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孝宗

宋孝宗是谁?宋孝宗是个怎么样的皇帝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1-09 20:29:08 浏览37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宋孝宗是谁

宋孝宗,名赵昚(shèn),初名伯琮,后改名瑗,赐名玮,字元永,宋太祖七世孙。
生于建炎元年十月廿二(公元1127年11月27日,崩于绍熙五年六月初九(1194年6月28日),南宋第二位皇帝(1162年7月20日—1189年2月18日在位)。太祖少子秦王德芳生英国公惟宪,惟宪生新兴侯从郁,从郁生华阴侯世将,世将生庆国公令譮(huà),令譮生子偁(chēng),是为秀王。赵子偁即孝宗生父,生母张氏。于高宗的唯一儿子元懿太子夭折后再没有嗣子,所以只好从其他宗族中选择后继者。宋孝宗被普遍认为是南宋最杰出的皇帝。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高宗让位于赵昚,是为宋孝宗,宋朝的皇位再次回到宋太祖的长房。宋孝宗在位27年,淳熙十六年(1189年)逊位,让位与儿子宋光宗赵敦。绍熙五年(1194年)病逝,终年68岁。谥号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庙号孝宗。葬于永阜陵。

宋孝宗是个怎么样的皇帝

宋孝宗赵眘(1127年11月27日―1194年6月28日),原名伯琮,后改名瑗,宋高宗赐其名玮,字元永,南宋第二位皇帝,1162年7月20日—1189年2月18日在位,共在位28年。

有作为的皇帝

宋孝宗是一个比较有作为的皇帝。后人说,高宗朝有恢复之臣,无恢复之君。孝宗朝有恢复之君,而无恢复之臣。孝宗不愧是太祖的后人,一反高宗时卑躬屈膝的投降路线,一心想恢复中原,他的这种积极进取,蓬勃向上的精神是值得称道的。秦桧为相十余年,将朝中的主战派,迫害,打压殆尽。所以孝宗帅不过张浚这样志大才疏之辈,将不过李显忠,邹宏渊。手下只有一个虞允文可堪大用。还要和主和派斗争,特别是孝宗当了27年皇帝,前25年高宗一直健康的活着,一直影响着他。高宗坚决反对主战,甚至对孝宗说,等我百年之后,你再为之。以孝顺著称的孝宗不可能一点都不听。孝宗为人勤政,节俭,孝宗朝是南宋国力最强的时候。可惜孝宗碰上了小尧舜金世宗这样的明君,金国虽然对宋采取守势,但没有内乱。宋和金此时属于绝对的均势,平衡没有被打破。所以都无法消灭对方。得民心者得天下,在南宋王朝由破落走向恢复,由消沉走向振兴的时代,他致力于改变南宋以来文恬武嬉、偏安一隅的现状,给岌岌可危的南宋王朝带来了一丝蓬勃希望,不仅使得南宋累积起一定的军事力量和物质力量抵御金朝的侵扰,也为南宋后期的抗蒙斗争奠定了物质基础

宋孝宗对于南宋来说,最大的功绩是什么

北宋过渡到南宋后,后人公然南宋最有作为的皇帝是赵眘,也就是宋高宗赵构的养子,宋太祖赵匡胤的七世孙。

这次的皇位继承又是禅让,宋朝总是出人意料,面对皇位和最高统治权力的诱惑,却一个又一个皇帝选择了主动让出权力,当起了太上皇。

所以,后世都说宋朝是中国历朝历代中最好的朝代,完全是实至名归。

宋孝宗赵眘即位以后,开始了一系列图强自新的举措,具体包括:

第一、在政治改革上,吸取了权相秦桧长期位居宰相,形成盘根错节势力的教训,开始缩短宰相任期。从这一点就能证明,宋孝宗是善于思考的,在储君期间,一直在观察宋高宗赵构的朝中态势。赵眘时刻提防宰相发展个人势力,形成朋党。同时,严格限制外戚干预朝政。

第二、为岳飞平凡。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赵眘在登基之初,就打着宋高宗的旗号下诏:“追复岳飞原官,以礼改葬,访求其后,特与录用。”当年十月,又颁发正式文告,宣布追复岳飞“少保、武胜定国军节度使、武昌郡开国公、食邑六千一百户、食实封二千六百户”的待遇。

1163年,归还了岳飞原有的田宅,1178年,赵眘应岳霖要求,发还了宋高宗给岳飞的全部“御笔”、“手诏”,这些都是当初秦桧抄岳飞家的时候抄走的。

应该说,赵眘对岳飞的平反,对南宋一致抗外的凝聚力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第三、军事改革,这是赵眘最重要的一项功绩。五年间,赵眘举行了三次大规模的阅兵,还积极选拔将领,自己还亲自学习骑射,南宋军队的战斗力有了相当大提高。

而且,宋孝宗赵眘将臭名昭著的“募兵制”改为“义兵制”,也就是相当于现在的义务服兵役,这样,不但节省了大量的财政开支,而且寓兵于农,农民轮流服兵役,到了战时能够扩大兵源。
在文化、轻徭薄役方面,赵眘也推出了很多举措。

在军事战斗力长期贫弱的宋朝,赵眘能够如此清醒地看出问题,并一针见血找出问题的癌结所在,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可以看出,赵眘绝非等闲之辈,胸中有乾坤,有壮志凌云之志,这是宋朝除太祖和太宗之外,其他皇帝所不能比拟的。

有才华、有底蕴、有气度、有能力,这是评价赵眘的真实溢美之词。

其实,在赵眘这些表面的背后,有两大优点更是中国封建历朝历代皇帝所不能比拟的。

其一是“孝”,赵眘的“孝”是真孝心,1187年10月,赵构崩于德寿宫,赵眘听闻后两天不能进食,表示要服丧三年。

在中国封建社会,有“服丧”的传统,当更多的是一种形式,做做样子而已,但是作为有雄心壮志的皇帝,主动服丧三年,而且为了服丧,让太子赵淳,也就是后来的宋光宗参与朝政。并于1189年将皇位禅让给赵淳,当上太上皇后继续服丧。

所以,赵眘的“孝”完全是发自内心的,这其中,当然有父子的深厚感情,当究其根本,还是赵眘具备的深厚中国文化底蕴使然。

其二是“不贪美色”,宋高宗在皇位禅让的选择上,是有过犹豫的。

当时宋高宗确定的候选人有赵眘和赵琢,并各送10位美女,结果是赵眘的10位美女完璧归赵,仍然是处女。后世说赵眘有高人指点,其实,作为皇子,享用美色是自由的。贪色的皇帝能有多大作为是值得商榷的,赵眘做到了不贪美色,与其雄心壮志是有直接关联的。

真正的“孝”,不贪美色,这两点封建皇帝有几个人能做到?难怪赵眘能率领逆势的南宋打出了一片崭新的天地?

宋孝宗赵眘在位多少年他在位期间有什么功绩吗

960年,赵光义哥哥赵匡胤与赵普等人自导自演一出“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而摇身一变,成为了宋太祖;母亲杜太后弥留之际,为赵氏家族计,吸取后周的教训,认为“国有长君,社稷之福”。

太祖推脱不得,后由赵普记录,史称“金匮之盟”。根据这一原则,宋代皇位继承顺序应该:赵匡胤—赵光义—赵廷美(匡胤光义弟弟),赵廷美再传位于赵匡胤之子,如此循环往复。这样一来,可以避免政权更替之时,出现“主少国疑”的局面,减少过渡时期产生的动荡。

976年,赵匡胤逝世,赵光义继位,是为宋太宗,但这货并没有按照“金匮之盟”的剧本演,处心积虑想将皇位传于子孙。在宋太宗谋划下,相继解决了皇位竞争对手,先是弟弟赵廷美被贬房州后忧愤而亡,接着侄子德昭又被宋太宗训斥后自杀,在此之前德昭弟弟德芳也逝世了,太祖一脉呈现“断崖式”发展,反而成为了关系疏远的“宗室”。这样也确保了太宗一脉的皇位继承,不需要在兄弟之间“轮流坐庄”。

一直到了1127年这一年发生了“靖康之变”,徽宗、钦宗两位皇帝连同都城的其他皇亲国戚被“一锅端”,被金人俘获而北去,唯一的“落网之鱼”是赵构。当时奉命巡视河北的赵构,躲过了“靖康之变”,也正是在这一年被拥立为皇帝,即赵高宗,是南宋的第一个皇帝。在金人强大的军事压力,南宋节节败退,赵构先是逃到扬州,接着于1129年被迫逃至杭州,三年之后才稳定下来,正式定都杭州。

继位之时年方21岁的赵构,可谓是血气方刚,精力旺盛,据说一次“兴之所至”,巫山云雨进行时的关键时刻,怎奈金人突袭,拉响了紧急警报,最终赵构是有惊无险,躲过一劫,但却因为事态紧急,惊吓过度,以至于得了阳痿之症,此前赵构唯一的儿子,三岁时死于惊风。

《易传·文言传》: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

这句话用在宋太宗赵光义身上,颇为贴切。天道轮回,老天爷饶过谁?阴谋诡计最终报应在子孙身上,太宗一脉自此便“梭哈”了。

风雨飘摇的南宋朝廷,即便赵构再怎么心不甘情不愿,也只能顺应群臣的呼声,在太祖后裔中选择储君人选,以稳定民心。按照当年“金匮之盟”所确立的原则以及“德、惟、从、世令、子、伯、师”的排行辈分,赵构为“子”字辈,应该用“伯”字辈中挑选。历经海选、复赛,在10人中选择了双“保险”,均为太祖的七世孙,一位是伯玖;一位是伯琮,后改名赵眘(shèn),即南宋的第二位皇帝宋孝宗。

1132年,赵眘进宫之时,只有六岁,毕竟赵构也只有27岁,正是年富力强之时,高宗除了前四年年号为“建炎”之外,剩余32年的年号为“绍兴”,意思是绍统中兴,意欲大展身手,如此说不定还是能“折腾”出儿子的,故赵眘是作为皇子养在宫中,着力培养。直到1162年,高宗在政事上“内卷”了,儿子方面也充分证明了“是不能也,非不为也”,所幸禅位于赵眘。

(宋高宗)

一般的看法认为,高宗格局小,为了保住皇位,对迎徽、钦二帝持消极态度;也没什么民族观念,并不想北伐收复失地,宁愿苟安于江左,一大罪状是打压主战派,让秦桧充当“恶人”,杀害了岳飞,即便如此,还是靠着他所作出的决策,力挽狂澜,凝聚人心,组建南宋小朝廷,度过在危难之际,稳定下来,应该多少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与此形成巨大反差的是在位27年的赵眘,具有强烈的民族情结,其还是皇子之时,便目睹了金人入侵中原以及秦桧为首主和派的“通敌卖国”;继位之初,重用张浚为枢密使。不过,赵眘忽略了一点,赵构执政之时,与金人达成了“绍兴和议”,南宋付出了巨大的经济代价并向金国称臣,换取了20年的和平。期间,南宋武备废弛,既无统兵良将,也无可战精兵,军队战斗力直线下降。

上述的主战派张浚为文人,并无杰出的统兵之才。赵眘即位当年,任命张浚为主帅北伐,史称“隆兴北伐”,南宋虽一度取得局部的胜利,但随着战事的深入,渐渐显示张浚军事才能上的短板,最终导致溃败;此后,孝宗委以虞允文重任,任命其为四川任宣抚使,希望其从四川出兵,没想到的是,一年后,虞允文却过度劳累,死在了任上。一声叹息…

(宋孝宗)

真应了那句“高宗朝,有恢复之臣,无恢复之君;孝宗朝有恢复之君,而无恢复之臣。”

此后,孝宗由理想主义者转变成了现实主义者,将北伐搁置一边,转而积极改革国内弊政,南宋王朝得以由破敝走向了振兴,故孝宗在位的27年,又称“乾淳之治”,其也被誉为南宋的“中兴之主”。南宋小朝廷可以说偏安一隅的,得以苟延残喘150余年,孝宗贡献巨大,其在位做出了如下措施:

1、 重用主战派。赵眘为抗金英雄岳飞平反,削去秦桧的官号、恢复了主战派胡铨、辛次膺、陈康伯、虞允文、陈俊卿等人的官职,这不仅顺应民心,也是为收复北方失地做准备;

2、 整军修武。上述提及赵眘执政之初,军队荒废了20年。为了恢复往日的尚武精神,赵眘以身作则亲自练兵讲武,学习骑射;裁汰冗兵冗将,推行义务兵制度,即“籍民家三丁取一,以为义兵”,平时对这部分人在农闲之时,教授弓弩以及阵法;

3、 节制相权。有鉴于高宗朝的秦桧独相18年,权力熏天,误国误民;孝宗朝的宰相换得很勤,27年中任用了17位任期最长的7年,最短的3个月,以防止宰相结党营私,强化皇权。宰相人选上,不再遵循论资排辈,有利于掌控,不易对皇权构成威胁;

4、勤俭节约。赵昚在位期间,不大兴土木,平时也很少赏赐大臣,个人也很节俭,平时穿的衣服都是洗了又洗;在赵昚的倡议上,王公大臣纷纷降薪五成,以资助军队开支;

5、兴修水利,重视农业生产。南宋只有北宋一半的疆域,赋税少了不少,财政自然紧张,但又不得不面对每年向金人纳贡25万两白银和25万匹绢。如果说上述赵昚的“节俭风”是节流,那么赵昚要求各地大兴农田水利建设便是开源,这方面赵昚要求很严格,对于执行不到位的官员,往往进行降职处罚,如此出现了“是以年谷屡登,田野加辟,虽有水旱,民无菜色”的景象;

6、 重视文化建设。赵昚在位时期,主张各种学术流派蓬勃发展,文化事业出现了新的高度,一时间涌现了朱熹、陆九渊、陈亮、叶适、陆游、范成大、杨万里、辛弃疾等文学巨匠。

宋孝宗为何在宋高宗去世之后,立刻禅位给自己的儿子赵惇

宋孝宗是赵昚,南宋的第二位皇帝。开国皇帝赵构的养子,赵构在绍兴三十年(1160年)退位做了太上皇,传位给了赵昚。

过了二十多年后,赵构去世。而在赵构去世两年后宋孝宗赵昚禅位给自己的儿子赵惇,他也做了太上皇。

在很多人眼里这是不可思议的一件事。毕竟皇帝这个位置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位置,甚至很多人为此争得头破血流,丝毫不顾忌血肉亲情。

的确,从历史上看,太上皇的确不多,很多人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也不愿意放弃,甚至乱吃丹药,希望能够长生不老。

可是,南宋却不这样,其他时候不说,单单赵构和赵眘竟然都选择了禅位,这是非常奇怪的一件事。

要说起来,这两位的禅位还是有相似之处的。

赵构之所以能够建立南宋,并不是他有什么能力,只不过他是漏网之鱼,靖康之变后,他是唯一的幸存的皇室成员。

所以先不管能力如何,他的登基是无可奈何的事。

但起初,南宋并不太平,北宋灭亡后,金兵仍然在南下,赵构也被撵得到处跑,甚至还被撵到了海上。

可以说他的压力是很大的,虽然签订了屈辱条约,甚至杀了岳飞,但金国万一失信南下,赵构也没有办法,万一再次经历靖康之变这样的耻辱,那他可就真得成为了千古罪人。

为此,赵构选择了退位,但是他也知道他的接班人是什么样的性格,所以他就和乾隆一样,虽然不在位,但仍然可以继续掌握着大权。

其实宋孝宗的退位也有这个原因。

虽然他平反岳飞冤案,又重用主战派,希望能够收复中原,不过他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 

在他看来,自己收复中原的梦想遥不可及,是不可能办到的事了。而在长时间的高压之下,他也早已不堪重负。

此外,另一个原因就是赵构的死。

宋孝宗在位二十七年,但其实背后的赵构影响力是很大的,而他之所以禅位给出的直接理由是要给宋高宗守孝,为此他还落得个非常好的美名。

宋孝宗的历史简介有哪些

(1127年~1194年),名赵昚,南宋最杰出的皇帝,在位27年。他在位期间,平反岳飞冤狱,起用主战派人士,锐意收复中原。在内政上,积极整顿吏治,裁汰冗官,惩治贪污,加强集权,重视农业生产。宋孝宗专心理政,百姓富裕,五谷丰登,太平安乐,史称“乾淳之治”。

宋孝宗作为南宋最有作为皇帝,他的一生经历了什么

南宋的第2个皇帝宋孝宗赵昚可谓是南宋最大的明君,但其一生坎坷,壮志难酬。赵昚并不是宋高宗的亲儿子,他是宋太祖的七世孙,宋高宗为了避免靖康之耻覆辙的上演,没有亲生儿子的他不敢从太宗旁支来选接班人,只能跳到太祖这一脉。年仅5岁的赵昚从1600多个竞争者中脱颖而出被选入宫中,开始当继承人来抚养。

当时的宋高宗只有25岁,赵昚能不能当上太子还不确定,谁都不能保证赵高宗日后没有亲儿子。但事实证明,金人对宋高宗的穷追猛打和日后发生的苗刘兵变,已经吓得宋高宗永远丧失了生育能力。唯一的亲儿子三岁夭折后,再没有过子女。5岁的赵昚长得瘦弱,本来宋高宗不选他,要选一个胖胖可爱的兄弟,但一只猫窜了出来,处变不惊的赵昚赢得了宋高宗的好感,使其又一次战胜对手。小小的赵昚归了赵婕妤来抚养,备受宋高宗宠爱的吴妃也挑了一个太祖七世孙赵璩来培养。

宋高宗为了考验谁能当太子,每人都送了10位美女过去,结果赵璩没把握住,10个美女都破了处,还有两个怀上了孩子,而送给赵昚的10个美女却都完璧归赵。赵昚在决赛中完胜。1160年,对朝政倦怠的宋高宗将皇位禅让给了赵昚,他便是宋孝宗,登基大典刚结束,天降暴雨,宋孝宗将群臣晾在一边儿,用龙体护送着宋高宗回宫,全身都湿透了。宋高宗感动得热泪盈眶。

宋孝宗上台两个月便顶着宋高宗的压力给岳飞平反,遣词造句还不能太露骨,将给岳飞平反的功劳归在了宋高宗身上。在宋孝宗的主持下,启用了66岁的抗击名将张浚发动了隆兴北伐,但始终受制于宋高宗的议和战略,隆兴北伐变成了隆兴和议。宋孝宗作为南宋的明君,却遇上了有金一代最著名的金世宗,导致他在北伐战争中没有捞到任何好处,关键是没有明臣。当了27年皇帝的宋孝宗有25年是跟太上皇宋高宗共同治理的,他一直王道和孝道中摇摆,这是他一生最大的悲剧。

宋孝宗是哪个朝代的人物

宋孝宗赵眘(1127年11月27日-1194年6月28日),宋朝第十一位皇帝(1162年7月20日—1189年2月18日在位),南宋第二位皇帝,也是南宋最强的皇帝,登基后一直对高宗感激不已,经常亲自去看望高宗,登基前,送高宗回宫,被雨淋的满头都是,让高宗感动。
高宗说他以国事为重,不必怎么多次看望他,太上皇高宗的时候,孝宗一直尊重高宗的意愿,他年轻时发誓要振兴南宋的豪情壮志,在位间刷清岳飞冤案,封岳飞位鄂国公,封张宪位忠义将军,封岳云为忠义候,刷清冤案,但不幸的是,他在位期间受高宗控制,一直以来没有完成自己意愿,但后来也学高宗退位中太上皇,光宗即位,遗憾的是,孝宗在爱子的思念和孤独的痛苦中逝世,享年68岁。

宋孝宗赵眘是怎么死的他死后被葬在哪里了

宋孝宗是因病逝世的,逝世之后被葬于地处浙江绍兴的“永阜陵”。

继任为帝

宋宁宗赵昚原名赵伯琮,在六岁时被无子的宋高宗选中,继而被接入宫中养育。1160年的时候赵昚成为皇子,后又于两年之后成为皇太子并更名为赵昚。也正是在这一年的六月,宋高宗提前退位,赵昚随之即位,是为宋孝宗。宋朝虽为赵匡胤所建,但是北宋时期的皇位继承人却都是来自于赵光义这一脉。而待进入南宋阶段之后宋朝皇位又重新回到了赵匡胤一脉,而这一转变便就是始于宋孝宗的即位。

执政表现

宋孝宗即位之初宋高宗并未完全放权,所以不少军国大事均还是要经过高宗之手。但是总的来说,宋孝宗在位期间的政绩还是比较突出的。相比起宋高宗的一味求和,宋孝宗更为偏向主战派。也正是因为这样,于高宗时期冤死的抗金名将岳飞才得以平冤昭雪。此外,宋宁宗还采取了诸多措施来整顿吏治,维护中央集权。与此同时,他还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在宋孝宗的治理之下,南宋进入到了名为“乾淳之治”的盛世阶段。

因病逝世

1187年宋孝宗因高宗的逝世而悲痛不已,为此他还主动提出要为高宗服丧三年,太子赵惇也自此开始参与政事。1189年,赵惇因宋孝宗的提前退位而即位,是为宋光宗。1194年,宋孝宗身患重病,后又这一年的六月病逝,享年68岁。之后,宋孝宗被葬入位于会稽府境内的永阜陵(为宋六陵之一)。这座皇陵后来在元朝统治初年一度遭遇盗掘,盗墓人为杨琏真迦。由于此次盗掘,永阜陵遭遇损毁,而现如今的永阜陵更是不剩任何地面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