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满族人是哪里人

满族人是哪里人(满族在哪里)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12-26 18:28:34 浏览34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满族在哪里

满族兴起于东北地区,与东北历史上的很多民族有传承关系,17世纪中期入主中原,分布于大江南北及其广大的范围内,19世纪以后逐渐汉化。

满洲人是哪里人

满族人亦称为满民、满人等,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三省

满族人分布:

以辽宁省最多,另外,在内蒙古、河北、山东、新疆等省、自治区以及北京、成都、兰州、福州、银川、西安等大中城市均有少数散居满族。


千百年来满族人的先世曾两次人主中原,大量山东、河北的汉人,也陆续不断地去闯关东,致使满、汉人民长期杂居共处,彼此之间在风俗习惯、风土人情上互相融汇,似乎己经难于分清满汉了,但是,还是可以通过家谱来进行区分满族人和汉族人。

人口比例:根据2010年中国人口普查显示,满族的人口数量为1041.0585万人,约占中国人口的0.77%,少数民族人口的9.28%。省级行政区中,辽宁与河北的满族人口超过百万。其中辽宁省有满族533.6895万人,占满族人口的51.26%,占辽宁省人口的12.20%,为满族人口的主要集中之地;河北省有满族211.8711万人,占满族人口的20.35%,占河北省少数民族人口的70.80%。吉林、黑龙江、内蒙和北京的满族人口超过十万;天津、河南等17个省级行政区各有数万;安徽、福建等7个省级行政区各有数千;西藏自治区的满族人口最少,为153人。在辽宁、河北、黑龙江和北京,满族为第一大少数民族。尤其在辽宁、河北、黑龙江三省,满族占当地少数民族的比例超过50%;在吉林、内蒙、天津、宁夏、陕西与山西,满族为第二大少数民族;在河南、山东与安徽则位列第三。

满洲人是什么人(满洲人是什么人种)

1、满洲人是什么人。

2、满洲人是什么人种。

3、什么叫满洲人。

4、满洲人是哪里人。
1.满洲人,又称满族人,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散居中国各地。

2.源于女真。

3.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

4.1635年皇太极改女真族为满洲(Manju)简称满族。

5.满族本来有自已的语言、文字,满文创制于16世纪末,是借用蒙古文字母创制的。

6.17世纪四十年代,满族大量入关后,普遍开始习用汉语文。

7.满族曾信仰萨满教,崇拜祖先,有祭天、祭祖的习俗。

8.后来,受佛教、道教和儒家思想影响,崇拜对象变得多元化。

9.满族是一个十分注重礼节的民族。

10.满族入关之前民间文学十分丰富,以神话、传说、歌谣的形式代代相传。

11.入关之后,吸收汉文化的精华,出现了很多著名的文学家、诗人、书画家。

12.如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文学家老舍、端木蕻良等。

清朝满族人是哪里的

满族人在清朝前基本是在内蒙古及东北地区,清军入关后定都北京从此统治中国的疆土。清政府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任用了大批的满族人去全国各地任职分散了满人。
目前满族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东北三省及北京,内蒙古,新疆一带。居住在以上地区的满族人口是中国满族人口总数的97.10%,居住在其他地区的仅占2.9%。分布面很广,主要分布在河南、山东、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成都等11个省(市,自治区)。
清朝自从顺治帝迁都北京后,满人就开始逐渐地同化汉人同时也逐渐学习汉人文化,在宣统帝宣布退位时华北地区的满人基本上已经完全汉化。只有在辽宁北部和吉林南部有一些比较“纯”的满人,现在在华北的清朝的满人后代连满文都不认识。

清朝满人是现哪里人

满族,原称满洲族,之前亦称为满民、满人等,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满族分布于中国各地,以辽宁、河北、黑龙江、吉林和内蒙古自治区、北京等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多,其他散居于新疆、甘肃、宁夏、山东、湖北、贵州等省区及西安、成都、广州、福州等大中城市。

2000年,满族人口总数为1068、2万人,在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居第二位。满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东北地区的白山黑水是满族的故乡,清顺治元年,清军入关,逐步统一全国,从此开始了满族贵族对全国的统治,辛亥革命之后,清廷覆亡。

满族是个勤劳、勇敢、智慧的民族.也是一个善于博收外来文化并融汇创新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富有民族特色的风俗文化,满族岁时风俗,多与汉族相近,但又保持着不少满族特色。

满族人是哪里人

我们中国是一个有着众多民族的国家,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分布的地方也不一样,比如在南方就很少见到满族,那么满族是哪里人呢?
满族历史悠久,人口总数在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居第三位。
满族人是哪里人
满族亦称为满民、满人等,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三省,满族人以辽宁省最多,另外,在内蒙古、河北、山东、新疆等省、自治区以及北京、成都、兰州、福州、银川、西安等大中城市均有少数散居满族。
清顺治元年,清军入关逐步统一全国,从此开始了满族贵族对全国的统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富有民族特色的风俗文化,满族岁时风俗,多与汉族相近,但又保持着不少满族特色。

满族人是哪个地方的人呀

  满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三省,以辽宁省最多。另外,在内蒙古、河北、山东、新疆等省、自治区以及北京、成都、兰州、福州、银川、西安等大中城市均有少数散居满族。人口达982.118万(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在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仅次于壮族居第二位。
  满族历史悠久,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肃慎人,其后裔一直生活在长白山以北、黑龙江中上游、乌苏里江流域。黑水靺鞨是满族的直系祖先,后发展为女真。十二世纪,由阿骨打建立了金朝。1483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部落,建立了军政合一的八旗制度。1635年10月13日,皇太极继位称帝,改国号清,废除女真旧称,改族名为满洲。1644年,清军入关,统一了中国,形成满汉长期杂居的局面。1911年辛亥革命后,满洲族改称满族。
  满族本来有自已的语言、文字,满族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满文创制于16世纪末,是借用蒙古文字母创制的。17世纪四十年代,满族大量入关后,普遍开始习用汉语文。现只有黑龙江省黑河市爱珲镇和富裕县还有人能讲满语。早期满文著作有《满文老档》、《满州实录》和《异域录》等。满族自古好歌舞,古代舞蹈多由狩猎、战斗的活动演化而来。满族喜爱的娱乐活动还有跳马、跳骆驼及滑冰等。十八世纪中期,“八旗子弟”创作了一种新的鼓词,配合鼓板、三弦演唱,名为“清音子弟书”。
  历史上满族男子喜穿青蓝色的长袍马褂,头顶后部留发梳辫留于脑后,戴圆顶帽,下穿套裤。妇女则喜欢穿旗袍,梳京头或“盘髻儿”,戴儿环,腰间挂手帕。满族入关后,其服装与汉族服装趋于一致,但旗袍却以其独特的魅力流传下来,成为中国妇女的传统服装。
  满族传统住房一般为西、中、东三间,大门朝南开,西间称西上屋,中间称堂屋,东间称东下屋。西上屋设南、西、北三面炕,西炕为贵,北炕为大,南炕为小,来客住西炕,长辈多住北炕,晚辈住南炕。
  满族人孝敬长辈,注要礼节,在路上遇见长辈,要侧身微躬,垂手致敬,等长辈走过再行;不但晚辈见了长辈要施礼,在同辈人中年轻的见了年长的也要施礼问候。亲友相见,除握手互敬问候外,有的还行抱腰接面礼。过春节时要拜两次年,年三十晚上拜一次,为辞旧岁,年初一再拜一次,叫迎新春。室内西炕不得随意坐人和堆放杂物;忌打狗、杀狗和忌食狗肉;不戴狗皮帽、不铺狗皮褥,忌讳戴狗皮帽或狗皮套袖的客人。
  日常食俗 满族民间农忙时日食三餐,农闲时日食二餐。主食多是小米和高梁米、粳米、干饭,喜在饭中加小豆或粑豆,如高梁米豆干饭。有的地区以玉米为主食,喜以玉米面发酵做成“酸汤子”。东北大部分地区的满族还有吃水饭的习惯,即在做好高梁米饭或玉米(米+查)子饭后用清水过一遍,再放入清水中泡,吃时捞出,盛入碗内,清凉可口。这种吃法多在夏季。饽饽是用黏高梁、黏玉米、黄米等磨成面制作的,有豆面饽饽、搓条饽饽、苏叶饽饽、菠萝叶饽饽、牛舌饽饽、年糕饽饽、水煮饽饽(汉语的饺子)等。满族的饽饽历史悠久,清代即成为宫廷主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御膳“栗子面窝窝头”,也称小窝头。满族点心萨其玛也成为全国著名糕点。较著名的还有清东陵糕点,也称清东陵大饽饽,北京小吃墩饽饽,河北承德小吃油酥饽饽,湖北荆州小吃猪油饽饽等。
  北方冬天天气寒冷,没有新鲜蔬菜,满族民间常以秋冬之际腌渍的大白菜(即酸菜)为主要蔬菜。据传用腌渍的方法储存蔬菜,始于清顺治年间。用酸菜熬白肉、粉条是满族入冬以后常吃的菜肴。酸菜可用熬、炖、炒和凉拌的方法食用,用酸菜下火锅别具特色。配菜也可用来做馅包饺子。东北地区的满族,每户腌渍的酸菜一般可以吃到第二年春天。此外,日常蔬菜还有萝卜、豆角等。满族人民爱吃猪肉,常用白煮的方法烹制。辽宁沈阳市的那家馆是家有100多年历史的满族餐馆,该店经营的白肉血肠,被誉为正宗的满族风味。
  节日、祭祀、礼仪食俗 满族许多节日均与汉族相同。逢年过节,都要杀猪,过年(春节)时每家要杀猪二至三口。农历腊月八日(腊八节),要用黏高梁、小豆等八样粮食煮粥,称为腊八粥。除夕吃饺子,在一个饺子中放一根白线,谁吃着白线就意味着谁能长寿:也有的在一个饺子中放一枚铜钱,吃到便意味着在新的一年里有钱花。此外还要吃手把肉和特有的点心“萨其玛”。满族过去信仰萨满教,每年都要根据不同的节令祭天、祭神、祭祖先,以猪和猪头为主要祭品。在大祭时要杀猪,特别是在祭祀祖先时要选用无杂毛的黑猪(有的还必须选黑公猪),宰杀前要往猪耳朵内注酒,如猪的耳朵抖动,则认为神已领受,即可宰杀。此举俗称为“领牲”。有的地方要将猪肠和膀胱放入吊斗挂在杆子上,让乌鸦来吃,如果三天内被吃掉,就为吉利。然后把全猪卸为八块,按原样摆在方盘内,供于家里屋内西山墙的祖宗牌位下,家人按辈份排列免冠叩头三遍,再将肉切碎入锅熬煮,全家围坐,蘸盐而食。此时如有客至,只要在祖先牌位前叩头三次,即可坐下同吃,吃完也不必道谢。满族人家至今还有逢杀猪时请亲邻好友前来品尝头顿猪肉的习惯。过去,在庄稼成熟的季节,满族还有“荐新”祭祀的习惯,如今已被“上场豆腐了场糕”习俗所代替,即在五谷上场时,用新豆子做豆腐吃,打场结束时,用新谷做大黄米饭或豆面饽饽吃,以庆丰收。满族男女青年结婚时,新娘必须先在南炕上坐帐,也有称“坐福”。直到晚上,才在地上放一张桌子,新娘、新郎要手挽手绕桌子三圈后对饮。
  典型食品 满族居住分散,各地均有代表性的典型食品,主要有:①白肉血肠。②火锅。满族传统风味菜肴。③酸汤子。辽宁岫岩满族的典型食品。④清东陵糕点。也称清东陵大饽饽。最早是清朝皇帝到东陵祭祀祖宗时做供品用的,因此也称为“祭饽饽”。做供品时有果馅厚酥饽饽、鱼儿饽饽、匙子饽饽、菊花饽饽、糊面饽饽、炸高丽饽饽、江米糕、黄米糕、七星饼、鸡蛋糕、枸奶子糕、山葡萄糕、山梨面糕等几十种。传入民间制成糕点后,大体上分为大小两种饽饽。大饽饽每斤八块,俗称清东陵大八件;小饽饽每斤十六块,俗称清东陵小八件。大小饽饽品种主要有太师饼,松饼,玫瑰饼,龙凤饼,山楂桃。还有无馅的七星点子、八裂饼、核桃酥、到口酥等。
  传统节日 主要有春节、元宵节、二有二、端午节和中秋节。节日期间一般都要举行“珍珠球”、跳马、跳骆驼和滑冰等传统体育活动。
  颁金节是满族“族庆”之日。1635年农历10月13日,皇太极发布谕旨,正式改族名“女真”为“满洲”,这标志着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的形成。
  1989年10月,在丹东“首届满族文化学术研讨会”上,正式把每年的12月3日定为“颁金节”。

满洲人是哪里的人

满洲人是指黑龙江,吉林人。

满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一直生活在东北的白山黑水,以渔猎为生,1635年皇太极将女真族改为满洲族,辛亥革命之后,满洲改为满族。

建州女真的首领努尔哈赤1616年在统一建州女真各部之后在赫图阿拉称汗,史称后金,这是清朝的前身。

满洲人地理意义:

满洲和辽东、关东、关外、东北具有前后相继的承接关系,只不过具体所指的地域范围有很大差别。春秋时期燕国在东北建有辽东郡、辽西郡,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燕国故土建立辽东郡,大体范围即辽宁省的一部分,秦代长城东起点即为辽东。

明朝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大将徐达修建山海关,从此东北方向领土即以关东、关外来指代。天聪九年(1635年)十月十三日,皇太极发布改族名为满洲的命令,满洲既是族称,也是地理概念,从此东北方向领土即以满洲称谓。站在历史学角度来看,满洲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满洲指代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之前大清朝在东北方向上的全部领土。包括楚克奇半岛、堪察加半岛、库页岛、千岛群岛。辽东是满洲南部的地理概念,一度用来指代广阔的满洲地区。历史上的辽东一度包括汉四郡。狭义的满洲指代东北三省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或说东北四省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