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秋天的古诗,10首
?1、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唐代张继的《枫桥夜泊》
译文: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江边枫树与船上渔火,难抵我独自傍愁而眠。
2、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唐代李商隐的《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译文:深秋的天空一片阴霾,霜飞的时节也来迟了。水中的荷叶早已凋残,只留了几片枯叶供人聆听雨珠滴响的声音。
3、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唐代李商隐的《夜雨寄北》
译文:你问我回家的日期,归期难定,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已涨满秋池。
4、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宋代叶绍翁的《夜书所见》
译文: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秋风吹来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5、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唐代杜牧的《山行》
译文:停下马车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6、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宋代苏轼的《赠刘景文》
译文:一定要记住一年中最好的光景
舟夜书所见古诗的意思
古诗的意思是:漆黑之夜不见月亮,只见那渔船上的灯光,孤独的灯光在茫茫的夜色中,像萤火虫一样发出一点微亮。微风阵阵,河水泛起层层波浪,渔灯微光在水面上散开,河面好像撒落无数的星星。
《舟夜书所见》
清代·查慎行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舟夜书所见:夜晚在船上记下所看见的景象。书,记、写。
渔灯:渔船上的灯火。
孤光:孤零零的灯光。萤:萤火虫,比喻灯光像萤火虫一样微弱。
风簇浪:风吹起了波浪。簇,聚集,簇拥。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此诗具体创作时间未详。夜泊河上,在舟中过夜时,诗人感其所见而写下了这首五言绝句。
前两句写黑夜舟中见渔灯,是静态描写,把暗色和亮色联系在一起,显得形象鲜明。“月黑见渔灯”,“见”写的是视像,有突然发现的意思。
因为月黑无光突然见到河中的一盏渔灯,所以格外引人注目。“孤光一点萤”,写如豆灯光像江岸边一点萤火,是意中之象,描写渔灯的形象。“孤”表现了环境的寂寞、单调,寄寓着一定的感情色彩。一种茫然无奈的情感袭上诗人的心头。
后两句为动态描写,写孤灯倒影的瞬间美景。“微微风簇浪”,抛开了灯光,一转而写夜风。“微微”二字又体现了风是如此的小,“簇”说明了就算是微风也能掀起一簇簇的浪花。渲染了一种宁静舒适的气氛。“散作满河星”,“散”字是此诗的诗眼。
“散”字写出了月光和渔灯倒影在水上,微风一吹,零零散散地散在水面上,给人一种画面感。把作者所见到的景象逼真地反映出来,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全诗中心是渔灯,背景是黑夜。诗人描写了河上渔灯倒影随浪散开的情状,语言精练,比喻生动形象。
古诗咏柳全诗的意思是什么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译文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注释1.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绿的柳叶。
2.妆:装饰,打扮。
3.丝绦:丝线编成的带子。这里形容随风飘拂的柳枝。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诗的前三句都是描写柳树的。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是写整体,说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用“碧玉”形容柳树的翠绿晶莹,突出它的颜色美。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写柳枝,说下垂披拂的柳枝犹如丝带万千条,突出它的轻柔美。第三句“不知细叶谁裁出”是写柳叶,突出柳叶精巧细致的形态美。三句诗分写柳树的各部位,句句有特点。而第三句又与第四句构成一个设问句。“不知细叶谁裁出?”——自问;“二月春风似剪刀。”——自答。这样一问一答,就由柳树巧妙地过渡到春风。说裁出这些细巧的柳叶,当然也能裁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它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的创造力的象征。这首诗就是通过赞美柳树,进而赞美春天,讴歌春的无限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