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炳林 有哪些

何炳林的故事有哪些?哥叫何炳翰弟叫什么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1-08 19:13:43 浏览64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何炳林的故事有哪些

1918年生于广东番禺县,1942年于西南联合大学化学系毕业,后在重庆中央工业试验所任助理工程师,一年后又回到母校西南联合大学化学系任助教,1947年赴美国留学,1952年获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化学博士学位。  1956年,何炳林教授由美国回国,到南开大学化学系任教授,先后担任过南开大学高分子教研室主任、化学系系主任、高分子化学研究所所长等职,并兼任过青岛大学校长(1985-1986)。他是南开大学高分子化学学科(1958年)、高分子化学研究所(1984年)和“吸附分离功能高分子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1989年)的创始人。 何炳林教授是一位以治学严谨著称的著名教育家,他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高分子化学的专业人才,其中包括7名博士后、40多名博士、90多名硕士和许多大学毕业生,他们之中有一些人已成为国内位知名学者。  何炳林教授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他为我国有机化学和高分子化学特别是反应性和功能高分子化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他回国后立即以科研组主要成员身份参加了农药“除草剂一号”的科研工作,这一科研项目曾获国家科委一等奖。他领导开展了关于离子交换树脂的研究,获得了二机部的资助与支持。这一研究为当时国防工业提铀提供了急需的分离材料,因此获得了“献身国防科学技术荣誉奖”。后来他又发明了大孔离子交换树脂的合成方法,并由此引导一类重要分离材料——吸附树脂的诞生,这对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发展和相关领域(如水处理、制药、化工分离及催化、环境保护、生物技术等)中的技术进步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从70年代末期起,他将自己的学术研究领域拓展到反应性和功能高分子的多个方面,如:高分子试剂,用于有机及聚合物合成的高分子催化剂、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等。在他的领导下,众多出色的研究工作为我国功能高分子化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哥叫何炳翰弟叫什么

在我国的历史上,有种学位叫翰林。翰和林结合起来才成为一体,成就这个学位。既然哥哥取名炳翰,弟弟索性取炳林也是不错的选择,让人们一叫这个名字,我知道他哥哥应该叫什么。

被誉为化学之父的是李比希吗

近代化学之父——约翰·道尔顿
现代化学之父——安东尼·拉瓦锡
化学之父——安东尼·拉瓦锡
有机化学之父——李比希
现代有机合成之父——伍德沃德
无机化学之父——戴维
物理化学之父——奥斯特瓦尔德
高分子化学之父——施陶丁格
离子交换树脂之父------何炳林
气体化学之父——普利斯特里
俄国化学之父——门捷列夫
中国量子化学之父——唐敖庆
中国高分子化学之父——徐僖
中国化学工业之父——范旭东
中国放射化学之父——杨承宗
地球化学之父——邵跃
胶体化学之父——格雷哈姆
现代表面化学之父——绍莫尔尧伊
超分子化学之父——莱思
生命起源化学之父——米勒
水环境化学之父——Werner Stumm

何炳林的简介

何炳林同志1918年8月生于广东番禺。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留在化学系读研究生并兼任助教。1947年赴美留学,1952年获美国印第安那大学博士学位,1956年回国,在南开大学任教,历任化学系主任、高分子化学研究所所长。197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曾兼任中国化学会高分子学科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生物材料与人工器官学会副理事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组评审委员,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顾问等职,并一度兼任青岛大学校长。

何姓的历史名人

何武(?-3),西汉臣。字君公,西汉蜀郡郫县(今四川郫县北)人。治《易》经,射策甲科为郎。历任谏大夫、扬州刺史、清河太守,廷尉、御史大夫、大司空等官。成帝时,封汜乡侯。哀帝即位,与丞相孔光拟定限田限奴婢方案,以缓和当时尖锐的阶级矛盾,因贵族官僚反对,未能实行。后被王莽所诬,自杀。
何敞(?-105),东汉臣、水利家。字文高,扶风平陵(陕西咸阳)人。和帝时,任侍御史,迁尚书。数切谏,言诸窦罪,窦宪怨之,出为济南王太傅,旋改任汝南太守。曾发民工修治鲖阳旧渠,增垦田三万顷,百姓赖其利。后任五官中郎将。
何休(129-182),东汉经学家。任城樊(今山东曲阜)人,字邵公。太博陈蕃征他参政,蕃败,擢党锢。党禁解,辟司徒,拜议郎,迁谏议大夫。钻研今文诸经,历十七年撰成《春秋公羊解诂》,认为《公羊传》有三科九旨,系统地阐发《春秋》中的“微言大义”,成为今文经学家议政的主要依据。另撰有《公羊墨守》、《左氏膏肓》、《谷梁废疾》等,已佚;清王谟《汉魏遗书钞》有辑本。
何进(?-189),东汉臣、外戚。字遂高,南阳宛(河南南阳) 人。灵帝朝因异母妹为皇后,拜侍中、河南尹。中平元年(184),黄巾起义,任大将军镇压黄巾军,封慎侯。灵帝死,他迎立少帝,专断朝政。后与袁绍等谋诛宦官,被张让矫诏杀害。《后汉书》称其“虽外收大名而内不能断”。
何晏(?-249),三国魏玄学家。南阳宛县(今河南南阳)人,字平叔。何进孙,曾随母为曹操收养。少以才秀知名,好老庄言。娶魏公主,累官尚书,典选举。貌美面白,人称“傅粉何郎”。和夏侯玄、王弼等倡导玄学。在汉儒经学渐失统治作用后,他“援老入儒”,宣称“天地万物以无为本”,主张君主无为而治。能诗赋。后因附曹爽,为司马懿所杀。著有《道德论》、《无名论》、《无为论》。
何曾(199-278),魏晋时臣。字颖考,陈国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仕魏为文学掾,累迁司徒,封侯。魏末,积极参与司马氏代魏的活动。晋武帝代魏,授太尉,进封公。性奢豪,日食万钱,还说无下筷处。咸宁四年死,谥孝,后改谥元。
何承天(370-447),南朝宋无神论者、天文学家。东海郯(今山东郯城西南)人。历官至衡阳(今湖南省衡阳市)中丞。他博通经史,精于历算。曾考定《元嘉历》,订证旧历所定之冬至时刻和冬至时日所差无几。他善弹古筝,且通音律,反对京房把乐律“谬为六十”。他发明一种接近十二平均律之“新律”。后奉命纂修《宋书》未成而卒。他曾运用自然科学观反对佛教之理论,认为:“有生必有死,形毙而神散,尤春荣秋落,四时代换,奚有于更受形哉?”在形与神的问题上,集中批判了佛教的“神不灭”论和“因果报应”论。所著有《报应问》和《达性论》。
何逊(?-约518),南朝梁诗人。东海剡(今山东郯城)人。字仲言。八岁能赋诗。南朝梁武帝天监中,官尚书水部郎,终庐陵王记室。文章与刘孝绰齐名,世号“何刘”。诗长于写景及炼字,为杜甫所推许。原有集,已佚,明人辑有《何记室集》。
何仙姑,传说中的八仙之一。相传是唐广州增城女子,十四五岁时梦神人教食云母粉而升仙,行动如飞,日往山中采果奉母。另一说何仙姑为永州道姑,曾吃了仙人给的桃子,而能知人祸福。更有人附会何仙姑为吕洞宾的弟子。现广州增城县建有何仙姑庙。三月初七传说为保仙姑生日,村里唱大戏,放烟火,异常热闹。
何执中(1044-1117),北宋臣。字伯通,处州龙泉(今属浙江)人。举进士。历宝文阁待制、兵部侍郎、工部吏部尚书兼侍读等。崇宁四年 (1105),拜尚书左丞。大观初,进中书门下侍郎。三年(1109),为尚书左仆射,无所建树。政和二年(1112),加少保,转少傅,为太宰,迁少师。尝戒边吏勿生事,惜人才,宽民力。卒,赠太师,追封清源郡王,谥正献。
何荣祖(1221-1299),元臣。广平(今属河北)人。字继光。历任御史中丞、中书右丞等职。世祖(忽必烈)时奉命将公规、治民、理财、御道等十事辑成一书,名为《至元新格》。成宗(铁木耳)时,又受命编定《大德律令》。均佚。著有《大畜十集》、《物观外篇》等。
何瑭(1474-1543)明学者。字粹夫,武陟(今属河南)人。弘治十五年(1502)进士。选庶吉士。得罪刘瑾。致仕。瑾诛,复官。以触忌讳,贬开州同知。修黄陵冈堤成,升东昌府同知。嘉靖时,历工、户、礼三部侍郎、南京右都御史。著有《阴阳律吕》、《儒学管见》、《柏斋集》行世。卒,谥文定。
何景明(1483-1521),明文学家。河南信阳人,字仲默,号大复山人。弘治进士,授中书舍人。正德初,因刘瑾专权,遂以病归。瑾诛,复原官,直内阁制敕房,后擢陕西提学副使。为官廉介,敢直言时政。与李梦阳齐名,为“前七子”之一。又与边贡、徐祯卿、李梦阳并称“文坛四杰”。其诗文以拟古为主,而亦强调创造。著有《雍大记》、《大复论》、《四箴杂言》、《大复集》。
何良俊(1506-1573),明戏曲理论家。字元朗,号柘湖。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嘉靖贡生,曾任南京翰林院孔目。因仕途失意,辞官归隐著述。著有《柘湖集》、《何氏语林》、《四友斋丛说》等。
何心隐(1517-1579),明学者。泰州(今属江苏)学派代表人物之一。永丰(今属江西)人。原姓梁,名汝元,字夫山。颜钧弟子。他认为“心”是万物本源,但肯定人的物质欲望应适当加以满足,反对道家把人的欲望看成罪恶的说法。到处聚徒讲学,曾以计促使严嵩罢相。后为严嵩所仇,并得罪张居正,被害。著《爨桐集》。
何震(?-约1604),明篆刻家。字主臣、长卿,号雪渔,安徽婺源(属江西)人。精于金石篆刻,风格端重,名盛一时,被后世推为皖派或徽派开创者。与文彭并称“文何”。有《续学古编》。
何腾蛟(1592-1649),南明大臣。字云从,贵州黎平卫人。崇祯时任南阳知县,因镇压农民起义,累迁至右佥都御史、湖广巡抚。南明弘光元年 (1645年)任湖广总督时,值左良玉由武昌起兵东下,挟其同行,他坚决不从,在武昌汉阳门投江,后为渔舟所救。乃由江西间道走长沙,联络大顺军余部共御清军。永历三年(1649年),在湘潭被清军战败,被俘后不屈而死。
何焯(1661-1722),清初校勘家。字屺瞻。江苏长洲(今苏州) 人。康熙中,受荐入南书房供职,相继赐举人、进士。教授皇八子读书,兼武英殿纂修,再授编修。通经、史、百家诸学,藏书丰富,得宋、元旧版,亲加校勘,工楷书。学者称义门先生,传录其说为《义门读书记》。康熙六十一年卒,赠侍讲学士。
何绍基(1799-1873),清诗人、书法家。道州(今湖南道县)人,字子贞,号东洲,晚号蝯叟。道光进士。官编修、四川学政。通经史、小学、律算。为晚清宋诗派作家。工书,得力于唐碑,倾注于颜真卿,参以后汉、北魏诸碑,遒劲峻拔,古拙有奇气。著有《说文段注驳正》、《东洲草堂诗集、文钞》等。
何桂清(1816-1862)清臣。字根云。云南昆明人。道光进士。历官至内阁学士,兵部户部侍郎。太平天国运动起,上疏论兵事,得咸丰帝信任,先后出任浙江巡抚、两江总督。参与同英美改订税则及通商章程谈判;与太平军战于徽州、宁国;督理军饷于常州。咸丰十年(1860)屡战败,弃常州逃往上海。被劾革职,同治元年弃市。
何如璋(1838- 1891),清臣。字子峨,广东大埔人。同治进士。光绪三年(1877)以侍读出使日本。累官少詹事。中法战争时任福建船政大臣,秉承李鸿章主和意旨,在法舰进入马尾港后,“犹严谕各舰毋妄动”(《清史稿》),致福建海军覆灭,马尾船厂损失惨重。后被革职充军。
何启(1858-1914),清改良主义者。字迪之,号沃生,广东南海人。毕业于香港中央书院。后赴英学习医学、法律。回国后长住香港,任律师和香港立法局议员。创办雅丽氏医院,并附设西医书院。主张维新变法,著有《新政真诠》。
何老凤,清末山东大鼓艺人。直隶固城(今属河北)人,原名凤仪。嗓音宏亮,吐词讲究“一字砸一坑”,表演传神,在山东西北部、河北南部影响很大,时有“南有何老凤,北有马三峰”之誉。晚年在济南演出。擅唱《三全镇》、《瓦岗寨》等曲目。
其他何姓名人有东汉灵帝皇后何皇后;三国魏大臣何夔;东晋大臣何充;南朝宋大臣何恢、何瑀;宋学者何薳;明藏书家何錞,瓷塑家何朝宗;清地理学家何秋涛等。近当代何姓名人有革命家何叔衡,红军将领何挺颖、何昆,工运领袖何孟雄,中共领导者何克全,军事教育家何长工,民革中央主席何香凝,国民党将领何应钦、何键,地质学家何杰、何作霖,医家何廉臣,物理学家何泽慧,化学家何炳林,我国橡胶业开山鼻祖何麟书,爆破专家何广沂,矿业教育家何杰,历史学家何干之、何兹全,法学家何思敬,诗人何其芳,画家何海霞,琵琶家何柳堂,体育工作者何振梁等。
兄弟够不够啊,够的话最佳回答给我啊

出生在广东的明星、名人、科学家和著名主持人有哪些你喜欢哪个

出生在广东的明星、名人、科学家和著名主持人有哪些?你喜欢哪个?为叙述和阅读方便,分三个方面介绍,排名不分先后。

一、广东名人 叶剑英(1897—1986),广东省梅县人,开国元帅。

曾任广东军区司令员兼政委,华南军区司令员兼政委,中南军区副司令员、代司令员,解放军武装力量监察部部长,军事科学院第一任院长兼政委,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国防部部长,军委副主席等职。党的第一代和第二代领导集体重要成员,是党、国家和军队的一位杰出领袖。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

肖向荣(1910年—1976),广东梅县人,开国中将。

曾任军委副秘书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著有《关于部队教育工作》《平型关战场日记》等。

邓逸凡(1912—2004),广东省兴宁县人,开国中将。

曾任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副司令员,军区副政委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曾国华(1910—1978),广东省五华县人,开国中将。

曾任广西军区副司令员,解放军第49军军长,空军第3军军长,沈阳军区空军副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谭甫仁(1910—1970),广东仁化人,开国中将。

曾任武汉军区第二政委、工程兵政委。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邓兆祥(1903—1998),广东省高要县人。曾任北海舰队副司令员,海军副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李资平(1910-2004),广东广州人,曾任沈阳军区后勤部副部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杨永松(1918—),广东大埔人,曾任北京军区工程兵政委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陈德(1914—1983),广东潮安人,曾任广东省军区第二政委,山东省军区政委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黄远(1911—1992),广东宝安人,曾任国防部第十研究院政委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彭显伦(1895—1958),广东南雄人,曾任山东省军区后勤部政委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曾生(1910—1995),广东宝安人,曾任广东军区副司令员,海军南海舰队副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王作尧(1913—1990),广东东莞人,曾任武汉军区空军副司令员,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杨辉图(1911—1987),广东大埔人,曾任广东省军区副政委等职。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叶松盛(1917—1993),广东梅县人,曾任广州军区空军副政委等职。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曾鉴修(1916—1985),广东蕉岭人,曾任昆明军区后勤部副部长等职。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二、科学家

李国豪(1913—2005),广东梅州市梅县区人,两院院士、桥梁工程与力学专家。曾担任同济大学校长等职,1955年被选聘为首批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国际十大著名结构工程专家之一。

凌道扬(1888—1993),广东省新安县人。近代著名林学家、农学家、教育家、水土保持专家。中国近代林业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著作有《森林学要览》《中国农业之经济状况》等。

陈焕镛(1890—1971),生于香港,祖籍广东新会,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首任所长等职。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胡经甫(1896-1972),生于上海,原籍广东三水,昆虫学家。从事生物学和昆虫教学科研50余年。所著《中国的石蝇》和《中国昆虫名录》为中国昆虫学巨著之一。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蔡翘(1897—1990),广东揭阳人,生理学家、医学教育家,中国生理科学奠基人之一。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上世纪中叶领导军事劳动生理及航空、航海生理的研究。

黄子卿(1900—1982),广东梅县人。物理化学家、化学教育家。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中国物理化学的奠基人之一。

梁思成(1901—1972),生于东京,籍贯广东新会,中国建筑 历史 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师。中国科学院哲学 社会 科学学部委员,曾参与国徽等作品的设计。

钟惠澜(1901—1987),广东梅县人。内科学家,热带病学家和医学寄生虫学家。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吴桓兴(1912—1986),生于毛里求斯,籍贯广东梅州梅城,肿瘤学家,中国肿瘤学和放射治疗学的先驱者和奠基人之一。曾任全国侨联主席,中国癌症研究基金会主席等职,主编《肿瘤学进展化学治疗》和《实用肿瘤学》等书。

梁伯强(1899—1968),广东梅县人,医学教育家、病理学家、中国病理学奠基人之一。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吴大猷(1907—2000),广东高要人,出生于广州,著名物理学家、被誉为中国物理学之父。著作有《科学和教育》《科学与科学发展》《吴大猷科学哲学文集》《物理学的 历史 和哲学》等。

杨遵仪(1908—2009),广东揭阳人。地层古生物学家、地质学家、地质教育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地质大学教授。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李国平(1910—1996),广东丰顺人,数学家,曾任武汉大学教授、副校长,中国科学院武汉数学物理研究所所长等职。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侯祥麟(1912—2008),广东省汕头人,中国化学工程学家,燃料化工专家,两院资深院士。曾任石油工业部副部长兼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院长等职。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炼油技术的奠基人和石油化工技术的开拓者之一。

黄秉维(1913—2000),广东惠阳人。著名地理学家,曾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研究员、所长等职,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马大猷(1915—2012),广东汕头潮阳人,生于北京,国际著名声学家,中国现代声学的重要开创者和奠基人,国际声学泰斗。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8年被评为资深院士。

何炳林(1918—2007),广东广州市番禺人,高分子化学家,曾任南开大学高分子研究所所长,兼任青岛大学校长等职。1980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黄旭华1924年生于广东海丰县,中国第一代攻击型核潜艇和战略导弹核潜艇总设计师,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被授予“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

叶叔华,女,1927年生于广东广州市,天文学家,曾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台长等职,1980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邓锡铭(1930—1997),广东东莞人,光学、激光专家,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邓文中,1938年生于广东肇庆,桥梁建筑工程师,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2000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丘成桐,1949年出生于广东汕头,国际知名数学家,菲尔兹奖首位华人得主,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等。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三、明星

阮玲玉(1910—1935),生于上海,祖籍广东省香山县,中国内地女演员。主演电影《故都春梦》《续故都春梦》《小玩意》《新女性》《舞宫血泪》。为中国百年电影史上最出色的100位电影演员之一。

郑君里(1911—1969),生于上海,祖籍广东省中山市,电影作品有《火山情血》《新女性》《一江春水向东流》《乌鸦与麻雀》《我们夫妇之间》《宋景诗》《林则徐》《李善子》等,曾获得中国电影世纪奖最佳导演奖。

谢添(1914—2003),生于天津,原籍广东省广州市,电影作品有《夜会》《风筝》《小铃铛》《甜蜜的事业》《烟花泪》《那五》《红娘》等,曾获得电影金鸡奖荣誉奖。

出生在广东的明星、名人、科学家和著名主持人有哪些?你喜欢哪个? 明星、主持人就不说了,举几个科学家吧!这些我们更应该牢记的!

说几个我们耳熟能详的

詹天佑

这个名字我想大家应该是都知道的,这个是在课本里的,那时候还没坐过火车,根本对铁路没有概念,后来慢慢长大了,才明白,铁路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讲多么重要,也才明白,詹天佑是多么的厉害。

詹天佑(1861年4月26日-1919年4月24日,英文名:Jeme Tien Yow),男,汉族,字眷诚,号达朝 ,被誉为中国首位铁路总工程师。其负责修建了京张铁路等工程,有“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之称。

黄旭华

说实话,我以前也是不知道这位老先生的,也是从2019年表彰的共和国勋章才了解到这位老先生,一生平淡,却光芒万丈,筑起护国利器

黄旭华长期从事核潜艇研制工作,开拓了中国核潜艇的研制领域,是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 ,为中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吴大猷

这个人如果不是关注科学这一块,可能很多人会很陌生,但是功劳功绩是不可磨灭的,吴大猷毕生献身科学研究和教育事业,为中国科学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在世界物理学界享有盛誉,被誉为中国物理学之父。

如果提及他最出名的两个学生,很多人会恍然大悟,李政道和杨振宁,这见这位先生的学识贡献如何。

冯如

冯如(1883 1912),中国的第一位飞机设计师。1883年生于广东恩平一个贫农家庭里。他12岁随父漂洋过海到美国谋生。

1909年制成一架试验性飞机,9月21日,他驾驶自制飞机翱翔在奥克兰市天空,以2640英尺的航程超过莱特兄弟首次试飞852英尺的成绩。

只可惜,当时的中国没有合适的环境,不然,也许我国当初的革命会好很多。英年早逝啊!

殉 社会 者则甚易,殉工艺者则尤难,一霎坠飞机,青冢那堪埋伟土;
论事之成固可嘉,论事之败亦可喜,千秋留实学,黄花又见泣秋风。

......还有无数的人和他们一样,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却把名利看得淡如水,是中国知识分子最优秀的一群,他们就是鲁迅先生所讲的——“中国的脊梁”。

希望有一天,我们的“脊梁”可以在阳光下,受到我们大众的尊重

明星当然要有胡蝶,阮玲玉,谢添,马师曾,红线女,冼星海,李小龙,马友友,梁波罗,张良,谢贤,谭咏麟,张国荣,刘德华,黄家驹,郑少秋,钟汉良,罗文等数不胜数,名人赵佗,陈霸先,张九龄,六祖惠能,冼夫人,袁崇焕,黄尊宪,洪秀全,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宋庆龄,廖仲恺,黄飞鸿,方世玉,汪精卫,张发奎,薜岳,叶挺,叶剑英,彭湃,陈济堂,李惠堂,陈镜开,容国团,马化腾,李嘉诚,霍英东,曾宪梓,何鸿燊等,国际名人李光耀,李显龙,他信,英拉,罗芳伯,贝聿铭,邓文迪等。著名主持人程前,候玉婷,赵荣,汤聪,李伟健,陈维聪,何守信,曾志伟,曾宝仪,汪明荃,郑丹瑞,肥肥等。科学家冯如,詹天佑,彭加木等

广东人杰地灵,政治人物有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军事人面有北伐先锋叶挺,共和国元帅叶剑英,抗日名将薛岳.张发奎.罗卓英.蔡廷锴.蒋光鼐.余程万.谢晋元等,还有八六海战的战斗英雄麦贤得。 科技 方面有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

呵呵,广东的明星、名人和主持人简直太多了,无法一一举例。

当前最有名气的主持人就是撒贝宁,混上了大台,而且似乎已经成了当红主持人。

明星嘛,我比较喜欢看钟汉良的戏,名人肯定是孙中山,科学家就是张明瑞,人工干细胞之父,两次诺贝尔风向提名。

只是稍微举出一两位,没有完全展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个去搜索。

叶剑英广东省梅县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

中国优秀共产党员,他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中国 社会 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开拓者,长期担任党和国家重要领导职务的卓越领导人之一。

叶剑英元帅还是我们党、国家和军队的一位杰出领袖,他在无数次关键的时刻挺身而出,拯救了无数的生命。也改变了一个国家的命运,在国际上享有崇高威望和地位,被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最具影响力的代表人物之一。

叶挺广东惠州客家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之一、新四军重要领导者之一,著名军事家。

叶挺所在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在北伐中被誉为“铁军”在北伐战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也是十分受蒋介石器重的一个军事将领。

叶挺参与了周恩来领导的南昌起义,并出任前敌总指挥。南昌起义打响了党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为中国共产党军队的建立立下了不朽的功绩。

南昌起义之后,叶挺又率军南下,参加广州起义,有了的打击了当时企图剿灭工农红军的国民党反动派。

抗日战争中又出任新四军军长,北上抗日。但是很不幸的是,皖南事变中叶挺被国民党扣押,他拒绝蒋介石的威逼利诱,写出了著名的《囚歌》以明志。

抗战胜利后,获救出狱后被中国共产党重新接纳为党员,1946年4月8日与夫人李秀文以及秦邦宪、邓发、王若飞等同志在返回延安途中,不幸空难。

孙中山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人。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三民主义的倡导者。他首举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两千年封建帝制。

孙中山为了改造中国耗尽毕生的精力,在 历史 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也为政治和后继者建立了坚固而珍贵的遗产。有国父之称,是近代中国 历史 上最为伟大的人之一。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1929年6月1日,根据其生前遗愿,葬于南京紫金山中山陵。

广东的名人还有唐绍仪、丁昌、高先贵、何渊......。您还知道哪些,继续补充。

广东近几百年 历史 也有一位皇帝洪秀全。中国伟大的国父,民国总统孙中山。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叶剑英。

总是不提叶挺将军的功绩!

广东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所出的明星、军政干部、 历史 人物、科学家还真不少,如果要一一列表介绍恐怕得花好些时间来整理,所以今天我也就简单的例举一两个自己喜欢的人名人科学家来述说一二。

因为之前已经答过明星方面的人物了,今天也就不再作答,如果说这些明星中我最喜欢的,应该是刘德华,张国荣、黄家驹、许寇杰、梁朝伟、周润发、陈小春……

要说科研人员的话当属“铁路桥梁工程学家儋天佑、潜艇学家黄旭华、生物学家吴大猷、蔡翘、教育学家黄子卿、飞机工程制造师冯如、医药病理分析师梁伯等……”我这里也就不一一去细数了。

从军从政的人就更多了,如孙中山、宋庆龄、“叶剑英、叶挺、澎湃、肖向荣、杨永松、邓逸凡、曾国华、谭甫仁、陈济堂、薜岳……等”这些都是革命时期的将军、领导人和建国功勋元帅,是因为有他们的努力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

名人也有霍英东、何鸿燊、李光耀、李显尤、他信、英拉……等一干人仕,都是在中国有着 历史 影响的人物,也是为中国建设作出贡献的人。

撒贝宁主要在武汉成长,对湛江只不过是籍贯而己,而且小撒平时一口汉吗子,纯正汉口话(武汉三镇语言有区别,汉口最正)。至于喜欢谁这个不好说,只能按名气说,梁启超,孙中山,陈奕迅。李嘉诚。

用从句和非谓语结构翻译句子 急急急急

Mr.
He
Binglin
born
in
October
1917
is
a
professor
from
Medical
College
of
NanKai
University.本句中用了非谓语动词
born
做主语的后置定语。
After
graduating
from
Zhongshan
University,he
decided
to
go
to
England
for
further
education.
逗号前用现在分词作状语。状语部分加上after使时间发生先后更明确。否则,翻译变成当从中山大学毕业时,他......
There
are
ten
short
plays
written
and
directed
by
students
themselves
that
will
be
shown
on
the
second
floor
of
teaching
building.
本句
用过去分词written
and
directed
作后置定语,表明与短句的被动关系,that
will
be...为定语从句。
请注意教学楼2楼的翻译。
Faced
with
an
emergency,
we
should
keep
calm
and
call
for
help
as
soon
as
possible.
本句中Faced
with
an
emergency作时间状语,
相当于完整的时间状语从句部分When
we
are
faced
with
an
emergency。
非谓语动词结构是一种比从句更加高级的结构,所以能用非谓语动词的情况尽量避免用完整式的从句结构。望采纳。

何炳林的成就与贡献

何炳林同志曾一度把研究方向确定为农药,后考虑到新中国必将大力发展原子能事业,并得知美国将与此相关的离子交换树脂列为战略物资,于是将研究方向转为离子交换树脂。何炳林研究组在南开大学成功合成出当时世界上已有的全部离子交换树脂品种,被誉为“离子交换树脂之父”。他在南开大学主持建立了我国第一家专门生产离子交换树脂的化工厂,其主要产品用于国防工业提取国家急需的核燃料——铀,为我国原子能事业发展和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做出了重大贡献。
何炳林同志长期致力于我国高分子化学学科建设、教学改革、学术创新工作。他注重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和优秀人才的培养引进,创建的南开大学高分子学科成为首批国家重点学科,并建立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全国产生了重要影响。他注重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科学研究为经济建设服务,研究成果对国家直接和间接贡献逾30亿元。
1958年、1959年,毛泽东、周恩来先后来到南开大学视察何炳林的实验室和车间,对他的开拓奉献精神和杰出贡献给予高度评价。何炳林同志曾先后荣获国防科工委“献身国防科学技术事业”荣誉奖章、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发明奖、杜邦科技创新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日本高分子学会国际奖、天津市科技重大成就奖等30余项重要奖励,为国家和天津市的科技进步与经济建设做出了杰出贡献。曾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何炳林同志献身教育、科技事业,培养了600余名本科生、100余名硕士生、60余名博士生、15名博士后。2005年,何炳林、陈茹玉院士共同捐出40万元积蓄,分别在高分子化学研究所和元素有机化学研究所设立奖学基金,奖励优秀学生,资助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