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午时三刻是现在的几点

午时三刻是现在的几点(午时三刻是几点钟 请看回答)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1-01 16:16:34 浏览22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午时三刻是几点钟 请看回答

1、午时三刻是指如今的中午12点45分 午时是11~13时 一刻为15分,故三刻为45。

2、古代一昼夜划为十二个时辰,又划为一百刻。 (「刻」原来指的就是计时的滴漏桶上的刻痕) (一昼夜滴完)。

午时三刻是现代的几点钟

午时三刻一般是古代对正午的一个称呼,根据换算,午时三刻约为当日12点45分。

唐朝以后,人们对十二个时辰进行了分类,分别为初和正两个部分,其中,午时三刻,就是正午三刻。而古代在清朝以前的计时方式是百刻制,则每刻换算成现代的分秒的话,就是14分24秒,也就是说每日的午正三刻换算成现代时间,就是当日的12点45分。

在中国古代,午时三刻往往是处死犯人的时刻,一般定在午时三刻处死犯人,也是有古人的理由的。

首先,古人认为杀人本就不是一件吉利的事情,一旦杀人,那么地府的王也就是阎王就会派来鬼差接收死者灵魂。而一般选择正午斩首的犯人都是罪孽深重的人,这样的人容易招惹鬼怪,为了保证死者灵魂能够被鬼差接收而不被鬼怪影响,所以古人选择在正午处死犯人。

因为正午阳气重,鬼怪不敢在烈日下态放肆,因而也难以惹出乱子。但也有说法说是为了让犯人的灵魂在烈日下灰飞烟灭。

其次,古人觉得,一天人最昏昏沉沉的时候,就是正午的时候,大家昏昏欲睡,反应比较迟钝。在正午处死犯人,犯人因为反应比较迟钝,对痛觉的感应相对其它时间就不会那么敏感,这样犯人死的时候就不会那么痛苦了。

古人对于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都有严格的规定,并且有自己的说法。而午时三刻则在古代象征着一天中阳气最盛的时候,也正是因为如此,古代处死穷凶极恶的犯人也常选在午时三刻的时候。

古代的午时三刻是现在的几点 古代的午时三刻是现在的什么时间

1、午时三刻是12点45分。

2、古代计时,一天分12时辰,在日晷上是十二个大区,指针的影子处于哪个区,就表明当时是那个时辰。但一个时辰有如今两小时之久,不够精确,于是在时辰内继续细分,每个时辰分【时初】【时正】两部分,各分四个部分,分别叫做【初刻】【正刻】,所以一个时辰工分八刻,相对较为精确。午时三刻是指午时的正时正刻,也就是【时正】段里的第三个【正刻】,即12点45分。

古代午时三刻是现在几点

古代午时三刻是现在的十二时四十五分。

中国古代早期常定都西安(东经108度54分),后改为北京(东经116度43分),两地时差约45分钟,但仍以西安阳气最盛时行刑。即北京地区午时三刻正为西安地区午正。中国古代长期实行百刻制(清以后改为1日96刻),即每刻14分24秒,午正三刻约当日12点45分。

扩展资料

古代时辰:

古时一天分12个时辰,采用地支作为时辰名称,兼有古代的习惯称法。依次是: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

子时:23:00 – 01:00;

子初:23:00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

子正:00:00;

丑时:01:00 – 03:00;

丑初:01:00鸡鸣又名荒鸡;

丑正:02:00;

寅时:03:00 – 05:00;

寅初:03:00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夜与日的交替之际;

寅正:04:00;

卯时:05:00 – 07:00;

卯初:05:00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升起的时间;

卯正:06:00;

辰时:07:00 – 09:00;

辰初:07:00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即吃早饭时间;

辰正:08:00;

巳时:09:00 – 11:00;

巳初:09:00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

巳正:10:00;

午时:11:00 – 13:00;

午初:11:00又名日正、中午等;

午正:12:00;

未时:13:00 – 15:00;

未初:13:00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

未正:14:00;

申时:15:00 – 17:00;

申初:15:00又名日铺、夕食等;

申正:16:00;

酉时:17:00 – 19:00;

酉初:17:00又名日落、日沉、傍晚;太阳落山的时候;

酉正:18:00;

戌时:19:00 – 21:00;

戌初:19:00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落山,天将黑未黑,又称黄昏;

戌正:20:00;

亥时:21:00 – 23:00;

亥初:21:00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定即人静;

亥正:22:00;

午时三刻是现在的几点

午时三刻指的是中午的12点45分,古代计算时间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午时指的是11点到13点。

旧小说有“午时三刻开斩“之说,意即,在午时三刻钟时开刀问斩,此时阳气最盛,阴气即时消散,此罪大恶极之犯,应该“连鬼都不得做“,以示严惩。

中国古代人们迷信的看法,认为杀人是“阴事”,无论被杀的人是否罪有应得,他的鬼魂总是会来纠缠判决的法官、监斩的官员、行刑的刽子手以及和他被处死有关联的人员。

所以在阳气最盛的时候行刑,可以抑制鬼魂不敢出现。这应该是古人习惯在“午时三刻”行刑的最主要原因。

除此以外午时三刻的人精力最为萧索,处于“伏枕”的边缘。因此在这个时候处决犯人是处于一种人道的目的,可以减轻犯人的痛苦。

二更指当地时间晚上九点三十六分左右。又称二鼓。

三更就是半夜,而三更天则是三更附近,也就是在当天的23:00~第二天1:00。

扩展资料:

夜晚五个时段

我国古代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作五更、五鼓,或称五夜。如今,半夜三更、打更、更夫等概念已不再与我们的生活直接相关。但在史籍与大量的文学作品中,古计时名称仍然十分重要。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五更 (汉语词语) 

百度百科-午时三刻


古代午时三刻表示现在的什么时间

古代的午时三刻实为12点30分,因古人把_个圆分为四个时间段,一小时分四个时间段,每十五分钟为一刻,共四个时间段,时辰也分为四个时间段,每半小时为一时间段也叫刻,共四个时间段,一日又分为四个时间段,叫半天,上午下午上半夜下半夜,共四个时间段,一年也分为四个时间段,每三个月为一个时间段,叫季度,共四个时间段,叫四季,时,辰,日,年,的圆都给分为对等的四个时间段。所以午时一刻为11点3O分,午时二刻为12点正,午时三刻为12点3O分,午时四刻为13点正。其它说法都是自相矛盾的,因一个时辰就四刻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