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尔济吉特氏

博尔济吉特氏(博尔济吉特氏一度霸占清朝后宫,为何没生下几个满清王爷)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1-02 15:07:46 浏览212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博尔济吉特氏一度霸占清朝后宫,为何没生下几个满清王爷

蒙古族乞颜部孛儿只斤氏,是蒙古语旧时汉译带侮辱性的贬称,实际可译为博尔济吉特氏。而成吉思汗是乞颜部包罗特孛儿只斤氏,所以明朝末年的博尔济吉特氏也是成吉思汗的后裔。

时任蒙古可汗林丹汗想要统一蒙古,重建成吉思汗时代的霸业。因此,他更侧重于统一蒙古其他部落,而避免与新兴的后金正面交锋。

清太祖努尔哈赤前期忙着统一女真部落,建立后金后又将眼光投向明朝。他为了稳定政权,发展事业,便开始和当时比较强大的蒙古科尔沁部落联姻。继皇太极之后,努尔哈赤也迎娶了一位博尔济吉特氏的女儿。

满清初期,博尔济吉特氏几乎霸占了后宫,那么满清的王爷是否多为成吉思汗的后人吗?

01 博尔济吉特氏霸占了皇太极的后宫,仅诞下2位儿子

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率先与蒙古联姻,他的后宫充斥着来自蒙古博尔济吉特氏的女人。除了哲哲和她的两个侄女,皇太极灭了蒙古后,还迎娶了他的遗孀娜木钟和巴特玛璪。

1)皇后

1614年,迎娶哲哲,孝端文皇后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正宫皇后;

2)妃子

1625年,迎娶木布泰,孝庄文皇后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永福宫庄妃,顺治生母;

1634年,迎娶海兰珠,敏惠恭和元妃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关睢宫宸妃;

1632年,迎娶侧妃扎鲁特博尔济吉特氏,东宫福晋,后被皇太极赐予叶赫部的南褚;

1634年,迎娶林丹汗遗孀巴特玛璪,康惠淑妃阿霸垓博尔济吉特氏,衍庆宫淑妃;

1635年,迎娶林丹汗遗孀娜木钟,懿靖大贵妃阿霸垓博尔济吉特氏,麟趾宫贵妃,博穆博果尔生母;

02 博尔济吉特氏继续霸占顺治帝的后宫,但无子嗣

在顺治生母孝庄文皇后的影响下,博尔济吉特氏的女儿们依然霸占着顺治皇帝的后宫,然而不幸的是2位皇后和4位妃子竟然为顺治生下一儿半女,显然,顺治帝不满意母亲和多尔衮对自己婚姻的干预。

1)皇后(4位,博尔济吉特氏占据2席)

世祖废后静妃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孝庄文皇后侄女;

孝惠章皇后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

2)正妃(7位,博尔济吉特氏占据4席)

恭靖妃浩齐特博尔济吉特氏,康熙十二年十二月尊皇考恭靖妃;

端顺妃阿霸垓博尔济吉特氏,康熙十二年十二月尊皇考端顺妃;

淑惠妃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孝惠章皇后妹;

悼妃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废后堂妹,追封悼妃;

因此,等到非博尔济吉特氏的后代康熙帝即位后,后宫之中只剩下了2位博尔济吉特氏妃子,且无子嗣。博尔济吉特氏从此逐渐地淡出了大清的后宫。

03 博尔济吉特氏卷土重来

直到道光帝时,娶博尔济吉特氏孝静成皇后为妃。她是咸丰帝的养母,和硕恭忠亲王奕欣的生母。

结语

由于努尔哈赤与蒙古的联姻,博尔济吉特氏在皇太极和顺治帝时,几乎霸占了清朝的后宫。然而,在顺治帝的抗争下,博尔济吉特氏无一为其诞下子嗣,从此慢慢淡出了后宫。后来的清朝历代皇帝中,博尔济吉特氏也偶尔被册封为妃,但是毫无影响力。直到孝静成皇后的出现,博尔济吉特氏的儿子,其中以老六为代表,又重新掌握了朝政。

但是,不幸的是博尔济吉特氏仅为皇太极生下两子,顺治帝和博穆博果尔。顺治帝的儿子中并无博尔济吉特氏的后人,多为公主,而博穆博果尔连子嗣都没有。所以,事实上,满清的王爷中,成吉思汗的后人屈指可数,但是恭亲王老六的身体里倒是流淌着成吉思汗的血液。

孝庄太后博尔济吉特氏和成吉思汗的孛儿只斤氏之间有什么关系

事实上,孝庄太后的姓氏博尔济吉特氏和成吉思汗时期的孛儿只斤氏是同一个姓氏的两种说法。其中孛儿只斤氏是元朝时期的说法,而博尔济吉特氏则是清朝时期的说法,所以准确来说孝庄太后应该叫做博尔济吉特氏,但若是将孝庄太后说成是孛儿只斤氏也是可以的,只是不够严谨罢了。

根据元朝时期的史料记载,孛儿只斤氏大约是在十世纪前半叶出现并使用的,那个时期的中国正处于北宋时期,当时的蒙古部落还没有强势崛起,而且当时蒙古各部落也是分崩离析,而成吉思汗家族的统治人则是成吉思汗的十世祖孛儿只斤·孛端察儿,所以孛儿只斤·孛端察儿也就是孛儿只斤氏的始祖,而成吉思汗的姓氏也是孛儿只斤·孛端察儿流传下来的,所以成吉思汗的全名应该是孛儿只斤·铁木真。

孛儿只斤氏在蒙语中的意思是“蓝眼睛”,相传这个姓氏是能够给人带来好运的。当初孛儿只斤·孛端察儿创建了孛儿只斤氏这个姓氏以后,他的嫡出后人几乎也都是继续沿用这个姓氏,但是也有旁支后代将孛儿只斤氏改为了乞颜·孛儿只斤氏。由于孛儿只斤氏是蒙语,所以中原地区的人几乎都是采取音译的方式给孛儿只斤氏重新命名,例如博尔济吉特、博尔济吉忒 、孛儿吉德等。

清朝建立以后,清朝统治者将汉语作为了全国通行的语言,所以清朝时期的蒙古姓氏都是采取的汉语音译,其中孛儿只斤氏则是用汉语博尔济吉特氏来代替了,所以孝庄太后也都是被称之为博尔济吉特氏,除了孝庄太后外,清朝时期的孛儿只斤氏后代也都是被称之为博尔济吉特氏。

皇太极的一后四妃之谜,为何她们都是博尔济吉特氏

这都是政治联姻的后果,皇太极深谙政治联姻会给自己带来的好处,因此他的后宫妃子大部分都是蒙古族上最厉害,也是最有名的博尔济吉特氏。

首先是博尔济吉特氏哲哲,作为蒙古族科尔沁部首领之一蒙古斯的女儿,哲哲是联姻的最佳头号人物。所以哲哲15岁时就嫁给了皇太极,但是一直没有生孩子。这可急坏了哲哲以及她的家族,毕竟在古代都讲究母凭子贵。于是哲哲安排自己的亲侄女布木布泰进宫为妃。这个布木布泰就是大玉儿,也就是后来的孝庄。大玉儿进宫后,果然没有辜负哲哲和家族人的期望,接二连三地为皇太极生下好几个女儿,就是一直没生个儿子。皇太极已经成为了大汉,但是还没有皇子,为了维护自己的家族地位,哲哲和她的家人们再一次把大玉儿的姐姐海兰珠送到了皇太极的身边。海兰珠的到来,开启了一段和皇太极,至今都流传的美好爱情故事。还是海兰珠厉害,为皇太极生下了第一个儿子。

海兰珠被封为宸妃,位居东宫,是四妃之首,中宫皇后是哲哲、西宫是孝庄大玉儿、次东宫是贵妃娜木钟、次西宫是淑妃巴特玛,博尔济吉特氏的女子统领了皇太极的后宫。皇太极很是宠爱海兰珠,将满清与蒙古的关系进一步亲近,而后皇太极又让其他的宗室亲王了蒙古科尔沁部联姻,至此满清的关系固若磐石。

皇太极将满蒙的关系推上至高点,也享受到了满蒙政治联姻所带来的好处。大玉儿又成了孝庄皇太后,又给自己的儿子选了个博尔济吉特氏皇后,不过顺治并没有像皇太极那样注重博尔济吉特氏,以至于到康熙的时候,满蒙就不再注重联姻了,关系也渐渐疏远了。

博尔济吉特氏现在姓什么

博尔济吉特氏现在改姓为鲍、包、奇、宝等。
博尔济吉特氏一般指孛儿只斤,成吉思汗的氏族名称,蒙古尼鲁温诸部之一,由孛端察儿的祖先包尔炽君代墨尔根后裔形成。系成吉思汗家族之姓氏。
孛儿只斤,意为“蓝眼睛”。为蒙古尼伦诸部(又作“尼鲁温诸部”)之一。据《元朝秘史》,成吉思汗十世祖孛端察儿时(约十世纪前半叶)始用此称(另一种说法则认为,该称始于也速该时,但学界多以孛端察儿之说为是)。此后,族支繁衍,其后裔形成许多部落,除成吉思汗祖辈一支外,皆另有姓氏。至成吉思汗曾祖合不勒罕时,复冠以奇源“乞颜”部之称,如成吉思汗之父也速该一支称“乞颜·孛儿只斤氏”。

博尔济吉特是哪个少数民族的姓氏

博尔济吉特2009-11-14 23:24:42博尔济吉特
姓氏渊源
  单一渊源:源于蒙古族,出自蒙古族黄金家族孛儿只斤氏,属于汉化谐音为氏。
  孛儿只斤氏,源于蒙古乞颜部族,一说源于姬姓轩辕氏,出自蒙古族尼伦奇雅特·古孛尔只斤·乞颜部(亦称乞彦、奇渥温),属于以部落、部族名称为氏。
  博尔济吉特氏,即蒙古族成吉思汗家族姓氏孛儿只斤氏的另一汉译谐音,是在成吉思汗之后方惯犯使用的姓氏,皆是成吉思汗孛儿只斤·铁木真的后代。
  博尔济吉特氏,又称博尔济锦氏、孛儿只斤氏。其后来在元、明两朝之后汉化的姓氏与孛儿只斤氏一样,多为鲍氏、宝氏、包氏、孛氏、铁氏、余氏、博氏、奇氏、罗氏、波氏等,实为同一姓氏。
  得姓始祖:孛端察尔。
  孛端察尔是成吉思汗的上十代先祖。孛端察尔在兄弟的帮助下俘获了札儿兀惕部落的一名女俘札儿赤兀惕·阿当罕·兀良合真氏,从此建立起自己的家庭,有了自己的马群、家赀、隶民、奴婢等。出自孛端察尔的诸氏族部落,因各有名号,概被称为“尼伦”。到屯必乃的儿子合布勒汗时,才复用古老的奇雅特称号,其子孙被称为奇雅特氏。发展到合布勒汗的孙子也速该巴特尔时,起用孛儿只斤,他自称孛儿只斤·奇雅特。奇雅特氏是蒙古部的古老姓氏,孛儿只斤·奇雅特是其分支。孛儿只斤氏后裔皆尊孛端察尔为得姓始祖

孝惠章皇后博尔济特氏,清朝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太后,她的一生是什么

清朝时期的孝惠章皇后博尔济特氏是顺治皇帝的第二任皇后,也是清朝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太后,她一共当了将近58年的皇太后,她十三岁的时候就被选中成为顺治皇帝的妃嫔,其实当时就是要让她当皇后,所以一个月以后就当了皇后,七年后就当上了母后皇太后,十分尊贵地过完了这辈子。

首先,孝惠章皇后博尔济特氏是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选中的皇后,当时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是圣母皇太后,由于顺治皇帝第一任博尔济吉特氏的皇后被废掉了,孝庄太后担心董鄂皇贵妃成为皇后,也担心皇后之位不在自己的家族,于是便让自己十三岁的侄孙女,也就是孝惠章皇后博尔济特氏入宫为妃,孝惠章皇后博尔济特氏是在当年的五月份入宫的,六月份就被封为皇后了,显然她就是内定好的皇后人选。

其次,大家都知道顺治皇帝只喜欢董鄂皇贵妃一个人,所以即便孝惠章皇后博尔济特氏成为了皇后,也不受宠,而且一辈子都没有生自己的孩子。不过孝惠章皇后博尔济特氏并不是一个好皇后,在孝庄太后生病的时候,她作为儿媳妇、清朝皇后、孝庄太后的亲儿媳,居然一次都没有去看望过,反而是董鄂皇贵妃天天照顾孝庄太后,而且都是董鄂皇贵妃拦着,才让孝惠章皇后博尔济特氏保住了自己的皇后之位,否则她早就被废掉了。

最后,顺治皇帝驾崩很早,孝惠章皇后博尔济特氏靠着正宫皇后的身份成为了母后皇太后,但是因为孝庄太皇太后还在,所以大事小事都轮不到她说话,而且作为一个没有品德的皇后,孝惠章皇后博尔济特氏的记载很少。

博尔济吉特氏出了几位皇后

三位,分别是孝端文皇后、孝惠章皇后、废后。

1、孝端文皇后

孝端文皇后(1599年5月31日-1649年5月28日),博尔济吉特氏,名哲哲,清朝开国皇帝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皇后。

蒙古科尔沁贝勒莽古思之女,孝庄文皇后布木布泰和敏惠恭和元妃海兰珠的姑姑。清朝首位博尔济吉特氏皇后(册封)。首位皇太后。

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时期,后金逐渐重视与蒙古的联盟,哲哲也因蒙古受到重视,地位逐渐上升,清太宗时为国君福晋、中宫皇后。

崇德八年(1643年),顺治帝即位后,为母后皇太后,无徽号。顺治六年(1649年)四月十七日去世,享年五十一岁,葬清昭陵。全谥曰:孝端正敬仁懿哲顺慈僖庄敏辅天协圣文皇后。

2、孝惠章皇后

孝惠章皇后,(1641年11月5日-1718年1月7日),博尔济吉特氏,名阿拉坦琪琪格。清世祖顺治帝第二任皇后,科尔沁贝勒绰尔济之女,孝庄文皇后之侄孙,一妹淑惠妃。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上谥,葬孝陵之东(孝东陵),祔太庙。全谥曰:孝惠仁宪端懿慈淑恭安纯德顺天翼圣章皇后。

顺治十一年(1654年)五月,选察罕(孝庄二哥)孙,孝庄文皇后之侄孙女入宫,册为妃;六月,继立为世祖的皇后。

顺治十八年(1661年)康熙帝即位后,与生母孝康章皇后两宫并尊,称母后皇太后,上徽号曰:仁宪皇太后。康熙五十六年(1718年)十二月丙戌崩,年七十七岁。有清一代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太后。

3、废后

孟古青来自蒙古科尔沁部的博尔济吉特氏,是蒙古草原上最美丽的公主,科尔沁卓礼克图亲王吴克善是她的父亲,尊贵的孝庄太后是她的姑姑,大清的皇帝顺治帝是她的表哥(弟)。

要美貌有美貌,要家世有家世,要身份有身份,如此不凡的公主,自然是要嫁给这世上最尊贵的男人的。于是她嫁给了顺治帝福临,成了大清入关后第一个皇后。

孟古青与顺治帝的年纪相仿,成婚时他们大约都在十三四岁上下。本来这是一个亲上加亲的婚姻,从政治的角度上讲利大于弊,但是婚姻不能只讲理性层面,也不能忽略感性层面。

顺治帝一怒之下,就宣布废后,根本不顾孝庄太后和朝臣的强烈反对,以志趣不合为由,废去孟古青皇后之位,降为静妃。此后,大清皇室的史籍中就没有再提到孟古青这个人。

扩展资料:

博尔济吉特氏还有三人死后被追封为皇后:

1、孝庄文皇后

孝庄生于明万历四十一年二月(1613年3月),卒于清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1687年1月),姓博尔济特氏,名布木布泰。

她出生于蒙古科尔沁部,乃贝勒寨桑之女。其十三岁时,嫁于后金四大贝勒之一的皇太极为妻。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改号大清称帝,封其为永福宫庄妃。

后人根据其死后谥号称之为孝庄。崇德三年,她生皇九子福临,而后福临嗣帝位,是为顺治,孝庄被尊为皇太后。再后,其孙玄烨又嗣帝位,是为康熙,又被尊为太皇太后。

由于她是皇太极的妃子,而皇太极的谥号是太宗文皇帝,又因其儿子和孙子均是皇帝,所以史称“孝庄文皇后”,一般也称之为孝庄。

孝庄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贤后,一生培养、辅佐顺治、康熙两代君主,也无愧是清初杰出的女政治家。

2、义皇后

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名不详,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生,顺治六年(1649)十二月卒,年四十。

她是多尔衮的元配大福晋。蒙古科尔沁部落出身,是睿忠亲王多尔衮的妃子,谥号敬孝忠恭正宫元妃。

蒙古科尔沁部桑噶尔寨(吉桑阿尔寨)台吉之女,科尔沁贝勒明安之孙女。是孝端文皇后的从侄女,孝庄文皇后的从姐(她俩的祖父是兄弟)。

3、孝静成皇后

孝静成皇后(1812年6月19日-1855年8月21日),博尔济吉特氏,刑部员外郎、追封三等承恩公花良阿之女,清文宗咸丰帝养母,议政王  、和硕恭忠亲王爱新觉罗·奕欣生母。

先祖在清朝开国之初入满洲正蓝旗,孝静成皇后去世后抬旗入满洲正黄旗。咸丰帝即位之后,尊其为皇考康慈皇贵太妃,居绮春园寿康宫,遵照皇太后礼遇奉养,咸丰五年,晋尊为康慈皇太后。

咸丰五年七月初一,康慈皇贵太妃病笃时,咸丰帝感其养育之恩,下诏晋尊康慈皇贵太妃为康慈皇太后,七月初九日康慈皇太后薨逝,葬于慕东陵,谥号:孝静康慈弼天辅圣皇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朝皇后

博尔济吉特是什么意思

就是成吉思汗他们的姓氏,成吉思汗是孛儿只斤氏这是明朝的口语的叫法,但这个叫法其实会有轻视的味道。清朝就直接叫他们博尔济吉特氏,明清两朝只是叫法上的不同,实际上他们都是成吉思汗的姓氏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