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周仲瑛是谁
周仲瑛
南京中医药大学前任院长,江苏省中医院前任院长,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周仲英书法表性传人(全国中医界仅二人),首批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这位八十高龄的中医泰斗,有着六十多年的中医临床经验和深厚的中医理论基础。多年来,他先后主持国家级科研课题8项、部省级6项,取得科研成果24项。获得科技进步奖22项,其中部省级17项。研究科研用药25种,转让新药8种。出版学术专著27部,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1985年起,历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审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评审委员会委员、卫生部药品评审委员会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工作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等职。
周仲瑛教授数十年来致力于中医理论和临床研究,在中医治疗疑难杂症方面颇多建树。二OO三年全国非典时期,他发表了《周仲瑛论非典型肺炎的中医辩论》一文,他的博士弟子运用这一理论,独立使用中医药成功治愈了16例SARS患者。在今年的四川汶川大地震的抗震救灾中,他精心制订了两个防疫药方,即防疫清解方和防疫化浊方,供抗震救灾防疫使用。南京中医药大学根据他的处方制作成香囊送往灾区,为医疗预防贡献力量。
周仲瑛的介绍
周仲瑛,男,汉族,1928年6月出生,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医大师。世代中医,幼承庭训,随父周筱斋教授学习中医。1948年开始从事中医临床工作,1956年进人南京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江苏省中医院)工作,先后任住院医师、讲师、主治医师、副教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副院长等职。1983年调任南京中医学院,任院长。目前担任中国中医科学院学术委员、江苏省中医学会终身名誉会长等职。
周仲英的人物经历
周仲瑛教授数十年来致力于中医理论和临床研究,在中医治疗疑难杂症方面颇多建树。二OO三年全国非典时期,他发表了《周仲瑛论非典型肺炎的中医辩论》一文,他的博士弟子运用这一理论,独立使用中医药成功治愈了16例SARS患者。在2008年的四川汶川大地震的抗震救灾中,他精心制订了两个防疫药方,即防疫清解方和防疫化浊方,供抗震救灾防疫使用。南京中医药大学根据他的处方制作成香囊送往灾区,为医疗预防贡献力量。
周仲瑛教授虽八十高龄,工作依然繁忙,为了满足社区群众的医疗需求,走进社区,来宁西门诊部定期坐诊,为基层群众服务,堪称专家学者的典范。
每周六他都会坐诊于宁西门诊部,为广大疑难杂症患者提供精心的治疗。
周仲瑛2022还出诊吗
不出诊。周仲英又名周仲瑛,1928年生,随父周筱斋出诊,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人,全国中医界仅二人,截止到2022年7月23日因为年龄过大,已经不出诊了,专心培养接班人。
御沁品灵芝孢子粉是有自己科研团队研制的
是的,御沁品灵芝孢子粉是由广东汉方健康研究院研制出品,该院由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可冀院士任荣誉院长,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任首席科学顾问百度并聘请13位诺贝尔奖级科学家组成首席科学家团队,研发实力强劲,产品功效有保障。
治“心”病,国医大师周仲瑛总结11法
我导读
中医理论有“心藏神,主血脉,为君主之官”一说。在临床上,心的病变大体有两个方面,一为心不藏神,表现为精神神志的病变;一是不能主持血脉的正常运行,发生气血循环障碍的病变。由于心是五脏六腑之主,所以一旦产生了心病,一定会影响其他脏腑的功能,故此,心病治法较为复杂。中医临床大家周仲瑛在六十余年的临床经验中,为学生总结了治心病的11法,清晰明了,一起来学习吧——
01 益气养血法
用于心气虚证。心气不足,血不养心,气血交亏,病在心脾。心慌,气短,怔忡,失眠,多梦,胸部憋闷,自汗,面色白,舌质淡,脉细弱。适用于一般功能性或器质性心脏病。
常用方:养心汤、归脾汤。常用药:黄芪、党参、人参、炙甘草、白术、茯苓、莲子、当归、丹参、熟地黄、龙眼肉、鸡血藤等。气血运行不畅,胸闷心痛,舌质有紫瘀者,酌加川芎、红花,活血通脉;动则微喘,心肾气虚者,加紫石英、五味子,兼纳肾气。
02 温补心阳法
用于心阳虚证。气虚及阳,心阳衰弱,甚则心阳欲脱。除心气不足的证候外,常具有形寒、怕冷,面、足轻度浮肿,舌质淡紫而润。若见大汗淋漓,四肢厥冷,唇、甲、舌质发绀,喘息,甚则神志不清,脉微细欲绝,此为心阳欲脱之危重证候。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伴有心功能不全、周围循环衰竭者。
常用方:参附汤、四逆汤。常用药:附子、肉桂、干姜、党参、黄芪、炙甘草等。若见心阳欲脱,急用大剂量人参、附子回阳救逆,并配伍龙骨、牡蛎、山萸肉固脱;兼有舌红、烦躁等阴伤现象,酌配麦冬、五味子救阴扶阳。
03 养血宁心法
用于心血虚证。血液亏虚,心失濡养。表现为惊悸,怔忡,失眠,多梦等症。可见于某些心脏病、贫血、神经衰弱等。
常用方:黑归脾汤。常用药:党参、黄芪、炙甘草、当归、白芍、熟地黄、玉竹、制黄精、麦冬、丹参、龙眼肉等。心悸、失眠甚者,配伍酸枣仁、柏子仁、朱茯神养心宁神。
04 滋养心阴法
用于心阴虚证。心阴不足,阴虚火旺,虚热内扰。心悸虚烦,失眠,面赤升火,颧红,口干,盗汗,舌质红,脉细数。多见于心脏神经官能症、高血压心脏病等。常用方:天王补心丹。常用药:生地黄、玄参、天冬、麦冬、玉竹等。阴虚火旺,配黄连、山栀清心泻火;兼肾阴亏虚,酌加制首乌、枸杞、龟甲、鳖甲之类。
05 活血通脉法
用于心脉痹阻证。心血瘀阻,心脉不通。惊悸,怔忡,心痛,面、唇发绀,舌有紫斑、紫点。可见于风湿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之心绞痛、心肌梗死,以及充血性心力衰竭。
常用方:血府逐瘀汤。常用药:当归、赤芍、川芎、红花、桃仁、郁金、鬼箭羽、丹参、枳壳、沉香、檀香、香附等。夹有痰浊者,配合通阳泄浊法。
06 清心泻火法
用于心火亢盛证。心火炽盛,上扰心神。心悸,躁烦,失眠,口舌糜烂,舌红绛,苔黄,脉数等症。可见于心脏神经官能症、舌炎等。
常用方:朱砂安神丸、导赤散。常用药:黄连、山栀、莲子心、竹叶心、木通等。心悸甚,加珍珠母、生龙齿镇心安神;火郁伤阴,配伍滋养心阴法;火盛灼津成痰,配以化痰宁心之品。
07 豁痰开窍法
用于痰蒙心神证。神呆,乱言,昏厥,神志不清。多见于神经官能症、精神分裂症、癫痫、脑血管意外等。
常用方:温胆汤。常用药:竹沥半夏、陈胆星、茯苓、陈皮、天竺黄、远志、菖蒲、矾郁金等。痰热内盛,便秘,加青礞石、大黄清下痰火;痰迷窍闭,加服苏合香丸。
08 通阳泄浊法
用于痰浊痹阻证。痰浊痹阻胸阳,心脉失畅。胸痹,心痛,当胸闷痛,舌苔浊腻。可见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常用方:加味瓜蒌薤白半夏汤。常用药:瓜蒌、薤白、制半夏、石菖蒲、远志、广郁金等。兼有气滞,加厚朴、枳壳、沉香;兼有血瘀,配桃仁、红花、川芎、丹参;寒邪内盛,加细辛、附子、桂枝。
09 化饮(利水)宁心法
用于水饮凌心证。惊悸,怔忡,水饮泛溢肌肤,形成水肿。可见于心功能不全、肺源性心脏病、充血性心力衰竭等。
常用方:苓桂术甘汤。常用药:桂枝、茯苓、白术、甘草、半夏、干姜等。水肿尿少,配附子、黄芪、党参、防己、泽泻、川椒目,温阳益气利水。水饮祛除后,当用温补心阳、健脾益肾、活血通脉法,从本调治。
010 清心开窍法
用于多种温热病邪入心包阶段之神识昏迷。多见于急性发热病、急性化脓性疾病、败血症等有严重中毒症状者。
常用方:万氏牛黄清心丸、安宫牛黄丸、清营汤。常用药:黄连、栀子、连翘心、玄参、丹参、朱莲心、大青叶等。
011
镇心宁神法
用于心神不宁证。惊悸、失眠等症。可见于多种心脏病、心律不齐、神经官能症、贫血等。
常用方:酸枣仁汤、安神定志丸。常用药:酸枣仁、柏子仁、远志、磁石、龙齿、牡蛎、珍珠母、紫石英等。另取朱砂、琥珀研成粉剂调服。同时还当根据证候的虚实和具体情况,参用以上各法。
中医泰斗周仲瑛的教学心得
《中医内科汇讲》以五脏病证概要为纲,汇多学科理论及临床实用知识,撰写而成,分肺系病证概要、心系病证概要、脾系病证概要、肝系病证概要、肾系病证概要五章。每章之中只对常见中医病证进行举例,而不必面面俱到。本书既试图把前期课程所学理论基础课程的知识融为一体,又避免既往教材各章节许多共性知识点的多次重复;而对一些重要的个性知识点则需要在教材、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加强,如强调整体观、审证求机、活化辨证等特色思维在教材编写中充分体现,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临床各科奠定基础。
国医大师名单
国医大师名单如下:
获得首届“国医大师”称号的30名中医专家是:王玉川、王绵之、方和谦、邓铁涛、朱良春、任继学、苏荣扎布(蒙医)、李玉奇、李济仁、李振华、李辅仁、吴咸中、何任、张琪、张灿_、张学文、张镜人、陆广莘、周仲瑛、贺普仁、班秀文、徐景藩、郭子光、唐由之、程莘农、强巴赤列(藏医)、裘沛然、路志正、颜正华、颜德馨。
国医大师,2009年6月19日,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北京联合举办首届“国医大师”表彰暨座谈会。30位从事中医临床工作的(包括民族医药)的老专家获得了“国医大师”荣誉称号。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政府部门第一次在全国范围内评选国家级中医大师。获得首届“国医大师”称号的中医专家有30名。均为中国德高望重、医术精湛的名医名家。
周仲瑛的后世影响
周仲瑛教授从1979年开始招收硕士生,1983年开始带博士生,1991年作为首批全国继承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导师,至今一直坚持指导带教中医后备人才。并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求索,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培养研究生的教育思想和带教方法。几十年来,周仲瑛教授先后培养博士生26名、硕士生9名、学术继承人6名、博士后2名、带徒6名,先后指导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中医临床人才、江苏省优秀中青年中医临床人才8名,江苏省中医院院级传承门诊带教的弟子,并亲自带教再传弟子计百余名。这些学生、门徒,如今均已成中医事业的骨干力量,大多都是各地医疗单位的学科带头人、中坚分子。
秋后养生防疫 掌握四条秘笈
目前虽说已立秋,但酷热的天气还没结束。结合眼下处于新冠肺炎疫情仍需严防的特殊时期,秋季 养生 可遵循“补气固表、防疫化湿”的原则。中医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养护好人体正气,就可以预防外邪的侵袭。以下四条 养生 防疫秘笈,读者朋友可以同时使用。
1.饮食有讲究
此时可适当多吃点丝瓜、莲藕、冬瓜、黄瓜等,加强蛋白质的摄入(如鸡蛋、牛奶等);避免吃可能会损伤脾胃的冷饮、冰西瓜等。日常可以用百合、莲子、山药、绿豆、赤小豆、薏仁等共同煮水喝,可养阴润肺、健脾化湿。
2.妙用香薷饮
取香薷10克,白扁豆5克,厚朴5克。一起煎水代茶饮。可以解表散寒、健脾化湿。适用于预防和治疗“空调病”型胃肠不适、受寒感冒等。
3.佩戴防疫香囊
取藿香10克,苍术10克,白芷10克,草果10克,菖蒲10克,艾叶10克,冰片5克。诸药共研细末,制成香囊,佩挂胸前。具有芳香化湿、化浊解毒功效。可以作为大众的防疫香囊(此配方出自国医大师周仲瑛)。
4.按摩+艾灸
健康 人群可以每日自我按摩迎香、风池、合谷、足三里等保健穴位,每穴位按摩2分钟左右;同时可以用艾条灸神阙、关元、中脘,每次10分钟,每日2次。能提高身体的抗病能力。
作者: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主治医师 侯茜
通讯员:张鑫 程守勤
审校:谢涛
核发:万洪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