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别董大诗意
1、《别董大》的诗意:
表现了作者即使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但却没有因此沮丧、沉沦;既表露出作者对友人远行的依依惜别之情,也展现出作者豪迈豁达的胸襟。
2、《别董大二首》是唐代诗人高适的组诗作品,原文如下:
其一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释义:满天黄云,太阳被笼罩得昏昏沉沉,北风吹来,大雁在纷飞的雪花中向南飞去。不必担忧您前去的路途没有知己,(凭着你的琴声、你的音乐修养)普天之下谁会不敬重你呢!
其二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释义:六翮飘摇自伤自怜,离开京洛已经十多年。大丈夫贫贱谁又心甘情愿,今天相逢可掏不出酒钱。

3、创作背景
这两首送别诗当作于唐玄宗天宝六年(747年),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当年春天,吏部尚书房琯被贬出朝,门客董庭兰也离开长安。当年冬天,高适与董庭兰会于睢阳(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县南),写了《别董大二首》。
4、诗歌赏析
这是一首别具一格的送别诗。最让人感动的就是在如此恶劣的天气下,并且,诗人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在和友人即将分手之际,全然不写千丝万缕的离愁别绪,而是满怀激情地鼓励友人踏上征途,迎接未来。这首诗之所以卓绝,是因为高适“多胸臆语,兼有气骨”、“以气质自高,胸襟之阔”的豪迈情怀!此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成就千古绝唱!
高适 (700年—765年) ,汉族。六十五岁。字达夫、仲武,景县(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睢河南商丘)。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世称高常侍。后人又把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和称“边塞四诗人
别董大这首诗的意思
意思是诗人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相聚,又要分别在这白雪纷纷的冬季,诗人感概到:朋友不要怕远行的路上没有故人,天下人都知道你的大名。
古诗别董大的诗意是什么
《别董大》,是唐代诗人高适在送别友人董庭兰时创作的两首七绝,其中第一首堪称千古绝唱,是送别诗中的典范之作。作品当是写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而且,两个人都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贫贱相交自有深沉的感慨。诗的第二首可作如是理解。第一首却胸襟开阔,写别离而一扫缠绵忧怨的老调,雄壮豪迈,堪与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情境相媲美。
《别董大》这首诗的诗意
别董大
高适 〔唐代〕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译文:
黄云蔽天,绵延千里,太阳黯淡无光,呼啸的北风刚刚送走了雁群,又带来了纷纷扬扬的大雪。
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普天之下哪个不识你呢?
注释:
董大:指董庭兰,是当时有名的音乐家,在其兄弟中排名第一,故称“董大”。
黄云:天上的乌云,在阳光下,乌云是暗黄色,所以叫黄云。
白日曛(xūn):太阳黯淡无光。曛,即曛黄,指夕阳西沉时的昏黄景色。
谁人:哪个人。君:你,这里指董大。
别董大这首诗的诗意解释
《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董大”是董庭兰,因家中排行老大,故称“董大”。他是盛唐开元、天宝时期的著名琴师。
天宝六年春,吏部尚书房琯被贬出朝,门客董庭兰也离开长安。就在这年冬天,贫困中的高适与董庭兰会于睢阳,写了这首诗。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曛”,日落余光,昏暗。这一句是送别之时的场景描写。
黄云蔽天,绵延千里,日色只剩下一点余光。夜幕降临以后,又刮起了北风,大风呼啸。伴随着纷纷扫扬的雪花。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你不要担心前路就没有知己,以阁下高才,天下能有几个人不认识你呢?
这两句作为千古名句,在这首绝句中的作用极其重要。
一般绝句的三四句会采取一种“假设”、“限定”、“疑问”、“反问”、“否定”的方式来突出重点。这里虽然是对董庭兰的劝慰之语,但是高适同时使用了“否定”、“反问”两种方法,加强了语气和诗意的转折,然后通过“反问自答”的形式将诗意发散出去,瞬间打开了整首诗的境界。
天下人人都识君,还怕前路无知己?
董庭兰与高适相遇,触景生情,哀叹前路茫茫,知音再难遇。
高适这“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作为回答,不仅紧扣董庭兰天下之名琴师的身份,而且把人生知己无贫贱,天涯处处有朋友的意思融注其中,诗境阔远深厚。
是为千古名篇。
别董大的诗意思是什么
《别董大》表现了作者即使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但却没有因此沮丧、沉沦;既表露出作者对友人远行的依依惜别之情,也展现出作者豪迈豁达的胸襟。
这首诗的意思是
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勾勒了送别时晦暗寒冷的愁人景色,表现了作者当时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但没有因此沮丧、沉沦,既表露出作者对友人远行的依依惜别之情,也展现出作者豪迈豁达的胸襟。
《别董大》原文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简介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别董大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
别董大这首诗的意思是:黄昏的落日使千里浮云变得暗黄;北风劲吹,大雪纷纷,雁儿南飞。不要担心前方的路上没有知己,普天之下还有谁不知道您呢?就像鸟儿六翮飘摇自伤自怜,离开京洛已经十多年。大丈夫贫贱谁又心甘情愿,今天相逢可掏不出酒钱。
扩展资料
别董大二首
【作者】高适 【朝代】唐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践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别董大
别董大的诗意
满天黄云,太阳被笼罩得昏昏沉沉,北风吹来,大雁在纷飞的雪花中向南飞去。
不必担忧您前去的路途没有知己,(凭着你的琴声、你的音乐修养)普天之下谁会不敬重你呢!
拓展资料
一、全文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二、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
前两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用白描手法写眼前之景:北风呼啸,黄沙千里,遮天蔽日,到处都是灰蒙蒙的一片,以致云也似乎变成了黄色,本来璀璨耀眼的阳光现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辉一般。
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
三、作者简介
高适(700—765) ,汉族。唐代边塞诗人。字达夫、仲武,沧州(今河北省沧县)人,居住在宋中(今河南商丘一带)。少孤贫,爱交游,有游侠之风,并以建功立业自期。天宝八载(749),经睢阳太守张九皋推荐,应举中第,授封丘尉。
十一载,因不忍“鞭挞黎庶”和不甘“拜迎官长”而辞官,又一次到长安。次年入陇右、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为掌书记。安史乱后,曾任淮南节度使、彭州刺史、蜀州刺史、剑南节度使等职,官至,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 有《高常侍集》等传世。
永泰元年(765年)卒,终年64岁,赠礼部尚书,谥号忠。高适为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
别董大 的诗意
《别董大》是唐代诗人高适的作品。
全诗的诗意:黄昏的落日使千里浮云变得暗黄;北风劲吹,大雪纷纷,雁儿南飞。不要担心前方的路上没有知己,普天之下还有谁不知道您呢?
全诗如下: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别董大》的诗意是什么
这首诗的意思是: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勾勒了送别时晦暗寒冷的愁人景色,表现了作者当时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但没有因此沮丧、沉沦,既表露出作者对友人远行的依依惜别之情,也展现出作者豪迈豁达的胸襟。
《别董大二首》是唐代诗人高适的组诗作品。
全诗如下:
其一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其二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译文如下:
其一
千里黄云蔽天日色暗昏昏,北风吹着归雁大雪纷纷。
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普天之下哪个不识君?
其二
就像鸟儿六翮飘摇自伤自怜,离开京城已经十多年。
大丈夫贫贱谁又心甘情愿,今天相逢可掏不出酒钱。
扩展资料:
作品赏析
从诗的内容来看,这两篇作品当是写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而且,两个人都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贫贱相交自有深沉的感慨。
诗的第二首可作如是理解。第一首却胸襟开阔,写别离而一扫缠绵忧怨的老调,雄壮豪迈,堪与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的情境相媲美。
诗人在即将分手之际,全然不写千丝万缕的离愁别绪,而是满怀激情地鼓励友人踏上征途,迎接未来。诗之所以卓绝,是因为高适“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殷璠《河岳英灵集》)、“以气质自高”(《唐诗纪事》),因而能为志士增色,为游子拭泪。
如果不是诗人内心的郁积喷薄而出,则不能把临别赠语说得如此体贴入微,如此坚定不移,也就不能使此朴素无华之语言,铸造出这等冰清玉洁、醇厚动人的诗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