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出自哪里,什么意思
- 唐诗闲读:“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这句话什么意思
-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篙人”的意思是什么
-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出处是哪首诗
- 仰天大笑出门去,吾辈岂是蓬蒿人.出自李白的哪首诗
-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是什么意思
-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出自哪里,什么意思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出自诗人李白的《南陵别儿童入京》,意思是抬头仰面朝天,纵声大笑着走出门去,我怎么可能会是长期身处草野之人呢?
这两句表现出了诗人怡然自得的神态,骄傲得意的心情,同时也表现出诗人的自信和自负的心理,自己不可能是草野之人。这两句把诗人踌躇满志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描述了李白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对了解李白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感情具有特殊的意义,而在艺术表现上也有其特色。
扩展资料
李白得到唐玄宗召见入京,终于有一展抱负的机会,激动异常,即刻回到老家与儿女告别,并写下了这首七言古诗。
《南陵别儿童入京》此诗用直陈其事的赋体,又兼采比兴,夹叙夹议,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在豪放跌宕的笔调中,洋溢着诗人积极奔放的生活热情和慷慨激越的进取精神,诗人求用心切、受宠忘形的神态跃然纸上。全诗充分表达了诗人实现抱负的极其喜悦的心情和豪迈自得。
唐诗闲读:“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李白一生失意的时候多,得意的时候少(其实,谁又不是呢),但与一般人不同的是,每一次略有失意,他都在转瞬之间转换心情,再化身为一个斗志昂扬的人,他是唐代诗人里心理调适能力最强的人,在无数次的生活打击面前,他从未一蹶不振,不被重用时,他对自己说:”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遇到困难时他对自己说”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素有远大的抱负,他立志要“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他纵横宇内,踏遍神州,他不停低三下四的求人,甚至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做了前任宰相的上门女婿……
(话剧《李白》剧照)
与现代人相比的失恋、失业、股票套牢、公司倒闭相比,李白悲惨多了,他已年过四十,却一无所成,婚姻失败,仕途毫无着落,连个正经的工作也没有,甚至一次高考也没有参加过,与那些在现代社会参加了高考、中考而落榜失败的人相比,李白实在是失败多了,他的前半生,是四处漂泊的前半生,他四处干谒名流,展示他的诗才。
(醉酒的李白)
但李白的四处干谒和展示诗才并不是没有价值,真正让他被皇帝知道的原因就是他杰出的诗才,于是,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已经四十二岁的李白在经历了无数次不被人理解、无数次的低声下气之后,已经觉得天下无大事的唐玄宗发来了诏他入京的诏书,我们是可以想象一个年过中年,满腹抱负的人的兴奋之情的,因为在他看来,他实现自己政治理想的时机到了,这一去,定然是要安邦定国展雄才的。42岁的李白迎来了他的人生转机,足以证明,如果你足够坚持,机会总会有的。
于是,他立刻回到南陵的家中,与自己的儿女告别,顺手就写出了一首激情洋溢的七言古诗《南陵别儿童入京》,全诗如下: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正当秋肥时节,白酒新熟,黄鸡啄黍,生活丰足,家禽也情绪欢快,这是一片欢快的气氛。在高兴的人的眼里,一切都是欢快的,在悲伤的人眼里,一切都是悲伤的。所有的悲伤的过去在这时都不值一提了,连眼前的酒也比往日的好,连吃食的家禽也比以往可爱……这是所有欢乐情绪的铺垫,这种欢快,是需要一些特写镜头来展开的。
孩子们啊,去打酒 ,去烹鸡,咱家有大喜事啊……诗人欢快的情绪感染了儿女们,儿女们伸手拉着诗人的衣襟,分享着他的快乐!这种欢乐对于李白来说,没有酒是不行的,他“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他不仅痛饮白酒,他还边喝边舞,李白是剑艺超群的,他一边饮酒,一边兴奋的跳起来舞动自己的宝剑,剑光闪闪,足与落日争辉。
(话剧《李白》剧照)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关于这一句,有两种解释:其一,心情欢快之余,诗人恨不得马上就到皇帝跟前,向皇帝表达自己的见解,他已经等不及了,他恨不得快马在很短的时间里走到皇帝跟前。其二,诗人痛惜自己不能早点见到皇帝,而是经历了四处游走,经历了千山万水的游历才最终获得了皇帝的召见。这两种说法,无论如何理解,都足以反衬诗人的欢快心情,“苦不早”是遗憾,“涉远道”是必然。诗人一边满怀希望,一边又急切不能自已。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所谓的“会稽愚妇轻买臣”是指《汉书.朱买臣》里的典故,朱买臣,早年家里非常贫困,于是就以卖柴为生,但朱买臣常常在担柴走路时还要读书。于是他的妻子就嫌他贫困,离开了他。后来朱买臣得到汉武帝的赏识,做了会稽太守。这里的“会稽愚妇”,实指的应当是李白的现任妻子刘氏,这一年,李白的第一任妻子已经过世,留下了一双儿女伯禽和平阳,刘氏对带着一双儿女又一事无成的李白极尽冷 嘲热讽,此前自己的孩子尚小,没人照顾,李白强自忍气吞声,咽下了所有的窝囊气。一纸诏书到来,诗人相信自己也会像朱买臣一样得到朝廷的重用,这一次西去长安也一定能像朱买臣一样青云直上。这时,诗人仍然是得意满满,自负而又自傲的,他踌躇满志,对未来充满憧憬。于是,他留下一个巨人式的狂笑: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他仰天长笑着离云,留下了满脸尴尬的刘氏,他心里想的是,眼前的大路直通云霄。在失意与得意之间,李白经历了180度的情绪大转弯,但他仍是那个心底里有着万分自傲的李白。
后来的事情我们都知道了,李白去做了3年供奉翰林,那是他生命里仕途的高潮部分,但也只是陪着皇帝玩耍的“宠侍”罢了,一个天才,在人治的社会里,是不可能大展雄才的。他很快就被赶出了长安,继续他的江湖漂泊生涯了,当他从长安离开时,他的一生抱负,再也没有机会实现了。
“文以曲为美”,李白的这首诗,并没有通篇表达自己的欢快,而是在中间插入了他不被人看好的一段,这使得这首诗读起来有了小说的感觉,在短短的一首诗里,有故事情节,有细节描写,有人物的心理描写,有场景,有背景交待……怕也只有李白这样的天纵之才才能做到。
(话剧《李白》剧照)
读完这首诗,我们的脑海里一定还留着那个大笑着远去的人的背影,拍门而去的狂傲,或许并不代表未来的成功,但至少在当下,李白是相信自己的,这一句诗,在遥远的未来,在长久的历史长河之中,仍是失意或短暂失败的人的一剂“强心针”,一个人的未来,总是不确定的,未来的样子,当下怎么可能知道呢?
那么,当所有的失意袭来,所有的因难当前,是不是可以学学李白,长啸一声:“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这句话什么意思
原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释义:我抬起头来,仰天大笑的走出门去,象我这样的人,难道会是永远埋没在草野中,毫无用处的人吗?
注解:蓬蒿人:草野之人,也就是没有当官的人。蓬、蒿:都是草本植物,这里借指草野民间。
出处:李白的诗作《南陵别儿童入京》。
原诗: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译文:
白酒刚刚酿熟时我从山中归来,黄鸡在啄着谷粒秋天长得正肥。
喊着童仆给我炖黄鸡斟上白酒,孩子们嬉笑吵闹牵扯我的布衣。
放晴高歌求醉想以此自我安慰,醉而起舞与秋日夕阳争夺光辉。
游说万乘之君已苦于时间不早,快马加鞭奋起直追开始奔远道。
会稽愚妇看不起贫穷的朱买臣,如今我也辞家去长安而西入秦。
仰面朝天纵声大笑着走出门去,我怎么会是长期身处草野之人?
扩展资料
整体赏析
此诗一开始就描绘出一派丰收的景象:“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这不仅点明了从山中归家的时间是秋熟季节,而且,白酒新熟,黄鸡啄黍,显示出一种欢快的气氛,衬托出诗人兴高采烈的情绪,为下面的描写作了铺垫。
接着,诗人摄取了几个似乎是特写的“镜头”,进一步渲染欢愉之情。李白素爱饮酒,这时更是酒兴勃然,一进家门就“呼童烹鸡酌白酒”,神情飞扬,颇有欢庆奉诏之意。诗人的情绪感染了家人,“儿女嬉笑牵人衣”,此情此态真切动人。
饮酒似还不足以表现兴奋之情,继而又“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一边痛饮,一边高歌,表达快慰之情。酒酣兴浓,起身舞剑,剑光闪闪与落日争辉。这样,通过儿女嬉笑,开怀痛饮,高歌起舞几个典型场景,把诗人喜悦的心情表现得活灵活现。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描写自己的内心世界。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这里诗人用了跌宕的表现手法,用“苦不早”反衬诗人的欢乐心情,同时,在喜悦之时,又有“苦不早”之感,正是诗人曲折复杂的心情的真实反映。正因为恨不在更早的时候见到皇帝,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所以跨马扬鞭巴不得一下跑完遥远的路程。“苦不早”和“著鞭跨马”表现出诗人的满怀希望和急切之情。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诗从“苦不早”又很自然地联想到晚年得志的朱买臣。据《汉书·朱买臣传》记载:朱买臣,会稽人,早年家贫,以卖柴为生,常常担柴走路时还念书。他的妻子嫌他贫贱,离开了他。后来朱买臣得到汉武帝的赏识,做了会稽太守。
诗中的“会稽愚妇”,就是指朱买臣的妻子。李白把那些目光短浅轻视自己的世俗小人比作“会稽愚妇”,而自比朱买臣,以为像朱买臣一样,西去长安就可青云直上了。其得意之态溢于言表。诗题只说“别儿童”,这里用“会稽愚妇”之典故,是有所指责。詹锳认为此诗是“把刘氏比作‘会稽愚妇’”
诗情经过一层层推演,至此,感情的波澜涌向高潮。“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仰天大笑”,可以想见其得意的神态;“岂是蓬蒿人”,显示了无比自负的心理。这两句把诗人踌躇满志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首诗因为描述了李白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对了解李白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感情具有特殊的意义,而在艺术表现上也有其特色。诗善于在叙事中抒情。诗人描写从归家到离家,有头有尾,全篇用的是直陈其事的赋体,而又兼采比兴,既有正面的描写,而又间之以烘托。
诗人匠心独运,不是一条大道直通到底,而是由表及里,有曲折,有起伏,一层层把感情推向顶点。犹如波澜起伏,一波未平,又生一波,使感情酝蓄得更为强烈,最后喷发而出。全诗跌宕多姿,把感情表现得真挚而又鲜明。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篙人”的意思是什么
我抬起头来,仰天大笑的走出门去,象我这样的人,难道会是永远埋没在草野中,毫无用处的人吗?
出自《南陵别儿童入京》,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歌行体作品。此诗用直陈其事的赋体,又兼采比兴,夹叙夹议,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在豪放跌宕的笔调中,洋溢着诗人积极奔放的生活热情和慷慨激越的进取精神,诗人求用心切、受宠忘形的神态跃然纸上。
全诗如下: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译文如下:
会稽愚妇看不起贫穷的朱买臣,如今我也辞家去长安而西入秦。
仰面朝天纵声大笑着走出门去,我怎么会是长期身处草野之人?
扩展资料: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诗从“苦不早”又很自然地联想到晚年得志的朱买臣。据《汉书·朱买臣传》记载:朱买臣,会稽人,早年家贫,以卖柴为生,常常担柴走路时还念书。他的妻子嫌他贫贱,离开了他。
后来朱买臣得到汉武帝的赏识,做了会稽太守。诗中的“会稽愚妇”,就是指朱买臣的妻子。李白把那些目光短浅轻视自己的世俗小人比作“会稽愚妇”,而自比朱买臣,以为像朱买臣一样,西去长安就可青云直上了。
其得意之态溢于言表。诗题只说“别儿童”,这里用“会稽愚妇”之典故,是有所指责。詹锳认为此诗是“把刘氏比作‘会稽愚妇’”
诗情经过一层层推演,至此,感情的波澜涌向高潮。“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仰天大笑”,可以想见其得意的神态;“岂是蓬蒿人”,显示了无比自负的心理。这两句把诗人踌躇满志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出处是哪首诗
《南陵别儿童入京》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_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读诗时间:这首诗因为描述了李白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对了解李白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感情具有特殊的意义,而在艺术表现上也有其特色。本诗善于在叙事中抒情。诗人描写从归家到离家,有头有尾,全篇用的是直陈其事的赋体,而又兼采比兴,既有正面的描写,而又间之以烘托。此诗一开始就描绘出丰收的景象,显示出一种欢快的气氛,衬托出诗人兴高采烈的情绪,为下面的描写作铺垫。接着,诗人摄取了几个似乎是特写的“镜头”,进一步渲染欢愉之情。通过儿女嬉笑,开怀痛饮,高歌起舞几个典型场景,把诗人喜悦的心情表现得活灵活现。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描写自己的内心世界。“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这里诗人用了跌宕的表现手法,用“苦不早”反衬诗人的欢乐心情,同时,又有“苦不早”之感,因为恨不在更早的时候见到皇帝,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诗从“苦不早”又很自然地联想到晚年得志的朱买臣。诗情经过一层层推演,至此,感情的波澜涌向高潮。“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仰天大笑”,可以想见其得意的神态;“岂是蓬蒿人”,显示了无比自负的心理。这两句把诗人踌躇满志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适用主题:清高;抱负
仰天大笑出门去,吾辈岂是蓬蒿人.出自李白的哪首诗
“我辈岂是蓬蒿人”出自李白的《南陵别儿童入京》。
原诗如下:
南陵别儿童入京
李白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写作背景:
李白素有远大的抱负,他立志要“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但在很长时间里都没有得到实现的机会。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李白已四十二岁,此时他得到唐玄宗召他入京的诏书。他异常兴奋,满以为实现政治理想的时机到了,立刻回到南陵家中,与儿女告别,并写下了这首激情洋溢的七言古诗,诗中毫不掩饰其喜悦之情。
赏析:
此诗一开始就描绘出一派丰收的景象:“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这不仅点明了从山中归家的时间是秋熟季节,而且,白酒新熟,黄鸡啄黍,显示出一种欢快的气氛,衬托出诗人兴高采烈的情绪,为下面的描写作了铺垫。
接着,诗人摄取了几个似乎是特写的“镜头”,进一步渲染欢愉之情。李白素爱饮酒,这时更是酒兴勃然,一进家门就“呼童烹鸡酌白酒”,神情飞扬,颇有欢庆奉诏之意。诗人的情绪感染了家人,“儿女嬉笑牵人衣”,此情此态真切动人。饮酒似还不足以表现兴奋之情,继而又“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一边痛饮,一边高歌,表达快慰之情。酒酣兴浓,起身舞剑,剑光闪闪与落日争辉。这样,通过儿女嬉笑,开怀痛饮,高歌起舞几个典型场景,把诗人喜悦的心情表现得活灵活现。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描写自己的内心世界。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这里诗人用了跌宕的表现手法,用“苦不早”反衬诗人的欢乐心情,同时,在喜悦之时,又有“苦不早”之感,正是诗人曲折复杂的心情的真实反映。正因为恨不在更早的时候见到皇帝,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所以跨马扬鞭巴不得一下跑完遥远的路程。“苦不早”和“著鞭跨马”表现出诗人的满怀希望和急切之情。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诗从“苦不早”又很自然地联想到晚年得志的朱买臣。据《汉书·朱买臣传》记载:朱买臣,会稽人,早年家贫,以卖柴为生,常常担柴走路时还念书。他的妻子嫌他贫贱,离开了他。后来朱买臣得到汉武帝的赏识,做了会稽太守。诗中的“会稽愚妇”,就是指朱买臣的妻子。李白把那些目光短浅轻视自己的世俗小人比作“会稽愚妇”,而自比朱买臣,以为像朱买臣一样,西去长安就可青云直上了。其得意之态溢于言表。诗题只说“别儿童”,这里用“会稽愚妇”之典故,是有所指责。詹锳认为此诗是“把刘氏比作‘会稽愚妇’”
诗情经过一层层推演,至此,感情的波澜涌向高潮。“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仰天大笑”,可以想见其得意的神态;“岂是蓬蒿人”,显示了无比自负的心理。这两句把诗人踌躇满志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首诗因为描述了李白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对了解李白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感情具有特殊的意义,而在艺术表现上也有其特色。诗善于在叙事中抒情。诗人描写从归家到离家,有头有尾,全篇用的是直陈其事的赋体,而又兼采比兴,既有正面的描写,而又间之以烘托。诗人匠心独运,不是一条大道直通到底,而是由表及里,有曲折,有起伏,一层层把感情推向顶点。犹如波澜起伏,一波未平,又生一波,使感情酝蓄得更为强烈,最后喷发而出。全诗跌宕多姿,把感情表现得真挚而又鲜明。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这句诗的意思是抬头大笑走出门去,像我这样的人怎么能在草野乡间虚度时光呢。
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南陵别儿童入京》。
原文选段: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译文:
当年会稽愚妇看不起贫穷苦读的朱买臣,如今我也要辞家去长安,平步青云。
抬头大笑走出门去,像我这样的人怎么能在草野乡间虚度时光呢。
扩展资料:
李白素有远大的抱负,他立志要“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但在很长时间里都没有得到实现的机会。
天宝元年(742),李白已四十二岁,得到唐玄宗召他入京的诏书,异常兴奋。他满以为实现自己政治理想的时机到了,立刻回到南陵家中,与儿女告别,并写下了这首激情洋溢的七言古诗。
这首诗叙事完整、简洁、凝炼,从归家到离家,一气写来,动人地再现了李白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二句,更是描写刻画李白外部形象和内心世界的千古名句。
而感情曲折,起伏有度,既见正面的铺写,又着间接的烘染,把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而跌宕多姿,赋予全诗强烈而鲜明的艺术感染力。
这首诗因为描述了李白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对了解李白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感情具有特殊的意义,而在艺术表现上也有其特色。诗善于在叙事中抒情。
诗人描写从归家到离家,有头有尾,全篇用的是直陈其事的赋体,而又兼采比兴,既有正面的描写,而又间之以烘托。诗人匠心独运,不是一条大道直通到底,而是由表及里,有曲折,有起伏,一层层把感情推向顶点。
犹如波澜起伏,一波未平,又生一波,使感情酝蓄得更为强烈,最后喷发而出。全诗跌宕多姿,把感情表现得真挚而又鲜明。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是什么意思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南陵别儿童入京 南陵别儿童入京
作者:李白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歌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全部注释
1.此诗又题为《古意》。南陵:一说在东鲁,“曲阜县南有陵城村,人称南陵“。一说在今安徽南陵县。参詹锳主编《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本诗题解。
2.起舞句:人逢喜事光彩焕发,与日光相辉映。
3.游说:凭口才说服别人。万乘:君主。周朝制度,天子地方千里,车万乘。后来称皇帝为万乘。苦不早:恨不早就去做。
4.会稽句:《汉书·朱买臣传》:朱买臣,西汉会稽郡吴(今江苏吴县)人,“家贫,好读书,不治产业。常刈薪樵,卖以给食,担束薪行且诵读。其妻亦负担相随,数止买臣毋歌讴道中,买臣愈益疾歌,妻羞之求去。买臣笑曰:’我年五十当富贵,今已四十余矣。汝苦日久,待我富贵报汝功。’妻恚怒曰:’如公等终饿死沟中耳,何能富贵?’买臣不能留,即听去。“后买臣为会稽太守,“入吴界见其故妻。妻夫治道。买臣驻车,呼令后车载其夫妻到太守舍,置园中,给食之。居一月,妻自经死。“据魏灏《李翰林集序》:“白始娶于许,生一女一男曰明月奴,女既嫁而卒。又合于刘,刘诀。次合于鲁一妇人……“。
5.秦:指长安。
6.蓬蒿人:草野之人。
天宝初年,李白奉唐玄宗征召进京,此诗是离别儿女时所作,诗中毫不掩饰喜悦之情。关于“南陵“在东鲁还是在宣州(今安徽)之南陵?已如注释。另一个问题是:诗人只言“别儿童“,而用“会稽愚妇“之典故,显然有所指责。詹锳《谈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载《文史知识》1983年第一期)认为此诗是“把刘氏比作’会稽愚妇’“。
李白素有远大的抱负,他立志要“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但在很长时间里都没有得到实现的机会。天宝元年(742),李白已四十二岁,得到唐玄宗召他入京的诏书,异常兴奋。他满以为实现自己政治理想的时机到了,立刻回到南陵家中,与儿女告别,并写下了这首激情洋溢的七言古诗。
诗一开始就描绘出一派丰收的景象:“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这不仅点明了归家的时间是秋熟季节,而且,白酒新熟,黄鸡啄黍,显示一种欢快的气氛,衬托出诗人兴高采烈的情绪,为下面的描写作了铺垫。
接着,诗人摄取了几个似乎是特写的“镜头”,进一步渲染欢愉之情。李白素爱饮酒,这时更是酒兴勃然,一进家门就“呼童烹鸡酌白酒”,神情飞扬,颇有欢庆奉诏之意。显然,诗人的情绪感染了家人,“儿女嬉笑牵人衣”,此情此态真切动人。饮酒似还不足以表现兴奋之情,继而又“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一边痛饮,一边高歌,表达快慰之情。酒酣兴浓,起身舞剑,剑光闪闪与落日争辉。这样,通过儿女嬉笑,开怀痛饮,高歌起舞几个典型场景,把诗人喜悦的心情表现得活灵活现。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描写自己的内心世界。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这里诗人用了跌宕的表现手法,用“苦不早”反衬诗人的欢乐心情,同时,在喜悦之时,又有“苦不早”之感,正是诗人曲折复杂的心情的真实反映。正因为恨不在更早的时候见到皇帝,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所以跨马扬鞭巴不得一下跑完遥远的路程。“苦不早”和“著鞭跨马”表现出诗人的满怀希望和急切之情。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诗从“苦不早”又很自然地联想到晚年得志的朱买臣。据《汉书·朱买臣传》记载:朱买臣,会稽人,早年家贫,以卖柴为生,常常担柴走路时还念书。他的妻子嫌他贫贱,离开了他。后来朱买臣得到汉武帝的赏识,做了会稽太守。诗中的“会稽愚妇”,就是指朱买臣的妻子。李白把那些目光短浅轻视自己的世俗小人比作“会稽愚妇”,而自比朱买臣,以为象朱买臣一样,西去长安就可青云直上了。真是得意之态溢于言表!
诗情经过一层层推演,至此,感情的波澜涌向高潮。“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仰天大笑”,多么得意的神态;“岂是蓬蒿人”,何等自负的心理,诗人踌躇满志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首诗因为描述了李白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对了解李白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感情具有特殊的意义。而在艺术表现上也有其特色。诗善于在叙事中抒情。诗人描写从归家到离家,有头有尾,全篇用的是直陈其事的赋体,而又兼采比兴,既有正面的描写,而又间之以烘托。诗人匠心独运,不是一条大道直通到底,而是由表及里,有曲折,有起伏,一层层把感情推向顶点。犹如波澜起伏,一波未平,又生一波,使感情酝蓄得更为强烈,最后喷发而出。全诗跌宕多姿,把感情表现得真挚而又鲜明。... ...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诗句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南陵别儿童入京》.
《南陵别儿童入京》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歌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意思:仰天大笑,仰天大笑,出门登程去,满腹诗书经纶,我等岂能埋没民间,岂能甘做庸人.
当时李白正在山中隐居,获唐玄宗下诏入京.此诗是李白与妻儿告别时所写.描写了诗人实现抱负的得意心情.大笑出门而去,我岂是平凡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