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关于立冬的古诗有哪些
送走霜降,迎来立冬。还来不及欢呼秋色的赠予,就迎来冬日的盛情。在最落叶时节,一起来欣赏最美的立冬诗词吧!
一、古诗里的立冬之美:
唐代的诗人元稹在《咏廿四气诗·立冬十月节》中描述了立冬的景色:
霜降向人寒,轻冰渌水漫。蟾将纤影出,雁带几行残。
田种收藏了,衣裘制造看。野鸡投水日,化蜃不将难。
在立冬这一天,诗人真切感受到了阵阵寒意,通过天地万物的变化,将立冬的气候特征水始冰,雁南归,雉入大水为蜃生动地呈现出来。
这首诗的意思是霜降最后的寒风瑟瑟吹向人们,薄冰之上,清澈的水漫过。月亮的瘦影出现了,大雁带着残留的几行身影排成行往南赶。庄稼收集储藏完毕,皮裘加工制作后非常耐看。野鸡们纷纷钻进水林中不见了,仿佛一下子都化为了“大蛤”。
看诗人左河水在作品《立冬》中对立冬景色的描述:
北风往复几寒凉,疏木摇空半绿黄。
四面修堤防旱涝,万家晒物备收藏。
作品描写了中国大部分地区在立冬节气里的特征,西北风往复南下所带来的降温天气, 使万木凋零,落叶纷飞。江南地区的农村在抓紧进行农作物的收割、晒藏及人们进行水利及农田工程建设等工作的情景。
二、立冬时节古人们怎么过的呢?
唐代诗人李白在立冬是喝酒写诗度过的: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
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
李白笔下的立冬,是诗意温暖的。立冬之日,天气寒冷,墨笔冻结,正好偷懒不写新诗,火炉上的美酒时常是温热的。醉眼观看月下砚石上的墨渍花纹,恍惚间以为是大雪落满山村。
这大约是冬夜的李白,呵手举笔,执盏就炉写下的句子。有诗、有酒、有火炉,再加上雪,这样的冬日,真是诗意又温暖呀。
宋代蒋捷则是在《寿东轩立冬前一日》记载了他另一番的立冬生活:
锦堂寒早近,开炉时也。香风递也。是东篱、花深处也。料此花、伴我仙翁,未肯放秋归也。
嬉也。缯波稳舫,镜月危楼,釂琼酡也。笼莺睡也。红妆旋、舞衣也。待纱灯客散,纱窗日上,便是严凝序也。换青毡、小帐围春,又还醉也。
立冬时节,蒋捷是随性的。当秋霜初显,天气渐寒时,菊花依然盛放,蒋捷说:定是仙翁不肯放秋归去。立冬时节,词人尽情嬉戏,看歌舞,喝美酒,待客人散去,天气更加严寒,换上青毡,小帐里如春,又醉了一场。
谁说冬日只有严寒,还有欢乐。
而宋代沈说在立冬则是赏菊度过的,《次韵古愚立冬日观菊》:
闲绕篱头看菊花,深黄浅紫自窠窠。清于檐卜香尤耐,韵比猗兰色更多。
九节番疑今日是,一樽未觉晚秋过。从教白发须簪遍,且任当筵作笑歌。
冬日时节,菊花盛开,诗人绕着篱笆尽情的欣赏。他说菊花比檐卜更香,比兰花的颜色更多。闲情之下,一杯酒过,都没感觉暮秋到了。任凭我们将菊花插上花白头吧,就当酒筵上的笑谈罢了。
冬至怎么能少的了梅花呢,在宋代诗人朱淑真的《冬至》中便描写了冬至梅花:
黄钟应律好风吹,阴伏阳升淑气回。葵影便移日长至,梅花先趁小寒开。
朱淑真是南宋著名女诗人,但是在宋朝,女性的活动半径并不会太大,所以冬至梅花也就是她们重要的乐趣了。
古诗描写了冬至节这天,天气晴朗,半暖半寒。明丽的阳光和芬芳初开的梅花,如此清新,让她欢喜。她站在阁楼上眺望着。冬至节这天,果然是好日子,和暖的风吹来,已经感觉天地间美好的阳气回升。那向着太阳的冬葵,花头一直向着阳光,梅花在这阳光里,趁着半暖半寒,得意开放。
为了便于对立冬的诗句的理解,下面扩展介绍一下关于立冬的小知识: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九个节气,也是冬季的起始。表示自此进入了冬季,意味着风雨、干湿、光照、气温等,处于转折点上,开始从秋季向冬季气候过渡。
谚语说“秋收冬藏”,所以万物在冬季闭藏,冬季是享受丰收、休养生息的季节。立冬,是民间“四时八节”之一,在古代我国一些方会在立冬举行祭祀、饮宴等活动,作为重要的节日来庆贺。
立冬的古诗的诗句李白
立冬
唐代:李白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
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立冬之日,天气寒冷,墨笔冻结,正好偷懒不写新诗,火炉上的美酒时常是温热的。
醉眼观看月下砚石上的墨渍花纹,恍惚间以为是大雪落满山村。
注释
冻笔:古人书写是用毛笔蘸墨汁,气温降低,把笔头都冻硬了。
寒炉:冬日里的炉火。
时温:时,时常;温,温热。美酒时常是温热的。
墨花:指砚石上的墨渍花纹。
前村:应为山村名。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越女词》、《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立冬唐 李白的注释和译文
《立冬》
唐·李白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
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
注释:
1.冻笔:古人书写是用毛笔蘸墨汁,气温降低,把笔头都冻硬了。
2.寒炉:冬日里的炉火。
3.时温:时,时常;温,温热。美酒时常是温热的。
4.墨花:指砚石上的墨渍花纹。
5.前村:应为山村名。
译文:
立冬之日,天气寒冷,墨笔冻结,正好偷懒不写新诗,火炉上的美酒时常是温热的。醉眼观看月下砚石上的墨渍花纹,恍惚间以为是大雪落满山村。
扩展资料:
“立冬”节气在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我国古时民间习惯以立冬为冬季的开始,我国幅员广大,除全年无冬的华南沿海和长冬无夏的青藏高原地区外,各地的冬季并不都是于立冬日同时开始的。
从这些诗句中,也可以感知到古代的冬天要比现在冷得多。但更使人感到一个云游诗人的思乡之情。
诗仙李白在冬日豪饮狂吟,其笔下的《立冬》,不改天马行空,浪漫奔放的特点,充满新奇豪放,流转自然的诗情:立冬之日,天气寒冷,墨笔冻结。
正好偷懒不写新诗,唯独寄兴于火炉上的美酒。在这寒冷寂静的冬夜,唯有李白才会有如此洒脱大气的闲情逸致和意境奇异的想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立冬
关于立冬的李白古诗
《立冬》李白·唐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
醉看墨花月白,恍凝雪满前村。
译文:
立冬之日,天气寒冷,墨笔冻结,正好偷懒不写新诗,火炉上的美酒时常是温热的。
醉眼观看月下砚石上的墨渍花纹,恍惚间以为是大雪落满山村。
扩展资料
注释:
冻笔:古人书写是用毛笔蘸墨汁,气温降低,把笔头都冻硬了。
寒炉:冬日里的炉火。
时温:时,时常;温,温热。美酒时常是温热的。
墨花:指砚石上的墨渍花纹。
前村:应为山村名。
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 《将进酒》《明堂赋》 《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立冬唐李白的古诗
立冬唐李白的古诗
立冬唐李白的古诗,立冬,二十四节气之一,斗柄指向西北方位,李白是我国伟大的诗人,立冬唐李白的古诗这首诗相信大家都听过的,我和大家一起来看看立冬唐李白的古诗。
立冬唐李白的古诗1
《立冬》唐·李白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
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北京大学教授李志敏评价:“李白之诗呼吸宇宙,出乎道;杜甫之诗德参天地,源于儒,皆至天人合一境界,故能出神入化。“《旧唐书》记载李白为山东人;《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赏析:
唐代大诗人李白在《立冬》诗中写道:“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立冬之夜,笔墨都冻凉了,诗人只好与炉火琼浆相伴,微醉中竟将一地月光当成了雪迹。
估计李白写诗,改稿的很少,因为他都是喝酒后吟诗,一气呵成的。不过不管怎么样,李白写诗就是快就行,不然杜甫也不会夸下海口:“李白斗酒诗百篇”。
而下句“寒炉美酒时温。”简单的看,或许大家看这句不怎么样,细细品味,其实不然。炉子都应该是热的啊,为什么李白用“寒炉”去写的,他这么写,就是把立冬这个天气更冷化了,而“时温”就跟“寒炉相呼应。
立冬唐李白的古诗2
《立冬》
唐·李白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
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
赏析:
唐代大诗人李白在《立冬》诗中写道:“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立冬之夜,笔墨都冻凉了。
作者简介:
李白(公元701年—公元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
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其诗歌总体风格豪放俊逸,清新飘逸,气势磅礴,大气十足。
既反映了时代的繁荣景象,也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并具有浪漫主义精神。
立冬唐李白的古诗3
立冬节气,笔墨冻结,新诗也懒得去写,寒冬里的炉火上,美酒时常温热。
醉眼观看砚台上的墨渍花纹如月光一样雪白,恍惚间怀疑是大雪落满山村。
注释
冻笔:古人书写是用毛笔蘸墨汁,气温降低,把笔头都冻硬了。
寒炉:冬日里的炉火。
时温:时,时常;温,温热。美酒时常是温热的。
墨花:指砚石上的墨渍花纹。
前村:应为山村名。
赏析
这是疑似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立冬诗。
说疑似,是没有确凿证据直接证明这是李白的诗歌。
唐代,六言诗和五七言诗一样,逐步发展成为格律诗。六言绝句最具代表性的是王维的《辋川六言》:采菱渡头风急,杖策村西日斜。杏树坛边渔父,桃花源里人家。
《立冬》这首诗最早出现在明代黄凤池辑录出版的《唐诗画谱》,辑出了李白六言诗9首。
这9首诗,整体水平都不高,以这首为最佳。
另外,有很多韵是宋代才通押的,因此有人倾向于是宋人所作,托名李白。
也有人认为是明人所作,因为明人喜欢造假。从明人特别重视六言诗的选本来看,我更倾向于后者。
但不管怎样,这首诗挂在李白名下,还是勉强一说的。虽然,几乎肯定这不是李白的作品。
“立”是建立、开始。“冬”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的解释是:“冬,终也,万物收藏也”。
立冬时节,万物收集储藏完毕,准备过冬。
立冬不仅表示冬天的开始,也有万物闭藏开始之意。
诗人笔下的立冬,不但让人感觉不到一丝寒冷,反而比以往时节更加浪漫。
且看诗人是如何度过立冬节气的。
一二句,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是说,立冬节气,笔墨冻结,新诗也懒得去写,寒冬里的炉火上,美酒时常温热。
笔是诗人的武器,到了冬天笔墨冻结了,是让诗人们休息休息,不要总是忙着写诗。
诗人做了一个顺水人情,既然老天不让写,那就休息休息吧。于是就有了偷懒写诗的借口。
如果是这样的’话,这首新诗又怎么出得来呢?诗人不过是说说罢了。
寒炉里的美酒一旦温热起来,诗人的诗情又被点燃了。说好了不写新诗,于酒中的香味中又止不住要“斗酒诗百篇”了。
三四两句: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是说,醉眼观看砚台上的墨渍花纹如月光一样雪白,恍惚间怀疑是大雪落满山村。
一个“醉看”,就交代了饮酒之多,心情之佳,诗情之高。喝得兴起了,就想着去砚台旁拿笔写字。只看见,墨渍花纹如月光一样雪白。
墨花月白,是多么浪漫的一幅景象啊,这是诗人喝醉之后朦朦胧胧看到的奇景。诗人又进一步发挥想象,村庄外面应该都落满了白雪吧。
如此瑰奇的想象力,把读者很快带入一种异空中去,那里很神奇,很浪漫,也很天真,那里有的只有大雪覆盖的村庄与艺术。
如此读来,这真是一首不错的六言诗。立冬时节,朗读这首《立冬》,也给人带来了无比的期盼,期盼这个冬天能够色彩斑斓,美丽无边。
《立冬》李白 赏析 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
《立冬》赏析:
从诗句中仿佛闻到了立冬时的酒香,天冷了,酒也成了驱寒的必备。从这些诗句中,也可以感知到古代的冬天要比现在冷得多。但更使人感到一个云游诗人的思乡之情。诗仙李白在冬日豪饮狂吟。
其笔下的《立冬》,不改天马行空,浪漫奔放的特点,充满新奇豪放,流转自然的诗情:立冬之日,天气寒冷,墨笔冻结,正好偷懒不写新诗,唯独寄兴于火炉上的美酒。在这寒冷寂静的冬夜,恐怕唯有李白才会有如此洒脱大气的闲情逸致和意境奇异的想象!
原诗:《立冬》李白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
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
译文: 立冬之日,天气寒冷,墨笔冻结,正好偷懒不写新诗,火炉上的美酒时常是温热的。醉眼观看月下砚石上的墨渍花纹,恍惚间以为是大雪落满山村。
扩展资料:
其他描写立冬的古诗:
1、宋代陆文圭《立冬》
早久何当雨,秋深渐入冬。 黄花独带露,红叶已随风。
边思吹寒角,村歌相晚春。 篱门日高卧,衰懒愧无功。
2、宋代紫金霜《立冬》
落水荷塘满眼枯,西风渐作北风呼。黄杨倔强尤一色, 白桦优柔以半疏。
门尽冷霜能醒骨,窗临残照好读书。拟约三九吟梅雪, 还借自家小火炉。
3、明代王稚登《立冬》
秋风吹尽旧庭柯,黄叶丹枫客里过。一点禅灯半轮月,今宵寒较昨宵多。
4、宋代仇远《立冬即事二首》
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小春此去无多日,何处梅花一绽香。
5、宋代陆游《今年立冬後菊方盛开小饮》
胡床移就菊花畦,饮具酸寒手自携。 野实似丹仍似漆,村醪如蜜复如齑。
传芳那解烹羊脚,破戒犹惭擘蟹脐。 一醉又驱黄犊出,冬晴正要饱耕犁。
李白的诗立冬什么意思
《立冬》 唐
李白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
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古代人创作前,都会在心中默念推敲,感觉可以的时候,才会下笔去写,誊写在纸张,李白也是如此。
估计李白写诗,改稿的很少,因为他都是喝酒后吟诗,一气呵成的。不过不管怎么样,李白写诗就是快就行,不然杜甫也不会夸下海口:“李白斗酒诗百篇”。
而下句“寒炉美酒时温。”简单的看,或许大家看这句不怎么样,细细品味,其实不然。炉子都应该是热的啊,为什么李白用“寒炉”去写的,他这么写,就是把立冬这个天气更冷化了,而“时温”就跟“寒炉相呼应。