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囫囵吞枣造句 造句 囫囵吞枣

囫囵吞枣造句(囫囵吞枣怎么造句)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12-22 22:42:03 浏览29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囫囵吞枣怎么造句

囫囵吞枣造句:
1、今天心烦意乱,静不下心看书后半部分不能细细看下去了,囫囵吞枣竟有收获。
2、学问二字,学是学,问是问。要多问,不可再囫囵吞枣了。
3、一直想着说、读、写、练,却总是囫囵吞枣的一带而过。
4、囫囵吞枣的也没太明白,过几天再看一遍。
5、培训讲课有点粗糙,囫囵吞枣,还得回家好好研究。
6、对于课堂上老师讲的知识,我们要消化,不要囫囵吞枣地接收。
7、由于太饿了,饭菜一上来,我便囫囵吞枣吃起来,结果给噎着了。

囫囵吞枣可以怎样造句

造句示例如下:
1、我们囫囵吞枣地吃了几口就出门了。
2、我们要细心体会课文的意思,不能囫囵吞枣。
3、如果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让学生囫囵吞枣死记硬背,即使在学生的头脑里填塞了一大堆知识,也不可能增进他们的思考力。

囫囵吞枣的词语解释及造句

  囫囵吞枣,汉语 成语 ,拼音hú lún tūn zǎo,出自宋·圆悟禅师《碧岩录》。 下面是我精选整理的囫囵吞枣的词语解释及 造句 ,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

  词语辨析

  【词目】囫囵吞枣

  【拼音】hú lún tūn zǎo

  【出处】宋代的朱熹《答许顺之书》:“今动不动便先说个本末精初无二致,正是鹘仑(囫囵)吞枣。”

  【解释】不多咀嚼,把枣子整个吞下去。比喻对只是不理解,不加分析笼统接受。囫囵:整个儿。

  【用法】: 作谓语、宾语、状语;形容读书不认真

  【 近义词 】不求甚解、生吞活剥、走马观花

  【 反义词 】含英咀华、细嚼慢咽、融会贯通

  【同韵词】阖门却扫、兔子不吃窝边草、针头线脑

    成语 典故

  相传,古时候有个老先生,身边教了很多学生。一天课余时间,学生们拿出新鲜的梨子和大枣吃了起来。这时,先生家里来了一位客人。这位客人是个医生。他看到学生们都 在不停地吃着梨子和大枣,就劝他们说:“虽然梨子有益于牙齿,但吃多了却会伤脾;大枣是有益于脾,可是吃多了就会损坏牙齿。”听了这位客人的话,一个愚钝的学生想了很久才说:“那我吃梨的时候光嚼不咽下去,这样就不能伤我的脾了;吃枣就整个儿吞下去而不嚼,也就伤不了我的牙齿了。”客人说:“唉,真没办法,你整个儿一个囫囵吞枣呀!”

  囫囵吞枣造句

  1、我们要借鉴古人凿壁偷光的精神,学习切不可囫囵吞枣,应该厚积薄发,如老马识途一般循序渐进。

  2、学习知识不能囫囵吞枣,而要细嚼慢咽;运用知识更不能张冠李戴,而要细心!

  3、没错,千百万囫囵吞枣般读过他的某一部小说的读者都会如饥似渴地径直返回书店去购买他写的书,这是可以理解的。

  4、小明囫囵吞枣地把晚饭塞下肚,好像三天没吃过东西似的。

  5、史密斯囫囵吞枣地把晚饭塞下肚,好像三天没吃过东西似的。

  6、学习知识绝对不能囫囵吞枣,马虎了事,要将每一个知识点都掌握彻底。

  7、读书不能囫囵吞枣,而要从中吸取自己需要的东西。

  8、有些书只需浅尝辄止,另一些供囫囵吞枣,尚有数需要细嚼慢咽,消化吸收。

  9、在学习前人的东西时,取囫囵吞枣的 方法 ,不能消化并理解其所以然。

  10、学习要靠平时的积累,别到了临时才囫囵吞枣的抱佛脚,这是不可取的。

  11、如果你的孩子在暑假六周时间囫囵吞枣所有的材料来获得一个全年的学分,长期来讲,你将发现这将对您的孩子有害。

  12、那种只有一个笼统说法的囫囵吞枣式的教科书,只能使学生”食而不化”,难以理解。

  13、我已经读过数不清的电子书,囫囵吞枣了各种博主的许多 经验 ,知道了所有可能的结果。

  14、行为主义的交替反应之说便用以补救这种囫囵吞枣之弊。

  15、做事不能囫囵吞枣,要静下心来做,否则欲速则不达。

  16、想囫囵吞枣消化吸收新信息是困难的。

  17、然而,人们来不及鉴别吸收和消化,只能采取浮光掠影或者囫囵吞枣的办法,良莠不分,拾起来便用。

  18、你看四大名著的时候一目十行,随便浏览的话无异于囫囵吞枣,是没有效果的。

  19、以下就是这一张图画:书是这样写著:大蟒蛇将捕获的猎物囫囵吞枣般嚥下去。

  20、学习切忌囫囵吞枣,应该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打下坚实的基础。

  21、“不管什么事,你都可以囫囵吞枣,”他说,“或者你可以试着理解它。”

囫囵吞枣造句

【囫囵吞枣】造句

  1. 囫囵吞枣地吃食物是个坏习惯。

  2. 我们囫囵吞枣地吃了几口就出门了。

  3. 倘使囫囵吞枣,似乎没有多大用处。

  4. 我读书经常只是囫囵吞枣的看一遍。

  5. 读书要思考,不能囫囵吞枣

  6. 他饿极了,囫囵吞枣地吃下妻子做的食物。

  7. 囫囵吞枣的也没太明白,过几天再看一遍。

  8. 你不能一个晚上囫囵吞枣式地读完那本书。

  9. 囫囵吞枣消化吸收新信息是困难的。

  10. 学习知识要深刻理解,不要囫囵吞枣

  11. 有些道理必须深入思索,绝不能囫囵吞枣

  12. 我们要细心体会课文的意思,不能囫囵吞枣

  13. 有些学生一接触信息就囫囵吞枣地马上吸收。

  14. 读书要善于思考,不能囫囵吞枣,不求甚解。

  15. 你能不能不要囫囵吞枣的把这篇文章阅读完。

  16. 学习文言文,只是囫囵吞枣地死记硬背不是好办法,只有逐字逐句地品味消化吸收,才能真正学好。

  17. 我常常的把水浒传上的人物张冠李戴的乱说一气,老师告诉我不能囫囵吞枣的看书!

  18. 学习不认真,贪多求快,囫囵吞枣,一知半解,这是一种要不得的学习态度。

  19. 今天心烦意乱,静不下心看书后半部分不能细细看下去了,囫囵吞枣竟有收获。

  20. 饱经风寒的他已经饿了几天了,得到食物的他囫囵吞枣地吃了起来。


拼音

 

详细解析

囫囵:整个儿。把枣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

出处

宋·圆悟禅师《碧岩录》卷三:“若是知有底人,细嚼来咽;若是不知有底人,一似浑仑吞个枣。”

语法

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贬义,形容读书不认真。

示例

一个高中文科的学生,与其囫囵吞枣或走马看花地读十部诗集,不如仔仔细细地背诵三百首诗。 ◎朱自清《论诗学门径》

近义词

不求甚解 甚:很,极。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

生吞活剥原指生硬搬用别人诗文的词句。现比喻生硬的接受或机械的搬用经验、理论等。

反义词

含英咀华咀:细嚼,引伸为体味;英、华:这里指精华。比喻读书吸取其精华。

细嚼慢咽 慢慢地吃东西。引申慢慢去体味。

融会贯通 融会:融合领会;贯通:贯穿前后。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化汇合,得到全面透彻的理解。


成语基本信息:

成语繁体:囫囵吞枣

成语简拼:HLTZ

成语注音:ㄏㄨˊ ㄌㄨㄣˊ ㄊㄨㄣ ㄗㄠˇ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成语结构:偏正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囫,不能读作“wù”。

成语辨形:枣,不能写作“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