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那个14岁上北大,一手带出数学梦之队的王晓琮,如今怎样了
- 王晓琮为什么不是教授
- 哈理工最红老师王晓琮:14岁上北大,如今怎么样了
- 扫地僧王晓琮14岁上北大,丝毫不修边幅,为何却是哈理工最红讲师
- 王晓琮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哪一年
- 哈理工“扫地僧”:14岁上北大,邋遢生活半辈子,他是谁
- 王晓琮14岁考上北大,一手带出数学梦之队,为何连职称都评不上
- 你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扫地僧」式的人物
- 王晓琮和韦神谁厉害
那个14岁上北大,一手带出数学梦之队的王晓琮,如今怎样了
很多人虽然在学术上非常精通,但在现实生活中却是非常自私的,他们吝啬于分享,以自我为中心,不能包容别人,但这样的学术界精英,也不值得被钦佩,真正应该被钦佩的人,就是那些甘愿化作春蚕,去实现自我奉献的人。
从很小的时候开始,王晓琮就是大家心中的超级学霸,他学霸到什么地步呢?还没过十五岁生日的年纪,他就已经成功考入了北京大学少年班。此后他在北京大学里,也保持了从一而终的努力,把自己的天赋投入在了学术研究上,并且他对数学的热爱越来越明显,立志以后走上数学的道路,在他眼里,数学就像是一首诗,一幅画,有些学生天天都为数学烦躁,想不出任何方法去进步,之所以会存在这种情况,就是他们没有用正确的态度去对待数学,而王晓琮因为本身对数学有浓烈的兴趣,他之于数学,也是跟小孩子之于玩具一样,充斥着天真烂漫的喜爱。
本科期间,他取得了非常优秀的成绩,所以被直接保研到浙江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王晓琮并不是一个对名利太过看重的人,事实上,在他终于从研究生毕业后,他决心成为一名教师,走上三尺讲台,用自己的努力,铸就梦一样的色彩,此后,他来到哈尔滨理工大学,并且在这所大学里面担任数学讲师一职,他自从成为一个老师之后,就“俯首甘为孺子牛”,把培养学生作为自己毕生的追求和目标。
每年美赛,王晓琮都会带着自己的学生去参与,当时他的队伍叫做“数学梦之队”,他的学生,永远是所有队伍里面最拔尖的,做出来的成绩也是最好的。哈尔滨理工大学非常珍惜他这样的存在,也给了他很多优厚的待遇和超高的工资,但是王晓琮却把钱全拿来资助贫困学生。
王晓琮之所以那么重视贫困学生,是因为他以前在学校里看到过贫困学生的生活,他觉得那些学生真的过得很苦,在学校里勉为其难的生活,稍微损失一点钱财,就是雪上加霜,他当年就很同情自己的贫困生同学,而现在的他已经有足够的钱了,他就想,为什么他不能资助这些同学,让这些同学享受到跟他一样美好的生活呢?他从来没有想过用这些钱来打扮自己,让自己的生活过得更光鲜亮丽,他甚至无意于参加评职称需要经过的繁琐过程,他也因此没有获得更加高级的职称,所有人都觉得惊讶,在这个高校都“以职称为准”的世界里,竟然还存在着他这样一个超脱的人。
王晓琮为什么不是教授
因为他是教师。王晓琮,男,黑龙江双鸭山人。人称“扫地僧“,全国数学建模竞赛评委。
哈尔滨理工大学教师。
2018年9月6日,作者拾遗写了一篇文章《吃饭舔盘子的“锅炉工“,竟是14岁就上北大的“扫地僧“》,让默默无闻的王晓琮老师引发网友关注。
王晓琮的专业课怎么样?老学生对新学生说:“神一样的人物。“、“这个真的是大神。“、“佩服得五体投地。“
学生在贴吧里这样谈着王晓琮:“他上课从不带教材,教学内容早已烂熟于心。“、“每一次的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王老师都能精准口算。“、“无论多复杂的多少重的积分,他一律口算。“、“他能一眼看出谁的作业是抄谁的。“
王晓琮还是黑龙江省唯一一位全国数学建模竞赛评委,他多次带队参加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此竞赛是美国数学及其应用联合会主办的,是当今世界唯一的大范围、国际性数学建模竞赛。而王晓琮指导的学生,几乎每次都能拿到“国际一等奖“。
哈理工最红老师王晓琮:14岁上北大,如今怎么样了
俗话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作为哈理工大学最红的老师王晓琮,在14岁的时候就考上了北大,拥有很高的理论水平,是学生最爱戴的老师。可是也是同事眼中最另类的老师,他吃饭舔盘,衣着寒酸。那么王晓琮老师为何会获得如此不同的评价呢?
从古至今,老师都是社会的重要角色,影响着学生的一生
自古以来,老师都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和牛耕的出现,促进了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宗法分封制破坏了,整个社会礼崩乐坏。为了获得生存,贵族的最底层士人阶层开始兴起,孔子就是没落贵族的典型代表。
为了宣传自己的主张,孔子周游列国,可是由于为政以德不适合当时的社会环境,孔子的政治学说并没有得到重用。在孔子晚年的时候,他回到了自己的故乡,专门研究教育,创造了有教无类的教学原则,也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孔子的弟子有三千多人,成才成名的有72人。正是由于孔子的教育,他的弟子们学会了做人的道理,也懂得了如何治理国家。
孟子认为人性本善,每一个人都是善良的,每一个人都是有知识的。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欲望,内心的善良被蒙蔽了。因此他认为最好的老师就是拨开学生心中的阴霾,把他本来就具有的美德发挥出来。
孟子的弟子也很多,继承了孔子的学说,促进了儒家思想的发展。到汉武帝时期,儒家学说被确立为统治思想,一直影响了整个封建社会时期。
从人类诞生之日起,老师就应用而生了。随着时代的发展,老师的职能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但是老师始终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现在的哈理工大学,王晓琮老师就影响着他每一位学生的人生轨迹。
独特的教学方法,严谨的治学态度
在1986年的时候,全国高等学校进行了改革,为了培养神童,各学校都设置了少年班。年仅14岁的王晓琮成为了北大少年班的一名学生。王晓琮从小就对英语和数学有无限的热爱。对于很多大学生而来,高数就是他们的噩梦,但是王晓琮老师却从高数中找到了无限的乐趣。
本科毕业以后,王晓琮老师去到浙江大学学习。在这里他继续刻苦钻研,成为了学校最牛的数学大神。毕业以后的他,没有选择留在繁华的大都市,而是选择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成为了哈理工大学的一名老师。
王晓琮老师非常的牛,就是数学领域的大神。他上课的时候从来不带书,所有的知识点都印在了他的脑海中,讲课也是行云流水,教学风格有趣而又吸引人。而且对于那些特别难计算的线性代数,微积分,王晓琮老师都是口算就能得出答案。
王晓琮老师工作特别认真,不仅仅认真对待自己的每一节课,而且还认真解决学生的每一个问题。每到毕业季的时候,很多学生都为自己的毕业论文抓耳挠腮。但只要是学生提出来,希望老师帮自己改论文时,王晓琮老师从来没有拒绝,每次都是以最快的速度给出答复。
王晓琮老师的研究态度也非常严谨,能够真正地做到平等的严格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我们都知道,大学就是高进低出的一种状态,为了让学生能够顺利毕业,很多老师在判卷的时候都会宽容一些。但是王晓琮老师从来不会,他的很多学生就因为考了59分而挂科了。
王晓琮老师也是数学建模竞赛的优秀老师。他率领自己的团队在全国各地比赛,都获得了很优秀的成绩,并且还高调地说,哈理工大学的数学专业是黑龙江最优秀的数学。后来他还带领自己的团队去美国参赛,由于王晓琮老师特别精通英语,这一个团队也成为了唯一一个不需要翻译的团队。
王晓琮老师深得学生的喜欢,是学生眼中的数学大神。但是几十年过去了,王晓琮老师的职称还没有上去,依然是一名讲师,是因为他不够格吗?还是另有原因呢?
吃饭舔盘,衣着寒酸
在教学中,王晓琮老师是学校的大神。在生活中,王晓琮老师是学校最另类的老师。王晓琮老师常年只穿一身衣服,在夏天的时候,就穿上塑料凉鞋,在冬天的时候,每年都穿一件掉了皮的皮夹克。
而且王晓琮老师并没有买房买车,已经工作几十年了,他还是住在学校提供的宿舍里,每天去食堂吃饭。只要你经过哈理工大学的西食堂,就一定会发现王晓琮老师的身影。他每天早上只喝一碗粥,吃一个包子,喝完粥以后,还会舔一下盘子,真正做到了光盘行动。
王晓琮老师之所以这样做,并不是因为没有钱,而是他觉得生活的意义就是随心所欲。他把自己的工资捐给了贫困山区的小朋友,帮助他们圆了大学梦。也把一部分工资捐给贫困学生,让他们不为钱担忧,专心致志的研究学问。
凭借王晓琮老师的能力,现在已经是大学的教授了。但是学校职称考评非常复杂,竞争也非常激烈。王晓琮老师不喜欢那样的竞争,也不想把学术政治化,因此他放弃了很多晋升机会,至今仍然是讲师。
小结
在这个浮躁的社会,王晓琮老师就像一股清流,他真正的做到了不随波逐流。正是由于他独特的人格魅力,才成为了学生眼中的大神,成为了最受学生喜爱的老师。
王晓琮老师之所以会这样选择,那是因为在结婚前,他的未婚妻因为车祸去世了。在那一瞬间,王晓琮老师世界观发生了改变,也看破了红尘。从此以后,他一直保持着单身生活,一直坚持着心中对数学的热爱。
扫地僧王晓琮14岁上北大,丝毫不修边幅,为何却是哈理工最红讲师
古语有云,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古往今来那些做大事的人一向是不在意生活中的小细节的。现实生活中我们身边的确有很多这样的人,学校里面那些厉害的教授或者老师,大多都是不修边幅的。
哈尔滨理工就有这样一位很受欢迎的讲师,他名叫王晓琮,出现在教室里的时候,不知道的可能会把他错认成清洁工。
王老师身材瘦小,背也有些驼,脸上长满了胡子,从来没见他刮过。因为视力不好,他常年戴着老花镜,看人的时候有些猥琐。而且王老师一年到头就那么几套衣服,来来回回的换,他常穿的那件蓝色短袖简直成为了他的标配。而他常穿的鞋也很有特色,夏天热的时候就穿十几块的塑料凉鞋,冬天冷一些了就穿胶鞋。
因为这幅形象,学生们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都没有什么好印象,还有人以为他是锅炉房的大爷。简朴是王晓琮一贯的风格,他在穿衣上毫不讲究,对于吃住也不在意。虽然薪资待遇不错,但他一直都是住在学校宿舍里,空间小生活不便,其实学校都有给老师们分配房子,但他一直没有搬进去。
每天早上起床之后,他就去学校的食堂里面买一张五毛钱的鸡蛋饼,搭上一碗黑米粥。中午照旧是在食堂吃,打的大部分都是素菜。他每次都能把碗里的菜吃个精光,甚至连汤汁都不放过。所以很多时候学生们去食堂吃饭,都能看到王老师狼狈的吃相,很多学生都刻意避开,他自己却一点都不在意。
王晓琮一辈子都很少吃肉,节俭已经成为烙印在他骨子里面的一种习惯。他很少出门购物,只有购买生活必需品的时候才会出去一趟,为了节省开支,还会自带塑料袋。可这样抠门的王晓琮,每年都会尽自己所能资助贫困学生。
那些从牙缝里面省出来的钱,他都是毫不犹豫地捐出去,改善那些贫困学生的生活。对于自己资助过的那些学生,王晓琮从来很少主动联系,也不会对他们提要求。
多年来王晓琮一直孤身一人,学校里其实也有热心老师关注过他的个人问题,想给他介绍对象,但都被他拒绝了。其实他在年轻的时候有过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他和当时的爱人都已经准备结婚了。
然而人有旦夕祸福,在快要结婚的时候,他的爱人因车祸不幸离世。王晓琮为此消沉了很久,如今他虽然从悲痛中走了出来,却决定终身不娶,将自己所有的精力都放到了工作上。
学生们一开始也许都不太喜欢王晓琮,但只要是他教过的学生,没有不尊敬他的。因为他虽然看上去不修边幅有些邋遢,但在学术研究上他却从来都不含糊,教学水平也相当高。
要知道他十四岁的时候就考到了北大的少年班里面,拥有极高天赋的同时,王晓琮还十分努力,考入浙大攻读硕士学位,最后以优异的成绩毕业。
来哈理工任教期间,他上课基本不带教材,只要往讲台上一站,他就能滔滔不绝地开始授课,不管是复杂的线性代数,还是深奥的高等数学,他都能将最关键的内容一字不差地写在黑板上,然后为学生们解释清楚。最夸张的是,他经常口算题目,即便是让学生们头疼不已的微积分和函数,他都能很快口算出来。
而且他从2002年开始,就多次参加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工作,主要负责的是竞赛中英语写作培训以及指导工作的部分。在他的指导之下,许多学生拿了很多奖项,因此他在国际上也享有很高的声誉。王晓琮做什么事情都很认真,有次学校派他去法国进行交流学习,他为了学习法语,将一整本法语词典背了下来。
除了过硬的实力之外,王晓琮对于学生还十分关心,总是力求将授课内容完整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所以许多学生都很喜欢上他的课,即便是那些成绩不好的学生。其实按照王晓琮的资历和实力,他已经能评教授或者副教授,但他却一直都没有参与评选,只想安静当一个讲师,为学生们授业解惑。
王晓琮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哪一年
王晓琮是2018年感动中国人物。三尺讲台上,你充满激情,引导学生探究数学真知奥秘;数学建模竞赛中,你精雕细琢,帮助学生书写人生美好芳华。
37载育人岁月,你执着忠诚讲台,矢志不渝;
名利荣誉面前,你选择超然物外,淡泊宁静。
你勤勉好学,更崇尚学者风范;
你为人低调,却在学生的目光中谈笑风生。你不仅是学生心目中的“神”,亦是哈理工朴实无华却倍受尊敬的“扫地僧”
哈理工“扫地僧”:14岁上北大,邋遢生活半辈子,他是谁
千年历史沉淀文化,中国奋起成就少年。科技为主,文化当先的时代,越来越多的天才少年横空出世。
速算天才王浩瑜、最强大脑孙亦廷都是大家比较熟悉的知名人物。这些少年年纪偏小却智商超群,立志于为中国的发展进程做贡献。
当然这些少年的发展,也在世人的见证下平步青云。凡事总有例外,14岁考上北大的王晓琮是名副其实的天才少年,这样的天才少年却没有和世人所想一般那样的闪亮耀眼,而是在毕业后甘愿成为无名之辈,成为哈理工的一名“扫地僧”,而正是这样的扫地僧却是哈理工最红讲师。
再一次采访中我们才慢慢的了解到这样一位天才少年,甘于隐居幕后的真实情况。他的生活也随着报道展现在我们前面,慢慢的了解到这位默默无闻又才华横溢的教师的内心世界。
为国贡献的有很多种,他选择在幕后为我们的年轻的一辈传授他毕生的学识。做一位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人民教师,为国源源不断输送人才,不也是一种为国贡献嘛?
最不像老师的老师
我们对老师的大体印象都是衣冠楚楚和温文儒雅。第一眼看见王晓琮你一定不会认为他是个人民教师,他头发凌乱总是穿着一双破旧拖鞋,微微弯曲的背和一条已穿到褪色的T恤,无论从哪个方面看他都与温文儒雅扯不上任何关系。
如果说他是大学讲师,其实从外观上看他更像路边做买卖的大爷。也就是这样一个不修边幅的老大爷,将一个个优秀的学子输送到社会。
当然即使王晓琮不像个老师,但他的文化水平是谁也无法否定。
他14岁那年以优异的成绩破格被北大录取,随后又到浙江大学就读研究生,毕业后便进入哈理工成为教师行业中的一员。
对于王晓琮来说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但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也由此可以看出王晓琮的智商和文化水准都在一个常人无法企及的高度上。
但是他并没有像其他人一般,成为上市公司的高管或者是国家技术人员。出乎意料的是他在教师的岗位上一干就是40年,这40年间他未曾评过任何职称。而是以一个普通人民教师的身份在默默地为自己的学生付出。
王晓琮的学生也说他看起来并无教师的威严,根据学生透露,王晓琮在食堂吃饭的时候,遇到津津有味的菜时,还经常意犹未尽地舔舔盘子。因为王晓琮一向对外观打扮上不上心,他的生命中只有对教学的热爱。
不仅如此王晓琮上课从不准备教案,甚至连书本都不带。一根粉笔一副老花镜便是他上课的全部工具,起初学生们都担心这个不修边幅的老师,乱传授知识,经常他在讲台上讲着,学生们就在下面拿着课本一一核对。
但王晓琮好像是那教材撰稿人,已经将课本上的知识铭记于心,他所传授的知识和课本毫无出入。学生们这才感叹道:这看似不起眼的人物,竟是位大神。
而这一切归功于王晓琮超强的记忆力和对书本的理解。即使不用拿着教案课本也可以将知识点,一条一条地罗列出来。
名副其实的大神
王晓琮主教大学数学,无论是学生求教数学上的任何问题。他都能列举多种解题方法,思路简单易懂。无论是高等数学还是线性代数他都能一一给你解答,他好似那计算机输入问题后他立刻就能给你答案。
当然如果只是在数学上有天赋,我们可以说是老天爷赏饭吃,是个数学奇才。但是被称为大神的王晓琮并不是只有在数学上有天赋,他在语言上的天赋也是超于常人的。
有一个有关于王晓琮的传说,说王晓琮曾经想要去美国交流学习,但苦于弄不到签证,只好去了法国,然而他没有接受过法语教育,为了能够听懂更多课,他花了半年把一整本的法语词典背下来了。
可见他在学识上面是相当全能,我们会注意到那些被称为奇才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点:技艺超群。他们不仅是理解力会比常人快,在记忆力方面也是非常的优秀。他们做事情都比较持之以恒,专注力和反应能力都是在普通人之上的。
王晓琮之所以会成为一名数学讲师是因为他对数学有巨大的兴趣,数学不像语文,万能公式全部适用。数学是需要人去推算和推敲的。
在学生时代我们都有着被数学制裁的噩梦,但越难的东西王晓琮就越是感兴趣就越想攻克它。我们遇见难题时是知难而退,而王晓琮遇见难题时是迎风而上。
王晓琮在哈理工的名声越来越大,很多学生都会慕名而来听课。更甚有学生会经常在贴吧里询问王晓琮的去向,或是他上课的时间,都想要一睹他的容貌,看看这样一个大神究竟是长了一幅什么模样。
而他的名字也一度成为贴吧上的热搜名字,因为他的课通俗易懂,所讲的内容也引人入胜,很多学生慕名而来。
所以每次他上课时整个教室挤得满满当当,有站着听的坐在台阶上听的,甚至非本专业的学生都来听他的课。可见他的教学内容和他本人一样是非常有层次的。
严师亦友
别看王晓琮穿着邋遢,但王晓琮对学习这件事是十分严格。不仅是对自己严格,对学生也更是严格,我们经常会看到有些学生期末考结束后,经常会出现58分、59分这样的情况出现,一分之差就会导致学生重修。
很多大学老师为了方便和自己的评分,经常就会在某一处给这个学生把缺少的那一分补上。但王晓琮从不做这样的事,少一分就是少一分,该重修就重修,他绝不会再帮学生补上这一分。
王晓琮认为未学到位就应该再重新再好好学习,学习重来都不是为了成绩才去学习。且做人做事均要实事求是,不可因其他的原因而去改变应有的结果,他这也是为了学生负责。
而从2002年开始,王晓琮就经常带队出现在各大数学竞赛场上。多次参加了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同时担当学生们的英语写作指导老师。
而这些学生在他的指导下,都不负众望取得优异的名次。在这近20年的参赛生涯中,他的学生为他拿下了一百多个数学竞赛的国际一二等奖项,也不仅仅为他争了光,更是为哈尔滨理工大学、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获得如此多奖项,王晓琮有着不可推脱的功劳,但他的为人如他的穿着一般十分低调,不喜记者的参访,很多关于他的报道都是记者从他身边的人了解得来,所以在现在鲜少有人知道他。
小结:
在他从业的这40年中,他一心只为教育。即使有能力有学识,他也没有往更远的地方踏出去。
从教这40年他仍是讲师的身份,而他对此也毫不在意。他在乎的不是这些外在的事物,他在乎的是人的本身。
在乎如何能将更多的知识传授给他的学生,他或许没有走向更大的舞台发光发热,但他把他的青春献给了这些祖国的花朵。也正是因为他对学生的爱,哈理工的学生们将他誉为“最红讲师”。
王晓琮14岁考上北大,一手带出数学梦之队,为何连职称都评不上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作为孩子求学路上的先导,老师能够对孩子的人生产生深远的影响,而一位好的老师将会使他的学生终身受益,来自哈尔滨理工大学的王晓琮就是好老师队伍中的一员。
他不慕名利,几十年如一日,始终坚持“讲师”这一身份在三尺讲台上兢兢业业,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来细心教导每一位学生,可他却连职称都没有评上,这究竟是为何呢?
少年天才,14岁考上北大
如果说上帝给每个人的苹果都是咬过一口的话,王晓琮的那个应该是缺失的比较少,才让他拥有了过人的天赋。
但是“天才总是由百分之一的灵感和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组成的”,王小琮从未因自己的天赋过人而有丝毫松懈,在学习上他一向保持着时刻不放松的状态。
他也深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道理,遇到有捉摸不透的地方他会及时向旁人请教,这也加速了他的成长。
“苦心人天不负”,王晓琮在学习上付出的努力并没有付诸东流。在他十四岁那年,他凭借着自身的实力,成功考入了令无数考生心生向往的北京大学少年班。
14岁就上北大,这在王晓琮出生的那个小县城里是前无古人的大事件,王晓琮也因此被乡亲们大肆赞扬,他“少年天才”的名气也慢慢大了起来,成了当地人教育孩子的好榜样。
进入中国最高学府之后的王晓琮这里比自己有能力的同学大有人在,他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松懈,始终保持着刻苦的学习精神,在学术上也是兢兢业业。
北大的雄厚的师资力量和强大的教学实力让王晓琮得到了飞速的成长,在四年本科期间,王晓琮在数学上的造诣也逐渐体现。
十八岁那年,从北大本科毕业后的王晓琮选择了在学术上继续深耕,他来到浙江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优秀的人大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都把自律和学习当成是习惯,王晓琮亦是如此。在研究生时期,为了顺利完成法国交流学习,王晓琮下定决心要学好法语,为此他背下了整整一部法语词典,由此不难看出他对学习的刻苦态度。
迈上教学之路,站在三尺讲台展风采
从浙江大学硕士毕业之后,王晓琮没有利用自己的才华去大肆赚钱,而是选择了一条自己一直想走的路——成为一名老师。
他来到哈尔滨理工大学担任数学讲师一职,他想要把自己的所学全部传授给自己的学生,这份工作一干就是几十年。
王晓琮上课时从来不需要带教材,因为他早已将自己要讲的内容一字不差的印在了脑海中。因为多年的学习加上他本身的天赋,无论是线性代数还是微积分,他都可以轻松口算出正确答案,这让学生们佩服不已。
“名师出高徒”,在王老师的带领下,他的学生大都很出色。
在美国举行的数学建模大赛上,哈尔滨理工大学队伍几乎年年参加,美国方面只要一听说是王晓琮带队,就知道自己国家队伍只能力争第二名了,王晓琮在数学上的实力就是能强大到令美国人害怕。
虽然平日里也会和学生们嘻嘻哈哈,但是课堂上的王老师却是不苟言笑的,治学严谨的他眼睛里揉不下沙子,对学生常常是“严要求、高标准”。
在部分学生奉行“及格至上”的大学里,常常会有老师因为心软而放过学生,但是王老师绝不允许这种事发生。
他的班里常常会出现有同学因为只考了59分而不得不参加不补考,这让学生们怨声载道,但是王老师对待数学的严谨态度又让他们自愧弗如,只能是心生敬佩。
淡泊名利,甘做哈理工“扫地僧”
按理说,像王晓琮这样真才实干的老师,应该是很容易出名的,但他却并不重视名与利,只是在哈尔滨理工大学默默做着自己的本职工作,一干就是几十年。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人们大概永远不会将一位穿着朴素,看起来就像是个邻居家老大爷的人和在数学界赫赫有名的王晓琮联系起来,可事实就是这样,王老师一生不注重名和利。
生活中,王老师一年四季都是两双鞋换着穿,夏天永远都是那双塑料凉鞋,冬天他就只有那一双黄色的胶鞋可以穿,在穿衣上的朴素并不是因为王老师生活拮据,只是多年养成的勤俭节约的习惯使然。
对于曾经那些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穷苦岁月,王晓琮始终没有忘怀,也因此他始终坚持节俭,甚至在食堂吃饭时,为了避免浪费,都会将盘子舔干净。
身为大学教师,工资应该不低,那么王老师这么多年挣的钱都用在什么地方了呢?原来是用于资助贫困学生了。
为了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更多的学生能够接受教育,王晓琮从工作以来就坚持资助贫困学生。
王晓琮在数学学科上的造诣自然不可否认,他的教学能力也属于一流水准,可令人奇怪的是他竟然没有评上职称,这究竟是为何呢?
原来是因为王老师一向热爱学术,只把心思都放在科研上,始终无意于参加评职称需要经过的繁琐过程,他也因此没有获得更加高级的职称,只是安安稳稳的做自己的数学讲师。
他对名利的不看重不只体现在评职称这一件事上,在他资助贫困生的事迹被外界知道后,曾有多家媒体想要采访他,可生性不爱名利的他直接拒绝,并直接对校领导放出豪言:“不接受任何采访,我只想好好教我的书,如果非要我接受采访,我就辞职。”
其高风亮节可见一斑。
三尺讲台,是王晓琮一生的追求。为人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王晓琮做到了,他不仅仅教给了关于数学的专业知识,还用以身作则向学生们展现了何为“不慕名利,专心科研”的高风亮节。
王晓琮的一生,是奉献自我的一生,他将全部心血都投入到了科学研究和照顾学生之中,自己却没有贪图享受,其精神是值得人们高度赞扬的!
你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扫地僧」式的人物
“一个身穿青袍的枯瘦僧人拿着一把扫帚,正在弓身扫地。这僧人年纪不少,稀稀疏疏的几根长须已”,这个其貌不扬的人,却是深藏不露的顶尖高手。因此,现在人们就把这样的人称为“扫地僧”。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少“扫地僧”式的人物,我们不妨来看看下面四位。
李小文
人称“布鞋院士”,喜欢穿一双黑布鞋,瘦削的脸,稀稀拉拉的胡子,就像一个再普通不过的老人。但是,李小文却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光学工程学会”具有里程碑式的人物,遥感领域的泰山北斗级。
李小文院士
“首创了普朗克定律用于非同温黑体平面的尺度修正式及一般的非同温三维结构非黑体表面热辐射在像元尺度上的方向性和波谱特征的概念模型”,这个念起来有些拗口的成果,只能说我们与他隔得太远。
何家庆
安徽大学教授何家庆,全国劳动模范、扶贫状元、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师德先进个人等等,这是他获得的荣誉。因为他在魔芋种植、产业化方面的贡献,人们亲切地称他为“魔芋大王”。
但何家庆这个“大王”却一点也没有威风,自费考察大别山植物资源。中国现有的27个魔芋品种,他采集到的就有17种,并证明了魔芋的故乡在中国。他行程31600公里推广魔芋种植技术,培训了2万余人,使得很多人脱离了贫困。

何家庆
他将所有的钱都花在了别人身上,自己饿了吃过猪食,甚至还乞讨了两个月。他被毒蛇咬过,被飞鼠咬过,遇到过山洪暴发,掉下过悬崖,碰到过歹徒。但这一切都阻挡不住他的脚步。
王晓琮
这是哈尔滨理工大学的一名老师,不修边幅,衣着不讲究,常常被人误认为是“锅炉工”。他在食堂吃饭,不仅不剩饭,还要把盘子舔干净,他几乎将所有的钱都资助了学生。教学几十年,他却还只是个讲师,这样的老师,还像老师吗?王晓琮14岁考入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硕士毕业,全国数学建模竞赛评委。带领学生参加国际数学建模比赛获奖一百余次,基本每次都能拿到一等奖。上课从来不带教材的他,是学生心目中“最喜爱的老师”。
韦东奕
这是这两天才被人发现的大神级的人物,拿着一瓶没有商标的矿泉水,三个馒头,头发有些凌乱,穿着很朴素。记者以为他是学生,没想到他却是北京大学助理教授,北京大学数学学院研究员。
韦东奕是第49届、第50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满分获得者,2010年才进入北京大学读本科,但2018年就博士毕业了,2019年博士后出站,比一般人少了好几年。韦东奕被学生称为“韦神”,却是是神一般存在的人物。
李小文、何家庆、王晓琮、韦东奕,他们确实像金庸笔下的“扫地僧”,但和扫地僧又不相同。扫地僧只是扫扫地,而且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他看到慕容博、萧远山盗取经书,并没有加以阻止。
但他们这四位却贡献了自己最大的力量,并没有隐退,和他们相比,扫地僧其实在境界上差了一大截。“以天下苍生为念”,这是扫地僧推崇的理想,但他自己并没有去实现,只是在少林寺默默无闻地扫地。
李小文、何家庆、王晓琮、韦东奕他们有着和扫地僧一样的,毫不起眼的外表,但他们却用自己的行动,在各自的领域里践行着“以天下苍生为念”的信条。他们付出的目的,就是要发展我们的科学,改善人们的生活,让所有人都吃得好,穿得好,生活得舒适。
王晓琮和韦神谁厉害
王晓琮厉害。
1、学历级别方面。王晓琮是在自己十四岁时考入了北大,是学神级别的。而韦神是在18岁考上北大的,属于学霸级别。
2、称号方面。王晓琮是哈尔滨理工大学的数学老师,能力优秀,在2004年先获得“神”的称号,时间较早。韦神是数学竞赛史上的传奇,但获得称号时间为2020年,时间较晚。综上通过对比,王晓琮更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