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沃尔科特诗集

沃尔科特诗集(谈谈诺贝尔文学奖吧,请问1992年获得者及其作品)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12-21 16:59:20 浏览30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谈谈诺贝尔文学奖吧,请问1992年获得者及其作品

1992年 德里克·沃尔科特(1930~)圣卢西亚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在绿夜里》、《放逐及其他》、《海湾及其他》;剧作《猴山之梦》、《最后的狂欢》等。1992年作品《西印度群岛》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他的作品具有巨大的启发性和广阔的历史视野,是其献身多种文化的结果。”

德里克·沃尔科特的写作特点

沃尔科特的早期诗作大多描写个人的孤独和与当地生活习俗的不协调,揭示了多种族社会的矛盾。中近期诗作受英国现代诗人迪伦·托马斯等人的影响,并吸取了当地民间歌舞的节奏和韵律。诗意象富丽敏感,充满律动和感性,具有巨大的启发性。其中《绿色的夜》收录了诗人一九四九年至一九六年的诗作,是加勒比英语文学的里程碑;作者运用传统的诗歌体裁,其中包括十四行诗体,表达了他忠于祖国和人民的强烈的思想感情,其特点是把深邃的理性思考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融为了一体。
《海葡萄》表明诗人极力冲破欧洲文化传统的樊篱,走自己独立的创作道路,开始形成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诗中不再有早期作品中加勒比环境与欧洲文学的冲突意识。
自传性长诗《另一种生活》是沃尔科特艺术生命的新起点,他抛弃了短小诗歌中的复杂风格,以新的透视法反思了自己的乡间生活。一九九年问世的叙事长诗《奥梅洛斯》是沃尔科特的代表作,它长达三百多页,分六十四章。作品借鉴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框架,气势宏大地叙述了加勒比地区的文化和风情,描绘了加勒比地区广阔的社会生活图景,也反映了加勒比人民在向人类文明迈进过程中的命运和所遇到的挑战。这部作品被称为“加勒比的庄严史诗”,沃尔科特因而也被誉为“当代荷马”。
沃尔科特的诗是非洲文化、欧洲文化、加勒比文化以及东方文化等多元文化交融下产生的硕果,是他兼容并蓄、博采众长的意识和探索开拓、创新独立精神所取得的成就。诗题材丰富多彩,风格新颖多变,形式厚重,韵律和谐。画家敏锐的洞察力使他得以真实地描绘自然景物,细致地观察社会生活,迅捷地捕捉细微感情。感性意象、隐喻的繁富又极大地丰富了他诗歌的表现力。诗的简洁明晰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中国古诗对他的影响。 沃尔科特的文学生涯始于18岁时初次发表的25首诗,而真正的展露头角是他在1962年发表的诗集《在绿夜里》。他酷爱旅游,但他的作品中,本土气息同样很浓郁,其中经常融入非洲、亚洲及欧洲的风土人情与文化特色,使得他的诗作语言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常常带给人奇异的美感。另有诗集 《海葡萄》、 《海滩余生》 ,剧作《猴山之梦》 、 《最后的狂欢》等,他于1992年被瑞典文学院授予当年诺贝尔文学桂冠。
被誉为“今日英语文学中最好的诗人”(布罗斯基语)。在其作品中,他探索和沉思加勒比海的历史、政治和民俗、风景,有强烈的历史感。他的抒情诗则表现了他对爱情、死亡和记忆等有恒主题的思索与感受。他形成了“他自己的诗歌领域,独立于他继承的任何传统”——如果考虑到他的背景,他的加勒比海的出生地,他的非洲与欧洲血统。瑞典文学院认为他“忠于三样东西——他所生活的加勒比海、英语和他的非洲祖先。”这种似乎矛盾的关系贯穿在他的诗中。他的史诗则力图再现现代人寻找精神家园的历程,被称之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沃尔科特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在戏剧创作上的成就也颇令人瞩目。主要的剧作有以英国中世纪历史传说为主要情节、表现奴隶获得新生的历史剧《亨利·克里斯朵夫》(1950),通过对探险家哥伦布、征服者雷利、反抗者图圣和殉难者戈登四位历史人物的描写来探索人们对历史的反应的史诗剧《锣鼓与色彩》 (1958)。此外,还有风格剧《多芬海域》 (1954)和道德剧《提金和他的兄弟们》(1958)。前者的主人公是个勇敢的加勒比海老渔民,后者的主人公是个擅长利用自己的智慧作弄人的小人物。七十年代发表的《猴山上的梦》 (1971)是沃尔科特的代表作,内容丰富,寓意深刻,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它通过一个烧炭老人幻想已当上非洲皇帝的故事,展示了当地人民和殖民主义者在政治、文化等领域相互斗争又相互依存的历史发展过程。沃尔科特的其他戏剧作品还有《沙维尔的小丑》(1974)、 《噢,巴比伦!》(1976)、 《回忆》 (1977)、 《休战纪念日》 (1978)和《哑剧》(1978)等。其中《噢,巴比伦!》展示了现代世界的堕落,《休战纪念日》着重剖析了特立尼达中上层人士的性格弱点。

诗人沃尔科特为什么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最新相关信息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德里克·沃尔科特去世 享年87岁
德里克·沃尔科特被誉为“加勒比地区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俄裔美国诗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约瑟夫·布罗茨基曾称其为“今日英语文学中最好的诗人”。德里克·沃尔科特1930年出生于圣卢西亚卡斯特里,他的文学生涯始于18岁时初次发表的25首诗,而真正的崭露头角是他在1962年发表的诗集《在绿夜里》。德里克酷爱旅游,但他的作品中,本土气息同样很浓郁,其中经常融入非洲、亚洲及欧洲的风土人情与文化特色,使得他的诗作语言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常常带给人奇异的美感。除了《在绿夜里》,德里克还有诗集 《海葡萄》《海滩余生》 ,剧作《猴山之梦》《最后的狂欢》等作品。

一九九 二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

1992年 德里克·沃尔科特(1930~)圣卢西亚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在绿夜里》、《放逐及其他》、《海湾及其他》;剧作《猴山之梦》、《最后的狂欢》等。1992年作品《西印度群岛》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他的作品具有巨大的启发性和广阔的历史视野,是其献身多种文化的结果。”

“外套破旧得像狼群”这是谁的诗 详细点说明一下

是瑞典诗人托马斯特兰斯特勒默的诗。
托马斯-特朗斯特罗默简介:
托马斯-特朗斯特罗默,瑞典有世界影响的诗人。1931年出生,1954年发表诗集《17首诗》,先后共出版《途中的秘密》《半完成的天空》《看见黑暗》《小路》《为生者和死者》《悲哀贡多拉》等10部诗集。1990年患脑溢血致半身瘫痪后,仍坚持写作纯诗。
托马斯-特朗斯特罗默生活道路很简单,直至退休,一直是少管所和社会福利机构的一名心理学家。旅行和写作几乎构成了他全部的业余生活。
从1954年发表处女诗集《17首诗》至今,共发表163首诗,大多为短诗,结集为《途中的秘密》、《半完成的天空》、《音色和足迹》、《看见黑暗》、《小路》、《波罗的海》、《真理的障碍》、《野蛮的广场》、《为生者和死者》和《悲哀贡多拉》等出版。
特朗斯特罗默是公认的象征主义和超现实主义大师,20世纪80~90年代声誉达到顶峰。有人甚至发出这样的感叹:“特朗斯特罗默瘫痪以后,欧洲最好的诗人在哪里?”他获得过很多荣誉,包括彼特拉克奖、领航员奖等,而且多次成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
199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沃尔科特曾说:“瑞典文学院应毫不犹豫地把诺贝尔文学奖颁发给特朗斯特罗默,尽管他是瑞典人。”《果戈理》原诗如下:
北岛译
外套破旧得像狼群。
面孔像大理石片。
坐在书信的树林里,那树林
因轻蔑和错误沙沙响,
心飘动像一张纸穿过冷漠的走廊。
此刻,落日像狐狸潜入这国度
转瞬间点燃青草。
空中充满犄角和蹄子,下面
那马车像影子滑过我父亲
亮着灯的院子。
彼得堡和毁灭在同一纬度
(你看见倾斜的塔中的美人了吗)
在冰封的居民区像海蜇漂浮
那披斗篷的穷汉。
这里,那守斋人曾被欢笑的牲口包围,
而它们早就去往树线以上的远方。
人类摇晃的桌子。
看外边,黑暗怎样焊住灵魂的银河。
快乘上你的火焰马车离开这国度!

当代诗歌诺贝尔奖获奖作品

1992年
德里克·沃尔科特(1930~)圣卢西亚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在绿夜里》、《放逐及其他》、《海湾及其他》;剧作《猴山之梦》、《最后的狂欢》等。1992年作品《西印度群岛》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他的作品具有巨大的启发性和广阔的历史视野,是其献身多种文化的结果”。
1990年
奥克塔维奥·帕斯(1914~1998)墨西哥诗人。主要诗作有《太阳石》、《假释的自由》、《向下生长的树》;散文作品有《孤独的迷官》、《人在他的世纪中》、《印度纪行》等。1990年作品《太阳石》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他的作品充满激情,视野开阔,渗透着感悟的智慧并体现了完美的人道主义”。
1987年
约瑟夫·布罗茨基(1940~1996)苏裔美籍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韵文与诗》、《山丘和其他》、《悼约翰邓及其他》、《驻足荒漠》;散文集《小于一》等。1987年《从彼得堡到斯德哥尔摩》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他的作品超越时空限制,无论在文学上或是敏感问题方面都充分显示出他广阔的思想及浓郁的诗意”。
1984年
雅罗斯拉夫·塞弗尔特(1901~1986)捷克诗人。主要作品有诗作《裙兜里的苹果》、《铸钟》、《妈妈》、《哈雷慧星》和回忆录《世界美如斯》等。1984年作品《紫罗兰》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他的诗富于独创性、新颖、栩栩如生,表现了人的不屈不挠精神和多才多艺的渴求解放的形象”。
1980年
切斯拉夫·米沃什(1911~2004),波兰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冰封的日子》、《三个季节》、《冬日钟声》、《白昼之光》、《日出日落之处》;日记《猎人的一年》;论著《被奴役的心灵》;小说《夺权》等。1980年作品《拆散的笔记簿》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不妥协的敏锐洞察力,描述了人在激烈冲突的世界中的暴露状态”。
1979年
奥德修斯·埃里蒂斯(1911~1996)希腊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初生的太阳》、《英雄挽歌》、《理所当然》等。1979年作品《英雄挽歌》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他的诗,以希腊传统为背景,用感觉的力量和理智的敏锐,描写现在认为自由和创新而奋斗”。
1977年
阿莱克桑德雷·梅洛(1898~1984)西班牙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天堂的影子》、《毁灭或爱情》、《终级的诗》、《知识的对白》等。1977年作品《天堂的影子》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他的作品继承了西班牙抒情诗的传统和吸取了现在流派的风格,描述了人在宇宙和当今社会中的状况”。
1975年
埃乌杰尼奥·蒙塔莱(1896~1981)意大利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乌贼骨》、《守岸人的石屋》等。1975年作品《生活之恶》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由于他杰出的诗歌拥有伟大的艺术性,在不适合幻想的人生里,诠释了人类的价值”。
1974年
哈里·埃德蒙·马丁逊(1904~1978)瑞典诗人。主要作品有诗作《现代抒情诗选》、《游牧民族》、《自然》、《海风之路》、《蝉》、《草之山》和代表作《阿尼亚拉》等。1974年作品《露珠里的世界》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他的作品透过一滴露珠反映出整个世界”。
1971年
巴勃鲁·聂鲁达(1904~1973)智利诗人。主要作品有作《二十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西班牙在我心中和代表作《诗歌总集》等。1971年作品《情诗哀诗赞诗》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诗歌具有自然力般的作用,复苏了一个大陆的命运与梦想”。
1966年
奈莉·萨克斯(女)(1891~1970)瑞典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逃亡与蜕变》、《无尘世界的旅行、《死亡的依旧庆祝生命》;诗剧《伊莱》等。1966年作品《逃亡》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因为她杰出的抒情与戏剧作品,以感人的力量阐述俩以色列的命运”。
1963年
乔治·塞菲里斯(1900~1971)希腊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转折点》、《神话和历史》、《航海日志》和《“画眉鸟”号》。1963年作品《“画眉鸟”号》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他的卓越的抒情诗作,是对希腊文化的深刻感受的产物”。
1960年
圣琼·佩斯(1887~1975)法国诗人。主要作品有诗作《远征》、《流放》、《雨》、《雪》、《风》、《海标》、《鸟》、《荣兴》等。1960年作品《蓝色恋歌》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由于他高超的飞越与丰盈的想象,表达了一种关于目前这个时代之富于意象的沉思”。
1959年
萨瓦多尔·夸西莫多(1901~1968)意大利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水与土》、《消逝的笛音》、《瞬息间是夜晚》和《日复一日》等。1959年作品《水与土》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由于他的抒情诗,以古典的火焰表达了我们这个时代中,生命的悲剧性体验”。
1956年
胡安·拉蒙·希梅内斯(1881~1958)西班牙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诗韵集》、《悲哀的咏叹调》;散文集《三个世界的西班牙人》;长诗《空间》等。1956年作品《悲哀的咏叹调》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由于他的西班牙抒情诗,成了高度精神和纯粹艺术的最佳典范”。
1948年
托马斯·斯特恩斯·艾略特(1888~1965)英美诗人、剧作家、批评家。主要作品有诗作《普鲁弗洛克的情歌》、《荒原》、《四个四重奏》;论著《传统与个人才能》、《批评的功能》、《诗与批评的效用》等。1948年作品《四个四重奏》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对于现代诗之先锋性的卓越贡献”。
1945年
加夫列拉·米斯特拉尔(女)(1889~1957)智利诗人。主要作品有《死的十四行诗》,诗集《绝望》、《柔情》、《有刺的树》、《葡萄区榨机》等。1945年作品《柔情》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她那由强烈感情孕育而成的抒情诗,已经使得她的名字成为整个拉丁美洲世界渴求理想的象征”。
1931年
埃利克·阿克塞尔·卡尔费尔德(1864~1931)瑞典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荒原与爱情》、《秋天的号角》等。1931年作品《荒原和爱情》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由于他在诗作的艺术价值上,从没有人怀疑过”。
1923年
威廉·勃特勒·叶芝(1865~1939)爱尔兰诗人、剧作家。主要作品有诗作《当你老了》、《丽达与天鹅》等。1923年作品《丽达与天鹅》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由于他那永远充满着灵感的诗,它们透过高度的艺术形式展现了整个民族的精神”。
1919年
卡尔施皮特勒(1845~1924)瑞士诗人、小说家。主要作品有史诗《奥林匹亚的春天》、《受难的普罗米修斯》等。1919年作品《奥林比亚的春天》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特别推崇他在史诗《奥林帕斯之春》的优异表现”。
1916年
魏尔纳·海顿斯坦姆(1859~1940)瑞典诗人、小说家。主要作品有诗集《朝圣年代》,小说《查理士国王的人马》等。1916年作品《朝圣年代》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褒奖他在瑞典文学新纪元中所占之重要代表地位”。
1913年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1941)印度诗人、社会活动家主。要作品有诗作《吉檀迦利》,小说《两亩地》、《沉船》等。1913年作品《吉檀枷利—饥饿石头》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由于他那至为敏锐、清新与优美的诗;这诗出之于高超的技巧,并由于他自己用英文表达出来,使他那充满诗意的思想业已成为西方文学的一部分”。
1906年
乔祖埃·卡尔杜齐(1835~1907)意大利诗人、文艺批评家。主要作品有诗集《青春诗》、长诗《撒旦颂》、专著《意大利民族文学的发展》等。1906年作品《青春诗》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不仅是由于他精深的学识和批判性的研究,更重要是为了颂扬他诗歌杰作中所具有的特色、创作气势,清新的风格和抒情的魅力”。
1904年
弗雷德里克·米斯塔尔(1830~1914)法国诗人。主要作品有诗作《黄金岛》《普罗旺斯》《米洛依》等。1904年作品《金岛》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他的诗作蕴涵之清新创造性与真正的感召力,它忠实地反映了他民族的质朴精神”。
1901年
苏利·普吕多姆(1839~1907)法国诗人。主要诗作有《命运》,散文《诗之遗嘱》和《论美术》等。1901年作品《孤独与深思》获诺贝尔文学奖。奖理由:“是高尚的理想、完美的艺术和罕有的心灵与智慧的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