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部取消9月1日入学 2022年 教育

教育部取消9月1日入学(2022年九月一号起教育新规定)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12-24 08:50:00 浏览1164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2022年九月一号起教育新规定

2022年九月一号起教育新规定:
9月1日起,劳动课将正式升级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
9月1日起,一年级上学期设为入学适应期。
9月1日起,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开始实施。
9月1日起,《中小学校财务制度》正式实施。
北京:9月秋季开学后,所有区将开展教师轮岗。
四川:首个教育督导问责文件出台,9月1日起施行。

教育部又有什么新规定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教育部近日印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纲要》要求,综合实践活动由地方统筹管理和指导,具体内容以学校开发为主,自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全面实施。小学1-2年级,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小学3-6年级和初中,平均每周不少于2课时;高中执行课程方案相关要求,完成规定学分。

《纲要》提到,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课程由地方统筹管理和指导,具体内容以学校开发为主,自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全面实施。

《纲要》明确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课程开发面向学生的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课程实施注重学生主动实践和开放生成,课程评价主张多元评价和综合考察。

《纲要》明确,课程的总目标是学生能从个体生活、社会生活及与大自然的接触中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形成并逐步提升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具有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纲要》还明确了课程的小学、初中、高中阶段具体目标。

《纲要》规定,学校和教师要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并基于学生发展的实际需求,设计活动主题和具体内容,并选择相应的活动方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选择与组织应遵循如下原则:自主性,实践性,开放性,整合性,连续性。

《纲要》规定,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方式及其关键要素为: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设计制作,职业体验。此外,还有党团队教育活动、博物馆参观等。综合实践活动方式的划分是相对的。在活动设计时可以有所侧重,以某种方式为主,兼顾其他方式;也可以整合方式实施,使不同活动要素彼此渗透、融合贯通。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于各类活动的支持作用,有效促进问题解决、交流协作、成果展示与分享等。

《纲要》要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小学1-2年级,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小学3-6年级和初中,平均每周不少于2课时;高中执行课程方案相关要求,完成规定学分。学校要成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导小组,结合实际情况设置专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心或教研组,或由教科室、教务处、学生处等职能部门,承担起学校课程实施规划、组织、协调与管理等方面的责任,负责制定并落实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要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相对稳定的指导教师队伍。学校教职工要全员参与,分工合作。

《纲要》提到,综合实践活动以小组合作方式为主,也可以个人单独进行。小组合作范围可以从班级内部,逐步走向跨班级、跨年级、跨学校和跨区域等。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组织方式。要引导学生根据兴趣、能力、特长、活动需要,明确分工,做到人尽其责,合理高效。既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又要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与合作沟通能力。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突破时空界限,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密切合作。

《纲要》要求,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要处理好学生自主实践与教师有效指导的关系。教师既不能“教”综合实践活动,也不能推卸指导的责任,而应当成为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促进者。教师的指导应贯穿于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全过程。

《纲要》要求,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加强调研,了解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搭建多样化的交流平台,强化培训和教研,推动教师的持续发展。要支持体系建设与保障,包括网络资源开发,硬件配套与利用,经费保障,安全保障等方面。还要建立健全指导教师考核激励机制,加强对课程实施情况的督查,开展优秀成果交流评选。

请问9月1日起是幼儿园全部撤销吗

请问9月1日起是幼儿园全部撤销吗?当然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如果全部撤销的话,那么幼儿园就没有学习的机会了,所以还是有一些公立的幼儿园进行开放,能够去那里报名就是非常好的。

教育部公布了2022年秋季入学的新变化,家长们该注意什么

教育部公布了2022年秋季入学的新变化,家长们该注意什么呢,我们一起来聊一聊吧。

一、入学年龄适当放宽!

教育部门针对入学年龄进行了调整,规定根据不同地区的教育事业发展的不同,不同地区的孩子入学年龄可以适当放宽,并且将在22年下半年9月份开学的时候正式实行。这个是什么意思呢,简单的解释下就是孩子6周岁入学不再受到限制,即使9月1号一直到12月31号出生的孩子也能入学了。对于满整6周岁,卡的没有那么严了。这对于很多家庭来说还是非常不错的消息。因为现在竞争压力比较大,越早的入学,越早学习,也是很多家长所希望的。家长们需要注意一定要根据当地的情况进行安排,避免影响学生们入学时间。不要没有看到从而错过。

二、严禁采集家长职务、收入等信息。

之前的时候,学生开学,都要填写家长的信息,什么职务,收入,在哪里工作,具体工作地点都要写。非常诧异为什么学校要收集这些东西,而且正是因为这一点,有一些学校根据这些信息,开始区别对待学生,而且这一点在学生之间也非常的不好,会让学生们从小就产生互相攀比的坏习惯。所以这一点新变化,真的是全民的心声了。孩子就是去学习的,没有必要收集这么多的信息,这也是孩子父母的个人隐私。父母们要注意,如果入学的时候还有这样的情况,可以去和教育局询问,为什么还会有收集这些信息的情况。

总之,不管政策怎么改变,作为家长我觉得都应该做到清楚了解相关的政策,紧跟政策,不要一问三不知,不要错过任何关于孩子上学的信息,就会对孩子教育有很大的帮助。

9月1日出生的孩子上学新规定

教育部门规定,义务教育阶段,进入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年龄须年满6周岁,生日在8月31日(含当天)以前均可入学。哪怕生日晚一天也就是9月1日出生的孩子,差一天6岁也是不能入学的,需要到下一年再入学。
入学年龄六周岁规定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一条对小学入学年龄有明确的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七周岁。
目前执行的小学入学年龄为六周岁,本省省教育厅关于中小学生学籍管理问题有明确的规定我省禁止不足年龄的学生注册学籍。
根据《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孩子只有在满6周岁才可以上小学,因为小学的开学日期是8月31日,所以,在8月31日后出生的孩子都是不满6周岁的。
也就是说,每年晚于9月1日出生的孩子,都需要等到7周岁的时候才能上小学,在部分地区需要严格执行这个规定。
于是就有人将孩子上小学的具体时间分割线定在了8月31日,在这个日期前出生的孩子,可以在6周岁上小学,之后的日期就需要满7周岁了。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第七条 教育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
第八条 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国家实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第九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第十条 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教育事业。国家扶持边远贫困地区发展教育事业。国家扶持和发展残疾人教育事业。

现在一年级入学年龄必须在9月1号之前嘛

现在一年级入学年龄必须在9月1号之前了。是正确的。

小学生“入学年龄”将调整,9月不再是截止时间。

上小学必须要达到一定的要求,尤其是进入公立小学,孩子们的入学年龄很重要,按照以往教育部所发布的规定来看,学生必须满6周岁而且生日在9月1日之前才算是满足入学要求,如果其他的孩子出生日期已经超过了9月1日,那么就只能够比同年龄的孩子晚入学一年。

在部署实施幼小衔接试点工作方面,教育部表示,将在幼儿园做好入学准备教育,大班下学期有针对性地帮助幼儿做好生活、社会和学习等多方面的准备。

小学做好入学适应教育,强化主动衔接意识,改革一年级教育教学方式,国家课程主要采取游戏化、生活化、综合化等方式实施课程,切实改变忽视儿童身心特点和接受能力的现象。

2017年教育部有哪些新规值得注意

近日,教育部推出新规,通知指出:小学适龄儿童的入学年龄截止日期由省级教育部门规定,小学生入学不再硬性规定8月31号前。

根据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在此新规之前,各地学校普遍执行的是截至当年8月31日年满6周岁的儿童可以上学的规定。这样一来,对于那些九月份或者之后出生的孩子来说,便只能推迟一年入学了!然而,这样的事情可能就要成为历史了。

对于新规的推出,多数家长表示喜闻乐见,支持这一规定。在这部分家长看来,新政策显然更加灵活,便于同年出生的孩子因其发育情况选择入学或者推迟入学,这给了家长们更多的可选择性。

在此之前,部分妈妈们为了能够让孩子及时入学,生怕宝宝们晚一年上学,特意赶在每年8月31日前剖腹产。新规放宽限制的同时却又因具体定在哪天引发了另一次的讨论。在中国,从孩子胎教开始,一直到孩子婚姻买房等事情,家长们始终是在分秒必争唯恐落后他人,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或许就是现在很多孩子心理脆弱、缺乏独立的原因之一。

与此相反,另一部分家长则表现的比较淡然。他们表示:小孩子的童年本来就很短,童年该开开心心的。孩子过早入学并非是好事,孩子的身体和智力的发育因人而异,不能一概而论。研究发现,男孩子相对于女孩子来说,发育稍微滞后,从课堂表现来看,年龄大一点的学生理解和接受都表现的更加优秀。

在此,笔者倒是认为我们现在所提倡的是终身学习,人的一辈子是一场马拉松赛跑,而不是百米比赛。早上一年晚上一年其实对孩子对孩子影响微乎其微,那些夸大其词认为晚上学一年就影响孩子一辈子的人难免显得太着急缺乏理性了。在此,希望家长们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因人而异,综合考虑孩子的入学问题。

入学年龄是否“一刀切”

教育部:不会统一规定入学年龄

针对教育部的这则通知,一些媒体解读为:教育部取消“9月1日前满6周岁”入学限制。

面对各种议论,教育部回应称,《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

由于各省适龄儿童数量情况和教育资源的实际承载能力不同,一直以来,具体入学年龄截止日期由各省具体规定。因此,引起网络热议的《通知》,实际上是依法重申现行制度和做法,教育部不会统一规定具体入学年龄截止日期。

孩子不够入学年龄,家长很焦虑

实际上,关于孩子入学年龄的讨论,在阜阳朋友圈内由来已久。

据颍州晚报记者了解,我市目前执行的政策是,当年8月31日之前达到6周岁才能入读小学,这也是省教育厅规定的。尤其是从2012年开始,全省中小学全部建立“电子学籍”,按学生出生年月编学籍号。年龄达不到,则入不上学籍。

由于政策“一视同仁”,客观上也造成了一部分家长的焦虑。

“孩子是9月中旬出生的,虽然离截止日期只差半个月,但上学要比同龄人晚一年。”市民许女士说,“这也意味着孩子将来毕业、找工作都会晚一年,各方面都会落后。”

孩子的年龄问题,也给一些家长带来麻烦。比如高先生的儿子是12月份出生的,幼儿园毕业后准备上小学时,被告知年龄不足6周岁无法报名,只好又上了一年幼儿园。第二年报名时,报名处又称孩子年龄超了。高先生费了好大的劲,才给儿子报上名。

“妈妈挨一刀,宝宝读书早一年。”一些准妈妈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采取了更为极端的做法——提前剖腹,抢在9月1日以前生下宝宝。这一现象,曾在我市部分医院屡次出现。

学校:年龄放开或导致学位不足

作为学校,对新政是否调整也存在一定担忧。不过校方担忧的是,一旦入学年龄放开,现有学位能否满足需求。

作为阜城一所热门学校,文峰小学近年来学位资源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状态。该校一位人士介绍,前些年,因为入学儿童较多,“大班额”现象突出,不少班级人数达六七十人甚至更多。

近年来,我市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程,新建一批学校,新招一批优秀老师并均衡调配,使“择校热”、“大班额”问题有所缓解,班级人数控制在合理范围。

这位人士说,通过多种措施,该校目前学位和新生人数基本达到平衡。“但如果入学年龄放开,势必会造成符合条件的儿童大增、学位资源不足,给学校带来压力。”

另外,根据随迁子女就近入学政策,进城务工人员持户籍证明、务工证明等,其随迁子女可在辖区学校直接上学。在这一政策带动下,近年来进城上学的乡村学生大增,目前已占该校学生总数的一半以上,“这种情况下,学校更不可能有多余的学位。”

与“进城上学热”相对应的,则是农村学校生源的减少。颍东区正午镇中心学校相关人士介绍,以该镇为例,16所小学(包括12个完小、3个教学点)中,只有三四所小学新生学位能招满,其他学校均存在“吃不饱”现象,生源最少的才十几人。

省教育厅:预计4月出台文件

“这个通知我们也看到了,但它只是一个指导性文件,没有强制性。”市教育局一位工作人员回复颍州晚报记者。

这位人士说,即使如网络分析,入学年龄不再限定8月31日之前,也要由省教育厅结合全省实际来统筹考虑,“目前没接到省教育厅关于这方面的消息。”

随后,颍州晚报记者又与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取得联系。

“我们也经常接到这方面的反映。”一位工作人员说,一方面是入学年龄有规定,一方面是一些孩子年龄离报名截止日期较近。对于这种情况,我省政策也给予了一定考虑,“如果学校招满符合条件的儿童,还有多余学位,可适当招收不足龄的儿童。”

这位工作人员说,结合教育部的通知,省教育厅正在研究相关的实施办法。至于入学年龄是否作出调整,暂时不好讲。“预计在4月份相关文件会出台,到时会下发到各市。”

这也意味着,孩子入学年龄是否调整,近期内或有答案。

老师:不建议儿童提前上一年级

对于孩子到底多大年龄入学,各方讨论也很热烈。

市民赵女士认为,孩子晚一年上学并无不妥,“现在功课那么多,提前上学后,各种考试会令孩子压力很大。”

“我个人不建议儿童提前上一年级。”具有多年教龄的莲池小学老师吴乃银说,6周岁以下的幼儿,很难把注意力集中于课堂,应对40分钟较为困难。

从孩子的性格形成看,年龄小的孩子,在集体生活中往往处于落后的地位,会让孩子对学习失去兴趣,自尊心、自信心也会受到影响。长此下去,会导致孩子胆怯、自卑,做事畏手畏脚。

从学习情况来看,年龄较小的孩子手关节发育还不够完善,对书写作业来说是件困难的事。另外,老师往往会挑选年龄大的孩子担任班干部,锻炼他们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团结合作能力。年龄小的孩子,则很难会有这样的机会。

9月1日出生不再是小学入学要求早一年入学还是晚一年入学好

现在已经进入八月底,很多医院产房位置都十分紧张,竟然有不少预产期是9月份的产妇,经过咨询他们说如果等一年孩子就会面临晚上学一年的风险,所以才冒险挨这一刀,其实究其原因就是9月1日之前出生的可以在6岁上小学,9月1日之后出生的就需要延迟一年读小学,很多人都想让孩子早一年上学,想赢在起跑线上,那么真的有必要早入学一年吗?

小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小学是最基础的一个环节,就像万丈高楼的地基,如果地基不稳,万丈高楼更是无从谈起,所以小学这个基础一定得打牢固,不能一味地让孩子们早上学一年,要根据实际情况还有孩子们的自身能力去判断上一年级的年龄的时候是否能跟上一年级的课程。

其实很多家长想让孩子早点上小学还有另外一个想法,中考或者高考不如意的时候复读一年,年龄也不会比别的同学大,也不至于显得尴尬,用复读一年的优势考出来一个好的高中或者大学,其实这些心情都是可以理解的,不过教育部对学生的上学年龄有着明确的要求,9月1号以前出生的,年满6周岁才可以读小学一年级,这个限制让很多家长想法泡汤,特别是9月份10月份出生的孩子的家长,更是感到很无奈。

我们国家小学开学的节点定在秋季的9月1号,所以才有了前文的有些家长不惜在九月份之前剖腹产,不过最近网上有些消息称,在12月31号之前能年满6周岁都可以入学,这让很多家长都喜出望外,不过这只是部分地区的一些调整,对于学生的自身实际情况,对于有能力符合条件的一些学生,在招生不紧张的情况下,可以酌情提前入学,不过这也有一个要求,那就是年底之前要满6岁才可以,等于是入学条件弹性放宽了4个月,这个政策暂时只有河南、安徽等地开通,还有很多地方暂时没开通,所以有些家长一定要冷静。

让学生早早地入学就读一年级这是个好事吗?

我们先来说说为什么有6岁才能读小学一年级这个规定,义务教育法规定凡年满6周岁的儿童,父母或监护人应当送孩子入学小学一年级,其实6岁上学校一年级是经过很多研究得出来的结论,符合孩子自身发展,其学习能力,自理能力还有动手能力等各方面在这个阶段都比较成熟,过早过晚都不是太合适。

经过对一些孩子还没上学的父母调查,他们都希望孩子能早一些入学,想让自己的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为此不惜耗费很多功夫,比如让孩子“提前出生”,或者弄虚作假把孩子年龄报大一些,这些都是非常不可取的行为。

经过对很多孩子上小学的家长调查发现他们更愿意让孩子晚入学一年,因为有些孩子在小学一年的时候跟不上学习的节奏,一下子就跟不上课程,有时候对自身发展也不利,比如就有个家长说自家孩子是9月10号出生的,本来有机会争取6岁读一年级,但是经过深思熟虑还是决定让孩子自然成长,在7岁的时候正常入学一年级,在学校学习得心应手,每次考试都是每科第一,老师也夸奖说孩子比较懂事,动手学习以及理解能力都强,学生家长感叹道幸亏没有提前一年入学。

有一个老师家长就是剖腹产让自己孩子在八月底出生了,如愿以偿的在6岁那年上了小学,他的孩子在同学里面年龄是最小的,平时学习作业还有动手能力都有一点点欠缺,自己每天要给孩子辛苦补课照顾,每天搞得身心疲惫,他说如果重新来过他愿意让孩子晚入学一年,其实只要孩子自身一直学习努力,没必要争取这一年时间,毕竟凡事也要结合自然规律。在什么年龄做什么事情才是最好的。

让自己孩子有个好的人生是很多家长的愿望,不过还是要根据实际情况理智考虑,大家认为小学入学早一年真的好吗?欢迎留言讨论。

教育局9月1日上学新规定

从今年9月秋季新学期开始,一些教育新政将陆续落地施行。

一、劳动课将正式升级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

今年4月,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并发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今秋开学起劳动课将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

什么是“劳动课程”?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以丰富开放的劳动项目为载体,重点是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

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劳动课程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用于活动策划、技能指导、练习实践、总结交流等。同时,这门课程注重评价内容多维、评价方法多样、评价主体多元。

既要关注劳动知识技能,更要关注劳动观念、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既要关注劳动成果,更要关注劳动过程表现。

重视平时表现评价与学段综合评价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

以教师评价为主,鼓励学生、其他学科教师、家长等参与到评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