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央重用浙江籍官员

中央重用浙江籍官员(清末四大奇案之杨乃武与小白菜案,为何会导致上百名官员被革职)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1-04 10:39:36 浏览676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清末四大奇案之杨乃武与小白菜案,为何会导致上百名官员被革职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导演王晶连续上映两个电影,一个是《九品芝麻官》,另一个是《满清十大酷刑》,这两部电影都是以杨乃武与小白菜案为原型,将这个故事再次带入人们的视野。

本文再次梳理杨乃武案的审理过程,并且深入解析,为何会出现上百名官员被革职的现象。

杨乃武是杭州余杭县人,家中有一定的产业,而杨乃武也是举人,在中国古代社会地位很高,可以说,杨乃武在当时即使不是豪门大户,也是家境殷实。

而小白菜原名毕秀姑,因为长得好看,加上平时穿绿色大褂,系白色围裙,颇似白菜的形象,因此人们都称其为小白菜。

这两个人能够发生关系,主要是因为当时杨乃武是小白菜家的房东,小白菜嫁给做豆腐的葛品连为妻,此后就租在杨乃武家,做豆腐都是起早贪黑的活,跟武大郎卖烧饼是一个道理,古代的妇人在家没什么事做,小白菜就与杨乃武的妻子交好,因此,小白菜也经常到杨乃武家做客。

在此期间,作为文化人的杨乃武还教小白菜认一些字,两家的关系也很好,当时经常有人去骚扰小白菜,经常为杨乃武驱逐,然而后来杨乃武的妻子去世,那些市井流氓就造谣说杨乃武与小白菜是非正常男女关系。

中国的社会风气就这样,莫说是古代,就是现在社会,男女之间也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倘若一个妇人到一个单身男人家中,也会被认为是作风有问题。

这种声音传到葛品连的耳中,也是无法忍受的,这个葛品连选择和武大郎一样的做法,搬家!

不管杨乃武与小白菜之间到底有没有事情,从他们搬家后就应该没啥多大关系了,然而让人想不到的是,不久之后,葛品连离奇死亡,当时仵作在勘验的时候,向官府报告说葛品连是中毒而亡。

当时初审此案的刘锡彤,对杨乃武与小白菜之间的风言风语也有耳闻,因此,在审理的时候,就有故意陷害杨乃武的意思。

那么,知县刘锡彤为何会针对杨乃武呢?原因就是前面提到的,杨乃武是举人身份,在当时的社会上有一定的影响力,如果对举人不了解,大家可以回想一下高中时候学的课文《范进中举》,范进中举的时候,大家都来给他送礼。

估计这个杨乃武平时跟刘锡彤有很多矛盾,因此得罪过刘锡彤,刘锡彤以葛品连为毒死的根据,开始审理犯罪嫌疑人小白菜,在古代,由于刑侦技术比较落后,最常使用的手段就是“大刑伺候”。

屈打成招的案件因此比比皆是,小白菜是一名妇人,自然经不起官府的刑罚,最终按照刘锡彤的授意,说自己与杨乃武有奸情,杨乃武为夺小白菜而毒杀葛品连。

中国古代,前面屈打成招后,可以根据人证以及一些推理,只要合理就可以判案。

比如前几年,在北京一个卖煎饼果子大妈和一位顾客的事情,一位顾客拿到煎饼果子发现少了一个鸡蛋,而和大妈发生争议,大妈给出的理由是,我一个月收入三万元,怎么会给顾客少一个鸡蛋呢!

这种逻辑在现实生活中也会经常遇到,当一个人质疑一个人的人品的时候,他往往会说,我家多有钱,怎么会拿你的东西。其实,这种以情理来推测案情是不恰当的,如果有钱人都不干坏事,那些偷税漏税的事都是哪来的。

很明显,在主观臆测之下,不管杨乃武与小白菜是否有奸情,人们都已经认定你们有奸情了。

当然,尽管刑侦技术很落后,但是审讯的程序却很健全,从余杭县知县认定杨乃武与小白菜是杀人犯之后(当时杨乃武还没有认罪),杭州知府也采取大刑伺候,杨乃武此时也只得认罪,相对于死,折磨才是最痛苦的惩罚。

知府一级之后,再次上报浙江按察使(省级司法体系),浙江臬司接受此案件后,认为案件存在问题,再次进行审理,如果是现在的话,当堂翻供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杨乃武与小白菜都因为害怕用刑,而不敢翻供,浙江臬司上报浙江巡抚杨昌濬后,最终按照最初的判决杨乃武“谋夫夺妇”的罪名上报朝廷。

按照正常的案件,一般刑部认为此案没有问题,杨乃武与小白菜就等着秋后问斩就可以了,然而当时杨乃武的姐姐与杨乃武的继任妻子在胡雪岩的支持下上京告御状,甚至惊动慈禧太后,慈禧太后随即要求此案重审,浙江巡抚杨昌濬随即重审,杨乃武与小白菜乃敢翻供。

随即特别派遣钦差到浙江审理此案,然而这个钦差大人重新审理的时候,又施加酷刑,杨乃武与小白菜没有熬过重刑,最终只能维持原口供,钦差也上报维持原判。

到这里,此案已经审理六次,再加上当时上海《申报》对此案一直跟踪报道,在当时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

尤其是当时江浙士绅都认为此中必有冤屈,在杨乃武同窗的奔走下,江浙士绅联名上书,要求此案重审,在京的浙籍官员也都联名要求将此案调到北京来审理,在当时江浙籍的官员翁同龢,作为帝师影响力最高,他向两宫皇太后进言:“此案如不平反,浙江将无一人肯读书上进矣”。

在这样的背景下,慈禧太后要求刑部再次重审此案,一个案件如此这般开审达六七次之多,审理期间将近四年之久,在中国古代也是少见的,最后刑部官员从勘验尸体方面入手,发现存在问题,刑部将葛品连的棺材抬到北京,开棺验尸后发现当初葛品连之死,并非毒死,而是病死,最终杨乃武与小白菜案得以沉冤昭雪。

当然,此案并未就此结束,慈禧以杨乃武与小白菜生活不检点为由,朝廷不再录用杨乃武,而浙江籍的官员则来了一个官场震动,包括浙江巡抚杨昌濬在内一百多位官吏因此丢掉顶戴花翎,永不录用。

一个命案竟然搞掉一个巡抚的顶戴花翎,在当时不能不说是有着深意的,其实包括杨昌濬在内的浙江籍官员,都是湘军镇压太平天国后任用的湘军体系的官员,导致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薄弱,有人认为此案可能是慈禧借此削弱湘军的势力而进行的。

清朝四大奇案中的刺马案,也被人怀疑有此种因素,案情具体如何,因为掺杂了太多的政治因素,此案的真相也越来越扑朔迷离,因此称为奇案。

雍正为何讨厌浙江人

”实际上,雍正皇帝用人有明显的偏向,并非“言语明白”的人就能得到重用的。其中,雍正讨厌浙江籍官员最为明显。 浙江德清县人许镇拟任江西南昌府知府,由吏部引见雍正皇帝。雍正皇帝在他的履历片*上批注:“人苍,着实明白,只恐有浙江风习。”显然,这里的“浙江风习”是与“明白”相反的一个词。雍正皇帝是讨厌“浙江风习”的。同样的意思,雍正用的更多的是“浙江风气”,甚至贬低浙江为“下江”,贬斥“下江风气”。 浙江会稽县人,山东粮道鲁日华有幸受到雍正的夸奖:“好的,一点无浙江风气。”浙江会稽县人,广州府同知马世枢“人甚老成明白,显露毫无浙江风气……着实去得,将来可成器”;浙江海盐县人,广西柳州府知府钱元昌“人甚老成明白,将来可道员,不似浙江人,好相貌,须参白”;浙江人,镇江府知府毛德琦“人去得,卓用的,人老成,不似浙江人风气”。这些浙江籍官员得到雍正肯定和夸奖的原因,恰恰是“不似浙江人”。 当然了,即便是雍正判断一些浙江籍官员不错,但也担心是伪装表演的结果。这在浙江山阴县人,江苏丹阳县知县吴栋的履历片上最突出。雍正写道,吴栋“老成明白,不似浙江人、只恐桩(装)作,若不,好州县”。同县人,户部江南司主事朱叔权在引见时,给雍正的印象也不错。但雍正在心底对朱叔权还是不信任:“(朱叔权)着实明白,有良心,总不似浙江人,请训旨时口口称奴才主子,将来若走正路,乃大器也。”在雍正看来,浙江人都是没有“良心”的,大多不走“正路”,所以成不了大器。 那么,雍正为什么对浙江人抱有这么大的偏见呢? 首先,浙江人身上有雍正厌恶的“科场习气”。科场习气在雍正看来是拉帮结派、迂腐保守、务虚不务实等等劣习。科举取士产生的师生、同门、同学等关系,的确让科场出身的官员划分为不同的群体,甚至党同伐异;而四书五经也读得很多书生因循守旧、迂腐笨拙,缺乏实际操作能力。但是,雍正认为科场习气就是彻底的贬义,则以偏概全。科甲出身的人,也有许多刚正耿直、学以致用、政绩卓著的好官。不幸的是,浙江人才荟萃、文教昌盛,是科场大省。金榜上,浙江书生往往名列前茅。这无形之中却犯了雍正的一大忌讳。 第二,浙江省不幸又是“文字狱”的重灾区。吕留良、钱名世、查嗣庭、汪景祺等浙籍文人,引发了多场“文字狱”,让雍正“印象深刻”。清朝建立后,江浙一带的读书人多少残存晚明知识分子的独立和反抗精神。民间流传着一些针砭时弊,显露不平之辞的作品。这在雍正皇帝看来就是“不忠”,需要残酷打击。比如,查嗣庭引见时,雍正对他没有好感,说他“兼有狼顾之相,料其心术必不端正”。狼顾,是古代相术中典型的不忠之相。 浙江多发文字狱,既有文化昌盛和帝王多疑的原因,也表明浙江读书人在高度专制体制下还保留独立人格和自由思想。可是,在雍正(也包括所有的皇帝)看来,书生也好,官员也好,首要的品质是效忠帝王,无条件地忠诚于皇帝。只有首先是奴才,才能成为人才,进而得到高官厚禄。不原意当奴才的浙江书生,自然不讨皇帝的喜欢了。 第三,雍正认为浙江民风刁顽,“浙江绅士刁悍浇漓,以强凌弱相习成风”。传统王朝追求的是安定和谐,希望臣民都在王朝体制下规规矩矩生活,不要多事,不要怀疑。而浙江省偏偏民风“刁钻”,每年上报朝廷的诉讼案件很多。雍正自然认为这个地区人心不古,“兴讼”“喜讼”。为此,雍正还暂停了浙江乡试三年,特派“观风整俗使”这么一位钦差,常驻浙江治理民风人心。尤其是杭嘉湖平原,被雍正认定人心坏透,是整治的重点。 绍兴人鲁迅说:“绍兴非藏污纳垢之地,乃卧薪尝胆之乡。”这句话用在浙江全省也有效。浙江人骨头硬,敢于维护自身权益,不惧斗争,善于斗争。这在专制帝王看来就是不安分、不老实。但是,一个连自身权益都不敢相争的人,怎么指望他去为国斗争呢?可是,在雍正(也包括所有皇帝)看来,天下官民只需要服从与忍耐,至高无上的皇权自然会为人人安排好秩序、稳定和生活。 第四,浙江省社会发达,流动性强。大批浙江商人、书生到全国各地讨生活。这又是和雍正皇帝“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田园牧歌式的理想社会相违背的。雍正说绍兴“生事不法之徒皆出在外”,指的绍兴师爷遍布全国官衙的现象,几乎有“无绍不成衙”的趋势。这些人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替雇主解决钱粮、刑名事务,甚至处理政务。其中有不肖之徒,贪赃舞弊,欺压良善。但是,多数绍兴师爷是靠本事吃饭的“职业经理人”,受到各级雇主认可——不然也此现象也不会持续几百年。遗憾的是,雍正设想的治下,是没有职业经理人的地位的。他希望人人安于皇帝指定的角色和位置,消灭到处乱跑、自己控制不了商贾、师爷等活跃分子。 更让雍正气愤甚至害怕的是,浙江商人和绍兴师爷到处闯荡后,视野开阔了,底子硬气了,独立性越来越强。比如,绍兴师爷非常有骨气,坚持与雇主是雇佣关系,而不是上下级或者主仆关系。雇主有怠慢或者侮辱,绍兴师爷就拂袖而去。鲁迅先生曾说,绍兴师爷的箱子里总放着回家的盘缠,合则留,不合则去。这种气节和独立精神,严重刺激了崇尚强权稳定、提倡忠顺服从的雍正皇帝。 如果某个省份有上述“恶习”中的一两条,可能还不至于让雍正皇帝产生严重反感。不幸的是,浙江省沾了所有讨雍正厌的恶习。他认定浙江的人心民风与王朝体制格格不入,需要重点整治。 雍正皇帝的这种厌恶,还遗传给了儿子乾隆。乾隆皇帝对浙江人的印象也不好:“朕闻浙江政治废弛,风气浇漓。官吏则上下相蒙,民情则狡诈百出。”在官员履历片上,乾隆继续用“浙江风气”来表达贬义。 乾隆四年,浙江人陆纶拟任湖南永州知府,乾隆引见时批注:“老实人,颇无浙江风气,但非大器也。”可见,浙江人在乾隆眼中也是成不了大器的。同年,江苏武进县人庄柱拟任浙江温州府知府,引见后乾隆写道:“人不浮而晓事,江南中好些的,将来藩臬都可试用。似结实,直爽人,而呐于言,不似下江碟碟利口之流。”可见,乾隆认为“下江”人伶牙俐齿、狡诈奸猾。庄柱幸亏不多话,是皇帝喜欢的老实人,所以被乾隆内定为省部级官员(藩臬)的后备人才。 其实,“浙江风气”普遍不受清朝皇帝的喜欢。各个皇帝都不喜欢有浙江风气的官员。但是在公开场合,没有一个皇帝承认这种用人偏向(履历片是保密的,皇帝可见,当事人不可见)。顺治皇帝处分了许多江浙官员,却特别强调“朝廷立贤无方”:“南人中有贤有不肖,北人中亦有贤有不肖。朕近日处分各官虽多南人,皆以事情论,非以地方论。”乾隆时,御史杭世骏反映了国家用人重满洲轻江浙,遭到革职处分。 专制帝王讨厌浙江人,恰恰是浙江人的光荣。这说明,在专制独裁时代,浙江人还保有难得的人性光辉。 * 履历片是引见程序中,吏部呈递给皇帝的受引见官员的简介和履历。皇帝在上面批注,作为官员任命和日后进退的重要依据。引见结束,履历片由军机处(或宫廷)保存

浙江省江山市出过几个国民党将军军衔的

根据江山市官网简介,民国时期以“三毛一戴”为代表的江山籍国民党少将以上将领有65人。此外,比较有名的有:

国民党军队少将:王松流,王问楚,王庚白,王蒲臣,毛钟书,毛万里,毛镜秋,毛应章,毛挥鹏,叶开伍,李祖卫,朱中夫,吴海龙,何芝岗,陈崇威,刘方雄,陆剑如,陆江根,张冠夫,周洵飞,周建国,周浩阳,周养浩,周念行,周启才,周文新等。

国民党军队中将:毛人凤,毛森,徐达,姜献祥,杨明禄,杨戍生,曹思齐,戴笠。

扩展资料:

江山历史绵长、人杰地灵,孕育了清漾毛氏文化、江郎山世遗文化、仙霞古道文化、廿八都古镇文化以及村歌文化,是一个值得探寻的人文故地。

江南毛氏发祥地、毛泽东祖居地——清漾村,历史上出过8位尚书、83位进士,毛泽东系清漾毛氏第56代嫡孙,与蒋介石原配夫人毛福梅同辈,习近平等中央领导先后莅临指导,毛新宇等毛氏宗亲多次来此寻根问祖,《清漾毛氏族谱》被国家档案局列入首批48件国家级珍贵遗产档案之一。

仙霞岭北麓山脚保安乡有原国民党军统局局长、“世界谍王”戴笠亲手设计的故居秘宅,被誉为“中国村歌之乡”、“中国村歌发祥地”、“中国村歌创作基地”。

江山新闻网-民国时期江山县(现江山市)国民党将军名录

余姚籍开国将士

浙江有15位浙江籍的少将,元帅、上将和中将没有浙江籍的。

01、陈铁君,浙江省平阳县人(1955年);
02、周子祯,浙江省诸暨县人(1955年);
03、张崇文,浙江省临海县人(1955年);
04、郑汉涛,浙江省慈溪县人(1962年);
05、沙风,浙江省新昌县人(1964年);
06、张瑞,浙江省浦江县人(1955年);
07、梁军,浙江省杭州市人(1961年);
08、方铭,浙江省宁波市人(1964年);
09、钱春华,浙江省鄞县人(1964年);
10、姚醒吾,浙江省吴兴县人(1955年);
11、李逸民,浙江省龙泉县人(1955年);
12、朱虚之,浙江省临海县人(1955年);
13、伊文,浙江省余姚市人(1964年);
14、李仲麟,浙江省鄞县人(1964年);
15、叶长庚,浙江省分水县人(1955年)。

为何高官皆湖南浙江人做过最大的官

周恩来(1898-1976年),字翔宇,祖籍浙江绍兴,周恩来祖父周骏龙(号攀龙)与其二哥周骏昂(号亥同)于清咸丰年间,从浙江绍兴移居江苏淮安做官。1898年3月5日周恩来诞生在这里,并在这里度过了童年12个春秋。
他是中国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
蒋介石(1887-1975)名中正,浙江奉化人,中国国民党当政时期的党、政、军主要领导人。
金仲华(1907年-1968),笔名孟如、仰山等,浙江桐乡人,现代著名国际问题专家、社会活动家。
蒋经国(1910―1988)浙江省奉化人。蒋介石长子。政治革新家。
蒋方震(1882—1938)字方震,浙江海宁人。陆军专家。
陈布雷(1890-1948),机要文人。浙江慈溪人。
陈诚(1898—1965),字辞修,乳名德馨,别号石叟,国民党一级陆军上将(1947.2),军事统帅。浙江省青田县高市乡外村人,出生在一个世代农家。
戴笠(1896-1946)小名春风,字雨农。浙江江山人。情报专家。
汤恩伯(1898–1959年),原名汤克勤,浙江武义人。军政名家。中国国民革命军高级将领。
蒋鼎文(1895~1974),字铭三,浙江诸暨里浦盘山人。军政名家。
胡宗南(1896-1962)军政名家。浙江镇海(宁波)人。

浙江省有多少现任省,部级干部

(1)中 共 浙 江 省 委
夏 宝 龙:省委 书记、省 人大 常委会 主任
李 强:省委 副书记、省长
王 辉 忠:省委 副书记、省委 政法委 书记
任 泽 民:省委 常委、省 纪委 书记
葛 慧 君:省委 常委、宣传 部长
刘 力 伟:省委 常委、省 公安厅 厅长
龚 正:省委 常委、杭州 市委 书记
胡 和 平:省委 常委、组织 部长
袁 家 军:省委 常委、常务 副省长
王 新 海:省委 常委、省 军区 政治 委员
赵 一 德:省委 常委、省委 秘书长
刘 奇:省委 常委、宁波 市委 书记
陈 一 新:省委 常委、温州 市委 书记
(2)浙 江 省 人 大 常 委 会
主任:夏 宝 龙
副主任:茅 临 生、 程 渭 山、毛 光 烈、袁 荣 祥、冯 明、王 永 昌、厉 志 海、姒 健 敏
(3)浙 江 省 政 府
省长:李 强
省委 常委、常务 副省长:袁 家 军
副 省 长:熊 建 平
省 政府 顾问、党组 副书记、省 政协 副主席 :王 建 满
副省长:黄 旭 明、郑 继 伟、朱 从 玖、梁 黎 明、孙 景 淼
(4)浙 江 省 政 协
政协 主席:乔 传 秀
副主席:陈 加 元、王 建 满、陈 艳 华、姚 克、汤 黎 路、张 泽 熙、陈 小 平、吴 晶、蔡 秀 军、孙 文 友
(5)副 省 级 城 市
杭州 市委 书记:龚 正
杭州 市 人大 常委会 主任:王 金 财
杭州 市长:张 鸿 铭
杭州 市 政协 主席:叶 明
宁波 市委 书记:刘 奇
宁波市 人大 常委会 主任:王 勇
宁波市长:卢 子 跃
宁波 市 政协 主席:唐 一 军
(6)副 部 级 高 校
浙江 大学 党委 书记:金 德 水
浙江 大学 校长: 吴 朝 晖

杭州市富阳区在国内级别最高的官员有哪几位

方亮,男,汉族,1976年10月出生,杭州富阳人。曾任富春街道副局级组织员,富春街道党工委委员、办事处副主任,高桥镇党委副书记,市(区)委办公室副主任。现任大源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拟任龙门镇党委书记。

周建军,男,汉族,1972年3月出生,杭州富阳人。1990年12 月参加工作,1991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济南陆军学院法律专业在职大学毕业。曾任市委直属机关党工委副局级组织员。现任区委老干部局副局长。拟任区商务局党委副书记。

李向明,男,汉族,1972年7月出生,杭州富阳人。1992年8月参加工作,2001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浙江财经成人教育学院会计学专业在职大学毕业。现任区财政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区投融资管理办公室专职副主任。拟任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党工委副书记。

汪孝君,男,汉族,1979年8月出生,杭州富阳人。2001年8月参加工作,2002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法律专业在职大学毕业。曾任洞桥镇副镇长,鹿山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挂职)。现任鹿山街道党工委委员。拟任胥口镇党委副书记。

扩展资料:

1、富阳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的西南角,古称富春,杭州市辖区。与西湖区、萧山区、余杭区接壤,属于副厅级别编制,

2、所以富阳区区长是副厅级别(相当于地级市副市长、省教育厅副厅长级别),所以副区长一般都是正处副局级别(比普通地级市副市长低、比普通县长、区长级别高,属于特殊级别)。

3、富阳为浙江第二竹乡,竹笋为一大特产。冬笋是竹笋之王,生在竹鞭上,潜伏地层,秋季发芽,冬季成笋。富阳冬笋具有“壳薄肉嫩、切片不碎”的优点,做羹佐肴,味甲诸蔬,营养丰富,素享盛名,封建王朝列为贡品。

4、新登烧饼,富阳大部分地区都有烧饼,与其他地方比起来,富阳的烧饼最为好吃,如果要富阳地区来比个高低,那就属于新登镇的烧饼最正宗。

5、半山桃子,新登镇半山村自然风光秀美,没有污染,土质优良,盛产桃子。每年四上旬,满山桃花,灿若红云。每年举办“桃花节”,吸引不少四方宾朋,也打响了半山桃子的品牌,半山村已被列为杭州市都市农业示范园区。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富阳区

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桩小案,为何惊动两宫太后,一百多官员还被革职

杨乃武和小白菜一桩并不是小案,其中还牵扯着许多官员的权衡利弊,里面还有后宫两大太后的旨意,本来只是官员和太后之间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但是无奈杨乃武和小白菜变成了这里面的牺牲品,最后还好有有良知的人士站了出来,慈禧为了平凡民间的情绪,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个案件,后来就牵扯了一百多个在职的官员。

在早期的时候有一个知县名字叫做刘锡彤。他上任当了知县以后,就到处克扣老百姓的口粮,还滥用私刑,作恶多端。杨乃武属于一个非常有正义感的人于是多次想州知府举报他,就这样不仅断了他的财路,还让他难堪。甚至还经常自己编一些打油诗挖苦讽刺他。所以,他和杨乃武可以说是不共戴天。

刚好,因为葛小大的突然死亡可以通过小白菜嫁祸给杨乃武,而且自己的儿子也非常害怕小白菜将他迷奸自己的事情说出来,所以他就知道自己的儿子将小白菜糟蹋了。刘锡彤现在就可以通过嫁祸的方法来威胁杨乃武,这样的话,既保护了自己的儿子,也可以将自己的眼中钉铲除,一石二鸟的好办法。

后来民间正义的人士就上朝廷举报了,凡是那些涉及此案的官员,全部都被调查。最后,在慈禧的指令下,但是涉及这个案件的官员,全部都不用了。直接流放,就这样上百名官员就全部离职了。

浙江省诸暨籍外地县级以上的领导

  近代:民国时期,诸暨出了130多名国民党将军,占中国的百分之一点五,占浙江的16%。黄埔一期,600人,浙江占25人----其中诸暨人就有11人。
  现代:
  张仕波:中将 原广州军区副司令员、驻香港部队司令员,现任中共十八届中央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校长。
  吕新华: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副部长。---璜山吕村人
  陈智敏:公安部副部长、党委委员兼国家网信办副主任
  蒋巨峰:四川省省长,现任十二届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浬浦盘山村人
  吕祖善: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原浙江省省长---次坞大桥人
  何东昌: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会委员、原教育部部长
  胡祖才: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国务院医改办副主任
  黄奇帆:重庆市市长
  陈金彪: 浙江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
孙永波:黑龙江省副省长、公安厅厅长 ---璜山高大村人
  周国富:浙江省政协第九、十届委员会主席 原省委副书记
  黄旭明:浙江省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
  俞国行:浙江省人大主任 原公安厅长
  陈敏尔:贵州省委常委,贵州省委副书记
  杨基常: 广西省委副书记
  葛慧君:浙江省委常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常务副省长
  陈龙: 浙江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潘家玮:浙江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省委办公厅主任
  俞仲达:浙江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省政府办公厅主任
  钱巨炎:浙江省财政厅厅长
  楼国华:浙江省林业厅厅长
  杨建新:浙江省文化厅厅长
  郭剑彪:浙江省交通厅厅长
  徐焕明:浙江省商务厅副厅长
  赵国明:浙江省统计局副局长
  邱飞章:浙江省科技厅副厅长
  周源祥:浙江公安厅110指挥中心主任兼航空警务队政委
  金洪根:商务部驻缅甸大使馆商务参赞
  张仲灿:中共杭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市委党校副校长
  楼志浪:浙江省防范办主任 原金华公安局长
  寿永年:宁波市委常委、鄞州区委书记
  陈石春:温州市委常委、公安局长
  殷乐人:温州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
  陈兴超:中共江西省鹰潭市委书记
  魏伟: 中共绍兴市委秘书长、绍兴市委常委
  袁宝成:广东省东莞市市长
  何国梁:绍兴市人大副主任
  张伟波: 绍兴市政协副主席
  徐明光: 绍兴市副市长
  丁晓燕: 绍兴市副市长
  楼建明:新昌县委副书记 县长
  徐文光:杭州富阳市委书记 –已提名为杭州市副市长
  戚哮虎:杭州桐庐县委书记 --已提名为杭州市副市长
  王敏奇:湖州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
  何伟仕:绍兴公安局副局长
  陈旭东:上海海关副关长
  寿永年:宁波鄞州区委书记
  许捷:温州外事办主任
  朱云鹏:台湾行政院政务委员
  徐自强:中将 北京军区副政委
  葛焕彪:中将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工委政委
  寿晓松:少将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战争理论和战略研究部部长

蒋介石党政军中有多少浙江人重要的有哪些人

胡宗南:浙江宁波人,黄埔军校一期生,黄埔系的第一个军长,第一个兵团总指挥,第一个集团军总司令,第一个战区司令长官,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在离开大陆以前获得第三颗将星的人;
戴笠:浙江江山人,黄埔军校毕业,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军统)副局长,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主任,国民政府财政部缉私总署署长,财政部战时货物运输管理局局长,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
陈诚:浙江青田人,字辞修,保定军校炮科毕业,蒋介石的校友,国民党一级陆军上将,蒋介石有一句口头禅,叫“中正不可一日无辞修”;
俞济时:浙江奉化人,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后留任蒋介石侍卫,1937年任七十四军军长(整编七十四师的前身),国民党总裁办公室总务主任、侍卫长,“总统府”第二局局长及战略顾问、“总统府”国策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