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有哪些
1、《青溪 / 过青溪水作》
唐代:王维
言入黄花川,每逐清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磐石上,垂钓将已矣。
译文:进入黄花川游览,每每都去追逐那条青溪。溪水随着山势,百转千回,经过的路途,却不足百里。水声在山间乱石中喧嚣,水色在深密的松林里幽静深沉。
水草在溪水中轻轻摇荡,芦苇清晰地倒映在碧水之中。我的心一向悠闲,如同清澈的溪水淡泊安宁。但愿我能留在溪边的盘石上,在垂钓中度过我的一生。
2、《渭川田家》
唐代:王维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翻译:村庄处处披满夕阳余辉,牛羊沿着深巷纷纷回归。老叟惦念着放牧的孙儿,柱杖等候在自家的柴扉。雉鸡鸣叫麦儿即将抽穗,蚕儿成眠桑叶已经薄稀。农夫们荷锄回到了村里,相见欢声笑语恋恋依依。如此安逸怎不叫我羡慕?我不禁怅然地吟起《式微》。
3、《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唐代: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译文:寒山转变得格外郁郁苍苍,秋水日日舒缓地流向远方。我柱杖伫立在茅舍的门外,迎风细听着那暮蝉的吟唱。渡头那边太阳快要落山了,村子里的炊烟一缕缕飘散。又碰到裴迪这个接舆酒醉,在恰如陶潜的我面前讴狂。
4、《积雨辋川庄作 / 秋归辋川庄作》
唐代: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译文:连日雨后,树木稀疏的村落里炊烟冉冉升起。烧好的粗茶淡饭是送给村东耕耘的人。广阔平坦的水田上一行白鹭掠空而飞;田野边繁茂的树林中传来黄鹂宛转的啼声。
我在山中修身养性,观赏朝槿晨开晚谢;在松下吃着素食,和露折葵不沾荤腥。我已经是一个从追名逐利的官场中退出来的人,而鸥鸟为什么还要猜疑我呢?
5、《田园乐七首·其六 / 闲居》
唐代: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译文:红色的桃花还含着隔夜的新雨,碧绿的柳丝更带着淡淡的春烟。花瓣凋落家中的小童没有打扫,黄莺啼叫闲逸的山客犹自酣眠。
唐代诗人王维《终南山》的诗意是什么
这首诗的首联写终南山的远景,借用夸张手法勾画了终南山的总轮廓。颔联写终南山的近景,写烟云变灭,移步换形,极富含蕴。
1、原文
《终南山》
唐代:王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2、释义
巍巍的太乙山临近长安城,山连着山一直蜿蜒到海边。
白云缭绕回望中合成一片,青霭迷茫进入山中都不见。
想在山中找个人家去投宿,隔水询问那樵夫可否方便?
中央主峰把终南东西隔开,各山间山谷迥异阴晴多变。
3、王维简介
①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
②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③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
思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⑤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
⑥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
⑦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
⑧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王维的《渭城曲》怎么赏析
【赏析】
《渭城曲》原为郭茂倩《乐府诗集·近代曲辞》中题名。
《唐诗三百首》沿用此题,一作
《送元二使安西》
。唐人谱曲传唱,用作送别之曲,又名《阳关曲》
《阳关三叠》
,是一首广为
传唱脍炙人口的送别诗。
这首诗写的是客中送客,作者选取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事物,以洗尽雕饰、明朗自然的
语言,深切地表达了和友人的真挚友谊以及惜别之情和故国之思。作品以“轻尘”
、
“客舍”
烘托行旅的气氛,以“朝雨”
、
“柳色”渲染阳关以内故国景色的醇美清新,使人自然地联想
到唐人习俗折柳送别的情景,从而发出了“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喟叹。
全诗以景烘托离绪,情真意切,感人至深。明代胡应麟在《诗薮》中评此诗为“唐绝句
之冠”
。
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为送别创造了一个愁郁的氛围。清晨,渭
城客舍,自东向西一直延伸、不见尽头的驿道,客舍周围、驿道两旁的柳树。这一切,
都是极平常的眼前景,读来却风光如画,抒情气氛浓郁。“朝雨”在这里扮演了一个重
要的角色。早晨的雨下得不长,刚刚润湿尘土就停了。从长安西去的大道上,平日车马
交驰,尘上飞扬,而送别的时候,朝雨乍停,天气清朗,道路显得洁净、清爽。“浥轻
尘”的“浥”字是湿润的意思,在这里用得很有分寸,显出这雨澄尘而不湿路,恰到好
处,仿佛天从人愿,特意为远行的人安排一条轻尘不扬的道路。客舍,原本是羁旅者的
伴侣;杨柳,更是离别的象征。选取这两件事物,是作者有意关合送别。它们通常总是
和羁愁别恨联结在一起,而呈现出黯然销魂的情调。而此刻,却因一场朝雨的洒洗而别
具明朗清新的风貌——“客舍青青柳色新”。
平日路尘飞扬,路旁柳色常会笼罩着灰蒙
蒙的尘雾,一场朝雨,才重新洗出它那青翠的本色,所以说“新”,又因柳色之新,映
照出客舍青青来。总之,从清朗的天宇,到洁净的道路,
从青青的客舍,到翠绿的杨柳,
构成了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图景,为这场送别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环境。这是一场深情的
离别,
但却不是黯然销魂的离别。
相反地,
倒是透露出一种轻快而富于希望的情调。
“轻
尘”、“青青”、“新”等词语,声韵轻柔明快,加强了读者的这种感受。
绝句在篇幅上受到严格限制。这首诗,对如何设宴饯别,宴席上如何频频举杯、殷
勤话别,以及启程时如何依依不舍,登程后如何瞩目遥望,等等,一概舍去,只剪取饯
行宴席即将结束时主人的劝酒辞:“再干了这一杯吧,出了阳关,可就再也见不到老朋
友了。”诗人像高明的摄影师,摄下了最富表现力的镜头。宴席已经进行了很长一段时
间,酿满别情的酒已经喝过多巡,殷勤告别的话已经重复过多次,朋友上路的时刻终于
不能不到来,主客双方的惜别之情在这一瞬间都到达了顶点。主人的这句脱口而出的劝
酒辞就是此刻强烈、深挚的惜别之情的集中表现。
三四两句写惜别,是一个整体。要深切理解这临行劝酒中蕴含的深情,就不能不涉
及“西出阳关”。处于河西走廊尽西头的阳关,和它北面的玉门关相对,从汉代以来,
一直是内地出向西域的通道。唐代国势强盛,内地与西域往来频繁,从军或出使阳关之
外,在盛唐人心目中是令人向往的壮举。但当时阳关以西还是穷荒绝域,风物与内地大
不相同。朋友“西出阳关”,虽是壮举,却又会经历万里长途的跋涉,备尝独行穷荒的
艰辛寂寞。因此,这临行之际“劝君更尽一杯酒”,就像是浸透了诗人全部丰富深挚情
谊的一杯浓郁的感情琼浆。
这里面,
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
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
心情的深情体贴,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对于送行者来说,劝对方
“更尽一杯
酒”,不只是让朋友多带走他的一分情谊,而且有意无意地延宕分手的时间,好让对方
再多留一刻。“西出阳关无故人”之感,不仅仅只是属于行者的。临别依依,要说的话
很多,但千头万绪,一时不知从何说起。这种场合,往往会出现无言相对的沉默,“劝
君更尽一杯酒”,
就是不自觉地打破这种沉默的方式,也是表达此刻丰富复杂感情的方
式。诗人没有说出的比已经说出的要丰富得多。总之,三四两句所剪取的虽然只是一刹
那的情景,却是蕴含极其丰富的一刹那。诗的前二句,作者运用了起兴的手法,这是自
《诗经·小雅·采薇》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以来,文学作品表现惜别之情时常用
的意象。
后两句将深切的惜别、
关切、
担忧等复杂的感情寄寓在“劝酒”这一举动之中。
“西出阳关无故人”,
一言朋友所去之地陌生,
二言那里人迹稀少;
三言朋友自此一别,
则知己难求。如此,则对友情的珍惜,对离别的无奈,对朋友的关切,尽蕴于杯中了。
所谓“惜别意悠长不露”,情真意切而不说破。明代李东阳在《麓堂诗话》中说:“作
诗不可以意徇辞,而须以辞达意。辞能达意,可歌可咏,则可以传。王摩诘‘阳关无故
人’之句,盛唐以前所未道。此辞一出,一时传诵不足,至为三叠歌之。后之咏别者,
千言万语,殆不能出其意之外。必如是方可谓之达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