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筠

黄埔女四杰分别是哪些人,排第一的是谁?盘点我国近代杰出的女性代表人物,你听说过哪些!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1-06 16:45:52 浏览114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黄埔女四杰分别是哪些人,排第一的是谁

“黄埔四女杰”分别是胡筠、李坤泰、游曦和胡兰畦,其中胡筠身份最高,是红军中唯一的女师长、唯一的游击队女司令员 。

胡筠1898出生于湖南省平江县一户士绅家庭 ,从小便受名师指教,文武双全。1925年底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参加北伐后考入黄埔六期武汉分校,以“神枪手“之名勇冠黄埔四女杰之首。四一二政变后回到家乡组织游击队, 并建立了“平江工农革命军“,胡筠担任司令员,可以说彭德怀都算是她的部下。最传奇的是她在与敌人交火时临产,生下孩子后还继续咬着牙指挥战斗。1930年9月任赣北独立团团长,后任红八师师长。令人叹惋的是1933年受王明“左“倾错误影响被诬为“AB团“分子遭逮捕,次年含冤被杀。1945年平反昭雪,并追认为革命烈士。 

李坤泰1905年生于四川省宜宾县白花镇,1926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入黄埔六期武汉分校、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九一八“事变后调到东北领导工人斗争,1933年任哈尔滨总工会代理书记; 1935年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一师二团政委 ,同年11月在与日军作战中为掩护部队负伤被俘。面对日本军警对她的酷刑,始终坚贞不屈,没有吐露任何情报,日军于1936年8月2日在黑龙江省尚志县将其杀害。 

游曦原名游传玉,1908年生于四川省巴县,1924年就读重庆女二师时在肖楚女启发教育下走上革命道路,后入黄埔六期武汉分校学习,四一二政变后参加西征军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后随叶挺的教导团参加广州起义,在珠江北岸长堤执行阻击敌人的任务时英勇牺牲,年仅19岁。

胡兰畦1901年出生于四川成都,1922年结识恽代英接受进步思想并和陈毅成为密友,后入黄埔六期武汉分校。1930年赴欧洲考察时与何香凝居住一起,并加入中国共产党,结识了宋庆龄。1931年10月赴德继续学习并任“旅德华侨反帝同盟“主席,后辗转到法国并写出回忆录片《在德国女牢中》引起轰动。1939年任国民党少将后,利用这一身份为党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同时也因不暴露其共产党员身份与陈毅被迫分开。1994年于93岁高龄逝世于成都。

盘点我国近代杰出的女性代表人物,你听说过哪些!

1.冰心原名谢婉莹,是中国著名的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作品有《繁星》《春水》《超人》《寄小读者》等,冰心的小说,较少宏篇巨著,多是清新隽永的珍品。她的许多作品看起来情节单纯,却寓意深远,留给人无穷的回味。她撷取现实生活中的一个片段,人生旅途中的一段机缘,展示出错综复杂的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没有离奇曲折的故事,没有金戈铁马的壮举,却具有一种哲理的追求。

2.屠呦呦,女,中国药学家,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1930年12月30日生于浙江宁波,1951进入北京大学生药专业学习,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屠呦呦毕业后就一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工作,并且多年都是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的工作,她的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宣布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2017年1月,屠呦呦又获得了

3.宋庆龄(1893年1月27日-1981年5月29日),伟大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战士,二十世纪举世闻名的的伟大女性。她青年时代追随孙中山,献身革命,在近七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始终坚定地和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站在一起,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妇女儿童的卫生保健和文化教育福利事业,为祖国统一以及保卫世界和平、促进人类的进步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受到中国人民、海外华人华侨的景仰和爱戴,也赢得国际友人的赞誉和热爱,并享有崇高的威望。

在红军年代时期,湖南人都有哪些英雄人物

1、彭德怀

1898年10月24日,彭德怀生于湖南湘潭乌石乡彭家围子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担任中国工农红军师长、军长、三军团总指挥,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长征后期担任过以毛泽东同志为政治委员的陕甘支队司令员;到达陕北以后,担任过红军前敌总指挥。

2、李天柱

李天柱(1898-1937),汉,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黄埔军校毕业,为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之一、湘赣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和领导人。

开辟了赣南、闽西、湘赣革命根据地,参加了讨伐军阀陈炯明的东征、北伐战争、南昌起义、湘南起义、春江铺阻击战、五次反“围剿”、谢坊伏击战等。1937年春率红24师4个连向广东东江方向突围,4月在江西寻邬(今寻乌)战斗中牺牲。牺牲时任东北抗日联军第4军2师师长。

3、罗荣桓

1902年11月26日诞生于湖南省衡山县(今衡东县)。1919年底,参加了长沙反对军阀张敬尧和抵制日货的运动。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奠基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党、国家和军队卓越领导人。1902年11月26日生于湖南省衡山县寒水乡南湾村(今属衡东县荣桓镇)。

4、黄公略

黄公略是湖南省湘乡人,曾在黄埔军官学校学习,毕业后参加北伐战争。同年入黄埔军校高级班学习。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广州起义。1928年参加领导平江起义。曾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副军长、第三军军长。在中央革命根据地三次反“围剿”战役中屡建战功。1931年9月在战斗中负伤牺牲。

5、段德昌

段德出生于昌湖南南县,1924年,段德昌创办新华中学,第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五卅”惨案后,发起组织“青沪惨案南县雪耻会”,加入中国共产党,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学习。

后到国民革命军第八军第一师政治部工作,参加北伐战争,领导开展游击斗争,创建游击根据地。1933年在“肃反”中遭夏曦诬陷被捕,在湖北巴东被杀害,年仅29岁。

胡筠的简介

姓 名: 胡筠
学 籍: 黄埔军校六期 党 派: 中国共产党
籍 贯: 湖南省平江
生 卒: 1898—1934
军 职: 叶挺独立团政治处宣传员/红16军独立团团长
胡筠,祖籍湖南平江大坪乡水沥村人。
1925年加入中共。
1926年胡筠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即黄埔6期学员。
胡筠北伐时任叶挺独立团政治处宣传员。
1928年7月,彭德怀发动“平江起义”,胡筠率领游击队协助作战,胜利后首任平江县苏维埃政府主席。
此后,又相继任红16军独立团团长、中共湘鄂赣省委书记、红军学校5分校女生团政委等职。
1934年1月,这位“革命坚决,打仗勇敢”的“难得的女将”竟然被王明左倾路线执行者以“反革命”的罪名秘密杀害。彭德怀听说胡筠的噩耗后十分悲恸,长叹说:“天理难容呀!天理难容!”
1945年,中共七大追认其为革命烈士。

1984年出生女是什么命,1984年出生的鼠是什么命

1984年出生女是什么命

1984年,在湖北陶港镇潘彦村,一位72岁的农妇走完了她的一生。

生前很长一段时间里,她和很多村里的妇女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含辛茹苦独自养育着自己的孩子,默默地生活着。

这位农妇名叫贾春英,很多村里的老人都知道她年轻时候“闹过”,但很少有人知道她的具体经历。

儿子潘兴嵩从很小的时候,就听她讲过自己参加时艰难险阻的故事,而且常常因为听得入迷而从梦中惊醒。

他还知道,自己的母亲是很员的介绍人。

潘兴嵩隐隐约约意识到:母亲是个有身份的人。但对于具体是什么身份,因为母亲从未跟他提起,他还不曾知晓。

直到2012年5月的一天,孙子潘平在查阅相关史料时才发现:奶奶贾春英的身份不简单。

此时,距离贾春英去世,已过去了28年。

贾春英到底有何不为人知的特殊身份?在时期她有哪些的经历?

一、童养媳举起右拳

1912年,贾春英出生在筠山脚下的阳新县陶港镇贾村,父母均是贫苦农民。

出生八个月后,她就被重男轻女的父母送到邻村的姑妈家,作童养媳。

这样的经历,注定让她的童年充满苦难。

从小到大,贾春英在“婆家”,都没有得到任何温暖和关爱。

一天,年仅13岁的她背着竹篓上山给家里的猪割草。傍晚时分,瘦小的她背着沉甸甸的竹篓下山回家。

走到半山腰时,突然狂风大作,霎时间暴雨如注,山路顿时变得泥泞而。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暴雨,贾春英并没有停下脚步,等雨小一点再走,因为她知道回家迟了,又要受到大人的责骂。

她小心翼翼地冒着疾风骤雨前行,突然脚底一滑,摔倒在路边,沿着山坡滚了下去……

这时候,正好有一个书生打扮的年轻人路过。

他见有人从山坡上滚下来,便赶忙上前搀扶。走到近前,他才发现,滚下山坡的是自己的远房表妹。

(时期妇女砍柴)

这个年轻人叫罗冠国他是阳新县内最早接受理论的先进分子。

此次他来到贾春英所在的石云村,主要是为了向这里的村民宣传思想,发动他们投身。

罗冠国见表妹小小年纪,便要干如此繁重的活计,十分气愤,要找她的婆家理论。但是贾春英却连连阻止,说她的命就是这样了。

这让罗冠国的内心极为震动。他告诉表妹,自己每天和一些朋友在后山祠堂谈心说事,有空可以来听听。

作为分子,罗冠国常常以识字谈心的名义,召集村民们到后山祠堂,向他们传播思想。

在表哥的鼓励下,贾春英经常趁着上山砍柴割草的机会,偷偷到后山祠堂听课。

慢慢地,她明白了自己的命运应该由自己掌握。

她以前黯淡无光的心被的希望点亮了,毅然决定扯掉裹脚布,拿起刀枪。

(“四·一二”)

罗冠国1927年将贾春英等几位年轻人,召集到一起。

在鲜艳的党旗下,他们郑重地举起右拳庄严宣誓。

此时,年仅15岁的贾春英瘦弱的身体里,似乎充满了无穷的力量。

从此之后,她的命运与、、的命运紧紧 在一起。

当时,公然发动“四·一二”,第二次国内战争方兴未艾。

小小年纪的贾春英胆子很大,常常一个人单独外出执行安排的任务。

她虽然纥字不识,但十分聪明伶俐,极具语言天赋,而且肯下功夫。

后来,她受派遣,离开阳新到其他县工作。

没过多久,她就熟练掌握了本地的方言。这为她顺利开展工作,提供了诸多便利。

每到一个地方,她都主动热情地和村里的大闺女、小媳妇、老思想、生活、工作上的事,并向她们虚心请教。

通过频繁往来,增进了她与当地村民的感情。这为她日后进入湘赣地区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保长形象)

贾春英踏实肯干的作风,受到了上级的赏识。

三年后,18岁的她便被任命为鄂东特委妇女会主任。

1930年初,贾春英等人在鄂赣边界群众大会。

轮到罗冠国上台讲话时,一帮突然冲到台前。他们是当地保长派来搞的,大喊着让正在讲话的员滚下台。

对方虽然人多势众,但是贾春英却毫不畏惧,立马飞升跃下台去,抓住其中一个混混的右手用力一按。

对方疼到大叫起来,而群众们在台下皆拍手叫好。

不久之后,贾春英在湘赣边界建立了农会,还组建了农民自卫队。她自卫队持大刀长矛,收缴了当地民团保丁的。

自此以后,农会便有了自己的武装。

(民团)

在此期间,贾春英还学会了骑马,而且练就了双手持枪射击的绝技。

这些举动在当地群众中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贾春英的名字也变得妇孺皆知,她被人们亲切地称之为“美丽的女侠”。

党1931年指示,要对全国党进行调整,成立了湘鄂赣省委。

在省委的下,鄂东南特委随后在阳新县成立,贾春英被任命为特委。

随后,她又当选为鄂东南妇女会主任,主要负责鄂东南地区十多个县的妇女工作。

二、为了多次以身犯险

、黄公略等人曾在湘鄂赣边区的平江,发动武装。

后来,贾春英得以有机会跟随等人,转战湘鄂赣地区。

1931年以后,大军曾数次对我湘鄂赣苏区展开“围剿”。为了了解敌情,将长期在此地工作的贾春英叫到指挥部,让她前去侦查敌人的动向。

(早年)

在此过程中,贾春英碰上了前来围剿的保安团。虽身陷险境,但她却冷静,最后幸运逃脱。

次年6月,大军再次来袭,又找来了贾春英,向她布置了侦查任务。

此前已前后派出3批侦查员,前往江西修水县探查敌情。他们均被敌人逮捕杀害。

为了攻克修水县,命令贾春英立即赶赴当地,建立秘密联络点,探查敌人的军事布置及情况。

“你个女娃子,敢不敢去?”故意激将,贾春英则坚定地表示:一定会出色地完成任务!

果然,她没有辜负的信任。

通过她探查到的,红军顺利攻取修水。贾春英突出的工作能力再次给留下的深刻印象。

(湘鄂赣苏区平江遗址)

身为妇部的贾春英在此后的战斗及活动中,总是身先士卒,冲到最前面。

她和湘鄂赣地区各县苏维埃一起,深入当地各个乡村。

通过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她成功带动了贫苦的劳动;她还利用自己掌握的理论,为村民灌输思想。

当时,由于长时间遭受当局及军阀的,有很多群众对红军存在怀疑和抵抗心理。

为了打消大家的顾虑,取得他们的信任,她当地妇女们广泛传唱《送郎当红军》、《当兵就要当红军》等歌曲。

湘鄂赣苏区内的民众对,热情极为高涨。

贾春英常对身边的姐妹们说,虽然我们是女儿身,但是这并不妨碍大家加入红军参与。

在她的努力游说和劝说之下,当地很多青年男女都纷纷加入了红军,成为了湘鄂赣苏区和中国的有生力量。

(湘鄂赣苏区形势图)

在此后的工作中,贾春英曾多次遇险。

一次,她和瑞昌县妇为了救会长汪敏,一同到江西武宁县境内发动当地农民。他们在本县组建了农会和妇救会,把任务执行的很顺利。

然而,在返回途中,二人不幸与当地的保安团相遇。敌人有足足一个连的兵力。

在此危机时刻,她当即让汪敏找个隐躲避。

而她自己则手持,充分地利用地形,以树林作为掩护,绕到敌人前头对着他们连开数十枪。

四个团丁应声倒地,紧接着她又快速地沿着刚才的路返回汪敏身边。

随后,她抓起一把黄泥抹在自己脸上,乔装成一个贫苦无辜的农妇。

而汪敏则装作身患重病的样子,奄奄一息地瘫在她的后背上,准备乔装闯过敌人的关卡。

走到关卡跟前时,四五个团丁拦住了她们,进行检查。

贾春英镇定自若地回“老总,我姐姐病得快要死了,我们是到前面看医生的,一刻都耽误不得。”

团丁见她满脸黄泥,可怜兮兮的,而她背上的女人则看起来已经病入膏肓,便没有难为她们。

就这样,二人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沉着冷静,不但成功脱险,还打伤了4个敌人。

鄂东南特委吴致民得知此事后,特意奖励了她一把德国制造的。

这在当时可是稀罕玩意,只有红军中的高级指挥才能拥有,这足见对她的肯定和欣赏。

经过了半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在湘鄂赣苏区军民的浴血奋战下,1932年初终于取得了第三次反“围剿”的胜利,苏区迎来鼎盛时期。

在此期间,贾春英多次出色完成了交给的任务。

她曾多次身临险境,都凭借着自己的机智和勇敢化险为夷、成功脱身。

经提议,湘鄂赣省委决定调她为省委妇女部长。

两个月后,贾春英被任命为省委兼妇女主任,负责湘鄂赣苏区30多个县的妇女工作。

为了做好工作,她不断奔走在湘鄂赣边界的修水、万载、浏阳、平江等地。

当地的分子对她恨之入骨,污称她为“土匪婆子”。

三、“双枪芙蓉”名震湘鄂赣

在长期的斗争中,贾春英不仅在妇女工作中取得了出色的成绩,而且还以能征善战而闻名整个湘鄂赣苏区。

她跃马扬枪,威震苏区,与闻名遐迩的红军女将胡筠并称湘鄂赣“双芙蓉”。

两位在湘鄂赣苏区鼎鼎大名的“女侠”因工作相识,有着共同的理想。而且,她们都十分勇敢机智。

自相识以后,她们二人便一直惺惺相惜,并肩战斗。

(胡筠)

贾春英和胡筠一起在湘鄂赣边界一带,建立了县、区、乡各级妇女。

二人积极奔走动员当地妇女群众,鼓励她们投身于火热的浪潮中,为苏区建设和红军战斗贡献自己的力量。

被鼓励的妇女中有很多人,进入红军医院、被服厂、苏区银行等单位。

有一天,胡筠深思熟虑后,决定以贾春英带领的妇女工作队为基础,建立一支游击队。

随后,她便将此想法告知了贾春英,而贾春英也没有丝毫迟疑,便答应了下来。

于是,二人便开始着手组建这支完全由妇女组成的游击队。

她们将因“围剿”而流散各地的红军部、女战士、红军家属等重新召集起来,并广泛地发动当地妇女加入。

很快一支近一千人的妇女游击队,便在湘鄂赣地区成立了。省委任命贾春英为支队长、胡筠为政委。

有一次,军对活跃在平江地区的红军展开围剿,却扑了个空。

撤退时,路过沙坝一带,恼羞成怒的军居然对当地百姓烧杀抢掠,可以说罪极。

贾春英、胡筠得知后,十分气愤。她们决定带领游击队消灭这股敌人,为受害的群众出气。

于是,她们率领女子游击队,埋敌人撤退的必经之路上的一个村庄里。

果然如她们所料,军准时出现在此地。

当他们行进至村中准备再次展开掳掠时,迎接他们的却是暴风骤雨般的枪声。

经过一番,游击队成功将这股敌人歼灭,还缴获了很多。

这让当地民众十分高兴,当二人带领游击队员回到驻扎的加义镇时,镇上早已了上万群众。

大家敲锣打鼓、燃放鞭炮,高唱着当地欢迎他们。

在平江县一带至今还流传着一首:“上打咚咚鼓,下打彭咚咚。两边齐打起,迎接‘双芙蓉’。”

从这首可以看出,当地百姓对贾春英、胡筠二人的游击队的欢迎。

不幸的是,屡立战功的女将胡筠1933年10月被污蔑为“AB反赤团”分子,随即被捕。

三个月后,军攻占湘鄂赣省委驻地,省委被迫转移。

在转移途中,胡筠以“”的名义被秘密杀害,年仅36岁。

噩耗传来,贾春英悲痛万分,她曾经这样高度赞扬战友胡筠:“她了不起,很会打游击,是个难得的女将!”

1934年“六七月”发生后,湘鄂赣省委苏区及红十六师遭受重创,湘鄂赣苏区由此转入游击战争。

贾春英工作队帮助搜集、护送给养,并了湘江特委与湘鄂西苏区之间的 。

由于敌人的频繁重兵“围剿”,湘鄂赣苏区全体军民深陷险境,条件也愈发艰苦,经常食不果腹、居无定所。

但是,贾春英依旧带领工作队,以高昂的热情顽强地开展工作。

四、谜团在身后得以

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贾春英也遇到了自己的爱情。

当时,作为名震湘鄂赣苏区的“女侠”,贾春英受到了许多红军将士的追求,也多次提出为她牵线搭桥。

但她均已婚姻会成为的牵累为由,拒绝了爱慕者的追求和的好意。

后来,一个叫潘涛的红军战士让贾春英心动了,两人年纪相仿而且是同乡。

两人相识于潘涛转战湘鄂赣期间,同龄又是阳新同乡,所以一见如故。

在后来的历次战斗中,贾春英均对这个平时沉默寡言的红军战士印象深刻。他在战场上奋勇杀敌,这与他平时的形象截然相反。

后来,二人逐渐成为生死相依的战友,每次执行任务都形影不离,此时的二人并未考虑儿女私情。

1936年10月的一天,贾春英率部护送一批物资到平江黄金洞。期间由于叛徒告密,而遭遇军的伏击,在此危机时刻,贾春英当即决定烧毁所有。

就在这时,与她一同执行任务的彭一湖用枪指着她,并让所有人放弃抵抗,乖乖交出携带的文件和护送的银元。

驻扎在黄金洞的党,很快就收到了贾春英等人被捕的消息,立即展开营救。

而贾春英在狱中经受了敌人的严刑拷打和许诺,均没有屈服。

()

全面爆发后,国共之间展开了合作。在的努力下,贾春英被释放。

当她走出大门时,看到潘涛早已等候,这让备受的她甚为感动。

历经磨砺的二人最终走到了一起。

婚后,怀有身孕的贾春英回到阳新工作,为游击队提供;而潘涛则奉命率部急赴前线。

期间,他曾在转战期间在阳新筠山短暂驻扎,但是由于战事紧急,没有选择回家看望新婚妻子。

不久之后,潘涛所在的部队再次开拔。临行前,他给妻子贾春英写了一封告别信。而这封信,最终成了绝笔。

潘涛率领游击队,1940年3月在嘉鱼金水河一带,与展开。

在此期间,潘涛不幸中弹牺牲,年仅28岁。

丧心病狂地割下了他的头颅,挂在河边的树上示众。

(潘涛绝笔信)

此时,贾春英与潘涛的儿子才刚出生不到两个月。

儿子出生后,贾春英曾托人告知潘涛这一喜讯,但始终没有得到丈夫的回复。

一个月后,她才辗转收到丈夫临行前给她写的信。

通过这封信,她才知道丈夫曾离自己如此之近,同时她也从那得知了丈夫牺牲的消息。

获知丈夫牺牲的噩耗后,一向坚强的贾春英伤心欲绝,顿时泪流满面。

不久之后,她收到了丈夫的遗物——一把德国造。这把是潘涛在战场上缴获的战利品。

丈夫牺牲后,贾春英很快就收拾好心情,继续为阳新县的部队提供。因为她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为牺牲的丈夫。

(潘涛烈士通知书)

前夕,贾春英家里突然来了一个陌生人。这个人是货郎模样的打扮,贾春英仔细观瞧,才发现来人是她曾经的战友曹栓增。

曹栓增告知贾春英,此次前来是为了给渡江搜集。

她热情招待了曹栓增,并把自己手中掌握的资料全部汇报给他。

一次,二人正在家中交接,突然闯进来一伙军,要对她家进行搜查。

在此危急时刻,贾春英却没有慌,而是让曹栓增进柴房的草堆中。然后,她不慌不忙地与军周旋,才使曹栓增脱险。

不久之后,阳新县,贾春英被任命为第八区妇女主任。

第二年,她因旧伤复发,无法承受繁重的工作,只好向申请辞职,回了老家。

(军搜查可疑人员)

就这样,贾春英在老家默默地生活着,含辛茹苦地养大了自己的孩子。

不管生活多艰难,她始终没有向开过口。

她很少向别人提起自己的过往,村里只有老人们知道她曾经“闹过”,但对她的具体经历却不甚了解。

她的儿子潘兴嵩从很小的时候,就听她讲红色故事,对她丰富的经历甚为惊叹。

建国不久,很多员证明自己身份和审核时,都会设法找到贾春英让她出面作证。因为她是当时很多湘鄂赣苏区员的介绍人。

潘兴嵩开始逐渐意识到,母亲是个有身份的人,但具体是什么身份则不得而知,母亲也从不提起。

所以,家人只知道她有段的经历,却始终不知道老人的真实身份。直到她去世之后,她的真实身份才被揭开。

(湘鄂赣省委)

2012年5月的一天,孙子潘平在查阅相关史料时才发现:奶奶贾春英的身份不简单,她曾经担任过湘鄂赣省妇女会所属鄂东南妇女会主任。

而此时距离贾春英去世已过去了28年。

近年来,潘平和年近古稀的潘兴嵩沿着奶奶当年的足迹,先后造访了湘鄂赣地区20余个城市,收集整理爷爷史料。

他们的想法很简单:“把先辈留下的红色基因传承下去。”

以上就是与1984年出生女是什么命相关内容,是关于游击队的分享。看完1984年出生的鼠是什么命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胡筠女将军被谁诬陷

1933年10月份,当胡筠在参加第三次工农代表大会期间,被王明诬陷逮捕入狱,被突然逮捕。1934年4月,胡筠在被转移过程中被人秘密杀害,当时含冤而亡的胡筠,才年仅36岁。
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在“七大”会议中,胡筠的冤案才得到平反,并且被追加为革命烈士。这位功勋卓越的女英雄,她的一生都充满了传奇色彩,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着红色的印记,被后人铭记!
胡筠于1898年2月份,出生于湖南省平江县,家境殷实。因为从小就是独生女,父母对她百般宠爱,在胡筠幼时起就接受名师启蒙,读四书五经,为了让胡筠得到全面发展,父母到处请师传艺教她武术。
1924年凭借自己的努力,胡筠最终考入了当地的一所女子师范学校,在学校里胡筠接受了进步思想,积极参加各种爱国运动,并于1925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自此走上了传奇的革命道路。

胡筠女将军被谁杀的

这位功勋卓著的女英雄在“肃反”中被“左”倾路线执行者以“AB团”成员名义秘密杀害,年仅36岁。
胡筠(1898—1934),女,湖南省平江县人。
胡筠文武双全,是中国共产党红军时期的著名女将。胡筠出身诗书世家,北伐战争时期随军到了汀泗桥,并且正式加入国民革命军,后进入黄埔军校女生队。虽然自幼时缠脚,却以“神枪手”之名勇冠黄埔四女杰之首,令黄埔男生也为之钦佩。
土改期间担任平江工农革命军司令员,成为红军中少有的女司令员。敌人曾以十万大洋悬赏她的人头。令人叹惋的是,这位功勋卓著的女英雄在“肃反”中被“左”倾路线执行者以“AB团”成员名义残酷冤杀,年仅36岁。

女中豪杰胡筠,第一个从黄埔军校走出的女司令,后来的结局如何

胡筠是为巾帼英雄,她是第一位从黄埔军校走出的女司令,她一生中打过数场胜仗,但最终却含冤入狱,她一直努力自证清白,可是没有任何人听到,她在狱中写下了《狱中自白》,本是她的自白书,但却成了她最后的遗言,她在关押转移的途中被杀害了,这样一位女中豪杰最后却以这种姿态去世,真得令人悲伤。

四明楼氏探源

四明楼氏探源
          江南一楼

          南宋参知政事楼钥(1137-1213)在《攻瑰 集》卷六《长汀庵记》一文中开头就谈到:“楼氏自周武王封夏后代之后东楼公于杞,实始得姓。·····楼氏以杞国为郡,而望出东阳”,“虽闻吾族自婺而迁,不知所始。自钥一行推而上之,至八世祖而止。惟曾叔祖二十五助教墓志云:六世祖自婺迁于明,是钥九世祖也。又不书其讳。”

          楼钥的《长汀庵记》为后人多次引用。这段话要点有四:一是楼氏是大禹的后裔,东楼公是楼姓人的得姓始祖;二是楼姓以东阳郡为郡望;三是确立了四明楼氏的始祖和一至九代的世系表;四是提出“自婺而迁,不知所始”的四明楼氏源头的问题。

        四明楼氏“自婺而迁”,具体源自何处,800年来一直悬而未决,本文试图探讨。
一、四明楼氏是“一主三副”中的三副之一
        自楼盵(字重玉,64-131)御葬乌伤以来,在近两千年的楼氏迁流史上,根据各支系的世系,大体可分为“一主三副”,即以义乌楼氏为发展主线,以东阳杞国楼氏、宁波四明楼氏和三门狮峰楼氏为发展副线。副线是主线中析分的,因为迁出和迁入的关系不明确,才作为主副关系来探讨。
        义乌楼氏的各支系均以重玉公为一世祖,重玉公生良骥,良騧 。良 騧生泰。泰生苗、蕃。嗣后,义乌楼姓遂分为苗、蕃两大派。至今,苗、蕃两大派的裔孙分布于五湖四海,现居于义乌本地的有47000余人,大部分居于外地。历史上,迁出和迁入关系比较明确的,有萧山的仙岩楼氏、浦江的浦阳楼氏、东阳的岘阳楼氏和秀溪楼氏、诸暨的北门楼氏和金峰楼氏、永康的永康楼氏、广西的昭平楼氏等。义乌本地和以上各支系,目前共有楼氏裔孙10万人以上。
        东阳象塘派杞国楼氏一世祖楼玺的孙子楼井,于隋代自长安南还浙江,先居新昌,其子楼昱迁东阳黄信坑,为东阳杞国楼氏的始迁祖,黄信坑为其发祥地。宋代东阳杞国楼氏有很大的发展,除散居东阳县各地外,有迁居天台的东序杞国楼氏,诸暨的燕山楼氏、凤仪楼氏、花亭楼氏和宋代以前迁嵊县的嵊县杞国楼氏,目前共有楼氏裔孙5万人以上。义乌各楼氏宗谱没有提及杞国楼氏迁长安或东阳黄信坑的,故列为“一副”。
        宁波四明楼氏的早期世系,根据《 塘楼氏宗谱追远世系图》记载,楼钥家族一至九世为兴业—绍宗—光皓—郁—常—异——钥,兴业就是楼钥所说的九世祖,只知道“自婺而迁”。四明楼氏在两宋时期为明州四大望族之一,其裔孙散居于宁波各县外,还有迁居于东阳的凤山楼氏、诸暨的枫江楼氏、缙云的五云楼氏等,目前共有楼氏裔孙3万人左右。义乌各楼氏宗谱中未见楼兴业迁居宁波的记载,故列为“一副”。
          三门狮峰楼氏始祖楼 于隋代从诸暨迁居宁海城西娄坑村,现属三门县。 公孙子楼 升迁居狮峰山下,即今三门县岱楼村,故称狮峰楼氏。其裔孙分布于三门、宁海外,还有散居于天台、仙居、象山等县,目前共有楼氏裔孙1万余人。楼姓迁居诸暨自宋代开始,是否是从义乌直接迁居宁海,未见有史料记载,故列为“一副”。
二、四明楼氏源于何处的四种说法
        (一)源于义乌楼氏。据《义乌楼氏源流》130页“宁波 县楼氏分迁图”记载:重玉公十一世孙仲书迁 县。又据136页“宁波东湖楼氏分迁图”记载:重玉公三十一世孙孟勤迁宁波东湖。楼图南《乌伤香山楼氏统宗源流序》云:“孟勤,性嗜书,尝游学宁波,爱东湖之胜,遂家焉”。《乌伤香山楼氏统宗源流序》又云:“宋大明六年,乡邻挨推承模护解枫香进都,时遇世乱,虑害,举家避入宁波,居于四明。”可见,两宋以前义乌楼氏有多支裔孙迁居宁波。但是现有宁波四明楼氏到底源于义乌还是东阳,并没有具体记载。
        (二)源于奉化峨阳楼氏。据《峨阳楼氏宗谱》记载:峨阳楼氏始祖楼鼎,鼎生哲,字文珂;哲生四子:“茂 、茂 、茂郊、茂防;茂郊生三子:嘉 、承绪、兴业,”另一说生五子:保徽、保 、保善、保义、保养。三子保善字兴业,迁居奉化市。兴业曾孙郁,由奉化市徙居宁波 城南。这一说法,曾被后人采纳。只是后来又被当地鄞塘楼氏后人否定。

        奉化市,意指当时奉化的街市或集市,非现在的奉化市城区。至于确切的地点,《鄞 塘楼氏宗谱坊表》记载:在奉邑东北一十里第三都,司录公承皓(这里应为继承光浩之意,实名为浩,光浩)故宅。
      (三)源于东阳岘阳楼氏。据《岘阳楼氏宗谱内纪世传》记载:楼兴业是岘阳楼氏始祖楼蓉长子良希的玄孙,生于唐懿宗咸通十二年(871),昭宗天佑三年(903)举授黄岩令,仕至中书秘阁,卒于后晋出帝开运二年(945),葬永康四里牌。兴业生二子:继宗、绍宗迁四明 县。这种说法最符合实际,也最值得采信。后面将进行分析。
      (四)源于徐州沛县。据缙云县《五云楼氏宗谱外纪列传》云:“第一世讳浩,字善养,行壬十四。自东楼公肇封于杞,世居徐州沛县,至公避五季之乱,徙浙西之明州,即今宁波府 县四明驿前居焉。”这一说法,还有何光岳著的《中华姓氏源流史》:“楼浩于五代初由沛县迁 县四明。”但这种说法事实证明不可信。后面会再作分析。

      三、四明楼氏“副”入“主”的路线图
          四明楼氏的源头在哪里?关键就是要寻找副入主的路线图。重玉公是当代楼姓人的共同始祖,要通过某个连接点,纳入以重玉公为始祖的主线。东阳杞国楼氏已解决这个连接点,据《东阳杞国楼氏宗谱外纪系图》记载,东阳杞国楼氏即是徽的一支,始祖楼玺是重玉公的十二世孙。三门狮峰楼氏因缺少史料,尚无法理清其路线图。
          四明楼氏源于何处?具体讲,就是要解决始祖兴业公迁于何处的问题。从楼钥提出“不知所始”以来,一直为后人所关注,如清高宗乾隆十二年(1747),义乌朱兆盛为东阳《秀溪楼氏宗谱》撰《楼氏泗溪少溪同源共本序》中感叹“宁绍乌伤势即难朕”。
          源于奉化峨阳楼氏之说,曾一度被采纳,但最后又发现不符合。据《鄞 塘楼氏宗谱》记载:清高宗乾隆四年(1739)四月,奉化峨阳楼氏楼隘村宗长楼汝修偕侄子抱宗谱到宁波找鹤湾谈修谱之事,鹤湾公对照两谱的排行序次,发现峨阳楼氏世系比“余谱首多三世,其一世曰 佥宪公,讳鼎;二世曰耕隐居士,讳珂;三世曰茂 、茂 、茂郊、茂防,昆季四人均以茂为行。而讳茂郊者,即系余始祖兴业公之父。”这一重要发现,使他“拍案狂呼大叫:谓人生快事莫是过矣,以余祖在天之灵。”乾隆六年(1741),他为四明楼氏撰《五修宗谱追远增补序》,并署名为佥 宪公二十八世孙。

        但此后的一百多年中,四明楼氏应以谁为始祖,又产生了分歧。后世子孙考查推究后觉得茂郊是兴业公父亲的说法不可信。因此,至清德宗光绪十九年(1893)重修《鄞 塘楼氏宗谱》和三十三年(1907)重修《甬东楼氏宗谱》时,重申兴业为本族始祖,在《追远世系图》中指出:“余族旧谱向以兴业公为为始祖,……今考宣献公作《严州公行状》有云:可寻者自兄以上才八世,核之旧谱适相符,因恪循宣献公之所寻而仍以兴业公为始祖。”

          据《峨阳楼氏宗谱》记载,楼鼎是唐初娄师德(630-699)的六世孙,不仅缺乏史料依据,而且娄师德的身世还是个谜。并且峨阳楼氏宗谱记载的楼鼎也不是东阳象塘派杞国楼氏记载的楼鼎,后者生于南朝陈,隋时曾任河南许州节度使,后曾居台州。前者是唐后期的人,前后相差200年左右,不符合事实。
        至于《义乌楼氏源流》提到的重玉公十一世孙仲书、或三十一世孙孟勤、南朝宋代的楼承模等,从义乌迁居宁波,则无法详尽其后裔,不可考。

        而源于徐州沛县一说,更缺乏史料,查《中国人名大辞典》,无一人是沛县人。所以,也不可考。
        明初大学士宋濂(1310-1381)在《乌伤香山楼氏家乘序》中谈到:“而四明之支,则祖秀实之子恭。恭之远孙宣献公钥,常述高祖先生事略,自谓其先婺人,但不详徙居之始耳。”,这是解开四明楼氏源头之谜的一条关键的史料。

        楼苗,字秀实,娶刘氏,生三子:恭、元、徽。宋濂认为,四明楼氏是义乌楼氏苗公长子恭的后代。清道光八年(1828)胡筠为东阳杞国楼氏作《东阳楼氏续修宗谱序》时认同这个看法。他说:“秀实子三:孟曰恭,则四明楼氏之祖也。”

        查《乌伤香山楼氏世祖分迁图表》,大禹96世孙楼蓉于唐景云元年(710)自义乌迁居东阳南门;又《东阳南门俞家巷楼氏分迁图》标明:恭是重玉公的五世孙,蓉是重玉公的二十世孙,迁居东阳南门。

        楼蓉是东阳岘阳楼氏的始祖。据《岘阳楼氏宗谱》记载:楼蓉(683-767,唐处士,好交友,著作有《卧云集》等)生良希(707—789,字仲兴,唐朝进士,中宏词科,翰林院学士,曾任新州治中郎,去世后葬于东阳城南岘山北麓,他儿子曾在墓前建寺院,被后人称为“中兴寺”,现东阳南寺塔附近)、良奇(711-792,字仲秀,唐进士,翰林院学士,东阳秀溪楼氏先祖)。良希生湛然(727-824,佛教天台宗八世祖,曾主持修建东阳中兴寺与法华寺)、龅然(733-820,唐处士,曾回迁义乌东门,过继给居住在义乌东门的楼莨长子楼茵),龅然生清(762-845,曾从义乌东门迁居永康,去世后葬于永康。因永贞元年考中进士,在永康楼氏宗谱中被误记为永贞公)、涛(766-856)。清生文焕(792-882,从永康回迁东阳),文焕生祢(829-906,去世后葬于东阳南山北麓),祢生兴业(871-945,曾任黄岩令,中书秘阁,去世后葬于永康四里牌)。

        前面已提到:兴业生于唐懿宗咸通十二年(871),初居东阳西部乡(现属东阳白云街道),昭宗天佑三年(903)举授黄岩令,后晋开运二年(945)卒于官,葬永康四里牌。兴业生继宗(894-967)、绍宗。绍宗徙四明鄞县,是包括现鄞县在内的宁波四明楼氏共同祖先。

        综合上述资料可见,宁波楼氏源于东阳,是岘阳楼氏楼蓉的后裔。这也符合南宋参知政事楼钥《攻瑰集》所记载的“东阳,桑梓之地也”。也就是说,楼钥承认东阳是“桑梓之地”,是故乡。

        据凤山楼氏宗谱记载,南宋参知政事楼钥在金华任职时,为了亲近宗族,不忘祖德,曾经让幼子楼淳回迁,卜居东阳江畔,成为现东阳“凤山楼氏”的祖先。
        又据岘阳东楼宗谱记载,与楼钥(1137-1213)同时代的楼氏祖先楼允载(1136-1210,字文恕,谱载生性纯笃,学行优长,为乡闾表率,雅好山水之乐,于适意处辄徜徉终日,缙绅归隐者多与结盟),去世后,同宗太师公钥(攻瑰先生)志其墓。

注:本文作者江南一楼,原名楼向东,1990年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同年参加工作,2007年曾出席中华楼氏文化研究会成立大会,并被安排发言,之后业余时间一直致力于宣传弘扬楼氏文化,现为中华楼氏宗亲联谊会总会常务副会长,著作有《红楼夜话》《大唐才子楼颖传》等。本文主要根据联谊会总会顾问原研究会会长浙江大学教授楼子芳先生撰写的同题文章以及义乌东阳永康宁波等地楼氏宗谱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