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数学家华罗庚妻子
- 聪明在于勤奋下句是什么
- 华罗庚名字的由来
- 相濡以沫的意思(华罗庚与妻子相濡以沫58年)
- 相濡以沫58年,华罗庚与妻子晚年争吵不断,直到去世两人生活怎样
- 华罗庚的夫人到底是叫吴筱元还是吴筱之
- 华罗庚与妻子相伴58年,晚年却因工作时常争吵,关爱太过成束缚,后来呢
- 吴筱元的身高多少
- 有关煎熬的名人事迹
- 华罗庚妻子吴筱元:不畏清贫不离不弃,晚年怎样了
数学家华罗庚妻子
数学家华罗庚妻子是:吴筱之,江苏金坛人,出生于1910年,逝世于2003年。
吴筱之18岁那年,也就是1927年,经人说合,嫁给了同乡的同龄人华罗庚。
婚后共育有6个孩子,3男3女。三个儿子分别是华俊东、华陵、华光,三 个女儿分别是华顺、华苏与华蜜。
聪明在于勤奋下句是什么
“聪明在于勤奋”的下一句是“天才在于积累”。
“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这句话是由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所说。意思是一个人只有经过勤奋学习,刻苦努力,有了知识、经验等各方面的丰富积累,才能使自己变得更聪明更有才智,才能获得成功。
华罗庚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与多元复变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并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国际上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有“华氏定理”、“华氏不等式”、“华—王方法”等。
华罗庚名字的由来
华罗庚从小体弱多病,他的父亲听说把孩子放进箩筐可以“生根”易养活,所以起名叫箩根。后来将“箩”字上的竹字头去掉取了“罗”字,而“根”与庚谐音,改用了“庚”字,这就是华罗庚名字的由来。
华罗庚出生于江苏常州金坛区,祖籍江苏丹阳,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原所长。
家世背景
华罗庚的父亲华瑞栋,开小杂货铺,母亲是一位贤惠的家庭妇女。华老祥40岁得子,给孩儿起名华罗庚。这“罗”者,即“箩”也,象征“家有余粮”,又合金坛俗话“箩里坐笆斗——笃定”的意思;“庚”与“根”音相谐,有“同庚百岁”的意味,也同时表示着“华家从此有根”的意思。
婚姻家庭
华罗庚的夫人吴筱元18岁嫁给华罗庚,婚后不到几个月,华罗庚染上了瘟疫,经悉心照料得以挽回性命,却落下左腿终身残疾。华罗庚在清华执教期间,为了照顾年迈多病的公公,吴筱元留在家乡,挑起家务担子。在以后的日子里,她不仅操持家务,还帮他抄写论文和书信,接待客人。几十年来,吴筱元在华罗庚的生活和事业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华罗庚和吴筱元有三个儿子:华俊东、华陵、华光;三个女儿:华顺、华苏与华蜜。
妙联趣事
1953年,中国科学院组织出国考察团,由科学家钱三强任团长,团员有华罗庚、张钰哲、赵九章、朱冼等许多人。途中闲暇无事,华罗庚题出上联一则:”三强韩、赵、魏,”求对下联。这里的“三强”说明是战国时期韩、赵、魏三个战国,却又隐语着代表团团长钱三强同志的名字,这就不仅要解决数字联的传统困难,而且要求在下联中嵌入另一位科学家的名字。隔了一会儿,华罗庚见大家还无下联,便将自己的下联揭出:“九章勾、股、弦。“《九章》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著作。可是,这里的“九章”又恰好是代表团另一位成员、大气物理学家赵九章的名字。华罗庚的妙对使满座为之倾倒。
1980年,华罗庚在苏州指导统筹法和优选法时写过以下对联:观棋不语非君子,互相帮助;落子有悔大丈夫,纠正错误。
相濡以沫的意思(华罗庚与妻子相濡以沫58年)
《庄子》上书:“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 呴 以湿,相濡以沫。 ”意思是泉水干涸后,两条鱼儿被困在了这里,为了活下去,它们互相以口沫滋润对方,让对方活下去。如此感情,令人动容,时至今日,我们仍然用“相濡以沫”来形容无比恩爱的夫妻。
然而很多人却选择忽视了下一句,那便是“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其实有时候放弃执着,忘掉对方,也许会迎来更广阔的未来,华罗庚与妻子,便是最真实的写照。
华罗庚,1910年出生于江苏常州金坛区一普通人家,由于他出生时,父亲已经过了而立之年,故而对这个儿子无比看重,但“可惜”的是,华罗庚并不聪明,甚至有些“笨”,因为自打上学以来,他门门课都不咋地, 数学甚至多次挂科, 着实让老父亲失望。
那么问题来了,众所周知,华罗庚是我国伟大的数学家,小时候数学成绩咋会那么差呢?那他又是如何“逆袭”的呢?这还要从一位叫王维克的老师说起,他发现华罗庚虽然每次考试成绩很差,但解题的思路却是非常好的,他坚信,华罗庚是一块璞玉。
于是乎经常给华罗庚“开小灶”,有了老师的指点,华罗庚瞬间开了窍,成绩是一路突飞猛进,最后甚至以全班第2名的好成绩,从金坛中学毕业,可以说 没有王维克老师,就没有华罗庚的未来。
但可惜,好不容易开了窍的华罗庚,却没机会继续读书了——因为他家实在太穷了,15岁的华罗庚从此辍学,回家帮父亲打理杂货铺,但在杂货铺的几年里,他一直没有放弃学习数学, 他一边帮父亲算账,一边自学高中到大学所有数学课程 ,华罗庚在数学的天空中,自由翱翔。
5年后,他再次迎来了人生的春天——王维克老师当上了校长,他立马将爱徒华罗庚聘请为学校的会计兼数学教员,华罗庚兴奋极了,立马上任,和大家分享数学上的见识,并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论文,一切都越来越好。
然而命运再次戏弄了他——不久之后, 华罗庚染上了伤寒病, 在床上躺了整整1年,最后还落下左腿终身残疾,走路都要靠拐杖,但所幸大家没有忘记他,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看了他的论文后,惊为天人,待他痊愈,便将其聘请为清华大学数学系助理,来到这里,华罗庚再次扩展了自己的视野,并自学英语、德语、法语和日文, 在外国杂志上发表了3篇全英文论文。
1947年,华罗庚的《堆垒素数论》在全球各国出版,震撼世界,于是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向其发出邀请,再三思考后,华罗庚接受邀请,因为他想去国外进一步开拓视野,将来为国做贡献。
等到新中国成立,华罗庚便毅然放弃在美国的优厚待遇,返回中国,面对他人的不解,他是这样说的:“ 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归去来兮。科学虽然没有国界,科学家却是有的。 ”返回中国后,他担任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从此在中国发光发热,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而华罗庚之所以能走过那么多艰辛路,绝对离不开一个人的陪伴和支持,妻子吴筱元。
1927年,17岁的华罗庚娶了吴筱元,对方是一个温柔贤惠的女子,婚后为华罗庚生下了6个孩子,并把全家人照顾得非常好。当年华罗庚患病,几度面临死亡的危险,全靠妻子吴筱元的照顾和鼓励,他才挺了过来。
据悉,当年华罗庚因病,导致 生了褥疮,身上局部组织溃烂坏死 ,在当时落后的医疗条件下,这种情况足以夺走一个人的生命,当时的华罗庚也是危在旦夕,但吴筱元却不断为他擦身,为他熬药,为他找遍医生,并在他身旁鼓励他,有一次华罗庚昏迷,她甚至自己把他背到了医院,大家都不敢相信,眼前这个瘦弱的女人,有如此大的力量。
终于,在妻子的悉心照料下,华罗庚奇迹康复,他无比感谢妻子,对她的爱意,也是愈发浓烈。后来无论华罗庚是去北京任职,还是去国外教书,妻子都相伴于身侧,陪他度过每一天,也正是有了妻子的照顾,华罗庚才可以全心全意投身于数学事业中,两人的感情,令人艳羡。
然而这一切,却毁在了那段浩劫中 。那段日子里,华罗庚遭受了数次折磨,比起被打,更让他无法接受的是, 自己多年来的研究手稿,全部被毁了 ,所幸周总理发现,并出面下批示,要保护华罗庚一家。 可那段时期的阴影,却永远留在了妻子吴筱元的心中。
等到浩劫过去,华罗庚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故而需要去全国各地,甚至国外进行演讲等工作,而很多工作,吴筱元是无法陪同的,并且 吴筱元也不愿意让丈夫出去,因为她害怕丈夫会被“抓走 ”,可一心放在事业上的华罗庚哪里愿意待在家里,于是争吵在二人之间爆发,并且愈演愈烈。
当时华罗庚因为积劳成疾,患上了心肌梗塞,按理说是不能动气的,为了父母的身体考虑,子女决定,让他们暂时分开,然而此时的他们不知道, 这一分开,就是永恒 。
1985年6月12日下午4时,华罗庚在日本“亚洲文化交流协会”上发表演讲,然而演讲结束的瞬间,他突然晕了过去,并于当天晚上去世,享年75岁, 妻子没能见他最后一面 。
2003年,吴筱元逝世,享年93岁。事后,儿女将两人的骨灰合葬在金坛市的华罗庚纪念馆新馆,时隔23年,夫妻二人终是“团聚”了。
相濡以沫58年,华罗庚与妻子晚年争吵不断,直到去世两人生活怎样
提起我国顶级的数学家,可能我们大部分人都会想到华罗庚。确实作为老一辈数学家的杰出代表,华罗庚先生仅以小学的的学历,在那个信息交流非常不方便的年代,独自开创出了一番令人惊叹的新天地。
就像我国著名数学家丘成桐先生说的那样:“先生创新求变,会意相得。堆垒素数,复变多元。匹夫挽狂澜于即倒,成一家之言,卓尔出群,斯何人也,其先生乎”。
不仅如此华罗庚先生还为我国培养出了一大批数学人才,对我国数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即使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华罗庚先生依然坚持进行数学研究和教学,如今他的数学理论不仅被他的弟子们继承而且进一步发扬光大,现在已经成为很多重要领域的基石,对我国的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不过这位令所有人尊敬、拥有顶尖的数学实力的数学天才,晚年的家庭生活却是不幸的。
因为种种原因华罗庚先生晚年时与妻子争吵不断,甚至一度闹到了分居的地步,当华罗庚先生去世时两人已经5年未见了。这其中又蕴含着什么故事呢?
一、数学天才
华罗庚先生出生于1910年的江苏省,他的父亲是一位小商人,家里虽然远远谈不上什么富贵人家,可是勉强吃饱肚子还是没问题的。一转眼小华罗庚长大了到了应该去上学的年纪,不过这一下家里就要额外支出一笔他的教育花费,虽然不多可还是让家里的生活变得有些困难了。
好在华罗庚在学习上的天赋很快就在学校显露了出来,尤其是数学。应该说我国的大部分学生在数学方面学习的能力,在世界上都是公认的,甚至可以说是要远胜于欧美等国家的,但是华罗庚先生的数学天赋又远胜于我国的大部分学生。他从小对于数字就极为敏感,对于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比其他同龄人快了很多。
1925年,华罗庚完成了自己的初中的学习即将上高中,可是就在这时他的父亲在生意上遭受了意外,这使得家里的经济变得更加吃紧,为了省钱小华罗庚不能再继续读高中了,只能转而去职业学校读商科,因为读商科学校有补助,每学期只要交50元食宿费。
但就是这样华罗庚还是没读下去,因为家里实在没钱华罗庚只好辍学了。辍学后华罗庚并没有放弃对数学的研究,一有时间他就自学《大代数》、《解析几何》等等数学名著,他越学越入迷,渐渐地他已经不满足前人给出的结论,自己开始探索很多数学问题有没有新的思路和解法。
二、 喜结良缘
在华罗庚先生17岁时,父母为他物色了一个本地的姑娘作为他的妻子,叫做吴筱元。虽然两者可以说是包办婚姻可好在两人之前见过几面还算认识,也有一些共同的话题。
由于华罗庚喜欢钻研数学吴筱元更喜爱文学,所以当地人都称他俩的结合是优势互补,天作之合。虽然家里是穷了点可是小两口的生活过得还是有滋有味。
在婚后的第二年,他们迎来了自己的第一个孩子,是个女儿华罗庚给她取名叫华顺,寓意顺心遂意,不过可惜的是孩子是顺顺利利的可是大人就遭到了磨难。
因为恰好那几年华罗庚的家乡闹起了瘟疫,不少人都因为瘟疫染病去世,就连华罗庚的母亲也染上了瘟疫,老人家身体抵抗力弱不久就去世了,华罗庚因为伤心过度身体本身也受到瘟疫病情的影响,一时间陷入了昏迷。
此时家里就只能靠吴筱元一个人来支撑,白天吴筱元既要下地耕种又要照料家里小货铺的生意,到了晚上劳累一天还要为华罗庚擦洗身体,端汤喂药。为了好好照顾华罗庚,吴筱元甚至狠心将自己刚出生不久的女儿送到了娘家。最困难的时候家里实在买不起药了,吴筱元就将自己所有的嫁妆拿出去典卖凑钱买药,还要安慰华罗庚“再吃几服药就要好了”。
就这样,日子一天天过去华罗庚的身体果然一天天见好,不到半年已经基本痊愈了。
不仅如此可能是否极泰来,清华大学数学系的杨武之教授和熊庆来教授看到了之前华罗庚发表的文章,两人被华罗庚在数学上的才华惊呆了,亲自前来邀请他前去清华大学任教。
三、 陷入争吵,劳燕双飞
在清华大学执教几年之后,我国进入了动荡时期,很多科学家都受到了冲击,华罗庚当然也不例外。很多时候很多人会突然冲入的华罗庚的办公室和家中将他带走批斗,每当这个时候又是吴筱元挺身而出保护华罗庚,两人也在那段时间受到了不少折磨。
或许是冲击对吴筱元影响太大,后来她就非常反对华罗庚去各地讲学,因为她想让华罗庚时时刻刻都在自己身边。可是这怎么可能呢?国家正值百废待兴之际,华罗庚忧国忧民之心决不允许自己在这个时刻停下来享清福,所以两人陷入激烈的争吵之中。
一开始争吵之后两人还是能坐下来沟通问题的,可是再往后吴筱元甚至反对华罗庚出去讲课,希望她一直呆在家里,这是华罗庚绝对无法接受的。眼看两人的争吵越来越激烈,他们的儿女们从保护他们的身体出发,觉得先分开一段时间可能对两人会起到缓和的作用。
那成想,这一分别就是天人永别。1985年6月华罗庚去日本访学期间因为心脏病突发,永远地离开了我们。而此时他与他的结发妻子已经5年未见了。
我们可以确信的是,在吴筱元心中华罗庚就是她最重要的东西,可是在华罗庚先生心中国家的利益远高于自己的得失。
世事总是这么变幻莫测,两人度过了那么多艰苦的岁月,可临终却没能见得最后一面,不过这也给我们以警示,要理解和珍惜身边人,因为他们才是你一生最宝贵的财富。
华罗庚的夫人到底是叫吴筱元还是吴筱之
吴筱之。
吴筱之18岁那年,也就是1927年,经人说合,嫁给了同乡的同龄人华罗庚。
婚后不到几个月,瘟疫病蔓延江苏金坛县,夺去了婆婆的性命。不多久,华罗庚也染上了瘟疫,每天处于昏迷状态。这时,吴筱之将吃奶的女儿交给母亲去照管,自己日夜守候在丈夫身旁。由于婆婆刚刚过世,女儿又新来人间,加上丈夫身患重病,使得本来就不富足的华罗庚家中更为困难。
为此,吴筱之背着家人,将结婚时心爱的饰物拿到当铺,换钱给丈夫治病买药。也许是爱情的力量增强了华罗庚战胜病魔的决心和勇气,他终于从死亡线上挣扎出来。可惜的是,这场病使他的一条腿成了残疾。
扩展资料
人物轶事:
华罗庚当年患伤寒时,一年里,吴筱之整日侍奉在床前,端屎端尿、端水端药自然不在话下。华罗庚后来生了褥疮,身上局部组织溃烂坏死,在医疗条件不好的地方,这种病往往致命。多亏妻子吴筱之悉心照料,华罗庚才转危为安。
华罗庚也十分疼爱妻子。在大西南时,华罗庚有一次看到有孕在身的妻子太疲惫了,很是心疼,便自告奋勇说:“我去熬点粥吧!”随即,他舀好米,一瘸一拐地去河边淘米,下锅煮粥。可出乎大数学家意料,米加热后会严重膨胀,本想煮一锅粥,结果煮成了足够全家吃好几顿的干饭。
新中国成立后,华罗庚夫妇依然相濡以沫。据华罗庚小女儿华密回忆,她许多年后在整理父母遗物时,发现了二人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书信。
当时,华罗庚组建了一支小分队,到全国各地推广统筹法、优选法。他走到哪里,妻子的关心就跟到哪里。在一封写于1974年11月1日的信中,华罗庚对妻子说:“今天12时多安抵洛阳,在车上发现包中有糖,还是一盒鹿茸糖,你的关心,感动了我。 ”学生裴定一回北京,华罗庚请他带回对妻子的问候。
在1977年3月12日的信中他写道:“现趁裴定一同志来送重要公文之便带上丝棉被絮一条及山萸肉一包,都是买来的。特别是山萸肉,可能学名是山茱萸肉,对你的健康合适,可以泡水、长喝。 ”
“文革”中,华罗庚一度受到冲击。但吴筱之始终坚定地站在丈夫身边。可以说,华罗庚经历的每一段困难时光,妻子吴筱之都是他最坚强有力的支柱。
令人遗憾的是,华罗庚与妻子的爱情结局并不完满。吴筱之在那个年代中受到了很大的精神刺激,缺乏安全感,不愿意让华罗庚离开自己。
华罗庚与妻子相伴58年,晚年却因工作时常争吵,关爱太过成束缚,后来呢
1980年的某一个晚上,在清华教职工宿舍爆发了一场激烈的争吵,这场争吵的主人公是年逾70的老夫妻。他们咬牙切齿,大吼大叫,好像声音大的人就能获得胜利。
那是华罗庚在与他的妻子吴筱元起了争执,他们相濡以沫58年,只在晚年争吵过无数次,可是每一次都无疾而终,这一次是最激烈的一次。
华罗庚与吴筱元都处于怒火中烧的状态,不适合一起生活,所以儿女们为了让他们冷静下来,只好将他们分开。
可是所有人都没想到,这是华罗庚与妻子吴筱元最后一次相处。
1910年,华罗庚出生于江苏常州。
父亲开了一间杂货铺,母亲全心全意做家庭主妇。虽然生活并不怎么富裕,但也算得上衣食无忧。所以华罗庚有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不用为生计担忧。
华罗庚喜欢思考,尤其喜欢思考数学题。他在思考的时候可以做到“雷打不动”,别的小朋友不理解,以为他傻了,所以笑称他是“罗呆子”。
1922年,华罗庚以数学第一名的成绩成功进入初中。校长王维克发现了他的数学潜能,尽心尽力培养。
王维克对华罗庚的教导并不局限于课本,而时常找些“疑难”的问题考验他。
华罗庚也没有辜负老师的厚爱,在数学方面的进步一日千里。他很擅长触类旁通,有些难题只需要王维克给他找个解题角度,他就能顺利做出答案。
但好景不长,因为国家处于战火纷乱的年代,父亲的杂货铺并没能坚持到他读高中就濒临倒闭。家中没有了经济来源,很快捉襟见肘,华罗庚初中毕业后就选择去学费较低的职业学校学习。
去了之后华罗庚发现,职业学院的生活并不是他想要的。与家人商议一番之后,华罗庚从学校退学。
辍学后的华罗庚并没有停止学习的脚步,在给父亲分担杂货铺的事物之余,还自学了高中及大学低年级的数学课程。
那个年代普遍结婚较早,华罗庚17岁时就已经被家里人安排相亲了。相亲对象是同乡人吴筱元,吴筱元和华罗庚一样都是初中文凭,两人一个喜爱文学,一个喜爱数学,正好互补。
两人初步了解之后就结婚了,新婚夫妻蜜里调油,很快吴筱元怀了身孕。经过十月怀胎,吴筱元生了一个可爱的女儿,起名华顺,希望她一生顺遂。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女儿刚出生,瘟疫席卷江苏,人人自危,华罗庚和母亲不幸感染。
母亲年龄大体质差,没撑几天就去世了。母亲去世,华罗庚昏迷在床,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吴筱元只能将女儿送回娘家,全心全意照顾华罗庚。在她的悉心照顾下,华罗庚虽然痊愈但是腿部落下了残疾。
残疾并没有打倒他,华罗庚利用自己在数学方面的天赋,解决许多数学题,并将解题思路写成稿件,希望能在报社发表,给穷困潦倒的家庭增加一些收入。
华罗庚不能做重活,家务活全都依靠妻子吴筱元。正是妻子默默无闻的付出,华罗庚才能将全部身心投入到数学研究中。
华罗庚经过多年的数学研究,终于利用《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在数学界崭露头角。清华校长看到了他发表的文章,决定任命他为图书馆管理员。
面对清华校长递过来的橄榄枝,妻子劝说华罗庚好好把握。就这样华罗庚带着家中为数不多的积蓄,只身前往北京,他在图书馆中如饥似渴地学习着数学知识。
在这期间,他发表了3篇论文,华罗庚的数学才能深受清华校长的赏识。
1934年,他被破格提拔为数学系讲师。而妻子吴筱元依旧守候在他们江苏老家中,照顾年迈的公公,教育年幼的儿女,支持丈夫的工作。
1936年华罗庚被保送剑桥深造,在剑桥学习时,他发表了15篇论文,他的研究对整个世界数学的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
但是时值国家危难,华罗庚毅然决然回国,转而去昆明西南联合大学执教。
至此分隔5年的一家人才终于团聚。
国家动荡之时,华罗庚笔耕不辍,完成了他第一部数学著作《堆垒素数论》。1948年,他被聘任为美国伊利诺大学正教授。
华罗庚带着妻子儿女奔赴美国,到美国后华罗庚工作繁忙。吴筱元因为初中水平所以在美国语言不通,她能做的就是好好安顿好家事,让丈夫没有后顾之忧。
1950年,中国成功度过艰难的时间,正需要一大批尖端人才来建设。华罗庚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放弃了美国优厚的待遇,毅然回清华大学任教。
他回国后马上投身于繁重的工作中,而妻子吴筱元的任务也并不轻松。她除了完成每天的家务之外,还需要帮助丈夫抄写论文和书信。
吴筱元对华罗庚的照顾可谓是面面俱到,她认为自己多帮丈夫一点,他就能少操一点心,能多为国家做点贡献。
当时华罗庚在研究优选法、统筹法,并且组建了“推广优选法、统筹法”小分队,并且带领他们全国各地展示研究成果。
可是十年动荡就这么猝不及防的来到了,正在外地做演讲的华罗庚因为在美国任教的经历,而被召回京写检查。
华罗庚回京之后,就被要求在家休养,这对他来说就是一种酷刑。即使他的行动被迫终止,可是他对优选法的研究没有松懈。
1969年,他完成了《优选学》著作,并上交给国家。
一些激进的群众甚至会直接拿着棍棒,闯进华罗庚在清华大学的住所。他们肆无忌惮,随意抢夺。华罗庚深怕自己的研究成果被毁,便死死地将稿纸护在怀中。
而妻子吴筱元便将华罗庚死死地护在自己身后。面对强盗般的“恶棍”,吴筱元为华罗庚撑起了一片天。
吴筱元在这样混乱不堪的生活中感到心力交瘁,外面世道太乱了,她希望自己的丈夫能够安心待在自己的小家里。
可是华罗庚是胸怀天下的大丈夫,怎么可能浪费自己的才华。最后他还是不顾妻子家人的劝阻,仍旧去各地推广他的成果。
1975年,华罗庚在大兴安岭演讲,因为多日的劳累,积劳成疾,最终突发心肌梗塞,华罗庚昏迷了6个月。
吴筱元听闻消息之后,惶惶不可终日,日夜牵挂丈夫。
风雨之后总会有彩虹,在夫妻两人身上的冤屈终有一天洗掉了。他们痛哭一场,终于能够正大光明地走上街道了。
1976年,华罗庚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华罗庚喜极而泣,不仅是因为证实了自己的清白,更是因为自己能够光明磊落的推广“优选法”和“统筹法”了。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吴筱元自从华罗庚上一次晕倒之后,再加上那十年暗无天日的生活,她生怕丈夫再遭受一次那样的惩罚,所以格外反感他再次出去工作。
就这样一直默默支持华罗庚的吴筱元第一次坚决地提出反对意见。已经结婚五十多年的两人爆发了第一次争吵。
一心为国的华罗庚根本不顾妻子的阻拦,经常外出工作。华罗庚每一次回来之后,吴筱元都要与他大吵一架。但是华罗庚并不听她的,仍旧致力于推广“优选法”和“统筹法”。
1980年华罗庚从西欧回来之后,吴筱元与他爆发了最大的一次争吵,两人互不让步。没办法,儿女们只能让相濡以沫58年的夫妻分居。
虽然两人分居了,可是吴筱元还是时刻关注着华罗庚的日程。1982年,华罗庚突发心梗,吴筱元也揪心不已。她也知道两人不适合见面,就只能让子女轮流照顾华罗庚直到他痊愈。
1985年6月华罗庚在日本演讲时,因为劳累突发心梗,但是这一次并没有像前两次一样有惊无险的度过。
晚上10时,华罗庚因抢救无效去世。这时他与妻子吴筱元已经五年没有见面了。
华罗庚一心为民的精神确实值得继承与发扬,毕竟只有国家富强了百姓才能幸福。
可是家庭对我们来说也是同样重要的,如果华罗庚与妻子有一个人先低头,是不是就不会有这个遗憾了呢?
吴筱元的身高多少
163cm。
吴筱元(1910—2003)江苏金坛人,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夫人,身高163cm。吴筱元便是华罗庚身后的那个伟大女人,但他们并非是自由恋爱,而是包办婚姻。这段起始于包办的婚姻,随着时间的延长,两个人也渐渐生出了浓厚的感情。
吴筱元跟华罗庚一样是江苏金坛人,两人同年出生。十八岁那年,在媒婆的说合下,两个十八岁的年轻人结婚了,婚后共育有6个孩子,3男3女。三个儿子分别是华俊东、华陵、华光,三个女儿分别是华顺、华苏与华蜜。
有关煎熬的名人事迹
父亲华瑞栋,开小杂货铺,母亲是一位贤惠的家庭妇女。 华老祥40岁得子,给孩儿起名华罗庚。这“罗”者,即“箩”也,象征“家有余粮”,又合金坛俗话“箩里坐笆斗——笃定”的意思;“庚”与“根”音相谐,有“同庚百岁”的意味,也同时表示着“华家从此有根”的意思。
夫人吴筱元18岁嫁给华罗庚,婚后不到几个月,华罗庚染上了瘟疫,经悉心照料得以挽回性命,却落下左腿终身残疾。华罗庚在清华执教期间,为了照顾年迈多病的公公,吴筱元留在家乡,挑起家务担子。
在以后的日子里,她不仅操持家务,还帮他抄写论文和书信,接待客人。几十年来,吴筱元在华罗庚的生活和事业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华罗庚早年的研究领域是解析数论,他在解析数论方面的成就尤其广为人知,国际间颇具盛名的“中国解析数论学派”即华罗庚开创的学派,该学派对于质数分布问题与哥德巴赫猜想做出了许多重大贡献。
华罗庚也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
华罗庚在多复变函数论,典型群方面的研究领先西方数学界10多年,是国际上有名的“典型群中国学派”。
开创中国数学学派,并带领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培养出众多优秀青年,如王元、陈景润、万哲先、陆启铿、龚升等。
科研成果
在国际上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就有“华氏定理”、“怀依—华不等式”、“华氏不等式”、“普劳威尔—加当华定理”、“华氏算子”、“华—王方法”等。
20世纪40年代,解决了高斯完整三角和的估计这一历史难题,得到了最佳误差阶估计;对G.H.哈代与J.E.李特尔伍德关于华林问题及E.赖特关于塔里问题的结果作了重大的改进,三角和研究成果被国际数学界称为“华氏定理”。
在代数方面,证明了历史长久遗留的一维射影几何的基本定理;给出了体的正规子体一定包含在它的中心之中这个结果的一个简单而直接的证明,被称为嘉当-布饶尔-华定理。
与王元教授合作在近代数论方法应用研究方面获重要成果,被称为“华-王方法”。
扩展资料
妙联趣事
一九五三年,科学院组织出国考察团,由著名科学家钱三强任团长。团员有华罗庚、张钰哲、赵九章、朱冼等许多人。途中闲暇无事,华罗庚题出上联一则:”三强韩、赵、魏,”求对下联。 这里的“三强”说明是战国时期韩、赵、魏三个战国,却又隐语着代表团团长钱三强同志的名字,
这就不仅要解决数字联的传统困难,而且要求在下联中嵌入另一位科学家的名字。隔了一会儿,华罗庚见大家还无下联,便将自己的下联揭出:“九章勾、股、弦。“
《九章》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著作。可是,这里的“九章”又恰好是代表团另一位成员、大气物理学家赵九章的名字。华罗庚的妙对使满座为之倾倒。
1980年华罗庚教授在苏州指导统筹法和优选法时写过以下对联:观棋不语非君子,互相帮助;落子有悔大丈夫,纠正错误。
华罗庚妻子吴筱元:不畏清贫不离不弃,晚年怎样了
人们都说:成功的男人背后总有一个伟大的女人。对于夫妻来说,丈夫的成功往往离不开妻子的从旁协助、默默支持。而对于我国伟大的数学家华罗庚来说,这一生中能得到妻子吴筱元的相濡以沫、甘苦与共,他是十分知足的。每当别人问起华罗庚的成功之道时,华罗庚总是由衷地说:我的妻子是个无名英雄,我的整个事业和她是分不开的!
自学成才的数学大师华罗庚
1910年11月12日,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一户贫寒的人家迎来了一个男婴的降生,这个男婴就是华罗庚。父亲华瑞栋老来得子,故此对华罗庚寄予了莫大的希望,开间小杂货店勉强维持生计的父亲省吃俭用也要让华罗庚读书。
当时,贫寒的华家仅仅有一间正房和一个偏厦,华罗庚的父母为了给儿子提供好一点的学习环境,甘愿自己住偏厦,让儿子住正房。
1922年,华罗庚进入金坛县立初级中学读书,1925年,华罗庚从金坛县初中毕业,高中高昂的学杂费令华罗庚望而却步,于是,他选择到一所职业学校学会计。可一年之后,家里的小生意每况愈下,实在是凑不齐学费,因此华罗庚就这样辍学回家了。
辍学在家的华罗庚帮父母照看着自家的杂货店,但顾客稀少,华罗庚没事就拿起旧时的数学书,其中。这个少年知道自己对数学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始终没有放弃对数学的学习和钻研。
他向以前的数学老师借阅数学书籍,并自学了高中、大学的数学课程。平淡的日子里,每当稍有空闲,华罗庚就拿出书本学习,神游在数学知识的海洋里。
1929年,华罗庚尝试着将自己潜心研究出的数学成果寄到上海的《科学》杂志社,没想到真的成功发表了,他仿佛受到了莫大的鼓励,更加倾心于钻研数学问题了。
与订下娃娃亲的妻子结成伉俪,数度相濡以沫
时间回到1927年,华罗庚与同乡吴筱元结为夫妻。大概有人会说,华罗庚只有初中文凭,家境又贫寒,怎么会那么顺利就早早娶得贤妻呢?
原来,华家与吴家交情甚好,在二人小的时候,就被双方父母约定了婚事。吴筱元和华罗庚成年后,双方父母安排两人见面,吴筱元对老实木讷的华罗庚印象不错,华罗庚也感觉吴筱元贤良本分,于是两人顺利完婚。
婚后,吴筱元就成了一个家庭主妇,孕育儿女、操持家务,从来不让丈夫操心柴米油盐,使得华罗庚能心无旁骛地钻研数学。就在大女儿出生那年,华罗庚不幸染上了伤寒病,由于家里刚刚添了女儿,丈夫华罗庚又得上了那样重的疾病,本就贫寒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
深明大义的吴筱元拿出了为数不多的嫁妆钱和几样金首饰,换成钱给丈夫看病抓药。华罗庚体质弱,伤寒整整令他卧床一年才逐渐好转,华罗庚也因此双腿残疾,终身行动不便。
清苦的日子里,吴筱元始终不离不弃地侍奉在丈夫的病榻之前,用一个女人的坚忍和温柔换回了阖家大小的平安。华罗庚经历了这次病痛后,深感对家庭的责任承担的不够,于是他带着自己的学术成果到家乡的中学自荐,获得了数学教员的工作岗位。从那以后,家里的收入有了来源,夫妻俩的日子才慢慢变好。
夫唱妇随,吴筱元始终是那个体贴本分的贤内助
数学家华罗庚一生中多次因工作变动而举家搬迁,妻子吴筱元夫唱妇随,始终淡然地支持着丈夫的事业,默默地照顾着一家老小。
1931年,华罗庚在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数学论成功地引起了清华大学算学系主任熊庆来的注意,了解到华罗庚的情况后,熊庆来主任认为华罗庚是难得一见的人才,很快就寄送一封邀请信到金坛中学,力聘华罗庚到清华大学当讲师。
1931年,华罗庚被请进清华大学算学系工作,之后的几年中,华罗庚自学英语、博览群书,并开始在国内外数学刊物上发表论文。因为华罗庚展现出了异常出色的科研水平,故而又被调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工作。
一次,华罗庚收到了一名福建中学数学老师陈景润的来信,信中诚恳地指出了华罗庚的《堆垒素数论》中的一处错误。正是这样一封信件,让华罗庚发现了一个难得的数学人才——陈景润。
1957年,在华罗庚的一再举荐之下,陈景润被调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任实习研究员,后来又升任一级研究员并开始培养硕士和博士。
华罗庚对陈景润有知遇之恩,陈景润敬华罗庚为自己的恩师,师生之间情谊深厚。恩师华罗庚时常叫陈景润来家里玩,作为师母的吴筱元总是拿出家里最好的食物款待陈景润。
自从成为了教授的夫人,吴筱元就更忙了,平日里除了要当好家庭主妇,还要帮助华罗庚抄写论文和书信。只要华罗庚外出,吴筱元就事先替丈夫准备好外出的衣着,并将拐杖、帽子和烟盒亲自递到丈夫手中,数十年如一日,细心百倍地照料着一切。
20世纪60年代中期,华罗庚开始注重数学在国家建设阶段的实际运用和推广,他认为自己应该走出课堂、走出校园,带着数学知识投入到祖国各行各业的生产战线中去。
从1965年开始,华罗庚便拄着拐杖,拖着病腿,离开北京,带着学生和助手上山下乡,到各地的田间地头、工厂矿井去推广应用数学,为祖国的基层生产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很长一段时期,作为妻子的吴筱元只能用柔弱的肩膀撑起一家老小的生活,十分不易,而且还要时时担心游历在外的丈夫是否安好。好在夫妻二人始终感情甚笃,常常书信往来,互相关心。
1985年,华罗庚不幸因病去世,国家顾念华罗庚一生为数学事业和祖国的复兴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所以对其遗孀吴筱元十分优抚,分配住房的时候,特意分给吴筱元一套面积大一些的房子,想让吴筱元晚年过得舒心一些。
可吴筱元却连连拒绝,她说:我一个人住,目前这个60平米的旧房子就足够用了,还是把大房子分给那些拖家带口的科研人员吧,让他们生活得好一点,工作起来才更无后顾之忧。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吴筱元的晚年就在那个60余平米的老房子中度过的,拿着微薄的退休金简朴度日,她也十分满足。吴筱元因为贤淑的品格而在数学界倍受尊重,人人都亲切地称呼她为“华师母”。纵观吴筱元的一生,平凡却又踏实,爱护丈夫、勤俭持家、相夫教子,她默默地守护着华罗庚,用她的大爱诠释了什么才是无名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