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师培是个什么人 刘师培

刘师培是个什么人(刘师培是好人吗)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1-11 13:36:45 浏览26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刘师培是好人吗

是的。
在母亲李汝谖的教授下,他8岁就开始学《周易》辨卦,12岁读完四书五经,并开始学习试帖诗,有《水仙花赋》《凤仙花诗一百首》等。1897年起开始研究《晏子春秋》。共2张刘师培相册1902年刘师培中举,并改名光汉,归途经过上海,结识了章太炎,撰写《攘书》等,参入反清宣传。
1904年春,刘师培参加开封会试。临行前,作《留别扬州人士书》,呼吁创办新式学堂、鼓励出洋留学。落第回乡后回扬州,创办师范学会和协助扬州乡人出洋留学社,发表《论留学生之非叛逆》,支持学生运动;又作《黄帝纪年论》,提出以黄帝纪年取代封建帝王纪年。同年秋,刘师培受王无生(字郁仁)的影响,到上海与章太炎、蔡元培、谢无量等一起参加反清革命,参与《俄事警闻》《警钟日报》和《国粹学报》的工作,积极为《中国白话报》撰稿,用通俗的语言,向民众宣传普及革命主张,作《中国民族志》。当年《警钟日报》遭清政府查封,至浙江平湖避难。
1905年,刘师培参与的《警钟日报》,为之撰稿,先后刊发《周末学术史序》《南北学术不同论》《论文杂记》等著作,为近代学科意义上中国史学、文学、学术史研究之先驱。又受章太炎启发,撰写《小学发微》,引用西方社会学学理,重新阐释清儒文字音韵之学。由于公开辱骂德国人遭通缉,化名金少甫,逃亡嘉兴,协助敖嘉熊处理同盟会温台处会馆事务。

中国现代国学大师有哪些

最著名的有十位
王国维(1877年12月3日-1927年6月2日),初名国桢,字静安,亦字伯隅,初号礼堂,晚号观堂,又号永观,谥忠悫。汉族,浙江省嘉兴市海宁人。王国维是中国近、现代相交时期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学者。
王国维早年追求新学,接受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的影响,把西方哲学、美学思想与中国古典哲学、美学相融合,研究哲学与美学,形成了独特的美学思想体系,继而攻词曲戏剧,后又治史学、古文字学、考古学。郭沫若称他为新史学的开山,不止如此,他平生学无专师,自辟户牖,成就卓越,贡献突出,在教育、哲学、文学、戏曲、美学、史学、古文学等方面均有深诣和创新,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留下了广博精深的学术遗产。
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
幼年时从师学习,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17岁中举。后从师于康有为,成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宣传家。维新变法前,与康有为一起联合各省举人发动“公车上书”运动,此后先后领导北京和上海的强学会,又与黄遵宪一起办《时务报》,任长沙时务学堂的主讲,并著《变法通议》为变法做宣传。 戊戌变法失败后,与康有为一起流亡日本,政治思想上逐渐走向保守,但是他是近代文学革命运动的理论倡导者。逃亡日本后,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夏威夷游记》中继续推广“诗界革命”,批判了以往那种诗中运用新名词以表新意的做法。在海外推动君主立宪。辛亥革命之后一度入袁世凯政府,担任司法总长;之后对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等严词抨击,并加入段祺瑞政府。他倡导新文化运动,支持五四运动。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章太炎(1869年-1936年),原名学乘,字枚叔,浙江余杭人。以纪念汉代辞赋家枚乘。后易名为炳麟。因反清意识浓厚,慕顾绛(顾炎武)的为人行事而改名为绛,号太炎。世人常称之为“太炎先生“。早年又号“膏兰室主人“、“刘子骏私淑弟子“等,后自认“民国遗民“。
清末民初思想家,史学家,小学大师,朴学大师,国学大师,民族、民主主义革命者。著名学者,研究范围涉及小学、历史、哲学、政治、佛学、医学等等,著述甚丰。
陈寅恪(1890.7.3-1969.10.7),字鹤寿,江西修水人。中国现代最负盛名的集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诗人于一身的百年难见的人物,与叶企孙、潘光旦、梅贻琦一起被列为清华百年历史上四大哲人,与吕思勉、陈垣、钱穆并称为“前辈史学四大家”。先后任职任教于清华大学、西南联大、广西大学、燕京大学、中山大学等。
陈寅恪其父陈三立是“清末四公子”之一、著名诗人。祖父陈宝箴,曾任湖南巡抚。夫人唐筼,是台湾巡抚唐景崧的孙女。因其身出名门,而又学识过人,在清华任教时被称作“公子的公子,教授之教授”。
著有《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元白诗笺证稿》《金明馆丛稿》《柳如是别传》《寒柳堂记梦》等。
黄侃,男,字季刚,湖北蕲春青石岭大樟树人。原名乔馨,字梅君,后改名侃,又字季子,号量守居士。1886年4月3日生于成都,1935年月10月8日殁于南京,年仅49岁。
黄侃治学勤奋,以愚自处,主张“为学务精”、“宏通严谨”。他重视师承,但不墨守师说,常以“刻苦为人,殷勤传学”以自警。虽是名声赫赫之学者,且身体虚弱,仍致力学术而不倦,“惟以观天下书未遍,不得妄下雌黄”,发愿50岁后才著书。
黄侃所治文字、声韵、训诂之学,远绍汉唐,近承乾嘉,多有创见,自成一家。在音韵学方面对古音作出了切合当时言语实际的分类。晚年主要从事训诂学之研究。黄侃著作甚丰,其重要著述有《音略》、《说文略说》、《尔雅略说》、《集韵声类表》、《文心雕龙札记》、《日知录校记》、《黄侃论学杂著》等数十种。
黄侃和他的老师章太炎被共称为“乾嘉以来小学的集大成者”,“传统语言文字家的承前启后人”,他是章太炎弟子中最有成就者,继太炎先生之后著名的国学大师。
刘师培(1884—1919)
刘师培
字申叔,号左盦,是刘贵曾之子、刘文淇的曾孙。江苏仪征人。1884年农历闰五月初二出生。在母亲李汝谖的教授下,他8岁就开始学《周易》变卦,12岁读完四书五经,并开始学习试帖试,有《水仙花赋》、《凤仙花诗一百首》等。1897年起开始研究《晏子春秋》。19岁参加南京府试,中第13名经魁。1904年在上海与章炳麟交游,倾向革命,著有《中国民约精义》,抵制专制。后来与章炳麟发生龃龉,由革命派走向反动派,参加筹安会,为袁世凯阴谋称帝效力。1917年,蔡元培聘他为北京大学教授。1919年1月,与黄侃、朱希祖、马叙伦、梁漱溟等成立“国故月刊社”,成为国粹派。1919年11月20日因肺结核病逝于北京,年仅36岁。其主要著作由南桂馨、钱玄同等搜集整理,计74种,称《刘申叔先生遗书》。
王力(1900.8.10-1986.5.3),字了一,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白县人。中国语言学家、教育家、翻译家、散文家、诗人,中国现代语言学奠基人之一。
1926年考进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1927年赴法国巴黎大学留学;1954年调北京大学任教授;1956年被聘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
王力一直从事语言科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为发展中国语言科学、培养语言学专门人才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在语言学方面的专著有40多种,论文近 200篇,共约1000万余字,内容几乎涉及语言学各个领域,有许多且具有开创性。其代表作有《中国音韵学》、《中国现代语法》等等。
季羡林(1911.8.6~2009.7.11),中国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人,字希逋,又字齐奘。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聊城大学名誉校长、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是北京大学的终身教授。
早年留学国外,通英、德、梵、巴利文,能阅俄、法文,尤精于吐火罗文(当代世界上分布区域最广的语系印欧语系中的一种独立语言),是世界上仅有的精于此语言的几位学者之一。为“梵学、佛学、吐火罗文研究并举,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研究齐飞“,其著作汇编成《季羡林文集》,共24卷。生前曾撰文三辞桂冠: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
徐复,字士复,一字汉生,号鸣谦,江苏省武进县人。1912年1月8日出生于江苏武进。1929年就读于金陵大学,从黄侃攻文字、音韵、训诂。1933年毕业于金陵大学,1935年入金陵大学国学研究班后转至章太炎门下求学。曾任教于国立边疆专科学校、金陵大学、南京师范学院、南京师范大学等校。历任副教授、教授、南京师范大学古文献整理研究所名誉所长、《辞海》编委、《辞海》语词学科分科主编之一、《汉语大词典》副主编之一、中国语言学会理事、中国训诂学研究会会长、中国音韵学研究会顾问、江苏省语言学会会长、 《传世藏书》主编等。2006年7月24日21时55分在南京去世,享年96岁。徐复教授一生淡泊名利,七十馀年默默地耕耘,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和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毕生致力于语言文字和古典文献的研究,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学有专长的古籍整理研究人才,具有深远的学术影响和社会影响。徐复先生为黄侃和章太炎的嫡传弟子,成为国学界章黄学派的传人。建国后,徐复名列当时赫赫有名的南师中文系八大教授之列。徐复先生是中国德高望重的国学大师,在学术界教育界享有极高的声望,培养了一大批古籍整理研究人才。以徐复先生为代表的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其综合实力和学术声誉为列中国高校前五。
钱钟书(1910年-1998年),1910年11月21日出生于江苏无锡,原名仰先,字哲良,后改名钟书,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中国现代作家、文学研究家。
1929年,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1932年,在清华大学古月堂前结识杨绛。1937年,以《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中的中国》一文获牛津大学学士学位。1941年,完成《谈艺录》《写在人生边上》的写作。1947年,长篇小说《围城》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1958年创作的《宋诗选注》,列入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1972年3月,六十二岁的钱钟书开始写作《管锥篇》。1976年,由钱钟书参与翻译的《毛泽东诗词》英译本出版。1982年,创作的《管锥编增订》出版。
1998年12月19日上午7时38分,钱钟书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人有三疯是哪三疯子

明国时期有知名的“三大疯子”之说,章太炎、黄侃、刘师培。
明国时期有知名的“三大疯子”之说,章太炎是“大疯子”、刘师培为“二疯子”、黄侃为“三疯子”。章太炎是当之无愧的称得上“大”的国学大师。章太炎常常不拘小节,还是个路痴,就喊黄包车夫拉到章疯子家即可。刘师培,是民国时期知名经学大师。黄侃,曾在中央大学任教,一次因为门卫要对他拿的物品检查,竟然都不去学校上课了。

因肺结核而死的名人(像凯瑟琳 曼殊菲尔还有林徽因),要有相关介绍哦,越全越好

  在20世纪,很多名人死于肺结核,当然大都在1945年链霉素发现之前。
  文学领域,现代著名作家萧红(1911-1942)1942年1月22日因肺结核病逝于香港,终年32岁。萧红(1911-1942),现代著名女作家,原名张乃莹,黑龙江呼兰人。1930年因抗婚离家出走,后就读于北平女子师范大学附中。1932年回哈尔滨开始写作。1933年自费出版与萧军合著的小说、散文集《跋涉》。1934年写作小说《生死场》,使萧红在30年代文坛展露头角。这一时期萧红还写了大量的短篇小说与散文,结集出版《商市待》、《桥》。1936年秋去日本养病,翌年返回上海,写下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被茅盾称为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1940年萧红流亡香港,直到病逝。在短短八年的创作生涯中,萧红留下六十万字的文学财富,她的作品乡土气息浓烈,叙事风格细腻深刻、委婉动人,尤其在小说文体上作出很大的创新。⑤
  学术领域,刘师培(1884-1919)1919年11月20日因肺结核病逝于北京,年仅36岁。刘师培,字申叔,江苏仪征人。其曾祖刘文淇、祖父刘毓崧、伯父刘寿曾皆专治春秋左氏学,前后为继,旁稽博考,详为疏证,斐然有宗风。“年十二,即读毕四子书及五经”(蔡元培语)。刘师培18岁进学,1902年乡试中举。次年会试落第,归家途中滞留上海,结识章炳麟、蔡元培诸人,为“光复会”首批会员。1907年,刘东渡日本,曾谒见孙中山,后加入同盟会,并成为章太炎主编的《民报》主要作者。与章太炎共同筹办社会主义讲习会。1908年回国。1911年,经谢无量介绍,刘入四川国学院及国学学校任教,并著力于经学考辩,古义钩沉。1913年夏刘就聘于阎锡山之高等顾问,曾创办《国故钩沈》杂志。翌年,因阎锡山荐于袁世凯而到北京,后被袁任为公府咨议,曾署理参政院参政。1917年蔡元培长北京大学,邀刘讲学于北大,任中国文学门教授,讲述《中国中古文学史》,课余研究群经、诸子,并主持《国故》月刊。1919年病逝于北京。刘学术深有造诣,国学自具根柢,著述宏富,多有创见,且涉猎广博,为清代传统学术之继往开来者。⑥
  政治领域,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中共“一大”、“二大”、“四大”代表王尽美(1898-1925)因肺结核于1925年8月19日在青岛逝世,时年28岁。
  建筑学领域,林徽因(1904-1955)1955年4月1日因肺结核病逝于北京,年仅52岁。林徽因为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同时也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30年代初,与夫婿梁思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林徽因曾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设计工作;1951年,担任人民英雄纪念碑建筑委员会委员;1952年,参加中南海怀仁堂的内部装修设计工作。
  军事领域,关向应(1902-1946)1946年7月21日因肺结核病逝于延安,终年45岁。关是辽宁省金县(今属大连市金州区)人,中国共产党早期军事领导人,军事家,满族。关于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中共“六大”上被选为中央委员。1932年到湘鄂西根据地任湘鄂西军委主席和红三军政治委员。1934年10月任红军第二军团政治委员。长征途中,任第二方面军副政治委员。1936年冬任第二方面军总政治委员。1937年任八路军第120师政治委员,与贺龙一起开辟了晋绥根据地。1945年在中共“七大”上继续当选为中央委员。
  从以上的介绍中可以看出,如果这些人不是被肺结核夺去了宝贵的生命,他们都可能会在各自的领域里取得更大的成绩。关向应的生命如果能够再延长10年,他肯定会在以后的解放战争中一显身手,并至少可以在1955年拜大将衔(其120师搭档贺龙已拜元帅军衔。有人说政工干部可能不评军衔,但同期被评为元帅的罗荣桓、聂荣臻也是政工和文官出身,况且关向应曾在1932年被任为湘鄂西军委主席。即使不能够评定军衔,关向应的地位也会距离五大书记之一任弼时不远,关曾任120师前身的红二方面军的副政委,政委即为任弼时)。
  每次路过2004年重建的北京“假古董”——永定门城楼,耳边仿佛能够听到林徽因的怒斥与呐喊。1953年文化部组织的欧美同学聚餐会上,林徽因指着时任北京市副市长吴晗说“你们真把古董给拆了,将来要后悔的!即使再把它恢复起来,充其量也只是假古董!” 林徽因的儿子梁从诫回忆说:那些日子,“母亲几乎急疯了,她到处大声疾呼,苦苦哀求,甚至到了声泪俱下的程度……然而统统无济于事。”在这样的一种心境下,林徽因的肺结核病情急遽恶化,最后拒绝吃药救治,于1955年离世。
  瞿秋白(1899-1935),江苏常州人。他曾两度担任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人,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者之一,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离开根据地开始长征。如果不是当时瞿秋白身患肺结核病,长途跋涉和劳累肯定会加重病情,瞿秋白一定会随红军主力长征北上,而不是留守南方,这样就不至于在1935年被国民党军队逮捕枪决。
  肺结核病也有被“保守”控制的案例。现代作家郁达夫20多岁时即患上肺结核病,但他并不是死于这一疾病。1945年8月29日,日本投降后14天,郁达夫失踪。

《十月围城》里的方红 历史确有其人吗

满意答案贺岁大片《十月围城》正在全国热映,黎明扮演扬州义士“刘郁白”的消息,引起扬州学界和普通市民的关注。“刘郁白”这个角色,有非常浓厚的扬州气质。诚如制片方解释的:“刘郁白这个角色的气质和身世,和历史上扬州这座城市的气质、地位是吻合的。刘郁白曾是一个富家公子,扬州是一个繁华富庶之地;刘郁白最终选择了舍身取义。扬州自古就是一座英雄城。历史上的扬州,并非只有烟花三月、十里春风的浪漫,也有史可法抗清的硬朗和‘扬州十日’的悲壮。”在清末民初的时候,扬州的确有很多走上革命道路的义士,熊成基、盛白沙、吴志馨等都曾追随孙中山,为推翻专制的清政府,建立共和而奋斗
熊成基:孙中山黄兴共挽一联悼英烈
熊成基,字味根,1887年生于江苏扬州。小时候,读过私塾,学过医。他听过“白骨山”、“红泽园”等抗清故事,读过流传民间的《扬州十日记》等书,受到爱国主义思想的影响,在政治上开始倾向反清,主张共和。他曾对人说:“大丈夫不能为国家出力是很可耻的,于今国势衰弱,受列强欺侮,只有从军学武,才能强国雪耻。”
1904年,熊成基入安徽练军武备学堂学习。1906年毕业后,在江宁任陆军第九镇炮兵排长。次年调安庆,历任马营、炮营队官,加入光复会。1908年11月19日,熊成基在安庆发动起义,并任起义军总司令,率部进攻北门,与清军激战一昼夜,因伤亡过重,起义失败。
熊成基辗转数十天,来到日本,与孙中山、黄兴会面。孙中山、黄兴对熊成基组织新军起义大加赞赏。不久,熊成基加入了总部设在东京的同盟会。当时,同盟会经费奇缺,革命遇到困难。黄兴手上有一批日本军事秘密图纸,急于要出售给俄国人,以筹革命经费。熊成基当即表示,愿意亲自赴东北向俄国人出售图纸,并与革命党人商震、孙铭等组织革命活动。当他与俄国官员谈妥秘密图纸交易时,因奸人臧冠三告密,熊成基在哈尔滨秦家冈下坎俄国饭店被捕,遂押回吉林受审。熊成基大义凛然,直言不讳要推翻野蛮专制的清政府,建立共和国家。清朝廷很快下旨,将熊成基验明正身,就地枪决。孙中山、黄兴虽要求在东北的革命党人廖仲恺等设法营救,但均未成功。熊成基就义时年仅23岁。
1912年,中华民国诞生,熊成基灵柩被运回故乡扬州安葬。3月12日,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亲自参加了熊成基、赵声等人的追悼会,并追授熊成基为陆军上将。孙中山与黄兴共挽一联:
缅东瀛话别时,世路多艰,内忧方急,叹国士无双,孰料竟成易水谶;
自南京告隐后,江山依旧,边患堪忧,悲英雄不在,空教长啸大风歌。
盛白沙:孙中山护法运动的中坚
盛白沙短暂的一生追随孙中山,是孙先生护法运动时海军的中坚人物。
盛白沙原名延年,字白沙,号益斋,仪征县城人。白沙之父盛元龄曾为仪征县董,思想开明,倾向维新。其母郭汝功自幼受阮元等影响,知书识理,堪称母范。白沙自幼聪慧,少怀大志,曾表示:“男儿生逢乱世,当挥三尺剑,立不世功,继承古哲先贤之志。大丈夫能马革裹尸,实为无上光荣”。
1909年,15岁的盛白沙考入南京“两江商业学堂”,想走实业救国之路。但不到一年,他通过接触革命思想,进一步认识到,“非富国强兵,不能振兴中华,非建立强大海军,无以保卫海疆。”时值南京“南洋水师学堂”改组招生,于是他弃商学军,考入该校,立志要振兴中国海军。不久他又秘密加入同盟会,参与策动南京下关海军的起义活动。
仪征光复后,17岁的盛白沙当选为县议员,积极宣传孙中山的革命主张。1915年,从南洋水师学堂毕业后,以成绩优秀被选送上海吴淞海军学校深造。1917年,盛白沙与二三知己密商,决定响应孙中山的护法号召,策动肇和舰官兵起义,摆脱北洋军阀控制,遂将肇和舰启航南下,与其他起义舰船共同组成护法舰队。同年9月,年方23岁的盛白沙被任命为肇和舰二副。
1921年,广州非常国会选举孙中山为大总统,孙中山复出桂林,筹备北伐。当时护法舰队正处于南北两方敌人夹击之势,且广东地方帮派严重。为巩固海军,孙中山密令盛白沙协同温树德、田士捷、吴志馨等人改组海军,重建舰队。1922年4月1日,盛白沙经过周密策划,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顺利遣返了护法舰队中的千余名闽籍官兵,使护法舰队牢牢掌握在革命派手中。事后,孙中山对白沙大加赞赏,并委任他为肇和舰副舰长。
1922年5月,孙中山下令北伐,正当节节胜利之时,粤军司令陈炯明勾结吴佩孚叛乱。护法舰队司令温树德叛变革命。孙中山急命盛白沙为右指挥,他临危受命,指挥若定,很快重创敌军,并掩护孙中山离开广州去香港避让。同年9月,白沙又受孙中山全权委托,与皖系代表卢小嘉、奉系代表张学良在沪会商联合出兵讨伐直系问题,并达成三方联盟。白沙经孙中山同意,与卢、张二人结义金兰。12月,盛白沙奉孙中山之命和田士捷共同组成临时舰队,田士捷任司令,盛白沙任指挥。
1923年2月,盛白沙将孙中山由上海迎回广州,同时受命前往汕头改组海军党部。此时叛将温树德公开投靠吴佩孚,盛白沙义愤之极,遂联合田士捷通电讨温,引起温党仇恨,寻机要除掉盛白沙。同年4月15日,盛白沙在肇和舰上对官兵讲话时遭乱枪射击,被迫纵身入海,又遭数弹射击殉难,时年29岁。孙中山得知噩耗,十分悲痛。翌年发布命令,追赠白沙为海军中将衔。
吴志馨:为孙中山先生出生入死
吴志馨,字意航,1883年出生于邗江瓜洲炭商家庭。童年就学于瓜洲秀才石采之。吴志馨小时候就颖悟过人,好学不辍。1898年,16岁的吴志馨考入南京江南水师学堂,与鲁迅先生同学。吴志馨在水师学堂学习期满,因成绩优异被保送日本东京高等航海商船学校学习。
在日本留学期间,吴志馨受孙中山先生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参加孙中山先生建立的中国同盟会,积极从事推翻清王朝的革命活动。从日本学成回国后,历任甘泉、舞风、海风、豫章、海深、海圻等舰舰长,广东省水雷局局长,烟台海军训练营队长。他治军有方,部队训练有素,深受士兵拥护和领导的赞扬。
1919年7月,孙中山先生率海军由上海到广州南下组织护法运动,当时已任豫章炮舰舰长的吴志馨随舰到粤,炮击观音山,击退莫荣新军队,当时被人称为壮举。随后被任命为广东省水雷局局长,大元帅参谋部部员,为孙中山先生救国救民事业出生入死,献计献策。
1921年,孙中山由非常国会推举就任大总统,改组驻粤海军,任命吴志馨为海深舰舰长。1922年6月16日,陈炯明武装叛变,炮击总统府,妄图置孙中山于死地,在此紧急关头,吴志馨率海深与永丰、永翔、豫章等舰出动,对着叛军炮击,叛军大溃。孙中山返沪后,任命吴志馨为海坼舰舰长,以削减时任海军舰队司令温树德的势力,不久温树德率舰投靠北洋军阀,志馨劝阻无效,为了保存实力,表面上随其意旨去青岛,暗地与南方同志密通气息。
1927年春,北伐军既定江、淮,进代齐鲁,志馨乃联络同胞,密谋部署待机起义。吴志馨接任渤海舰队司令后,军饷仍不能按时发放,海军士兵仍经常闹饷。吴为了摆脱困境,曾派他的参谋长田秉章到上海同北伐军联系,不巧又为北洋军阀第一舰队司令沈鸿烈获悉。沈向张宗昌告密说:“吴志馨很不可靠,海军士兵经常闹事,如不设法制止,不但将影响青岛地方治安,并恐会引起日本的干涉。”张宗昌最怕日本人,听了沈的报告,决定将吴志馨扣押起来。
沈鸿烈回到青岛,首先将吴志馨骗到祝祥本的家中扣押起来,同时带了两名参谋召集各舰舰长在老衙门开会。他在会上说:“吴志馨通敌有据,立即予以扣押,肇和舰长赵梯昆、华甲舰长胡文溶同吴志馨关系密切,也有嫌疑,请暂留下,其余舰长回去,散会!”吴志馨在济南北郊历城被张宗昌秘密杀害,年仅45岁。
1928年,国民政府追认吴志馨为革命烈士:“该故司令,矢心向义,无间初终,夙志未偿,捐躯殉国,轸悼良深,著照中将阵亡例,从优抚恤,以彰忠烈”。宋庆龄女士在上海香山路孙中山寓所接见并慰问了家属吴志善(吴志馨之弟)及吴泰蓬(吴志馨之子),国民政府给吴志馨家属两千块钱的抚恤金,吴志馨亲属在宝应湖花园庄购置二百亩田,他们将这二百亩田献给家乡,充作公益。
1947年家乡人民为怀念吴志馨,除了二百亩田费外,又纷纷捐款,办起了意航学校,九间十一架梁的瓦房作教室,六个年级,有学生一百六十人左右。1948年因办学经费困难,与镇区的其他两所学校合并为瓜洲镇联合小学。
刘师培:
结识孙中山参加同盟会
刘师培,字申叔,号左盦,江苏仪征人。刘师培是个风云人物,在学术舞台上连创佳绩,甚至与章太炎齐名,并称“二叔”(章太炎字枚叔,刘师培字申叔),在政治舞台上也不断有令人瞩目的表演。他早期投身革命,公开表明推翻清政府的革命立场。
刘师培十七岁中秀才,第二年中举人,可谓少年得志,意气风发。翌年刘师培到北京参加会试,名落孙山。自命不凡的刘师培懊丧不已,在回家途中,刘师培不断发泄对会试的不满情绪。行至扬州时,刘师培酒后狂态毕露,对科举制度大发议论,一一数落科举的弊病。刘师培肆无忌惮的言论惊动了官府,当时官府欲拿其问罪,刘师培得消息后,不敢再回仪征,直接从扬州逃到上海。
在上海,刘师培结识了章太炎、蔡元培、章士钊、陈独秀等人,在他们的影响下,刘师培迅速转变成一个反清斗士,从此绝意科场,投身民主革命活动。刘师培投身革命后,更名为刘光汉,“光汉”为“光复汉族”之意,表示其反清排满之决心。他反对满汉一体的论调,主张排满,以刘光汉的名字在《苏报》发表《留别扬州人士书》、《中国民约精义》等文章,公开表明自己的革命立场。加入中国教育学会、光复会、同盟会、国学保存会等进步组织,参与万福华行刺王之春行动,成为一名激进的革命党人。他与何震结婚后,夫妇二人都参加革命活动,被上海革命党人比作普鲁东和索菲亚。
1907年春节,应章太炎等邀请,刘师培夫妇东渡日本,结识孙中山、黄兴、陶成章等革命党人,参加同盟会东京本部的工作,与章太炎等参与民起亚洲和亲会,先后发表了《普告汉人》、《悲佃篇》、《辨满人非中国之臣民》等反清文章。
由于与章太炎、陶成章等同盟会人发生冲突,关系恶化,刘师培于1908年冬归国,投靠端方。1911年随端方南下四川,镇压保路运动,被革命军拘捕。辛亥革命胜利后,由孙中山保释。1917年应蔡元培之聘,任北京大学教授,讲授中古文学、《三礼》、《尚书》和训诂学,兼职北京大学附设国史编纂处。1919年11月20日因病在北京去世,年仅36岁。

近代训诂学的代表人物是章炳麟、刘师培和____

近代训诂学的代表人物是章炳麟、刘师培和黄侃。黄侃(黄季刚)、刘师培(刘申叔)、章炳麟(章太炎)三人之间是亦师亦友的关系。
黄侃,初名乔鼐,后更名乔馨,最后改为侃,字季刚,又字季子,晚年自号量守居士,湖北省蕲春县人,生于成都。1905年留学日本,在东京师事章太炎,受小学、经学,为章氏门下大弟子。曾在北京大学、中央大学、金陵大学、山西大学等任教授,近代著名的训诂学家。
刘师培,字申叔,号左盦,江苏仪征人,近代经学大家之一,北京大学教授,著有《左盦集》八卷、《左盦外集》二十卷、《左盦诗录》四卷,著有论经学、史学、文学专著七十四种。
章太炎,生于1869年,原名学乘,字枚叔,浙江余杭人,后易名为炳麟,号太炎。世人常称之为“太炎先生”,是清末民初的小学大师,朴学大师,国学大师,著名学者,研究范围涉及小学、历史、哲学、政治、佛学、医学等等,著述甚丰。
黄侃先是拜章炳麟为师,其学问在章门弟子中首屈一指,与章太炎并称“章黄”。黄侃又是刘师培的关门弟子。与章太炎年长黄侃17岁不同,刘师培只比黄侃大2岁,二者年龄相仿、学识相近、名气相当,在讲究辈分的民国学术界,黄侃拜刘师培为师,是极其不平常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