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醉瓮亭记 醉翁亭 醉翁亭记

《醉翁亭记》全诗和意思?帮忙找找《醉翁亭记》的练习和答案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07-09 14:42:47 浏览73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醉翁亭记》全诗和意思

醉翁亭记 北宋欧阳修

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   

环滁(chú)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hè)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láng yá)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chán)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zhé)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fú)日出而林霏(fēi)开,云归而岩穴(xué)暝(míng),晦(huì)明变化者,山间之朝(zhāo)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yǔ)偻(lǚ)提携(xié),往来而不绝者,滁(chú)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liè),山肴(yáo)野蔌(sù),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hān)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yì)者胜,觥(gōng)筹(chóu)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tuí)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yì),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译文】
  滁州城的四面都是山。在它西南的那些山峰中,树林、山谷格外优美,远远看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的,就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路,渐渐听见潺潺的水声并(有泉水)从两个山间飞泻下来,这就是酿泉。山势回环,路也跟着弯转,有个亭子四角翘起来,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之上,这就是醉翁亭了。造亭子的人是谁呢?是山里的僧人智仙。给它取名字的是谁呢?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来称呼这亭子的。太守和宾客们来这里饮酒,喝得很少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酒上,而在于水光山色中啊。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而寄托在喝酒上。   太阳出来时,树林间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起来,山谷洞穴就显得昏暗了;明暗交替变化的景象,这就是山中早晚的景色。(到了春天)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气,(到了夏天)美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阴,(到了秋天)风高霜洁,天高气爽,(到了冬天)水落下去而石头显露出来,这是山中的四季景色。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应答,老人弯着腰,小孩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络绎不绝,这是滁州人在出游。靠近溪边来打鱼,溪水深而鱼儿肥,用泉水来酿酒,泉水香甜而酒也很香醇,野味野菜,杂乱地在面前全部摆开,这是太守在宴请宾客。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有人站起来或坐着大声喧哗,众位宾客都很欢乐。(有一个)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间(的人),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夕阳落在西山上,人的影子散乱一地,是太守回去、宾客跟从啊。树林茂密阴蔽,上下一片叫声,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啊。然而鸟儿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游人的乐趣;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他们在一起,酒醒后能够写文章表达这种快乐的,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就是庐陵人欧阳修。

文章成语
  【觥筹交错】 酒器和酒筹交互错杂。形容宴饮尽欢。   【峰回路转】 亦作「山回路转」。①谓山势曲折,道路随之迂回。②今常以喻事情经历曲折后,出现新的转机。   【醉翁之意不在酒】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后用以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也比喻别有用心。   【水落石出】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本谓水位下降后石头显露出来。后用以比喻事物真相完全显露。   【山肴野蔌】 野味和菜蔬。   【风霜高洁】 天气高爽霜色洁白。
文章主义
  本文描写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自然风光,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思想和寄情山水以排遣遭受打击的复杂感情。   作者对滁州优美山水风景的讴歌,对建设和平安定、与民同乐的理想社会的努力和向往,尤其是作者委婉而含蓄地所吐露的苦闷,这对宋仁宗时代的昏暗政治,无疑在客观上是一种揭露,这些自然都闪烁着思想光芒。尤其是这篇文章的语言,准确、鲜明、生动、优美,句式整齐而有变化,全文重复运用“……者……也”的句式,并且连用二十一个“也”字,增强文章特有的韵律。

帮忙找找《醉翁亭记》的练习和答案

  基础积累  1、给加点的字注音  环滁 辄醉 琅琊 岩穴暝  林壑 伛偻 酒冽 山肴野蔌  射者中 弈者胜 觥筹 颓然  阴翳 酒酣 林霏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在课文中的意思  (1)环滁皆山也  (2)蔚然而深秀者  (3)翼然临于泉上  (4)饮少辄醉  (5)醉翁之意不在酒  (6)山行六七里  (7)名之者谁  (8)杂然而前陈者  (9)非丝非竹  (10)射者中  (11)临溪而渔  (12)颓然乎其间者  (13)树林阴翳  (14)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3、辨别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  (1)谓 太守自谓也  太守谓谁  (2)秀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佳木秀而繁阴  (3)归 云归而岩穴暝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吾与谁归  (4)霏 日出而林霏开  若夫霪雨霏霏  4、列举四个出自本文的成语  5、下列与“行者休于树”中“于”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告于莅事者 B 吾祖死于是  C 多会于此 D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6、翻译下列句子  (1)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7、回忆你读过的古诗,写出同“野芳发而幽香”所描写的季节相同的一项。  8、下列对课文内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日出而林霏开”是早晨的景色。  B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是说酒宴上人人都在欢乐,唯独太守精神不振,自饮自醉。  C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中的“丝竹”与“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丝竹”意思相同。  D “伛偻提携”和《桃花源记》中的“黄发垂髫”均指老人和小孩。  迁移与拓展  (一)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2)名之者谁  (3)醉翁之意不在酒 (4)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翻译下面的语句: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3、文中哪句话概括描述了滁州地理环境的特征?  4、文中哪些语句描写了远景?  5、文中哪些语句描写了近景?  6、文中表现醉是表象、乐是实质的是哪句话?  7、文中借释亭名来抒情,道出了千古名句。这个千古名句是什么?  8、“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通常用来表示什么意思?  9、太守在文中的自号是什么?  10、概括本段的大意。  (二)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山间之四时也 (2)佳木秀而繁阴  2、翻译下面的语句:云归而岩穴暝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4、文中是这样描写春季的景色的:  5、文中是这样描写秋季的景色的;  6、本段文字中含有一个成语,请把它概括出来,再说说它现在的意思。  7、“乐亦无穷”的原因是什么?  (三)  至于负者歌于滁,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解释下列句中的画线词语。  (1)苍颜白发 (2)伛偻提携  2、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2)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3、文中能享受山水之乐的人有哪些?  请用一个字概括出他们共有的心情。是 字。  4、文中能表明本段文字内容核心的是哪个句子?  5、从文中找出描写“众宾欢” 的语句。  6、“宴酣之乐”体现在哪里?  7、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段意。  (四)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词语。  (1)鸣声上下 (2)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2、“醉能同其乐”句中的“其”指的是谁?  3、“醒能述以文者”中的“文”指的是什么?  4、文中能表达“太守之乐”的是哪句话?  5.文中哪句话将“醉”和“乐”统一起来,点明文章的主旨?  6.这段话中写禽鸟之乐和游人之乐的用意是什么?  7.“醉能同其乐”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五)  ①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___ __,___ , _______,_____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②至于负者歌子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在文段中默写横线上空缺的内容。  2、翻译下面的句子,并指出其句式特点: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3、两段文字均选自《 》,该文将写景、 、抒情熔为一炉,有一句话奠定了 全文的抒情基调,后成为千古名句,这句话是: 。  4、第①段先写 之景,再写 之景,最后收笔,引出人之乐亦无穷也。从而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5、第②段共4句话,从原文中找出4个最能概括其意思的短语,依次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 , ,  6、对第②段文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颓然乎其间者”形象地描绘出太守精神不振、借酒浇愁的样子。  B.“伛偻提携”和《桃花源记》中的“黄发垂髫’均指老人和小孩。  C.“至于”一词把文章推进一层,由写欣赏美景之乐转而写众人游宴之乐。  D.此段以醉翁亭的美丽风光为背景,描绘出一幅与民同乐图,同时也曲折显示了太守治滁的政绩。  7、联系全文,可从以上语段中看出作者表达的是一种( )  A.被贬后的抑郁心情。 B.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C.山水之乐。 D.“醉”与“乐”的统一关系。  醉翁亭记  基础积累  1、给加点的字注音  环滁 chú 辄醉 zhé 琅琊 láng yá 岩穴暝 míng  林壑 hè 伛偻 yǔ lǚ 酒冽 liè 山肴野蔌 yáo sù  射者中 zhòng 弈者胜 yì 觥筹 gōng chóu 颓然 tuí  阴翳 yì 酒酣 hān 林霏 fēi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在课文中的意思  (1)环滁皆山也 环绕  (2)蔚然而深秀者 茂盛的样子  (3)翼然临于泉上 象鸟张开翅膀一样  (4)饮少辄醉 就  (5)醉翁之意不在酒 情趣  (6)山行六七里 沿着山路,在山上  (7)名之者谁 命名  (8)杂然而前陈者 在前面 陈设,摆放 弦乐器 管乐器  (9)非丝非竹 弦乐器 管乐器 射中  (10)射者中 射中  (11)临溪而渔 钓鱼  (12)颓然乎其间者 醉醺醺地  (13)树林阴翳 遮盖  (14)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以……为乐  3、辨别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  (1)谓 太守自谓也 称呼  太守谓谁 为,是  (2)秀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秀丽  佳木秀而繁阴 草木茂盛  (3)归 云归而岩穴暝 聚拢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回,离去  吾与谁归 归依  (4)霏 日出而林霏开 雾气  若夫霪雨霏霏 雨或雪繁密地样子  4、列举四个出自本文的成语  醉翁之意不在酒 水落石出 觥筹交错 络绎不绝 风霜高洁  5、下列与“行者休于树”中“于”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 )  A 告于莅事者 B 吾祖死于是  C 多会于此 D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6、翻译下列句子  (1)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或明或暗,变化不定的时候,就是山间的清晨和傍晚  (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7、回忆你读过的古诗,写出同“野芳发而幽香”所描写的季节相同的一项。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春江水暖鸭先知;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8、下列对课文内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B )  A “日出而林霏开”是早晨的景色。  B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是说酒宴上人人都在欢乐,唯独太守精神不振,自饮自醉。  C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中的“丝竹”与“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丝竹”意思相同。  D “伛偻提携”和《桃花源记》中的“黄发垂髫”均指老人和小孩。  迁移与拓展  (一)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坐落在高处 (2)名之者谁 的人  (3)醉翁之意不在酒 情趣 (4)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寄托  2、翻译下面的语句: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3、文中哪句话概括描述了滁州地理环境的特征? 环滁皆山也  4、文中哪些语句描写了远景?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5、文中哪些语句描写了近景?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6、文中表现醉是表象、乐是实质的是哪句话?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7、文中借释亭名来抒情,道出了千古名句。这个千古名句是什么?醉翁之意不在酒  8、“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通常用来表示什么意思? 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向  9、太守在文中的自号是什么? 醉翁  10、概括本段的大意。 写醉翁亭的自然环境和命名的缘由。  (二)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山间之四时也 四季 (2)佳木秀而繁阴 好看的树木  2、翻译下面的语句:云归而岩穴暝  云聚拢来,山里就昏暗了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写了山间朝暮和四时之景。  4、文中是这样描写春季的景色的: 野芳发而幽香  5、文中是这样描写秋季的景色的; 风霜高洁  6、本段文字中含有一个成语,请把它概括出来,再说说它现在的意思。  水落石出。到了一定时候,事情真相就彻底暴露,真相大白  7、“乐亦无穷”的原因是什么? 山间朝暮、四时之景不同  (三)  至于负者歌于滁,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解释下列句中的画线词语。  (1)苍颜白发 面容苍老 (2)伛偻提携 指老人  2、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宴会畅饮的乐趣,不在于音乐。  (2)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醉醺醺的坐在众人中间的,那是太守喝醉了。  3、文中能享受山水之乐的人有哪些? 滁州人、宾客、太守  请用一个字概括出他们共有的心情。是 乐 字。  4、文中能表明本段文字内容核心的是哪个句子? 众宾欢也  5、从文中找出描写“众宾欢” 的语句。 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  6、“宴酣之乐”体现在哪里? 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  7、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段意。 写滁州人、宾客、太守游山的情形  指树林的上面和下面  (四)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词语。  (1)鸣声上下 指树林的上面和下面 (2)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离开  2、“醉能同其乐”句中的“其”指的是谁? 滁州人、宾客  3、“醒能述以文者”中的“文”指的是什么? 《醉翁亭记》  4、文中能表达“太守之乐”的是哪句话?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  5.文中哪句话将“醉”和“乐”统一起来,点明文章的主旨?醉能同其乐  6.这段话中写禽鸟之乐和游人之乐的用意是什么? 衬托太守之乐  7.“醉能同其乐”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怀  (五)  ①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___ __,___ , _______,_____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②至于负者歌子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在文段中默写横线上空缺的内容。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 风霜高洁 水落而石出者  2、翻译下面的句子,并指出其句式特点: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容颜苍老,头发斑白,歪歪倒倒地坐在宾客中间的,是喝醉了的太守  3、两段文字均选自《 醉翁亭记 》,该文将写景、 叙事 、抒情熔为一炉,有一句话奠定了 全文的抒情基调,后成为千古名句,这句话是: 醉翁之意不在酒。  4、第①段先写 朝暮 之景,再写 四时 之景,最后收笔,引出人之乐亦无穷也。从而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5、第②段共4句话,从原文中找出4个最能概括其意思的短语,依次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①滁人游③太守宴③众宾欢④太守醉  6、对第②段文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  A.“颓然乎其间者”形象地描绘出太守精神不振、借酒浇愁的样子。  B.“伛偻提携”和《桃花源记》中的“黄发垂髫’均指老人和小孩。  C.“至于”一词把文章推进一层,由写欣赏美景之乐转而写众人游宴之乐。  D.此段以醉翁亭的美丽风光为背景,描绘出一幅与民同乐图,同时也曲折显示了太守治滁的政绩。  7、联系全文,可从以上语段中看出作者表达的是一种( A )  A.被贬后的抑郁心情。 B.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C.山水之乐。 D.“醉”与“乐”的统一关系。

醉翁亭记翻译越短越好

白话译文:

第一段:

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它西南方的山峰,树林和山谷格外秀美。远远望过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上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是一股水流从两峰之间飞泻而下,是酿泉。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个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亭子,是醉翁亭。建造这个亭子的人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

给它命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给它命名的。太守和宾客来这里饮酒,喝了一点就醉了,而且年龄又是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喝酒上,而在欣赏山水之间的美景。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第二段:

又如太阳出来而树林的雾气消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阴暗明亮交替变化的,是山间早晨和傍晚。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美好的树木繁茂滋长,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天高气爽,霜色洁白,冬天溪水落下,露出石头,就是山里的四季景象。早晨进山,傍晚回城。四季的景色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第三段:

至于背负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应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在出游。来到溪边捕鱼,溪水深,鱼儿肥;用酿泉的泉水来酿酒,泉水清,酒水甜;野味野菜,错杂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在宴请宾客。

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弹琴奏乐;投壶的人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人们时坐时起,大声喧哗,是宾客在尽情欢乐。容颜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

第四段:

不久,夕阳落到山顶,(于是)人的影子散乱一地,这是宾客们跟随着太守归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阴,鸟儿到处啼鸣,游人离开,鸟儿快乐。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乐趣,却不知道人们的乐趣。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叙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的欧阳修。

扩展资料:

《醉翁亭记》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文章。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参知政事范仲淹等人遭谗离职,欧阳修上书替他们分辩,被贬到滁州做了两年知州。

到任以后,他内心抑郁,但还能发挥“宽简而不扰”的作风,取得了某些政绩。《醉翁亭记》就写在这个时期。文章描写了滁州一带朝暮四季自然景物不同的幽深秀美,滁州百姓和平宁静的生活,特别是作者在山林中与民一齐游赏宴饮的乐趣。

全文贯穿一个“乐”字,其中则包含着比较复杂曲折的内容。一则暗示出一个封建地方长官能“与民同乐”的情怀,一则在寄情山水背后隐藏着难言的苦衷。正当四十岁的盛年却自号“醉翁”,而且经常出游,加上他那“饮少辄醉”、“颓然乎其间”的种种表现,都表明欧阳修是借山水之乐来排谴谪居生活的苦闷。作者醉在两处:一是陶醉于山水美景之中,二是陶醉于与民同乐之中。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醉翁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