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东藩

蔡东藩简介?蔡东藩的历史可看吗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12-29 19:09:52 浏览31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蔡东藩简介

蔡东藩(1877—1945年),名郕,字椿寿,号东藩,萧山临浦镇人。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秀才。宣统元年(1909年)考取省优贡生。二年朝考入选,翌年春去福建为知县候补。因不满官场恶习,不久托病回乡。辛亥革命后,到上海会文堂新记书局任,修撰《高等小学论说文范》、《中等新论说文范》、《清史概论》等书。从民国5年(1916年)至15年的10年时间里,先后完成演义体历史小说《历朝通俗演义》,全书共11部、45册、1040回、600余万字,记述了从公元前221年到民国9年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该书在史料上遵循“以正史为经,务求确凿;以轶闻为纬,不尚虚诬”的原则;在体裁上,既保持了演义体历史小说的风格,又自写批注、评述,凸显其正史笔法。蔡东藩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其著作除历史演义外,还有《留青别集》、 《留青新集》、《客中消遣录》、《楹联大全》、《内科临症歌诀》及诗集《风月吟稿》、《写忧草》等。16年,因病辞职回家,居乡期间,曾随岳父习医,并任临浦小学国语教师,后又设私塾授学。晚年以行医、卖文为生。

蔡东藩的历史可看吗

蟹妖。
我曾购得中华书局版本的绣像本之蔡东藩先生所著《历朝通俗演义》全套,通读下来,觉得受益较多。本书值得一读,力荐。
1、作为一套严肃的通俗历史读物,这套丛书值得一看。
当然,读者诸君最好有一点古文功底。本书写作者是清末的优贡生、知县候补,文白夹杂,以民国白话为主。可以说雅俗共赏,为非历史专业的人最佳之推荐读物。
各册撰写各有千秋,初读来,开始可能略显枯燥,但是读得久了,也许能够深入其中,会心一笑。
2、这本书曾获得各界人物的好评。1937年1月,润之先生百忙之中,还嘱咐同事代购蔡东藩所著《中国历代通俗演义》。他获此书,十分珍爱,后携之进京;据说其卧室床侧,一直放有此书。作家萧三在1939年春亲眼看到润之先生在阅读《中国历代通俗演义》中的《宋史通俗演义》。
3、这一套著作的历史价值远远地高于文学价值。蔡先生著作绝不戏说的态度对后辈历史作家影响很深。
蔡东藩先生竭力反对于史无据的虚构。
他主张遵循正史,严格地做到了所谓“无一事无来历“、“以不使观者往往为所惑乱“,他自称所编历史演义,“以正史为经,务求确凿;以逸闻为纬,不尚虚诬“。在体裁上突出“义以载事,即以道情“的特点,并且自写正文,自写批注,自写评述。
当然他的这部演义小说如果从伟大的文学小说角度上来研究,则艺术性也许要逊色很多。
该作品的最大特色在于他对历史真实的严格追求。他写历史演义,“语皆有本“,力求其主要情节均有历史记载作为根据。
自然,作为“演义“,他也有虚构,特别是人物对话,也用了一些野史和传说,都作了说明。但是,他很谨慎,力求符合特定历史环境和特定历史人物的性格,从不敢任意编造。
4、写作过程:蔡东藩的《历朝通俗演义》,是一部700万字以上的历史演义。他从《前汉通俗演义》之秦始皇写起,一直写到1920年《民国通俗演义》(含了许廑父先生续的40回);共写了2166年的事情。全书共11部、1040回。
这11部书不是在同一个时间出版的,蔡先生也不是顺着朝代次序写的。
最先写的是《清史演义》,出版于1916年。成书的次序是清史二、元史三、明史四、民国五、宋史六、唐史七、五代史八、南北史九、两晋一○、前汉一一、后汉写完最后一部《后汉演义》,已经到了1926年9月。上海会文堂新记书局陆续印行这十一部演义,都是有光纸石印插图本。
到1935年,会文堂新记书局又把它全部改为铅印本,加上许廑父续的《民国演义》四集40回,总的书名称《历朝通俗演义》,分装四十四册。另刊《历朝通俗演义改版印行缘起》一册,把全书的序文和每部书的回目搜集在一起。2、蔡先生一生博学、淡泊,生活清苦,著述为生。
5、蔡先生的生平历程:
蔡东藩,名郕,字椿寿,浙江萧山临浦镇人,生于1877年7月(清光绪三年),卒于1945年3月。蔡先生14岁中秀才,清末以优贡生朝考入选,分发福建以知县候补,因不愿涉足官场称病归家。曾先后在杭州、绍兴教书为生。 他在著作中常自称作于临江书舍,临江即萧山浦阳江在临浦一带的别名。
蔡东藩兴趣广泛,学识渊博。除历史演义外,尚著有《留青别集》、《高等小学论说文范》、《留青新集》、《客中消遣录》、《中等新论说文范》、《楹联大全》及诗集《风月吟稿》、《写忧草》等。在居乡期间,曾随岳父习医,写成《内科临症歌诀》4卷,并任临浦小学国语教师,后又设私塾授学。
蔡东藩晚年生活艰辛,以行医、卖文为生。
抗日战争开始以后,蔡东藩的家乡临浦镇沦陷了,他背井离乡,辗转避难。1945年春,蔡先生与世长辞,可惜的是,他没有看到抗战的胜利。

蔡东藩评价汉朝差点二世而亡,原因是什么呢

蔡东藩说的是“吕后乱政”的事。自从刘邦死后,他的儿子汉惠帝继位,但时间不长惠帝刘盈就死了,随后吕后专权,大肆诛杀刘姓子孙,吕氏掌控了朝政,所以蔡东藩说,汉朝差点二世而亡。事情经过是这样的。

自从刘邦“斩白蛇”起义后,和项羽一起推翻了暴秦的统治,后经过4年的“楚汉相争”,韩信在垓下(今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东南)设下十面埋伏,逼使项羽在乌江自刎。刘邦取得了天下,建立了汉朝。刘邦就是汉高祖。

▲刘邦

公元前195年,刘邦因讨伐英布叛乱,被流矢击中,其后病重死去。其在位大约8年。

刘邦死后,其16岁嫡长子刘盈继位,刘盈是吕后和刘邦的儿子。吕后为了让儿子刘盈继承皇位也蛮拼的。

刘邦活着时想废太子刘盈而立幼子刘如意,刘邦一死吕后进行了疯狂报复。不但毒死了刘如意,还把他母亲戚姬砍成了“人彘”。

汉惠帝刘盈是个仁厚之人,很不满意母亲这种做法,吕后居然做出疯狂的举动,让儿子参观她的杰作,结果刘盈看到戚姬惨不忍睹的面容后,被活活吓死了。

刘盈从16岁登基,到23岁就挂了。这7年都是吕后制定国家大事,刘盈就是挂名的皇帝,以至于司马迁写《史记》时,不设惠帝本纪,而设吕太后本纪。

▲刘盈

谁来接替刘盈的皇位呢?这时吕后动了一番脑筋。刘盈生前无子,其实造成这一切的都是吕后所为。吕后为了权利,她居然为儿子选了刘盈的外甥女作皇后,也就是吕后的外孙女。(刘盈姐姐鲁元公主的女儿张嫣)吕后认为这是亲上加亲,大权不会旁落。

其实这有悖人伦,加上张嫣年纪小,张嫣做了两年皇后就死了,死后人们发现她仍然是处女。这就是刘盈无后的原因。

刘盈死后,吕后想专权,但是刘邦活着时,早就看出了吕后有野心,所以临死前做了个决定,和朝中大臣及刘氏子孙歃血为盟,“非刘氏子孙不能为王也”如果谁敢有违,天下共击之。

吕后有所顾忌,所以唯一的儿子死后,干嚎不落泪,也是心事重重吧。张良之子张辟疆看到了这种情况,于是回家后找到丞相陈平问:你知道太后为什么光哭不落泪吗?按说吕后只有这一个儿子,怎么看她都没有悲伤欲绝的样子呢?

陈平摇摇头说不知道。张辟疆说:她再想如何对付你们这些大臣!陈平表示疑问?张辟疆说,太后想让吕家子孙掌权,怕你们这些老臣不同意。陈平恍然大悟。

如何评价蔡东藩的历史观,及其滔滔著作历朝通俗演义

一部《二十四史》,分最太多。就是历史专家也不容易把它完全熟记,倒不如这部演义,随意翻览一下,说不定会有提纲挈领的功效。 其规模之宏伟。卷帙之浩繁。内容之丰富,不仅在我国历史演义中绝无仅有,而且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找不到先例。……它所起的作用。是官修的“二十四史”或任何中国通史都无法代替的。 在延安时期,读书的条件好一些。他(毛泽东)托人买了两套中国历史通俗演义(蔡东藩著),除自己阅读,还向别人推荐。 毛泽东为何喜爱蔡著?原因可能有很多,但蔡著成功实现了历史真实和趣味性的统一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  蔡东藩的通俗史学工作是非常成功的。……是近代演义史书当中出版发行历时最长、数量最大的一种。
  它既不是“纯文学”,也不是“雅文学”;它不是纯历史,又没有虚造历史……一部好的历史实录,何尝不可当作一部小说和文学作品看?

蔡东藩被誉为“一代史家,千秋笔神”的原因

蔡东藩的历史演义在史料上遵循“以正史为经,务求确凿,以轶闻为纬,不尚虚诬,的原则;在体裁上突出“义以载事,即以道情”的特点,并且自写正文,自写批注,自写评述。在撰编《民国通俗演义》中,对清廷之腐败,予以抨击,其间曾收到恐吓信及子弹,迫其修改,蔡不变初衷。又著有《西太后演义》(又称《慈禧太后演义》),增订清初吕安世所著《二十四史演义》,其一生共著书13部,撰写700余万字,篇幅之巨堪称历史演义的奇迹,被誉为“一代史家,千秋神笔”。蔡东藩写书的动机,与当时民族危亡的历史现状密不可分。以一己之长诉之史笔,以期用通俗演义的形式讲述中国历史,以此帮助国人从历史的启迪中寻找救亡图存的道路,正是他“书生报国”之意。正是因此,他才选择了首先写《清史通俗演义》,并从此一发而不可收。蔡东藩这套演义重史轻文,尽管略输文采,但却提供了一部浩瀚而通俗的中华通史,为普及中国历史知识做出了不可磨灭贡献。

蔡东藩《五代史演义》那个朝代

《五代史演义》是《中国历史通俗演义》中的五代十国部分,五代不是某一个朝代,而是介于唐宋之间的特殊历史时期。五代(907年—960年)。唐朝灭亡之后,在中原地区相继出现了定都于开封和洛阳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五个朝代以及割据于西蜀、江南、岭南和河东的前蜀、后蜀、南吴(杨吴)、南唐、吴越、闽国、南楚(马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10个政权,合称五代十国。五代指这五个位于中原的王朝,正统史学家们一般称五代为中原王朝,十国为割据政权。

如何评价蔡东藩

蔡东藩,清山阴县临浦(今属萧山)人。著名演义小说作家、历史学家。14岁中秀才,后又进京朝考,名列优贡,分发福建候补知县,因不满官场恶习,数月即称病回乡,辛亥革命之后,曾先后在杭州及绍兴等地教书。1916年开始蔡东藩用十年时间完成了《中国历朝通俗演义》,时间跨度自秦始皇到民国九年,凡二千一百六十六年。其内容跨越时间之长、人物之众、篇制之巨,堪称历史演义之最。被人誉为“一代史家,千秋神笔”。蔡东藩这套演义重史轻文,尽管略输文采,但却提供了一部浩瀚而通俗的中华通史,为普及中国历史知识做出了不可磨灭贡献。
蔡东藩《中国历代通俗演义》,即是一部历史巨著,也是一部文学巨著,阅读《中国历代通俗演义》,既可以了解中国历史,又可以欣赏传奇故事,真是两全其美。
众所周知,罗贯中写《三国演义》是秉承着一条“七分事实、三分虚构”的写作方法。他尊重历史,但又不拘泥于历史,能把很多野史糅合融化进去,巧于剪裁,因此把人物与故事情节写得栩栩如生,具有很高的艺术性。然而蔡东藩却相反,他竭力反对于史无据的虚构。他主张遵循正史,严格地做到了所谓“无一事无来历”、“以不使观者往往为所惑乱”,他自称所编历史演义,“以正史为经,务求确凿;以逸闻为纬,不尚虚诬”。拒不戏说的态度对后辈历史作家影响很深。然而正是这一点,使他的演义小说在艺术上大为逊色,使它不能成为一部文学的演义小说而只能是一部历史的演义小说。这也许正是这部小说被冷落的原因。
历史价值高于文学价值,蔡东藩作品的最大特色在于他对历史真实的严格追求。他写历史演义,“语皆有本”,力求其主要情节均有历史记载作为根据。自然,作为“演义”,他也有虚构,特别是人物对话。但是,他很谨慎,力求符合特定历史环境和特定历史人物的性格,不敢任意编造。因此,他的书,可以当作历史读。
醉高歌.蔡东藩
------诗酒仙
  少年怀抱功名,宦海唏嘘泡影。清风吹绝攀龙兴,吹起儒生秉性。
  林泉笔奋雷霆,稗史呵成巨鼎。千秋一揽东岳景,一揽河山万顷。

为什么说读二十四史不如读蔡东藩

著名史学家顾颉刚:读《二十四史》不如读蔡东藩写的演义版!
为什么演义版本更值得推荐?
演义版不仅有二十四史的全部内容,还有清史、民国历史,是中国目前唯一一套写全秦朝到民国2000余年历史的演义巨著。
不仅将中国历史,一网打尽,历朝兴衰,尽收眼底。而且笔法用章回体小说的笔法写就,分回标目,首位完整,情节生动饱满,相当有趣。
蔡东藩:中国历朝通俗演义系列
像《三国演义》一样轻松阅读、生动有趣,像《二十四史》一样翔实可信,可为借鉴。 《中国历朝通俗演义》丛书为民国著名演义小说作家、历史学家蔡东藩所著。该套书为风靡海内外的一部通俗历史巨著,浩浩一千余回,写尽几度春秋,上起秦始皇,下至民国九年(1920年),共记述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六百多万字。其内容跨越时间之长、人物之众、篇制之巨,堪称历史演义之最。 全书为章回体结构,剪裁得体,张弛有度,自批自评,妙趣横生,集文学性与史学性于一体,是值得一辈子去阅读、体味的历史著作。书后附赠《慈禧太后演义》。
这部书的重新出版,不但可以作为一般人的读物,并且也可以作为爱好历史的人们的参考,因为一部《二十四史》,分量太多,就是历史专家也不容易把它完全熟记,倒不如这部演义,随意翻览一下,说不定会有提纲挈领的功效。

蔡东藩的作品评价

蔡东藩《中国历代通俗演义》,即是一部历史巨著,也是一部文学巨著,阅读《中国历代通俗演义》,既可以了解中国历史,又可以欣赏传奇故事,真是两全其美。
众所周知,罗贯中写《三国演义》是秉承着一条“七分事实、三分虚构”的写作方法。他尊重历史,但又不拘泥于历史,能把很多野史糅合融化进去,巧于剪裁,因此把人物与故事情节写得栩栩如生,具有很高的艺术性。然而蔡东藩却相反,他竭力反对于史无据的虚构。他主张遵循正史,严格地做到了所谓“无一事无来历”、“以不使观者往往为所惑乱”,他自称所编历史演义,“以正史为经,务求确凿;以逸闻为纬,不尚虚诬”。拒不戏说的态度对后辈历史作家影响很深。然而正是这一点,使他的演义小说在艺术上大为逊色,使它不能成为一部文学的演义小说而只能是一部历史的演义小说。这也许正是这部小说被冷落的原因。
历史价值高于文学价值,蔡东藩作品的最大特色在于他对历史真实的严格追求。他写历史演义,“语皆有本”,力求其主要情节均有历史记载作为根据。自然,作为“演义”,他也有虚构,特别是人物对话。但是,他很谨慎,力求符合特定历史环境和特定历史人物的性格,不敢任意编造。因此,他的书,可以当作历史读。
醉高歌.蔡东藩
------诗酒仙  少年怀抱功名,宦海唏嘘泡影。清风吹绝攀龙兴,吹起儒生秉性。  林泉笔奋雷霆,稗史呵成巨鼎。千秋一揽东岳景,一揽河山万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