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诺曼底号遇难记的写作背景
- 诺曼底号遇难记怎么分段
- 诺曼底号遇难记 是在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吗
- 诺曼底号遇难记概括
- 诺曼底号遇难记主要内容
- 诺曼底号遇难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 《诺曼底号遇难记》原文
- 诺曼底号遇难记全过程
- 诺曼底号遇难记起因经过,结果高潮分别是什么
- 《诺曼底号遇难记》体裁是什么
诺曼底号遇难记的写作背景
《“诺曼底”号遇难记》的写作背景:
1870年3月17日夜晚,一艘名为“玛丽”的船,在浓雾中不小心撞了一艘名为“诺曼底”的船,船长哈尔威临危不乱,有秩序地安排了船内的60名乘客救出去,自己却随着船沉下了大海。
《“诺曼底”号遇难记》的作者是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小说的主人公哈尔威船长,是一个舍己救人、临危不惧的人。由于他机智、果断,结果乘客得救,而他自己却随着陪伴他多年的轮船一起徐徐沉入了深渊的感人故事。教会了我做人的道理:一个人要为他人着想,不能只顾个人利益;遇到灾难时要沉着冷静,要像哈尔威船长那样正直善良,真诚地对待别人。
诺曼底号遇难记怎么分段
第一部分(1-5自然段):遇难前,雾海夜航,交待遇难的时间、地点及“诺曼底”号的基本情况。
第二部分(6-9自然段):遇难,即海难发生,“玛丽”号将“诺曼底”号船身剖开一个大窟窿,自己也受了伤。
第三部分(10-48自然段):遇难后,舍己救人,“诺曼底”号哈尔威船长指挥船员救人、自救,自己却与船一同沉没。
第四部分(49-50自然段):点明中心,赞扬英雄船长,抒发了自己对船长的无限赞美,崇敬之情。
扩展资料
《“诺曼底号”遇难记》一文讲述“诺曼底”号轮船被撞遇难,全船的人一片恐慌,船长哈尔威镇静地指挥船员救援、运送争先恐后逃生的人,使救援工作顺利进行,最终所有的乘客和船员都脱险了,只有船长哈尔威沉入了大海。
哈尔威船长坚定、果敢的性格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临危不乱、舍己救人的精神令人钦佩。
船长用生命诠释了作为人的意义:尊重他人生命,优先保护弱势群体。在他的临危不惧、沉着机智、舍己为人、忠于职守高大形象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本文作者,雨果,十九世纪法国积极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家。代表作《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他的创作始终贯穿的是人道主义,相信仁爱感化、善心战胜恶。
诺曼底号遇难记 是在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吗
诺曼底号遇难于1870年3月17日夜,这是历史上真实的事情。
1942年2月9日,灾难发生了。由于计划不久之后出发,大批的粮食、食品、被服、衣物和救生设施被送上了船,四处堆放在船舱内。在头等舱沙龙,工人正在切割原来用于支撑玻璃喷泉的钢柱。
火花溅到旁边堆放的木棉救生衣上,大火一下着了起来(这是官方调查的说法。根据FBI的埃德加·胡佛秘密调查,是黑手党命令工人故意纵火,以警告胡佛,在战时不要触动纽约意大利裔黑手党势力)。
扩展资料
1939年8月31日,完成了第一百三十九次航行的诺曼底号停靠在了纽约哈得逊河畔88号码头。由于欧洲战争的爆发,CGT通知诺曼底号,暂时不要在可能有德国潜艇的大西洋上航行,就地待命,船上只保留了200人留守。旁边的90号码头停靠的就是老冤家玛丽王后号。
1940年6月,法国战败求和。美国立即宣布羁押诺曼底号。海岸警卫队负责担任保护和警戒任务,防止破坏。对于美国来说,这艘船说不定另有用处。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军空袭珍珠港,美国参战。诺曼底号被美国海军征用。
三色旗被降了下来。美国海军将其改名为拉法耶特号,准备作为运兵船使用。由于纽约和新泽西的港口没有船坞能容纳下这条80000吨级的大船,于是在88号码头就地进行改造工作。数千名工人登上这艘浮动的海上璇宫,剥掉豪华装潢,拆掉娱乐设施,将其变成运兵船。
1942年1月15日,它被交给国防部。预计在二月开始执行首次任务,向太平洋诸岛,尤其是夏威夷群岛增援兵力。
诺曼底号遇难记概括
1870年3月17日夜晚,大海上夜色正浓,薄雾弥漫。速度快,负载大的“玛丽号”笔直朝着“诺曼底号”逼了过来,在“诺曼底号”的船身上削开了一个大窟窿,哈尔威船长镇定自若地指挥大家井然有序的逃离。最后大家得救了,而船长却与船一起沉入了海中。
《“诺曼底”号遇难记》,作者维克多·雨果,19世纪文学运动领袖,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和《九三年》,短篇小说有《“诺曼底”号遇难记》”。
扩展资料:
一、作者个人经历
雨果出生于法国东部紧挨瑞士的杜省贝桑松,他的父亲是拿破仑手下的一位将军,儿时的雨果随父在西班牙驻军,10岁回巴黎上学,中学毕业入法学院学习,但他的兴趣在于写作。
他15岁时在法兰西学院的诗歌竞赛获得奖,17岁时在“百花诗赛”得第一名,20岁时出版了诗集《颂诗集》,因歌颂波旁王朝复辟,获路易十八赏赐,之后写了大量异国情调的诗歌。
之后他对波旁王朝和七月王朝都感到失望,成为共和主义者,他还写过许多诗剧和剧本,几部具有鲜明特色并贯彻其主张的小说。
二、赏析
在文中,他是一个舍己救人、临危不惧的人。由于他机智、果断,结果乘客得救,而他自己却随着陪伴他多年的轮船一起徐徐沉入了深渊的感人故事。“哈尔威船长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钢铁铸成的,纹丝不动,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
哈尔威船长可叹可敬,他首先想到的是别人、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的崇高品质,令人折服,他明明可以逃生,可却静静地“犹如钢铁铸成”般地沉入大海。
在这儿也体现了哈尔威船长舍己为人的精神、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同时也体现出船长的机智与果断。“人们透过阴森森的薄雾,凝视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入大海。”“这尊黑色的雕像”暗示了哈尔威船长的品质与壮举深深刻在人们心中,永不磨灭。
课文道理:一个人要为他人着想,不能只顾个人利益,遇到灾难时要多为别人着想,还要沉着冷静的判断,要像哈尔威船长那样用自己的正直与善良和自己的无私与真诚去对待别人。
诺曼底号遇难记主要内容
《“诺曼底”号遇难记》主要内容:记叙了1870年3月17日夜晚,哈尔威船长小心翼翼地驾驶“诺曼底”号在薄雾中前行的时候不幸被“玛丽”号撞伤,在这次猝不及防的海难中,哈尔威船长勇于决断,沉着指挥,忘我救人,在死亡面前成就了一个伟大的英雄形象,最终救出了众人而自己以身殉职。
《“诺曼底”号遇难记》作者维克多·雨果,19世纪文学运动领袖,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和《九三年》,短篇小说有《“诺曼底”号遇难记》。
《“诺曼底号”遇难记》道理:一个人要为他人着想,不能只顾个人利益,遇到灾难时要多为别人着想,还要沉着冷静的判断,要像哈尔威船长那样用自己的正直与善良和自己的无私与真诚去对待别人。
诺曼底号遇难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诺曼底号遇难记的主要内容是1870年3月17日夜晚,哈尔威船长小心翼翼地驾驶“诺曼底”号在薄雾中前行的时候不幸被“玛丽”号撞伤。
在这次猝不及防的海难中,哈尔威船长勇于决断,沉着指挥,忘我救人,在死亡面前成就了一个伟大的英雄形象,最终救出了众人而自己以身殉职。
文学赏析
微型小说,篇幅很短,翻译难度不大,所以不能像长篇小说那样独立出书,文学价值不明显,因此译者的名字也不为人所知。
同时也有可能是某个翻译家在翻译雨果的长篇小说集时顺带翻译此篇的。而且他的宣布显示了钢铁般的意志和无上的权威,体现了首先保护弱小的社会应有的运作秩序。
《诺曼底号遇难记》原文
1870年3月17日夜晚,哈尔威船长照例走着从南安普敦到格恩西岛这条航线。大海上夜色正浓,薄雾弥漫。船长站在舰桥上,小心翼翼地驾驶着他的“诺曼底”号。乘客们都进入了梦乡。
“诺曼底”号是一艘大轮船,在英伦海峡也许可以算得上是最漂亮的邮船之一了。它装货容量六百吨,船体长二百二十尺,宽二十五尺。海员们都说它很“年轻”,因为它才七岁,是1863年造的。
雾愈来愈浓了,轮船驶出南安普敦河后,来到茫茫大海上,相距埃居伊山脉估计有十五海里。轮船缓缓行驶着。这时大约凌晨四点钟。
周围一片漆黑,船桅的梢尖勉强可辨。
像这类英国船,晚上出航是没有什么可怕的。
突然,沉沉夜雾中冒出一枚黑点,它好似一个幽灵,又仿佛像一座山峰。只见一个阴森森的往前翘起的船头,穿破黑暗,在一片浪花中飞驶过来。那是“玛丽”号,一艘装有螺旋推进器的大轮船,它从敖德萨启航,船上载着五百吨小麦,行驶速度非常快,负重又特别大。它笔直地朝着“诺曼底”号逼了过来。
眼看就要撞船,已经没有任何办法避开它了。一瞬间,大雾中似乎耸起许许多多船只的幻影,人们还没来得及一一看清,就要死在临头,葬身鱼腹了。
全速前进的“玛丽”号,向“诺曼底”号的侧舷撞过去,在它的船身上剖开一个大窟窿。
由于这一猛撞,“玛丽”号自己也受了伤,终于停了下来。“诺曼底”号上有二十八名船员,一名女服务员,三十一名乘客,其中十二名是妇女。
震荡可怕极了。一刹那间,男人、女人、小孩,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人们半裸着身子,奔跑着,尖叫着,哭泣着,惊恐万状,一片混乱。海水哗哗往里灌,汹涌湍急,势不可当。轮机火炉被海浪呛得嘶嘶地直喘粗气。
船上没有封舱用的防漏隔墙,救生圈也不够。
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喝:“全体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六十人救出去。”
实际上一共有六十一人,但是他把自己给忘了。
船员赶紧解开救生艇的绳索。大家一窝蜂拥了上去,这股你推我搡的势头,险些儿把小艇都弄翻了。奥克勒福大副和三名工头拚命想维持秩序,但整个人群因为猝然而至的变故简直都象疯了似的,乱得不可开交。几秒钟前大家还在酣睡,蓦地,而且,立时立刻,就要丧命,这怎么能不叫人失魂落魄!
就在这时,船长威严的声音压倒了一切呼号和嘈杂,黑暗中人们听到这一段简短有力的对话:“洛克机械师在哪儿?”“船长叫我吗?”“炉子怎么样了?”“海水淹了。”“火呢?”“灭了。”“机器怎样?”“停了。”
船长喊了一声:“奥克勒福大副?”
大副回答:“到!”
船长问道:“我们还有多少分钟?”“二十分钟。”“够了,”船长说,“让每个人都下到小艇上去。奥克勒福大副,你的手枪在吗?”“在,船长。”“哪个男人胆敢抢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
大家立时不出声了。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有一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玛丽”号也放下救生艇,赶来搭救由于它肇祸而遇难的人员。
救援工作进行得井然有序,几乎没有发生什么争执或殴斗。事情总是这样,哪里有可卑的利己主义,哪里也会有悲壮的舍己救人。
哈尔威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指挥着,主宰着,领导着大家。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面对惊慌失措的众人,他镇定自若,仿佛他不是给人而是在给灾难下达命令,就连失事的船舶似乎也听从他的调遣。
过了一会儿,他喊道:“把克莱芒救出去!”
克莱芒是见习水手,还不过是个孩子。
轮船在深深的海水中慢慢下沉。
人们尽力加快速度划着小艇在“诺曼底”号和“玛丽”号之间来回穿梭。“快干!”船长又叫道。
二十分钟到了,轮船沉没了。
船头先下去,须臾,海水把船尾也浸没了。
哈尔威船长,他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铸,纹丝不动,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人们透过阴惨惨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进大海。
哈尔威船长的生命就这样结束了。
在英伦海峡上,没有任何一个海员能与他相提并论。
他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又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
于 2020-10-22
TA的回答是否帮助到你了?
能够帮助到你是知道答主们最快乐的事啦!
诺曼底号遇难记全过程
1870年3月17日夜晚,大海上夜色正浓,薄雾弥漫。速度快,负载大的“玛丽号”笔直朝着“诺曼底号”逼了过来,在“诺曼底号”的船身上削开了一个大窟窿,哈尔威船长镇定自若地指挥大家井然有序的逃离。最后大家得救了,而船长却与船一起沉入了海中。
哈尔威船长虽然死了,但他死得多么光荣:他虽然死了,但他做到了尽职尽责,以身殉职;他虽然死了,但他救活了60条性命;他虽然死了,但尽职尽责、舍己为人的他却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有的人死了,可他还活着。”
《“诺曼底号”遇难记》的意义: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会了我做人的道理:一个人要为他人着想,不能只顾个人利益,遇到灾难时要多为别人着想,还要沉着冷静的判断,要像哈尔威船长那样用自己的正直与善良和自己的无私与真诚去对待别人。
能够用自己的生命来换取别人的生命,那这个人真的很伟大了,要知道人得生命只有一次啊!其实不但船长这种先人后己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还有他这种临危不乱的精神。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诺曼底”号遇难记
诺曼底号遇难记起因经过,结果高潮分别是什么
《诺曼底号遇难记》
起因经过,结果高潮是:
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一艘大船断裂成了两半,船长哈尔威为了救出所有人,把救生艇全部放了出来,沉着的指挥众人,结果是最终除了号威船长以外,所有人都获救了,而哈尔威船长随着船一起沉入了海底。
《诺曼底号遇难记》体裁是什么
《诺曼底号遇难记》体裁是叙述性短篇小说,讲述了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客轮遭到猛烈撞击即将沉没之际,镇定自若地指挥乘客和船员有秩序地乘救生艇脱险,自己却随着客轮一起沉入大海的感人故事,歌颂了他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小说可以大致分成“夜航一遇险一救人一 牺牲”四个部分,这也符合事件“开端一发展一高潮一结局”的基本情节结构。第I至5自然段主要交代了“诺曼底号”夜航的基本情况,让哈尔威船长这个主人公出场。
第6至9自然段情节突然出现转折,讲述了“诺曼底号”的遇险。第10至40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主要写哈尔威船长在危急时刻镇定自若地指挥人们自救。第41 自然段到结束,写哈尔威船长与“诺曼底号”一起葬身大海。
《诺曼底号遇难记》写作特色
小说在写作上特色鲜明,运用言行描写、对比、环境烘托等写法,成功塑造了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英雄形象。
运用语言和动作描写,突出人物品质。黑暗中那一段简短有力的对话,语言虽短,但十分有力,让人感受到急促、紧迫的气氛,又突出了哈尔威船长的果断、镇定。
最后,“哈尔威船长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铸,纹丝不动,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 这是一个典型的特写镜头,展现了哈尔威忠于职守、视死如归的伟大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