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振堂将军简介

董振堂将军简介(有哪些共产党将领毕业于保定军校)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1-01 03:50:27 浏览242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有哪些共产党将领毕业于保定军校

  保定军校之所以中外闻名,与人才辈出及对中国近代史影响之大分不开。仅民国改元后十一年的毕业生,即达 6553 人。其 中不少毕业生成为中国近代革命史上的知名人物,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如叶挺同志是我党著名的军事将领,在北伐战争中他率领的“铁军”使敌人闻风丧胆,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军长。赵博生、董振堂烈士,是宁都起义的著名领导人,赵博生同志曾任红五军团副总指挥兼参谋长,董振堂同志任红五军团长,先后为革命事业光荣牺牲。地下党员、原国民党第三十三集团军副司令长官张克侠和何基丰同志,在淮海战役的紧要关头,分别率领五十九军和七十七军火线起义,为顺利地取得淮海战役的胜利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还有何柱国、王长江等同志,也都为革命事业做出了贡献。
  该校的毕业生中也有不少人成为民主革命的骨干,如李济琛先生,在军校参加了辛亥革命活动,为阻止清军南下攻打起义军,曾冒险去炸漕河铁桥,解放后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季方同志在辛亥革命中曾任北伐军敢死队排长,又投入讨袁战争,解放后,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政协第六届副主席。驻武汉第四镇统制张廷辅将军 (光绪廿八年及公元1902 年入保定将弁学堂 ),辛亥革命时率两营军队攻克总督府,后被暗杀;国民三军军长兼北京警备副司令孙岳先生,在保定军校上学时加入同盟会,以他的宅第(在火神庙衔,今幸福街) 为军校同盟会的秘密集会点 ,民国十三年十月及公元1924 年与冯玉祥将军合作发动北京兵变,逮捕并囚禁了北洋军阀政府总统曹锟,促进了中国历史的进程。他率领的国民三军进驻保定后,释放了被曹锟、吴佩孚囚禁的京汉铁路总工会委员史文彬同志、长辛店分会干部陈历茂、保定分会会长何立泉和副会长白月岳等参加 “ 二.七 ”大罢工的党和工会的负责干部; 何遂先生在军校加入同盟会, 后任北洋第六镇统制 (师长)吴禄贞的参谋,积极协助推翻清朝帝制并参与在保定建立燕晋联军大总督府的革命行动。解放后任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委员。此外,邓演达、耿毅、刘越西、陈铭枢、吴艺五、刘汝贤、周季展、李竞容、周思诚、商震、王法勤、黄曦、沈涛、王紫斋、刘建藩、倪德勋、张文、童保暄、张璧、瓮巨卿、安溯颜、刘耀奎、钱鼎和陆军速成学堂的方声涛、吕公望、林知渊等 , 都曾投身于辛亥革命和讨袁战争。还有不少人经过曲折的道路后,又投身于革命阵营,如张治中、傅作义、陶峙岳、楚溪春、刘文辉等。当然,保定军校也有不少学生成为北洋军阀和国民党反革命阵营的高级军政首要人物,如陆军速成学堂毕业的学生蒋介石、张群(国民党政府行政院长) 。军官学校毕业的白崇禧(国民政府国防部长)、陈诚 (国民政府参谋总长)、李树春(国民政府参谋本部参谋次长)、秦德纯(国民党政府国防次长),还有熊式辉、顾祝同、刘峙、薛岳、罗卓英、马法五、周至柔等国民党高级将领

董振堂若不牺牲将授什么军衔

董振堂37年之后就是什么也不干,也能排徐海东前面。徐海东实际上也是靠红军时期,拿下大将第二。
功绩:董振堂比徐海东大多了。率1.7万多正规部队投靠红军,炮兵部队、医疗部队、通讯技术部队、八部电台、x光机、两万多军械武器。
战功:董振堂赣州战役击溃黄维的中央军31旅,救了彭德怀的红三军团。漳州战役率五军团与林彪一军团组成东路军,歼灭闽军49师。水口战役中指挥红五军团兼指挥陈毅的独3独6师为主要力量,击溃粤军二十个团。黄坡大捷与林彪各歼灭中央军一个师(52师、59师)。草台岗战役抢在彭德怀林彪的红三红一军团之前攻破中央军11师主阵地。洵口战役为左纵队长,彭德怀为总指挥兼右纵队长,合力歼灭中央军三个团。
长征时期负责最艰巨的断后任务,湘江绝命阻击战、石板河九天九夜阻击战都关乎红军的命运,华家岭阻击战几千人挡住中央军几万人三天三夜,保证三大主力会师。
实力:红五军团是中央红军三大主力,红十五军团是偏师。
忠于革命:董振堂表现可以拿满分,草地分兵时被扣在红四,仍然支持中央。反而李卓然罗炳辉何长工邵式平都背叛了中央。
与主席关系:主席参加过董振堂的追悼会,没有参加过徐海东追悼会。
中革军委:董振堂是长征时期至三大主力会师时一方面军的军委委员,这个级别的无一例外都是元帅起步。
红旗勋章:获得者无一例外是元帅起步,毛、朱、彭、林、陈毅、董振堂、赵博生、方志敏八人获得。
红星奖章:元帅中只有朱彭林徐四人获得,刘陈聂三位元帅是二等红星,董振堂获得一等红星。
发展潜力:董振堂的红五是唯一一支北方军团,在抗日战争时潜力最大。当时河北宋哲元,山东韩复榘,都是原西北军的部队。特别是宋哲元的二十九路军,是冯治安的37师与张自忠的38师为基本而发展出来的。宋哲元冯治安都是董振堂的老上级,张自忠与董振堂交情非同一般。
所以元帅稳稳的。

红五军团走出的将军

1931年12月14日第二十六路军在江西宁都举行了起义。毛主席和中央军委为了加强红五军团的领导,决定抽调一批军政素质过硬的干部到五军团工作。后通过决议,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团。下编13、14、15三个军。军团总指挥为季振同,副总指挥为董振堂,政委为肖劲光,政治部主任为刘伯坚。

第13军军长为董振堂(兼),政委为何长工;14军军长为赵博生,政委为黄火青;15军军长为黄中岳,政委为左权。

红五军团自1931年,到1934年红军长征,中间经历了第四次反围剿和第五次反围剿。第五次失败后红军就开始长征了。中间几乎是没有喘息的机会。掩护红军主力北上。一路上,他们竭力阻击数倍于己的追兵,甚至全军覆灭的危险,多次击退了国民党军队的行动,保证了红军主力和中央机关的安全,被红军称为“铁流后卫”。

1935年6月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红五军团改称第五军,董振堂任军长。1936年10月,他们编入西路军,渡黄河西征执行宁夏战役计划,1937年1月12日,第五军在甘肃高台县城与近十倍于己的敌人浴血苦战,董振堂率部战至最后一人一弹,于20日壮烈牺牲。在庆祝红五军团诞生一周年大会上,中央军委授予董振堂红旗勋章一枚。

扩展资料:

(1)季振同1931年12月14日和赵博生、董振堂等率所部官兵在宁都起义,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起义部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他任军团总指挥。1932年8月被错定为反革命分子,遭受关押。1934年夏中央红军长征前夕在江西瑞金叶坪被错杀。

(2)董振堂1931年12月14日,率兵举行了震惊中外的宁都起义。1932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10月,执行宁夏战役计划。1937年1月,攻占甘肃省高台县城后,被国民党马步芳部2万余人包围,激战9昼夜,后于20日牺牲。

(3)肖劲光民国十一年(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

(4)刘伯坚1922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入东方大学学习。到中央苏区后,任苏区工农红军学校政治部主任,参与领导宁都起义并任红5军团政治部主任,后任中革军委总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1935年3月率部队突围时不幸负伤被捕,21日壮烈牺牲。

(5)何长工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卓越的军事家、军事教育家,1932年3月任红五军团十三军政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重工业部副部长、代部长,1952年任地质部副部长、中共党组书记(部长是李四光)。

(6)赵博生1917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1924年到1931年在冯玉祥部及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六路军任职。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12月领导宁都起义,后参加红军,任红五军团参谋长兼十四军军长。1933年1月牺牲,时年36岁。

(7)黄火青1931年11月进入江西中央苏区后,任工农红军学校总支书记,国家保卫局特派员。同年12月任红五军团十四军政委兼政治部主任。1949年1月至1958年6月,黄火青同志先后任天津市委副书记兼市委组织部部长、全国总工会委员,天津市委第一书记、市长、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8)黄中岳1931年12月14日同赵博生、董振堂、季振同等率部在江西宁都县起义。起义部队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团,他被任命为红五军团第15军军长。1932年3月初率部参加赣州战役,指挥所部掩护攻城部队作战。同年8月被错定为反革命分子,中央红军长征前被错杀于江西瑞金。

(9)左权1931年担任红军第5军团第15军政委,不久,任军长兼政委。1932年6月受王明左倾路线的迫害,左权被撤销军长兼政委的职务,调至红军学校任教官。1942年5月日本军队出动大兵团突袭八路军前敌指挥部,左权负责断后,同年5月25日在山西辽县(现左权县)的十字岭突围战斗中被炮弹击中头部牺牲。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

上世纪廿年代国民革命军第5方面军警卫团简介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10-02

上世纪廿年代国民革命军第5方面军警卫团简介

亲,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部队之一。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是原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六路军在江西宁都起义之后改编的。1931年12月14日,由赵博生、董振堂等同志领导的宁都起义爆发,并获得成功。起义军共1.7万余人。中央军委十分重视这支有生力量,决定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团。下编13、14、15三个军。军团总指挥为季振同,副总指挥为董振堂,政委为肖劲光,政治部主任为刘伯坚。第13军军长为董振堂(兼),政委为何长工;14军军长为赵博生,政委为黄火青;15军军长为黄中岳,政委为左权。

评论收起

我军建国前牺牲的著名将领有哪些

一、北伐名将叶挺:1955年授衔后,几位老帅闲聊,陈毅说:如果叶挺不死,十帅中将会有两位叶帅。叶剑英一听连忙说:如果叶挺活着,我是当不了元帅的。的确,叶挺的资格非常老,他毕业于保定军校,曾任孙中山大本营警卫团营长。加入中共后,担任我党掌握的第一支武装叶挺独立团团长。在我军建军著名的三大暴动中,先后担任南昌暴动前敌总指挥和广州暴动总指挥。广州暴动失败后,受到瞿秋白中央的错误指责,叶挺不服,为自己申辩,结果受到更严厉的处分,一气之下,流亡国外,自动脱党。抗战爆发后,叶挺回国就任新四军军长,又受到副军长项英的架空,有职无权。气愤之余,他几次提出辞职并离军出走,被周恩来劝回。终于等到毛泽东决定调走项英,给叶挺以实权,却为时已晚,遭遇了皖南事变。关了四年监狱,待到终于获得释放,又重新入党,眼见前途一片光明了,却又遇上了飞机失事,含恨九泉。叶挺的一生犹如汉代名将李广,充满坎坷,其悲剧遭际真是令人扼腕不已。
二、秋收起义总指挥卢德铭:黄埔二期毕业,是孙中山亲自面试后破格录取的。曾任叶挺独立团营长、参谋长,(当时林彪任该团见习排长。)后任武汉国民警卫团团长,该团是秋收起义的绝对主力,因为其他部队都是安源矿工和当地农军,战斗力较弱。卢德铭党性很强,是毛泽东的坚定支持者。没有卢德铭的支持,毛泽东做出的不打长沙、转向山区建立农村根据地的决定恐怕很难执行,因为那时的毛泽东并没有绝对权威,以师长余洒度为首的一些军官根本不服毛泽东。可惜,几天之后卢德铭就牺牲了,年仅22岁。如果卢德铭不死,朱毛井冈山会师成立红四军时,卢德铭肯定是副军长,前途无法估量。

三、红四军参谋长王尔琢:黄埔一期毕业,曾任北伐军代师长,参加南昌起义。起义军南下时王尔琢所部跟随朱德在三河坝留守,起义失败后与陈毅协助朱德收集起义军残部,在湖南转战,后与朱陈发动湘南暴动,率部队上井冈山。朱毛会师后建立红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陈毅任政治部主任,王尔琢任参谋长兼28团团长。王尔琢是井冈山初期的杰出将领,参与指挥几次战斗全部获胜。可惜后来在追击叛变部队时被叛徒杀害,年仅25岁。王尔琢牺牲后,一营长林彪升任28团长,成为南昌起义部队的直接掌门人。
四、红四军十一师长张子清:曾任黄埔军校教官,后到卢德铭部任副营长,参与秋收起义,后任团长,朱毛会师前是井冈山的最高军事首长。朱毛会师后,原南昌起义部队加部分湘南起义部队改编为十师,朱德兼师长,(28团是南昌起义部队。)其他湘南农军改编为十二师,陈毅兼师长,秋收起义部队及井冈山袁王部改编为十一师,张子清任师长兼31团长,(31团是秋收起义部队。)由于张子清因伤住院,毛泽东代师长,朱云卿代团长。当时部队很困难,缺医少药,张子清把自己的药都留下来,让给其他同志,结果自己久病不愈,最后牺牲了。

五、红一方面军参谋长朱云卿:黄埔三期毕业,曾参加南昌起义,后被党派到秋收起义部队,任张子清团的参谋长。他任31团长时指挥了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以两个连打退了敌人三个团的围攻,当时毛泽东正带红四军主力从外地星夜兼程赶回井冈山,路上听到胜利消息,遂写下那首著名的《西江月》。朱云卿后升任红四军、红一军团、红一方面军参谋长。后因病住院,在医院被国民党特务杀害,年仅24岁。朱云卿牺牲后,叶剑英接任他的职务。

六、红四军军长王良:黄埔六期毕业,秋收起义时任卢德铭团连长,后一直在红四军林彪手下,林任纵队长,他任支队长,林升军长,他升纵队长,后改为师长,林升红一军团长,他升红四军长(罗荣桓任军政委,粟裕任军参谋长。)。后在行军时被地主武装冷枪击中牺牲。

七、“偏师借重黄公略”:毛泽东的一曲〈蝶恋花〉使得黄公略在中国广为人知。其实黄公略在军史上本来就有很重要的地位。他参加过广州暴动,在黄埔上过高级班,是彭德怀平江起义的主要助手之一,后来,彭德怀率红五军主力上井冈山,黄公略带领其余部队留守湘鄂赣根据地,彭德怀第一次下井岗双方再次会师时黄任红五军副军长。后来他组建了红六军任军长,(陈毅任军政委。)并与红四军、红十二军合组红一军团,改隶朱毛部。富田事变时,毛泽东派黄公略摸彭德怀的底,得知彭德怀是拥护前委的,便放了心。可见黄公略很受毛泽东器重。黄公略在第三次反围剿中被敌机扫射牺牲后,中央政府专门建立了公略县以示纪念,并把红军步兵学校改称为“公略步校”。
八、红三军团参谋长邓萍:彭德怀平江起义的八大助手之一,从平江起义开始,到1935年长征红军攻打遵义时牺牲,一直担任彭德怀的参谋长,先后任红五军参谋长、红三军团参谋长兼红五军长。发动平江起义时,彭德怀团共有九名党员,至此,除彭一人外,其余全部牺牲。
九、红五军团军团长董振堂:毕业于保定军校,曾任国民党西北军师长。1931年与季振同赵博生等举行宁都暴动,参加红军,任五军团副总指挥,后季振同被左倾路线领导人错杀,董振堂升任五军团长。该军团为中央红军三大主力之一,大刀队赤膊上阵最令敌人胆寒。长征路上,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两军混编,五军团划归张国焘指挥的左路军。后来该军团参加了西路军,在甘肃与马家军激战,因寡不敌众,全军覆没,董振堂光荣牺牲。董振堂如果活到解放后,肯定是大将。
十、红十军团军团长刘畴西:黄埔一期毕业,参加过南昌起义,曾到苏联就读于伏龙芝军事学院,回国后担任红二十一军长,后到方志敏部担任军区司令兼红十军长,是方志敏根据地的最高军事首长。红十军与红七军团合并组成红十军团后,刘畴西任军团长,粟裕任参谋长。后与方志敏率领部队北上抗日,被国民党重兵围堵,除粟裕率小部队突围外,其余全部被歼,刘畴西和方志敏先后就义。

董振堂有没有支持张国焘另立中央

据我所知没有~根据是饶子键将军的自传~饶将军是红五军剩余的火种之一,55年授中将衔~董将军牺牲前,饶子健将军一直为其部下,所述事实应当可信度极高~据述董将军非常不赞同张的做法~甚至战死一事还与张有关~具体事实请查饶将军的自传~ (下面是我在网上找的饶将军自传的部分内容):
1937年1月上旬的一天凌晨,饶子健带领一个营300多人从临泽出发向高台挺进。就在前一天晚上,第五军政委黄超来找他,让他去支援攻打高台的军长董振堂。饶子健一头恼火。高台战役都打了快十天了,里面音信全无,这个时候没头没脑地去,而且只准带一个营,黄超到底想干什么?
第五军政委黄超系张国焘的心腹,为人阴险,善耍手段。这次董振堂受令带领三千多名战士出发夺取高台,黄超之前一不同他研究战术,二连电台都不许他带出去。高台战斗打响后,由于失去联络,在临泽只能听到隐隐约约的枪炮声,具体战况一无所知。黄超隔岸观火,既不派人前去侦察联络,也不派兵前去支援。直到第九天,黄超才找到饶子健,命令他带一个营的兵力支援高台。高台在临泽西北方,相隔约五六十华里,饶子健的部队沿着公路向西走了二三十华里,高台方向连稀疏的枪声都听不到了。凭经验判断,他感到有不祥的事情发生了。
饶子健决定弄清情况后再决定下一步的行动。部队刚接近土围子,从西面过来一个中年人,饶子健忙上前打听高台的情况,他摇头说:“你们别往前走了,高台已经被马家军占领了,你们的人死得好惨哪!”(后面的具体网上找不到了,但就在此役董将军牺牲,头颅被悬挂于城墙之上,据述可以推断由于董将军不满张的做法而被受排挤,此是证明事实,故根据饶子健将军陈述以及董将军阵亡的具体情况,可推断张立伪中央时,董将军没有支持,甚至坚决反对其做法)

红军长征时左路军的将领

1、朱德: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

2、刘伯承: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中国人民解放军缔造者之一,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家,军事教育家。

3、董振堂:自幼跟父亲习武,中学时获“优秀模范”称号,1936年10月,执行宁夏战役计划。1937年1月,攻占甘肃省高台县城后,被国民党马步芳部2万余人包围,激战9昼夜,后于20日牺牲。

4、徐向前: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党和国家卓越的领导人。

5、王树声: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军事家,我军军械装备建设和军事科学研究事业的重要奠基人和领导人。

西路军牺牲最高级别将领董振堂最后一战(上)

1936年12月29日,距离新年只有一天了。

在零下20多度的河西走廊,红五军军长董振堂率领部队晓夜疾行。

他们的目标是河西走廊北部的临泽、高台县城。

兵贵神速,第二天下午,部队到达临泽城外。

城内的敌人毫无防备,黄昏时红五军成功拿下临泽,敌军全军覆没。

42岁的五军军长董振堂是一个作战经验丰富、革命意志坚定的军人。

拿下临泽之后,除军政委黄超带领两个团留守之外。他继续出发带领部队直指高台县城。

部队出发之前,黄超决定把五军唯一的一部电台留在临泽。

后来证明这是黄超在这场敌我对决中犯的一个致命的错误,但却不是他犯的最后一个错误。

董军长出发了,经过一夜的急行军,顺便还在路上跨了个年。

第二天凌晨,也就是1937年的1月1日凌晨,五军到达高台。

五军不过年,敌人却是要过年的。

高台城里负责守城任务的是县长马鹤年和大约1500名民团的士兵。

马县长打死也想不到新年第一天就在高台城下看到了杀气腾腾的红军。

不过马县长并不惊慌,他很快发布命令: 缴械投降,迎接红军进城。

望着眼前的红军将士,马县长泪流满面,他喃喃自语:10年前,我也是一名共产党员。

董军长带领奔袭了一夜的红军将士进入了高台城,疲惫的将士为轻而易举的胜利而士气振奋。

面对胜利,董振堂保持了有限的警觉。

之所以说是有限的警觉,是因为董振堂并没有完全相信高台城里1500名民兵。

他对缴械的民兵进行了甄别,最后选择了300人编为“抗日义勇军”。

可惜,这300人最后还是让他失望了。

接到红五军的捷报,西路军总部决定在高台、临泽一带继续建立根据地,建立苏维埃政权,发动群众。

五军占领高台3天后,城外开始有马家军骑兵的身影。

董振堂凭着多年的作战经验,判断敌人的目标可能是高台。苦于手里没有电台和总部联络,他只好派出了几批通讯员向西路军总部和临泽政委黄超那里送信。

到了1月4日,马家军在高台周围集结了两万多人马,完成了对高台的包围。

高台的局势开始恶化,派出送信的人都不见回来。董振堂立刻部署高台城防,做坚守的准备。

五军的官兵善于打防守战。在长征的路上一直担任大部队的后卫。

湘江之战,五军的三十四师在十八里铺阻击六倍的桂军,掩护大部队过江,打到全军覆没。

抢渡金沙江时,董振堂带领部队阻击敌人七天七夜,保证了大部队渡江。

正是因为五军的出色表现,长征胜利后,五军获得了“铁流后卫”的美名。

此刻的高台城,董振堂面临了一次更为严峻的考验。

为了坚守高台,他做了这么几项工作:

五军守城的部队弹药奇缺,每支步枪只有不到13发子弹,机枪不满100发,这注定是一场实力悬殊的战斗。

1月5日,准备完毕的马家军对高台城发起了进攻。

董振堂的部署开始发挥了作用,马家军攻击城墙,两处制高点的官兵就从背后射击。

马家军攻击制高点,制高点工事坚固,易守难攻,守城部队用炮火协助制高点的部队。

马家军始终处于两面受敌的情况。攻城战持续了7天,马家军伤亡了1000余人,既攻不下城墙,也拿不下制高点。

到了第八天,马家军改变战术,不再以重兵攻击。而是改用火攻。

事实证明,这是一个恶毒却有效的办法。

一时之间,制高点连同周围的民房烈焰冲天,两处的五军防守部队全部壮烈牺牲,制高点失守。

失去了制高点的高台城已经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董振堂决心突围。他命令部队在北城的城墙根处挖一个大洞,只留薄薄的一层,等到突围的时候,一脚踹开就能突出城去。

到了1月17日凌晨,一名便衣通讯员到来决定了高台城剩余官兵的命运。

这名通讯员带来了军政委黄超的命令: 高台是打通国际线路的重要据点,务必坚守

这封命令彻底切断了五军最后的逃生机会。

西路军史上,高台之战打得最是莫名其妙。城下打了十几天,西路军总部和临泽的留守部队只知道高台遭到了攻击,具体战况如何、敌人兵力多少都不掌握。

事实上,西路军总部和临泽留守部队都派出了援兵。西路军总部派出了骑兵师,临泽城派出了一个营。骑兵师遭到马家军优势数量的围攻,全师覆没。师长、政委都战死了。临泽的增援部队还没到达高台,高台就已经失守,增援部队差一点被包了饺子。

面对这份不切实际的命令,董振堂陷入了艰难的抉择。

他默默地召集了全军营以上干部,当众宣读了黄超的来信,与会众人都沉默了。因为这些冲在一线的干部都明白固守无异于等死。

董振堂站了起来,环视众人,说出了最后的决心:“人在高台在,誓与高台共存亡。”

我一直不理解董振堂此刻的选择,五军原是一方面军的部队。

张国焘草地分裂,裹挟部队南下,董振堂打算拉着部队北上与中央汇合。此时,朱德找到了他,劝他要忍耐力,要顾全大局。

后来西渡黄河时,五军又跟随四方面军西渡黄河踏上了西征之路。

虽然在当时的红军指挥体制中,政委有军事行动的决定权。但是董振堂不是一般的军长,他还有一个身份,他是中央军事革命委员会的委员,级别上要高于黄超。也就是说,他还是有选择的机会。

最后,他选择了服从命令。

明明有活着的机会却义无反顾的选择了死。

我最终在董振堂入党时找到了答案。

1932年4月下旬,37岁的董振堂被批准入党。得到这个消息的董振堂激动万分。

漂泊半生,从保定军官学校的学生到冯玉祥西北军的军官,从国民党的旅长到一名共产党员。

37年过去了,他走了很长的路,打了数不清的仗,无数的战友在身边倒下,也不断有敌人死在自己的枪口下。

无论他怎么努力,现实像是一片泥淖,越挣扎,就陷的越深。中国始终是积贫积弱,民不聊生。

但是董振堂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救国救民的理想和信念。

他很努力,却无能为力。

直到他接触到了红军,了解到了中国共产党,来到了苏区。

一切都豁然开朗,他找到了一群有着同样理想的同志。

得知被批准入党,他把自己积攒下来的3000块银元,全部作为党费上缴。

这事在红军中传开了,连毛泽东都惊动了,找他谈话,让他给自己留些钱用,给家里也寄点。

他说: “现在我当了红军,又入了党,留着这些钱也没有用了,我要把一切献给党,甚至连生命也献给党!”

没错,答案就在这里。

在董振堂的心里,他虽然级别、资历都高于黄超。但是黄超是军政委,他代表的是党,代表的是一级组织。党的命令他必须无条件服从,这是他作为一个党员的自觉性。

董振堂开始以必死的决心固守高台,这场战斗惨烈的下半场开始了。

董政堂将军那里人

应该是董振堂。是河北人,具体哪里不知道。在西征的路上牺牲的,被青海的马家军杀害的。好像是1936年的事情牺牲的时候。而且那次西征很惨烈,只有很少的人侥幸活了下来,其中包括徐向前元帅。 其他的我就不知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