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乡变化调查报告范文

家乡变化调查报告范文(我的家乡 调查报告怎么写(2000字))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12-29 15:17:57 浏览70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我的家乡 调查报告怎么写(2000字)

一)标题
(二)正文:前言、主体、结尾、附件
1.前言
调查报告撰写的依据
报告的研究目的或主旨
调查的范围、时间、地点
所采用的调查方法、方式
2.主体
详细描述基本情况、做法、经验
分析调查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种具体认识、观点和基本结论
3.结尾
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策或下一步改进工作的建议;
或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进一步深化主题;
或提出问题,引发大家的进一步思考;
或展望前景,发出鼓舞和号召。
4.附件(选择项)
附件是对正文报告的补充或更详尽的说明,包括数据汇总表及原始资料、背景材料和必要的工作技术报告。
范文:我的家乡文明调查报告
调查人:???
调查地点:福建平潭
调查时间:2009年11月26日星期四
走进家乡,鸟语花香,像是走进了一幅美妙的画卷,像身临奇境,像……
瀑布从涓涓细流、帘帘飞瀑到滔滔江水;花朵从花骨朵儿,绽开花瓣到果子成熟;人们从耍赖、不礼貌到文明。这些都在说我们的家乡在变化!
是啊!从以前的不方便到现在科技发达。这中间经历了多少事情啊。我不说以前的不文明,就说说我们现在的文明。
平潭岛距福州128公里,为我国第五大岛,福建第一大岛。岛上时常“东来岚气弥漫”,别称“东岚”。1992年被省政府确定为省级旅游经济开发区和省级风景名胜区。全岛海岸蜿蜒曲折,岸线长达408公里,其中100多公里为优质海沙滩。平潭北、东、南面的长江澳、海坛湾、坛南湾三大海滨沙滩,沙质细白,海水清澈湛蓝,而且面积大,相互连接,背后有葱郁的防护林带。海上有岛屿岩礁,组合条件好,湾向性好。
坛南湾和海坛湾沙滩长度约有40公里,以每个游客平均拥有3平方米海滨沙滩计算,可容纳游客120万人以上,是目前国内发现的最大的海滨浴场之一。平潭的海蚀地貌甲天下。岛上海蚀崖、海蚀洞、海蚀穴、海蚀平台、海蚀阶地等星罗棋布,形态各异,或如海豚戏水,跳跃腾空;或如利鳄刺天,锐不可挡;或如海龟登陆,摇曳徐行…形神兼备、栩栩如生,令游客叹为观止。如:“半洋石帆”、 “东海仙境”、“金观音”、 三十六脚湖、海坛天神、南寨石林群等。
石牌洋、海坛天神、坛南湾、将军山、……
家乡的进步人们都看在眼里,我希望世界也在进步。让我们一起来见证吧!

以“家乡的变化”为主题,撰写一篇1500字以上的调查报告

我的家乡在是武汉市江夏区,自党的十五大以来,党的春风吹进了我的家乡,唤醒了家乡的人民。从此,我的的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首先说路,以前是泥泞小路,一踩裤子上喷的尽是泥。现在,是用水泥铺成的柏油马路,现在的柏油马路可以六辆大卡车并排行驶;听说在紧急时刻还能起降飞机呢!而且以前只有一条主杆线—人民路,现在又增加了火箭路、朝阳路等几条主
杆线。关天人民路还有一条政策:7:00—晚19:00不允许卡车在人民路上行驶,以免路面受损。我们坐在车上十分舒服,车子再也不像以前那样“活蹦乱跳”了。
再说说这里的河—百二河。以前这里很不卫生,人们把垃圾倒在百二河附近,使百二河发出一阵阵嗅味,让人难以忍受,有些身体不好的,从这路过,病情更加严重了。现在就不同了,到处都是环保标语,还有许多清洁工在扫地,水不但没有嗅味了,而且人们还在百二河附近种上了许多垂柳,像一位春天的使者,热情地伸出修长的手臂,焕发出勃勃生机;它的枝条细长下垂,直觉泻而下,像少女柔软的披发,又像一条绿色的瀑布,优美而不失气势。从这儿路过的人再也不用捂着鼻子了,夏天,人们还可以在垂柳下面乘凉,真是天更蓝了水更清了。
以前十堰是一个全市不到30万人的山区小镇,现在是一座城区就有50万人的中型城市,十堰市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社会生产力进一步解放,人民生活进一步迈向小康。当前,十堰正在临着东风日产合资合作、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开发等一系列新的发展机遇。东风日产合资合作,将使十堰的汽车制造能力和技术水平发生质的飞越,实现汽车产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十堰将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级“卡车制造中心”。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为推进水资源开发、库区建设、环境保护、结构调整、移民建镇,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我爱我的家乡,我全心全意地爱着我的家乡!将来,等我学好本领后,用更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创造我的家乡,使我的家乡变得更加兴旺发达、美丽可爱!
指导教师:李俊
家乡的变化
四川省达州市 通川区第七小学 五年级一班 唐岑雨
我的家乡是是武汉市江夏区,虽然那里没有什么名胜古迹,也不能与其它大城市相提并论,可是近年来,达州真的在不断地变化,越变越美丽,越变越繁荣、昌盛。
以前我们达州大街上的地板总是坑坑洼洼的,一到了晚上,就黑漆漆的,什么也看不见,老人们走在街上,经常会因为不小心踩到有坑的地方摔倒了,而且因为路面坑坑洼洼的,下了雨过后,坑里面就会有许多的积水,你如果走在路边,一辆车子开过来,坑里的积水会溅得你满身都是,让你变成名副其实的落汤鸡。现在经过多次的整修,路面已经变成平坦的了。
以前我们达州简直是出了名的垃圾城市,人们随手就乱丢垃圾,一点儿也不爱护环境。垃圾桶就摆在人们的面前,可是人们仍然乱扔果皮纸屑,饭盒随地乱丢,真是有眼无珠!可是现在不同了,人们十分爱护环境,不像以前那样随手把垃圾扔在地上了。如果偶尔有人随手把垃圾扔在地上,会有人主动走出来对乱扔垃圾的人说:“请你不要随手把垃圾扔在地上,这样会破坏环境的。”而随便乱扔垃圾的人也会羞愧地把垃圾捡起来放进垃圾箱里。
几年不见,达州真是让人刮目相看。我祝愿家乡人民与时俱进,开拓进取,讲文明、有礼貌,把达州建设得更加灿烂辉煌!
指导教师:杜聪
改革意味着飞跃,开放预示着富强,沐浴着改革的春风,只不过短短的几年时光,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的家乡也奇迹般地改变着。
昔日,我的家乡只不过是一个小村庄。道路全部是泥路,坑坑洼洼的,残留在我脑海里的家乡,到处都是平房,所见的平房屈指可数,而且大多数都是瓦屋,刮风下雨时,严重的倒屋,轻则水会进屋。屋前的道路冷冷清清,没工厂,没商店,更不要说路灯了。一条街道简直是封闭的。在当年,拥有一辆自行车代步,已经成为了人们追求的目的。人们那时穿的衣服都有补丁,以前有一句话说: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连鞋子也是靠自己那双灵巧的手做出来的,有草鞋、有布鞋……
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我的家乡居然变成了一个小城市。繁荣而昌盛,美丽而可爱。从前低矮、破旧的老屋早已被新颖别致的高楼大厦取代了。当年泥泞的古道已不见踪影了。宽阔的高速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在平整、宽阔的柏油马路上,车辆穿梭来往、川流息。道路两旁绿树成荫,人来人往。以前的瓦房现在变成了豪华的住宅,放眼望去,看到的是一栋栋一排排拔地而起的崭新的高楼大厦。儿童乐园充满着欢乐声,彩灯喷泉装点得像仙境一样。只要你任意走进一个家庭,家用电器一应俱全,如电视机、电冰箱、空调、电话等也得到了普及,不少人家还有手机、私家轿车呢,许多家庭还购置了电脑,用以浏览、查询资料和从事文化娱乐活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和无穷的乐趣。商场、农贸市场的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真是一年一个新面貌,一年一个新气象啊!
这是我好不容易找到的,望采纳!!!!!!!!!!!

家乡的变化调查报告

  在发生了一个事件或情况之后,我们通常要进行专项的调查,调查的结果通常在调查报告上面呈现出来。一起来参考调查报告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家乡的变化调查报告,欢迎大家分享。

  家乡的变化调查报告1

  9月27日,在全省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表彰会上,郴州市成为继岳阳、常德和长沙之后,由省委、省政府正式命名的第四个省级文明城市。该市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省级园林城市也即将圆满成功。

   从“南大门”到“后花园”

  1995年,是郴州XX多年建制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这年,国务院批准郴州撤地建市。但当时的郴州城市规模过小,城市人口少,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偏低,与湖南“南大门”的位置、与连通粤港澳的区位优势以及与广大市民的愿望和要求均极不相称。

  为了赢得加快发展的主动权,在调查研究、审时度势、集思广益的基础上,时任市委书记的梅克保和市委、市政府一班人集思广益,确立了“加快建设湖南‘南大门’,努力营造粤港澳‘后花园’”的战略思路,变区位优势为开放优势,变交通优势为流通优势,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推动郴州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市委、市政府的意图很明显,一方面,通过加快建设“南大门”,实施“开放带动”首选战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力求使郴州的经济发展成为全省的“亮点”,并对全省开放和发展起到好的带头作用。另一方面,通过营造粤港澳“后花园”,紧贴市民的需求,改善人居条件,美化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开发生态旅游资源,建设文明城市,扩大对外开放度和知名度。

  1998年,年富力强的梅克保调任衡阳市委书记,儒雅清秀的李大伦从湘西来到郴州走马上任。在对郴州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调查研究后,XX年,市委、市政府又确立了“南延东进”的城市发展战略,提出5-8年在城南新区再建一座郴州城的目标。

  短短7年里,郴州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近40亿元,完成大小工程项目300多个,其中中心城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0.8亿元。XX年,中心城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共24个,计划总投资4.6亿元,完成投资3亿多元。今年,市中心城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1个,计划完成投资7亿多元,到目前为止,完成投资1.6亿元。XX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增幅高出全省平均水平;地方财政收入总量再居全省第二;综合经济指标名列全省第三;利用外资总量跃升全省第二。

   两大城市杰作

  城市是一定区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面貌是一个地方精神风貌、投资环境、领导管理能力的综合反映。为了把城市做大做好做美,郴州市树立了“抓城市建设和管理就是抓经济”的思想,城市建设驶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如今,让郴州市民津津乐道的两大手笔均已建成,并开始发挥了效益。总面积达13.69万平方米、总投资8000多万元的五岭广场,建设资金采取以地生财方式筹集。工程从1999年10月正式动工,次年5月1日交付使用。它的建设是市委、市政府的一篇“杰作”,它在做活经营城市文章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土地是城市最大的存量资产,做活土地文章是盘活存量资产的关键,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盘活存量资产最有效的手段,城市建设是工业化的载体,可以说,修建一条路,带动两边土地升值,激活一批产业,从而推进工业化进程,为政府增加税源。

  据统计,从1999年至XX年,郴州市城区市政基础设施总投入达10.8亿元,相当于前20年投资总和的20倍,其中政府直接投入只占15%,信贷投入占28%,其余57%均靠经营城市而来。今年,该市组织开展了“城镇经营建设管理效益年”活动,市城区通过市场经营又将筹资15亿元,完成11个城市建设重点项目。

  郴州的第二大手笔是郴江河的治理。郴江河综合治理项目总投资近7亿元,在规划建设方面,坚持了多目标兼顾的原则。沿江道路及防洪堤坝的建设,不仅仅单纯是解决道路交通和城市防洪问题,还兼顾了改善郴江河水域生态环境,改进河道可达性与亲水性,改善沿江单位、居民生活环境,同时,带动相关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该项目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沿江风光带的建设,充分考虑了城市居民对城市空间环境的需求。主要是为市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休闲、娱乐的生活环境,提高市民生活质量,使人与自然更贴近、更融合。

   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没有个性和文化品位的城市是没有生气和灵魂的城市。在城市扩容过程中,郴州市委、市政府十分注重城市品位的提升。

  郴州市在这方面的做法,一是提升城市生态品位。郴州自古为林中之邑,南宋诗人吴镒曾留下“他年休歇处,诗里识郴州”的美言,北宋词人秦观更是写下“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的千古佳文。根据城市的地理和自然优势,郴州市提出了“以山壮城、以水秀城、以绿美城,把森林搬进城市,让城市变成花园”的口号,在建设中力求使基础设施、园林绿化、公共建筑和设计达到个体与群落、局部与整体、自然与色彩的和谐统一。先后修建了由人行游道、河西走廊、江滨游园等景观组成的郴江沿江风光带,建设了人民路、国庆路生态园林带、天堂温泉生态园林景区和王仙岭生态旅游区。XX年,该市实施了“5000棵大树进城工程”,今年3月又开展了“城区绿化月”活动,掀起了全民参与绿化的热潮。城区公共绿地面积都超过了省级园林城市标准。

  第二大举措是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人民把城市雕塑比喻为“城市的眼睛”,郴州市的城市雕塑把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结合起来,既注重自然景观的开发又注重文化内涵的挖掘。如“苏耽跨鹤”城雕借古寓今,折射出郴州今昔的巨大变化;“神农作耒耜于郴”城雕置身于开阔大气的五岭广场之中,显得庄严凝重,喻示着郴州悠久深厚的历史文脉。

  家乡的变化调查报告2

   调查地点: xx县xx村

   调查对象: xx村当地居民和工作人员

   调查时间: 20xx年xx月xx日

   调查步骤:

  1、实地观察。

  2、采访。

  3、对比、总结。

   具体经过:

  从前,我一想起xx村,就想到了高低不平的小平房,泥泞不堪的小路,还有路边的疯长的野草和垃圾。那时,xx村的人全靠卖秧苗为生,十分辛苦,却只能养家糊口。路连车子都开不进来。

  现在那儿的房屋依山傍水、错落有致,住宅群有分有合,与田园风光和谐融合,实用美观。在完善农村道路网建设方面村内路网布局合理,主次分明。全村道路分为进村公路、村内主干道路、次要道路、通户、进户道路四个等级;通行政村公路宽6米,公路功能和车流量为四级公路;村内主干道路宽5米,次要道路宽3米,进户道路2米以上。几年来,全村共完成通行政村四级公路标准9公里,村内主干、次要道路及进户道路硬化率达100%,村内主要道路节点和主要活动场所共安装路灯47只,满足了村民夜间行走和活动的需求。

  xx村还充分利用了空气新鲜、水源清洁的有利条件,以生态环境为主轴,创建并展现了生态特色:在村庄外围、山顶和陡坡,建起了1500亩生态公益林。村庄外层空间整体呈现松竹封山顶,茶果满山坡的环境特色,森林覆盖率达71%。在村庄内部,建设了各种生态园林美化村庄环境,村庄绿化覆盖率已达25%以上。村中建有供村民休闲的小绿地,面积1-3亩,绿地布局由专家设计,栽种四时乔、灌、花、草,有步行道,石椅等设施,有的建有小桥流水,有的建有休息亭和休息廊,植树2000棵,草坪10000平方米,色块500平方米。由任卫忠先生在村中建造的农居,以节约能源为主要特色,农居占地面积450平方米,开间两层,所用木材,通过房前屋后绿化,8-10年天然材料便可恢复,生态小屋的建筑风格和理念,受到联合国环境所、国家文物局、建设期刊等组织的一致好评。还有经济园林、庭院绿化、自然湿地等也十分具有特色。为了彻底改变村庄环境卫生面貌,实现无害化处理生活废弃物,全村建立了生活垃圾处理系统、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粪便处理系统,使村庄环境彻底得到净化。

  目前,全村共发展以山核桃为主的果木面积3135亩,以白茶为主的茶叶面积1200亩,大棚蔬菜和季节性蔬菜生产面积4500亩,在此基础上,积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和有机农产品;推广产业化经营和机械化操作,提高农村现代化水平,全村有山核桃、茶叶、菊花三个农业专业合作社,入社农户160户,以《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本村和周边农户500余家;2005年,被定为浙江省农业机械示范基地,配备分检机、冷藏设备等机械,推广手扶式镞耕机48台,高压强力喷雾机32台,制茶机108台。专业合作社实行四统一管理,即:统一品种种苗,统一生产标准,统一品牌包装,统一市场销售。金紫牌菊花获浙江省绿色农产品认证;山核桃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千岛湖先进农村专业合作社;2006年全村绿色农业产品和有机农产品比重达32%。

  在发展农业提高农产品质量的同时,xx村积极发展加工业和服务业。全村现有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7家,其中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企业1家,销售收入1000万元企业2家,可吸纳职工200名;从事饮食、零售、“农家乐”等服务行业11家;通过专业培训进入劳务市场务工农民65人,和以前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随着就业渠道增加,全村从事非农产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已达67.4%,加快了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有序转移。2006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4712万元,其中农业收入1413.6万元,占30%;二产收入2031万元,占43.1%;三产收入1267.5万元,占26.9%;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8804元;村集体收入57万元,人均集体可支配资金达到377元。

  王叔叔笑着说:“以前,我女儿来看我,总是皱着眉头,说路太烂,要下车走半个小时才到,我总感觉有点不好意思,现在啊,我女儿来时,总是夸这儿好,我的心情都变好了。”张奶奶也应声说:“是啊!现在我走出去呀,觉得特别有面子!”

  我也不禁惊叹:“xx村的变化可真大呀!”

  家乡的变化调查报告3

   一、吃的讲营养

  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村居民的消费习惯、消费观念在逐步改变,食物消费注重结构的调整,注重讲究营养。XX年农村居民人均食品消费支出1269元,比XX年增长28.3%,年均增长5.12%。主要表现为主食消费比重下降,农村居民人均主食消费308元,占食品消费支出的24.32%,比XX年下降1.8个百分点,各种营养较丰富的副食类消费增加,如:XX年肉及制品人均消费286元,比XX年增加149元,增长87.59%;水产品人均消费32元,比XX年增加14元,增长77.77%;水果类食品人均消费45元,比XX年增加26元,增长36.84%。

   二、穿着讲时尚

  过去农民不富裕是一衣多季,现在农民富裕了是一季多衣,而且非常注重讲究服装面料、款式、和品牌。过去的布鞋、胶鞋也被各式皮鞋、波鞋所替代。XX年农村居民人均衣着消费167元,比XX年增长70.42%,年均增长11.21%。其中人均服装支出118元,比XX年增长118.54%,年均增长16.93%;购买面料支出2.2元,下降45.13%,年均下降8.83%。XX年农村居民人均鞋帽袜类支出40元,与XX年的32元相比,增长了25.11%。

   三、住房讲宽敞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农村生活水平提高最直观、最明显的变化就是住房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大部分住上了楼房。XX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居住消费支出309元,比XX年增长70.73%,年均增长11.33%;年末住房面积人均36.4平方米,比XX年多了7.1平方米,增长24.23%,年均增幅4.42%。其中,楼房面积26.6平方米,增长40.71%,年均增长7.13%,占住房总面积的`73.12%。钢筋混凝土面积20.5平方米,增长49.64%,年均增长8.44%;砖木结构面积15.9平方米,增长5.33%,年均增长1.10%。现在农村一幢幢新房处处可见,它们不仅外观新颖漂亮,而且室内装璜考究、设施齐全、美观舒适,改变了原来基本不装修、室内没摆设的状况。

   四、家电讲高档

  随着收入的稳步增长,城乡用电同网同价政策的落实,农村居民一改过去买得起家电而用不起电的状况,冰箱、洗衣机、空调等高档家用电器已不再是奢侈品,正成为农村居民生活要素的重要内容而逐步走进寻常百姓之家。截止XX年底,郴州农村居民每百户拥有洗衣机30台、电冰箱29台、彩电93台,比XX年分别增长66.73%、163.61%、89.83%,年均增长10.81%、21.24%、13.72%。一些更为高档的热水器、空调等耐用消费品正在成为收入水平较高农户的消费热点。

   五、交通、通讯讲便利

  近几年以来,各级政府加大了为民办实事的力度,使农村交通、通讯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城乡路网四通八达,为农民使用现代化交通、通讯工具“铺平了道路”。XX年人均交通、通讯消费支出240元,比XX年增长1.6倍,年均增长20.61%,交通、通讯成为近几年农村居民生活消费中增长速度最快的消费。其中,交通工具人均支出23元,增长43.8%,年均增长7.52%;通讯工具人均支出42元,增长3.2倍,年均增长33.23%。XX年底每百户农户拥有摩托车42辆,移动电话75部,电话61部。

   六、文化娱乐丰富多彩

  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日益改善,农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越来越高,文教娱乐费用的支出不断增长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XX年农村居民人均用于文教娱乐方面的支出344元,比XX年增长30.81%,年均增长5.52%。XX年底每百户农户拥有组合音响23台、照相机5架、家用计算机2台、高档乐器1台。

   七、生活环境优美

  近年来,农民的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都得到很大改善,农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XX年,全市100%的行政村通了公路,100%的行政村通了电话,100%的行政村通了电,农户住宅电话普及率已达60.61%,农户饮用自来水普及率达43.21%。森林覆盖率逐年增长,水泥硬化乡村公路里程逐年增加,城镇化率逐年提高。XX年起,我市全面取消了农业税,农民生活的提高将从制度上得以保证,农村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能力增强。

   八、人口素质提高

  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与人口素质的提高息息相关。“十五”期间,郴州农村文化教育事业发展较快。从全市农村住户抽样调查资料看,XX年7-15岁农村小孩的入学率为97.8%,比XX年提高0.7个百分点。农村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劳动力比重由XX年的64.81%上升到XX年的73.52%。劳动力受教育年限为8.6年,比XX年高0.3年。

家乡的变化,调查报告,要1500字,十万火急!(在下湘潭的)

一、伟大的业绩,喜人的硕果
(一)改革开放30年,是湘潭社会需求不断跃升的30年
——投资强度持续有力。1978-2007年,湘潭适应各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进行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全市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65.7亿元,有效地扩充了产业规模、加快了社会发展、完善了城市功能、提升了人民生活水平。
1、农村建设。新中国成立后,全市进行了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1978年以后,全市对农村基础设施进行了有效修缮、维护、改造和加强。尤其是近年来,全市通过积极推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通达通畅工程、安全饮水工程、电网配套工程建设等,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更快改善,农业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07年底,全市有水库380座,水库容量9.4亿立方米,堤防长度270公里,一般的水旱灾害得到了有效控制。耕地有效灌溉面积扩大到174.2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比重达97%。农业机械从无到有、从落后到先进获得快速发展,2007年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80.3万千瓦,平均每亩耕地达1千瓦,农业机械装备水平居全省各地市前列。
2、工业技改。改革开放以来,全市工业的着眼点由追求外延扩大再生产转向内涵扩大再生产,通过企业内部挖潜改造,逐步扭转了工业生产的徘徊局面,湘潭工业迈入了一个稳步发展的新时期。1978-2000年,全市共投入技改资金108亿元,湘钢、韶峰水泥、湘潭电化、湘潭发电、湘潭电机等重大技改项目相继进行技术改造,生产能力得到显著提高,从而大大强化了湘潭的工业基础。进入2000年后,湘潭利用老工业城市的各种资源,坚持实施强工富市战略,加大改革力度,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努力建设工业园区,全市工业注入新的活力,步入了一个加速发展的时期。九华吉利汽车成功投产,钢材压延加工基地形成,工程建筑机械产业加快发展,矿山装备产业正在按规划实施,生物医药产业初具规模,清洁能源产业已成雏形。工业内生成长机制开始形成,工业竞争实力明显提升。
3、城市基础设施建设。(1)交通运输日趋发达。建国前,湘潭交通运输以民间水运为主,铁路、公路运输虽有一点,但不畅通。建国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的建设和发展,湘潭已建成一个由铁路、公路、水路三种运输方式组成的、初具规模的现代化交通体系。湘潭全境公路密布,铁路贯穿东西,交通四通八达,运输工具先进快捷,形成了一个干支相连、县乡相通、纵横交织的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水陆交通运输网。2007年,全市公路通车里程2695公里,比1978年增加530公里,其中市区道路452公里,比1978年增加342公里,路况条件已远非昔比。全市境内有国道2条,长达289.8公里,省道长达154.2公里。已建的高速公路有长潭高速、潭邵高速、潭耒高速、长潭西线、醴潭高速5条,潭衡西线、韶山高速正在建设中,加上107国道和320国道在湘潭交叉,湘潭成为了全国公路的重要枢纽,也成为全国地级市高速公路最密集的地区。全市公路网密度为53.8公里/百平方公里,平均每万人占有9.3公里,公路密度大大高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目前湘潭境内有已建成和正在建设的横跨湘江的大桥9座,城市“五桥二环”的路网格局基本形成。全市100%的乡镇、95%以上的行政村实现了通客车。全市铁路里程154公里,京广、湘黔、正在建设中的武广客运专线穿越市境,另境内还有35条厂矿铁路,全长225公里。全市通航里程260公里, 1994年建成十四总千吨级码头后,2006年铁牛埠港区一期工程3个千吨级泊位、河西中心港区3个千吨级泊位先后建成投入使用。2007年,湘潭港货物年吞吐量突破500万吨,迈入全国内河大港行列。(2)邮电通信突飞猛进。湘潭电信的真正腾飞始于1993年,通过实施“165” “718”“515”通信工程,开创了湘潭电信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的可喜局面,并引发了一轮住宅电话热,BP机、大哥大也逐步进入寻常百姓的生活圈子。1993年建成移动电话网、无线寻呼网、电视电话会议网;1994年建成农村大集镇以上容量长途数字传输网以及农村大集镇以上国际、国内程控电话直拨网、数字数据和分组交换网;1995年成功实现电话号码升七位;1996年建成多媒体宽带业务网;1997年建成湘潭信息港,1998年开通ATM/中继网,进行了因特网和“168”系统的扩容改造;1999年,移动公司投资6000多万元新建GSM数字移动基站,顺利开通8万门GSM交换机,结束了湘潭没有数字交换局的历史。年内中国联通湘潭分公司成立,并在2001年实现了全国及全省的入网联调。通信能力的增强带来了业务量的成倍增长,至2007年,全市固定电话用户达73.3万户,移动电话用户数达81.2 万户,固定电话普及率达25.9部/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28.7部/百人。2007年末,全市互联网用户达17.8万户。(3)城市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经过30年的建设,尤其是2000年开展的“一化三清”建设,湘潭的城市道路、公共交通、城市供水供气、环境保护、园林绿化等均取得了令入瞩目的成就,形成了健全的营运、管理网络。7年中,全市累计完成城市建设投资70亿元,城市建成区面积由54平方公里拓展到80平方公里。河东新区基本成形,东方红广场、白石公园、锦源广场等一批精品工程,成为湘潭城市形象的新标志。河西旧城改造步伐加快,核心商务圈建设全面启动。市政公用设施不断完善。河西污水处理厂投入营运,河东污水处理厂加快建设。城市天然气用户达5万多户。绿化、亮化、净化和美化水平全面提升,湘潭成为省级文明城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