四过小年,因清朝中后期帝王家提前一天在腊月二十三拜灶王爷,于是北方地区百姓也提前一天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
腊月二十三是什么节日 腊月二十三的介绍
1、腊月二十三是小年。中国传统节日,即传统的祀灶日。在各地有不同的概念和日期,中国大体以腊月二十三开始为小年,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三,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四,一些沿湖的居民,如鄱阳湖则保留船家传统,小年夜是腊月二十五。
2、小年并非专指一个节日,由于各地风俗,被称为小年的节日也不尽相同。小年期间主要的民俗活动有贴春联,扫尘,祭灶等。小年在各地有不同的概念和日期,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三,部分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四,江浙沪地区把腊月廿四和除夕前一夜都称为小年,南京地区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为小年,云南部分地区是正月十六,西南和北方部分少数民族地区是除夕。小年也意味着人们开始准备年货,准备干干净净过个好年,表示新年要有新气象,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辞旧迎新、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