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本命年在冬至节有什么讲究没
2014年马年本命年七大禁忌和注意事项
1、2014马年本命年可以穿红色吗?本命年穿红色一直是个传统,每到本命年,红腰带、红绳、红内衣等,皆是本命年流行的衣物饰品,因为本命年穿红色有助于激发本命年低迷消沉的气势,期盼本命年红红火火。但本命年穿红色更多是出于心理上的增添能量,属马的本命年更多需要通过周易命理来生旺化解。
2、马年本命年犯太岁,犯太岁可能导致流年不利,诸事不顺,当请大师开光的“淘运阁化太岁锦囊”化解犯太岁。年初时,将“淘运阁化太岁锦囊”挂于床边或者车上,有助于化解本命年犯太岁之灾厄,尤其是属马的人2014年本命年犯自刑,更需要“淘运阁化太岁锦囊”以解。
3、马年本命年初挂太岁锦囊外,也需要佩戴属马者本命年开运吉祥物以增添本命年的运势,化解本命年之不良气场,如果只佩戴红绳手链效果未必佳,属马本命年最佳的手链是“淘运阁本命符”手链,男士是金刚黑曜石,女士是红色玛瑙的,本命符手链结合马羊生肖六合之势,通过手链上的六字大明咒和属马者的守护神大势至菩萨来增添属马者的能量,化解小人,生旺气场,使得本命年平安无虞。同时佩戴和摆放属马者2014年开运吉祥物效果更佳,具体可查询《淘运阁2014年属马运势》。
开车的属马人士要注意交通安全,车上可以挂一个开光的“淘运阁平安车挂”以庇佑出入平安。
4、2014马年除生肖马本命年犯太岁之外。还有属鼠、属兔、属牛等生肖犯太岁,当请“淘运阁化太岁锦囊”和淘运阁2014年生肖吉祥物化解。
5、注意:值年太岁每年不同。“淘运阁化太岁锦囊”和生肖吉祥物不可跨年使用,年底必须送走的。第二年立春之前需要更换新的吉祥物。
6、2014年太岁方在正南方,岁破方在正北方。本命年这两个方位皆凶,日常坐卧需要避开此两个方位,如床头、办公桌朝向等,这两个个方位可贴“淘运阁五行开运福”镇宅护佑,化解凶煞。
除请“淘运阁化太岁锦囊”和生肖吉祥物之外,犯太岁者年初还须拜太岁,祈求太岁神保佑流年平安吉祥,趋吉避凶,消灾免祸。年底可到附近的寺庙拜太岁或者祈福,详情可参考《淘运阁2014年化太岁秘法》,在此不再赘言。
7、2014本命年可以结婚吗?真君子趋吉避凶。马年本命年年结婚,当采取适当化解措施,以求婚姻美满、家庭幸福,并消灾免祸,不留遗憾。如属马者选择在本命年结婚,年初要按上面的方式做好化太岁事宜,同时选择跟双方八字相配的良辰吉日,以求婚姻顺利。
以上内容为淘运阁风水出品,如有不懂之处可咨询淘运阁!
老一辈说立春那天不许用钱为什么
第一大禁忌:立春这一天如同大年初一,是不能理发的,理发是不吉利的忌讳大事,俗话说:发乃人身之草木,立春万物复苏,春回大地,也是草木出生时节,试想一下刚出生的草木去损害,这岂不是不合天地运行草木生长之理,所以在这里提醒大家,尊重自然法则,遵循五行之道,凡事都是图个吉利,建议当天就不要进行理发之事了。
第二大禁忌:立春也就是打春,这一天不适合搬家,很多人都不知道立春这一天是不能进行乔迁之喜的,这个时期是气节交替的时候,磁场与气场较乱,俗话说四时八节(四时:春、夏、秋、冬,八节: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易静不易动,立春是一年之始,说过进行搬迁,则意味着一年较为动荡,所以人们都选择这个时候不进行搬迁事宜。
第三大禁忌:这一天尽量不要去看病就医,当然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则可以忽略不计,按照习俗如果这一天你小病吃药,意味着接下来的时间运气都会不好。新年新希望,每个人想有个好兆头,好的开始,谁又想去触碰这个霉头呢?传统佳节的大年初一人们大多知道由此禁忌,然而立春时有此禁忌却是知道的人不多,还是按照传统习俗,为了新年能有个好的开始,一年之中顺顺利利,如有这一天游头痛脑热的小毛病,还是扛过这一天吧。
第四大禁忌:这一天不能静待家中,很多朋友会认为这一天什么都不能做,那就错了,立春这一天是不能待在家中的,一年之计在于春,在春暖大地万物复苏的时节,一定要走出去,要有好的精神去迎接新的开始,而且出去走走心情愉悦,也能呼吸到新鲜空气,为自己与家人讨个新年吉利,放下手中事,回归大自然吧。
第五大禁忌:这一天最忌讳吵架,不要有任何的口舌之争,要和和气气。如果这一天发生不愉快而出现纷争现象,那么一年中会很不吉利,所以这一天一定要控制极好自己情绪,遇到烦心事时一定要和气生财。常言说的好,和和气气万事兴,新年一定要有新面貌,以大爱包天下的大度气魄来包容一切烦忧,也预示新年你家庭和和美美,财源广进,诸事顺利。
第六大禁忌:在立春这一天,出嫁了的闺女是不能回娘家。在当下很多人不知道这一旧俗,笔者在此提出可能会有很多人觉得奇怪,那么笔者在此说明,立春乃一年之始,如果外嫁女选择立春这一天回娘家,意味着重回娘家,预示婚姻不顺。我们过去古人是很讲究的,如果有外嫁女,建议还是不要在打春时回娘家探亲。
第七大禁忌:立春这一天不能借钱,如果经济出现困境,这一天也要强撑过去,如果在这一天有帐回收是最好不过的。如果涉及钱财外借,这一天不适宜进行,如果做善事出钱这意义又不一样。
冬至的禁忌有哪些
冬至前后不宜出远门,这里主要说的是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说冬至期间不能回娘家,据说冬至回娘家对公公大不利。不同地方对这个习俗都不一样,如果当地没有这个说法,我们大可不必在意。不过有家人特别在乎这个习俗的,还是要遵守风俗习惯。另一方面,是说冬至前三天正处于交运期的人,一般不宜出远门。所谓的交运期指大运的变换的时间,这个时候最好处于一种最和谐、最安稳、最吉利的环境。
不宜搬家
冬至期间也不宜搬家,一方面是因为冬至的来临标志着最寒冷的冬季来到。从搬家风水学的角度看,寒冷的气氛会破坏家中的兴旺之气。另一方面和前面冬至不宜婚嫁的原因一样,冬至前一天处于离日,古人总结认为不吉,并不适合进行像搬家、结婚这样的大事。另外,在搬家风水学中,最忌讳遇到搬家的凶煞方,而冬至期间天坑在东北方,如果你对这个不够了解,最好还是选择另择吉日搬家为好。
不宜婚嫁
冬至前后三天不宜进行婚嫁活动,尤其是冬至的前一天和后一天。根据民间的说法,结婚是人生中的头等大事,这个时候一定要选择好的结婚吉日,避开结婚的不利日子。而古人把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和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前一天,古人称为四绝日及四离日,这个时候的气场正值混沌未开的状态,如果选择在冬至期间结婚,则容易影响夫妻未来的运气。
不宜同房
根据传统的观念,冬至前后10天不宜同房。古时候人们把男女分归为阳、阴,男归阳,女归阴,男女相处讲究阴阳平衡,否则阴阳不调不利于后代的繁衍,还会生出许多祸端来。而古代有“冬至一阳生”一说法,意思是说冬至期间是人体一年之中最虚弱的时候,这个时候男女同房容易耗损元气,而且在冬至怀孕的孩子言行可能乖戾、怪异。

冬至有什么禁忌
中国有四大鬼节:三月三、清明、七月十五和十月初一。不过冬至这一天,在中国民间有烧纸的习俗,所以也是一个鬼节。
冬至天最短,气温骤降,因此鬼气逼人。这一天,商家早早打烊,太阳落山便无人出门,小孩子也不敢出门玩耍。女人一定要出门,必得男人陪伴。总之,冬至极不吉利的。
禁忌一
传说这一天的子夜时分,阴气特别重,停留于荒郊野外会看到百鬼夜行的奇观,所以在鬼节的时候大家要早点回家呆着。
禁忌二
不要把两根筷子插在饭中央,这好比香插在香炉上,是祭拜的模式,那个会以为是你在招他来分享食物。
禁忌三
不可去危险水域戏水,传说中“水鬼”会找人当替死鬼,以便投胎…
禁忌四
不可捡捡路边的钱,这些钱是用来买通牛头马面的,如果侵犯了他们东西,就很容易被他们教训。
禁忌五
不可轻易的回头,当走在荒郊野外或人烟稀少的地方时,觉得“好像”有人叫你,不要轻易回头,那可能是那个。
禁忌六
不要熬夜,人阳气最虚的时候是在深夜,鬼阴气最旺的时候也是在深夜,熬夜很容易致泄气入侵。
禁忌七
不要偷吃祭品,这些是属于那个的食物,未经过他们的同意就动用,只会替自己招来难以解决的厄运。
禁忌八
避免带红绳、铃铛、风铃等招鬼物,尽量避免出门。
民间的一些习俗禁忌是在当时特定的环境下产生,在社会前进发展过程中已经逐渐被人们淡忘,我们应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 
《冬至》——杜甫
年年至日长为客,
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
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
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
路迷何处见三秦。
结婚避开的日子有哪些 7个结婚禁日
结婚选日子在我们国家是被非常注重的,因为大家都认为在结婚的时候选择一个好日子,以后的婚姻生活会更加的幸福美满。既然有适合结婚的好日子,当然也就有一些不适合结婚的日子,那么结婚需要避开哪些日子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结婚避开的日子有哪些
1.避开鬼节,也就是每年的三月份,七月份和九月份,这几个月属于清明,重阳等为家里过世的亲人上坟的日子。阴气比较重的月份不适合办婚礼
2.不选择父母生日当天结婚,传统习俗,喜事不能双重标准,父母生日是喜事,新人办婚礼也是喜事,两者如果相冲,会带来不太好的含义
3.三娘的节日的时候,传说月老都不会牵线,所以大家最好避开初七、十八这类不牵线的日子,避免不吉利。
4.尽量不选择工作日结婚,毕竟这样很多人是没办法来的。最好选择在法定假期或者周末的时候,找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大家穿着轻薄的正装或者小礼服来为你送上祝福,多好!
5.不在“盲年”结婚,也就是整年没有“立春”的日子,通常“双春”的下一年就是“盲年”。不过“盲年”亦有结婚吉日,所以基本上盲年结婚也无不可。
6.一年内,家里最好不要办两次婚礼。若家中有直系亲属辞世,该年便不宜办喜事。
7.避开四立四至前一天,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和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前一天不可用,宇宙气场处于混沌未开状态,传统习俗中认为此为四绝日及四离日,在此时结婚为不吉。
结婚定日子怎么定
1.有润月的年份会有好兆头,每隔两三年便会出现一个润年,即该年有两个“立春”,一个“润月”,比如2017年就是“双春兼闰月”,非常适合结婚。
2.“男靠出生时,女靠出嫁日”,选择结婚的年月日,要看男女双方的八字情况,更要看女方的情况。
3.尊重双方父母,挑选日期这样的事情,老人们都会很在意。一定要尊重双方父母,最好是和他们一起商议再做出决定。
4.在选择结婚日子的时候,可以看老黄历,上面对每天的禁忌都会有说明,选择一天适合嫁娶的好日子。
5.选好婚礼日期之后,在挑选办婚宴的酒店时,也可以根据两人的八字,挑选与八字相合的酒店这样更是能喜上加喜啦。
南昌的节日习俗
1、九九插茱萸
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民间认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还被人们称为“辟邪翁”。
2、重阳登高会
登高是重阳节的重要风俗。汉代此俗当由汝南人桓景在九月九日登高以避灾故事而来。
3、放纸鹞
放纸鹞是惠州过重阳节的主要习俗。惠州民间过重阳节是以放纸鹞为主要特征的。此习,除惠州流传的民谣中有叙述以外,光绪《惠州府志》亦有记述。
4、重阳赏菊
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在中国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
5、贴春联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挑漂亮的红春联贴于门上,辞旧迎新,增加喜庆的节日气氛。
中国的传统节日大全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
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刚刚度过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当新春到来之际,自然要充满喜悦载歌载舞地迎接这个节日。
千百年来,人们使年俗庆祝活动变得异常丰富多彩,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年三十,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在春节前扫尘搞卫生,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
然后就是家家户户准备年货,节前十天左右,人们就开始忙于采购物品,年货包括鸡鸭鱼肉、茶酒油酱、南北炒货、糖饵果品,都要采买充足,还要准备一些过年时走亲访友时赠送的礼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准备过年时穿。
在节前要在住宅的大门上粘贴红纸黄字的新年寄语,也就是用红纸写成的春联。屋里张贴色彩鲜艳寓意吉祥的年画,心灵手巧的姑娘们剪出美丽的窗花贴在窗户上,门前挂大红灯笼或贴福字及财神、门神像等,福字还可以倒贴,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气到了,所有这些活动都是要为节日增添足够的喜庆气氛。
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在过去的传说中,年是一种为人们带来坏运气的想象中的动物。年一来。树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过,万物生长,鲜花遍地。年如何才能过去呢?需用鞭炮轰 ,于是有了燃鞭炮的习俗,这其实也是烘托热闹场面的又一种方式。
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也是亲人团聚的日子,离家在外的孩子在过春节时都要回家欢聚。过年的前一夜,就是旧年的腊月三十夜,也叫除夕,又叫团圆夜,在这新旧交替的时候,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除夕晚上,全家老小都一起熬年守岁,欢聚酣饮,共享天伦之乐,北方地区在除夕有吃饺子的习俗,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和字就是合;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有相聚之意,又取更岁交子之意。在南方有过年吃年糕的习惯,甜甜的粘粘的年糕,象征新一年生活甜蜜蜜,步步高。
待第一声鸡啼响起,或是新年的钟声敲过,街上鞭炮齐鸣,响声此起彼伏,家家喜气洋洋,新的一年开始了,男女老少都穿着节日盛装,先给家族中的长者拜年祝寿,节中还有给儿童压岁钱,吃团年饭,初二、三就开始走亲戚看朋友,相互拜年,道贺祝福,说些恭贺新喜、恭喜发财、恭喜、过年好等话,祭祖等活动。
节日的热烈气氛不仅洋溢在各家各户,也充满各地的大街小巷,一些地方的街市上还有舞狮子,耍龙灯,演社火,游花市,逛庙会等习俗。这期间花灯满城,游人满街,热闹非凡,盛况空前,直要闹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过后,春节才算真正结束了。
春节是汉族最重要的节日,但是满、蒙古,瑶、壮、白、高山、赫哲、哈尼、达斡尔、侗、黎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习俗,只是过节的形式更有自己的民族特色,更蕴味无穷。
一月一日:元旦
(“元旦”一词最早出自南朝梁人萧子云《介雅》诗:“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元是开始,第一的意思;旦是会意字,上面的“日”表示太阳,下面的“一”表示地平线。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象征一天的开始。元旦,就是一年的第一天。
公历1月1日,是当今世界公认的元旦节。我国历代的元旦,日期并不一致。如夏代是正月初一;商代在十二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等等。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会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使用“公元纪年法”,将公历1月1日定为元旦。)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
(又称“上元节”,即阴历正月十五日。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在古书中,这一天称为“上元”,其夜称“元夜”、“元夕”或“元宵”。元宵这一名称一直沿用至今。由于元宵有张灯、看灯的习俗,民间又习称为“灯节”。此外还有吃元宵、踩高跷、猜灯谜等风俗。我国古代历法和月相有密切的关系,每月十五,人们迎来了一年之中第一个月满之夜,这一天理所当然地被看作是吉日。早在汉代,正月十五已被用作祭祀天帝、祈求福佑的日子。后来古人把正月十五称“上元”,七月十五称“中元”,十月十五称“下元”。最迟在南北朝早期,三元已是要举行大典的日子。三元中,上元最受重视。到后来,中元、下元的庆典逐渐废除,而上元经久不衰。)
清明节前一天:寒食
(旧俗中的一个节日,在清明节前一天。晋文公得知后欲加封赏,寻至绵山,找不到他,便想烧山逼他出来。但介之推坚持不出,结果母子二人俱被烧死。晋文公于是规定每年这一天禁止人们起火烧饭,以寒食表示悼念。后来便形成了在寒食这天寒食、扫墓的风俗。)
四月五日:清明节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
(阴历五月初五日为“端午节”。“端午”本名“端五”,端是初的意思。“五”与“午”互为谐音而通用。是我国的一个古老节日。我国古代最早的爱国诗人屈原
遭谗言被放逐后,目睹楚国政治日益腐败,又不得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无力拯救危亡的祖国,于是自投汩罗江以殉国。此后,人们为了不使鱼虾吃掉其尸体,纷纷用糯米和面粉捏成各种形状的饼子投入江心,这便成为后来端午节吃粽子、炸糕的来源。这风俗已传到了国外。)
农历七月初七:七夕情人节
(阴历七月七日的晚上称“七夕”。我国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此夜在天河鹊桥相会,后有妇女于此夜向织女星穿针乞巧等风俗。所谓乞巧,即在月光下对着织女星用彩线穿针,如能穿过七枚大小不同的针眼,就算很“巧”了。农谚上说“七月初七晴皎皎,磨镰割好稻。”这又是磨镰刀准备收割早稻的时候。)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
(阴历八月十五日,这一天正当秋季的正中,故称“中秋”。到了晚上,月圆桂香,旧俗人们把它看作大团圆的象征,要备上各种瓜果和熟食品,是赏月的佳节。中秋节还要吃月饼。据传说,元朝末年,广大人民为了推翻残暴的元朝统治,把发起暴动的日期写在纸条上,放在月饼馅子里,以便互相秘密传递,号召大家在八月十五日起义。终于在这一天烘发了全国规模的农民大起义,推翻了腐朽透顶的元朝统治。此后,中秋吃月饼的风俗就更加广泛地流传开来。)
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
(阴历九月初九。我国古代以九为阳,九月九日正是阴月阳日,故名“重阳”。相传东汉时汝南人桓影,听到费长房对他说,九月九日汝南将有大灾难,赶快叫家里人缝制小代,内装茱萸,缚在臂上,登上高山,饮菊花酒,借以避难。桓景这一天全家登山,晚上回家,果然家里的鸡、狗、羊全部死掉。从此,民间就有在重阳节做茱萸代、饮菊花酒、举行庙会、登高等风俗。因“高”与“糕”音同,所以重阳节又有吃“重阳糕”的习俗。唐代诗人王维有《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记载了当时的风俗习惯。由于该诗感情真挚,至今脍炙人口。)
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过冬至节的习俗。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来了,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间。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冬至过后,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我国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
现代天文科学测定,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阳光对北半球最倾斜,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这天之后,太阳又逐渐北移。
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说明古代对冬至日的重视。
现在,一些地方还把冬至作为一个节日来过。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
农历腊月初八:腊八节
(古代十二月祭祀“众神”叫腊,因此农历十二月叫腊月。腊月初八这一天,旧俗要喝腊八粥。传说释迦牟尼在这一天得道成佛,因此寺院每逢这一天煮粥供佛,以后民间相沿成俗,直至今日。)
冬至有那些忌讳
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过了冬至后白天的时间越来越长,此时人体内阳气蓬勃生发,最易吸收外来的营养而发挥其滋补功效。也就是说,冬至前后是进补的最好时机。但是,并非随意乱补就能达到效果,冬季进补也需要一定的方法。
冬至禁忌
一忌盲目食狗肉。一些体质虚弱和患有关节炎等病的人,在严冬季节,多吃些狗肉是有好处的。但不宜盲目食狗肉,以免食用狂犬肉,染上狂犬病。吃狗肉后不要喝茶,这是因为茶叶中的鞣酸与狗肉中的蛋白质结合,会生成一种物质。这种物质具有一定的收敛作用,可使肠蠕动减弱,大便里的水分减少。因此,大便中的有毒物质和致癌物质,就会因在肠内停留时间过长而极易被人体吸收。
二忌虚实不分。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虚则补,不虚则正常饮食就可以了,同时应当分清补品的性能和适用范围,是否适合自己。专家认为,进补主要作用是“补虚益损”,而虚又分气虚、血虚、阴虚和阳虚四种,各有各不同的补法。
三忌慕名进补。鸡汤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喝的,鸡汤(包括炖鸡汤和下药材熬的鸡汤)营养丰富,鸡汤所含的营养物质是从鸡油、鸡皮、鸡肉和鸡骨溶解出的少量水溶性小分子,其蛋白质仅为鸡肉的7%左右,而汤里的鸡油大都属于饱和脂肪酸。
四忌无病进补。无病进补,既增加开支,又会伤害身体,如服用鱼肝油过量可引起中毒,长期服用葡萄糖会引起发胖。另外,补药也不能多多益善,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有害。
冬至的由来
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这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
冬至习俗
“冬至大如年”
冬至,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素有“冬至大如年”之说。冬至,冬至是太阳回返的始点,自冬至起太阳高度回升、白昼逐日增长,冬至标示着太阳新生、太阳往返运动进入新的循环,所以古人把冬至看作“大吉之日”,在时年八节当中,冬至的重要程度不亚于立春岁节。在中国南方地区,有冬至祭祖、宴饮的习俗。在中国北方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
“画九”
所谓的画九,实则是冬至后计算春暖日期的图。明代《帝京景物略》载:“冬至日,画素梅一枝,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尽而九九出,则春深矣,曰九九消寒图”。“九九消寒图”有三种图式,分别为文字、圆圈、梅花三种。
吃汤圆
吃汤圆是冬至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汤圆”是冬至必备的食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圆”。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
冬至农事活动
冬至前后是兴修水利、大搞农田基本建设、积肥造肥的大好时机,同时要施好腊肥,做好防冻工作。中国江南地区更应加强冬作物的管理,清沟排水,培土壅根,对尚未犁翻的冬壤板结要抓紧耕翻,以疏松土壤、增强蓄水保水能力,并消灭越冬害虫。已经开始春种的南部沿海地区,则要认真做好水稻秧苗的防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